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書的故事中最初文字是刻在哪裡

書的故事中最初文字是刻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3-19 03:08:29

A. 漢字經過了哪五個演變過程呢

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1、甲骨文

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歷法、醫葯等科學技術。

2、金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鍾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3、大篆

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時的太史籀所書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起於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於秦國。字體與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構形多重疊。

4、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通行於秦代。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

5、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於東漢。

6、草書

漢字的一種書體。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7、行書

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1)書的故事中最初文字是刻在哪裡擴展閱讀:

漢字的起源:

自古以來就有「蒼頡造字」這之說。

蒼頡非常聰明,從結繩記事開始就研究更復雜的記事方法。進而研究形象記事從而逐漸有了象形文字。

其實按照中國傳統說法應該是上天派下來為原始人類提高生活技能而傳授的文化知識,為了當時的人可以接受而首先使用象形文字,然後逐漸演變成現代的文字。

今天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鑄在銅器上的文字。這樣說來商代的文字已經是很發達的文字了,所以可以推測出最初產生文字的時代應該遠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於夏代。

漢字的起源一類是以甘肅大地灣遺址的彩陶上的刻符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號。另一類是以河南賈湖遺址的甲骨上的刻符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號。

前者有序地演變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上的刻劃符號系列,後者則發展成為大汶口陶器上的圖象。

B. 紙的發明我們的祖先記錄文字經歷了哪些的五個階段

紙的發明我們的祖先記錄文字,州此正
經歷了的階段:
我們的祖先最初把文字刻在扒悶龜甲或獸骨上,稱為甲骨文。
商周時代,又把冊悔需要保存的文字鑄在青銅器上或刻在石頭上,稱為鍾鼎文、石鼓文。
春秋時期,人們開始把文字寫在竹片或木片上,稱為簡牘。
另外也有用絹帛寫字的,但材料十分昂貴。
紙發明之後就用紙作為寫字的材料。

C. 書是知識的寶庫,最早刻在什麼上的楔形文字是最早的書

最早的做粗文字時刻在龜甲上的,甲骨升悄文。

最早的書,是竹吵鬍渣簡書。

D. 中國文字的故事

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緒,國子堅王懿榮得了大病,四處求醫找葯,無意中發現葯材中有一種刻了文字的襪蘆龜甲,認為是很有價值的古物,於是便派人此處搜購,原來這些龜甲是河南安陽一帶農民拾獲後賣給中葯店的,後來經研究發現龜甲上的紋路應該就是古老的文字,這個發現轟動了學術界和文化界,從此,甲骨文受到許多學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視。 甲骨文是我們目前所發現最早的中國文字,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面的文字,這些文字主要是用來卜斷吉凶的,占卜的過程先利用火燒灼龜甲,龜甲上便會出現裂痕,商代的人們便根據這裂痕卜斷吉凶,並將卜問的事情和結果記錄刻在龜甲上,而這些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便稱為「甲骨文」。 例如:

口 米 龜 雨 耳

. 金文
在青銅器上鑄銘文的風氣,從商代後期開始流行,到周代達到高峰。先秦稱銅為金,所以後人把古代銅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於鍾和鼎在周代各種有銘文的銅器里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稱金文為「鍾鼎文」。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一千二百多年。 和現代的鑄鐵產品一樣,青銅器的鑄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范」,金文是預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鑄出來的,也有少數則是銅器鑄好後直接刻上的,因為陶范質地松軟,雕刻比龜甲、獸骨更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繪圖性質更強,更為接近原始文字。 例如:

口 米 龜 雨 耳

.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小篆又稱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變而來的一種字體,產生於戰國後期的秦國,通行於秦代和西漢前期。戰國時代,列國割據,各國文字沒有統一,字體相當復雜,於是秦始皇旅蔽便以秦國的文字篆體,施行「書同文」來統一天下的文字,廢除六國文字中各種和秦國文字不同的形體,並將秦國固有的篆文形體進行省略刪改,同時吸收民間文字中一些簡體、俗字體,加以規范,就成一種新的字體—小篆。
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拆好州輪廓、筆劃、結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人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範文字的產物。秦王朝使用經過整理的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不但基本上消滅了各地文字異行的現象,也使古文字體異眾多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統稱為中國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學的發展,對於促進中國古代歷史、哲學、經濟、法律、文化、科學技術的研究,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例如:

口 米 龜 雨 耳

.隸書
小篆雖然是較整齊的長方形,結構由均勻圓轉的線條組成,但是書寫起來相當不方便,且字形繁復,由於種種缺點,故在民間很快地出現了一種新字體,將小篆的端莊工整、圓轉彎曲的線條寫成帶方折的,這種字體據說當時在下層小官吏、工匠、奴隸中較為流行,所以稱為「隸書」。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體,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就脫離古文字階段進入隸楷階段,漢代以後,小篆成為主要用來刻印章、銘金文的古字體。 隸書的形成使文字從隨物體形狀描書的字元,變成由一些平直筆劃所組成的簡單字元,這種改變大大地提高了書寫的速度。中國文字由小篆轉變為隸書,叫做「隸變」,隸變是中國文字發展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結束了古文字的階段,使中國文字進入更為定型的階段,隸變之後的文字,接近現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識了。
.草書
草書,就是寫得草率、快速的字體。草書是輔助隸書的一種簡便字體,主要用於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書形成的過程中,因為官府的佐、史經常需要使用起草文書,因而影響了草書的流傳。進入東漢後,經過文人、書法家的加工,草書就有了比較規整、嚴格的形體,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場合,稱之為「章草」,帶有一點隸書的味道,保留了隸書的撥挑和捺筆。草書由於字形太過於簡單,彼此容易混淆,所以無法像隸書取代小篆那樣,取代隸書成為主要的字體。 在楷書產生後,草書在楷書的基礎下進一步發展,不但筆劃之間可以勾連,上下之間也可以連寫,隸書筆劃的某些特徵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種類型的草書,稱之為「今草」。
.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不像楷書那麼工整,也不像草書那麼奔放;如果楷書像人的坐,草書人的跑,那麼行書就是人的行走,因為行書比楷書隨便些,可以寫得快,又不像草書潦草的讓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們的喜愛。 行書大概在魏晉時代就開始在民間流行了,被稱為「書聖」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創作了大量的行書作品,長期以來價倍受人們的喜愛。行書沒有嚴格的書寫規則,寫得規矩一點、接近楷書的,稱為真行或行楷;寫得放縱一點、草書味道比較濃厚的,稱為行草,行書寫起來比楷書快,又不像草書那樣難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 楷書
楷書在字體結構方面,與隸書差不多,但楷書將隸書筆劃的寫法改變了,且由扁形的隸書改為基本上呈現方形的楷書,即所謂的「方塊字」。楷書也稱為正書、真書,說明了楷書是提供人學習和運用的正規書體。最早的楷書書法家是東漢末年的鍾繇,從其流傳下來的作品中,還多少殘留著隸書的筆意。楷書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又經歷了不少變化,到了隋唐之後才基本定型,定型後的楷書,筆劃、結構都相當精緻、嚴謹,如唐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作品就是範本之一。

中國文字進入楷書階段後,字形還再繼續簡化,但字體就沒有太大的變化了,做為我國四大發明術之一的印刷術,就是以楷書做為印書的主要字體,在宋朝刻印的書籍中,楷書被美術化,寫得更加規矩而漂亮,稱為「宋體字」,後來還有模仿宋體字而加以變化的,叫做「仿宋體」。我們今天閱讀的書籍、報刊上所用的字體,大致上是這一種風格的楷書變體。

E.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叢蘆,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作文遨遊漢字王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1

這兩個星期,楊老師帶領著我們去「遨遊漢字王國」,使我感受了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了悠久的漢字文化,猶如品嘗了一頓豐美的漢字大餐,我為收獲著無數珍寶而欣喜若狂。

遨遊了漢字王國我知道了漢字是倉頡發現的,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字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繁到簡,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隸書到楷書到草書再到行書,擁有兩千年的歷史。我還知道我們不能寫錯字,如果寫錯了字可能會帶來不良的後果,《一點值萬金》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例子:寫了烏魯木齊某掛面廠在生產掛面時,錯把「烏魯木齊」寫成了「鳥魯木齊」,就是這一點這差,使18萬元的產品付之東流,成了一堆廢品。如果檢查人員再細心一點的話,或許後果就不會那麼慘重了。通過了這篇文章我受到了一個啟示:我們今後在學習中,要非常細心,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將同音字、形近字弄混,每次做好作業、考試都要仔細檢查一遍,確保萬無一失。在這個單元中我印象深的是《我愛你,中國的漢字》這篇課文。通過認真學習,我知道了漢字其實不是一個個僵硬的小符號,而是一群帶著深厚感情的可愛小精靈。

漢字王國不僅使我和漢字成了好朋友,還讓我學會了猜字謎、編字謎,激起了我對漢字的無限興趣!漢字真不愧是中華民族擁有嘩鄭蔽如此豐富的書法瑰寶啊!

漢字,我愛你!你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2

在一個下午的第三節課,我們舉行了「遨遊漢字王國」搜集、自編歇後語的活動。

「有哪位同學查找了歇後語?」隨著老師話音一落,吵鬧的教室安靜下來,同學們快速的找出了准備的資料。頓時,有許多同學積極地舉起了手,爭著搶著要老師點自己的名字。老師也不能全部叫到,就隨意叫起來一個同學。當那位同學站起來時,其它人沮喪的把手放下。「我查找的歇後語是『豬八戒照鏡子――自找難堪』」班裡除了那位同學發言的聲音,沒有一點其他的雜音。第一個被點名的同學高興的坐下,這是和別人分享知識的輕松愉快吧。「還有嗎?」本來沮喪的同學,聽到老師亂州這句話時立刻又興奮起來,把手舉得特別高,生怕老師看不見。當老師又叫起一位同學時,班裡又一次鴉雀無聲。同學們表情很嚴肅,好像在細細品味、思考發言同學的歇後語。老師就這樣叫了好幾個同學才下課。

一下課教室和上課截然不同

下課鈴聲一落,班裡炸開了鍋,同學們好奇地去問周圍的同學。他們有的五個一起,有的三個人一起,還有兩個人一塊的,聊得熱火朝天。同學們這是在積累對方的歇後語。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3

這個星期,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漢字王國轉了一圈,感到收益非淺,大開眼界。

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我知道了漢字是倉頡發現的,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字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繁到簡,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點值萬金》一文。這篇文章寫了烏魯木齊某掛面廠在生產掛面時,錯把「烏魯木齊」寫成了「鳥魯木齊」,就是這一點之差,使18萬元的產品付之東流,成了一堆廢品,要是檢查人員和掛面廠再細心一點的話,或許後果就不會那麼慘重了。

這個故事使我想起了以前默字時,我非常細心,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將同音字、形近字混餚,默好還檢查一遍,確保萬無一失之後再上交,認真的態度使我每次默字都是一百分,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像我一樣落筆三思而後行,世上還會有錯別字嗎?祖國的文字將永遠是純潔的!

這個故事使我增加了對民族文字的感情,激起了祖國文字的純潔性的責任感。

另外,遨遊漢字王國不僅使我和漢字成了好朋友,還讓我學會了猜字謎,編字謎,激起了我對漢字的無限興趣!

我多麼希望能在漢字王國多轉一會兒,多收獲一些知識。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4

今天中午媽媽讓我練字,我勉強練完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不知什麼時候一束光芒射向了我,我來到了一個國家的邊界。

我的前方有一扇大門,門上有一副對聯,左邊是「魅力無窮神奇漢字」,右邊是「開心快樂漢字王國」,橫批是「歡迎光臨」,原來我來到了漢字王國。我十分好奇地走了進去,剛進大門就聽見一個聲音說:「我們的國王要召見你,」我戰戰兢兢的往裡走去,只見裡面的人是「人」字,燈是「燈」字,國王就是一個「王」字,總之裡面所有的東西都是漢字,國王說要請我吃飯,可是我來到跟前一看,我就目瞪口呆了,國王請我吃的飯菜全是漢字,菜就是一個「菜」字,肉就是一個「肉」字,餅就是一個「餅」字,一看國王要請我吃字,我嚇得一溜煙兒跑了,跑的我滿頭大汗,累得我氣喘吁吁。

終於逃離了漢字王國,這時媽媽對我大喊一聲:「閆楚帆你怎麼睡著了,」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剛才是在做夢啊!我把剛才做的夢給媽媽講了一遍,媽媽聽後捧腹大笑,說我真是個搗蛋鬼。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5

漢字有趣嗎?有趣。漢字怎樣有趣?讓我來告訴你吧!

漢字有悠久的歷史,漢字也有很多有趣的好玩的地方。古代人創造出的象形文字,一開始是很像圖畫的(如日月水火山馬燕等象形字),接著經過漫長的演變,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漢字。有時我們不會讀,但看到這個字就能理解什麼意思,如」刃「字,一看就知道是刀口的意思;」忘「字,沒用心當然記不住!

又比如」聰「字就很有趣。為什麼呢?你想,只要你有耳朵、一雙眼、一張嘴、一顆心,你才能聰明。而聰明的」聰「字就包括著這些東西,」聰「字左邊就是一個」耳「字,代表耳朵;右邊的最上面是兩點,看起來像眼睛;右邊的中間是一張口;下面是一顆心。這個漢字有趣吧!

還有:河水的」河「字,偏旁是三點水旁,它就有代表水的意思,」河「不就是由水組成的嗎?燒菜的」燒「字,是火字旁,就一定和火有關,不錯吧!燒不就是用火燒嗎?你看!這些漢字是多麼有趣啊!還有呢——

現在的漢字可有趣了,你看,一木是樹,二木則林,三木便森;一人是人,二人則從,三人便眾!同學們,你們生氣時,是不是會罵別人」白痴「呢,告訴你吧,白表示無或沒有的意思,比如,白說――說了也沒用,白跑――徒勞無功,白痴――無用的人。漢字的結構也很有趣,你瞧,不好便孬,不正則歪,因火生煙,日月就明。當你們看見」哭、笑「二字時,是否認為它們很像兩張可愛的臉呢,有趣極了!

同學們,你們聽了這些的介紹,是否也覺得漢字很有趣呢!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6

有一次,一位記者去漢字王國作采訪。坐著一輛漢字車去王國里。

到了王國,記者看見漢字王國的大門是開著的,記者進了王國,漢字王國里到處都是漢字人。記者走過去問了一位看起來想兔的一個字:「你是什麼字?你們的國王在哪裡?」「我是兔子,我們的國王在......你是從哪裡來?你問我們的國王干什麼?」像兔的字嚷嚷道。「我是專門來采訪你們的國王的,我是從電視台而來。」記者柔和的說。免字說:「那我要考考你,你要是答對了,我就告訴你國王在哪裡,你要是答錯了......嘿嘿,我要把你變成一個醜陋的字!」「嗯,好。」記者爽快地答應了這個要求。免字慢慢地問道:「我先問你個字謎,聽好了。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什麼字?」「嗯......日。」記者迅速地回答了出來。「還有呢,凶橫是什麼字?」免字驕傲地說。記者左思右想怎麼也想不出來。免字開始倒數了:「五、四、三、二、一、零,好了,想出來了嗎?我要說答案了。」免字現在比剛才更加驕傲了。記者迅速地說:「是區字。」免字心虛地告訴了記者國王在哪裡。記者聽了趕緊跑去國王大殿,和國王談起了關於漢字的是。國王問記者:「你知道關於漢字的歇後語嗎。」記者說:「會。」「那我問了,宋江的軍師-?老太婆上雞窩-?是什麼呢?」國王問到。記者說:「第一句是無用{吳},第二句是笨蛋{奔}。」國王笑嘻嘻地說:「你回答對了,下次再來吧。」記者說了一聲拜拜就走了。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7

這個星期,在與汶萊是的帶領下,我和同學們一同去遨遊了漢字王國,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魅力。

在本次綜合性學習中,我們閱讀了許多則閱讀材料。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甲骨文的發現》。這篇文章建德市清朝光緒年間,有一個叫王懿榮的學者,在生病服葯時發現有一味叫「龍骨」的葯,上面可有似字體的痕跡。經過他再三的研究,發現這的確是一種文字。之後,人們把這種文字成為「甲骨文」,隨後出土了一大批「龍骨」,於是,我國文字領域就又多了一門「甲骨學」。

讀了這則閱讀材料,我覺得王懿榮是一個十分細心留意生活的人。因為,生病服葯有用到「龍骨」的,肯定不只他一個,可為什麼只有王懿榮一人發現了「甲骨文」呢?因此,我懂得了:我們在生活中,要做一個有心人,就應培養自我留心觀察、善於思考的好習慣,就還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除此之外,我還學習、認識到了關於漢字的字謎、諧音、來源以及演變過程等知識,感受到漢字的搞笑和奧妙。再次,我不得不稱贊漢字。

中華漢字,生動形象。傳播禮貌,蓋世無雙。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8

我喜歡漢字,因為漢字是一種有趣的文字。

漢字很神奇、富含深意。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些運動員在運動場接受記者采訪。記者問他們姓什麼,他們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個動作,讓記者自己猜。

籃球運動員指了指前面的兩棵樹,記者說:「哦,你姓林。」跳高運動員撿起了一個木棍放土堆旁,記者說:「你姓杜。」武術運動員借過一本書,放在劍旁,記者說:「你姓劉。」圍棋運動員撿了一顆棋子放在瓷盆上,記者說:「你姓孟。」看了這個故事,難道你不覺得漢字的形象、生動嗎?

漢字的變化很大,加一個偏旁就會組成一個新字。如:「大」字加一點就變成了「犬」或「太」字,加一橫就變成了「天」字。

很多漢字的每一個部分表示一個小故事。比如:「好」字,左邊的「女」表示女兒,右邊的「子」表示兒子,有女兒和兒子當然「好」。

我喜歡漢字。你看:篆書隸書,古色古香。行書流暢,正楷端莊。狂草奔放,鳳舞龍翔。漢字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啊!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9

我常常為我面前這一個個方塊字而動情,它們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通過遨遊漢字王國,我知道漢字是倉頡根據鳥的足跡,後來又根據龜紋、山川、蟲蛇、黍稷、草木等的形狀或動態,創造出來的。在幾千年歷史中,字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繁到簡。如:陳—陳,達—達……

同學們,你們萬萬不可寫錯字,否則一點值千金呀!像那把「烏魯木齊」寫成了「鳥魯木齊」,把那價值18萬元錢的塑料袋變成了一堆廢品。

有一次,語文老師叫我去參加語文競賽,我爽快地答應了。一發卷子下來,我小聲說:「哇,好簡單的試題啊!」說完,我便做了起來。第二天公布成績時,卷子發下來了。我把「術」字寫成了「木」,被扣了0·5分,而我只因這0·。5分沒能得一等獎,只得了個二等獎。

它們可不是僵硬的符號,而是有著獨特性格的精靈,每個字都有不同的風韻。「太陽」這個詞,使你感觸到熱和力,而「月亮」卻又閃著清麗的光輝,「笑」字令人歡快,「哭」字像使人流淚。

我愛你,漢字!我為你感到驕傲,中國的漢字!我要好好學習漢字,傳承漢字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時也保護好漢字,為漢字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10

一個星期,老師帶領我們去漢字王國轉了幾圈,我感到受益匪淺、大開眼界。

走進了漢字王國以後,我看的眼花繚亂。漢字的歷史年代有甲骨文、金文和篆書、隸書和楷書,由繁到簡。

我對漢字的體會是:中國漢字生動形象,可有時候因為一個錯字而在戰爭時代傷亡慘重,也有時候因為一個錯字鬧大笑話哦!

學習漢字後我明白了:我們在學作文時不要寫錯別字,不然會鬧大笑話的哦。不僅會鬧出大笑話,還會丟失自己的面子哦!寫完了作文或語文、數學作業時要檢查一遍!

我們班有一個馬虎(全班給他起的外號)如果是他寫的作文,那一定是錯字連篇。這一天,老師讓我們輪流著防火安全小知識。今天是他小馬虎坐黑板報——防火小知識。他大聲說著:「這一次終於到我來寫防火安全小知識了。」他從講台上拿了一支粉筆雜黑板上沙沙沙的寫了起來。

「我寫完了,來觀看一下吧」他說。

「小馬虎,我報警了」我說,「防火知識須知寫成了放火知識須知,那是犯法的。」老師一來,就讓馬虎站在了門口。

最後,我想把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中國漢字,我愛你。讓我們一起去方塊字中認識它的博大精深,中國漢字很有趣,中國漢字需要認真去了解的哦!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11

最近,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第五單元「遨遊漢字王國」,使我感受了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了悠久的漢字文化,猶如品嘗了一頓豐美的漢字大餐,我為收獲著無數珍寶而欣喜若狂。

漢字有很多富有趣味的地方,如:字謎、諧音歇後語、迴文連、同音字等。字謎長的小詩,讀起來琅琅上口,解字謎的方法又可分為:回意法、象形法、組合法。諧音歇後語是藉助同音或音近的聯系產生俏皮風趣的效果,有些還達到一語雙關的作用,可以告訴大家:漢字同音字多,不可隨意亂用,否則會鬧笑話。回聯文即是正倒讀都一樣的一種對聯,如「斗雞山上山雞斗,龍隱洞中洞隱龍。」

漢字的歷史也十分悠久,四千多年前就有了最初的漢字了,傳說是倉頡創造出的。最早的文字是畫在岩石上的符號和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接著便是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最後才是輪到了現在的簡體字。甲骨文、金文是符號性較強的象形文字,不太具有規范性。

漢字中的形近字、錯別字也很多,因此我們要慎重使用漢字,把錯別字糾出來,為純潔祖國語言文字出一分力。

漢字王國使我和漢字成了好朋友,激起了我對漢字的無窮興趣!漢字真不愧是中華民族擁有如此豐富的書法瑰寶啊! 漢字,我愛你!你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12

中國的漢字真有趣,看書、讀報、寫信、寫作文,都離不開漢字,但是我們對漢字的了解並不深。自從我學了《遨遊漢字王國》這一單元後,我對漢字的了解更加深刻了。

漢字大約產生於四千多年前。起初沒有漢字時,聰明的古人用「結繩記事」,「物語」來代替漢字,到了後來倉頡才創造了神奇的漢字。

學習《有趣的漢字》,讓我們體會到了字謎、諧音歇後語的有趣,知道了漢字的由來。老師還帶領我們做了一個猜字謎、猜歇後語的活動呢!讓我們對漢字的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

之後我們又學習了《我愛你,漢字》,我們知道了漢字的演變: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到隸書,接著是楷書、草書、行書。在《一點值萬金》這篇故事中,我感觸頗深,只因寫字時多寫了一點,把「烏」寫成了「鳥」,就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老師還給我們講了一字失千軍的故事。以後我們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字,把字寫好,寫工整,寫規范,更不能寫錯別字。

漢字的造字方法也充分的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它的造字方法包括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等六種。因此,我們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利用這些規律來記憶和書寫漢字了,這樣,我們就可以和錯別字說一聲「再見!」

《遨遊漢字王國》的學習令我很高興,也很贊嘆。我贊嘆我國古人的聰明才智的同時,也要下決心傳承中國文化,學好漢語,寫好漢字,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13

中文對於我們的學習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無論是我們讀書上課還是語言交談都離不開文字。所以中國的文字真的是非常博納精深,裡面蘊含的道理以及各種的解釋都非常的多,如果我們能夠把中文的這些字都融會貫通,那麼我們的社交能力及我們的學習能力肯定會大幅度的提升,因為中文確實是一個非常難學習的文字。

但是正是因為他難以學習,所以我才對他如此的著迷。尤其是當去年的時候,在全國流行的一首歌,裡面介紹了很多難懂的字以及一些生僻字,這首歌在全國大火的原因,也正是因為我們發現其實很多中文字我們並不認識。我們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在中國延綿了幾千年的文字,居然還有我們不認識的字,這就讓我非常的好奇,所以我非常的想要去鑽研這些我們平常不常用的字。

這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興趣,我在鑽研後發現中文真的是博大精深,延綿千年的文字確實有它獨特的魅力。比如說一個詞它就有很多種意思,無論是你用什麼語氣來講,或者用什麼聲調來講,它的表達的意思都是不一樣的。最重要的是,在學習這些漢字的時候,還有一個關鍵的一點是,明明已經每個字都認清楚了,但是他組合在一起的意思又完全不一樣。我們之所以對中文這么著迷,就是因為他的魅力就在這里,我們即使學習了很多的文字,但是把它組合起來連成一句話的時候意義完全不一樣。

很多人都說中文難懂,並且很難學習。但是在我看來,中文其實是最值得讓人研究的東西,因為它上下5000年的文化全部融輝在這幾千個文字裡面,我們雖然把這些字都簡化了,但是意義並沒有改變,他仍然能夠代表著我們古代的智慧,以及讓我們學習一些古代的風俗和人情。這種傳承千年的文字確實有它獨特的魅力,讓我們能夠時隔千年仍然能夠跟古代的詩人對話。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14

「中華漢字,生動形象。傳播文明,蓋世無雙……」中華漢字是中國古老的文字,也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於是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神聖的任務,那就是——分小組做PPT,小品,或手抄報等節目展現給同學們。備註:每個人的參與哦!

我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熱血沸騰!利用周末來准備。到了星期一活動開始了。

首先,我那一組出場了。我們那組的節目是PPT加小品。我們十分激動,因為我們有幸給同學們講課啦。我是小老師一樣,和同學們互動猜字謎。原本我還十分擔心:他們會不會猜不出來呢,那豈不是很尷尬嗎?想想呀,一位老師在講台上講的那麼激情,可同學們在下面一個個呆若木雞,想想就害怕。可是現在我知道我根本不必擔心,同學們配合的挺好的。一小節課上下來,雖然備課比較麻煩,但是課上和同學們互動卻很快樂。我嘗到了當老師的苦與甜。我決定以後上課一定要積極發言,給老師多點兒甜,少點兒苦。

後來我們又表演了小品,雖然有些情節令人鬨堂大笑,但我對這次的發揮還不是很滿意。

下一組是陳潔等同學表演小品,他們的表演讓大家笑的把屋頂都要掀翻了。這讓我認識了不少和「王」很像的字。例如:「卅」「豐」「主」「玉」等等。我們大家在快樂中度過了這節課。

今天的課雖然結束了,但那有趣的畫面還印在我的腦海中,我為我們中國漢字的豐富多彩而驕傲!

作文遨遊漢字王國15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遨遊漢字王國》,讓我知道我們平常看書、讀報、寫信、作文,都離不開漢字。它們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在紙上玩笑嘻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花愉悅你的眼睛。漢字產生於四千多年前,它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這其中有很多未解之謎。

在這次學習中,最讓我受益匪淺的就是《我愛你,中國的漢字》。讓我知道漢字不是僵硬的符號,而是有著獨特風格的精靈。比如:一個人靠在樹旁邊,就是休;魚和羊在一起味道特別鮮美,所以就是鮮字;森林裡有許多樹木,所以森和林都是木字旁……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在人們的筆下,和小夥伴們組合成一個詞語,表達出了不同的意思與不同的意義。

在這里,我想到了自己以前總是寫錯字,尤其是「摘」,總把它的右邊寫成「商」字。自從學習了《遨遊漢字王國》,讓我知道了只有「商」字裡面是八口,其它和「商」相似的裡面都是十口,這樣就方便我記字而不會錯了。

這些美麗而富有魅力的漢字,給使用它的人帶來了詩的靈性。漢字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古往今來,我國涌現了許多著名的書法家,他們的書法作品是藝術中的珍品。我愛你,中國的漢字!

F. 漢字作為中國的一大奇跡之一,最初是怎麼發展完善的

我們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字體通過時代慢慢的進步,發展,隨著我們的文明社會程度越高,文字也越來越規范了,之前那些簡略的文字已經發滿足現代人的需求,文字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慢慢的變得復雜變得重要。

文字的出現是十分有必要數判的,因為我們需要記事,即使之前已經出現了語言,但是還是需要有文字或者其他東西,幫助我們記得更多的事情。

但是實際上,我們的文字經過了這么多薯物改年的發展,已經凝聚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心血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這么多年了,慢慢摸索出來的。

G. 中國最早的文字記錄出現在什麼時候

大禹留下天書石碑,4000年來無人能解,如今終於被破譯了!
說起大禹,想必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了吧。而據說他在平定水歲雀患之後,在現今湖南省衡山的岣嶁山峰上立下了77個字的天書石碑,4000多年來,無數文人墨客路過此處,卻都無法破譯上面所刻畫的這些文字。如今,一位叫做馬賀山的古文字研究學者經過幾十年的潛心研究,終於破譯了這塊天書石碑上的內容,那麼大禹到底寫了什麼東西呢?

現今矗立在佝僂山峰的這塊禹王碑,上面每個字的形狀特別像蝌蚪文,但是根據現在學者的一些研究,這篇長達77個字的碑文既不是甲骨文,也不是更古老的一些文字,因此辨認起來十分費勁,就是郭沫若這樣的考古大師研究了3年也只分辨出了上面的3個字。

對此,著名文字研究專家馬賀山以持之以恆的精神,幾十年如一日的對大禹石碑的77個天書文字進廢寢忘食的研究,終於翻譯出了禹王碑上的全部77個字,原文如下:「承帝冢然,翼輔雝衛。災洚矢發,沮洹往行,三河飛涌。北過冀而奠,姒若忘鳥。宿嶽麓庭,昶溢酉祈,水廬弗長,往求永定。華李雀困岳泰衡。崇楚事裒,勞余神禋,鬯曼吉徙。南哪念瀆衍昌。衣則食備,萬邦皆寧,疆無漾漭。」

那麼,這些字的具體含義又是什麼呢?實際上,禹王碑的文字內容大意大概是:大禹從受到舜帝的命令開始寫起,為了治水,幾十年都沒有回到過自己的故鄉,就連故鄉的親人和鳥類都忘記了。而由於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之中舉賢任能,從而導致了治水的巨大成功,從此南方的渠道全部暢通,百姓們也豐衣足食,從此數百年間,再也沒有洪水泛濫了。
不過,為何千百年來只有馬賀山可以破譯上面的文字呢?對此他這樣解釋道:「禹王碑所錄為何,為什麼數千年來大家都一個個望而卻步呢?或許它默默地等待著自己的伯樂前來破譯,應該說,只有在對的時候遇上對的人,他才可能與大禹心有靈犀,一點即通。」

H. 書的故事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書的故事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書的故事讀後感 篇1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名叫《書的故事》的書。這裡面說了很多關於書的故事、書的發展歷史,還有關於文字和紙的歷史及發展。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不僅人類有自己的歷史,而且連書都有自己的歷史。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文字的歷史。起先,人們打手勢告訴對方自己在想什麼;後來,人們漸漸地開始畫圖畫來表達語言;再後來,人們發明了文字,隨著時間的流逝,文字也慢慢地發生了改變。

銀閉如今進入了電子時代,大多數已經開始用電子書等電子設備,紙質書籍的命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它們是否會與那些蠟板、蘆葉書、羊皮紙、竹簡那些遭遇同樣的命運,被遺忘和消亡呢?這本書也許在為自己的將來所擔憂!

或許有些人覺得紙質書攜帶不方便,材料及生產製造工藝也不環保,所以認為它們應該被銷毀掉。但是我並不這么認為,因為假如電腦突然壞了,存在裡面的書籍內容也未被及時保存。所以我認為紙質書還是應該被保留的。

這就是我讀完了整本書的感受。不管書未來的命運會如何,但我會好好珍惜與它生活在一起的每一天。

書的故事讀後感 篇2

《書的故事》是蘇聯作家伊林寫給少年兒童的一謹搏睜本科普讀物,講述了人類信息傳播的歷史,從文字的歷史開始,講到發明紙張和印刷術。

在上古時期,人們還沒發明文字和紙張,人們之間的交流靠打手勢。他們用背的方法來記東西,這樣既不方便,也浪費人力,還容易忘。後來人們發現,可以用實物來記,漸漸地,這種方法就流傳開了。過了一段時間,人們開始用圖畫代替實物的方法,比如,想寫大象,就在石頭、岩壁等上面畫一頭大象。這樣可以代替實物,方便多了。

再後來,出現了文字。因為人類的生活在變化著,由游獵部落,漸漸變成農牧部落。為了方便生產生活,記號慢慢代替了圖案。又經過了幾千年,許多種畫圖的文字,慢慢地變成了記號的文字。直到我們現在,有好些地方,還照舊用著象形文字呢。

有了文字,人們試著找出一種物品來記載文字。漸漸地,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始試圖製造紙張。埃及人發明了蘆草紙,將蘆草莖劈成薄片,一片片粘合,再壓平,晾乾,磨光。但蘆草紙不易折疊,只能成捆地卷。

後來人們用蠟版刻字,蠟版雖然易塗改,但不易保存。後來,人們試著用羊皮紙。羊皮紙雖然代替刻字的石頭,但是價格太貴,而且不容易塗改。中國人開始用草根、樹皮來製作紙,可以折疊,便於塗改,也不易碎。經過不斷的改進,紙被世界各地廣泛應用。

書的命運,往往跟著人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國家的命運而轉變。書不僅記錄過去的歷史,指示各科的知識,書的本身也參加戰爭與革命。

如今,進入電子時代,紙質書的命運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但我相信紙質書是不會消失的。因為紙質書傳承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承載著人們的情感。所以我們不必為紙質書的命運憂心忡忡。

書的故事讀後感 篇3

寒假裡,我讀完了《書的故事》。這本書講的是人類信息傳播的歷史,從字的歷史講起,說到我國四大發明裡的造紙術和印刷術。

從這本《書的故事》裡面,我知道了起先,人們是用打手勢來傳遞信息;到後來人們習慣用畫圖:比如是個「日」字:最早像個甜甜圈,逐祥歲漸是先畫一個圈,裡面點一個黑圓點;後來是個日字,只是沒筆鋒,最後就像我們寫的日字。

現在到了電子時代,大多數的人已經開始用電子書,紙質書籍的命運受到了威脅,它們會不會像竹簡、羊皮紙和蘆葉紙那樣消失呢?這本《書的故事》也許是在為自己的命運擔憂!

也許有些人覺得帶著紙質的書籍很不方便,材料和生產工藝也不環保,認為紙質書籍應該被淘汰。但我卻不這么認為,如果哪天電腦壞了,存在裡面的內容、資料就全都沒有了,所以我想紙質書籍應該被保留。

我覺得不管書籍的命運會怎樣,但我會珍惜每一本書!

書的`故事讀後感 篇4

我自選的書本是《阿噗角的小屋》,裡面有十章,每一章中都有一個故事,而每一個故事都是奇怪、驚險、有趣的。

故事中的人物有阿噗、跳跳虎、小豬等等,這些人物和一動畫片的人物息息相關。更有意思的是題目的意思是這樣的:阿噗角其實不是一個角落,而是一塊地,而這塊地上建起了一座小屋,很有趣吧,還有在一些頁面底下有你不知道的意思,而且它的一個詞很有古人味,「方才」是「剛才」的意思,很新奇吧!阿噗是個很創意的小熊,文中總是把主語放在中間,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總之,這本書我很喜歡。

這本書很生動的描寫每一章文章,你也來看看吧,也來看看它們的生活多麼的有趣、快樂、新奇,一定會收獲滿滿的。

書的故事讀後感 篇5

我看了雷鋒叔叔的故事,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因為,我被雷鋒叔叔生前的事跡所感動著。雷鋒出生在湖南望城的一個農民家裡,年僅7歲就成了孤兒,受盡了地主的壓迫,後來在黨的關懷下成為了一個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雷鋒叔叔是一個熱愛生活,充滿愛心,樂於助人的人。在他生前的日記中寫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感人的話無不讓人流淚,讓人心靈震撼嗎?他把幫助別人當作生活習慣和快樂。難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佳話在人群中傳開了。是啊!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雷鋒叔叔就用他的實際行動為人們做了一輩子好事。而雷鋒叔叔是一個普通的士兵,然而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獻出了年輕的22歲生命。他的犧牲引起了社會極大的反響,人們紛紛自願來送別這位黨的好兒子。毛主席親自給雷鋒叔叔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從此,「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的歌唱響了祖國大地。

雷鋒叔叔走了,他把他的青春給了黨,給了人們。作為我們這一代,我們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我們要像他那樣,用滿腔的熱情,堅持不懈地做有益社會公眾的平凡小事,讓這個社會處處都充滿愛心,讓社會更和諧。

書的故事讀後感 篇6

還記得每當晚上作業數量「變本加厲」的時候,爸爸總會先為我整理好被子,而後靜靜地躺在床上,用父親特有的父愛的溫柔凝視著我做作業。爸爸的這個動作使我心中的急躁之火慢慢地熄滅了。而且爸爸每次都要等我睡著後才肯安然入睡,無論多晚。這不禁讓我心頭湧上一股莫名的感動,並且僅僅環繞心頭……而媽媽每次為我熨燙衣服,總是細致入微,邊邊角角都不放過……父愛如山,那麼深沉,那麼厚重,那麼朴實。

母愛似海,那麼細膩,那麼無私,那麼永恆。愛本是一個任何時代都不陌生的字眼,它體現著人與人之間最摯愛的感情。課時在這個越來越物質化了的時代里,又真正有多少人重視了「愛」呢?確實,靜下心來,想一想,父母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無私的愛,是數不清道不盡的,而我們又曾回報父母多少呢?一句嘟囔?一聲埋怨?還是一次責怪?……其實,父母所求不多。生日時的一句祝福,回家時的一聲問候,見面時的一個笑容,乾渴時的一倍香茶……這些,足矣。

「感恩的心,感謝這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熟悉的旋律在我耳邊響起,經久不息。

書的故事讀後感 篇7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雷鋒的故事》,他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做無私奉獻,什麼叫做樂於助人。

書中的一個故事讓我留下了眼淚,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厲害,他去醫院後回來的路上經過工地時,見到工人們在給小學蓋大樓。雷鋒不顧肚子疼,推起小車加入了運轉的行列中。直到下午休息時,雷鋒被工人們圍住,面對大家,他謙虛地說:「我們都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一樣,只要盡了自己的一點義務,也算是有一份光吧!」像雷鋒這種無私為人民奉獻的精神,能不使我們感動的流淚么?

偉大出自平凡,崇高寓以平凡,我們小學生就要向雷鋒叔叔那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要在學習中學習雷鋒那種「釘子」精神,不怕困難,踏踏實實,刻苦鑽研,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勤儉節約;在學校的集體中,應該要團結同學,互幫互助,友好待人,將集體和利益放在第一位。

讀完《雷鋒的故事》,我真是受益匪淺,一顆助人為樂的種子,深深的扎在了我的心裡,今後我一定會沿著雷鋒做好事的路走下去。

書的故事讀後感 篇8

人類有人類的歷史,書也有它自己的命運,也有它自己的歷史。

《書的故事》講了書的一生,最開始人們用手勢來對話,後來用圖畫來代替文字,再後來文字出現了,人們開始在石頭上刻字,然後用蘆葉紙寫字。後來羊皮紙打敗了蘆葉紙,慢慢地中國用破布頭造紙,最後變成了木頭造紙。這就是書的一生,在這中間紙在世界旅遊了一大圈,也變了很多次。

書就是這么有趣!如果你看了《書的故事》也會這么感覺。

書的故事讀後感 篇9

《書的故事》講述了文字和書的歷史故事,既讓我們的知識增長了還讓我們愛上書籍。所以我喜歡這本書。

《書的故事》講的是人類信息傳播的歷史,從文字的歷史開始講到發明紙張和印刷術。更准確的說是信息革命以前信息傳播的故事。起先,人們是靠打手勢來傳遞信息再後來是畫畫,再後來就是文字出現了。如今進入了電子時代。紙質書記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他們可能會像竹紙。枦葉紙。羊皮紙那樣消亡。這本自述歷史的書也許在為自己和同伴門的將來憂心忡忡吧。我多麼希望大家能多看看紙質書籍不要讓他消亡。

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深刻的道理,我非常喜歡。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書的故事讀後感 篇10

今年暑假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書《雷鋒的故事》。我來來回回看了好幾遍,他一直感動著我。雷鋒是一個充滿愛心樂於助人的人,他把幫助別人當作一種生活習慣。雷鋒還是一個工作認真,學習刻苦的人。一次,雷鋒坐火車,他看到車上很多人,就把座位讓給一位老人,幫助下車的乘客拿東西,一路忙個不停。我體會到了雷鋒叔叔樂於助人的好品質,還有很多很多,都是在告訴我們要學習雷鋒叔叔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長大才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看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在和同學交往上,也要相互謙讓,同學有困難,要主動幫助。這樣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別人才會主動的幫助自己。我要努力的向雷鋒叔叔學習。

書的故事讀後感 篇11

書,一個多麼簡單而又平凡的東西啊!但是,它卻在我心目中占著特高的地位。記得著名的科學家培根說過:「書是人進步的階梯。」我認為:「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從小時候,我就喜歡看書。那時候,我喜歡看漫畫書和一些簡單的帶有插圖的古詩集,如:靜夜思、登鸛雀樓等,就是在那時候學會了的。可能是爸爸的影響。我爸爸也是個極愛讀書的人,他的書裝滿了一大書架。我常常翻他的書看,雖然不太懂書里的知識,但覺得自己是個大知識份子似的,這樣也自得其樂。

上學後,老師教我們了一些知識,使我知道了天上為什麼是先打雷後下雨;明白了含羞草為什麼一碰就會縮起來??????這讓我對書越來越感興趣了,經常往圖書館跑。剛開始時,多數看些科學故事,後來慢慢看起了小說。書讀得多了,我覺得自己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提高得很快。

上四年級時,長輩們送了我很多新書。有《十萬個為什麼》、《腦筋急轉彎》、《字詞典》和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四大名著分別是:《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西遊記》在電視上已經看過,讀起來比較容易明白;《水滸傳》里的英雄人物個個都性格鮮明,各有特點;《三國演義》里的人物很有計謀,處處精彩;而《紅樓夢》里的故事太難懂,書里的語句很深奧,所以不太明白,也就極少翻閱。還有《十萬個為什麼》和《腦筋急轉彎》都很有趣,知識很多。因為書是長輩們送的,我十分

珍愛,也盡量抽時間翻閱。

書,我一生的夢想就是擁有全世界的書。我是連做夢都想,但也許這是難以實現的願望。不過,我不感到絕望,因為,在度過每個春夏秋冬中,是書,它培養了我的情操,陪伴著我成長、生活,因此,我無比欣慰。但是提醒一點:那全都是健康的,有意義的書!

書的故事讀後感 篇12

《野天鵝》是講述善良的艾麗莎為了解救變成野天鵝的哥哥們,勇敢地承擔了編織蕁麻披肩的任務,為此她承受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痛苦。

但艾麗莎堅強地承受了這些痛苦,最終成功解除了哥哥們身上的咒語,並獲得了自己的幸福。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只要我們學會忍受痛苦,堅持自己的信念,就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

書的故事讀後感 篇13

數學,是我們必須學好的一門實用課程。《數學西遊記》的作者李毓佩把一些十分有名的奧數難題巧妙地安排進了故事中,所有題目的解答也被安插進了文章中。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假如有一天你到超市買東西一共花費二十三元,你給收銀員一張一百的鈔票,但收銀員找了你八十七元,多找了十元錢吶。一個數學基礎不好的人在現實社會中一定連連吃虧。

數學門類眾多,奧數比普通的數學更加深奧。它可以分為很多種典型題型。比如最有名的幾種問題是植樹問題、列車過橋問題、雞兔同籠問題。只要掌握了一種題型的「秘訣」,無論怎麼出題就都能迎刃而解了。

前幾天,我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某公司農民工討薪,公司負責人卻說薪水都已發好了,不信的話可以去對一對帳本。大家一翻帳本,發現薪水都計算錯了,難以負責人誤以為薪水都發放到位了。

數學在生活中十分有用,我一定要學好它,不!應該是學巧它。

書的故事讀後感 篇14

動物的情感與人十分相似。《戴銀鈴的長臂猿》通過幾個獨立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靈長動物的生活與社會。

靈長類動物的社會有序、殘酷。一隻身有殘疾的猴會被猴群排斥甚至拋棄。猴群里只要與猴王套近乎,分配食物時,猴王就會把它排在前列。這與人類世界的關系不是差不多嗎?猴群中猴王是重權在握的。成員們找到了食物也要先給猴王吃個飽,才輪到其它猴子來搶食。這也是因為人類掠奪大自然的資源,致使食物越來越少。正是人類造成了動物的生存如此可憐。人類應該愛護動物,與之和諧相處。

不僅是靈長動物,應該是所有動物都有感情。我看過一個案例就說明熊的母子情深:在熊膽基地,有數百隻熊被痛苦折磨。它們的膽汁不斷地被人類吸走。有一天,一隻小熊被工作人員抱出了籠子,開始吸取膽汁。小熊痛苦的叫聲,一聲高過一聲。突然熊媽媽一腳踹開了籠門,撲向工作人員,一巴掌把一位工作人員打死,然後把小熊踩死,最後自己撞牆而死。這位母親為了不讓孩子再次受苦,不惜犧牲一切,多可悲啊!

保護動物就是保護大自然。動物也有情感,有時甚至比人的情感還要豐富,所以請不要無視動物的心靈。

I. 書籍的歷史的摘要

第一章 書籍史前史
泥板上的線條
線條藝術在大約2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創作岩穴繪畫的意圖很難為後人所知。舊石器時代的人為什麼選擇在最黑暗的洞穴深處進行他們的創作?至今仍是一個不解之謎。研究人員努力從神話和宗教範疇,從企求狩獵成功,或者從古時人們希望通過留下生存蹤跡以逃脫死亡等方面,尋找合理恰當的解釋。最初的文字只是一種輔助記憶的工具,由簡單的線條圖構成,用以模擬所指的物體。例如用牛頭的線條圖表臘脊示牛,在倒三角形內加一豎線表示女性陰部,意指女人。所有這些以線條構成的符號都是象形文字,每一個符號指代一個特定的物體。把幾個象形文字組合起來表達某個意思,這就形成了表輪物滲意文字。
書寫特權蘇美爾人大約於公元前4000年創造了圖畫文字——楔形文字,也有人稱其為「釘頭字」或者「箭頭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蘇美爾人的文字進一步得到完善。刻有筆畫的泥板經曬干或烘乾後,就成了可以長久保存的泥板文書,目前已發現這樣的泥板文書有25萬多塊。蘇美爾人的孩子們往往在河邊上寫字課,第一課就是學慣用河岸的泥土製作寫字的泥板。當然,只有特權階層家庭的兒童才有機會學習寫字的藝術。書寫技螞培術被神廟里組織嚴密的少數人所壟斷,他們是僧侶和抄寫員,是蘇美爾文明的支柱。
有用的記錄楔形文字最初被用來記錄契約、合同書、財產清單、公文和法律條文等,這是神廟書記員的技藝,但不久就被商人作為記賬的手段,在社會上流行開來。隨著貿易的頻繁往來,楔形文字很快被傳播到周邊國家,為西亞各國採用,並促進了腓尼基字母的形成。大量祭祀歌曲、占卜文書和文學作品也通過楔形文字得以保存下來。古代蘇美爾人創作了人類第一部史詩《吉爾伽美什》,敘述一位「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的太陽巨人的傳奇經歷。今天人們發掘到了這部史詩的文字殘片,其中講到赫克力的苦役,還提到一場大洪水,近似於《舊約.創世紀》的故事。蘇美爾人的發明開啟了人類文字的歷史。
……

J. 五年級第五單元的資料誰知道

漢字:世界壽命最長的文字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文字,也是壽命最長的一種文字。 漢字開始產生的時間,還難以確實斷定。今天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鑄在銅器上的文字。商代的文字已經是很發達的文字了,最初產生文字的時代必然遠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於夏代。距今約四五千年以上,應當在新石器時代。 二里頭文化與大汶口文化所出土的陶符中,能夠見到許多類似物象的圖畫文字。在此基礎上,這些圖畫文字與陶器花紋中的表意圖案演變為記詞字元。漢字由零散的、個別的字元逐漸積累,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再通過人為規范,成為一種文字體系。據考證,原始漢字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產生,到它發展成初步的文字體系,大約經過了近2600年之久。
編輯本段起源
漢字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兩類符號:磨帶一類是以甘肅大地灣遺址的彩陶上的刻符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號;另一類是以河南賈湖遺址的甲骨上的刻符為代表的肖生象形的符號。前者有序地演變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上的刻劃符號系列;後者則發展成為大汶口陶器上的圖象。到龍山文化後期,父系社會基本確立,該時期出現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組的刻符。這些刻符,有與大汶口陶器圖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與西安等地的刻符相類者。這些刻符可能是當時的雛形前漢字系統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處於中國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誕生的前夕,夏朝應該是正式的漢字系統形成的最關鍵的時期。對漢字的發揚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漢字也有可能是倉頡所造。是倉頡根據鳥,獸,蟲的腳印所改編的。不過這只是傳說的一種。
編輯本段漢字的數量
漢字是語素文字,總數非常龐大。漢字總共有多少字?到目前為止,恐怕沒人能夠答得上來精確的數字。關於漢字的數量,根據古代的字書和詞書的記載,可以看出其發展情況。 秦代的《倉頡》、《博學》、《爰歷》三篇共有3300字,漢代揚雄作《訓纂篇》,有5340字,到許慎作《說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晉宋以後,文字又日漸增繁。據唐代封演《聞見記·文字篇》所記晉呂忱作《字林》,有12824字,後魏楊承慶作《字統》,有13734字,梁顧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孫強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馬光修《類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歐陽博存等的《中華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諸橋轍次的《大漢和辭典》,收字49964個。1971年張其昀主編的《中文大辭典》,有49888字。 隨唯悄著時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數越來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編的《漢語大字典》,收字數為54678個。1994年冷玉龍等的《中華字海》,收字數更是驚人,多達85000字。 如果學習和使用漢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萬個漢字的音形義的話,那漢字將是世界上沒人能夠也沒人願意學習和使用的文字了。幸好《中華字海》一類字書里收錄的漢字絕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歷史上存在過而今天的書面語里已經廢置不用的字。 有人統計過十三經(《易經》、《尚書》、《左傳》、《公羊傳》、《論語》、《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其中不相同的單字數為6544個字。因此,實際上人們在日常使用的漢字不過六七千而已。
編輯本段漢字趨勢
漢字從甲骨文以來發生了許多變化。根據史實,這些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漢字改革是指人們有意識地、主動地治理漢字的過程,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指漢字自然的變化過程。漢字的改革一般是非連續的、劇烈的、短期內完成的;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連續的、緩慢的、長期的。漢字的自然流變有時間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多樣化,造成異體字越來越多,字音讀法不同,字義發生變化,導致了漢字不統一、不規范。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演變後,人們必須對漢字進行改革,使得漢瞎山蘆字規范化、統一化。此外,漢字不可能一產生就很完美,就能滿足各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因此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也會主動地改革漢字,使得漢字滿足生產力繼續發展的需要。而當改革的措施推廣之後,漢字又開始新一輪的自然流變。 漢字演變
漢字的變化好像路的變化一樣。路是人們走出來的;路走出來之後,人們隔一段時間就得修繕一次;修繕之後,路又漸漸發生一些變化,如變寬、變直、損毀,或者出現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繕。此外,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前的路漸漸不能滿足時代 發展的需要,需要建設新的道路,如鐵路、高速公路等等。修路相當於漢字的改革,而路漸漸自然變寬、變直、損毀、分支等變化,相當於漢字的自然流變。這兩種變化過程有著不同的性質、趨勢、規律和作用,因此過去我們籠統地把這兩種變化放在一起討論漢字的歷史演變,得出的一些結論,如「漢字的發展趨勢是由繁到簡」,難免模稜兩可,似是而非!
編輯本段古字到小篆
在這本書里,古字是指包括大篆在內的小篆以前的文字,含有金文、甲骨文和大篆等字體。 甲骨文
甲骨文
古代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現在發現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盤庚時期的甲骨文,其內容多為「卜辭」,也有少數為「記事辭」。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會意字,形聲字只佔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體,筆劃不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
金文
古代稱銅為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鍾鼎文、銘文。金文始見於商代二里崗的青銅器,不過商代二里崗發現的青銅器有金文的只有少數幾件。殷墟出土的青銅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時,青銅器上金文已經較為普遍。商代金文多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會意字。這些字像一幅幅圖畫,生動逼真,渾厚自然,有的呈團塊狀。
大篆
據傳為周朝史籀所創,故又稱籀文、籀篆、籀書等。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大篆散見於《說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鍾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過渡的一種漢字字體。
小篆
小篆是由大篆簡化而成。相對於大篆而言,小篆的形體結構簡明、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發生一定的變異和合並。與大篆相比,小篆的圖畫性已經大大減弱,每個字的結構已經比較固定。 相傳小篆是戰國時期秦國宰相李斯負責整理出來。如果小篆的確是在短時期內整理出來的,則在秦國國內必然有一個主動推廣小篆和主動摒斥包括大篆在內的古字的改革過程。
六國文字
秦國以外的國家所用的文字統稱為「六國文字」。六國文字屬於古字范疇,圖畫性強,形狀不定,難以識別。 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攻破齊國首都臨淄,齊亡。至此,秦統一六國。秦王嬴政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上實行一系列的巨大改革,以加強和方便他所代表的地主階級對全國的統治力量。文字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規定以小篆為統一書體在全國推行,並「罷其不與秦文合者」的各種文字。為推行小篆,秦始皇命令李斯、趙高等人編寫了《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等書文,作為標準的文字範本。由於皇帝的高度重視以及皇權巨大的影響,小篆迅速在全國推行開來,而紛繁復雜的「六國文字」也隨即退出歷史的舞台。
編輯本段小篆到隸楷
在小篆通行不久,民間又創造一種比小篆更為簡便、更為定型的新書體。這就是「隸書」。隸書開始時是寫得比較草率的和不夠規范的小篆。到秦始皇統一文字時,隸書已經形成一種固定的、規范的字體。隸書改篆書一味圓轉的線條為方折的筆劃,順應了社會對書寫方便和規范的需要。 漢字演變
相傳,有一位名叫程邈的犯人,在獄中把民間流行的隸書整理出三千個字,傳給秦始皇。秦始皇大為賞識,並破格提拔程邈為御史,並准許其字用於皂隸小民之間。此後,隸書不僅僅在秦朝民間廣泛流行,政府文件一般也都用隸書書寫,但重要的詔書仍用小篆書寫,所以隸書在秦代又稱「佐書」。 隸書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隸書以前的漢字是用繪畫式的線條書寫的,而隸書以後的漢字是用橫豎撇點折等筆劃構成的。自隸書出現後,漢字的結構基本上固定了下來,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隨著秦王朝的覆滅,小篆也就迅速退出歷史舞台,隸書成為社會首要書寫方式和書法的典範。其後不久,出現了更為規范的楷書字體。漢朝以後楷書占據正統地位。
編輯本段繁體字到簡化字
下面詳細說一下在這個階段的漢字結構上的改革過程。 漢字中許多字自古以來在民間就有多種寫法,有的寫法筆劃多,有的寫法筆劃少。筆劃多的叫做繁體字,筆劃少的叫做簡體字。 隸書和楷書走上歷史舞台之時,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小篆形式的各種繁體字和簡體字,但是針對隸書和楷書形式的一些漢字,人們又漸漸創造出的新的書寫形式,有的寫法筆劃多,有的寫法筆劃少。一般筆劃少的佔多數。這些筆劃少的書寫形式叫做簡體字,筆劃多的叫做繁體字。簡體字一般不被官方認可,只流行於民間,因此又叫俗體字。順便說一下,上個世紀,我們實行簡化字運動後,有些簡體字或俗體字取代占正統地位的繁體字,成為占正統地位的文字,這些簡體字叫做簡化字。可見「簡化字」和「簡體字」是兩個相關但不相同的概念。 1909陸費逵在《教育雜志》上發表《普通教育當採用俗體字》一文,首次向國人闡明簡體字的優越性,並且說明簡體字並非本身不雅觀。這篇文章被認為是近代簡化字運動的開端。 1922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劃委員會成立了漢字省體委員會,正式進行漢字簡體字研究的組織領導工作,並通過錢玄同的《減省現行漢字的筆劃案》,此案首先說明了減省漢字筆劃的重要性,指出雖然改用拼音是治本的辦法,而減省漢字的筆劃是治標的辦法,但是當時漢字的弊病已日益明顯,而治本的方法又一時拿不出來,所以減省筆劃的治標方法是當時唯一的選擇。此案還講述了減省筆劃的幾種方式,而這些方式都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和民間使用的歷史。 1935年,經過了十幾年的學術討論和准備,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推行《第一批簡體字表》。但該表推行不久就遭到某些保守人士的反對。1936年,教育部奉行政院的命令,正式下達了「簡體字應暫緩推行」的訓令,標志著民國時期的簡化字運動的夭折。 但是,簡化字運動在人民群眾仍舊繼續進行著,特別是紅軍解放的地區,到處都可以看到簡體字。它們出現在人們手寫的稿子和各種印刷品上,人們稱之為「解放字」。隨著解放區的擴大,「解放字」也普及全國,在群眾中為新中國漢字簡化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漢字簡化工作很快就提上了議事日程。1949年10月10日,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正式成立,並選舉吳玉章為主席。1952年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主任委員是馬敘倫,下設拼音方案組、漢字整理組、教學試驗組、編輯出版組、秘書處。1954年10月,這個委員會將多方研究討論並經過四次大的修正的《常用漢字簡化表草案》上報中央,得到中央的批准,並下達地方進行進一步審閱,並開展初步試驗。同年10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隸屬於國務院直屬單位。1956年國務院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以及《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開始正式推行漢字簡化方案。 甲骨文
根據國務院的決議,《漢字簡化方案》分四批進行。1956年2月推行第一批簡化字260個,包括230個簡化字和方案之外的30個偏旁類推字;1956年6月推行第二批簡化字95個;1958年推行第三批簡化字70個;1959年推行第四批簡化字92個,另外附錄了54個簡化偏旁。四批合計517個簡化字,其中有30個是《漢字簡化方案》之外的偏旁類推字,而《漢字簡化方案》中還有28個沒有推行。1964年,文改委編印了《簡化字總表》,此表分為3個表。第一表收錄了352個不作偏旁的簡化字,第二表收錄了132個可作偏旁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收錄了1754個簡化字,是應用第二表的簡化字和簡化偏旁,對基本上以《新華字典》收錄的8000個漢字進行類推簡化。總表外還有兩個重要的附錄:一個是被看作簡化字的異體字表,一個是國務院批準的生僻地名用字表。《簡化字總表》的編印表明中國第一次簡化字運動最終取得了成功。 第一次簡化字運動的效果突出:①它把2235個漢字從平均16.03個筆劃減省到10.3個筆劃,學習起來和書寫起來都方便了許多;②消除了一批異體字;③構造更為合理,比如「償」容易讀成「shǎng」,變成簡體字「償」後就不會誤讀了;④在結構上更為美觀,字形之間的差異也更為突出。筆者曾經把繁體字和簡化字的漢語報紙給不認識漢字的德國人和泰國人看,讓他們比較那種形式的漢字更美觀,結果他們大多數認為簡化字美觀。 在掃盲試驗中,簡化字掃盲的效率比繁體字掃盲的效率高出20%左右。 第一次簡化字運動也存在一些問題:①有些字簡化不合理;②有些繁體字該簡化的沒有簡化。這些問題,相對於其上述有益的效果而言,是次要的。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慣性,簡化字運動也不例外。第一次簡體字成功之後,有些人又在思索著如何進一步簡化漢字,於是開始了第二次簡化字運動。其大致過程如下: 1966年到1971年,漢字簡化工作處於停滯狀態。1972年3月,中國科學院下設文字改革辦公室,文字改革工作開始恢復。當年7月,文字改革辦公室開始擬定《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並廣泛徵集群眾中流行的簡化字。1973年國務院同意恢復「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的名稱,歸國務院科教組管。1975年文改委擬定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以下稱《二簡》。1977年文改委在廣泛徵集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擬定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的修訂稿,收錄了簡化字853個。 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加快文字改革的步伐》,並於次日開始試用《二簡》中第一表中248個簡化字。1978年3月教育部通知要求全國統編教材一律試用《二簡》中第一表字,開始推行《二簡》。 但是《二簡》中不合理的地方很多:①沒有規律地簡化了一些字;②不合理的兼並了一些漢字,如把「雕」和「刁」並為一個字。此外,漢字的整體局面被「一簡」深刻地沖擊後,剛剛恢復平靜,又受到「二簡」的沖擊,弄得有些混亂。因此,從1978年開始人們反對《二簡》的呼聲越來越高。1978年8月,全國報刊都停止了試用《二簡》中第一表中的簡化字。 漢字演變
從1980年起,有關機構開始修訂《二簡》,一直持續到1985年。但是在似乎修訂完善的時候,被政府廢止了:1985年12月,文改委更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1986年6月24日,國務院批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於廢止《二簡》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並在通知中明確指出「1977年12月20日發表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自本通知下達之日起停止使用。」這個通知宣告了第二次簡化字運動的失敗。 第二次簡化字運動為什麼失敗了?筆者認為根本的原因在於第二次簡化字運動的效益非常有限。第一次簡化字運動對漢字的結構改動得那麼大,而產生的效果在掃盲試驗中,簡化字掃盲的效率比繁體字掃盲的效率只提高了20%左右。第二次簡化字運動的規模遠不及第一次簡化字運動,群眾基礎也趕不上第一次簡化運動,合理性也不如第一次簡化字運動,因而其產生的效益不會有多大。 第二次簡化字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是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值得思索的問題和很多值得吸取的教訓。其中關鍵的一點是「不熟不做」。因此,1992年11月6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批轉國家語委關於當前語言文字工作請示的通知》中進一步明確指出今後對漢字簡化應持慎重態度,使漢字保持穩定,以利社會應用。
編輯本段自然流變
漢字結構的自然流變
漢字結構上的自然流變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異體字越來越多,也就是 漢字演變
說同一個字不同的書寫形式越來越多;②筆劃的模式越來越多;③書寫方式越來越多。 漢字在起源之時,實際上是一幅幅逼真的圖畫,各個部落甚至各個人在寫這些字,或者說畫這些畫時,都可能不一樣,所以每個字的寫法有很多種。這種現象在商代甲骨文中仍然非常明顯。例如,甲骨文中「尊」字的寫法至少有20種,「羊」字寫法至少有45種。一個字多種寫法相互之間稱為異體字。 在漢字結構變革過程中,新的字體取代了舊的字體,舊的字體中各種寫法往往同時也被廢止了,即消除了許多異體字。但是對於新的字體而言,通過自然演變,在民間又有簡化、草化、快寫、隨便寫的現象、要求和趨勢,由於各地、各時、各人在簡化、草化、快寫、隨便寫時沒有統一的規矩,國家又一直沒有制定漢字書寫的標准,所以一個漢字又產生多種寫法,出現了新的異體字。 此外,由於人們對社會和自然的認識不斷增長,現有的字往往不夠。因此,就會另造一些字來,由於各個時期各個人造的字往往沒有經過專門的機構進行審查就流傳開來了,有些字實際上是表示同一個意思,這就又增加了異體字出現的機會。 在字體方面,漢字也發生過較大的流變。例如,隸書走上歷史舞台不久,其筆劃經過自然流變,形成了楷書。宋朝發明了印刷術,為適應印刷,尤其是書刊印刷的需要,筆劃發生進一步的自然流變,出現了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體——宋體。隨看文化事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在西方文字字體的影響下,漢字又出現了黑體、美術字體等多種新的字體,如海報體、綜藝體、勘亭流、少女字體、仿宋、扁宋等。這些字體一般用電腦而不是手來「書寫」,所以現在又可統稱為「電腦字體」。 此外,為手寫之便捷以及書法藝術的開拓,人們還創造出行書和草書等多種書寫方式。行書的結構和楷書基本相似。草書的結構雖然和楷書差別較遠,但是草書一般只作為一種書法,或者作為一種速記方式,在信息交流中應用較少並常遭排斥。
漢字數量的自然流變
在自然流變過程中,漢字的數量是逐漸增多的,這是因為在這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人們不斷地製造出一些新字來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此外,異體字的自然增多也是漢字數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漢字讀音的自然流變
從遠古時期到現在,漢字的讀音發生過一定的自然流變,如上古時期,有一些復輔音,現在都從漢語中消失了。此外,在音調方面,也有一些顯著的變化。長期以來,漢字一直沒有一個規范的注音工具,是其讀音自然流變的重要原因之一。
漢字字義的自然流變
從遠古時期到現在,有些漢字的字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漢朝以前,「低」只表示「頭向下垂」;漢朝以後,「低」才表示和「高」相反,包括「矮」、「地勢低窪」、「聲音細小」、「程度差」等意義。
漢字的規范化問題
上述漢字的自然流變如果不加以約束、規范和清理的話,將帶來嚴重的混亂。 漢字演變
傳說中創造漢字的「倉頡」可能是遠古時期一個偉大的漢字整理者。周朝史官史籀可能也是一位傑出的漢字整理者。他撰寫的童蒙識字課本《史籀篇》客觀上起到了規范漢字的作用。上述秦朝以小篆統一中國漢字,也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漢字整理規范運動。其後不久,隸書的出現,進一步規范和簡化了漢字。此後,漢代的許慎、唐代的顏元孫、宋代的郭忠恕和張有等都對字形混亂的局面做了一些撥亂反正的工作。此外,始於漢末的反切漢字注音方法和魏晉的韻書,為漢字讀音的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五四」運動時期的新文化運動對漢字而言,也是一場大規模的整理和規范過程。在字義方面,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白話文運動的推進,即提倡用口語書寫文章,反對用文言文書寫文章,廢棄了許多漢字在文言文中特有的意義,也使得常用漢字的數量至少減少了很多。 新中國成立以後,開展簡化字運動的同時,也非常重視漢字的規范化運動,這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清理和廢除異體字;②統一和規范漢字的字形、筆劃、筆順;③統一和規范漢字的讀音。關於這個方面的歷史,讀者可以參考高更生先生所著的《現行漢字規范問題》一書。 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社會人口的流動急劇增長,文化教育和廣播電視事業蓬勃發展,全國人民的普通話水平提高很快,很多偏遠鄉村的老人雖然不會說普通話,但是能聽懂普通話。這說明現在中國人民在漢字的發音問題上統一和規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發展歷史的啟示
從上述漢字發展的歷史中,我們可以得出兩點啟示: (1)漢字的結構可以在短時期內發生巨大的變化 這體現在大篆向小篆的變革之中、小篆向隸書變革之中、繁體字向簡化字的變革之中。 (2)漢字的改革是和生產力的大發展相互對應著。 這體現在漢字兩大改革活躍時期(秦朝和20世紀)都是發生在生產力大發展的時期。這種現象可以用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來解釋:漢字本質上是一種生產工具,生產力的大發展為生產工具的革新提供了技術和人文基礎,而生產工具的革新將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從而又滿足了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要求。此外,生產力大發展和漢字改革都需要中國處於一個相對統一和穩定的政治局面。這也是其原因之一。

閱讀全文

與書的故事中最初文字是刻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故事書里有觀書有感宋朝的 瀏覽:73
睡前講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491
屬龍與屬龍的婚姻相配如何 瀏覽:191
什麼是延遲的幸福感 瀏覽:600
什麼軟體聽故事睡覺 瀏覽:754
一個女人有一段失敗的婚姻怎麼辦 瀏覽:755
婚姻里你做過多少違心的事 瀏覽:770
長江流域形成了什麼經濟帶 瀏覽:137
黑牛山有什麼故事 瀏覽:937
健康損害費是什麼意思 瀏覽:750
蟲爾摩斯和美女法醫哪個好 瀏覽:381
錯過愛情英文怎麼說 瀏覽:755
愛孩子的故事怎麼寫 瀏覽:774
妹妹去哪裡玩好幸福 瀏覽:772
湖南健康碼申訴要多久 瀏覽:193
青海大專生事業單位職務有哪些 瀏覽:427
潮汕故事節目有哪些 瀏覽:459
農村經濟體改革最先在哪裡進行 瀏覽:256
俄羅斯人的美女有哪些 瀏覽:991
講不出的故事有多少字 瀏覽: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