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給孩子講繪本故事
《父母教育孩子講故事》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父母多給孩子講故事,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思考力、邏輯推理能力、專注力,好的故事所蘊含的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會教給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塑造良好性格,會讓孩子的心靈得到灌溉、滋養,讓孩子在人類智慧的光芒下茁壯成長。
2. 繪本《第五個》解讀分享
今天我想要介紹的這本《第五個》。
簡介:五個殘缺不全的玩具在一間昏暗的房間里等待著,然後一個接一個地消失在門後,又煥然一新地走出來。門後面是什麼呢?
繪本的每一頁的畫面基本上就是五個坐在椅子上的玩具,乍看每一頁的內容都差不多,進去一個,少了一個,又出來一個......每一頁也只有寥寥幾字,
門開了,一個出來,一個進去,還剩四個
門開了,一個出來,一個進去,還剩三個
門開了,一個出來,一個進去,還剩兩個
門開了,一個出來,一個進去,還剩一個
門開了,一個出來,獨自進去
醫生你好
以上就是繪本所有的文字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繪本的封面:封面上是誰?五個玩具小動物。那第五個是誰?是從左邊開始數,還是從右邊開始數起的第五個呢?(在這里我們就可以順便跟孩子聊聊「序數」,問問左邊數起第三個是誰?第四個是誰?)每個玩具是誰?他們坐在哪裡?他指盯豎們在干什麼?寶寶們有沒有發現它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環襯部份:我們來觀察一下這本繪本的環襯部份,(精裝繪本才有的環襯部份,用來連接封面硬紙板與正文,使得整本書渾然一體。這個角度說,環襯的首要作用是起到裝幀上的裝飾作用。後來,作家們也參與到這個原本屬於印裝環節,把環襯作為圖畫書整體設計的一部分,精心設計創作,使之與故事主題緊密相連,甚至成為故事的重要內容。前後一致的環襯經常是一些用來突出故事主題的藝術設計,有的環襯只是內文插圖的主色調,有的是內文的某個細節的放大,有的是內容中某個場景的畫面,不一而足。為數不少的環襯是純色的,用來渲染故事的氛圍、強調人物的情緒。)《第五個》的環襯底色是桔色,桔色有時尚、動感,活力四射的感覺,是歡快活潑的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溫暖的顏色。但是我們對比封面的顏色,封面的主顏色是昏暗的,冰冷的,在這里就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在這里我們會不會想到」黑暗中的光芒「?這個環襯的圖畫的五把空椅子,那動物玩具們都到哪裡去了呢?預示了些什麼?
我們給孩子講的時候肯定不會講得這么細節,這是大人們的體驗,針對不同階段年齡的孩子,我們只需要提示一下有幾個則伍椅子排在一起?玩具動物們怎麼不見啦?之類,讓孩子們發揮想像就可以了。
扉頁部份:木偶人匹諾曹坐在椅子上,那第五個會是它嗎?
故事開始了,第一頁,我們看到一間黑漆漆的屋子,只有一盞孤零零的燈,但是門下透出一道光線。門外的小椅子上坐著五個動物玩具,好像出了什麼問題。是不是每個小玩具都受傷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受的什麼傷?小熊的手和眼睛受傷了,青蛙的背貼了創口貼,鴨子少了一個輪子,發條小企鵝翅膀都沒有了,小木偶的鼻子斷了。(讓孩子們仔細觀察發現不同)
看,發條小企鵝不時的看著門,門後面到底是什麼呢?
門開了,出來了一隻緩慢爬行的小瓢蟲,房子里透出了大片溫暖的光,好像沒有那麼可怕哦。可是門外的小玩具們可能是等得太久,大家都一副好緊張的神情。
門開了發條小企鵝出來了,它跟進去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嗎?如果你忘記了,我們跟前面的比一比就知道了,它身上的翅膀回來了呢!真奇怪,為什麼進去又出來之後會變了樣呢?現在你們覺得小企鵝的心情怎麼樣呢。
又進去一個。第二個進去的是誰呢?是一隻斷了輪的鴨子,看著它走路的樣子還真是困難呢!
門外現在剩下幾個玩具呢?當小鴨子進去之後,門又關上了,門外又開始變得安靜起來唯大,只有昏暗的一盞吊燈和冷冰的牆。感覺好孤單好冷清啊!小熊玩具一副難過的樣子,小青蛙張大了嘴巴好像在說些什麼,匹諾曹頭轉向一邊,背緊緊的靠在椅背上。等啊等......
這次小鴨子出來的時候多了些什麼?對了,小鴨子的腳上多了一個輪子,走路穩 穩的啦!
第三個進去的是誰?是手臂和眼睛都受傷的小熊,這次小熊出來後又會有什麼變化呢?剩下在門外等待的兩個小動物還有誰?還有後背受傷的青蛙和鼻子斷的小木偶在等待呢。看,小青蛙伸出它的長舌頭在干什麼呢?我們再看下一副圖,小青蛙似乎更不耐煩了,直接躺在了椅子上,排在最後的小木偶開始哭了起來,留下了一滴眼淚。
當門又打開,小熊從裡面走了出來,看!小熊身上的傷都已經好啦,看起來一副很輕松的樣子。接下來是輪到誰進去啦?排在第四的小青蛙。
門又開了,青蛙出來了,這次青蛙是跳著出來的,而且它的頭上還多了一頂皇冠呢!蹦得那麼高,看來心情很愉悅啊!現在只剩下小木偶了,它此刻的心情是什麼呢? 獨自進去」, 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小木偶勇敢地邁開了步伐走進房間,它甚至很有禮貌的把頭上的帽子拿在了手裡, 「醫生你好」! 小木偶的做法無疑給小朋友們一個很好的榜樣示範,雖然內心各種卻仍然保持紳士的風度。原來房間里是一位慈祥的醫生啊,所有的動物玩具都是他修好的呢!房間里溫暖的黃色燈光和黑暗的房間形成對比。這里是不是讓人的內心有了種突然安定的感覺?
(以上圖片只是整本書中的節選,並非整書內容)
小木偶進去了,出來的時候又會怎麼樣呢?它的鼻子能治好嗎?寶寶們一定知道了答案。
仔細感受一下整個故事:玩具小動物們受傷了來看醫生,坐在這個昏暗的空間里等待著,光線只來自於一盞吊燈和門縫里透出微弱的燈光。黑暗讓我們感受到了整個畫面的恐懼,在黑暗中一般是怎樣的心情?有點不安,有點害怕,但是可以從門縫里溫暖的燈光里,又有點好奇,有點期待。小動物們是來看病的,他們希望身上的傷能被治好,但是卻又抵不過內心的小恐懼,勇敢和退縮是不是一直在它們的心裡打架?!每一次門開了,出來一隻治好傷的小動物,剩下的動物們有些驚訝、有些好奇的看著它。
看這本書的節奏和韻律:出來一個~進去一個~出來一個~進去一個~還有屋頂的吊燈,動物出來時往右擺,進去時往左邊擺,門關上的時候吊燈是靜止不動的,整本書的節奏感非常明顯。寶寶們看到燈就知道有動物出來或者進去了,還是他們在等待中。
版面設計:左邊是整版留白,只有幾個文字。我們知道繪本里的留白是有講究的。留白能夠為讀者提供想像的空間,然後引導他們利用這些「空白」借題發揮。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在這里的留白,寶寶們可能已經在腦補玩具動物進去裡面的各種情境了。在排版上來說,右邊的版面已經是整版厚重的顏色,給人壓抑的感覺,而在右邊的留白則能中和一下,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不是那麼煩悶。
圖畫手法:圖畫作者以排列緊密的鋼筆線條呈現畫面的畫法,讓作品的藝術風格呈現出一種朴實無華的獨特魅力。我們並不需要對孩子強調這一點,因為他們會在閱讀中自然感受到。而通過吊燈、房燈改變畫面的色彩和光感,從而體現和調動人物情緒等技法與表現手段,則可以結合故事內容給孩子適當的提示。
我們知道,繪本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畫面」,僅僅看字讀繪本是不夠的,還要進行圖畫的解讀和欣賞,再圖文結合來理解,一本高質量的繪本,每一幀圖畫都堪稱藝術精品。所以,父母講繪本給寶寶聽時,要將重點放在畫面的解讀上,引導孩子欣賞優美的線條、色彩的表達,圖片里隱藏的小細節等,發揮想像力感受畫面里隱藏的故事。運用誇張的語氣和表情,模仿故事角色的聲音等,這樣才有帶入感,寶寶才會覺得好玩,願意聽下去。
在觀察圖片時鍛煉了寶寶的觀察能力,在父母與寶寶互動時又可以培養寶寶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還能讓寶寶的想像力得到很好的發揮。
作者介紹:恩斯特·楊德爾(Ernst Jandl),1925年生於維也納,2000年因病去世。他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1984年獲各奧爾格·畢希納獎(德國最具聲望的文學嘉獎),除此之外,他還榮獲過多次文學大獎,如奧地利國家圖書獎等。他的全部作品由魯赫特罕特出版社出版發行。
諾爾曼·榮格(Norman Junge),1938年生於基爾,作為自由創作藝術家生活在科隆。曾榮獲特羅伊斯多弗爾圖片獎。他和恩斯特·楊德爾合作的作品還有《越拉越高》及《對立者》。
關於本書的成就與贊譽
1999 荷蘭國家Vlag en Wimpel獎
1999 「銀羽毛」推薦書目
1998 德國青少年文學獎提名獎
1998 波隆那書展最佳繪本
1998 德國基督教出版協會插圖獎
1997 「最美的德國圖書」獎
創作背後的故事:文圖作者據說合作創作《第五個》的時候已經是垂暮之年。楊德爾寫下這本書裡面那寥寥幾十個單詞的時候,已經70多歲了(這本書出版3年後老詩人去世),而圖畫作者諾爾曼·榮格則是年屆花甲。兒童閱讀推廣人艾斯苔爾評論說:「兩位老人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候診室的玩笑。楊德爾的詩雖然在最後一句迎來了喜劇性的顛覆,但前面那極富節奏感的來來去去、進進出出,實在也是當真的。門開門關,甚至能讓人想起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成年人很容易把自己的人生閱歷與詩人的感慨相對應。不過不管怎麼感懷,記住詩人最後的戲謔吧,即使真的要面對一扇可怕而未知的門,我們也不要忘了說一聲『你好』呀。」
3. 如何講解繪本故事
聽故事,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個游戲,這是他認識世界、增長經驗非常重要且便捷的途徑。
為什麼要講繪本給孩子聽?
一是因為孩子本身是用圖畫思考問題(而成人是用語言文字思考問題),講繪本可以幫助孩子從「用圖畫思考」向「用文字思考」轉變;
二是因為講繪本可以結合文字作者、圖畫作者和講故事的人三者的生活經驗,並將這些經驗傳遞給孩子。
給孩子講故事時,一定要鼓勵孩子提問題;因為當一個故事能夠引起不同觀點時,經驗才可以分享,認知才可以發展。其實,講故事就是一個和孩子聊天、討論,引發孩子學習思考的過程。
講故事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是要讓孩子「學」,但千萬不要有目的性的「教」。萬萬不可考核孩子對故事的理解,比如「這個故事說什麼了?」等等,聽完故事還要被考試,哪個孩子還願意聽故事?不要著急,在說不定某一天的某一刻,你就會從孩子的某一句話或某一個行為中發現,他不僅知道這個故事說什麼了,他還知道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什麼。
講故事一定是一個用語言、用表情、用肢體「表演」的過程,「表演」得越生動、故事講得越好、孩子也才越愛聽。
親子共讀,重要的是分享;父母務必做到營造氛圍、以身作則。讓孩子看書、自己卻看電視,並口口聲聲說看書有多好,孩子一定會想:奇怪,看書那麼好,爸爸媽媽為什麼不去看?
應該讓孩子自己挑書,這樣可以便於家長觀察孩子的興趣,還可以鍛煉孩子挑書的品味。
在育兒過程中,父母的角色是「觀察者、引導者」,但絕不是「教導者」!
4. 第五節:感覺講的故事平淡無奇了解繪本結構後你在試試
本節課進入到繪本認知論的第二個部分,繪本的結構,較比繪本的主題呢,它可能會更難理解一些。
本篇文章主要內容簡介:
1.關於低幼繪本的結構的概念
2.繪本精讀《好大的紅蘋果》
「要怎麼發現低幼繪本好在哪裡呢?」
首先來看一個概念:繪本的結構
結構,就是組成整體各個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結構是無處不在的,只要有一個整體就會有組成它的各部分的搭配安排.
一個高明的結構並改就是形成優秀的整體的基礎。我們先來看一本書獲取一些關於低幼繪本的結構的感性的認知。
繪本精讀《好大的紅蘋果》
先把所有的內頁、這是個誇頁放在一起看一下。
大家的第一個感受是什麼呢?
是不是好像這個蘋果樹的鏡頭就沒有變?畫面中一直都有這顆樹,那田老師用藍色筆把它標出來,你會看到這個樣子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這本書的主題不是蘋果樹,而是好大好大的紅蘋果。所以,田老師再發一張圖,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理解。
你看這樣看是不是又有意思了一些呢?
你會發現不動的這顆蘋果樹,其實更能突顯蘋果,而且特別直觀的是蘋果的數量是在逐漸減少的。
那作者又是如何去做的減法的呢?
田老師標注了一下每頁蘋果的數量後,又發現了這樣的秘密:
五個蘋果出現了兩頁,我們可以說這是故事的開始,四個三個各一頁,這個是故事的發展過程,後面呢,四頁都只有一個蘋果,就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最後在故事的結尾沒有蘋果了。
所以逐級遞減的蘋果,就是這個繪本的核心節奏。
而作者又是靠什麼賀慧樣的方式讓蘋果逐漸遞減的呢?沒錯,是靠各種不同的小動物來拿走了蘋果.所以,把所有動物的元素再標出來再看一下,是這個樣子滴
先是熊-松鼠-鳥-老鼠-螞蟻,你會發現什麼?動物的形象也是由大到小的.
然後回到整體的故事結構,你會發現這樣一個公式圖
這里,你會發現作者是由多個維度去進行思考的,比如蘋果的數量、不同動物的出現、動物的由大變小的體量,還有後面不那麼容易會被發現的幾個維度,比如動物的數量,和拿走蘋果所用的動作。
這時候你再去理解什麼是結構?就容易多禪蔽答了,所謂結構,就是組成繪本的各部分的整體搭配與安排。一個高明的結構是構建一本成功的繪本的必要條件。
5. 繪本推薦2《第五個》:勇敢面對未知的事情
五個殘缺不全的動物玩具在一間昏暗的房間里等待著,然後一個接一個地走進房間里,又煥然一新地走出來。排在第五個的小木偶越來越害怕,門後面到底是什麼呢?
繪本的每一頁皮隱尺的畫面基本上就是五個坐在椅子上的玩具,乍看每一頁的內容都差不多,進去一個,少了一個,又出來一個......每一頁也只有寥寥幾個字:
「門開了,一個出來,一個進去,還剩四個
門開了,一個出來,一個進去,還剩三個
門開了,一個出來,一個進去,還剩兩個
門開了,一個出來,一個進去,還剩一個
門開了,一個出來,獨自進去
醫生你好」
封面: 五個殘缺不全的小玩具分別坐在五把小椅子上,在一個昏暗的房間里等待,房間門底下透露出一絲桔黃色的微光,房門的對面到底是什麼呢?
環襯: 底色是桔色,桔色有時尚、動感,活力四射的感覺,是歡快活潑的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溫暖的顏色。但封面的主顏色是昏暗的,冰冷的,在這里就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是不是意味著」黑暗中的光芒「?環襯的圖畫中是五把空椅子,那動物玩具們都到哪裡去了呢?預示了些什麼?
扉頁: 小木偶獨自一人坐在椅子上左右無助的觀看,那我們會想:第五個會是它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故事從這里就開始了!
封底: 昏暗的房間中的一扇門,門縫中透露出一束微弱的黃光,不禁讓小讀者好奇,門後面到底是什麼呢?與封面相呼應!
節奏: 出來一個~進去一個~還剩四個~出來一個~進去一個~還剩三個~有節奏的重復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氣氛,並將這種氣氛逐漸推向頂點,這也與繪本文字作者是位詩人有關,文字簡潔明了,但卻飽含情感!還有屋頂的吊燈,動物出來時往右擺,進去時往左邊擺,門關上的時候吊燈是靜止不動的,整本書的節奏感非常明顯,小讀者們看到燈就知道有動物出來或者進去了,還是他們在等待中。
版面設計: 左邊是整版留白,只有寥寥幾個字。繪本里的留白是有講究的,留白能夠為讀者提供想像的空間,然後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腦補玩具動物進去裡面的各種情境。排版設計上右邊版面已經是整版厚重的顏色,給人壓抑的感覺,而左邊的留白則能中和一下氣氛,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不會感覺壓抑,閱讀心情也不會低落。
圖畫手法: 圖畫作者以排列緊密的鋼筆線條呈現畫面,畫面中冷暖色調的變化暗示著情節的起伏,讓作品的藝術風格呈現出一種朴實無華的獨特魅力。
繪本適合於3-8歲的幼兒閱讀,家長可以陪伴其一起閱讀,互動和感受故事的情節變化,情緒波動,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含義!
首先繪本名稱是《第五個》, 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孩子感知「序數」和「燃高方位」的數學概念, 五把椅子上分別坐著五個動物小玩具,讓孩子嘗試數,從左邊數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攜山第四位,第五位都是誰呢?反過來,從右邊數呢?讓孩子對序數第幾個有認知,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區分左右!
另外, 繪本《第五個》創作的最主要目的是幫助小寶寶們克服對黑暗和未知事物的恐懼,尤其是小孩子,面對去醫院打針,更是莫名的緊張,幫助孩子不再害怕看醫生。 繪本故事中最後呈現的畫面:「小木偶勇敢地邁開了步伐走進房間,它甚至很有禮貌的把頭上的帽子拿在了手裡,「醫生你好」!,而醫生也對它微笑了。」小木偶的做法無疑給小寶寶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示範,雖然內心害怕卻也勇敢的進去了,並且很禮貌的問好。原來房間里是一位慈祥和藹的醫生啊,所有的動物玩具都是他修好的呢!房間里粉紅色的燈和醫生粉紅色的鼻子與黑暗的房間形成對比,讓讀者的內心突然有種安定的感覺!
整個故事節奏逐漸加快,直到最後才真正揭曉答案,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詩人最後的戲謔不僅告訴孩子,也告訴我們成人:生活在世界上,未知的事情太多太多,即使我們真的要面對一扇可怕而未知的門,我們也不要忘了樂觀勇敢的說一聲:「你好呀!」,或許事情遠沒有我們想像的可怕!
6. 幼兒園繪本故事
幼兒園繪本故事大全7. 故事類繪本講讀技巧(五)
第五天閱讀筆記
【故事類繪本的講讀攻略,為孩子種下幸福的種子】[太陽][太陽][太陽]
一、角色設計,你只需根據角色的虛形相和性格特點設計一個專屬的聲音,通過聲音的切換,讓孩子知道是誰在說話,
二、情節補充,將畫面中的信息添加到故事的內容中,讓故事變得更加完整豐富。
三、深情並茂,橘橘正講到高興的地方就歡欣股講到傷心的地方,情結就憂傷難過,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更有代入感。
四、巧用道具,加入一些小道具,會豐富孩子的閱讀體驗,使故事更逼真,更具互動性。包含多個故事線索的繪本講讀技巧,以分清主次。
注意:分清主次:主要的故事情節要重點講。逐伍賣個講讀是指圓悔在完整的講了某個主要故事之後,再講下一個次要人物的故事。避免在不同的故事線索中間切換給孩子帶來干擾。
孕媽想說:昨天閱讀忘記整理出來,也沒把閱讀技巧實踐一下,今天就忘了差不多了。再好的書,如果沒有反復實操,也是浪費書中的精華。
8. 2022.6.25親子閱讀與繪本賞析《第五個》
推薦理由
榮獲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繪本大獎、德國最美的書大獎、德國青少年文學獎提名獎、波隆那圖書大念薯答獎、「銀羽毛」推薦書目、荷蘭國家Vlag en Wimpel獎;一部懸念迭起的動畫片,一個孩子「害怕醫院、害怕黑暗、害怕未知」的治癒繪本,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對黑暗和無知的恐懼
故事簡介
五個受傷的玩具在昏暗的門外等候,門縫里透出一絲光
他們一個接著一個走進房間,在外面等候的其他玩具內心忐忑,充滿了恐懼;奇怪的是,從門里走出來後,原本受傷的玩具全部被治好了
門後到底是什麼呢?「醫生,你好」,哇,原來是醫生治好了他們!
美育欣賞
故事以墨綠色、明黃色為背景色,有明有暗,兩者相互交叉,明暗交錯,為讀者展示出一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動畫片;時明時暗,讓故事充滿懸念;一張一馳,讓故事極富節奏感
整幅圖畫用鋼筆創作,通過玩具們豐富的表情、動作、環境的細節變化,表現出他們在門外等待時的緊張心情,和從門里出來後的開心、輕松之情
故事排版也很有特色,整本書採用單頁版式布局,左邊是大面積的留白,只有幾個簡單的文字說明,右邊是整幅圖畫,且始終保持同一個角度,僅僅憑借吊燈和房間內的燈的色彩和光感的改變來產生不同的冷暖色調的交替,充滿了新鮮感,讓讀者也跟隨這幾個玩具進入驚險刺激的故事當中,一同感受他們此刻內心的各種情感
文字力量
文字活潑精煉,筆觸細膩,充滿內涵,全文只有75個字,一首6行的詩,卻上演了一部驚奇、驚喜大片,結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完整地描述了孩子面對未知時的心理狀態:神秘、恐懼、興奮、孤獨、渴望;讓孩子明白,原來害怕黑暗和未知,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每個孩子甚至大人,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共鳴,回想起自己去醫院看醫生時的忐忑不安,或面對未知時也是緊張萬分的感受,好在最後我們才發現一切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可怕,最後終於如釋重負,一身輕松
觀察細節
故事從封面就已經開始了,仔細觀察會發現坐在椅子上的幾個玩具好像都有一點殘缺:發條玩具企鵝沒有胳膊、鴨子的腳上缺了一個滾輪、大熊的手臂受傷包紮了、眼睛上也帶著眼罩、青蛙的背也被包了起來、小木偶的鼻子竟然斷了一截
題目是《第五個》,椅子上剛好坐了5個,但誰是「第五個」呢?可以讓孩子猜一猜,製造懸念;這里也暗藏了一個數學啟蒙知識——序數和排列,試著讓孩子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數一數,發現其中的不同
玩具們等待的那個房間里,吊燈的位置一直在發生改變:每當裡面那個房間的門打開後,吊燈便向右擺動;房門一旦關上,它就恢復成直立狀手纖;而每次有玩具走進裡面那個房間後,吊燈又跟隨玩具的走向擺向左側,連續的動作變化讓畫面一下子動了起來,十分有趣
房間裡面的燈光是亮黃色,充滿了溫暖,與外面的冷色調形成對比;隨著玩具們出來後身體的改變,整個故事也逐漸變得溫馨起來,在外面等待的玩具們似乎也變得沒有那麼焦慮了,直到最後一刻,裡面房間的門完全打開後,一切都真相大白:原來這里是一個可愛的醫生!
每個玩具在亮黃色燈光的照射下,都在木地板上留下了一個完好如初的影子,給讀者帶來了無限的療愈之力
驚喜彩蛋
作者楊德爾在創作這本書的時候,已經70多歲了;插畫作者諾爾曼榮格也是花甲年紀,兩位垂暮之年的老人用一生的經歷和經驗在講述人生:在黑暗和未知面前,總有一束燈光為你亮著,不要怕,最後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育兒啟示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找到恐懼的來源,比如醫院、醫生、黑暗等;讓孩子知道其實每仔慧個人都會有一些恐懼心理,這是我們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不必過於擔憂
其次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恐懼,弱化恐懼心理,比如把害怕的東西畫下來,讓孩子變成奧特曼等英雄去打敗怪獸等,孩子慢慢就會嘗試去戰勝恐懼和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