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青年演奏家吳牧野
評價青年演奏家吳牧野:他專注於音樂藝術風格的積累,專注於自己音樂風格的養成。他是年指仔輕的,也是老派的,他將復興古典浪漫主義巔峰時期的音樂演奏、詮釋方式,並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作為自己的鋼琴演奏與創作宗旨。
超凡脫俗的人格魅力和音樂表現力的高度融合,使他的演奏能夠超越音符直擊心靈,讓人忘記復雜的鋼琴技巧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純粹音樂給人的崇高感動與正能量的鼓舞。加以俊朗的身姿,紳士的風度,這一切都使吳牧野成為中國國際新生代鋼琴家領軍人物的必然元素。
簡介:
吳牧野,1985年出生於北京,鋼琴演奏者,畢業於法國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
2009年,從法國巴黎國立音手派樂學畢逗賀院畢業。2010年,在上海世博園區內演出。2012年,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在巴黎演出。2013年,參加西安交響樂團開幕演出。2014年,在巴黎大皇宮隆重參演在中法建交50周年官方慶祝活動——「中國之夜」。
②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故事梗概 關於鬼吹燈之牧野詭事故事梗概
1、《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主要講述了25歲的上京小地痞胡天(王盯尺大陸飾),原本和如同親妹妹一般的小金牙生活得悠閑自在,如魚得水。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神秘女子冰輪(金晨飾)帶來他消失了20年的父母的消息,與此同時,一個聲稱是他父輩故交的後人雷厲(王櫟鑫飾)也不懷好意地找上門來。幾番變故,將胡天、小橋則衡金牙(張鑫飾)和王耀(張博宇飾)等人捲入其中,胡天最終決定帶著小金牙和王耀,跟隨冰輪和其養父孫教授上路,去尋找身陷霸王冢中的父母 。
2、「鬼吹燈」豐富飽滿的想像力,成為它最讓人刮目相看的地方。《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不僅包含了天下霸敏做唱的心血,也帶給了「燈迷們」無盡的回憶,用「燈迷們」的話來說:「小小一個電子延展成色味俱全的小菜!唯有天下霸唱才能將書寫成生活」。
③ 薩日朗的音樂簡介
《牧野》
01序曲
02牧野
03薩日朗之約
04快樂家鄉
05花的海洋
06氈房裡的悄悄話
07回歸
08悲傷的蒙古馬
09安靜的白樺樹
10尾聲
懷念或者憧憬 夢想或者鄉愁
2006年春季 牧野生氣盎然
薩日朗,意名就是草原上的山丹花,色彩鮮艷且生命力頑強,紅彤彤的顏色是夢想在燃燒。
二○○六。在春意盎然的草原上唱出我的夢想和鄉愁!
《青》
這是國內首張以蒙古音樂為主線條的世界音樂這也是一張呼喚環保的世界音樂,薩日朗也通在這張《青.》里擔任了編曲,改編,填詞,從而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人,並成為國內第一位把蒙古音樂世界化的音樂人。
青色是蒙古族喜歡的顏色,自古蒙古人祭拜長生天,認為草原上的牛羊肥壯和風調雨順都是長生天給予,而這片神聖而又親近的長生天是青色的,在戰爭時期,蒙古騎兵也以青色的裝束為主,而這青色的裝束在夜幕降臨和太陽升起之前的大自然的顏色是一致的,因而蒙古人成為自己為青色蒙古,並把青色作為一種吉祥的顏色,從而有了青色的哈達,每逢佳節或者親人遠行或是遠方的朋友相聚時都要獻給代表吉祥和祝福的青色哈達,多少年來變成了一種習慣或者一種生活方式。
世界性
人們一直都在講一句話「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從最簡單的理解來說,每個少數民族形成和生活方式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和在當時形成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的時候一定和當時的社會背景,自然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從而就在某種特定的歷史背景和自然環境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種自己獨有的特點,而這特點就會體現在生活中的每個點點渣頌燃滴滴中,比如,飲食習慣,服飾,歌舞等,而這些民族特點正是世界各地的人們感興趣的,也許人們會喜歡,也許不喜歡,但這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裝飾和組成了這個世界,從而不讓人們覺得單調和乏味。
薩日朗的《青》裡面的幾首歌曲都是改編了科爾沁敘事民歌,因而如果想了解生活在科爾沁草原的蒙古人的文化,就可以通過那些含著淚笑的科爾沁民歌的櫻山憂傷裡面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答案,而現代蒙古人的內心憂傷中的與全人類都息息相關的關於草原沙化的憂傷,應該就是這《青》的又一個世界性。
溫暖
音樂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在這快餐化的時代,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簡單和單調,而因為生活壓力和生活節奏的加快,沒有多少人能夠關注自己身旁工作以外的種種,也許忙碌的節讓然人們來不及傷感和思考,也來不及抒發自己的情感,不是這些快節奏的人們內心沒有傷感,更不是這些快節奏中的人們不需要關懷和溫暖,薩日朗認為作為音樂人就應該用音樂關心和溫暖這些將要麻木或失去知覺的心靈,用蒙古音樂的骨子裡面的深情和憂傷,與這些把憂傷淡忘和深深埋藏的心靈。並喚起人們與生俱來的,本能的善良,讓人們更加關注環保。
一致的心願、年輕的團隊
薩日朗這張《青》裡面的團隊成員都是八零後,甚至九零後的,音樂總監薩其拉圖是成都市藝術劇院民族樂團的青年馬頭琴演奏家,作為一名八零後的音樂人,他並沒有陶醉和追隨那些像一陣風一樣流行一陣就被代替的流行音樂,而全身心的投入於民族音樂的挖掘和創造中,他也認為蒙古族的歌曲很好聽,很憂傷,聽了後讓人們心裡很舒服,就應該用蒙古族音樂來溫暖和關愛那些生活裡面填滿了工作而忘記了傷感的人們,喚醒他們的本能的善良,讓人們找到人類自己的心靈之光。
非洲鼓馬俊是成都愛樂樂團的首席打擊樂,年輕的他對打擊樂有深刻的研究和喜愛,而對非洲鼓的喜愛和了解更是讓你聽得目瞪口呆,不管是什麼樣的曲目,他自有自己的理解,並馬上敲打出讓你動心的節奏,也許因為馬俊是回族,酷愛少數民族的歌曲,他覺得好聽的少數民族的歌曲和各種打擊樂結合在一起就是一種新的音樂形式,而這音樂形式一定是全世界人民都會喜歡,所以在《青》裡面馬俊用自己的鼓語來敲打和觸摸著人們內心深處的傷感。
大提琴樊天谷還是一名大一的學生呢,從六歲就開始拉大提琴,雖然他是漢族,但是從如虛小在父親的要求和灌輸下聽了很多好聽的音樂包括各種新的音樂形式和世界音樂,當我們問起他對世界音樂的感覺和理解時,他小小的年紀還能說得頭頭是道,在這《青》裡面大提琴所承擔的就是沉重和傷感,這也符合大提琴本身的音色和特徵,樊天谷很年輕,剛剛十八歲,小小的年齡就有意識的用大提琴來演奏各種少數民族的旋律,這一定是一種自然的音樂熏陶,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一定能夠聽到在這少數民族的喜怒哀樂中泡過的大提琴的音色和情感中一定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觸動,也許這就是大提琴本身自己的世界化的過程吧,在這里我們還是先聽聽被科爾沁化了的大提琴吧。
多民族的融合
在《青》裡面的這些樂手和歌手都來自不同民族的,蒙古族優美深情,深邃的長調和馬頭琴的憂傷是很自然地一個結合,而藏族山歌和蒙古族長調的對話,與馬頭琴的對話,與大提琴和非洲鼓的對話,給這張專輯添加了新的血液,而對聽覺而言更是一種新鮮,對內心而言,是一次靈魂和心靈的滌盪。
弦樂和民間風格的斗爭
在錄制《青》的過程中,為了體現科爾沁民歌的地方色彩,可是給大提琴和馬頭琴添加了很多麻煩,薩其拉圖一直在搖頭的說,「哈!這種走法就是民間老人的玩兒法,在弦樂上最不允許出現這種所謂的大肚子音的」。聽到這里大提琴也頻頻點頭,好像很難過終於找到共鳴的樣子,,尤其是在錄制《醉》的時候這種現象更是處處都是,因為《醉》裡面出現的四種旋律都是《安代》中的旋律,《安代》是蒙古族傳統民間歌舞。在科爾沁草原已流傳200多年,是古代踏歌頓足、連臂而舞、繞樹而舞等集體舞形式的演變和發展作為蒙古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蒙古族民間藝術的傳統財富和文化載體。傳統安代保留著古代蒙古族的魔鬼、查干額勒(白鳶)、婚姻、宗教、醫學等方面的原始文化特徵,並蘊含了音樂、詩歌、舞蹈.等表現形式。在這《青》裡面,為了能夠把這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安代旋律用馬頭琴和大提琴來完成所以就改變或者破壞了弦樂的很多規矩。.
「緣」和夢想
說起薩日朗把科爾沁民歌介紹給全世界的這個想法的初衷,還是提到薩日朗的出生經歷,她出生在美麗的科爾沁大草原,在她三歲半的時候就到遠方的姨娘家呆了五十天,姨娘是小學老師,很喜歡唱歌,所以在閑暇時間里就教薩日朗唱科爾沁民歌,而姨娘沒想到的是薩日朗不但學得快,還記得牢,就這樣在姨娘家的這段時間每天學兩首科爾沁民歌,唱給周圍的親朋好友們聽,那時候的薩日朗還不到記事的時候,印象當中只記得好多人圍著她,具體在干什麼,為了什麽都不記得了,但是村莊里聽過薩日朗唱歌的老年人都記住了這個會唱歌的小不點,後來薩日朗對唱歌的這些記憶和情景都是從姨娘村莊裡面人們的嘴裡聽到的。
2004年簽約天中的薩日朗當時與薩日朗聊音樂夢想的李先生的無意中的「對音樂的最高理想是什麼」這個問題讓薩日朗有了今天的這張《青》。說來那是緣分,其實05年發行首張專輯《牧野》之前,李先生的製作團隊就想做一張蒙古音樂元素為主線條的「世界音樂」,然而長達一年的與製作團隊的溝通並沒有產生共鳴,所以做了那張流行音樂的《牧野》。但薩日朗感覺自己有一種責任感和虧欠感,覺得自己說過「最大的願望就是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唱自己民族的歌曲」,說過後就覺得不能食言,就該實現自己的諾言,就這樣做世界音樂的這顆種子就埋在了薩日朗的心裡。
懷抱著做世界音樂的音樂夢想,薩日朗來到了美麗的成都,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薩日朗沒有時間去接觸更多的音樂以外的一切,有時間就和音樂人聊音樂,說音樂,聽音樂,每天就在音樂里,到了成都大半年的時間過去了,也做了幾首想像中的東西,但是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薩日朗開始困惑,不知所措,想回去,回北京,不想在這里呆下去,一切都那麼的陌生,一切都沒有親近感,沒有成就,就這樣回去又不甘心,不知如何才是,薩日朗開始郁悶想放棄做世界音樂的夢想,覺得流行的,大眾的,耳熟能詳的,老百姓能接受的音樂更好做,更捷徑一些,為什麼非要轉牛角尖去做少眾又難做的世界音樂呢?薩日朗不能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復,開始懷疑一切,不與任何人聯系,覺得沒有成就,但是現實又是如此的讓她難以下決定,夢想一直在心裡。。。。。。。。。。。一個偶然的機會,參加四川省第六屆少數民族藝術節的演出時,一個穿著蒙古袍拉著馬頭琴的蒙古小夥子吸引了薩日朗的眼球,來成都這么長時間,沒有看到自己民族的同胞,也沒聽到現場拉馬頭琴,薩日朗很激動去認識這位蒙古小夥子-------薩其拉圖,
他是成都市歌舞團的馬頭琴手,馬頭琴拉的很棒,是一個熱情的蒙古族小夥子,薩其拉知道薩日朗來成都的目的,並發現她很焦慮,聊了很多關於音樂的話題後薩其拉就說,做音樂可以慢慢做,生活要調節一下,要多認識一些朋友,心情會愉快些,這樣就會有好的心情和好的狀態,這樣就介紹了好多自己的好朋友,雖然夢想沒有實現,但接觸了更多的朋友後,心情好多了,也充實了,沒事就到酒吧里唱唱歌玩耍,再聊聊其他不同的音樂,在酒吧唱歌玩時又認識了一位音樂愛好者,非常喜歡蒙古音樂,更喜歡蒙古長調,當他知道薩日朗做世界音樂的夢想後,就覺得在現在的快節奏的時代,能有這樣的音樂夢想真的該支持,所以到處找製作人,讓他們與薩日朗接觸,說音樂夢想,還不停的說「不要放棄,一定堅持,一定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並復制了好多不同風格的世界音樂給薩日朗,在聽不同的世界音樂的的同時,薩日朗開始對比分析,並找到了他們的共性,決定做一個簡單純粹的蒙古音樂為元素的世界音樂。就這樣與這些有緣並夢想一致的音樂人完成了這張《青》用薩日朗的話來說,這就是用緣分來堆積夢想。
憂傷的薩日朗
青色是蒙古人喜歡的顏色,也許是因為蒙古人崇拜長生天,而長生天的顏色是青色的,也許是因為蒙古人認為千百年來草原的風調雨順,牛羊肥壯都是長生天給予的,生在輝煌時代的蒙古人對青色有著自己的解釋,因而蒙古人把蒙古高原(大地)稱為青色的蒙古(高原)。
《青》,飽含著青色蒙古的憂傷:多少年來草原賦予了這些與大自然親密無間的蒙古人開闊的心胸,熱情奔放的性格,同時也賦予了蒙古人自己獨有的憂傷,薩日朗稱之為青色蒙古的憂傷。這憂傷浸透了蒙古人的心:也許因為在青色穹廬里只能與天與地與萬物生靈對話而憂傷,也許因為草原游牧生活的滲透,在人們心裡而產生了錯綜復雜的、人類本能的莫名的憂傷。正是這種憂傷孕育和創造了蒙古人獨有的寬廣、遼闊、深邃、深情、悠遠而又憂傷的長調和帶有各部落特點的民歌。一首傷感的旋律會讓人滌盪心靈,也會勾起人們內心深處的種種傷感,也許聽到這傷感旋律的,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的傷感緣由各不相同,但是感覺到傷痛的內心的感受是相同的,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共鳴吧?
每個時代的文化有每個時代的特點,古代蒙古人對著長生天跪拜祈禱的同時也會對長生天傷感憂傷,憂傷的時候就會用歌聲抒發情感。而現在的蒙古人的「憂傷」里又多了一塊現實發展和人類慾望帶蒙古人和地球人共同災難的憂傷——草原沙化,河流乾枯,沙塵危害,空氣污染,這些現象使得千百年來用最親近自然方式生活的草原人民感受到了巨大的憂傷、擔心與傷感……,這意味著蒙古人將會失去自己的家園,同時、由於環境的破壞而被迫失去家園的將不僅僅只是蒙古人,世界上還會有更多的人將要失去自己的家園,這就是現代全人類的憂傷。
作為一個蒙古族音樂人,薩日朗想要用音樂,用蒙古族悠遠、深情、深邃,並且深度憂傷的音樂去喚醒人們與生俱來的善良,放棄自身無止境的慾望,並溫暖人們受到傷害的心。為此、她改編了這幾首科爾沁民歌,把它們世界化,同時、讓《青》用青色蒙古的憂傷貫穿了整體。
在這快餐式的生活節奏里,音樂形式也難免被快餐化,但相信薩日朗的這張EP《青》在城市的喧鬧中,一定能夠溫暖和觸摸到人們內心深處最脆弱的那片「凈土」,因為《青》里的喜怒哀樂也是每個人的,這也就是《青》的世界性.
《青》的哲學思想
朱哲琴的《阿姐鼓》實現了中國人的音樂走向世界的夢想,東方文化的古老和神秘,加上宗教意義上的神秘,以及曲調編曲上的新穎,也讓中國人認識到了世界音樂的方向。
古老東方文化對外界的吸引不僅僅只限於雪域高原和藏傳佛教的神秘,而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和成為游牧民族文化典範,並在中國歷史上建立過大帝國的蒙古文化也創造了自己的輝煌、同時也孕育了自己的文化-------憂傷,內向,習慣深沉。。。 。。。
薩日朗的《青》和朱哲琴的《阿姐鼓》都是把民族文化的神秘、古老與世界化的音樂形式相結合,從而讓人們更容易理解東方文化。
《青》裡面的憂傷、深遠和深情,是蒙古民族本身獨有的青色的憂傷,薩日朗想要讓世界上更多的人們了解草原文化、游牧文化、蒙古文化。
用大提琴來演奏蒙古旋律,給本身就憂傷的蒙古旋律添加了大提琴的低沉,深邃,沉重,而馬頭琴——也許是今天世界上唯一會哭的樂器與大提琴和蒙古長調的對話,將會觸摸和溫暖到人們內心最深處的傷感。蒙古長調和藏族山歌的對話,藏族山歌與馬頭琴,大提琴,非洲鼓的巧妙對話,都是新的思路和創意,從視聽覺的角度來講也是一種新穎和獨特。
《青》因蒙古族祖先們對長生天的崇拜而稱自己為青色蒙古,它在蒙古人的心中是高貴而又神聖的,千百年來蒙古人一直在譜寫著自己的青色歷史……
早晨太陽出來時的暮色,是黑藍之間的顏色,那就是所謂的青色,這時黑暗將要退去,光明快要到來,萬物即將蘇醒,世界尚處於靜謐之中,令人沉思、憂傷、神往,讓人能夠與自己的心靈對話,也會……。憂傷里有蒙古人對曾經輝煌的失落,也有著在青色穹廬里與天與地與萬物生靈的對話,還有著草原游牧生活浸透在人們心裡的那種莫名的、錯綜復雜和奇妙的人類本能的憂傷。這種憂傷孕育和創造了草原人民獨有的寬廣、遼闊、深邃、深情、悠遠、憂傷的長調和帶有各部落特點的民歌,而薩日朗認為草原人民的憂傷,蒙古人民的憂傷是和其他民族的憂傷有共性的。
美麗的科爾沁是哈薩爾的後裔居住和生活的地方,科爾沁民歌中的傷感是一種笑著哭的傷感,它用蒙古族骨子裡面的獨特的幽默來述說,揭露,控訴當時社會的種種不平現象,體現了科爾沁人民獨有的音樂特色。那裡的《安代》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同時也有著浪漫的故事情節,薩日朗的《醉》又一次讓《安代》得到了升華。
薩日朗出生在科爾沁草原,三歲半時她就能唱一百多首科爾沁民歌,這張EP《青》里,讓科爾沁民歌世界化的同時又能保持它獨特純粹的風格,對薩日朗來說不難,因為科爾沁民歌已經與薩日朗的呼吸並存。作為音樂人的薩日朗覺得把自己所喜愛的科爾沁民歌以新的方式世界化,介紹給世界各地的人們是她的理想和職責。
每個時代的文化有每個時代的特點,現代蒙古人的「憂傷」里又多了一塊現實發展和人類慾望帶給草原人和地球人共同的災難的憂傷——草原沙化,河流乾枯,沙塵肆虐,空氣污染,這些現象使得千百年來用最親近自然方式生活的草原人民感受到了巨大的憂傷、擔心與傷感……,傷感的薩日朗在《喚》裡面希望喚醒人們自己與生俱來的善良,希望人們放棄自身的永無止境的慾望…….
在這快餐式的生活節奏里,音樂形式也難免被快餐化,但相信薩日朗的這張EP《青》在城市的喧鬧中,一定能夠溫暖和觸摸到人們內心深處最脆弱的那片「凈土」,因為《青》里的喜怒哀樂也是每個人的,這也就是《青》的世界性!
清聽科爾沁之姑娘
《清聽科爾沁》(姑娘)這張專輯是一張輕民謠式的蒙古音樂專輯,這也是薩日朗在去年三月發行那張濃濃的科爾沁元素的世界音樂EP《青》之後的又一次的感嘆和回歸,回歸科爾沁敘事民歌的魂裡面,拋開所有的個自己設計框架的唱法,不是用方法,而是用心去講述幾百年來在科爾沁草原上生活的人們的心裡所想,因此薩日朗在這里大膽的只運用了一把吉他,吉他也只是渲染氛圍,而不是大家常聽到的伴奏形式,薩日朗認為這樣才不會喧賓奪主,才會真實的,原汁原味的讓你清聽科爾沁:
「清聽」這不是錯別字,是讓你清凈的聽聽草原人民的心聲,說起「清聽」薩日朗本人有很多想法:她從小在科爾沁民歌的熏陶下成長,科爾沁民歌的魂已經給薩日朗本人染上了與眾不同的「顏色」在薩日朗看來不管是科爾沁民歌還是鄂爾多斯帶有宮廷味道的民歌,還是以長調為主的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草原人民的歌曲都離不開一個特點-----------那就是「憂傷」薩日朗看來這是蒙古民歌的「魂」並不像現在市場上聽得到得草原歌曲那樣歡快,更不是那麼的鬧騰。因此薩日朗想出一張接近清唱的蒙古民謠專輯,也許好多人不習慣這么安靜的聽一首歌曲,也行好多人認為這太接近老百姓,不管是唱法和所謂的專業性的角度來講都感覺沒辦法接受或者覺得太簡單,但是薩日朗認為這才能夠原原本本的體現音樂所表現的人們的生活心裡,就像一個受了傷害的人,受了挫折的人想唱歌時候,他還能考慮歌唱的位置在哪裡?咬字怎麼咬之類的「學院里」學的東西嗎?不會,!一定不會,但是他所表達的東西能感染你,能與你拉近距離,這就是音樂的音樂性和人性,也是薩日朗想追求和表達的東西,。。。。
再現民間藝人的唱腔,真正用心歌唱:
薩日朗從小三歲半就聽抱著收音機聽老藝人查乾巴拉等人的歌曲,並會唱近一百首,民歌和流行音樂的結合自然有它的市場,這毫無疑問,但是薩日朗還是想還原科爾沁民歌的「本來面目」不管她能否流行,不管有多少人接受,但是薩日朗認為只有原汁原味的體現它的古老,再加上渲染的氛圍,一定會有更多的人會對它感興趣,從而不失本來面目的流傳和便於與更多的音樂元素結合,薩日朗認為這才是對老民歌的一種推廣。所以薩日朗盡量的在演唱風格上把在學院裡面學到的離老百姓遠的高不可攀的專業演唱方法放到一邊,回歸自然與老藝人們學著歌唱,那是真正的用心歌唱。用「姑娘」只是「清聽草原系列」之《清聽科爾沁》的開始:
如果你了解過,認真聽過科爾沁民歌,你就會知道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敘事性」,就是用一種旋律來講述一段故事,薩日朗在這個《清聽科爾沁》里先選擇的十三首經典流行傳唱到今的以姑娘的名字為命名並講述姑娘們的故事的歌曲為「清聽草原系列「的開始,是因為姑娘和情哥哥的戀愛故事的歌曲占據了科爾沁民歌中的很大一部分,薩日朗以這個為開端接下來將會大家呈現一批清聽系列的科爾沁民歌,這也是薩日朗的一個決心和規劃。
清聽薩日朗
女兒是這個世界的源頭,古時候因為有孟母才會有孟子這個聖賢人物,因為有鐵木真的媽媽才會有成吉思汗這個歷史人物,從古到今有多少個慈母培養出多少時代人物和聖賢人士,而從古到今又有多少首歌唱母親的歌曲廣為流傳,歌唱媽媽也成為人們抒發情感的一個重要的環節。
蒙古族人有很多歌唱媽媽的歌曲,也許遠古草原人民的游牧生活必須男主外女主內,主外的爸爸也許守護著牛羊群會離開自己的孩子在遠處的草場數日,從而每個人的童年時光大多數時間和母親親密接觸、而讓每個人的成長歲月和媽媽的情感更近一些,在一個幼小的孩童的眼睛裡、除了感受母親的溫柔和愛戴之外能夠看到的、就是母親的從早到晚的忙碌料理日常瑣碎事情的同時為自己縫補衣裳,這就是蒙古孩子眼裡看到的媽媽-------------任勞任怨、即慈祥又寬容、博愛的、草原額吉。多少年來、草原額吉養育了一個個堅強的蒙古英雄和溫柔賢良的草原的女兒。
從蒙古族文化傳統來說、在草原人的眼裡「媽媽」意義的更廣義一些,每個草原兒女見到和自己的媽媽相同年齡的女性和年長的老奶奶時、都會很自然的稱呼一聲「媽媽」因為每個草原額吉在孩子們的眼裡是同樣的「代號」----------「任勞任怨」、「慈祥善良」、「溫柔寬廣」。
而蒙古族有一句俗語「媽媽的心思在兒女身上、而兒女的心思應該在遠處的山上」然而這些「代號」和這些俗語、不得不讓一個生長在草原上的兒女心痛和不由生愛,從而感慨、覺得自己如何都不能報答母親的愛,感慨萬千的草原兒女就創造出那麼多歌唱媽媽的歌曲讓人心酸感慨。。。 。。。。
薩日朗在訴說。。。 。。。
訴說媽媽的心
馬頭琴在傷感。。。 。。。
傷感媽媽會老去。。。。。
《清聽薩日朗》(額吉)歌手
獻給媽媽的禮物:「薩日朗清聽草原」系列之《清聽薩日朗》(額吉)
④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與鬼吹燈系列有什麼關系嗎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主要就是圍繞胡八一、王凱旋、大金牙的後代為敘事主體展開的,所以除了名字相同、題材類似,基本就是一部與原著沒什麼關系的作品。
基本就是一個全新的故事,只不過靠著鬼吹燈的火熱度,內容又是有關原著中主角後代的故事,讓人感覺是相關的 ,也是講盜墓的故事 。
⑤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講述了什麼故事
該劇主要講述胡八一的兒子胡天與冰輪、雷厲、小金牙桐悉、王耀進入千年古墓尋找胡天父母下落時發生的事 。該劇於2017年7月3日在愛奇藝首播 。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 (2017)》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局液乎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QiOjTiSEF23TgLWm7Ssj_Q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是根據天下霸唱同名小說改編,由愛奇藝、向上影業出品,華誼兄弟聯合出品,埋笑趙氏兄弟(趙小鷗、趙小溪)執導,王大陸、金晨、王櫟鑫等人主演的懸疑動作類網路季播劇。
⑥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結局是什麼意思
電視劇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即將開播,這部電視劇的結局是什麼意思呢?以下是我acefouder為大家整理的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結局是什麼意思,歡迎大家閱讀。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簡介
傳說這個楚王墓是劉邦為項羽所建,因項羽在烏江自刎後,劉邦總是夜不能寐,夜夜夢見項羽前來索命,於是在巨鹿為他建了一座地宮,讓他在陰間繼續做霸王,傳說地宮富貴堂皇,深藏著劉邦的秘密,幾百年間一直吸引著無數的盜墓者……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結局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主該劇主要講述了25歲的上京小地痞胡天(王大陸飾),原本和如同親妹妹一般的小金牙生活得悠閑自在,如魚得水。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神秘女子冰輪(金晨飾)帶來他消失了20年的父母的顫耐慶消息,與此同時,一個聲稱是他父輩故交的後人雷厲(王櫟鑫飾)也不懷好意地找上門來。幾番變故,將胡天、小金牙(張鑫飾)和王耀(張博宇飾)等人捲入其中,胡天最終決定帶著小金牙和王耀,跟隨冰輪和其養父孫教授上路,去尋找身陷霸王冢中的父母。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劇情
可是沒想到冰輪的養父孫教授其實正是20年前引誘胡天父母去尋找霸王冢的茄握壞人,孫教授真畝嫌正的身份是千年來一直守墓的拘屍一派的叛徒,他一心想利用摸金一門的人開啟霸王冢,得到裡麵包含世間所有敗者墓地圖的雮塵珠。老胡等人失去蹤跡之後,他再次盯上了摸金後人胡天。當胡天身上的明月石現世,引起拘屍法王的注意後,法王派出了頂尖高手黎若花和掘子軍,試圖阻止胡天等人尋找到霸王冢。在黎若花和掘子軍的瘋狂追捕下,在孫教授不懷好意的利用之下,胡天等人經歷了詭異的鬼市、恐怖的古寧村、凶險的劍陵。最終他們是否能安全順利地找到霸王冢?老胡(高一清飾)等人是否又真的如孫教授所分析,一直被困在霸王冢中。
看了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結局是什麼意思的人還看
1.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更新時間什麼時候
2. 尋人大師大結局是什麼
3. 職場是個技術活沈志澤喜歡誰
4.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網劇主題曲、插曲、片尾曲、背景音樂所有歌曲...
5. 河神的原型是誰
⑦ 輕音樂綠野仙蹤表達了啥意思
輕音樂綠野仙蹤表達了很清凈很舒心的情境,讓人身心愉悅。
《綠野仙蹤》是一首簫與鋼琴融合的樂曲,同時也是東西方音樂元素結罩型合的一首民樂,由國內笛簫演奏家陳悅與香港鋼琴演奏家馬克合作演奏。簫聲如水,音樂中似有泰戈爾的韻腳,又隱約散發著綠茶的清香,該曲可謂是開辟音樂新境界的又一次大膽的創新。
兩位演奏家功力的碰撞所創造的旋律與技藝的融合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使得音樂中蘊含了無盡的想像和懾入心靈深處的震撼。
覺得很清凈,很舒心。有時候,人太重感情不是一件好事情,不管是親情還是友情。所以一切事物還是看淡點,何必執著。都是過往雲煙罷了。流暢的旋律,動情的音符,徜徉的使人酥軟,閉上眼,遐想一番,猶如早春的氣息,晨霧的恬靜,還有牧野的嫩綠,疏忽鑽入心脾。
《綠野仙蹤》的發展
這首曲子來自國內著名蕭笛演奏家陳悅老師,中文原名叫綠野仙蹤,英文有兩個翻譯,一個是Fairy Footsteps In Greenland,還有一個是Trail of the Angels,總而言之聽上去都很仙了。很多人應該在各種BGM里聽過,但很少有人知道名字,完全物跡猜沒想到它的全球粉絲超級多。
還有很多人通州源過這首音樂來表白對中國乃至東亞文化的喜愛之情,這裡面既有我們的近鄰如越南印度,也有亞塞拜然這樣我們其實不太了解的國家。總有人說「只有中國人才懂中國文化」,但這何嘗不是一種狹隘的看法呢。
⑧ 求吳牧野詳細資料.
青年鋼琴家吳牧野1985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音樂家庭。4歲起開始接觸鋼琴,5歲就登台表演;10歲考入 旅法鋼琴家吳牧野
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師從鍾慧教授和周廣仁教授;15歲,吳牧野戰勝來自世界各地數百名考生,以第一名考入法國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鋼琴專業。經過最為嚴格努力的學習,以學院評委一致通過的最佳成績,賣消榮獲畢業優秀文憑證書。2007年9月,又一次戰勝眾多來自世界各大音樂院校畢業生,以最優秀成績,考入該音樂學院鋼琴大師班學習,即博士學位。2009年完成學業獲最高級「完美鋼琴」演奏家文憑,是目前唯一獲此項最高文憑的中國青年鋼琴家!求學期間,屢獲大獎。03年,獲義大利第54屆布索尼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第一名空缺)。04年,獲法國瑪格麗特·隆國際鋼琴比賽第四名。05年,獲法國蓬多瓦茲舉行的歐洲國際鋼琴比賽金獎,並獲得最佳樂隊協奏曲獎、最佳觀眾獎滲配蘆和最佳古典音樂雜志獎並錄制發行CD。
吳牧野超凡脫俗的技術和音樂表現力贏得歐洲音樂界贊譽,被贊為歐洲鋼琴的「金手指」!叢帶法國《世界報》:「一個令人吃驚的演奏,彷彿把我從混沌中帶領到天堂,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處處充滿了靈感!撞擊著心靈!一個來自遙遠中國的、21歲的鋼琴家吳牧野!他演奏的肖邦,是那麼輝煌而燦爛,洋溢著自然而高貴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