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中國算盤有什麼歷史故事

中國算盤有什麼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3-03-18 12:44:28

A. 算盤的產生有什麼樣的傳說

由於算盤不但是一種極簡便的計算工具﹐而且具有獨特的教育職能﹐所以到現在仍盛行不衰。傳說,算盤和算數是黃帝手下一名叫隸首的人發明創造的。黃帝統一部落後,先民們整天打魚狩獵,制衣冠,造舟車,生產蒸蒸日上。由於物質越來越多,算賬、管賬成為人們經常碰到的事。開始,只好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辦法,處理日常算賬問題。但由於出出進進的實物數目巨大,虛報冒領的事也經常發生。

有一天,黃帝宮里的隸首上山採食野果,發現山桃核的顏色非常好看。他心想,把這10個顏色的桃核比作10張虎皮,把另外10個顏色的比作10張山羊皮。

今後,誰交回多少獵物,誰領走多少獵物,就給誰記幾個山桃核。這樣誰也別想賴賬。

隸首回到黃帝宮里,把他的想法告訴給了黃帝。黃帝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命隸首管理宮里的一切財物賬目。

隸首擔任了黃帝宮里的「會計」後,命人採集了各種野果,分開類別。比如,山楂果代表山羊;栗子果代表野豬;山桃果代表飛禽等。不論哪個狩獵隊捕回什麼獵物,隸首都按不同野果記下賬。

但好景不長,各種野果存放時間一長,全都變色腐爛了,薯拍塵一時分不清各種野果顏色。隸首便到河灘揀回很多不同顏色的石頭片,分別放進陶瓷盤子里。這下記賬再也不怕變色腐爛了。

後來,隸首又給每塊不同顏色的石片都打上眼,用細繩逐個穿起來。每穿夠10個數或100個數,中間穿一個不同顏色的石片。這樣清算起來就省事多了。從此,宮里宮外,上上下下,再沒有發生虛報冒領的事了。

隨著生產的不賀好斷發展,人們獲得的各種獵物、皮張數字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不能老用穿石片來記賬目。隸首苦苦思考著更好的辦法。有一次,隸首遇到了黃帝手下的老臣風後,就把算賬的想法告訴了他。

風後聽了隸首的想法,很感興趣,就讓隸首摘來野果,又折回10根細竹棒,每根棒上穿上10枚野果,一連穿了10串,並排插在地上。

風後建議說:「獵隊今天交回5隻鹿就從竹棒上往上推5枚紅歐粟子。明天再交回6隻鹿,你就再往上推6枚。」接著,風後又向隸首提出了如何進位計算的建議。

在風後的啟發下,隸首明白了進位計算的道理,立即做了一個大泥盤子,把人們從蚌肚子里挖出來的白色數禪珍珠揀回來,給每顆上邊打成眼。每10顆一穿,穿成100個數的「算盤」。然後在上邊寫清位數,如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從此,記數、算賬再也用不著那麼多的石片了。算盤就這樣誕生了。

B. 中國算盤起源

中國算盤起源——

關於算盤的來歷,一說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末三分時期,關羽所發明,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當然這只是傳說,沒有史料的印證。

算盤究竟是何人發明的,無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東漢末年,數學家徐岳《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注雲:「刻板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各當一。」漢代即有算盤,但形制與現今不同 。不過,中梁以上一珠當五,中梁以下各珠當一,則與現代相同,又據徐岳臘襲說,他的老師劉洪曾問學於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釋了14種計算方法,其中一種就是珠算,可見至遲在東漢已經出現算盤。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算盤輪叢兄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元代學者劉因(1249——1293年)撰寫的《靜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選》無名氏《龐居士誤放來生債》里也提到算盤。劇中有這樣一鄭寬句話:「閑著手,去那算盤里撥了我的歲數。」公元1 274年,楊輝在《乘除通變算寶》里,1299年朱世傑在《算學啟蒙》里都記載了有關算盤的《九歸除法》。公元1450年,吳敬在《九章詳注比類演算法大全》里,對算盤的用法記述較為詳細,張擇瑞在《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算盤,可見,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國就已普遍使用算盤這一計算工具了。

C. 算盤是誰發明的有什麼傳說故事

算盤究竟是何人發明的,現在無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東漢數學家《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注雲:「刻板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各當一。」可見漢代即有算盤,但形制於近日不同 。不過,中梁以上一珠當五,中梁以下各珠當一,則與現代相同,又據徐岳說,他的老師劉洪曾問學於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即贈傳授珠算之法,可見至遲在東漢已經出現算盤。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算盤的名鏈悉悶稱,最早出現於元代學者劉因(1249——1293年)撰寫的《靜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選》無名氏《龐居士誤放來生債》里也提到算盤。劇中有這樣一句話:「閑著手,去那算盤里撥了我的歲數。」公元1274年,楊輝在《乘除通變算寶》里,1299年朱世傑在《算學啟蒙》里都記載了有關算盤的《九歸除法》。公元1450年,吳敬在《九章詳注比類演算法大全》里,對算盤的用法記述較為詳細,張擇瑞在《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算盤,可見,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國就已普遍使用算盤這一計算工具了。

故事傳說
黃帝統一部落後,先民們整天打魚狩獵,制衣冠,造舟車,生產蒸蒸日上。物質越來越多,算帳、管帳成為每家每戶每個人經常碰到的事。開始,只好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辦法,處理日常算帳問題。有一次,狩獵能手於則,交回7隻山羊,保管獵物的石頭只承認交回1隻,於則一查實物,正好還是7隻。為啥只記1隻呢?原來石頭把七聽成1,在草繩上只打了一個結。又有一次,黃帝的孫女黑英替嫘祖領到9張虎皮,石頭在草繩上只打了6個結,短少了3張。所以出出進進的實物數目越來越亂,虛報冒領的事也經常發生。黃帝為此事大為惱火。

有一天,黃帝宮里的隸首上山采野果,發現一樹熟透的山桃。他爬上樹邊摘邊吃,不知吃了多少,只覺得口流酸水,肚內發脹,再沒敢多吃,跳下樹來,坐在地上休息。

突然發現扔棚彎在地上的山桃核非常好看。他一個一個從地上揀起來,一數個,正好20個。他想:這十個桃核好比10張虎皮,另十個好比10隻山羊皮。今後,誰交回多少獵物,就發給他們多少山桃核。誰領走多少獵物,就給誰記幾個山桃核。這樣誰也別想賴帳。隸首回到黃帝宮里,把他的想法告訴給黃帝。黃帝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就命隸首管理宮里的一切財物賬目。隸首擔任了黃帝宮里總「會計」後,他命人採集了各種野果,分開類別。比如,山渣果代表山羊;栗子果代表野豬;山桃果代表飛禽;木瓜果代表老虎、豹子……不論哪個狩獵隊捕回什麼獵物,隸首都按不同野果記下帳。誰料,好景不長。各種野果存放時間一長,全都變色腐爛了,一陸叢時分不清各種野果顏色,賬目全混亂了。為這事隸首氣的直跺腳。最後,他終於想出一種辦法。他到河灘揀回很多不同顏色的石頭片,分別放進陶瓷盤子里。這下記賬再也不怕變色腐爛了。由於隸首一時高興沒有嚴格保管。有一天,他出外有事,他的孩子引來一群玩童,一見隸首家放著很多盤盤,里邊放著不同顏色的美麗石片,孩子們覺得好奇,你爭我看一不小心,盤子掉地打碎,石頭片全散了。隸首的賬目又亂了。他一人蹲在地上只得一個個往回拾。隸首妻子花女走過來,用指頭把隸首頭一指說:「好笨蛋哩!你給石片上穿一個眼,用繩子串起來多保險!」聰明人就怕人點竅。隸首頓時茅塞大開,他給每塊不同顏色石片都打上眼,用細繩逐個穿起來。每穿夠十個數或100個數,中間穿一個不同顏色的石片。這樣清算起來就省事多了。隸首自己也經常心中有數。從此,宮里宮外,上上下下,再沒有發生虛報冒領的事了。隨著生產不斷向前發展,獲得的各種獵物、皮張、數字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不能老用穿石片來記賬目。隸首好像再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了。有一次,他上山尋孩子,發現滿山遍野成熟紅歐粟子。每株上邊只結十顆,全部鮮紅色的,非常好看。他順手摺了幾枝,拿在手裡左看右看;又想利用紅歐粟子作算帳的工具,但又一想,不行,過去已經失敗過。隸首獨自一人坐在地上,越想越沒主意了。這時,岐伯、風後、力牧三個人上山采草葯,發現隸首手裡幾串紅歐粟子。人坐在地上發呆。風後問隸首在想什麼?隸首扭頭一看,原是三位老臣,趕忙站起來,把剛才記賬,算帳的想法告訴了三位老臣。風後是指南車創始人之一。他聽了隸首的想法,接過隸首的話說:「我看今後記賬,算帳不再用那麼多的石片。只用100個石片,就可頂十萬八千數。」隸首忙問:「怎麼個頂法?」風後叫隸首把紅歐粟全摘下來,又折回下十根細竹棒,每根棒上穿上十顆,一連穿了十串,一並插在地上。風後說:「比如,今天獵隊交回5隻鹿,你就從竹棒上往上推5顆紅歐粟子。明天再交回6隻鹿,你就再往上推6顆。」隸首說:「那不行!一根棒上只穿十顆,已經推上去5顆,再要往上推6個,那就沒有紅歐粟子可推了。」風後說:「我問你,5個加6個是多少?」隸首說:「當然是11個!」風後說:「對呀!你就該向前進一位。從顆數上看,只有兩個。實際上是11個數。再有,如果獵隊交回九隻鹿,那你怎麼記算?再進一位;9個加11個是多少?當然是20個。從竹棒上的顆數看;只有兩顆紅歐粟子,實際上頂20個數。就是說,每夠十個數,每夠100個數,都要向前進一位。比如,再有獵隊交回80隻鹿,那麼怎麼記演算法?20加80,整100數,再進位,竹棒子顆數就成為一個紅歐粟子。實際上它頂100個數。」隸首又問:「進位後,怎麼能記得下!」力牧接著說:「這好辦,進位後,應劃個記號。比如,十個數後邊劃個圈(10);100個數後邊劃兩個圈(100);1000個數後邊劃三個圈(1000);10000個數後邊劃四個圈(10000)。這就叫個、十、百、千、萬。隸首明白了進位道理後,信心百倍增加。回家作了一個大泥盤子,把人們從龜肚子挖出來白色珍珠揀回來,給每顆上邊打成眼。每10顆一穿,穿成100個數的「算盤」。然後在上邊寫清位數;如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從此,記數、算帳再也用不著那麼多的石片了。算盤,中華民族當代「計算機」前身,5000年前就這樣誕生了。隨著時代不斷前進,算盤不斷得到改進,成為今天的「珠算」。特別是民間,當初認字人不多,但是,只要懂得了算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規程,人人都會應用。
所以,算盤在古老中國民間很快廣泛流傳和被應用。

D. 孔子發明算盤的故事

算盤是一種手動操作計算輔助工具形式。它起源於中國,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孔子發明算盤的故事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和算盤有一段很深的淵源。

有一年,魯國國君要選拔一個能為本國理財的人,大臣們認為孔子知識淵博,就推薦了他。

誰知,孔子理財不是很順利。他每天一回到家,只會坐在椅子上嘆氣,眉頭緊鎖。經常是舊賬還沒有算好,新賬又來了。眼看賬目慢慢地增多,孔子的心急到了嗓子眼兒,整天吃不好,睡不香。

孔子的妻子看到孔子整天焦慮的樣子,心裡非常著急,很想幫幫他的'忙,就問:「你是用什麼演算法算賬的?」

孔子說:「這很簡單,都是些加加減減的。」

孔子的妻子低著頭想了一會兒,說:「每次在得到錢的時候,我都用一根繩子來計算。每月得到多少錢,我就往繩子上穿上幾顆珠子,而花去多少錢,我就會從繩子上去掉幾顆珠子。雖然方法比較笨重,但是卻從來沒有出現過錯誤,你可以用這種方法試試看。」

孔子一聽,認為很有道理,就按照妻子說的辦法去做。幾天後,孔子的妻子問他方法好不好,他回答說:「好倒是好,就是不到十的數字,加加減減還算十分方便,但如果超過了十就不好辦了。」

孔子的妻子笑著說:「你怎麼不會變通啊!你不會多用幾根繩子,一根記一到十,一根記十到一百,依此類推,不就很清楚了?」

孔子聽了妻子的話後,馬上醒悟了。他靈機一動,便掛上十根繩子,每個繩子穿上十個珠子,每天用來算賬,既簡單又方便。魯國國君來檢查工作,看到孔子將賬算得非常明晰,心裡十分高興。

後來,人們依據這個道理,發明了算盤,並把孔子看作是最早發明算盤的祖師爺。

E. 算盤的歷史

算盤的歷史已有千多年,是我國古代發李掘明創造的重要成就之一。我國是世界上發明算盤最早的國家。算盤,是由古代的籌算演變來的,籌算就是運籌碼—種削制簽來進運算,唐代末年開始籌算乘除法,到了宋代產了籌算的除法歌訣,明代數學家吳敬著演算法全中,已正式有了算盤這名稱。

算盤是一種手動操作計算輔助工具形式。它起源於中國,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算盤是世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現在,算盤在亞洲和中東的部分地區繼續使用,尤其見於商店之中,可以從供應中國商品和日本商品的商店裡買到。在西方,它有時被用來幫助小孩子們理解數字,而一些數學家喜歡體驗一下使用算盤計算出簡單算術問題的感覺。

算盤的規格,呈長方形,四周由木條為框,內有軸心,俗稱檔,檔的上端中間用一根橫梁隔開蠢擾戚,上端有兩個珠子,每個珠子當五,下端有五個珠子,每個珠子代表一。運算時定位後撥珠子運算帶陵,謂之珠算。珠算配有口訣,便於記憶,運算簡便。

F. 算盤的來歷20字是什麼

關於算盤的來歷,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據伏嘩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

但據公開資料顯示,「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東漢徐岳所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雲:「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為3部分,上、下兩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間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5顆珠,上面一顆珠與下面四顆珠用顏色來區別,後稱之為「檔」缺蔽行。上面一珠當五,下面四珠每珠當一。

算盤的形制

我們中國的算盤,在古代也是五花八門,形狀不同,材質各異的,最早有木、竹、銅、鐵、玉和象牙等材質。

我國最早的可見算盤的圖像,就是來自於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上的那個算盤,和並棚現代算盤幾乎一樣,是十五檔一四算盤,上面一顆珠當五,下面四顆珠每珠當一,這種計算工具節省空間,操作迅速,記住「三下五去二」等,就能勝任很多賬面工作,所以在民間迅速推廣。

中式算盤在發明之初,採用菱形珠子,明代改成圓形珠子,且是上兩珠每珠當五,下五珠每珠當一,每檔表示零到十五個數字,成為一十六進制和十進制的通用計算工具,那時的主要重量是一斤等於十六兩,所以,布店打算盤只要一顆上珠和四顆下珠,糧店打算盤就需要七顆珠子全用到了。這樣的算盤可以做加減乘除等演算法。

G. 關於算盤有關的故事

算盤是我國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工具。在加減乘除的運算里,熟練掌握算盤的人比起現代化的電子計算器速度差不多,加減的運算使用算盤還比電子計算器快。
算盤究竟是何時何人發明的,現在無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關於算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百年,那時有一種工具叫算版。古人以十個算珠穿成一串,一組組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的撥動算珠進行計算。東漢數學家《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算盤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引當時諺語形容奴僕說:「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
明代中葉後,算盤更被廣泛使用,大量相關著作也紛紛涌現,著名的有《直指演算法統宗》。
現在,隨著電子計算工具的普及,算盤已經慢慢淡出了社會生活。

H. 算盤的小故事

算盤的小故事如下:

一家螞運公司有兩位五六十純物陵歲的老頭子管賬,一個老頭子對另一個老頭子說:「你落伍啦,我們都開始用計算器啦!你自己一個人就等著加班吧!」另一位老頭子沒有搭理他,只是埋頭打著自己的算盤。數年後的某一天,公司停電,電腦里的賬本沒存檔——白算。結果還是那打算盤的老頭子厲害,沒一會兒把「成山」的賬本們全算完了。

算盤形制

算盤的新形狀為長方形,周為木框,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從九檔至十五檔,檔中橫以梁,樑上兩珠,每珠作數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數一,運算時定位後撥珠計算,可以做加減乘除等演算法。

現存的算盤形狀不一、材質各異。一般的算盤多為木製(或塑料製品),算盤由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日的算珠,中有一道橫梁把珠統分為上下兩部分,算珠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為9檔、1 1檔或13檔。檔中橫以梁做戚,樑上1珠,這珠為5;梁下5珠,每珠為1。

I. 算盤的歷史是什麼

算盤襲穗起源於中國,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其依據是1976 年陝西岐山出土的西周(公元前1066年—771 年)陶丸。經著名數學史專家李州禪早培業教授進行研究後,提出了「西周陶丸為早期的計算工具」「西周已有原始珠算」等觀點,後經考古專家和珠算史共同鑒定為「算珠」。

在中國古代數學家們用一些小竹棍,擺來擺去擺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數目,並進行各種計算。這種小竹棍叫做「籌」或「算籌」,利用「籌」進行計算的方法,就叫作「壽算」。而算盤是中國人民在長期運用籌管的基礎上,把那些小竹棍換成上下潔動的珠子,裝在一個框里,下珠以一當一,上珠以一當五,進行各種計算,這更方便、靈活,於是就發明了算盤冊雀,據考證這大約是700多年以前的事了。

算盤的地位:

算盤作為人類發明的一種重要計算工具,被稱為"現代計算機"的前身,其價值堪比中國的「四大發明」。普通的算盤很多,但用料上乘、做工講究、品相完好、撥珠聲音清脆悅耳、有一定的年份的算盤才是上品。

2008年6月14日,珠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12月4日,中國珠算項目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也是中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閱讀全文

與中國算盤有什麼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家庭到底給女人帶來什麼 瀏覽:636
38度中國故事酒多少錢 瀏覽:935
機關事業單位喪葬費怎麼領取 瀏覽:3
經濟法哪個版本比較好 瀏覽:186
我很幸福具體說的什麼 瀏覽:681
78年配90年婚姻怎麼樣 瀏覽:442
怎麼做真皮和健康 瀏覽:352
如何讓人輕松獲得幸福 瀏覽:683
徐文長是從哪個民間故事出現的 瀏覽:513
幸福溫暖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438
四川省富順縣經濟如何 瀏覽:812
如何正確教導孩子的生理健康 瀏覽:303
哪個故事書里有觀書有感宋朝的 瀏覽:78
睡前講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492
屬龍與屬龍的婚姻相配如何 瀏覽:194
什麼是延遲的幸福感 瀏覽:601
什麼軟體聽故事睡覺 瀏覽:757
一個女人有一段失敗的婚姻怎麼辦 瀏覽:756
婚姻里你做過多少違心的事 瀏覽:770
長江流域形成了什麼經濟帶 瀏覽: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