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鬼穀子的故事有哪些
鬼穀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戰國顯赫人物,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說春秋戰國衛國朝歌(河南淇縣)人;一說是戰國魏國鄴地(河北臨漳)人;一說陳國鄲城(河南鄲城縣)人。
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穀子常入山采葯修道,於嵩山東南學仙。 「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穀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老學:蘇張(蘇秦和張儀) 、 鬼谷一派;申、 韓一派; 楊朱一派;庄、 列一派;尹文一派。
他通天徹地,智慧卓絕,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祛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升。
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鬼穀子的師尊是世界辯證法創始人、世界哲學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老子。
Ⅱ 鬼穀子經典傳說_鬼穀子民間故事
鬼穀子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關於他的傳說故事也是很神奇。我為你整理的鬼穀子經典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鬼穀子經典傳說故事
鬼穀子下山的故事首先要從鬼穀子的徒兒孫臏說起,鬼穀子有兩個徒弟比較有名氣,一個是之前提到的孫臏,還有就是龐涓。他二人在孫臏39歲那年跑到鬼穀子隱居的山上求學,希望鬼穀子能夠傳授給他們一定的技能。鬼穀子收下了二人,並根據兩人不同的秉性教授不一樣的技能。
6年以後,孫臏學成下山去了齊國,成了當時實力相對強大的齊國謀士。因為是戰爭年代,戰亂頻發,孫臏在齊國和燕國的一次對決中被後者抓捕,成為了燕國的俘虜。
因為孫臏是當時齊國特別重要的謀士,為了救出他,齊國就跑到鬼穀子隱居的山上去尋找他,希望他能夠運用自己的能力將徒弟救出來。
鬼穀子在兩個徒弟中,更加偏愛的是孫臏,因為他的心地更加善良,為人更加質朴。有相關的資料顯示,鬼穀子將自己的技能的90%都教給了這次被抓的孫,卻對龐涓有所保留。在鬼穀子得知孫臏被捕的消息之後,沒有猶豫地便答應了齊國的請求,准備下山救孫臏。
鬼穀子下山以後,成功地救出了被俘獲的徒弟。這一情景也被後來元朝的藝術家在青花罐上表現出來,同時該罐保留較好,流傳至今。
鬼穀子下山青花罐的保存良好也是現在人們對當年那個時期所發生一切事情的懷念,對鬼穀子下山救徒的贊美,贊美鬼穀子與孫臏之間的師徒情。
鬼穀子生平介紹
鬼穀子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漢族,東周春秋戰國時期衛察答國鄴城(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穀子村)人。常入雲夢山采葯修道。因隱居周陽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穀子的稱呼,是先秦諸子之一。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其實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他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一是神學:日星象緯,占卜八卦,預算世故,十分精確;二是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瞎殲布陣行軍,鬼神莫測;三是游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當;四是出世學,修身養性,祛病延壽,學究精深。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謀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孫臏、龐涓敗神慧;縱橫家:張儀、蘇秦。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
公元前400年,鬼穀子出生,十幾歲離母而去;
公元前380年,鬼穀子20歲,走出雲霧山去各國游說,建功立業;
公元前361年,鬼穀子返回雲霧山隱居教書授課,孫、龐20歲拜鬼穀子學藝;
公元前355年,孫臏、龐涓學成。
公元前353年,孫臏、龐涓大戰於桂陵。
公元前330年,張儀48歲蘇秦18歲拜鬼穀子學藝。
公元前323年,張儀蘇秦學成
公元前320年,鬼穀子仙逝;
因此,鬼穀子大概活動於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20年之間,從公元前400年鬼穀子出生,壽八十歲。
註:①孫臏、龐涓主修兵法,兼通武術、奇門八卦。張儀、蘇秦主修縱橫術(游說、外交)。他們大概活動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的時代。
②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其中的《戰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張儀均為鬼穀子學生,但張儀比蘇秦年長約30年。
鬼穀子的人物評價
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鬼穀子》作為縱橫家游說經驗的總結,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隋書》中說:縱橫者,所以明辯說、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也佞人為之,則便辭利口,傾危變詐,至於賊害忠信,覆邦亂家。”歷代雖然存在著對縱橫之學的偏見和歧視,但我們不能因為某種事物能用於壞的方面就否定其自身價值。
猜你喜歡:
1. 勵志的歷史故事精選
2. 經典的神話故事精選
3. 古代精典傳說故事
4. 經典神話故事大全故事精選
5. 中國古代傳說故事精選
6. 經典民間傳說故事
Ⅲ 有誰知道鬼穀子的故事
==鬼穀子出世==
相傳,鬼穀子是村夫慶隆和東海龍女的兒子。慶隆和龍女雖被東海龍王壓死在雲夢山中,
化作一道山嶺和龍泉,但陰魂不散,要借體繁衍,為後人造福。
兩千多年前,朝歌城南王莊王員外的夫人懷孕三年之久而不分娩。初春一天之夜,突然
狂風驟起,電閃雷鳴,大雨如注。人們都為這不正常的天象說長道短,驀地從空中飛來一個
火球,直飛到王夫人慶前,正反各轉三圈,變作一條小花蛇,慢悠悠鑽入王夫人的被窩,隨
之聽得嬰兒的呱呱哭泣。家人掀開被窩,王夫人生下一個滿頭紅發,容貌醜陋的丫頭。王員
外十分沮喪,長嘆一聲,拂袖而去。王夫人見老爺如此煩惱,也暗暗抽泣。正在這時,小女
嬰突然坐起,拉著王夫人的手細聲細語地說:「媽媽,別難過,我會變美麗的。」話音見落,
這女嬰就倒下咽了氣,又捋脖子,口中不住喊叫:「兒呀,快醒醒,娘不嫌你長的丑。快醒
醒吧!」拍了一次又一次,捋了一遍又一遍,眼淚哭幹了,嗓子喊啞了,整整折騰了一個夜
晚。黎明時分,只聽女嬰哇的一聲蘇醒過來。王夫人喜出望外,定睛一看,小女滿頭黑發,
唇紅齒白,十分可愛。王夫人忙讓丫環請來老爺。王員外一見大吃一驚,心中不住思忖:三
年不墜,火球助催,紫氣東來,醜女變美,是大福大貴之兆,王家的好氣數。想著想著,不
禁大笑不止,走到床前說:「夫人,晨曦吉辰,迎霞聚瑞,我看女兒必有大福大貴,咱就取
名霞瑞,你看如何?」夫人點頭稱是。
歲月流逝,轉眼十八個冬春過去,霞瑞姑娘身居閨房,學習針線,攻讀詩文。她越長越
俊俏,白皙的杏仁臉上嵌著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兩個酒窩之間夾著一個小櫻桃小嘴,令人喜
愛。但她性格倔強,不拘於舊的禮節,善於言談,又講直理,對於父母的話也不是百依百順。
日漸壓惡閨中生活,常常在丫環小雲陪伴下到花園嬉戲。有時還背著父母到田間去問農桑。
是年朝歌奇旱,河溪斷流,水井乾枯,大地龜裂,五穀不收。王員外家一塊三頃地的穀子,
只留下一棵禾苗,但長勢卻十分喜人,谷桿如蘆葦,葉子賽高粱,谷穗像狼尾,沉甸甸,金
燦燦,微風吹拂,點頭搖曳,而且還散發出噴噴香味。霞瑞姑娘聽說自家地里長了這棵奇谷,
就讓家奴收來,放到綉樓,頓時閨房之內香氣四溢,使人陶醉。姑娘對丫環說:「如此好的
穀子,要好好保存起來,來年多種一些。」丫環把谷穗放在手中揉搓著變成了一顆熠熠透明
的珠子,而且香味更加濃郁。姑娘接過珠子,正想聞一下,這珠子一下鑽進口中,欲吐出,
又溜進喉嚨。霞瑞咽下珠子不久,頓覺腹內舒暢,筋骨蘇軟,渾身乏困,一頭倒下就睡著了。
一個月之後,姑娘不思飯食,身體漸漸消瘦。主僕二人都不知何故。快嘴的丫環告訴了
夫人,王夫人見女兒如此消瘦,心疼萬分,問明情由,忙著請名醫調理。連吃兩個月草葯,
仍不見效,卻見女兒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王員外得知消息,恰似五雷轟頂,把夫人叫到客
廳,怒氣沖天地說:「你養的好女兒,竟如此傷風敗俗,我乃赫赫大戶,叫我如何做人?」
夫人忙陪笑臉:「老爺息怒,家醜不可外揚,你要想個兩全之策才是呀!」兩人如此這般商量
半天,決定把女兒連夜趕出家門,免得事後別人說三道四。
霞瑞姑娘,蒙冤受屈,在丫環陪同下,毅然離開家門。路漫漫何處奔走,天蒼蒼哪裡安
身?姑娘看看丫環,丫環望望姑娘,兩人心如火焚,悲困交加;姑娘緊咬嘴唇:「雲妹,咱走,
走到天涯海角,讓天下人知道我王霞瑞是清白之人。」主僕二人離開王家莊,朝著北斗星的
方向走去。兩個弱小女子,哪裡經過這樣的風霜。尤其是霞瑞姑娘,腹中已有三月的嬰兒,
行走更是艱難,雙腳都磨成血泡,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一天中午,她們走到黃河邊,又飢,
又渴,寸步不想挪動,就坐在河邊歇息。剛一坐下,就進入夢鄉。待她們一覺醒來,面前站
著一位和善可親的老太太,籃子里盛著熱騰騰的白蒸饃,沒等她們開口,老太太就把饃送到
她們手中。二人連個「謝」字都沒來得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老太太坐下來問道:「兩
位女子如何這樣狼狽,你們要到哪裡去?」霞瑞搖搖頭,沒說話,直爽的小雲把姑娘的隱情
一五一十講了出來。老太太啟唇一笑:「這就是了。你們既然對我講了真話,我也把真話告
訴你們。我乃西天老母,在這里等候多時,專門來點化你們。霞瑞姑娘,你雖是母親所生,
但不是你母親的骨血,而是東海龍王女兒的化身。你和慶隆相愛,情真意切,雖未遂願,上
天有眼,來世相逢。你所吞食的珠子正是慶隆的精髓。腹中嬰兒就是你和慶隆的後代。」霞
瑞和小雲雙膝跪地,連連叩頭,感謝西天老母的指點。快嘴的小雲又問:「既是這樣,請問
老母,我們主僕該到哪裡存身才好?」老母沒有正面回答,信口念了小詩一首讓小雲琢磨:
朝曦吳天似血染,
歌舞昇平誰人歡?
雲海滾滾來天半,
夢境滋滋潤丹田。
小雲半天沒有品出味道,原來這是首藏頭詩。姑娘把四句詩的頭四個字一連,即為「朝
歌雲夢」。雖說知道了老母指點的去處,但又不願到雲夢隱身,於是又懇求說:「再求老母點
化,那裡離我家鄉太近,鑒於父母盛怒,眼下我實在不能從命。」老母思忖片刻:「也罷。你
們可先到臨漳穀子村寄身,日後再作道理。」主僕二人連聲道謝,抬頭卻不見了老母。
不一日,她們來到穀子村,卻見一村婦在村頭迎接。村婦像接閨女似地把她們接人家中。
從此,她們老少三個女性組成了一個家庭,朝朝暮暮,形影不離,勤快的小雲,把村婦和姑
娘照料得十分如意。轉眼六個月過去了。冬去春來,夏天又到了。一天,姑娘正在院里給未
來的孩子做衣服,頓覺腹內疼痛難忍,村婦和小雲忙把姑娘扶進屋,讓她躺在床上,一眨眼
村婦變成了老母模樣,慈祥地說:「霞瑞姑娘,我們該走了,不到雲夢山,你的孩子不會出
生的。」說話間,只聽一聲巨響,狂風驟起,老母忙讓小雲也上到床上,閉上眼睛。那床慢
悠悠飄了起來,不知不覺來到雲夢上空,左轉三圈右轉三圈,悠然地落到地上。姑娘睜眼一
看,好像來到人間仙境。峰巒疊翠,林木蔥郁,雲霧瀠瀠,氣象萬千,泉水潺潺,百鳥齊鳴,
野花爭妍斗艷,主僕看得眼花繚亂。西天老母把她們帶到水簾洞口: 「姑娘請進,這就是
你的安身之處。」舉目一看,青山參天,野藤漫漫,野花芬芳,蝶飛燕舞,串串晶瑩的水珠
從洞口滴落,恰似一幅珠簾懸於洞口,頓覺心曠神怡,正要向西天老母說聲謝謝,卻不見了
她的蹤影。她們二人漫步向洞中走去,只見洞頂琳琅滿目的鍾乳石千姿百態,景象奇特。洞
的盡頭有一水潭,清澈見底,小雲舀了一瓢水,遞與姑娘,這水甘甜可口,姑娘一飲而盡,
頓覺清爽。霞瑞對這個安身之地十分滿意,主僕二人拍手稱好。正值暑日,,知了聲聲,真
所謂「鳴蟬躁林愈靜」。正當她倆欣賞這幽靜的環境時,霞瑞又覺腹內疼痛,小雲忙攙扶姑
娘回到洞內,姑娘一陣頭暈目眩,腹中的嬰兒蹴呱呱墜地了。一看是個白胖的男孩,霞瑞、
小雲喜出望外,熱淚盈眶。滿月之後,霞瑞把小雲叫到跟前甜甜地問道:「雲妹,這孩子該姓什麼,叫什麼呢?」「我說就姓你的姓,孩子降生時知了叫的正歡,取名叫蟬如何?」霞瑞
一聽十分高興:「小雲,你說到我心坎上了。不過,我因吞食奇谷而生子,就叫鬼穀子吧!」
因此後人有叫他鬼穀子的,也有叫他王蟬的。在他成年以後也有叫他王禪的。
==洞府真仙==
傳說鬼穀子本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為玄微真人,又號玄
微子。
洞府就是洞天,是神仙住的名山聖境,又稱洞天福地。傳說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
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藏》中有一部專寫洞天福地的書叫做《洞天福地岳讀名山記》。
浙江餘杭縣境內的「洞霄宮」就是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一,被稱為「大滌洞天」。
元代的鄧牧專有《洞霄圖志》六卷,記敘該宮勝景。
真仙又稱真人,只有得道成仙後方可稱為真人。莊子稱老君為「博大真人」;唐玄宗稱
莊子為「南華真人」,稱文子為「通玄真人」,稱列子為「沖虛真人」,稱庚桑子為「洞虛真
人」;宋代道士張伯瑞被稱為「紫陽真人」;元太祖封丘處機為「長春真人」。
玄微真人鬼穀子住在鬼谷洞天,是為了在凡間度幾位仙人去洞天。無奈蘇、張、孫、龐
諸弟子皆塵緣未盡,凡心未了。鬼穀子只好在暗中關注弟子,不時助正抑邪。
相傳鬼穀子有隱形藏體之術,混天移地之法;會投胎換骨,超脫生死;撒豆為兵,斬
草為馬;揣情摩意,縱橫捭闔。
==井中相會==
相傳,鬼穀子的母親是天上彩霞星,托生在朝歌城南王家莊王員外家中,取名曰霞瑞。
因食奇谷懷孕,被逐在雲夢山中生子,取名鬼穀子。鬼穀子晚年歸隱雲夢山,一則聚徒講學,
二則孝敬老母。一日,王霞瑞把鬼穀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娘為你飽受人間疾苦,
如今為娘兩鬢斑白,風燭殘年,娘無他求,我死後,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龍聚匯的地方。兒若
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從井水中可以看到為娘的身影。」話剛說完,就謝世歸天了。
鬼穀子悲痛不已,眼含熱淚在九龍聚匯之處安葬了母親。為早日再見慈母的尊容,便率
弟子在母親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
親的容顏。朝看母親十八九,暮觀老母鬢如霜。從此鬼穀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邊瞻仰母親的
遺容。星轉斗移,天長日久,鬼穀子又發現了此井的一個奧秘,根據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
洞察天氣陰晴變化。井水上升,天陰有雨,井水下降,則無雨天晴,因此這口井又被稱為「井
中洞天」。
此井是鬼穀子為懷念其母而鑿,故曰「鬼谷井」。
Ⅳ 被譽千古奇人的鬼穀子一生中有什麼傳奇的故事
歷史上的鬼穀子被稱為千古奇人,他的一生充滿了神秘的傳奇色彩,那麼他有著怎樣的傳奇身世呢?
兩年以後踏遍楚國的王先生終於滿意而歸,不但生意上收獲滿滿,而且也為愛女找了一位深受楚王器重的青年才俊。然而,王先生剛到家時,迎接他的卻是腆著大肚子的愛女!王小姐懷孕了!原來,在王先生踏楚期間,王小姐陷入了一場瘋狂的戀愛,並不顧一切地偷嘗了禁果。遺憾的是,讓王小姐懷孕的人,卻至今姓名不詳。在王小姐會孕後,為了獨自承擔後果,王小姐堅持讓那個和她在一起的魯莽之人遠走他鄉!
Ⅳ 吃一塹長一智的故事(鬼穀子智慧吃一塹長一智)
正如古語「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所言,鬼穀子以一個縱橫家的視角,闡明了「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的方法論。
人的一生中,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多少總會遇到一些坎坷和波折。聰明人經歷過波折、坎坷之後,「吃一塹長一智」,總能得到一些經驗和啟示,不會第二次犯同樣的錯誤。而有大智慧者則懂得從以往的事情中,推出某種既定的規律,提早繞開「礁石區」,從而避開可能的傷害。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隻獅子和一隻狐狸共同去打獵,它們收獲很豐厚。獅子要求狐狸分配獵物,狐狸把大部分的獵物放在一起,請獅子來拿,自己僅留下很少的一點點。獅子問狐狸,是誰教它這樣分配的。狐狸回答:「長期以來,獅子和狐狸聯手共同打獵的情況並不少見,凡是把獵物雀姿皮平均分成兩份的狐狸最後都難逃被獅子吃掉的結局。」
鬼穀子「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冊液知今。」借鑒過去的歷史事件,方能以更穩健的步子走過今天,邁向未來。利用歷史去勸說別人,更能令對方肅然警醒,如受醍醐灌頂,立即停止現在的不良行為。古今中外不乏這樣巧妙說服的例子。
秦末農民起義,劉邦領兵攻破武關以後,長驅直入,打到了藍田,一舉殲滅了秦朝的主要兵力。
當時,秦王子嬰迫不得已,只好穿上喪服,頸上系著絲條,捧著傳國玉璽,打開城門,雙膝跪倒,請求投降,向劉邦獻上了玉璽。當然,子嬰同時獻出的,是秦朝已經滿目瘡痍的頃差江山。
進入秦國國都咸陽後,平民出身,又經歷多年混戰的劉邦見宮室帷帳富麗堂皇,珍寶不計其數,美女成群,頓起羨慕之意,就想留在宮中享受一段時間,並命令各將士暫留於咸陽。
武將樊噲誠懇地勸阻道:「大王,我們不能留在咸陽貪圖享樂啊。」
劉邦聽罷顯得很不高興:「什麼?我貪圖享樂?這一仗打了這么久,我們還取得了勝利,我只是想好好犒勞一下全軍將士,你怎麼可以這么說。我覺得自己做得沒有錯,不要再說了。」
樊噲氣得臉通紅,無奈地搖搖頭,離開了。
這時,謀臣張良走過來,拜了拜劉邦,問道:「大王,您今天取得了如此的勝利真是可喜可賀啊。但臣想問您一句,當初我們為什麼要滅秦國呢?」
「秦王殘暴無道,窮奢極欲,不得人心,我們是在替天行道。」劉邦想也沒想,立刻回答道。
「秦國正因為奢侈淫逸才亡了國,我們既然為天下除去暴君,就該改變這種風氣,實行艱苦樸素來號召天下。」張良頓了頓,繼續說道:「現在您才佔領了秦國,就想像秦王一樣享樂,豈不等於重蹈秦國的覆轍,因小失大嗎?」
見劉邦低頭不語,張良又接著說道:「樊噲將軍的話雖然說得有一點激烈,但這總是為了您著想,現在正是寬恤百姓安定民心,讓咸陽百姓心悅誠服的好時機。所以還是希望您能接受他的建議。」
劉邦沉思片刻,下令封閉宮門緊鎖府庫,撤出咸陽,把軍隊駐扎在灞上。隨後,當眾宣布廢除亡秦舊法,如誹謗官府夷族、偶語者棄市等,又規定新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偷盜者抵罪等。
苦於暴秦的咸陽百姓歡聲載道,人人都希望劉邦做秦王,生怕他離開咸陽。這就為劉邦一統天下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和政治基礎。
樊噲誠懇卻直白地勸說劉邦未果,而張良勸說劉邦時,並沒有直接進行勸說,而是巧妙地點出了秦朝因奢侈淫逸由強變弱,最後導致滅亡的教訓,使劉邦從秦朝的歷史中推測到了自己的未來,進而認識並改正了自己的錯誤。
Ⅵ 鬼穀子的經典故事有哪些呢
狗撒尿的時候總是要翹著一條腿,為什麼?還有,為什麼人們把那些狐假虎威,幫地主老財為非作歹的人喚成"狗腿子";而不叫"狼腿子"、"虎腿子"呢?這裡面有個故事,而且是黃縣鬼穀子的故事。鬼穀子何許人也?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個絕頂聰明的,自學成才的醫生。簡直就是個"神醫"。傳說很早以前,黃水河兩岸只有兩戶人家。河東這一家,生了個兒子;河西這一家,生了個小閨女。河水淺淺,岸柳青青,兩家和睦相處,雖說河西這家外出經商,把金錢看得重了些,但不妨礙鄰里往來。兩個孩子從小在一起玩耍,真的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長大了,男的出息成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夥子,女的出落成一個花容月貌的大姑娘。兩人就自然而然地相好了,私訂了終身。不料閨女家裡要用女兒攀高枝,高低不允這門婚事。把女兒關在家裡,再也不讓他們相見了。那男的想這閨女,得了想思病,很快,喊著閨女的名字咽了氣。女的聽說男的因她而死,就天天到男的墳上去哭。哭著哭著,便看到墳上長出一棵穀子來。閨女就用眼淚去澆灌它,那穀子便長得風快,不幾天就成熟了,沉甸甸的谷穗好喜人。閨女把谷穗取下來,放在手裡輕輕一搓,金燦燦的穀粒發著鋥亮的光,饞得那閨女回家之後,便馬上熬米湯喝了,喝了米湯之後,這閨女就有了身孕,生下一個男孩,就起名叫鬼穀子。鬼穀子從小聰慧過人,書一念就會。先生讓他讀《三字經》,根本不予講解,只讓死記硬背;還是一天只背一段。哪知他下午就背得滾瓜爛熟了,私塾先生大為驚詫。豈知,更讓先生驚詫的是,小小年紀的鬼穀子提出了怪問題:"先生,這《三字經》上說,'人之初,性本善',為什麼不說'性本惡'?而且,'性本惡'是荀子說的,荀子與孟子同列先賢,先賢們怎麼各執一端呢?"問得老夫子張口結舌,老先生只能惱羞成怒地把他趕出了書房——如此怪誕小兒,老夫教不了啦!鬼穀子只好自己找書來讀。他對醫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黃縣地里能找到的葯書著實不少,他全都看了,記在心裡。並上山采葯,漸漸地也給人治病,常了,名聲遠播,遐邇聞名了。方圓幾百里都知道黃縣有個神醫鬼穀子,專治疑難雜症。無名腫毒、瘡癤瘤疔之類,是手到病除。到他家治病的人真是不絕於途,天天從大清早開始,就是塞破了門的病人等候他診治。再說外縣一個縣官,腿上長了一個怪瘡,痛得鑽心。他找了不知多少醫生都無能為力。縣官急了,最後就把找醫生這件差使交給了一個衙役。這衙役平日里總是表白,他對主子最忠心,仗著主子的信任為非作歹也有恃無恐。這次縣太爺就說了:"你要找不到好醫生來,看我不新帳老帳一起算!"衙役知道,他有不少把柄在縣太爺手裡,愁得飯茶無心。他新娶的夫人便問原故。聽後媚態地一笑:"這還不好辦嗎?你是整天光顧鑽女人堆了,竟然不知道黃縣鬼穀子的大名。只要把他請來,保准一治就好,縣太爺准會賞你的!"衙役果然去找鬼穀子了。不過,他可不是去"請",他習慣了拿鐵鏈子,水火棍去押人。這次到了鬼穀子家,只見看病的人在門外排了好長的隊,就揮動水火棍把人都攆開了。鬼穀子一看,這人怎麼如此不講理?就說道:"都是從大老遠的地方來的,來一趟不容易,你怎麼好——""豈有此理!"衙役先自火了,"我要請大夫給縣太爺看病,這些庄戶孫算什麼?""你找誰?""鬼穀子。""我就是。不過,我得看完這些病人。""哼!你不知道'滅門的知縣'嗎?"衙役不由分說,給鬼穀子套上鎖鏈,拉著就走。他簡直把鬼穀子當成犯人了。到了縣衙,見了縣官。看了病,鬼穀子便說:"父母官這病好治。"一聽說病能治好,縣太爺立即將鬼穀子待為上賓,請教治病的方法。"這很好辦,把你的這條腿割去,然後再找個對你很忠誠的人,將他的腿剁下來,接到你的腿上就行了。"鬼穀子這么說著,就掃視了衙役一眼,心裡話:我看你再如何橫行霸道。縣太爺立即接話說:"不難,不難!他就一再說對我最忠誠!"縣太爺指定了衙役。那衙役的腿馬上被剁了下來,鬼穀子給接到縣官腿上,吃了點葯,好了。衙役可憐巴巴地說:"老爺,我就一條腿怎麼辦吶?"然後又乞求鬼穀子。"神醫,你可憐可憐我吧!"鬼穀子說;"好吧,叫人找一條全身沒一顆白毛的大黑狗來。"不多時,大黑狗找來了,鬼穀子就剁下大黑狗的一條後腿,接到了衙役腿上,衙役也能走路了。所以那些跟在權貴者鞍前馬後,跑得顛顛的衙役之類,都只有一條人腿,人們准確地叫他們是"狗腿子"。"狗腿子"的雅號就是這么來了。大黑狗也淚眼汪汪地看著鬼穀子。鬼穀子又叫人弄來泥和水,調了調,給大黑狗做了條泥腿。接上去,吃了點葯,大黑狗也能跑道了。只是在撒尿的時候,不得不把那條後腿高高地撂起來,生怕被尿尿濕了。沒辦法,那是條泥的嘛!
Ⅶ 有關鬼穀子和孫臏的故事
這是鬼穀子教授孫臏:
龐涓告辭先生,孫臏送他下山,龐涓說:「我與兄有八拜之交,此行倘有進身之時,必然舉薦兄長,同立功業。」孫臏說:「此話真么?」龐涓說:「弟若說謊,死於萬箭之下!」當下兩人灑淚而別。
孫臏還山,鬼穀子看他面有淚痕,問「留戀龐涓離去么?」孫臏說:「同學多年,怎能不留戀。」先生問:「你看龐涓的才幹,能任大將么?」孫臏說:「承蒙先生多年教育,怎麼會不能呢?」先生說:「不能!不能!」孫臏不解,先生也不作答,到第二天對弟子們說:「我晚上厭惡老鼠的聲音,你們輪流給我驅鼠。」弟子們連忙答應。
輪到孫臏值夜驅鼠時,鬼穀子取出一捆竹簡遞給孫臏說:「這是你祖上孫武子著的《兵法》十三篇,世上早已失傳。我看後配則前有批註心得,用兵秘密,盡在其中。我看你心地忠厚,就交給你吧!」孫臏說:「先生為何不一塊傳授給龐涓呢?」培清先生說:「得到這本書的人,盯稿好好使用會對天下有利;不然會有害於天下,龐涓品行不佳,我怎能輕易傳他!」孫臏捧回書後,精心攻讀,還依著書上陣法,揀山上石子樹枝在地上擺陣演練。三個月後,先生又把兵書討回。
Ⅷ 誰能跟我介紹一下鬼穀子的故事
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人。常入雲夢山采葯修道。因隱居清溪鬼谷,自稱鬼谷先生。
他是縱橫家逗逗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
其嗜欲以見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脊指轎人因而自為之慮。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內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復反忤,必由此矣。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矣捭闔,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
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櫻肆「得意」、「喜欲」,為『陽』,曰『始』。
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
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
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遠終陰,陰極反陽。
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Ⅸ 鬼穀子故事簡介 鬼穀子故事簡介是什麼
1、鬼穀子是春秋末戰國初人,他原名姓王名詡,又名王禪,是先秦諸子之一,後人尊稱他為「王禪老祖」。鬼穀子被道教列為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號玄微子,被尊為玄微真人。
2、鬼穀子其人,一說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一說說是戰國時期魏國鄴地人(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香菜營鄉穀子村)。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道家、兵家、是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孫臏與龐涓,縱橫家:張儀和蘇秦。
3、傳說鬼穀子出身不凡,他是東海龍女和村夫慶隆生的兒子。這件事惹來東海龍王的勃然大怒,親自將慶隆和龍女壓死在雲夢山中。兩人死了之後,化作一道山嶺和一眼龍泉,他們的陰魂不散,想要為後人造福,於是將法術傳給兒子鬼穀子。
4、鬼穀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的鼻祖,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據說他一共收了四個徒弟,弟子蘇秦和張儀成為赫赫有名的縱橫家;弟子孫臏和龐涓成為兵家翹楚。
5、鬼穀子學識淵博,他本領通天徹地,通曉奇門遁甲之術,掌握隱形藏體、混天移地之法。據說還會脫胎換骨,撒豆為兵,折草為馬。鬼穀子雖然無所不能,卻不願意出山輔佐帝王將相。
6、他晚年的時候歸隱雲夢山,一邊聚徒講學,一邊孝敬他的養母。有一天,他的養母把鬼穀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娘在世的時日不多了,娘死了以後,希望你把娘葬在九龍聚集地。你若是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從井水中可以看到娘的身影。」話說完之後,就與世長辭了。
7、鬼穀子悲痛不已,含淚在九龍聚集地安葬了養母。為了能夠每天見到慈母的尊容,他便率弟子在母親墓旁挖井。眾人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才把一口井鑿成,果然在井水中映出了母親的容顏。
8、從此,鬼穀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邊瞻仰母親的遺容,奇怪的是,早上看母親的容貌如同十八九歲,晚上看母親的容貌卻是非常蒼老。時間一久,鬼穀子便發現了此井的一個奧秘,可以根據井中的水位升降,洞察到天氣的陰晴變化。當井水上升,便天陰有雨,井水下降,則無雨天晴。因此,這口井又被稱為「井中洞天」。因為此井是鬼穀子懷念養母而鑿,故又曰「鬼谷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