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什麼成語故事出自於謙

什麼成語故事出自於謙

發布時間:2023-03-21 21:21:08

1. 兩袖清風的意思


衣袖中除清風外,別 無所 有。 比喻 做官 廉潔 。也比喻窮得 一無所有 。

成語出處: 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 兩袖清風 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成語例句: 他自己做了幾十年的官,依然是 兩袖清風 。

繁體寫法: 兩袖清風

注音: ㄌㄧㄤˇ ㄒㄧㄨˋ ㄑㄧㄥ ㄈㄥ

兩袖清風的近義詞: 潔身自好 ∶維護本身的純潔清廉,而不隨波逐流、趨炎附勢 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論語》 ∶指只顧 一貧如洗 窮得家裡像被水洗過似的。形容一無所有 廉潔奉公 廉潔:旁鏈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潔不貪,忠誠履行公職,一心為公。

兩袖清風的反義詞: 貪得無厭 不知足 貪贓枉法 亦作「 貪贓壞法 」。謂貪污受賄,破壞法紀。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二折:「自從 劉衙內 保舉他

成語語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故事: 明朝監察御史於謙為官十分清廉,從不收受老百姓的財物,而當時的官場十分腐敗。於謙在任巡撫期間回京什麼也沒有帶,特帶《入京》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純拿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褒義成語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incorrupt

俄語翻譯: бескорыстный <неподкупность>

日語翻譯: (官蕥が)清廉潔白(せいれんけっぱく),廉潔(れんけつ)である

其他翻譯: <德>wǎhrend der amtszeit unbestechlich sein <eine reine weste haben><法>fonctionnaire intègre <incorruptible><拉>rectus in curia

成語謎語: 馬蹄服

讀音注意: 風,不能讀作「fènɡ」運褲孫。

寫法注意: 袖,不能寫作「抽」。

歇後語: 胳膊彎里打涼扇

2. 兩袖清風成語故事

【出處】(元代)魏初《送楊季海》詩。

【釋義】袖:袖子。兩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原指人迎風瀟灑的姿態,後指窮得一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

【成語典故】

於謙,字廷益,明朝名臣。他在沒有調入京城前,一直擔任地方官。他為官清廉,對下屬的各級官員要求都十分嚴格,堅決禁止受賄、貪贓,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則。

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專權,他作威作福,以權謀私,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而於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否則,人家會對你有看法,還會找你的麻煩的。」於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風趣地說:「只有清風!我當官是為國為民,不是為了某一個人。只要我為官清廉,認真做事,又何需擔心他人?」

為此他曾作過一首《入京》詩以明志:「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絹帕、蘑菇、線香都是他任職之地的特產。於謙在詩中說,這類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調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禍殃了。他在詩中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進京什麼也不帶,只有兩袖清風朝見天子了。

【成長心語】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無疑是對於謙最好的評價了。這是一種瀟灑,同時也是一種氣節。自古以來,官場都是個大染缸,能在裡面潔身自好就已經難能可貴。在保證自身的廉潔之外,還能夠以一人之力,澄清官場這缸渾水,更是難上加難了。正因為如此,於謙能夠成為廉潔的典範,為世人所敬仰。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要從現在開始以於謙為榜樣,以崇尚美的心態去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獨」,將廉潔看做是一種境界、一種修養、一種對自我的約束,將來即便不能青史留名,也要讓自己問心無愧。

3. 【成語故事】兩袖清風

「兩袖清風」是個成語,原本叫作「清風兩袖」。

語出明代於謙《入京》詩。

意思是為官清廉,兩個衣袖裡除了清風之外一無所有。

於謙,是明朝著名的忠臣和詩人。

他二十四歲中進士,不久就擔任監察御史。

明宣宗很賞識他的才能,破格提升他為河南、山西巡撫。

盡管身居高官,他過的生活非常儉朴,吃住都十分簡單,是一位關心人民疾苦的清官。

明宣宗去世以後,九歲的太子繼位,史稱明英宗。因皇帝年幼,宦官王振專權。

他勾結內外官僚作威作福,大臣都叫他為「翁父」。

於謙看不慣他專擅朝政,從不逢迎他。為此,王振對於謙非常忌恨。

當時外省官員進京朝見皇帝或辦事,都要賄賂朝中權貴,否則寸步難行。

於謙在擔任巡撫從外地回京時,他的幕僚建議他買些蘑菇、絹帕、線香之類的土產孝敬權貴。

於謙不這樣做,他甩了甩兩只寬大的袖管,說:「我就帶兩袖清風!」

回到家裡,於謙就寫了一首題為《入京》七絕詩。他在詩中寫道:

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這首詩的大意是:

手帕、蘑菇、線香這些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因官員強行派征、搜括,反而使人民因此遭殃。

回京時,我是什麼也沒帶,只有灌滿衣袖的清風去朝見天子,免得老百姓來道短說長。

於謙寫詩畢,兩袖一甩,昂首挺胸,踏上了進京之路。

於是,他的《入京》詩,也隨之在民間百姓中流傳開來。

"兩袖清風」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過去用來形容做官廉潔,毫無貪贓枉法之事。

也可以用來形容瀟灑飄逸、超脫凡俗的樣子。

4. 狼貪鼠竊的意思

狼貪鼠竊的意思是:如狼那樣貪狠;似鼠那樣慣竊。常形容敵人貪狠卑鄙。

狼貪鼠竊的造句:

1、一位如此年輕的女子,怎能看得清這狼貪鼠竊、亂世人間的奇歌胡廳異曲呵!見陳復觀《上官雲珠》十一。

2、成語狼貪鼠竊出自明·於謙《出塞》詩:「瓦刺窮胡真犬豕,敢向邊疆撓赤子。狼貪鼠竊去復來,不解偷生求速死。」

3、豐城市尚庄中學的班詩藝聽留學生撒克遜說:用詞語「狼貪鼠竊」造句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4、在去貴陽第九中學的公車上,倩倩叔叔給丹雲和易萌介紹了「狼貪鼠竊」的成語故事。

5、鎮超正認認真真地在默記姚合的詩《過友人山莊》,腳上穿著雙鐵銹紅色帆布鞋的澤境老師驀然走到前面,要求他用「狼貪鼠竊」造句,把他嚇得半痴半呆地。

5. 兩袖清風的故事及意思

Ⅰ 兩袖清風這個故事的原文是

【典 故】 兩袖清風(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一、 其實早在元朝文學家魏初的《送楊季海》一詩中就已出現了「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魏初,字太初,號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書省掾吏、監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職,品性清廉,頗有政聲。 二、 此外,元朝陳基在《次韻吳江道中》一詩中也有這樣的句子:「兩袖清風身欲飄,仗藜隨月步長橋。」只不過當時這一詞語還沒有與為官清廉這一意思聯系在一起。到了明朝吳應箕的筆下,「兩袖清風」這一成語就已被用來表達清貧之意了:「入計時,止於兩袖清風,欲送其老母歸楚,至不能治裝以去。」從此以後,「兩袖清風」(亦作「清風兩袖」)才逐漸演變成為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況鍾(1383~1443年)在出任蘇州知府任滿赴京考績時,為拒收群眾送的禮物,就曾作詩雲:「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酒注如泉。」 三、 古往今來,凡為官清廉、不貪錢財者,常以「兩袖清風」自譽。說起它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譚纂(zuǎn)》記載了下面的故事。 於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曾先後擔任過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於謙作風廉潔,為人耿直。 謙生活的那個時代,朝 *** 敗,貪污成風,賄賂公行。當時各地官僚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從本地老百姓那裡搜刮許多的土特產品,諸如絹帕、蘑菇、線香等獻給租轎皇上和朝中權貴。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於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

Ⅱ 《兩袖清風》的意思

明人都穆來的《都公譚纂(源zuǎn)》記載了下面的故事。
於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曾先後擔任過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於謙作風廉潔,為人耿直。
於謙生活的那個時代,朝 *** 敗,貪污成風,賄賂公行。當時各地官僚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從本地老百姓那裡搜刮許多的土特產品,諸如絹帕、蘑菇、線香等獻給皇上和朝中權貴。
可是,在外省任巡撫的於謙進京時卻什麼也不帶。周圍的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寫了首《入京》詩作為回答。詩中這樣寫道: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絹帕、蘑菇、線香這些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為貪官污吏的搜刮,它們反而給人民帶來了災難。所以我什麼也不帶,只帶兩袖清風去朝見天子(古時,人們把隨身的錢物放在袖中),免除百姓的不滿。這首詩嘲諷了進貢的歪風,表現了於謙為官清廉、不願同流合污的錚錚風骨。
「兩袖清風」比喻為官清廉或表示貧窮,手頭一點積蓄也沒有。

Ⅲ 兩袖清風小故事

【注音】liǎng xiù qīng fēng
【成語故事】明朝監察御史於謙為官十分清廉,從不收受老百姓的財物,而專當時的官場十分腐屬敗。於謙在任巡撫期間回京什麼也沒有帶,特帶《入京》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出處扒行】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
【解釋】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用法】作謂語、定語弊此肆;指為官清廉
【相近詞】潔身自好、一貧如洗、廉潔奉公
【反義詞】貪得無厭、貪贓枉法
【示例】他自己做了幾十年的官,依然是兩袖清風。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

Ⅳ 兩袖清風是什麼意思_成語故事典故

兩袖清風成語故事解釋 【釋義】意思是兩袖迎風瀟灑的姿態。後比喻做官時,非常廉潔,退休後,沒有錢財。也喻家境貧寒,沒有財產。 【例】古代,況鍾當太守,多年來,一心為公,兩袖清風,深受廣大人民的愛戴。 【近義;反義】廉潔奉公 潔身自好;中飽私囊 貪得無厭 這個成語出自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明朝於謙,身居高位,卻非常廉潔。有一次,於謙進京辦事。在明朝官場,外省官員進京辦事,總得賄賂朝中權貴。於謙進京前,他的幕僚建議他買些蘑菇、絹帕、線香等土特產品,去孝敬權貴。於謙聽了,感嘆的甩了甩兩只袖管,笑道:「我只帶兩袖清風罷了!」他揮筆寫下了《入京》詩: 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意思是:絹帕、蘑菇和線香等土特產,本應供人民享用,只因貪官污吏搜刮,它們反而給百姓帶來災難。我只帶兩袖清風去朝見天子,免得百姓們說長道短。 紀元1449年,英宗率軍迎戰北方瓦刺,結果英宗被俘。兵部尚書於謙等人,擁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帝。次年,英宗被釋,回京並發動政變,奪回了帝位。把於謙以「謀逆罪」處死。在查抄於謙家時,沒有發現一件值錢的東西。於謙一生,如此廉潔奉公,真不愧為「兩袖清風」。

Ⅳ 兩袖清風成語故事

【注音】liǎng xiù qīng fēng
【成語故事】明朝監察御史於謙為官十分清廉,從不收受版老百姓的財物,而當權時的官場十分腐敗。於謙在任巡撫期間回京什麼也沒有帶,特帶《入京》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出處】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
【解釋】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為官清廉
【相近詞】潔身自好、一貧如洗、廉潔奉公

【反義詞】貪得無厭、貪贓枉法

Ⅵ 兩袖清風的典故

【典 故】 兩袖清風(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一、
其實早在元朝文學家魏初的《送楊季海》一詩中就已出現了「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魏初,字太初,號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書省掾吏、監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職,品性清廉,頗有政聲。
二、
此外,元朝陳基在《次韻吳江道中》一詩中也有這樣的句子:「兩袖清風身欲飄,仗藜隨月步長橋。」只不過當時這一詞語還沒有與為官清廉這一意思聯系在一起。到了明朝吳應箕的筆下,「兩袖清風」這一成語就已被用來表達清貧之意了:「入計時,止於兩袖清風,欲送其老母歸楚,至不能治裝以去。」從此以後,「兩袖清風」(亦作「清風兩袖」)才逐漸演變成為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況鍾(1383~1443年)在出任蘇州知府任滿赴京考績時,為拒收群眾送的禮物,就曾作詩雲:「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酒注如泉。」
三、
古往今來,凡為官清廉、不貪錢財者,常以「兩袖清風」自譽。說起它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譚纂(zuǎn)》記載了下面的故事。
於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曾先後擔任過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於謙作風廉潔,為人耿直。於謙生活的那個時代,朝 *** 敗,貪污成風,賄賂公行。當時各地官僚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從本地老百姓那裡搜刮許多的土特產品,諸如絹帕、蘑菇、線香等獻給皇上和朝中權貴。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於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於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
他曾作過《入京詩》一首: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絹帕、蘑菇、線香這些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為貪官污吏的搜刮,它們反而給人民帶來了災難。所以我什麼也不帶,只帶兩袖清風去朝見天子(古時,人們把隨身的錢物放在袖中),免除百姓的不滿。這首詩嘲諷了進貢的歪風,表現了於謙為官清廉、不願同流合污的錚錚風骨。
「兩袖清風」比喻為官清廉或表示貧窮,手頭一點積蓄也沒有。
絹帕、蘑菇、線香都是他任職之地的特產。於謙在詩中說,這類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調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禍殃了。他在詩中表明自己的態度:我進京什麼也不帶,只有兩袖清風朝見天了。詩中的閭閻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為民間、老百姓。

Ⅶ 《兩袖清風》的成語故事

兩袖清風
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 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版一無所有。
[拼音權]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出處]
元·魏初《送楊季梅》:「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
[例句]
他雖身居要職,但臣心如水,兩袖清風。
[近義]
一貧如洗 潔身自好 兩手空空 一清如水 ...
[反義]
野心勃勃 宦囊飽滿 監守自盜 貪求無厭 .

Ⅷ 兩袖清風的於謙的故事

於謙24歲中進士,不久就擔任了監察御史,明宣宗很賞識他的才能,於是就提升他為河南、山西巡撫。於謙他盡管身居高官,但仍過著非常儉朴的生活。

明宣宗去世以後,九歲的太子朱祈鎮繼位,史稱明英宗。宦官王振專權,官僚作威作福。一時間,舉國上下出現了一片貪污腐敗的混亂局面。於謙看不慣王振專擅朝政,從不逢迎他。為此,王振對於謙非常嫉恨。

當時,地方官要進京朝見皇帝辦事,必須得先賄賂朝中權貴,否則,你寸步難行。於謙巡撫從外地回京時,他的幕僚建議他買些土特產孝敬京城權貴。於謙聽後,非常生氣。他甩了甩兩只寬大的袖子說:「我就兩袖清風!這就是我最好的禮物!」

(8)兩袖清風的故事及意思擴展閱讀

於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於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升為巡按江西,頌聲滿道。

宣德五年,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天順元年,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弘治二年,追謚「肅愍」。明神宗時,改謚「忠肅」。有《於忠肅集》傳世。

閱讀全文

與什麼成語故事出自於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潮汕故事節目有哪些 瀏覽:455
農村經濟體改革最先在哪裡進行 瀏覽:252
俄羅斯人的美女有哪些 瀏覽:986
講不出的故事有多少字 瀏覽:978
沅江事業單位面試完什麼時候體檢 瀏覽:456
愛情山在哪裡原唱 瀏覽:507
事業單位無職務的人員怎麼稱呼 瀏覽:542
健康二維碼怎麼下載安裝 瀏覽:592
經濟師在哪個網上查 瀏覽:930
你喜歡聽哪些童話故事 瀏覽:383
哪些有趣的美食故事 瀏覽:838
到烏鎮景區玩到哪裡住經濟實惠 瀏覽:487
穿泳服的美女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880
考上事業單位後還有哪些流程 瀏覽:19
經濟降低房價是什麼意思 瀏覽:642
太原市哪裡有美女 瀏覽:920
婚姻如何由壞變好 瀏覽:531
社會在轉型什麼樣的人生活會幸福 瀏覽:30
看美女跳舞的軟體有哪些 瀏覽:307
1974屬虎女2021年婚姻運勢如何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