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怎麼寫黨員故事會

怎麼寫黨員故事會

發布時間:2023-03-18 01:13:35

⑴ 革命傳統故事會300字

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
羅盛教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號召,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任某部偵察連文書。1952年1月2日晨,一個名叫崔瑩的朝鮮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羅盛教聽到喊聲,冒著-20℃的嚴寒,縱身跳入冰窟幾次把崔瑩托彎卜悉出水面,又跌入水中。最後拼盡最後氣力,把崔瑩頂出水面,而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羅盛教一級國旗勛章和一級戰士榮譽勛章,並將其獻身的櫟沼河改名為羅盛教河,崔瑩的家鄉也改名為羅盛教村,安葬他的佛體洞山改名為羅盛教山,並在山上建立了羅盛教紀念亭和羅盛教紀念碑。碑上鐫刻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的題詞:羅盛教烈士的國際主義精神與朝鮮人民永遠共存。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埋乎起參加兒童團。弊棗1946年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劉胡蘭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
1947年1月12日,閻錫山匪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⑵ 我們明天有班隊活動課,主題是故事會,求演講稿~~~~(>_<)~~~~ 五年級的

我幫你改一下
革命故事
蘇中少年英雄——周銀海
大家好!我是 。在今天我們這個故事會,我想為同學們介紹一下少年英雄周銀海。
周銀海,1933年生,江蘇靖江侯河鄉幸福村人。家境貧困,主要靠父母種地主的租田糊口,生活朝不保夕。幼睜知小的周銀海不得不幫大人幹活,有時挖點野菜充飢。
1940年新四軍東進,周銀海的家鄉獲得解放,從而使他有機會入學讀書,接受革命教育。1943年,鄉里成立農抗絕銀會和兒童團,周銀海高興地報了名,成為一名兒童團員。從此,他白天上課,晚上到村頭、路口站崗放哨,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一天傍晚,周銀海扛著紅纓槍在路口站崗,突然村外來了一人。此人身穿長袍,頭戴禮帽,腋下夾著一隻小布包,像是教書先生。周銀海想:「怎麼從來沒有見過這個人?」於是便舉起紅纓槍,攔住來人要路條。那人見此情況,連忙掏出路條給周銀海看。這時,鄉農抗會吳會長正好路過此地,一看來人是縣委的陳部長,兩人不禁哈哈大笑。陳部長見周並早宴銀海辦事認真,表揚了他,並鼓勵他好好學習,跟共產黨干一輩子革命。從此,周銀海在兒童團幹得更出色了,不久當上了兒童團團長。此後,他經常帶領兒童團員在村裡唱歌、上操,在路口站崗、放哨,還多次配合民兵破路拆橋,常常受到區鄉幹部和村民的贊揚。
1946年,土地改革運動在周銀海的家鄉展開。那裡有8家大地主,都是遠近聞名的吸血鬼,剝削農民心狠手毒。運動中,周銀海帶著兒童團員,配合民兵監視地主的行動。在一次斗爭地主的大會上,他領著兒童團不時高呼口號,使斗爭大會開得十分熱烈。這年冬天,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大舉進攻解放區。國民黨軍隊對靖江實行重點「清剿」。因為靖江是蘇中解放區南部的「門戶」,侯河區是靖江縣的老解放區,迎祥鄉又是靖江的土改實驗鄉,所以國民黨反動派決心要將這里的共產黨員和革命幹部斬盡殺絕。
1947年1月18日清晨,國民黨整編第四師對侯河地區進行「掃盪」。周銀海發現敵情後,立即通知正在准提庵小學開會的鄉幹部,要他們迅速轉移。為了掩護這些鄉幹部撤退,周銀海挺身而出,將敵人引開,自己卻英勇被捕。
敵人將周銀海押進團部,逼他供出誰是共產黨幹部和幹部家屬,周銀海堅定地說:「我不知道!」。敵營長命令士兵把周銀海按倒跪在地上,一邊壓杠子,一邊要周銀海說出誰是共產黨,直至把周銀海壓昏過去。敵人又舀來一盆冷水潑向周銀海。周銀海透了口氣,一字一句地說:「你們這些狗東西,就是打死我,我還是不知道!」敵人又搬出老虎凳,把周銀海綁在凳上,腳後跟下塞進一塊塊大磚,上到四塊,他又一次暈厥過去。從上午直到深夜,敵人還在對這個鋼鐵般的少年不斷用刑。在敵人的酷刑下,周銀海一次次昏迷過去,但是始終沒有屈服。。
第二天,敵人將全村鄉親集合在曬場上,把周銀海帶到人群面前,要他當場指認誰是共產黨幹部和幹部家屬。周銀海環視四周,大聲喊:「鄉親們,解放軍一定會打敗反動派!」敵人見無計可施,就放出狼犬,將周銀海身上的肉一塊一塊地咬下來……周銀海始終沒有屈服。敵人一無所獲,就將周銀海拖到曬場槍殺。剛滿14周歲的周銀海壯烈犧牲!
解放後,靖江文教科曾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編入《兒童團長周銀海》一文,以他的光輝事跡教育全縣青少年。
我們要學習這位小英雄 ,好好學習,為祖國爭光!
謝謝大家!

⑶ 徵集一篇「紅色故事會」的話劇劇本,時間大概10~15分鍾,一定要話劇,一定要以紅色故事會為中心。

話劇:劉胡蘭英勇就義的故事
人物:劉胡蘭,軍閥士兵三人,解說員一人,
解說員:下面請聽英雄劉胡蘭就義的故事。
劉:大家好,我就是傳說中的劉胡蘭,相信大家都認識。為了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我專程從天堂趕來,為大家講述我當年英勇就義的故事。1932年,我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抗日戰爭爆發後,我參加了兒童團,替八路軍站崗放哨,有時還送情報,,槍林彈雨,九死一生啊。由於表現突出,本姑娘年滿14周歲就被批准為預備黨員,這是多麼光榮,多麽值得驕傲。。。。。。
解說員打斷劉胡蘭的話
解說員:劉英雄,大家感興趣的是,您是如何一舉成名,流芳百世的?也就是說,您是怎樣壯烈犧牲的。請你詳細介紹一下。
劉:好的,記得那是1947年的第一場雪,比46年來的稍晚一些,可惡的軍閥頭子閻錫山襲擊了我們村。我是全村唯一的黨員,更倒霉的是,有叛徒告密,把我給出賣了。匪徒們逮捕了我,把我一個弱女子押到了村東頭的破廟里,他們想從我的嘴裡得到八路軍的消息,於是嚴刑審問我。當時我視死如歸,大義銷物凜然,最後倒在了敵人的屠刀下,英勇就義。
解說員:你說的很精彩,能不能再現一下當時的情景?
劉:沒問題,來人配合一下。
官:啊。。。。a beautiful girl, 你叫劉胡蘭?一個漂亮的女孩
劉:沒錯,老娘就是虧唯液!
官:嘴還挺硬,你以前給八路軍干過什麼?
劉:只要我能做到的,什麼都干!
官:現在有人出賣了你,說你是共產黨!
劉:是又怎樣,so what?那又怎樣
官:我們閻錫山閻大人說了,只要你老實交待八路軍的下落,寫份檢查,就放你一條生路。
劉:要我當叛徒,不可能!用英國話說,no possible.不可能
官:I must give you some colour to see see!給你點顏色看看
<軍官從身邊一個士兵手中奪過一把大刀,山含把刀架在劉胡蘭的脖子上》
官:你真的不怕死嗎?
劉:怕死就不當共產黨員!
官:好,算你很,今天我成全你!
《軍官揮刀砍向劉胡蘭的腰部》
解說員:英雄劉胡蘭光榮犧牲了,她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領袖毛主席為她題詞《建議湖南同學用湖南口音》:劉胡蘭是個好姑娘,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時間有點短

⑷ 觀《紅色故事會》有感

觀《紅色故事匯》有感
懷著對紅軍的深深敬仰,我認真觀看了江西電視台的《紅色故事匯》。觀看這個系列的節目後,我對紅軍以及紅軍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也更加感受到我們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紅色故事匯》是由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江西電視台共同主辦的大型黨員教育系列片,對於尋訪先輩足跡,重溫紅色經典,加強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強宗旨意識,對於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熱愛江西、建設江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讓一個個記憶、一段段歷史活起來、動起來,《紅色故事匯》創新表現形式,通過大量尋訪革命事件親歷者、研究者及先烈後人,尋找革命遺址和文物,以故事形式或再現一場著名的戰斗,或重溫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或講述革命者與敵人的英勇斗爭,或展現一位戰士與親人的濃濃深情。全部故事共分領袖篇、將帥篇、英烈篇、風采篇、群英篇等5個系列。
《紅色故事匯》 就是以故事匯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建黨以來發生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的革命歷史足跡,頌揚了革命領袖和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質,深切緬懷了我們的革命先輩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所建立起來的豐功偉績,成為傳承井岡山精神、 紅軍精神,弘揚時代主旋律和培育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凝聚人心,進而激發起人們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繼續奮斗的進取心,這也是組織、宣傳部門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愛黨愛國教育很好的形式。通過影片,我們比較形象領略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 輩當年生活和戰斗的風采。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經在這里生活戰斗過,並且建立起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 地。江西具有得天獨厚、豐富的紅色資源,江西要以建黨九十周年為契機,不斷擴寬思路, 進一步傳承好革命精神,進一步盤活紅色資源,使這些紅色資源更好地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 建設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精神、文化需要服務,讓紅色主旋律不斷唱響,讓年輕 一代始終銘記革命先烈開創的偉大事業,把江西這片紅土地上誕生的井岡山精神和紅軍精神 世代傳承下去。

⑸ 英雄在我心中故事會怎麼寫

提起英雄,有些人要問,什麼是英雄?我認為:是英雄就要愛國,但愛國卻並不一定要戰死沙場。我心中的英雄就是雷鋒,一位做好事而不留名的英雄。
[沿著長長的小溪,尋找雷鋒的足跡?]這是我小學時學過的一篇課文,在那時,我對雷鋒的所作所為就特別佩服,心裡暗想,我也要做一個像雷鋒那樣樂於助人,不求回報的人,說起來容易,做來難,有時我連值日都不願做,而雷鋒卻一生都為人民服務,太讓人佩服了。
他在部隊時,曾被人稱過【傻子】,說他【傻】,不就是因為他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別人,而不求別人的感謝、報酬。他自己曾說過:『有人說我是傻子。我承認。但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建設也需要這樣的傻子。我就長著一個心眼,一心向黨,向著社會主義,向著共產主義。』這小小的一句話,有幾人能理解它,又有幾人願做句中的傻子呢?
他——雷鋒,一個平平常常的軍人,為社會,為人民做了多少貢獻。而自己卻從未索要任何報酬,在他看來,五湖四海的中國人都是兄弟姐妹,親人有難,當然不能坐視不理,而現在一些人,有了一點權勢,就不顧親情,在背後壓榨自己的親人的血汗錢。當他們想起雷鋒所做的一切時,就不覺的慚愧嗎?
雷鋒並非何方神聖,他並非生來就有義務為人民服務,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一個極其平凡的人。可為什麼他能做到的事情我們卻做不到,難道我們生來就不如雷鋒嗎?不,因為他經歷過很多磨難,懂得人間疾苦,把自己省吃儉用的100元,寄給災區人民,不像現在一些人,只顧自己享樂,不管那些貧困孩子們的哀聲,有時我想:在一個人十幾歲的時候讓他們過上幾天貧困地區的日子,親身感受一下生活得艱辛,那麼在以後的道路上,他們肯定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積極資助貧困地區的人們。
懶惰行為。何處沒有,就在學校這樣文明的地方也有這方面的缺陷,一張廢紙,被人民踢來踢去,卻沒有一個同學願彎一下腰撿起來,多麼簡單的一個動作呀!卻沒有人能做到,如果現在社會上的人們都向雷鋒學習,那我們的家園會變的更好!
雷鋒,我心中的英雄,你將永遠激勵著我進步,讓我成為一個樂於助人,受人歡迎的好學生!
呼籲全社會:向雷鋒學習,為社會做貢獻,為人民謀福利!

⑹ 如何寫關於「強軍故事會之新一代革命軍人的樣子」的演講稿

堅定理想信念 獻身強軍實踐

(一)信念是我黨我軍百折不撓、執著奮斗的力量源泉。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鬥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並強調:「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

一代代共產黨人, 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威武不屈、前仆後繼,就是因為他們有堅貞不渝、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紅軍長征兩萬五千里,出發時有8.6萬人,到達陝北時僅剩6500人,一路上有超過16.6萬人犧牲或失散,平均每行進1公里,就有4名戰士倒下再也起不來!

戰爭年代是這樣,在和平時期,崇高而堅定的理想信念,仍然是激勵我們堅忍不拔、艱苦奮斗的強大動力。

在我國西北邊陲帕米爾高原的紅其拉甫哨所,那裡空氣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可官兵們卻有一句響當當的口號:「我們缺氧氣但不缺精神!」為什麼我們的邊防官兵面對艱苦,默默堅守,艱苦創業,執著奮斗呢?就是因為他們心中始終裝著黨和人民的重託,具有獻身國防事業的堅定信念。

(二)信念是人生奮發進取、建功立業的不竭動力。1835年,17歲的卡爾·馬克思在他的畢業論文中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我們就不會為它的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的犧牲……」。

周恩來同志從小就有「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遠大抱負,並決心以「面壁十年圖破壁」的精神去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正是胸懷這樣的遠大理想信念,他們從未放棄對真理的追求,戰勝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為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三)信念是豐富人生意義、提升生命價值的重要保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活得有價值,活得有意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有意義的人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他認為人活得充實才有意義。

前幾年,有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士兵突擊》,主人公許三多文化程度不高,但對生活始終充滿激情,堅守著「人活著就是要做有意義的事」的信條。組織上把他分到沒有人願意去的三連五班看守坦克訓練場,沒事做時,他就一個人練習走正步、修路。

後來,他所在的七連奉命整編,連隊只留他一個人看守營房,他堅持每天出操、跑步、練體能。正是他始終堅守信念,才成為一代「兵王」,一名真正的軍人,他生命的價值也得到極大提升。

⑺ 入黨分享故事會作文

有人說幸福是一隻小鳥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有人說幸福是一條小魚在水裡快樂的暢游,有人說幸福是一隻小狗在草地上興奮的奔跑……但是我卻覺得在這並不是幸福。幸福在我的心裡不是只屬於一個人的,而是有人跟自己一起努力、奮斗、合作、分享,才是幸福。所以我覺得幸福是相互安慰、一同分享、共同努力的。在那炎熱但卻快樂的星期六,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幸福。
那天的太陽就像一個火爐,把大地烘得火熱火熱的,人們在街上悶熱的走動著。我獨自一人在太陽底下暴曬,卻怎麼也等不到和我約好的那些人。本來想在暑假體驗一下農耕生活的,約著兩個很要好的同學,一起去農村玩一下,體驗體驗農民們的生活,但是好友卻遲遲不到,車子都要開走了,真是煩躁!這時候,遠遠看到兩個熟悉的身影,「我來啦!」發話的是慢悠悠走著的菱,「快點啦!快開車了,還慢吞吞的。」我氣憤道。「是啦是啦!」菱道。我心想:她真的還敢搭話。上車的瞬間,我內心狂喜,終於踏上這次的旅途了!
坐到位置上,耳邊立刻響起抱怨的聲音:「熱死了熱死了!不行了,不去可以嗎?」菱問,「不行,是你說要去的,現在反悔,太遲了。」我斬釘截鐵地說,「沒錯!」一旁的瑩說道。菱和瑩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本來是菱說要去體驗體驗農耕生活的,現在卻在那裡怨天尤人,我和瑩當然是不願意的。
瑩的聲音響起:「沒事的,我們現在搭車去到番禺那,媽媽會接我們的。」瑩的媽媽在番禺有親戚,所以我們才放心去。「天啊!什麼天氣啊,不熱死才怪呢!」菱用紙巾輕柔的擦著自己的臉,還用冰水往自己的臉上敷。她是我們三個之中最柔弱的一個,曬都不能曬,但是卻是最貪玩的一個。「有那麼嚴重嗎?」瑩一邊吃著雪糕一邊問,她是我們三個之中最可愛的一個。我在一旁沒有發話,望出窗口,兩邊的路景色都很美,突然讓我想起詩人李昂的詩句「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看到綠油油的田野,就快到秋日了,豐收了吧。
很快我們便到了目的地,下車迎面吹來一絲和煦的清風,「太陽並不太討厭啊。」我心想。「來啦!」發話的是瑩的媽媽,她是一個很慈愛的母親。「嗯!」我們三人異口同聲道。我們一路來到小房子里,路上看到一些雜草在地上放肆的長著,還有一片空地,沒有種任何東西,想必荒廢已久了吧。
時間過得很快,太陽在連綿起伏的山中徐徐落下,夜幕拉開了,夏天的鳴蟬在樹上大聲鳴叫,像似在喧囂著什麼。我靜靜的坐在藤椅上,耳邊突然響起一聲清亮的聲音「不如我們去探險吧!」菱道。「你敢嗎?」「誰說我不敢的?」於是在夜深人靜的夜晚,我們開始了「探險」。鄉間的小路是沒有路燈的,我們三人每人拿著一個手電筒,慢慢的走著,瑩是帶頭,菱中間,因為她特別膽小,而我就在最後。「噝噝噝」「什麼聲音啊?」菱輕聲問道。「是蛇的蠕動聲。」瑩冷靜地說。
「啊!」這一聲劃破了夜裡的寂靜,而聲音卻是出自我的嘴裡。我一生人最怕的就是蛇,老鼠也打過,就是沒有碰過蛇。我徑直地跑回小房子里,什麼聲音我都聽不進耳里。回到小房子里,我直接竄上床,用被子蓋住自己,後來菱和瑩回來了,瑩在安慰我,叫我別怕,可是可惡的菱卻嘲笑我:「我見過膽小的,沒見過你這么膽小的!」我心想:如果下次你像我這樣,我不羞辱死你,哼!「喝水吧!」瑩親切道。我內心的琴弦忽然輕撫了一下,感覺有朋友在身邊,就算是開玩笑,嘲笑一下,都會有種很幸福的感覺,就像滋潤的雨露灑在乾旱的大地上。幸福原來是一起分享,互相安慰的。
第二天,我們三個早早的起床,穿上短袖衣服、短褲子,一臉愉悅的來到空地上,開始我們來番禺的目的。工作分配好了,我們一起挖土,拿著大鐵鏟,在那拚命的挖,每個人都大汗淋漓的,青春的汗水在滋潤著久未種植的土地。「不如休息一下,喝水吧!」最柔弱的菱開口道。我們三人靜靜的坐下,喝了幾口清水,享受鄉間田園的氣息,樹木散發的清香,讓人感到很清爽,突然我有種因為能享受如此美景而產生的幸福感
接著我們還在努力「工作」中,「喂,那是什麼啊?」遠遠聽到菱在大聲地叫著。「好像是一個孩子。」瑩靜靜地說。「過去看看不就清楚了嗎。」我說。來到小河邊,真的有一個小女孩,只見她脫掉鞋子,想走進河裡,我心一急,連忙過去拉住她,問她什麼事,她卻淚盈奪眶道:「我養的小龜掉進河裡了。」「它想回去自己的世界,它想它的親人了。」瑩說。「不是的!」小女孩不信,搖頭說:「它在我家住,可好呢!」「但是它需要的是自由,你應該諒解它,它不想被束縛。」我說。「它會幸福嗎?」「會的!」「嗯!」小女孩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但我們都知道她笑容中夾雜著很多的不舍。「我知道了。」小女孩說:「我要走了。送你們一點東西吧!」
小女孩臨走前送了我們三個蘋果,也算是「物輕情意重」吧。「洗好了,快來吃吧!」菱大聲叫我們去吃蘋果,我們也就放下手頭的工作,吃起紅紅的蘋果。「很甜啊!」「不止是甜,還有幸福的味道!」我說。吃完後,我們又繼續工作,該放種子了吧?
「能放種子了嗎?」「差不多了。」我們放下希望的種子,把土再填回洞里,澆上水,希望它快快長大。「這是什麼種子啊?怎麼那麼眼熟?」菱問,「這是蘋果的種子。」我輕聲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明白個中的意思,那不只是蘋果種子,還是滿載幸福的種子。
「走啦!」瑩對我們說,「我媽在村頭等我們。」「行了。」我應聲。出了小房子,我們都懷著不舍的心情,眷戀著剛剛種下的種子,「等等!」一把稚嫩的聲音拉回了我們的思緒,是小女孩,「我是來送你們的。」粉嫩的臉龐,明亮的雙目,都一一訴說著不舍。「好啦,別送了。」我們揮手道別,雖然滿心的不舍,但是終究還是要分離的,我們都清楚「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踏上回家的路,在車上又看出窗外,優美的景色依舊,變的是心情,和眼神,遠遠望著它方,每個人都流露出不舍和眼神。但是還有一樣沒變的,是幸福的感覺,去的時候,是滿心歡喜的幸福,但回來時,幸福感還是滿載,雖有不舍,但是很幸福,這種幸福感就像是和煦的清風再一次拂過我的心田。再見了,我的鄉間田園,下一次再來,蘋果樹長大了嗎?應該還沒有蘋果吃吧?
經過這次的幸福故事,我感到了朋友之間幸福的友誼、陌生人之間幸福的關愛,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產生的幸福要依靠相互安慰、一同分享、共同努力的精神,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我的鄉間田園幸福故事結束了,但幸福還在繼續中,經過這一次的幸福生活,我感到人生的幸福其實每天都在進行中,只是你有沒有捕捉過幸福,別讓幸福從你的指間穿過!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更多的幸福故事吧!

⑻ 活在瑤海,活力教育怎麼寫故事會

編寫活力教育主題的故事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故事人物。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例如在瑤海區開辦活力教育機構的創始人、教師或學生,通過他們的成長經歷、困難與挑戰,讓讀者感受到活力教育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2.情節設置。根據「活力教育」的特點,故事情節可以突出創新思維、祥宏團隊合作、自主學習等主題,通過故事情節塑造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氛圍。

3.故事情境。可以把故事情境設置在瑤海區內的一個學校或者機構,通過對這個學校或機構的介紹,體現活力教育的理念和實踐。

4.情感交流。通過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交流,增強讀者的情感共鳴,引導讀者深入體會到「活力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例如:在瑤海區某中學,有一位名叫劉陽的老師,他善於將課堂教學融入生活實際中,引導學生通過團隊合祥宴首作和自主學習,發揮他們的創新思維。在一謹數次數學競賽中,劉陽老師組織了一支學生團隊,通過互相幫助和共同探討,最終獲得了比賽一等獎。這次比賽不僅讓學生們自信滿滿,更讓他們理解到,合作和共同努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⑼ 一個共產黨員的故事 感想

進展覽大廳,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許多優秀共產黨員的照片、事跡和榮譽。有為困難群眾的溫飽而牽腸掛肚的市民政缺喚激局救災處處長楊長海;有三顧家門而不入,以「平凡的工作中追求不平凡的事業」為信念的好刑警董福明;還有為我國4500萬畝低窪鹽鹼地開發水產養殖讓千百萬生活在哪裡的貧困農民脫貧致富而不懈努力,無私奉獻的水產研究員王慧……。

看著這些共產黨員先進事跡,我頗有感觸,我想正是因為有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具有立黨為伏襪公、勤政為民的思想,正是因為他們具有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正是因為他們具有奮發有為、顧全大局的意識,使得我們的黨和國家茁壯成長。

作為新一代的接鏈兄班人,我應當要此機會學習他們先進的精神,學習他們認真扎實求真務實的良好作風,為上海早日實現 「兩個率先」,建成「四個中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

⑽ 紅色革命故事

提問
網路知道
紅色革命故事
請問有誰知道,關於瑞金的紅色革命故事?注意是瑞金的,最遠最遠也可以是贛州的。故事要詳細最好裡面還有對話。謝謝。
展開
我來答

19條回答

69877773483add
LV.7 推薦於 2018-05-11
朱德的扁擔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
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
劉胡蘭的故事
1946年的一個秋天,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悄悄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這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兒童團團長海娃
這個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發生在華北抗日根據地。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並寫了一封信准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老趙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沒想到,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里,瞞過了鬼子小隊長。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里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裡,小心地把雞毛信取了下來,一口氣跑了幾里路。後面偽軍也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山路上,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機拚命往山上爬,愈爬愈遠,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拉開嗓子喊「八路軍叔叔……」海娃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61 1351 3993

淺A雪
LV.1 2018-11-20
劉胡蘭的故事

1946年的一個秋天,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悄悄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這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8 163 363

妮妮易易
LV.1 2018-11-27
朱德的扁擔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井岡山三個毛澤東同志帶領的隊伍會說,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紅軍,要鞏固,我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的為公需要,儲備足夠的量是井岡山上生產的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您剛到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到茅坪回來,有五六實力,一山高路斗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挺漂亮,大家都真誠區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奧特曼。一些人到山下,您剛到茅坪去挑梁,從井岡山到茅坪回來,有五六十里山高路斗路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漂亮大家都知道。據豬的同志也跟戰士們¥1去挑糧。他穿著草鞋帶著斗笠小氣,兩套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漂亮爬山,晚上還常常准驗專業的研究生養肝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它那跟扁擔長了起來,不要的通知又找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在藏他的扁擔了。
2 151 96

熱心網友
2018-12-17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
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

閱讀全文

與怎麼寫黨員故事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村集體經濟應該怎麼發現 瀏覽:568
婚姻家庭到底給女人帶來什麼 瀏覽:636
38度中國故事酒多少錢 瀏覽:935
機關事業單位喪葬費怎麼領取 瀏覽:3
經濟法哪個版本比較好 瀏覽:186
我很幸福具體說的什麼 瀏覽:681
78年配90年婚姻怎麼樣 瀏覽:442
怎麼做真皮和健康 瀏覽:352
如何讓人輕松獲得幸福 瀏覽:683
徐文長是從哪個民間故事出現的 瀏覽:513
幸福溫暖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438
四川省富順縣經濟如何 瀏覽:812
如何正確教導孩子的生理健康 瀏覽:303
哪個故事書里有觀書有感宋朝的 瀏覽:78
睡前講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493
屬龍與屬龍的婚姻相配如何 瀏覽:196
什麼是延遲的幸福感 瀏覽:603
什麼軟體聽故事睡覺 瀏覽:757
一個女人有一段失敗的婚姻怎麼辦 瀏覽:757
婚姻里你做過多少違心的事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