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老山界記述了什麼故事

老山界記述了什麼故事

發布時間:2023-03-18 05:05:29

1. 老山界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敘了長征途中紅軍翻越第一座難走的山的故事

第一段(1):交行芹代決定翻越老山界

第二段(2—33):記敘翻越老山界的過程
分層 (2—11):山腳訪瑤家
(12—23):夜晚行軍

(24—31):攀登雷公岩

(32—33):下山

第三段(34):說明翻越老山界的意義

2. 老山界一課記述了什麼事

老山界,是紅軍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本文按時間順序記敘了一天半內所發生的事情。從結構上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點題,概括介紹老山界。 一開頭就點出「30里高」,表明老山界山勢高峻,暗示翻越艱難。

第二部分(第2-33段),敘述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這是課文的主體,按時間順序和地點的變化又可以分為四層。

第1層(第2一ll段),從當天下午寫到天黑之際,從山溝寫到山腳,記敘「我們」同瑤民的攀談交往,表現紅軍紀律的嚴明和瑤民對紅軍的支持幫助。

第2層(第12—23段),從天黑以後寫到黎明之前,從山腳下寫到半山腰,記敘陡山峭壁的高、險和紅軍在雷公岩前露宿,表現登山的艱苦和紅軍的樂觀精神。

第3層(第24—31段),從次日黎明寫到下午兩點多鍾,從雷公岩寫到老山界山頂,記敘山路的崎嶇難走和紅軍的堅強意志,點明紅軍翻山長征是為了北上抗日。

第4層(第32—33段),在山頂休息以後,從山頂寫到山下,記述了紅軍下山的情景,表達了勝利到達營地的喜悅。

第三部分(第34段),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走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4.課文主旨
-
本文真實、生動地敘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深入探究
1.本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有何好處?
採取順敘的方法,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
這樣寫的好處:一是材料按時間變化和地點的轉移來安排,十分順當,文章脈絡十分清晰。二是逐層寫明時間的變化和地點的轉移,使敘事和描寫都合情合理。例如,由於「天色晚了」,因而「肚子餓了」,加上「走不了幾步,又要停下來」,於是「許多人煩得叫起來,罵起來」就顯得不奇怪了。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後來才明白,按時間順序寫,先設懸念,後面解釋,就能產生扣人心弦的效果。如沿著山溝向上走的時候,不知道前面為什麼走不動,使人疑惑不解,猜想老山界這座山一定非同一般,特別難爬,讀到後面證實了,這座山是特別的陡峭。

2.舉例說明本文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作用是具體而形象地表達中心意思。
比如,星夜爬山的場面描寫得有聲有色,十分生動,把紅軍戰士高昂的鬥志、樂觀的精神渲染得極為感人,使人廳孫深深地感到紅軍確實是一支任何困難都難不倒的隊扮譽鏈伍。作者從多方面描寫景物來表達中心意思。從不同的視角方位,描繪出老山界山勢的特點,如:寫「之」字路上的火把,先寫從山下向山上望的情景,「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次寫走到「之」字拐的路上向下看的情景,「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在上述兩段描述之間,作者又配以紅軍戰士身臨絕壁仍舊很樂觀的語言描寫:「不要掉隊呀!「不要落後做烏龜呀!「我們頂著天啦!」再寫紅軍戰士在「之」字路上睡覺被凍醒後的所見:「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這樣,山路的曲折迂迴,山勢的陡峭險峻,均寫得逼真、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身臨其境般感覺到老山界的「高」和「險」,有力地突出了行軍的困難。作者就是以此為背景,描寫了紅軍戰士豪壯的語言、暢快的心情,渲染了他們頑強不屈的斗虛雀志和艱苦樂觀的情緒,從而表現了他們的精神面貌。

3.舉例說明本文的語言有何特色?
本文語言朴實而優美,凝練而細膩,字里行間流露著真摯而強烈的感情。
例如,「天色晚了,肚子餓了,許多人煩得叫起來,罵起來」,語言異常朴實,富於口語色彩。
有些地方,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方式,增添了語言的美感。如「半夜裡,忽然醒來」以後的所見所聞的描寫,繪形繪聲繪色,著力渲染,四個比喻,刻畫入微。這幾個比喻,形象生動,可以引起讀者多方面的聯想,通過比喻對本體事物理解得更加明確清晰。處於山谷,有的聲音,分明來自遠處,分明很低微,但由於寂靜,聽起來彷彿近在咫尺,而且響亮;有的聲音,分明起自近處,分明很洪亮,可是由於山峰重疊,反響回盪,愈傳愈遠,愈變愈細。作者就是這樣以形象貼切的比喻,用耳朵里感覺到的聲響,烘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靜,生動具體地將自己的深切感受細膩入微地描繪出來,並使讀者也似乎調動了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去感受它,以便體會當時的寂靜情景。

全文飽含真摯而強烈的感情。這里,有出於對自己隊伍本質特點認識而產生的強烈的自信之情,如「照我們一路上的經驗,不論是誰,不論他們開始怎樣怕我們,只要我們對他們說清楚了紅軍是什麼,沒有不變憂為喜,同我們十分親熱起來的」;有不畏艱難險阻的強烈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感情,如寫登山時的歡聲笑語;有對自己同志的真摯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如寫醫務人員的辛苦和對醫務人員中「英勇得很」的女同志的贊美;有勝利的欣慰和自豪之情,如「我們完成了任務,……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句中的「笨重」固然有對當時的紅軍不夠機動靈活的針砭,但也表現了紅軍翻山後的欣慰和自豪);不少寫景文字,更是優美的抒情之作,如寫夜宿的所見所聞「下山15里」所見的「景緻」等。

總之,本文的語言朴實、優美、凝練、細膩、情真、雋永,是一篇值得反復誦讀體味的佳作。

3. 概括老山界的主要內容

文章以生動優美真摯細膩的筆觸,敘述了紅軍在長征的讓歲途中,翻越第一座難走的山的故事。全文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老山界》分段段意

第一段(1自然段):交代決定翻越老山界,概括介紹老山界,點明山之高,擺出困難。

第二段(2—33自然段):記敘翻越老山界的過程,這一部分分為四層。

分層 (2—11自然段):山腳訪瑤家。

(12—23自然段):夜晚行軍、半夜露宿。

(24—31自然段):攀登雷公岩。

(32—33自然段):下山情景。

第三段(34):呼應開頭,扮山小結全文,回顧了整個長征,說明翻越老山界的意義。

《老山界》中心思想

文章以生動優美真摯細膩的筆觸,敘述了長征中紅軍克服重重困難,翻越第一座難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表現了中坦缺睜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並不怕困難,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

作者簡介

《老山界》的作者是陸定一,創作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陸定一於1906年生於江蘇無錫,無產階級革命家,著作有《金色的魚鉤》、《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記》。

4. 老山界主旨

《老山界》的主旨:贊頌紅軍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全文描繪了紅軍在長征途中成功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表現出紅軍的堅強意志大亂以及樂敗仿冊觀精神。

老山界的介紹
老山界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境內,海拔2142米,距縣城約80公里,從山腳到山頂大約30里。老山察宏界因原始森林茂密而得名,界頂面積約7公里。1934年12月,中央紅軍第一方面軍翻越老山界,一江西籍年輕戰士因身負重傷掉隊,被南哨紳團殺害於路旁,事後苗民楊老苗邀眾相鄰將戰士掩埋於小九當北面小山包上。

《老山界》的主要內容
《老山界》第一部分為第1~11段,寫爬山前,並介紹老山界;第二部分為12~31段,寫在翻山中,按時間,空間的變化寫紅軍翻越老界山的全過程;第三部分為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5. 老山界課文大意

《老山界》這篇課文敘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全文以翻山為線索,慧備描繪了紅軍憑借堅強意志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勇往直前,最終成功翻越老山界的過程,贊揚了紅軍的艱苦奮斗精神與英雄氣概。

《老山界》的主要內容

《老山界》第一部分為第1~11段,介紹老山界;第二部分為12~31段,寫紅軍翻越老界山的全過程;第三部分為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察手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老山界》敘述了長征中紅軍翻越第一座難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敗碧嫌說明了紅軍不怕困難,堅強意志和樂觀豪邁的精神。全文擁有生動優美真摯細膩的筆觸,贊揚了紅軍們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意志堅強。

《老山界》的作者

《老山界》的作者是陸定一。陸定一在1925年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冬季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陸定一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陸定一的主要作品有《金色的魚鉤》、《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記》、《老山界》等等。

6. 老山界課文原文及賞析

《老山界》通過記敘紅軍戰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贊揚了紅軍們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意志堅強,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老山界》課文原文

走向老山界

(1)我們決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瑤山,地圖上叫越城嶺,土名叫老山界。

(2)下午才動身,沿著山溝向上走。前面不知道為什麼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又要停下來等。隊伍擠得緊緊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來,等前頭喊著「走,走,走」,就站起來再走。滿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幾步,又要停下來。天色晚了,肚子餓了,許多人煩得叫起來,罵起來。我們偷了個空兒,跑到前面去。地勢漸漸陡起來。我們已經超過自己的縱隊,跑到「紅星」縱隊的尾巴上,恰好在轉彎地方發現路旁有一間房子,我們就進去歇一下。

(3)這是一家瑤民,住著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為聽說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麼地方去躲起來了。

(4)「大嫂,借你這里歇歇腳兒。」

(5)「請到里邊坐。」她帶著些驚惶的神情說。

(6)隊伍還是極遲緩地向前穗基拿行動。我們就跟瑤民攀談起來。照我們一路上的經驗,不論是誰,不論他們開始怎樣怕我們,只要我們對他們說清楚了紅軍是什麼,沒有不變憂為喜,同我們十分親熱起來的。今天對瑤民,我們也要試一試。

(7)我們談到紅軍,談到苛捐雜稅,談到廣西軍閥禁止瑤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殘殺瑤民,談到她住在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來了。

(8)她說她原來也有過地,但是漢人把他們從自己的地上趕跑了。現在住到這荒山上來,種人家的地,每年要繳特別重的租。她說:「廣西的苛捐雜稅對瑤民特別重,廣西軍閥特別欺侮瑤民。你們紅軍早些來就好了,我們就不會吃這樣的苦了。」

(9)她問我們餓了沒有。這一問正問中了我們的心事。她拿出僅有的一點米,放在房中間木頭架成的一個灶上煮粥。她對我們道歉,說沒有多的米,也沒有大鍋,要不就多煮些給部隊吃。我們給她錢,她不要。好容易來了一個認識的同志,帶來一袋米,夠吃三天的糧食,雖然明知道前面糧食缺乏,我們還是把這整袋子米送給她。她非常歡喜地接受了。

(10)部隊今天非夜裡行軍不可,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我們問了瑤民,知道前面還有竹林,可以砍來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備。

夜裡行軍

(11)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因為確是餓了。我們也拿碗盛給瑤民母女吃。打聽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個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邊。我們現在還沒到山腳下呢。

(12)自己的隊伍來了,我們燒了些水給大家喝。一路前進,天黑了才到山腳,果然有許多竹林。

(13)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

(14)大家都知道這座山是怎樣地陡了,不由渾身緊張,前後呼喊起來,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過山去。

(15)「不要掉隊呀!」

(16)「不要落後做烏龜呀!」

(17)「我們頂著天啦!」

(18)大家聽了,哈哈地笑起來。

(19)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

(20)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動了。傳來的話說,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個多小時,傳下命令來說,就在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21)就在這里睡覺?怎麼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來寬,半夜裡一個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頭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會疼死人。

(22)但這是沒有辦法的,只得裹一條毯子,橫著心躺下去。因為實在太疲倦,一會兒就酣然入夢了。

黎明出發

(23)半夜裡,忽然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著顫。把毯子卷得更緊些,把身子蜷起來,還是睡不著。天上閃爍的星鋒叢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猜搭樣矗立在面前。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包圍得像一口井。上邊和下邊有幾堆火沒有熄;凍醒了的同志們圍著火堆小聲地談著話。除此以外,就是寂靜。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賓士,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不知什麼時候又睡著了。

(24)黎明的時候被人推醒,說是准備出發。山下有人送飯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就吃。

(25)又傳下命令來,要隊伍今天無論如何爬過這座山。因為山路很難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進。我們幾個人又停下來,立刻寫標語,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號,演說,幫助病員和運輸員。忙了一會,再向前進。

(26)走了不多遠,看見昨晚所說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謂雷公岩的,果然陡極了,幾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寬;旁邊就是懸崖,雖然不很深,但也夠怕人的。崖下已經聚集了很多馬匹,都是昨晚不能過去、要等今天全縱隊過完了再過去的。有幾匹曾經從崖上跌下來,腳骨都斷了。

(27)很小心地過了這個石梯。上面的路雖然還是陡,但並不陡得那麼厲害了。一路走,一路檢查標語。我漸漸地掉了隊,順便做些鼓勵工作。

(28)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麼一點;恰巧來了一個瑤民,同他談談,知道還差得遠,還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29)昨天的晚飯,今天的早飯,都沒吃飽。肚子很餓,氣力不夠,但是必須鼓著勇氣前進。一路上,看見以前送上去的標語用完了,就一路寫著標語貼。累得走不動的時候,索性在地上躺一會兒。

翻越老山界

(30)快要到山頂,我已經落得很遠了。許多運輸員都走到前頭去了,剩下來的是醫務人員和掩護部隊。醫務人員真是辛苦,因為山陡,傷員病員都下了擔架走,旁邊需要有人攙扶著。醫務人員中的女同志們英勇得很,她們還是處處在慰問和幫助傷員病員,一點也不知道疲倦。回頭向來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機關槍聲很密,大概是在我們昨天出發的地方,五、八軍團正跟敵人開火。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

(31)到了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鍾。我忽然想起:將來要在這里立個紀念碑,寫上某年某月某日,紅軍北上抗日,路過此處。我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坐在山頂上休息一會。回頭看隊伍,沒有翻過山的只有不多的幾個人了。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

(32)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傾斜的。我們一口氣兒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幾處景緻很好,濃密的樹林里,銀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條溪流的旁邊,有很多戰士們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粥吃。我們雖然也很餓,但仍舊一氣兒跑下山去,一直到宿營地。

(33)這回翻山使部隊開始養成一種新的習慣:那就是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東西吃。這種習慣一直保持了很久。

(34)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但是我們走過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後,才覺得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

《老山界》賞析

第一部分為第1~11段,在爬山前。第二部分為12~31段,在翻山中。第三部分為32~33段,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老山界》以生動優美真摯細膩的筆觸,敘述了長征中紅軍克服重重困難,翻越第一座難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並不怕困難,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

二到十一節顯示紅軍是為人民謀福的軍隊,說明紅軍不但是戰斗隊,也是宣傳隊和傳播機。從一個側面豐富了文章的中心。說明了紅軍不怕困難,堅強意志和樂觀豪邁的精神。

7. 老山界的故事

老山界,又名黑山嶺,位於湘桂邊境的湖南南山國家公園境內(城步苗族自治縣雲馬林場金童山工區境內。這里與1880米高的南山頂相互毗鄰。老山界地處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八十里大南山東南側,是當年紅軍血戰湘江後,翻越過的少數民族地區第一座難走的大山。由無產階級革命家陸定一同志親筆題寫地名,是紅軍長征在邵陽境內的主戰場。老山界因陸定一的同名散文《老山界》而名垂青史。因為這篇文章,老山界在紅軍長征史上留下特別的印記。

現為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的型物一處人文景觀(紅色旅遊景區)南山牧場風景名勝區的一處景點。

相關事跡

紅軍戰士的回憶

老山界山高林密,谷深坡陡,蚊蟲遍地,虎狼橫行。時任紅九軍團司令部文書的林偉曾回憶道:沿途擁擠,騾馬嘶叫,坡陡路滑,下面又是深山懸崖。紅軍行走時,上一個人幾乎踩著下一個人的肩膀。而阻力,不僅僅來源於地形。紅軍行軍時,上有轟炸,後有敵軍追趕和阻截,行軍極為艱難。

腳下的山路已經是被拓寬後的樣子,最悔顫陡峭處還被後來的人們開鑿出一階階的石梯,而當年紅軍將士面對的是幾乎垂直的陡坡和深不見底的懸崖。紅軍到達老山界時已經是晚上,戰士們個個疲憊不堪。由於山高林密、道路崎嶇,有馬匹墜落山崖,紅軍首長便要戰士們就地宿營,待天明再趕路。

王震將軍的南山情

1934年秋,肖克、任弼時、王震率紅六軍團西征時經過城步時,當紅軍翻越老山界後,在眼前的竟是一片綠波起伏、一望無垠的大草原。王震望著這亘古荒原,顯得豪情滿懷:「多好的草山啊,革命勝利後,我們一定要在這里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大牧場。」

新中國成立後,王震擔任農墾部部長時,親自掛點在南山辦起了南方最大的現代化山地牧場——南山牧場。如今,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南山牧場已經成為湖南境內十分有影響力的牧場,這里的乳類產品已遠銷各地。在王震的關懷支持下,南山已成功建立起一個以養殖奶牛為主的現代化高山苔地種草養畜大牧場,並成為國家級旅遊風景名勝區。

一條紅棉褲

紅軍一路走過老山界、南山,也在長安營鄉停留。在長安營鄉,村民周旺華講述當年,紅軍贈送棉褲給他爺爺表謝意的故事。1934年,紅九軍團翻越老山界到碧租敗達八十里大南山。湘江一戰,紅軍付出慘重代價,也增添更多傷員。周旺華的爺爺周世忠正撞上7名紅軍戰士求糧,飯後,紅軍要付飯錢,但被周世忠拒絕,其中一名紅軍見周世忠衣衫襤褸,便從背包中拿出一條棉褲答謝。因為感覺紅軍將身上的暖流傳遞,這條紅軍棉褲不止成為周世忠的禦寒衣物,也一直被當做「傳家寶」珍藏下來。

天降神兵

1934年12月8日,紅一、三、五、九軍團經江頭司,翻越老山界,到達南山爛泥塘、大坪、雞爪坪、胡家坪一帶宿營。紅軍來了主要是跟老百姓宣傳政策,播下革命的火種,不佔房屋,不拿一針一線,還打倒土豪劣紳,把糧食分給老百姓。老百姓們高興得不得了。

紅軍翻越老山界到達南山時,黎民百姓無不驚訝,都說紅軍是神兵天降,一夜之間山上全是穿灰衣服、戴紅五星帽子的人。「老百姓們都積極幫助紅軍挑擔子、當向導、送食物,慰勞紅軍。

橫路口、蓬洞、茶園、老山界、青山口等多處民房牆壁上、古樹上都留下紅軍政治部書寫的宣傳標語。紅軍積極開展打擊土豪劣紳的活動。據史料記載,共打擊土豪劣紳126人,地痞流氓7人,土匪45人,其中處決21人。

開發大南山

1956年,來自長沙、邵陽等地市的近千名知青,懷著開發大南山建設共青城的夢想,沿著紅軍長征的路線翻越老山界,到達大南山。「知青們學紅軍做紅軍,從山下挑磚挑砂上山建共青城。一天只能跑一趟。腳打了血泡,肩膀磨出繭,他們從不言苦和累。」楊宗興說。在長征精神的感染下,一代代的南山人經過60多年的艱苦奮斗,終於走出種草養奶牛的成功之路,創辦起中國第一大牧場。

九旬老太思念「紅軍大哥哥」

2016年,90歲的汪己妹回憶起了82年前的那個冬天,與家人一道救助紅軍傷員的情形。

「爸爸夜裡背了個受傷的紅軍回來。」汪己妹說,父親汪家洪當年給紅軍帶路當向導,返迴路上發現路邊躺著一個紅軍傷病員,便背回家中為他療傷。為了不被發現,一家人對外「宣稱」是「廣西來的外甥」。由於父親白天常常外出,母親不方便見外人,7歲的汪己妹就跑進跑出,端茶送葯,成為了這位「紅軍大哥哥」的好朋友。

傷勢漸好之後,紅軍戰士告別了汪己妹一家人。「他說革命勝利了會回來看我們的。」汪己妹說。

能看到太陽升起的地方

1934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主力紅軍第一、三、五、九軍團各一部,經過長安營鄉,在境內的長坪、大寨、岩寨一帶宿營。大部隊過後的十多天里,陸陸續續有三五成群的紅軍傷病員從這里經過。其中一名叫謝軍的紅軍戰士因患重病昏倒在大寨村風雨橋上。長坪村草葯郎中游慶美得知這一消息,趕過去將其背回家救治。該紅軍戰士病情嚴重,經草葯救治無效而犧牲。游醫生尊遺願將他埋在村口軍陽廟以西的楓林腳下,「能看到太陽升起的地方」。

8. 老山界的作者此文寫於二十世紀什麼年代什麼世紀

《老山界》是陸定一創作的文禪睜虧章,創作於二十世紀賀神三十年代早皮。
這篇文章主要記述了紅軍長征開始時期的故事。

9. 用一句話概括《老山界》的故事內容

文學課代表
或者本文以真實細膩,敘了長征途中紅軍翻越第一座難走的山的故事,寫出了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閱讀全文

與老山界記述了什麼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家庭到底給女人帶來什麼 瀏覽:636
38度中國故事酒多少錢 瀏覽:935
機關事業單位喪葬費怎麼領取 瀏覽:3
經濟法哪個版本比較好 瀏覽:186
我很幸福具體說的什麼 瀏覽:681
78年配90年婚姻怎麼樣 瀏覽:442
怎麼做真皮和健康 瀏覽:352
如何讓人輕松獲得幸福 瀏覽:683
徐文長是從哪個民間故事出現的 瀏覽:513
幸福溫暖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438
四川省富順縣經濟如何 瀏覽:812
如何正確教導孩子的生理健康 瀏覽:303
哪個故事書里有觀書有感宋朝的 瀏覽:78
睡前講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492
屬龍與屬龍的婚姻相配如何 瀏覽:194
什麼是延遲的幸福感 瀏覽:601
什麼軟體聽故事睡覺 瀏覽:757
一個女人有一段失敗的婚姻怎麼辦 瀏覽:756
婚姻里你做過多少違心的事 瀏覽:771
長江流域形成了什麼經濟帶 瀏覽: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