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故事如何創設語法情境

故事如何創設語法情境

發布時間:2023-03-22 04:06:40

㈠ 如何有效創設英語語法教學情景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於學生自身素質的全面提拍察仿升。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過程中加入創設問題情境的應用,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全面提升初中學生英語語法運用的綜合能力,將有助於我國英語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一、在創設情境時所需要遵循的原則
創設情境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向學生提出疑問,並利用學生現有認識和知識間的沖突,激發學生好奇心,實現學生對知識的自主研究和對知識進行探索的終極目標。創設情境需要遵循兩個原則:第一,參與性原則。中國的傳統教育模式採取的是「你講我聽」的方法,這種被動的接收式學習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繼而導致教學任務實效性難以落實。只有打破這種教育的僵局,讓教師和學生走出這種教育的「誤區」,全面落實教育活動的全員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習,全面落實教育的終極目標;第二,挑戰性原則。探索精神對於任何人的自身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過程中合理的加入挑戰性因素,激發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渴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挖掘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全面提高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
二、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措施
1.利用有限的資源,創設直觀的語法教學情景。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相對小學生而言有了一定的發展,然而受到自身條件的制約,認知能力、認知水平等還都處在一個比較低的層次,這種局限使得他們更易於接受直觀、感性、形象的事物。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用圖像、實物等一系列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為學生創建一種比較直觀的語法教學情境。在具體落實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實物模型或是多媒體,將抽象知識具體化,將靜態知識動態化。例如在講解英語時態問題――現在進行時的時候,英語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利用圖片向學生展示一些「現在進行時」的動作。這些「現在進行時」的動作可以是跑步、游泳、登山,還可以是吃冰淇淋、做飯、打球等。用生動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通過適時的提問將學生的注意力從圖片拉回到教學內容上。教育者可以先給出示範:「The birds are flying in the sky.」和「The boys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指導學生,使之充分理解,再讓他們自己組織語言,對幻燈片中展示的圖片進行描述。在反復練習的沒升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現在進行時的掌握能力,使學生能夠靈活、正確的運用現在進行時,繼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法運用能力。
2.通過用心布局,創設問題教學情景。創設問題情景主要是通過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思考,繼而實現在思考基礎上解決問題的根本目標。問題教學情景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創設問題教學情境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在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刺激學生思考,活躍學生的思維,使之進入「願意思考」和「主動思考」的學習模式中。在具體落實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上課前的時間給學生設計問題,思考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相關問題。例如,How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you learned? Have you already learned present perfect tense?讓學生獨立思考,並用自己的語言組織出相應的回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更快速的進入英語學習狀態。
3.合理利用團隊協作,創設合作的教學情景。合作教學情景包括如下幾種形式:第一,組內交流;第二,組內討論;第三,組內競賽。通過合作教學情景建立一種學生主動、全員參與的教學氛圍,實現教師與學生在情感襲纖上的高度和諧。例如在講解過去分詞和現代分詞差異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填空選擇題型。例如,區分The patient was asked to drink much ___(boil) water.和The thermos is filled with __(boil)water that can be used to cook food.在結合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先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譯句子,討論並區分兩個句子中「boil」的不同含義,繼而得出正確的答案。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思考、質疑、討論和得出結論的幾個步驟,不僅加深了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也提高了團隊合作學習的能力,更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提升了學習的主動性。

㈡ 語法教學中如何創設恰當的語境

英語教學 | 教學經驗:語法教學中如何創設恰當的語境?

新課標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創設語境能還原英語教學的真實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做到樂學、善學。

有了恰當的語境,語言學習才有依託,才會鮮活;學生只有置身於一定的語境中,才能准確理解語言所表達的真正含義,並選擇恰當的語言結構來表達。

然而,在目前的英語語法教學中,很多教師 只在句子層面講解和分析語法規則 ,設計的作業以及開展的活動也未關注到適當的語境對學生語法內容的學習以及語法運用能力培養的作用。

本文借用三個教學片斷,探討 授課教師在語法教學語境創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並提出相應對策,以期能在英語教師開展語法教學和創設適宜的語境方面起到可借鑒作用。

呈現語法內容的語境不連貫

在語法教學內容呈現環節,教師要通過創設連貫、完整的語境幫助學生初步感知語法內容的形式和意義,為學生後期進一步理解和初步使用該語法規則並培養語法運用能力做好准備。 有效的語境是促進學生感知和理解相關語法形式和意義的 「催化劑」,有利於學生進一步學習相關的語法內容。 陳思羽認為,語法教學首先要關注的是語法現象所表達的意義。教師應創設情境和提供大量有意義的輸入,啟發學生感知和理解。

案例一

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下冊 Unit 5 Amazing things 語法板塊的內容為一般過去時。學生初步接觸一般過去時,初步感知一般過去時的形式及其表意功能,即談論過去發生的事情並了解動詞過去式的構成規則。

某教師在上課伊始提問學生:「What day is it today?」,然後教師將學生的回答寫在黑鎮旅睜板上 「It is Monday today.」。教師繼續提問:「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很多學生不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只有極少數學生回答:「Sunday.」,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It was Sunday yesterday.」 並用不同顏色的筆將 「is」 和 「was」 標注出來,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並告訴學生 「was」 表示過去,是 「is」 的過去式。

接著教師說:「I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 並將這句話寫在黑板上,在 「went」 下面劃線以引起學生注意,告訴學生 「went」 是動詞 「go」 的過去式,表示是昨天去的,此動作已經結束。

分析

該教師只是通過含有一般過去時的句子,在脫離語境的情況下呈現一般過去時。學生只能感知一般過去時的形式,無法理解一般過去時的表意功能。由於缺乏與其它時態的對比與學習,學生也無法知曉一般過去時與他們已經學過的其他時態的區別。

通過對話創設語境,引入新內容的教學是常見的教學導入手段之一, 但是該教師在創設語境和提問前,並未深入了解學情,只是憑個人主觀經驗,覺得學生在小學階段學過一般過去時,便能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而且該教師只從句法層面呈現相關內容,脫離了一般過去時使用的具體語境,通過對話創設的語境前後不連貫,不利於學生真正感知和理御歲解一般過去時表示動作發生在過去的表意功能。

對策

語言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使用的,如果學生能 在相對完整、真實的情境中接觸、體驗、理解和學習語言 ,那麼他們就能更好地理解語言的意義和用法,也能更好地掌握語言的形式。

基於以上分析,對案例 1 中一般過去時的導入、呈現可以做如下調整鎮此: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簡單的日歷,標出 「今天」 並詢問學生:「What day is it today?」,引導學生說出 「It is Monday today.」。接著教師在日歷上標出 「昨天」,並在黑板上寫出 「yesterday」,然後詢問學生:「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便能容易地回答出 「It was Sunday yesterday.」。

此時,教師再次在日歷上標注出「今天」,詢問學生:「Where am I today?」,學生回答:「You are at school today.」。之後教師再次圈出 「昨天」,並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出自己在家看電視的情景,詢問學生:「Where was I yesterday?」,教師呈現 「I was at home yesterday.」 並引導學生說出:「You were at home yesterday.」,教師標注出 「were」,引導學生關注到一般過去時的表意功能,即描述過去發生的事情。

忽視學情,語境創設不符合實際

語境創設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積極輸出語言,用語言做事情。教師應創設恰當的語境,使學生在適宜的語境啟發下逐步理解目標語言並能逐步正確、得體地運用所學語言。

案例二

譯林版《英語》八年級上冊 Unit 1 Friends 語法板塊內容為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

在一次隨堂聽課中,授課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上課伊始,教師叫了三名身高不一樣的學生站在講台上,教師說出一些句子並寫在黑板上 「Li Yong is tall. Wang Liang is taller than Li Yong. Wu Xingxing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 boys. He is taller than the other two boys.」。

但是,名叫李勇的學生個子並不高,與該教師所說的句子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接下來,該教師又呈現了三種水果,在向學生呈現實物的同時,在黑板上寫出 「The apple is big. The banana is bigger than the apple. The pineapple is the biggest.」。

實際上該教師出示的蘋果並不大,而且香蕉和蘋果也不適合從大小方面來比較。該教師創設的語境失真了,屬於 「假語境」,違背語言學習的真實性原則,反而不利於學生的理解和學習。

分析

教師在創設語境時要秉持真實性原則。 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語境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新的語言知識。教師不能脫離實際情況,為了語境而語境,人為地創設一些明顯與實際情況不符的語境,這樣失真的「假語境」不但不利於學生學習,反而還有可能幹擾學生對新內容的理解和學習,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

對策

學生在貼近生活的語境中接觸、體驗和學習語言,有利於他們更好地理解語言的意義和用法,積極構建知識網路,達成學習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語境創設過程中深入挖掘教材, 提供與學生實際情況一致的語言信息 ,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感知語言、辨別語言包含的規則,以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基於以上分析,對案例 2 中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的導入、呈現可以做如下調整:教師在課件上依次呈現籃球運動員姚明、演員陳佩斯以及王祖藍的圖片,並同時呈現以下例句 「Yao Ming is tall. He is taller than Chen Peisi. Chen Peisi is taller than Wang Zulan. Yao Ming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學生從三個人的身高對比中很容易感知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表意功能,這為學生後續學習比較級和最高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設計的練習缺乏一定的語境

語法教學的目的不只是讓學生學會做題,而是要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表達真情實感,提高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體現 「 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而能用 」 的教學理念。

在語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傾向於關注句子的語法正確性,忽視指導學生運用語法在表達語言意義時的得體性,即沒有更多關注語境和意義表達的准確性,結果把語法教學的過程變為做習題。

這種教學方式最突出的問題是,把具體語法項目的意義理解和功能運用與語境分割開來,使學生難以准確理解某個語法項目應該在何種場合使用、傳遞什麼樣的核心意義。

案例三

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下冊 Unit 5 語法板塊內容為一般過去時,在學生了解了一般過去時的形式、意義以及動詞過去式的構成規則後,教師設計了以下單選題讓學生完成:

Mary _______ to school ten minutes ago.

A. went           B. goes

C. has gone    D. have gone to

分析

語法規則本身不應該成為教學的最終目的,教授語法還應包括語言形式的意義、與之相關聯的社會因素和語篇語境等。大量乏味的練習是削弱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樣,缺乏語境的練習也是導致學生喪失英語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之一。

這種語法練習停留在句子層面分析語法,脫離了語境,而且其中 C、D 兩個選項是七年級學生暫時未接觸到的現在完成時,已經遠遠超越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不利於學生理解和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

語法測試應該以測試學習者在語境下使用恰當的語法形式為主。 有時語境不應僅局限於句子層面,而往往要超越句子層面。

對策

教師可以給此題設置一個語境,學生結合語境,能更好地理解一般過去時表示發生在過去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這一功能。

更改後的練習為:

Jack: Hello! Mark. Nice to see you!

Mark: Hi! Jack. Nice to see you, too!

Jack: I phoned Mary just now, but there was no reply. Do you know where she is?

Mark: Oh! I saw her half an hour ago. She _______ to school ten minutes ago.

A. went       B. go

C. goes      D. is going

調整後的練習不僅突出了一般過去時表示動作發生在過去的功能,而且還有助於學生深入了解一般過去時與他們已經學過的其它兩種時態(一般現在時和現在進行時)的區別,通過對比一般過去時與其它時態的差異,加深對一般過去時表意功能的理解。

教師要通過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設計有層次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在語境中接觸、體驗、理解和運用真實語言,逐步實現語言知識的內化。而有意義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美好的情感和濃厚的興趣,使他們學而不厭,對學習保持熱情。

語境對有效的語法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完整、有趣的語境有助於學生學習語法知識,培養語法運用能力。

教師在創設語境時,首先要從語言功能的角度分析語言使用的各種場景,再從語言學習和學生知識儲備的角度篩選所教語言在生活中運用的各種場景,進而創設出適合語言學習的語境。

教師要通過創設有利於學生語法學習的語境,幫助學生理解並掌握語法形式的具體表意功能,緊密結合語境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法運用能力。

閱讀全文

與故事如何創設語法情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些有趣的美食故事 瀏覽:836
到烏鎮景區玩到哪裡住經濟實惠 瀏覽:485
穿泳服的美女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878
考上事業單位後還有哪些流程 瀏覽:17
經濟降低房價是什麼意思 瀏覽:640
太原市哪裡有美女 瀏覽:918
婚姻如何由壞變好 瀏覽:529
社會在轉型什麼樣的人生活會幸福 瀏覽:28
看美女跳舞的軟體有哪些 瀏覽:306
1974屬虎女2021年婚姻運勢如何 瀏覽:596
為什麼會出現婚姻變成墳墓 瀏覽:404
陷入愛情感覺怎麼樣 瀏覽:503
美女被豬拱了怎麼辦 瀏覽:58
相愛就是幸福怎麼說 瀏覽:866
美女怎麼沒有去上班呢 瀏覽:565
經濟收入要怎麼寫 瀏覽:373
在哪裡打開健康碼vivo 瀏覽:844
事業單位剛來工作是什麼職位 瀏覽:46
如何把幸福傳遞他人 瀏覽:378
婚姻法契約是什麼 瀏覽: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