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徐霞客的故事
1、徐霞客在他二十二歲那年,開始離家外出遊歷。他先後游歷了太湖、洞庭山、天台山、雁盪山、泰山、武夷山和北方的五台山、恆山等名山。
每次游歷回家,他跟親友談起各地的奇風異俗和游歷中的驚險情景,別人都嚇得說不出話來,他母親卻聽得津津有味。
後來,老母親死了,徐霞客就把他全副精力撲在游歷考察的事業上。在他五十歲那年,他開始了一次路程漫長的旅行。
他花了整整四年時間,游歷了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省。一直到我國邊境騰沖。他跋山涉水,到過許多人跡不到的地方,攀登懸崖峭壁,考察奇峰異洞。
2、他在湖南茶陵,聽說當地有個麻葉洞,洞里有神龍或者精怪,不是有法術的人,都不敢進洞。徐霞客不信神怪,他出了高價雇個當地人當向導,進洞考察。
正要進洞的時候,向導問他是什麼人,當他知道徐霞客是個普通讀書人的時候,向導嚇得直往後退,說:「我以為您是什麼法師,才敢跟您一起進洞,原來是個讀書人,我才不冒這個險呢。」
徐霞客並不罷休,帶著他的僕人舉起火把進洞。村裡的百姓聽到有人進洞,都擁到洞口來看熱鬧。徐霞客在洞里考察了很久。
一直到火把快燒完才出來。圍在洞口的百姓看他們安全出洞,都十分驚奇:說:「我們等了好久,以為你們一定給妖精吃了呢。」
3、有一次,兩個官員慕名而來,想要與他結交。霞客的父親聞說後竟從後門溜走,悄悄穿過竹林,乘船到太湖遊玩去了。常言道,身教勝於言教。
徐霞客從小耳濡目染,也對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厭惡起來,每日只是把父親的藏書偷偷帶到私塾去讀。那些地理游記、名人軼事、風土趣聞,對他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
以至有時讀著讀著,竟忘記身在課堂,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因此常遭先生訓斥,還把他的「劣跡」報告給他的父親,要他嚴加管束。誰知,父親知道了,反而大喜過望。
親自介紹一些書籍給兒子讀。一來二去,徐霞客的「學業」自然有些荒廢,參加考試也名落孫山。這一來,那些常常誇獎小霞客聰明絕頂。指望他金榜題名的親朋好友,不由扼腕長嘆,倍覺惋惜。
霞客的父親卻哈哈一笑,說道:「人各有志,豈可勉強?」得到父親地支持,霞客更是把功名利祿拋到九霄雲外,一心只想著「遍歷九州,足登五嶽」。
4、徐霞客28歲時在溫州雁盪山探險旅行,據古書上記載雁盪山頂有個大湖,徐霞客想一睹湖貌,就決定要爬到山頂去。當他艱難地爬到了山頂之時,只見山脊筆直,人難以立足,根本沒有湖。
可是,徐霞客依舊繼續前行,遇到了懸崖,繩子斷裂,徐霞客差點粉身碎骨,幸好他機敏地抓住了一塊突出的岩石,不徐霞客把斷了的帶子接起來,又向上攀援,終於爬上了崖頂。
5、在黃山,徐霞客途中遇到大雪。當地人告訴他有些地方積雪有齊腰深,根本找不到路,但徐霞客拄了一根鐵杖開始登山。到了半山腰,山勢越來越陡。
背陰的地方已經結成堅冰,腳踩上去,就滑下來。徐霞客為了攀爬就用鐵杖在冰上鑿坑。腳踩著坑緩慢攀登,爬了上去。
⑵ 姓氏「徐」的歷史和由來
徐姓起源
1、以國為氏。徐戎,亦稱徐夷或徐方,為東夷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中下游(今江蘇省西北部和安徽省東北部)。周初,以今江蘇省泗洪縣一帶為中心,建立徐國,在東夷中最為強大,春秋時為楚國所敗,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被吳國吞並。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徐氏為顓頊,皋陶之後。夏禹時封伯益之子若木於徐國。從若木至徐偃王共三十二世。徐偃王攻周,被周穆王及造父擊敗。後又封徐偃王子宗為徐子。春秋時,徐國被吳滅後,徐子的遺族以原國名「徐」為氏。
2、清代滿族姓氏舒穆祿氏改為徐氏,如徐元夢,為滿洲正白旗人。
徐姓郡望堂號
暫無!
徐姓家乘譜牒
暫無!
徐姓遷徙分布
遷徙分布
江蘇海縣山東巨野縣、沂水、臨沂河南濮陽。
徐姓歷史名人
歷史名人
徐偃王:周穆王時徐國之子爵諸侯,以仁義治國,因得朱弓矢,以為天瑞,遂自稱徐偃王。江淮諸侯,從之者三十六國,穆王令楚伐之,偃王愛民不戰,遂為楚敗。
徐福:秦時方士,字君房。生卒年不詳。始皇聞東海祖洲有不死之葯,遣福乘樓船,載童男女各三千人往求之,去而不返。或作「徐市」。
徐敬業:唐徐績之孫,有勇名,屢從績征伐,襲英國公爵,坐事貶柳州司馬。後與駱賓王等共討武後,兵敗,為其部下所殺。
徐達(1332~1385):字天德,明代濠州人。助朱元璋起兵,屢立戰功,率兵北定中原,入燕京,為開國功臣,官至中書右丞相,封魏國公。死後追封中山王。
徐悲鴻(1892~1952):原名壽康,江蘇宜興人。法國巴黎國立美術學校畢業。歷任北京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院長等職。曾攜中國近代繪畫作品赴法、德、比、義等國展覽。以改良國畫,發揚中華藝術為終身事業。工西畫,善寫動物,國畫以馬為最馳名,筆法簡練明快,富有生氣,能夠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著有中國畫改良論、美與藝及畫集。
徐志摩(1896~1931):原名章垿,以字行。浙江海寧縣人。曾留學英美,以新詩、語體散文著名,風格瑰麗。歷任北京、東吳、中國各大學教授,為北京晨報詩刊及新月月刊主編。
⑶ 徐字的來歷
徐氏的姓氏來源比較純正,主要出自贏姓。是先帝玄孫伯益之子若木的後裔。相傳陷帝有一個孫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懷有大業。大業娶少典氏女子女華為妻,生下小兒子叫若木因為他的父親有功,所以封他於徐,建立徐國。徐國歷經了夏、商、周三個朝代,都是作為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時候傳到了徐國的32世孫徐君偃,他很聰明,對百姓又很好,所以深得百姓的愛戴,國力不斷強大。當時周穆王喜歡雲游四方而經常不問國家大事,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於是產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他自稱為徐偃王,率領各國聯軍向周國進軍,周穆王知道這個消息後馬上返回京城,調兵前去鎮壓。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進了彭城一帶的山中。由於他得民心,跟著他到了山中的百姓很多。這座山後來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兒子宗於徐,稱為「徐子」,繼續管理徐國。春秋時期,徐國被楚國打敗,國力從此日漸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時候,徐國被吳國所滅,徐國的後裔就稱為徐氏,以國為姓,代代相傳。郡望:1、東海郡:秦朝的時候置郡,治所在今天的山東境內。西漢時相當於今天的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庄,江蘇灌南以北的地區;東魏及隋唐相當於今江蘇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的地區。2、高平郡:秦始元年改山陽郡置郡,治所在今天山東巨野南部。其後屢有遷居,其中北周時曾改高都郡置高平郡,治所在高都,相當於今天山西晉城、高平等地。堂號:「琴鶴堂」:宋朝時殿中侍御史上、趙忭是個清廉愛民的好官,人稱「鐵面御史」。他當成都知府的時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樂業,就高興地彈琴取樂。他養了一隻鶴,時常用鶴毛的潔白勉勵自己不貪污;用鶴頭上的紅色勉勵自己赤心為國。他窮得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一琴一鶴。遷徙分布:遠古時期若木被封徐國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鳳陽縣北部,世祖分居於浙江、江西、江蘇等省的好多地方。二徐姓的大舉南遷是從魏晉開始的,隋唐時期在我國的南方又有了進一步的繁衍發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遷至福建的上杭、 連城等地。元朝的時候,徐姓主要繁衍於廣東的豐順、梅縣、海豐等 地。總之,徐姓在秦氫漢的時候 主要分布在我國黃河下游地區,尤為山東繁衍得最為旺盛。從魏晉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於淮河及長江下游大部分地區,宋朝以後,已經分布於廣大江南地區了。至於我國西南地區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後的事了。
⑷ 「徐」字的奇妙故事
徐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為徐姓始祖。
遠古時期,徐若木被封徐國(今安徽北部),徐國成為徐姓最早的發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國滅亡後,紛紛向北方遷徙。大致經過兩漢直至隋唐,中國北方的山東、河南等地形成了多處郡望。
先秦時期,徐姓主要分布於安徽、江蘇、山東等地。秦漢時期,徐姓已經遷播於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同時,也開始南遷至江西南昌、浙江龍游等地,但聚集區仍以黃河下游地區為主。魏晉時期,徐姓開始大規模南遷,但主要繁衍地在淮河及長江下游大部分地區。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遷至福建上杭、連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廣東豐順縣、梅州市梅縣區、海豐縣等地繁衍。[5]
⑸ 徐霞客故事有哪些
1、有一次,兩個官員慕名而來,想要與他結交。霞客的父親聞說後竟從後門溜走,悄悄穿過竹林,乘船到太湖遊玩去了。常言道,身教勝於言教。
徐霞客從小耳濡目染,也對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厭惡起來,每日只是把父親的藏書偷偷帶到私塾去讀。那些地理游記、名人軼事、風土趣聞,對他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
以至有時讀著讀著,竟忘記身在課堂,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因此常遭先生訓斥,還把他的「劣跡」報告給他的父親,要他嚴加管束。
誰知,父親知道了,反而大喜過望,親自介紹一些書籍給兒子讀。一來二去,徐霞客的「學業」自然有些荒廢,參加考試也名落孫山。
這一來,那些常常誇獎小霞客聰明絕頂,指望他金榜題名的親朋好友,不由扼腕長嘆,倍覺惋惜。霞客的父親卻哈哈一笑。
說道:「人各有志,豈可勉強?」得到父親地支持,霞客更是把功名利祿拋到九霄雲外,一心只想著「遍歷九州,足登五嶽」。
2、有一次,他在湖南茶陵,聽說當地有個麻葉洞,洞里有神龍或者精怪,不是有法術的人,都不敢進洞。徐霞客不信神怪,他出了高價雇個當地人當向導,進洞考察。
正要進洞的時候,向導問他是什麼人,當他知道徐霞客是個普通讀書人的時候,向導嚇得直往後退,說:「我以為您是什麼法師,才敢跟您一起進洞,原來是個讀書人,我才不冒這個險呢。」
徐霞客並不罷休,帶著他的僕人舉起火把進洞。村裡的百姓聽到有人進洞,都擁到洞口來看熱鬧。徐霞客在洞里考察了很久。
一直到火把快燒完才出來。圍在洞口的百姓看他們安全出洞,都十分驚奇:說:「我們等了好久,以為你們一定給妖精吃了呢。」
3、一天早晨,他瞞著父母溜出家門,徑直向北尋訪仙蹤,但始終不見神仙的影子。夕陽西沉,徐霞客又餓又累。他沒精打采地坐在一塊大石頭上,正准備打個盹兒。
忽然,眼前飄飄然走來一位鶴發童顏的老人。啊,這不就是書中寫的神仙嗎?徐霞客喜出望外,連忙跪拜:「仙翁,請收下我這個小徒弟吧!」
老人一聽,哈哈大笑:「你認錯了,我哪是什麼仙翁啊!」徐霞客不相信,執拗著跪在地上,就是不肯站起來。老人露出無可奈何的樣子。
慢吞吞地說:「孩子,看來你是求仙心切啊,好吧,我可以告訴你神仙在哪兒。他剛從這里往南走去,你快追去,越快越好!」徐霞客忙問:「神仙長得什麼樣?」
老人捋捋白須答道:「倒拖鞋子反穿裙,眼淚汪汪笑盈盈。」徐霞客向老人恭敬地鞠了一躬,掉頭向南追去。追呀追,追呀追,不知不覺來到了家門口。
神仙哪兒去了呢?他抬頭望望黑沉沉的天,眼淚都快急出來了。哎,神仙真難找。他有氣無力地敲響了家門。可門一開,徐霞客驚呆了:站在面前的母親,竟同老人講的神仙一模一樣。
原來,這是老人設下的一個圈套。他叫徐霞客往南追神仙,意在讓他回家。也真巧,徐霞客的母親聽見敲門聲,知是兒子回來了,心中一急,慌亂中把鞋子和裙子都穿反了。
徐霞客恍然大悟,深感自己上了那些荒誕小說的當。從此,他毅然把注意力轉移到閱讀古今史地典籍和方誌上,終於成了一個有作為的人。
4、有一次在黃山,徐霞客途中遇到大雪。當地人告訴他有些地方積雪有齊腰深,根本找不到路,但徐霞客拄了一根鐵杖開始登山。到了半山腰,山勢越來越陡。
背陰的地方已經結成堅冰,腳踩上去,就滑下來。徐霞客為了攀爬就用鐵杖在冰上鑿坑。腳踩著坑緩慢攀登,爬了上去。徐霞客的游歷,並不是單純為了尋奇訪勝。
更重要的是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尋找大自然的規律。徐霞客給後世留下的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貢獻,最難能可貴的是徐霞客為了自己的追求,鍥而不舍的精神。
5、徐霞客在游歷考察過程中,曾經三次遭遇強盜,四次絕糧。湘江遇盜,跳水脫險的事,發生在崇禎九年(1636年)他51歲時的第四次出遊中。
這次出遊,他計劃考察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出遊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強盜,他的一個同伴受傷,行李、旅費被洗劫一空,人也險些喪命。
當時,有人勸徐霞客不如回去,並要資助他回鄉的路費,但他卻堅定地說:「我帶著一把鐵鍬來,什麼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屍骨呀!」徐霞客繼續頑強地向前走去。
沒有糧食了,他就用身上帶的綢巾去換幾竹筒米;沒有旅費了,就用身上穿的夾衣、襪子、褲子去換幾個錢。重重的困難被踩在腳下,他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