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狂人日記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狂人日記》主要內容
《狂人日記》是魯迅1918年5月15日的第一篇白話短篇小說。它發表在1918年凱賣檔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雜志四卷五號上,後收入《吶喊》中。
小說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見什麼人都以為是盯亂要吃他:他看見鄰居交頭接耳地議論,就覺得是在密謀害他;醫生給他診脈,他也覺得那人不過是劊子手假扮,是來「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讓他靜養著,他卻懷疑是想養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還聽說鄰村狼子村有個「大惡人」,被佃戶打死,連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又聯想起小時候大哥講書時說的「易子而食」、「食肉寢皮」的事,配仔就越發相信了自己的判斷。最後他終於鼓足勇氣,發出:「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憤怒的吶喊。
小說通過一個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擊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生動地塑造了一個封建禮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號召人們起來推翻人吃人的舊制度,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徹底反封建的新文學作品。
小說發表時,正值「五·四」運動前夜。由於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廢,革命的一些基本問題並沒有根本解決,反而暴露得更加明顯了。廣大的農民依然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階級依然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特別是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使社會的各種矛盾更加復雜尖銳。在這種形勢下,魯迅以他銳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筆觸,對封建制度及其上層建築表示了徹底的反抗。小說《狂人日記》是投向封建禮教的一顆重磅炸彈,也是向世人提供的一副清醒劑。
❷ 狂人日記的主要講述了些什麼
狂人日記由13則日記組成,記錄了「狂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活動,深刻揭露了封建主義的「吃人」本質,表現出徹底反封建的戰斗精神。
狂人日記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仿橘文學)創作的基礎;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國現代啟蒙主義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春尺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思想史。
在擴大文學革命的影響,開拓現代小說的道路特別是在批判封建禮教的流毒方面,其影響仍然是巨大而深遠的。
創作背景
小說發表時,正值「五·四」運動前夜。由於辛亥革命的半備森團途而廢,革命的一些基本問題並沒有根本解決,反而暴露得更加明顯了。廣大的農民依然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階級依然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特別是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使社會的各種矛盾更加復雜尖銳。
在這種形勢下,魯迅以他銳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筆觸,對封建制度及其上層建築表示了徹底的反抗。小說《狂人日記》是投向封建禮教的一顆重磅炸彈,也是向世人提供的一副清醒劑。
❸ 狂人日記講的是什麼內容
《狂人日記》講的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
日記前言以文言文書寫,為日記作者的一位友人所寫。日記作者之前患了「迫害狂」的病,他已痊癒。日記則以白話文書寫,為作者汪瞎鍵患病時的所見所聞。
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
狂人的介紹:
狂人是一個患有迫害狂恐懼症的人,是魯迅塑造的一個典型的思想啟蒙者形象。小說中,狂人異乎常人的思想行為特徵導致了他在生活環境中受到排擠困巧、敵視,被神笑認為「有病」。狂人的怪異言行是徹底而純粹的。
狂人在日記中所敘述的環境缺乏寫實性,卻一語道破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吃人」的社會本質。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象徵性的形象。
魯迅明寫狂人的狂態,實際上筆筆觸動的都是讀者思考時代、社會、人生真諦的心弦。狂人不是一般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
❹ 狂人日記主要內容介紹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接下來分享《鋒嘩答狂人日記》的主要內容。
《狂人日記》主要講述一個小夥子患了精神病時寫的日記。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這被視為新文化運動的開始。1916年,《青年雜志》改名《新青年》,並在次年刊出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和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這兩篇文章轟動了國內文化界,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的檄文。
魯迅早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已產生以文藝來改造國民性的思想,並付出了許多實際的行動。他在十年前所發表的幾篇文章,如《人之歷史》《文化偏至論》《科學史教篇》和《摩羅詩力說》等,其意旨與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是基本契合的。
1917年8月9日,魯迅應錢玄同之邀,答應其為《新青年》寫文章,並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記》的創作。在創作《狂人日記》之前,魯迅曾經銀慧看過大約百多篇外國文學作品。《狂人日記》是魯迅在經歷了沉默與思索之後的第一聲吶喊,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來的憤怒、怨恨、不滿、焦慮,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種復雜的情蘆畢緒,也必然地體現了作者多年來對中國歷史的深思和對現實社會的認識,是一篇徹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後全部創作的「總序言」。
❺ 狂人日記講的是什麼內容
現代最早的著名小說《狂人日記》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品,是周樹人第一次使用「魯迅」的筆名所寫,於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發表。它也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嘩凱早的著名白話小說。
小說通過一個被迫害致狂的人的自述,描寫了他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活動。狂人出生於封建士大夫家庭,受過封建教育,目睹過宗法制度和舊禮教吃人的事實,身受封建傳統思想和倫理道德的束縛、壓迫和殘害。他認為周圍的人都想加害於自己,整個現實社會已變成了「吃人」的世界,因此對四周的景象和自身的處境感到極端的搏虧恐懼。哪怕是趙貴翁奇怪的眼色、小孩子們鐵青的臉、一路上的人交頭接耳的議論、人們張著的嘴和街上女人說的「咬你幾口」的話,都使他十分敏感地聯想到了狼子村佃戶告荒時講過的人吃枝慧人的故事。他從他大哥平常的言論開始懷疑當前的安排,他以為醫生把脈是為了「揣一揣肥瘠」、囑咐吃葯的「趕緊吃吧」是要趕緊吃他,從而歸結出整個社會是人吃人的社會、整個歷史是一部人吃人的歷史。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雖然他的每一句話都是瘋話,但這些瘋話中卻又飽含著深刻的真理。從而尖銳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他相信將來的社會是「容不得吃人的人」的,於是發出了「救救孩襪御子」和推翻那個社會的號召。
魯迅通過「迫害狂」患者在精神錯亂時寫下的譫語,從某些「人吃人」的具體事實,進一步揭示了精神領域內更為普遍地存在著的「人吃人」的實質,從而對封建社會的歷史現象作出了驚心動魄的概括。小說借實引虛,以虛證實,構思異常巧妙,具有強烈的反封建的激情和徹底基蘆神的民主革命精神。它是一篇應時代的感召而誕生的徹底反封建的戰斗檄文。它向數千年來吃人的封建制度噴射出了空前熾烈的火焰,向封建社會吹響了第一聲進軍的號角。小說的問世,既標志著魯迅創作活動的偉大開端,也標志著中國新文學的偉大開端,告搭岩它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自此以後,文學革命突破了初期理論主張的局限,開始了內容上真正的大革新。作品受到了俄國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說的影響,但在思想和藝術上又高於果戈理的作品。它發表後,因其憂憤的深廣和批判的犀利,使眾多讀者耳目一新、警醒驚覺,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❻ 魯迅的《狂人日記》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內容卜純畢總述:
小說集《吶喊》收錄了《狂人日記》、《孔乙己》、《葯》《阿Q正傳》《故鄉》等14篇小說,反映從辛亥革命前後到「五四」時期中國古老農村和市鎮的面貌;它描繪了辛亥革命前後到「五四」時期的中國社會現實,總結了辛亥革命的歷史經驗教訓,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和虛偽,痛苦地解剖了中國沉默的國民靈魂,批判了國民的劣根性。
二、主要人物介紹:
狂人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最先覺醒褲旁的叛逆者,革新者形象。「狂人」實際上是一種象徵性的文化性格符號,是作者魯迅運用雙層建構的特殊藝術方式塑造的具有「雙象性」特點的藝術形象。《狂人日記》中的「狂人」,一方面的確有著生理和心理病態,是一個受迫害致狂的精神病患者。
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封建科舉制的殉葬者形象。孔乙己是一個善良而誠懇的知識分子,然而被封建思想所毒害。他從科舉的階梯上跌落下來,又不屑於同勞動者為伍,成為不上不下的「穿長衫而站著喝酒的唯一的人」,因窮而偷,由偷而被打斷腿,最後悲慘地被黑暗社會所吞沒。
阿Q
《阿Q正傳》中的阿Q——中國國民劣根性的典型代表,他的性格是充滿著矛盾的。魯迅後來曾經說過:阿Q「有農民式的質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是一個被剝削了勞動的很好的農民,質朴,愚蠢,長期以來受到封建主義的影響和毒害,保持著一些合乎「聖經賢傳」的思想,也沒改變小生產者狹隘守舊的特點。
七斤
《風波》中的七斤——毫無民主主義覺悟的落後農民的典型。他是當地著名的見過世面的「出場人物」,甚至於受到眾人尊敬,有「相當的待遇」的。然而他聽到皇帝坐龍庭的消息後的垂頭喪氣,對妻子責罵時的隱忍,遷怒於女兒時的內心郁悶,實際上卻顯示著他是一個麻木膽怯,愚昧鄙俗的人。
閏土
《故鄉》中的閏土——為苦難的生活現實和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碾碎了的農民的典型形象。作者藉助於三個對比,透過肖像、衣著、心理、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刻畫出前後兩個不同時期里閏土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中國農民的多災多難、凄苦悲涼的不幸厄運。
《吶喊》的創作背景:
20世紀初,中國正遭受世界列強的侵略,國家動亂,人民生活艱苦。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漸漸確立了徹底推翻清王朝統治的政治路線,青年魯迅則正致力於建構自己的思想啟蒙綱領。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深入人心,青年魯迅也認識到革命的重要性,並且以各自的語言、各自的表述方式響應革命,隨後發生了五四新文化運動。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專制統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魯迅應邀到南京教育部任職,不久隨政府遷到北京。但辛亥革命並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各派軍閥竊取了革命成果,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魯迅本希望能為教育事業的革新貢獻力量,但根本無事可做,內心無比的孤獨和苦悶。
1915年9月,《青年雜志》(即《新青年》)創刊,是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當時《新青年》的編輯錢玄同來向魯迅約稿。魯迅從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中看到「型芹新世紀的曙光」,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魯迅受到極大鼓舞。
魯迅答應了錢玄同的邀請開始寫文章,魯迅對《新青年》的編輯們懷著尊敬與贊賞,又感到他們「或許是感到寂寞」,所以他要「吶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
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隨後又連續寫了十幾篇短篇小說,1923年魯迅將1918年至1922年創作的15篇小說輯成《吶喊》,其中《不周山》一篇後收入《故事新編》中。作者魯迅曾說:「既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因而,《吶喊》是聽革命前驅的將令的作品,也就是服從於「五四」反帝、反封建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遵命文學」。
❼ 狂人日記主要內容
狂人日記的主要內容是:狂人內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認為周圍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關起來,拒絕家人送來的飯菜,拒絕被醫治,一直勸說周圍人不要再吃人。
直到最後狂人發現,也許自己就曾在無意中吃過自己妹妹的肉。絕望中的狂人發出「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狂人日記由13則日記組成,記錄了「狂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活動,深刻揭露了封建主義的「吃人」本質,表現出徹底反封建的戰斗精神。在藝術上運用了現實主義和象徵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是中國租輪現代文學史上敏型族第一篇白話小說。
《狂人日記》這篇作品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性,直指中國封建主義文化的核心,同時對現實社會中的黑暗又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作者通過對狂人形象的描寫,尖銳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橋弊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