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放羊的小孩
故事叫做放羊的小孩,這個故事還有個名字叫做狼來了。
放羊的小孩每天都在山坡上放羊,他坐在草坪上看著村子裡來來往往的村民,他們都在忙著各自的事情,而自己卻每天待在這個山坡上放羊。
只有他一個人,陪伴他的只有羊。
他學會了和羊說話,給羊唱歌,甚至編一些故事講給羊聽。
有幾個故事他覺得自己編的特別好,晚上帶著羊回家時,他高興的想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聽,可是大人們忙了一天,都是一臉疲憊,沒人有心思聽他講故事。
爸爸心不在焉的把他糊弄過去了。
放羊的小孩第二天又帶著羊群來到了那個山坡,他依舊坐在山坡上看著村子,突然感覺自己好像是多餘的人。
這時他察覺到羊群後面好像有什麼響動,他知道這一片水草豐足,可是也有些狼會過來偷羊吃,他一個小孩又打不過狼,只好焦急的對著山下喊:「狼來了——狼來了——」
村民都知道他在這里放羊,也知道他一個人對付不了狼群,於是都放下了手裡的事情,拿起鋤頭和木棍,急急忙忙的趕到山坡,驅走了羊群後面的幾頭狼。
爸爸還擔心的跑過來抱住了自己,確認自己有沒有受傷,晚上回家的時候,媽媽還特意做了幾個他喜歡吃的菜,為了安慰他受驚。
放羊的小孩感覺特別的開心,晚上睡覺都好像躺在軟軟的羊毛上,他想,如果每天都有狼就好了。
白天,他又趕著羊群走上了山坡,媽媽擔心的安慰他,說以後再發現狼就像昨天一樣大喊,大家會來幫他的。
小孩點了點頭。
下午的時候,他盯著一望無垠的草地,心想,昨天狼群才無功而返,今天是肯定不會來了。
可是,我也不能確認每一次都是狼啊,說不定是羊群被什麼驚擾到了,我就當作是狼了。
這樣想著,放羊的小孩跑到羊群中間揮了幾下鞭子,羊群受到了驚嚇開始亂跑,他對著山下大喊:
「狼來了——狼來了——」
人們匆忙拿起工具趕了過來,卻沒有發現狼,只看到羊群被嚇得亂跑。
「狼可能看見我們過來就跑掉了。」村長說道。
人們沒有責怪小孩,反而又安慰了他,就回去做該做的事了。
村長離開時還給他帶了一隻狗,說這只狗能保護他的安全。
小孩很開心,自己不僅被這么多人重視,還有了新的玩伴。
狗很聽話也很乖,小孩喊它罩橡明它就會搖尾巴,有的羊跑遠了,它也會跑去攆回來。
小孩把之前那個故事講給它聽,它趴在草地上,大尾巴搖的飛快,但還沒等他講完,狗就撲上來舔他的臉。
「你也不喜歡這個故事嗎?」小孩有些失落的抱住狗,「可是我覺得這個故事挺棒的…」
過了幾天,一切都變回了從前那樣,只是小孩身邊多了條狗。
媽媽說有狗她就放心多了,爸爸一邊抽著煙斗一邊點頭。
小孩坐在草地上,揪起一把嫩草丟在狗頭上,狗以為他在和自己玩,高興的如悔轉起了圈。
他盯著狗,又想到了一個主意。
「狼來了——狼來了——」
雖然知道有狗,但爸爸還是帶領著一些大人趕了過來,卻發現小孩跪在狗的屍體面前哭泣。
「怎麼回事?」爸爸問道。
「狼,狼把狗狗咬死了…」小孩一邊抹眼淚,一邊抽泣著說道。
「那狼呢?」
「跑,跑了…」
「你沒有受傷吧?羊呢?」
「都沒有…」小孩用手捂住臉,偷偷的從指縫間觀察那個正在檢查狗的屍體的大人,「狗狗為了保護我們…」
「不對,」那個大人站起來,對小孩的爸爸說道,「雖然狗受傷的是頸項,也比較像狼咬的痕跡,可是身上沒有廝打的傷痕,它要是被狼圍攻,不可能直接被一擊斃命的。」
「而且這只狗要是能被一擊斃命,羊群也不可能一點損失都沒有。」
爸爸瞬間就想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他厲聲質問道小孩:「到底怎麼回事?」
「對不起…」
小孩感覺自己更加受排擠了,甚至連媽媽都不怎麼給他好臉色看。
也沒有人再給他一隻狗陪他牧羊了,大人們很放心,甚至有人說那裡根本就沒有狼。
小孩不願意唱歌,心裡編好的故事也再也物告沒有講出來過。
很久之後,某天小孩發現羊群後面又開始了騷動,他騎上羊背一看,發現一大群狼正虎視眈眈的盯著自己。
小孩跳下羊背,一邊往村裡狂奔,一邊撕心裂肺的喊:「狼來了——狼來了——」
沒有人理睬他。
故事講完了,你喜歡這個故事嗎?
㈡ 狼來了是什麼寓言故事
《狼來了》出自伊索寓言,是一個枕邊寓言故事,是民間口口相傳下來的,故事雖然簡單,但富有教育意義。
寓言告訴大家做人應誠實,不以通過說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以說謊去愚弄他人。
㈢ 狼來了是什麼童話故事
故事名叫《小紅帽》,出自《格林童話》。
故事講述了從前有個人見人愛的小姑娘,喜歡戴著外婆送給她的一頂紅色天鵝絨的帽子,於是大家就叫她小紅帽。有一天,母親叫她給住在森林的外婆送食物,並囑咐她不要離開大路,走得太遠。
小紅帽在森林中遇見了狼,她從未見過狼,也不知道狼性兇殘,於是告訴了狼她要去森林裡看望自己的外婆。狼知道後誘騙小紅帽去采野花,自己到林中小屋把小紅帽的外婆吃了。
後來他偽裝成外婆,等小紅帽來找外婆時,狼一納緩數口把她吃掉了。幸好後來一個勇敢的獵人把小紅帽和外婆從狼肚裡救了出來。
後來人們就用小紅帽來比喻天真幼稚、容易上當受騙的孩子。
(3)狼來了故事名字叫什麼擴展閱讀:
《小紅帽》這個童話故事告訴人們,像小紅帽這樣一個隨性的浪漫人生計劃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只求盡情享受游盪的快樂,滿足自身與自然的慾望,走自己的路塑造自我;
但同時母親的禁令一開始就擋住了道德上的選擇,那麼究竟是追隨自我的心性還是選擇歸順,這道禁令從一開始就既暗示了禁令本身,也寓意著如若要走自己的路,就必須突破禁令本身的雙重性。
許多作家都對這則故事進行了改編或改寫。
例如,安德魯·朗格在《紅皮童話書》中收錄過一個名為《小金帽的真實故事》(The True History of Little Goldenhood)的異本哪頌。這個版本認為《小紅帽》已經被誤傳了。
故事中小紅帽確是被救,但不是因為獵人:當大灰狼企圖吃掉她時,他的嘴被洞首金色的帽子所灼傷,帽子原來被施放了魔法。二十世紀中,《小紅帽》的各種新版本層出不窮,其熱度也更有增無減。
㈣ 狼來了的故事出自哪裡
《狼來了》故事出自伊索寓言。
這是一個耳熟能詳寓言故事,是民間口口相傳下來的,故事雖然簡單,但富有教育意義,教育孩子要誠實,不要撒謊。
㈤ 動漫《狼來了》講述了什麼故事
根據伊索寓言改編而成的動畫片《狼來了》家喻戶曉,講述放羊娃謊稱「狼來了」來戲弄農夫,而當狼真的來了,卻面臨著無人援救的碰畢尷尬境地。內容簡單易懂,教育性強,讓小朋友們知道說謊的害處和誠實的可貴。
㈥ 故事《狼來了》作者是誰
作者是伊索。這個故事出自《伊索寓言》。
作者簡介:
伊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0年),是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的一個寓言家,生活在小亞細亞。弗里吉亞人。據希羅多德記載,他原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後來被德爾菲人殺害。他死後德爾菲流行瘟疫,德爾菲人出錢賠償他的生命,這筆錢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孫子領去。傳說雅德蒙給他自由以後,他經常出入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的宮廷。另外還傳說,庇西特拉圖統治期間,他曾到雅典訪問,對雅典人講了《請求派王的青蛙》這個寓言,勸阻他們不要用別人替換庇西特拉圖。13世紀發現的一部《伊索傳》的抄本中,他被描繪得醜陋不堪,從這部傳記產生了很多有關他的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為希臘人所熟知,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奧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編輯了希臘第一部寓言集(已佚)。
故事原文:
伊索寓言--《狼來了》
從前,有個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覺得十分無聊,就想了個捉弄大家尋開心的主意。他向著山下正在種田的農夫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農夫們聽到喊聲急忙拿著鋤頭和鐮刀往山上跑,他們邊跑邊喊:「不要怕,孩子,我們來幫你打惡狼!」
農夫們氣喘吁吁地趕到山上一看,連狼的影子也沒有!放羊娃哈哈大笑:「汪辯真有意思,你們上當了!」農夫們生氣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農夫們又沖上來幫他打狼,可還是沒有見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們又上當了!哈哈!」
大夥兒對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謊十分生氣,從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
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一下子闖進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極了,拚命地向行巧農夫們喊:「狼來了!狼來了!快救命呀!狼真的來了!」
農夫們聽到他的喊聲,以為他又在說謊,大家都不理睬他,沒有人去幫他,結果放羊娃的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寓言的寓意:
1說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它既不尊重別人,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
我們應該培養誠困帶缺懇待人的良好品質。
2. 寓言告訴大家做人應誠實,不以通過說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以說謊去愚弄他人。
《伊索寓言》簡介:
《伊索寓言》原書名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傳的諷喻故事,經後人加工,成為現在流傳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時,《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學史上流傳最廣的寓言故事之一。
《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擬人化的動物,它們的行為舉止都是人的方式,作者藉以形象化地說出某種思想、道德意識或生活經驗,使讀者得到相應的教育。這些故事有的教導人們要正直、勤勉;有的勸人不要驕傲、不要說謊;也有的說明辦事要按照規律,量力而行;還有不少反映了強者雖兇殘但卻常被弱者戰勝以及各種寓意深刻的人生道理。內含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諷刺懦弱、懶惰,贊美勇敢斗爭,教人如何處事,辨別是非好壞。
㈦ 狼來了的故事是什麼
屠夫害怕了,拿出刀給狼看,狼有些害怕了選自《聊齋志異》 狼三則
[編輯本段]其一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隨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狼)少卻;既走手銀,(狼)又從之。屠無計,默念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懸諸樹而蚤(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即徑歸。昧爽(拂曉)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疑慮徘徊)近視之,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肉鉤刺狼齶顫滑,如魚吞餌。時狼革(皮)價昂,直(價值)十餘金,屠小裕焉。 緣木求魚,狼則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譯文 從前,有個屠夫賣肉回來,天色已經晚了。就在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匹狼。狼不斷的窺視著屠夫帶著的肉,嘴裡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來了,就這樣尾隨著屠夫走了好幾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於是就拿著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嚇跑。狼看見了屠刀,一開始被嚇了一下,往後退了幾步,可是等到屠夫轉過身來繼續朝前走的時候,狼又跟了上來。於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擔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掛在樹上,等明天早上再來取肉。於是屠夫就把肉掛在鉤子上,踮起腳尖把肉掛在樹上,然後把空擔子拿給狼看了看。就這樣,狼就停下來不再跟著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曉,屠夫前去取肉,遠遠的就看見樹上掛著一個巨大的東西,就好像一個弔死在樹上的人,於是感到非常害怕。焦慮的在四周徘徊著向樹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來是一條死狼。(屠夫)抬起頭來仔細觀察發現,狼的嘴裡含著肉,掛肉的鉤子已經刺穿了狼的下顎,那個形狀就好像魚兒咬住了魚餌。當時市場上狼皮非常昂貴,一張狼皮價值十幾兩黃金呢。於是由於屠夫得到了這張狼皮,發了一筆小財。沿著木頭找魚,狼的遭遇太可笑了!
[編輯本段]其二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只)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了,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屠戶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後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沒了,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處境很危急,擔心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往旁邊看見野地里有一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奔過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戶。 過了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戶正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後面一看,只見另一隻狼正在柴草茄薯臘堆里打洞,企圖在柴草堆中打洞來從後面攻擊屠戶。狼的身子已經鑽進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戶從後面砍斷了狼的後腿,這只狼也被殺死了。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自己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詐騙手段能有多少?只不過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編輯本段]其三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顧無計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 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三事皆出於屠;則屠人之殘,殺狼亦可用也。 譯文: 有一個屠夫,晚間走在路上,被狼緊緊地追趕著。路旁有個農民留下的地窩棚,他就跑進去藏在裡面。惡狼從苫房的草簾中伸進一隻爪子。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讓它抽出去。但是沒有辦法可以殺死它。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長的小刀子,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豬的方法往裡吹氣。(屠夫)用力吹了一陣兒,覺得狼不怎麼動了,才用帶子把狼腿捆起來。出去一看,只見狼渾身膨脹,活像一頭牛。四條腿直挺挺地不能彎曲,張著大嘴無法閉上,就把它背回去了。不是屠夫,誰有這個辦法呢? 三個故事都出在屠夫身上;可見屠夫的殘忍,但殺狼還是可用的。
㈧ 《狼來了》的寓言故事是什麼
《狼來了》講述了一個放羊娃因為總愛撒謊騙大家說「狼來了」,導致沒有人願意再相信他說的話,最終狼真的來了卻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只能勘正羊群被狼吃光。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謊,不只不會對自己有所助益,還會讓信任變成懷疑。那些常常說謊話的人,即使再說真話也無人相信。所以做人一定要誠實、不撒謊騙人。
《狼來了》故事詳細
從前,在一個小村莊里住著一個愛說謊的放羊娃。放羊娃總是喜歡說謊、開玩笑,他經常在放羊的時候大聲向村裡人呼救:「快來人啊,有狼來吃我的羊了!」
剛開始的時候,村裡人聽到放羊娃的叫喊,都會馬上跑過來救他,關心地問他:「怎麼啦?狼在哪裡呀?」
每次看到大家被騙,放羊娃就哈哈大笑:「哈哈哈,你們太笨了,我是騙你們的,根本就沒有狼。」被騙的村民很生氣,但也無可奈何。
後來,有一天,放羊娃又趕著他的羊群去外面放牧,他走啊走,走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了。這時候,狼真的來了,竄入羊群,大口大口地咬著這些小羊。
牧羊娃非常害怕,向著村裡拚命地跑,邊跑還邊大聲叫喊:「快來人啊,狼來啦!它在吃我的小羊!救命啊!」
村裡人聽見了,都以為愛撒謊的放羊娃又在說謊,所以根本沒有人理他。最後,放羊娃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㈨ 狼來了的故事是那本書里的
《狼來了》來源於 伊索寓言《牧童與狼》。
《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被釋放的古希臘奴隸伊索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臘民間故事,並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由傳教士帶入中國的。
㈩ 聽媽媽講故事
聽媽媽講故事
那是一個夏天的傍晚,我和我的表妹與表弟幾個跟著媽媽到湖畔去散步。一路上涼風習習,我們在路燈下邊走邊唱呀跳呀的,來到一片草地上,突發奇想纏著媽媽給我們講一個故事。媽媽執拗不過我們,只好答應了。大家呼啦一聲,紛紛圍在媽媽周圍,坐在草地上,歪著腦袋,靜靜的等著媽媽開講。
媽媽坐到了菜草地中間,開始繪聲繪色地講了起來。媽媽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烏龜與兔子之間發生了爭論,它們都說自己跑得比對方快,誰也不服氣。於是,它們決定通過比賽來一決雌雄。確定了路線之後它們就開始跑了起來。兔子一個箭步沖到了前面,一路領先。它看到烏龜被遠遠拋在了後面,內心好不自豪,徹底放鬆了下來。兔子想,自己在樹下休息一會兒也不打緊,烏龜要追上我不知要到「猴年馬月」。於是,它在大樹下躺了下來,不一會兒就睡著了。烏龜雖然爬行慢,但始終如一努力堅持向前爬,終於慢慢地超過了兔子,並且爬到了終點,不可思議地戰勝了兔子,成了比賽冠軍。這時,兔子醒了過來,發現烏龜已經到了終點,自己竟然輸了。兔子懊悔莫及,但失敗已不可挽回。
聽到這里,我和表妹表弟一臉惘然,這么會這樣的呢?媽媽語重心長地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是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今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狼來了》。
聽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故事的內容是說以前有一個放羊的小孩子,他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喜歡撒謊。有一天,他在山坡上放羊,又犯了愛撒謊的毛病,他大喊:"狼來啦!狼來啦!"附近的農民伯伯聽見了,就趕緊放下手裡的活計,跑過來救他。可是當大家氣喘吁吁地跑過來以後才發現根本就沒有狼在這里,是那個孩子在說謊騙大家。看著大家上當受騙,放羊的孩子不但沒有悔過,反而覺得很有趣,哈哈大笑。後來同樣的事情又發生過兩三次,每次都是把別人騙得團團轉。因為這個放羊的孩子每次都撒謊騙人,所以大家對他越來越失望了。有一天,放羊的孩子又把羊兒趕到山坡上去吃草。這次真的有一隻狼跑來了,想要吃小羊。放羊的孩子見了很害怕,大聲呼救:"狼來啦!狼來啦!"附近的農民伯伯以為又是那個孩子在撒謊騙人,都不肯再去上當受騙了。後來那狼就把羊全部吃掉了。
故事講完以後,媽媽問我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想法。我對媽媽說:"那個放羊的孩子喜歡撒謊,總是騙人,所以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話了,等他真的遇到狼的時候,就沒有人來救他了。"媽媽又說:"你現在已經是一個小學生了,也是一個少先隊員了,應該要學著懂道理,不但要做到自己不說謊,還要做到在生活和學習中幫助別的同學,大家一起做誠實懂事的好孩子!"
平日里,我十分喜歡聽媽媽講故事。今天晚上,我又央求媽媽給我講故事,於是媽媽給我講了一些關於她和紅領巾的故事。
媽媽告訴我:媽媽的小學時代是在長興鄉下奶奶家度過的。那時候加入少先隊非常難,首先要寫申請書,而且要求學習好、守紀律。記得那時候是二年級,一個班裡只有六個同學第一批加入了少先隊,站在主席台下宣誓,媽媽感到很光榮,心情特別激動。當時條件沒現在好,紅領巾如果丟掉的話,再配一條是很不方便的,同學們都十分珍惜紅領巾。到晚上睡覺的時候,要把紅領巾疊得整整齊齊的,放在枕頭底下,第二天早晨上學的時候,再把它端端正正地系在胸前。
記憶最深刻的是她們班上五六個同學組成了一個「幫困小組」,去村子裡的一個五保戶老人家裡,幫助爺爺、奶奶掃地、擦桌子和擦灶台,媽媽還和一位同學去河邊抬水,因為年幼力氣小,一路搖搖晃晃,抬到老人家裡已經只剩半桶水了。盡管這樣,在媽媽心裡還是挺有成就感的。
老人院子里種了許多花。一次,大家幹完活,老爺爺老奶奶就給每個同學都剪了一大捧十姐妹月季花,捧著一大束花,媽媽心裡感到美滋滋的。
在我的眼前彷彿浮現出這樣的情景:媽媽和一個小同學一起「嘿喲嘿喲」地抬著水,臉上洋溢著笑容,胸前的紅領巾隨風飄盪。老奶奶老爺爺微笑著看著她們,不停地誇獎:「你們真是好孩子呀!」
我心想:媽媽挺優秀的,我感到很自豪!我跟媽媽一樣也是少先隊員,我應該向媽媽學習,認認真真做作業,有空多幫媽媽做家務,在學校里做好班幹部的表率作用,為紅領巾爭光。
小時候,每個夜晚我都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聽媽媽講故事。在娓娓動聽的故事聲中,我認識了英勇無畏的董存瑞、美麗善良的白雪公主、活發可愛的小紅帽……
三歲時,媽媽經常和我一起演《狼和七隻小羊》的故事,她拿出灰色的雨衣把自己罩起來,變成大灰狼,我則化身成小山羊。「老狼」用沙啞邪惡的聲音說:「快開門,我是媽媽!」我聽到這聲音,手顫抖起來,隨後,「哇」地一聲哭起來。媽媽趕緊脫下灰雨衣,拍著我的背說:「哎呀,別哭了,是媽媽!」每次都是以這樣的結局結束。
四歲半,我就喜歡看插圖里的《小兔乖乖》。每次,我都央求媽媽講,媽媽像播音員一樣,講得惟妙惟肖、生動有趣。當大灰狼被夾尾巴時,我「呼」地一下從沙發跳到地上,興奮地手舞足蹈,完全投入到這個故事中。
五歲時,媽媽教我讀古詩。每次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時,媽媽就像鵝一樣,大搖大擺地唱歌,把我惹得捧腹大笑,也學鵝大聲唱歌。媽媽看到我那副樣子,也「哈哈哈」地笑起來。「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讀到這,媽媽扮演成打仗回來的人,拄著拐杖、駝著背,問路過的人自己家在哪呀?我看到這里,眼淚就在眼眶裡打轉,說:「媽媽,不要演了,不要演了。」
很久很久,都沒聽過媽媽講故事了,我真想回到那躲進媽媽懷里聽故事的快樂時光!
時間如車輪在飛轉,轉眼間,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家鄉已度過了改革開放的30年。當年鄧爺爺在1978年計劃發展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全國改革開放,經濟特區的設立,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這是多麼不平凡的30年,祖國在崛起,經濟在騰飛,人民的生活奔小康,作為山東的一個小城鎮,家鄉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馬路上停滿了形形色色的汽車、各種生活設施的完善……家鄉發展30載,進步體現在方方面面,盡管我只度過了11個春夏秋冬,可兒時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
想想以前,再看看現在,簡直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聽媽媽講他們的兒時,難以吃到正常的飯菜,甚至有些困難的家庭少吃缺穿,孩子餓得哇哇亂叫。那時的經濟來來源都是摳雞屁股換倆錢。僅靠生產隊分來的那點糧食,肚皮都填不飽。更不要說讓孩子上學讀書了。家家點的是煤油燈,蠟燭都點不起。
直到鄧爺爺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農村分田到戶,農民的溫飽問題才得以解決,家家蓋起了新房子,用上了電燈、電話。孩子們才有條件在寬敞明亮地教室里讀書。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與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快,條件越來越好。特別是近幾年,也就是我們這代人親眼見到的這幾年,人民生活不斷提高。我們現在生活中到處建起了高樓大廈。家家戶戶何止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網路、轎車也成了普通的家用工具,甚至有些家庭擁有幾套網路、幾輛轎車、幾套住宅。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現在教育事業也不斷進步,只要願意學、努力學,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有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的機會。這是我們父母一代連想也不敢想的事!
改革開放造就了富而強、大而美的山東。在這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我們這幸福的一代更應該發奮讀書、努力成才,長大後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報答社會。作文
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晚上我最盼望的事就是依偎在媽媽的懷里聽媽媽繪聲繪色地講故事。跟隨著***故事我去過冰封雪覆的南極,到過五彩斑斕的海底,和一代君王秦始皇聊過天,同盡忠守節的蘇武一起在貝加爾湖放過羊……每個夜晚,我都是閉著小眼睛,心滿意足地,在媽媽娓娓動聽的故事中走進夢鄉。
記得那是20xx年的暑假,天氣格外的熱,人每走一步,腳下就會冒出一股白煙來,炙熱的太陽把人的舌頭都烤焦了。也許是因為天氣太熱,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喉嚨突然腫得連說話都很費勁。
晚上,我沒有像往常一樣飛快地洗完澡,興高采烈地躺在床上等待媽媽捧著書把我領入故事的世界。而是一個人安安靜靜地,有些悶悶不樂地,慢慢騰騰地洗完澡,隨隨便便地拿了一本圖畫書坐到了床上。我多麼盼望***喉嚨一下子好起來呀!這幾天媽媽都在給我講羅蘭的《草原上的小木屋》,昨天晚上她還對我說今晚就該給我講羅蘭的爸爸遇到了奧薩格人了。我最喜歡聽印第安人的故事了,奧薩格人是印第安人的一支部落,他們會怎樣對待羅蘭的爸爸呢?羅蘭他們的命運又將如何呢?我多麼想快點兒知道啊!可媽媽怎麼突然得了喉炎呢?我今天肯定沒有故事聽了,我失望地獨自翻著圖畫書。這時,房門被輕輕地推開了,媽媽笑眯眯地走了進來,她的手裡端著一杯水,腋下夾著的正是那本《草原上的小木屋》。
「媽媽,你好點了嗎?」我抬起頭熱切地望著她。
「好些了。」媽媽講話的聲音很輕很輕,沙沙的,就像微風吹動樹葉的聲音。
「那你可以繼續給我講《小木屋》的故事嗎?我現在就想聽!現在就講嘛!」我急切地請求著。
媽媽微笑著點了點頭,放下水杯,剝開一粒金嗓子喉寶放進嘴巴里,坐在床邊,打開書,輕輕地講了起來。媽媽講得很輕很慢,說不了幾句話,就要喝口水,往日十分鍾就能講完的內容,媽媽用了雙倍的時間。我聽得格外認真,書裡面講奧薩格人對羅蘭一家非常友善,羅蘭一家只要不傷害他們,就不會有麻煩的。我為羅蘭一家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下來了。
那天晚上經過故事的沐浴後,我睡得格外香甜。
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兩三年了,我早已能夠流暢地自己閱讀了,可是想起那些聽故事的夜晚,我仍舊心懷感激!謝謝你,我的好媽媽!
在我很小的時候,最喜歡聽媽媽講那動聽的故事。她講起故事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小時候,我最喜歡聽媽媽給我講《丑小鴨》的故事。媽媽講鴨媽媽時,聲音親切、溫柔;講丑小鴨時,聲音非常悅耳;講小貓和大公雞時,聲音很驕傲,講得惟妙惟肖。我非常喜歡媽媽講《丑小鴨》給我聽,所以,我都會每天央求她給我講。
一天,我又讓媽媽給我講《丑小鴨》故事,媽媽卻突發奇想地說:「我們來表演吧!」我開心的點點頭。於是,媽媽當上了鴨媽媽,我當上了丑小鴨。在表演到丑小鴨被鴨媽媽趕走的時候,我坐在沙發上傷心地哭了起來。媽媽看見後連忙跑過來,安慰道:「依依,不哭,不哭,媽媽不會趕你走的,我們一家人永遠不分離。」
我是一個喜歡美好的'孩子。一天,媽媽給我講了一本《劉胡蘭》繪本。當讀到劉胡蘭臨終之前的場景,我傷心地大哭起來。爸爸在一旁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寶貝怎麼了?你的眼淚不是金子嗎?」從那以後,我再也不從書架上取這本書了。
媽媽有時候也會給我讀一些古詩。我就會說:「媽媽,古詩有點短,我要聽繪本。」媽媽看見我一本正經的樣子,忍不住笑了。
但這幾天,我央求媽媽給我讀繪本,媽媽卻說:「依依,你長大了,不應該讀繪本了,可以去看看名著!」聽到媽媽的話後,我很失落。我多麼想聽見媽媽再對我說:「寶貝兒,我來給你講故事吧!」每當聽到這句話後,就會撲到媽媽的懷里聽那些動人的故事。
媽媽,我真的想讓你給我講一輩子的故事。
嗨!大家好,我是趙芯冉,告訴你一個小秘密,其實我小時候的名字叫趙琦,是20xx年1月20日在北京市海淀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出生的,那時候爸爸、媽媽在北京工作。 聽媽媽說我小時候還有一段驚險的經歷呢,那是我出生後的第六天,護士阿姨推我們新生寶寶到育嬰室去洗澡,媽媽說一個小車里裝我們四個小不點兒,當護士阿姨給我們洗完澡把我們推回產房時,是按照我們衣服上的號碼牌叫家長的,可是當爸爸接過孩子之後一下愣住了:怎麼孩子洗完澡之後大眼睛變成小眼睛了呢?媽媽也焦急地喊:不對,不對,我姑娘的頭發又黑又長。產房裡的人也都驚慌起來,爸爸往小車里一看有個孩子正蹬著小腿瞪著大眼睛東張西望呢,這個才是我姑娘呢!爸爸急切地說。別慌,別慌,洗澡時孩子手腕上的號碼牌是不往下摘的。護士阿姨說道。你猜咋樣?原來那個大眼睛的孩子真是我呀。嘻嘻,夠驚險的吧。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區第十七小學三年級:趙芯冉
今天,媽媽給我講《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國的時候,東吳的都督周瑜非常嫉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只劍,不然就要殺死他。諸葛亮卻說只需要三天,並立下了軍令狀。周瑜想這一次一定可以名正言順地殺了諸葛亮。第三天的後半夜,諸葛亮命人准備了二十隻裝有人形草靶子的船,乘著夜色大霧駛向曹營。曹軍以為有人偷襲,便放箭向船射來。劍雨點般的落在草靶子上,不一會兒草船上就插滿了劍。
一數,果然有十萬多隻劍。周瑜被氣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媽媽說:「以後你也要像諸葛亮一樣聰明,但不能像周瑜一樣嫉妒別人。」我點了點頭,更媽媽拉拉勾,於是,媽媽開始工作了。
媽媽講的故事真好聽!我下次還讓媽媽講。
又一次,我的數學作業做得很不好,媽媽很生氣,可是媽媽還是耐心地給我講每一道錯題。大部分的錯誤是因為小馬虎,所以我媽媽想可能是我驕傲的緣故,就問我:「是不是有些驕傲了?」我想,可能是吧,就說:「是的,我是驕傲過。」我媽媽耐心地對我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即使有了好成績也不能驕傲,別人向你提出建議也要虛心接受,錯了就要細心地分析錯誤,然後把它記在心中,以後就不會錯了。而不是僅僅抄錄老師給的答案,一點也不記,到以後出現這樣的題目還是做錯。」
看我這么馬虎,媽媽就給我講了一個關於「馬虎來歷」的故事:
宋朝時有一個畫家,畫畫總是牛頭對馬嘴,很不認真。有一天,畫家正在畫畫,他剛畫了一個虎頭,有人請他畫一匹馬,他就順手在虎頭下接著畫了馬的身子,隨手就交給了來人。那人問:「這是什麼?」畫家說:「馬馬虎虎,就叫馬虎圖。」
那人說不要了,畫家就把它掛在自己家裡。大兒子問:「這是什麼呀?」畫家說是老虎,小兒子說是馬。後來又一天,大兒子去打獵,把人家的馬誤認為是虎,就把它打死了,結果只能陪人家錢。又過了幾天,小兒子在森林裡看到一隻老虎,還以為是馬,就想去騎馬,結果被活活地咬死了。畫家非常傷心,看著這血淋淋的事實,他非常傷心,非常後悔,就把那幅馬虎圖給燒了。
後來人們把做事隨便的行為叫做馬虎。小馬虎往往會釀成大錯誤。我以後做事可要認真細致了。
小時候,我是在媽媽娓娓動聽的故事中進入夢鄉。這是我覺得最幸福的事。
我五歲時,媽媽總喜歡扮演故事《狼和小羊》。我是小羊,她就扮演凶神惡煞、詭計多端的老狼。我們正在喝水,媽媽就用沙啞、惡狠狠又蒼老的聲音說:「你怎麼把我喝的水弄臟了?」我瞪大眼睛,怯生生地說:「我用的是自己的杯子啊!」媽媽頓時哈哈大笑,老狼那副陰險惡毒的表情一瞬間消失了!我摸摸頭,有些尷尬,但又不好意思笑。
我一直是個陽剛向上的男孩。六歲時,媽媽給我講《狼王夢》,但聽到狼王與眾狼分食了雙毛,便很不服氣。我咬牙切齒,摩拳擦掌,要是我是雙毛呀,一定要和洛戛拼個你死我活,為雙毛的家人爭光。頓時,我暴跳如雷:這是什麼「破」書,懦夫,一點都不陽光向上!便把它放在了書架上,再也沒有看過。
媽媽還給我讀古詩呢!但她總喜歡把聲音拉得長長的:「鋤——禾日當午……」這時,她還要穿上白紗裙,有一種古人的韻味。我們還愛演詩:比如媽媽讀《水調歌頭》「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會把水倒進杯子里,舉上天,一飲而盡!又雙手背後,念到:「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如高山流水一般,如此深情。
如今,我長大了,媽媽已經好久沒有給我講故事了。真希望今天有時間,媽媽會對我說一句:「我給你講故事吧!」真懷念原來喜歡扮演小樣,以及變身為大詩人蘇軾的我!
每天睡覺前我總纏著媽媽講故事,今天媽媽給我講了她小時後讀書的事。媽媽說她小時的學校很破舊,教室也只有一扇門,而卻後門。因為媽媽個子長的高,所以坐最後排。
故事是這樣的;在一個下雨天,媽媽正在上數學課,學的是應用題,等媽媽聽懂了也學會就開始開小差。媽媽最喜歡下雨天了,看著外面的大雨心裡可高興了,因為媽媽想溜出去玩水。乘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的工夫媽媽就溜到了外面,找了個罐頭,把水裝滿,又抓了把泥,然後再溜回教室。坐到座位上後就開始玩泥巴,一手下去把泥巴抓緊,然後讓泥巴從手指縫里流出來,媽媽說好玩及了!玩著玩著就被老師發現了,老師喊她去黑板上做題目,媽媽看著滿手的泥巴不敢上去,就對老師說;"老師,這題目太簡單了,可給我出道難點的吧!"拉市聽了媽媽的話轉身去黑板上出題目,媽媽乘機溜到外面把手洗干凈,然後等老師把題目寫好。媽媽很順利的把題目解好,老師就拉著媽媽的手說"題目答的非常准確,不過以後要記住,課堂紀律一定要遵守。"媽媽馬上點頭答應了,可心裡還想著下次下雨該怎麼玩呢!
哈哈,媽媽的故事挺有趣的吧!只這是一段小插曲,故事還多著呢!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里穿行, 晚風吹來一陣陣歡樂的歌聲,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那時候,媽媽沒有土地, 全部生活都在兩只手上, 汗水流在地主火熱的田野里, 媽媽卻吃著野菜和谷糠。 冬天的風雪狼一樣嚎叫, 媽媽卻穿著破爛的爛衣裳, 她去給地主縫一件狐皮長袍, 又冷又餓跌倒在雪地上。 經過了多少苦難的歲月, 媽媽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里穿行, 晚風吹來一陣陣歡樂的歌聲,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謝謝!
每天晚上,我都是在媽媽娓娓動聽的故事中,心滿意足地進入甜蜜的夢鄉的。聽媽媽講故事,似乎成了我習以為常的一件事。
在20xx多個夜晚中,不管是酷熱難耐,還是寒風凜冽;不管是月朗星稀,還是風雨交加,媽媽都准時坐在椅子上,在我期盼的目光中,翻開書本,和我共同沉浸在故事世界中。
記得那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媽媽因病做了小手術。那時我正在聽沈石溪的《斑羚飛渡》。那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了,剛好媽媽講到斑羚遇到獵人,被逼到絕境那段情節。我又焦急又擔心,斑羚們到底怎麼樣了呢?我本以為媽媽好長時間都不能講故事了,但是第三天,媽媽就把我叫到了她的房間。
媽媽躺在床上,看見我就坐起半個身子,倚著床板,臉色還有些蒼白。我沖過去關切地問:「媽媽,你好些了嗎?」「好些了,好孩子。」媽媽微笑著,聲音很輕很慢,就像微風吹過樹葉的聲音。隨後,媽媽開始講起《斑羚飛渡》來,講一會停一會,往日十分鍾就能講完的內容,媽媽用了雙倍的時間,這一次,我也聽得格外認真。
那天晚上,聽了媽媽講的故事,我睡得格外香甜。晚上我起來喝了些水,聽見爸爸對媽媽說:「你剛做完手術,要多注意休息啊,孩子可以自己讀書了。」媽媽卻說:「我是想多陪陪孩子,平時工作忙,只有這個時間是屬於我和孩子的。」
聽到這里,我的眼淚立刻奪眶而出。其實我長大了,可以自己讀書了,但我就是想在睡覺前聽媽媽的聲音,這是多年來養成的習慣……
聽媽媽講故事,已經成為很有儀式感的一件事情。我從小在媽媽講的故事中成長,也在媽媽的聲音中安然入睡。我和媽媽也在共同創造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母女情深》,將來,我要講給媽媽聽……
「哎呀!媽媽,您把我蒙得已經無法呼吸了呢?」一座座群山的峰頂,拚命地搖頭晃腦。
「不這樣不行啊!氣溫下降,寒氣襲人。恐怕你們著涼哦!」濃霧鎖裹著山頭。
事情是這樣的,季節進入到深秋,涼風習習、寒意漸襲。
濃霧媽媽,生怕她的兒孫們——矗立著的群峰們著涼,用乳白色的紗巾,把他們包裹的嚴嚴實實,整個頭部都全捂住了。
霧媽媽愛之心切,僅沒怎麼注意,把一座座山峰捂得太嚴實,以致於他們不免在嗔怪媽媽呢!
也確實,乳白色的紗巾,一層又一層的包裹住了所有山頂,不注意辨認,根本就看不到大山的原貌,就像是霧里看花,朦朦朧朧,給人以神秘莫測的幻影。
金色的太陽,從霧靄中一縱一縱地,像背著什麼重負似得,如蝸牛一般爬行,緩緩地、漸漸地,好不容易才沖破了層層濃霧的重圍,向下、向上、向四面八方投射出一縷一縷溫情。霧媽媽,才慢慢地給她的孩子們漸漸松開紗巾。
「好舒服啊!」
「多愜意呀!」
……
涼涼的晨風,挾裹著草木的清香、花香的味兒,浸滿了整個連綿起伏的群山,那草木的蔥蘢,那花香的氣息,把整個鄉村,不!是整個世界。浸染得是那麼清新、明艷艷的一片。
「孩兒們,你們可不要太多的嗔怪媽媽。媽媽這可是為你們今後的成長著想呀!」霧媽媽,望著眼前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深情地說。
群山點頭,如有所悟。
霧媽媽一一撫摸著這些孩兒們,給他們講了一個久遠的故事:
「春秋時期,齊國的地界上生長著一棵神奇的櫟樹,起碼有上千年的歷史,樹冠遮天蔽日,能容上千人乘涼,樹干壯若一座小山,足有十多丈粗,樹梢高頂盡斜陽,一眼望不到頭。每天前來膜拜燒香之人,絡繹不絕,如同趕集似的,人們都把這棵樹當做神一般敬仰。
一天,有師徒倆路過這兒,徒弟忍不住駐足停步,好奇地觀賞著這棵櫟樹,心想,這么大一棵樹,要是砍下來,不知可以造多少艘大船?多少間房子?多少套傢俱?然而,面對這棵巨大的櫟樹,師傅只是隨意地瞥了一眼,便匆匆地走開了。隨後,徒弟一路小跑追上師傅,不解地問道:「從我跟師傅學藝那天起,還從未見過如此壯觀的大樹,您為什麼不屑一顧呢?」師傅聽後淡淡地回答說:『這有什麼稀奇的,不過是一棵毫無用途的樹罷了。你別看它枝繁葉茂,粗大壯實,其實,質地非常差,用它做成船定會沉沒,用它做成棺槨定會很快朽爛,用它做成器皿定會很快毀壞,用它做成屋門定會流脂而不合縫,用它做成屋柱定會被蟲蛀蝕。它之所以能存活上千年,並長得如此高大,完全是因為它對人們沒有什麼用處,這樣的樹在我們木匠的眼中,不過是一堆廢物,又有何值得贊許的呢?』」
「與此同時,在宋國一個叫荊氏的地方,生長著許多的楸樹,這種樹的質地非常好,用途也十分廣泛,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當楸樹的樹干長到一兩把粗時,做系猴子木樁的人便把它砍去了;當楸樹的樹干長到三四圍粗時,地位高貴、名聲顯赫的人家尋求建屋的大梁,便把它砍去了;當楸樹的樹干長到七八圍粗,達官貴人、富家商賈尋找整幅的棺木,又把它砍去了。所以楸樹始終不能長壽,幾乎都落得半道被伐的命運。
櫟樹因為無用,而成為神樹,幸福地生活了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楸樹因為有用,而成為刀下之鬼,年復一年地遭受到無情的砍伐。這便是有用帶來的不幸,無用帶來的幸運。
樹如此,你們做人亦如此,往往那些喜好表現、鋒芒太露的人,不是受到別人的排擠和打壓,就是遭到別人的陷害和污衊,結果事事不順,萬事不成。而那些看似普普通通、對別人構不成威脅的人,常常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受到領導的青睞、同事的信任、下屬的擁戴。低調和謙恭反而成了制勝的法寶、生存的武器。」
「你們也都知道,宋朝的岳飛武功蓋世、用兵如神、功勛卓著,對皇帝忠心耿耿,可謂國之棟梁,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視,最後遭秦檜構陷而死。」
「這是為什麼呢?」群山傲視媽媽,凝神屏氣,專注的聽媽媽給他們娓娓道來的故事。只是,疑惑不解,還不明白霧媽**真實用意。
「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任何人都不希望別人比自己更強大,至少表面上應該如此。」
「哦!我們明白了。媽媽。」
媽媽,在這里還要你們必須弄明白的一點。
「世上最秘而不宣的秘密是,戰勝恐懼後迎來的是某種安全有益的東西。哪怕克服的是小小的恐懼,也會增強你們對創造自己生活能力的信心。如果一味想避開恐懼,它們會象瘋狗一樣對我們窮追不舍。」
……
「你們都聽明白了么?」
「明白了。媽媽——」
峰巒疊嶂的群峰,聽了霧媽**故事和話語,感慨良多。
他們高昂著頭顱,笑傲蒼穹,以嶄新的姿態,准備去迎接人生之中的最新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