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什麼童話故事書
《安徒生童話》,《葉聖陶童話集》,《葉君健童話集》。
Ⅱ 葉君健的創作
葉君健是著名的小說家、文學翻譯家和兒童文學作家,又是長期從事對外宣傳工作的宣傳家。
1914年,葉君健生於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的一個小山村裡。童年生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2年,葉君健考入武漢大學,攻讀外國文學。從1933年到1936年,他陸續用世界語寫了13篇短篇小說,包括《歲暮》、《王得勝從軍記》等,於1937年結集為《被遺忘的人們》出版,署名馬耳。
這些小說描寫的是舊中國農村鄉鎮中的一些平凡而渺小的人物,如染上賭博習慣的長工,失業回鄉的店員,到處流浪的江湖藝人等。世界語這種文字,在當時是世界上一些被壓迫的弱小民族文學交流的有效工具。這些弱小國家的知識分子將自己的作品譯為世界語,傳達出自己民族的呼聲。葉君健選擇了世界語作為創作和翻譯的工具,也是想要把中國這個當時被遺忘、被欺凌的民族的聲音,傳達到世界人民中間去。
《被遺忘的人們》在國際世界語文學史上佔有一席地位。它被國際爛鋒指世界語領導人拉本納稱為「世界語無產階級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期間,葉君健用英語創作了長篇小說《山村》、《他們飛向前方》,短篇小說集《無知的和被遺忘的》、《藍藍的低山區》等。其中以《山村》最為著名,它在許多國家多次出版,截至2010年已有近20種文字的譯本。
《山村》所描寫的是葉君健最熟悉的故鄉的生活。它以一個男孩子的口氣,描述了故鄉生活的落後、閉塞,故鄉人民的痛苦掙扎,及大革命浪潮對故鄉的沖擊。整部作品的敘述筆調率真樸素,在暗含的幽默中流露出作者對故鄉土地的真摯感情。
1949年葉君健回到祖國,又投身於宣傳家的事業,在主編外文刊物《中國文學》的同時,他創作了不少散文、中篇小說和大量兒童文學作品。
1973年到1976年,葉君健創作了長篇小說《火花》、《自由》和《曙光》,總稱《土地》三部曲。1983年到1985年,他又創作了長篇小說《曠野》和《遠程》,與他40多年前用英語創作的《山村》一起,總稱為《寂靜的群山》三部曲。這些長篇小說是用中文創作的,它們仍以作者一直念念不忘的山村生活為背景。
《土地》三部曲,寫的是從辛亥革命前後到五四運動前後中國社會的變化。小說從長江中游一帶破產農民的遭遇寫起一直寫到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去法國當勞工,他們之中的優秀分子,後來成為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
《寂靜的群山》三部曲所反映的年代緊接著《土地》三部曲,從大革命寫到長征的開始,它描寫了中國農民怎樣參加武裝革命,並發展為聲勢浩大的紅軍。
從葉君健的一系列作品可以看出,他始終把對外宣傳中國革命作為自己神聖的使命,始終把中國革命的關鍵問題——農民問題作為自己探討的主要課題,把自己對故鄉、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凝注在筆端,從而為中國20世紀前半葉的農民革命,描繪了一幅宏大的歷史畫卷。 作為世界知名的小說家和翻譯家,葉君健對我國兒童文學事業的發展也予以極大的關注,並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葉君健的兒童文學作品包括:童話、兒時回憶、兒童小說,以及根據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進行再創造的希臘神話和歐洲民間故事。童話、兒時回憶和基則兒童小說,大多是在五、六十年代創作的,主要描寫中外少年兒童的生活,如《小僕人》。而根據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改寫的希臘神話和歐洲民間故事,則是他在1979年以後創作的,是作者為擴大兒童文學創作領域所作的成功的嘗試。
以古希臘神話為題材的一組故事,基本情飢配節與原來的故事沒有太大的差別,但主題都是新的。如在《潘多拉的匣子》這個故事中,既有對報復心重、與人類為敵的天神宙斯的批判,又有對一心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普羅米修斯的歌頌,還有對因為貪心而違反諾言的埃比米修斯的批評。更重要的是,作者在這個故事中,挖掘出了其中蘊涵的對人類社會高度樂觀的精神,並加以強調。
以歐洲民間故事為基礎改寫的故事,被葉君健用來解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如《三個朋友》中,利用三個小偷比賽誰的偷術高這一有趣的情節,反映出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種種社會現象。《商人》、《真假皇帝》等則從不同方面反映了封建階級的衰落和資產階級的興起。 葉君健的文學創作的主要特徵是: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詩的意境與韻味,以及簡潔樸素的語言風格。
所謂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是指葉君健在他的全部作品中,表現出了對現實社會關系的深刻理解。他以強烈的責任感投入創作,因此,他的作品,無論是小說、散文,還是翻譯作品和兒童文學作品,都充滿了獨特的歷史內容,真實地再現了現實生活的本質和歷史發展的趨勢。
然而,這些作品絕不是政治說教的宣傳品,而是融匯著政治、歷史、人生哲理和詩情的藝術品。國內外很多作家、評論家都認為,在葉君健的作品中,蘊涵著詩的意境和詩的韻味。
這種詩的意境和詩的韻味,與葉君健特有樸素簡潔的語言風格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葉君健在自己的作品中,從不鋪陳曲折離奇的情節,也從不堆砌華麗的辭藻,他總是以樸素的筆調、冷靜的敘述和簡練的勾勒,使作品中的一切能夠樸素自然地展現出來。而正是在這樸素簡潔的勾勒中,讀者可以品味出那種深蘊的詩情。 抗日戰爭爆發後,葉君健停下了自己的小說創作,投身到抗戰的宣傳工作之中。他輾轉於武漢、香港、重慶等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外語,作了大量的宣傳工作。他在這一時期所翻譯的中國抗戰文學作品,後來被收為英語和世界語兩個集子出版。
1944年,葉君健應英國戰時宣傳部邀請,到英國各地演講,宣傳中國的抗日戰爭,並重新開始一度中斷了的小說創作。抗戰勝利後,葉君健在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期間,用英語創作了短篇小說集《無知的和被遺忘的》、《藍藍的低山區》,長篇小說《山村》、《他們飛向前方》等。這些作品都是出於向國外讀者「解釋中國」的目的而創作的。
Ⅲ 海的女兒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海的女兒》講述海公主小人魚為了追求到一個人的高潔的不死的靈魂,放棄了海底自由自在的生活和300年長壽的生命,把美妙的歌喉丟棄在惡毒的巫婆手裡,忍受住把魚尾變成人腿後所納培緩帶來的巨大痛苦,用她的愛、她的心和她年輕的生命,去追求那永生而崇高的人的靈魂,並通過「善良的工作」去分享人的一切永恆的幸福。
海王有一美麗而善良的女兒小人魚。小人魚在一次偶然中救了並愛上了王子,她為了與王子在一起,惜忍受巨大痛苦,脫去魚形,換來人形。但王子最後卻和人間的女子結了婚。巫婆告訴小人魚,只要殺死王子,並使王子的血流到自己腿上,小人魚就可回到海里,重新過無憂無慮的生活洞模。但她沒有這樣做,卻自已投入海中化為泡沫。
小美人魚是一個近乎完美的角色,她有著別人無法比擬的美妙聲音——同樣在現實中安徒生也曾經有過一副好噪音。此外,小美人魚是海底世界中最小的公主.也是最受寵愛的公主,她的魚尾在海底世界中是最漂亮的,但對於岸上世界來說,魚尾是醜陋的不被世人所接受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小美人魚的魚尾叫做缺陷,為了克服這個缺陷,小美人魚找了可怕的海巫婆求助,並最終用她的美妙聲音換了兩條漂亮的腿,同時她又有了另外一個缺陷——啞。小美人魚擁有自己的花園,其他公主都種上了自己收集的中悄奇異的珍寶,但小美人魚的花園裡面只有一座王子的雕像。由此可見,小美人魚渴望被愛,她想同真正的人類戀愛,喜歡聽所有人類的故事。
《海的女兒》是安徒生重要的童話作品之一,其影響只消從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入海口礁石上的美人魚銅像就可見一斑。同時還被無數次改編成動畫、兒童劇等。
翻譯家葉君健:「海的女兒」其實是安徒生理想中的人的縮影。他相信擁有人魚品質的「人」一定能走向光明並創造美好生活,由此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海的女兒》是一部贊美和歌頌人的作品。「『海的女兒』對高級生命的追求,她的堅強毅力和犧牲精神,打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的心。」
Ⅳ 安徒生童話除了《海的女兒》還有那些故事
童話
海的女兒、丑小鴨、野天鵝
寓言
皇帝的新裝、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
小說
幸運的貝兒
線上作品閱讀:
童話故事
安徒生童話故事集(計163篇)/林樺1995年譯扒襪遲
幸運的貝兒NEW! (葉君健譯)
小意達的花兒 (葉君健譯)
她是一個廢物 (葉君健譯)
安徒生童話故事集精彩插圖/斯汶.奧托
相關資料春李
安徒生:阿拉丁的神燈/宇慧好正(文學傳記)
夜行的驛車--之於安徒生的愛情/曾卓
作家檔案
安徒生一生大事記
安徒生創作三部曲
安徒生故事全集評價
安徒生故事全集簡介
安徒生故事全集—名人推薦
關於權威譯者葉君健
世界各地相關站點
Ⅳ 《安徒生童話選》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安徒生童話選》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作者:[丹麥]安徒生
類型:童話
安徒生筆下的美人魚
丑小鴨
(選自《安徒生童話選》,葉君健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Ⅵ 葉君健的丑小鴨有幾個版本
一個版本。
丑小鴨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 葉君健 /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 1990出版
葉君鍵:
中國翻譯家
葉君健是中國第一個從丹麥文翻譯並系統全面地介紹安徒生童話的翻譯家。因翻譯丹麥文版安徒生童話故事而享譽世界文壇。
在《安徒生童話》現有的近百種文字譯本中,葉譯本被丹麥專家評價為「最好的」:「只有中國的(葉君健)譯本把他(安徒生)當作一個偉大作家和詩人來介紹給讀者,保持了作者的詩情、幽默感和生動活潑的形象化語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譯本。」
1988年,丹麥女王瑪珈罩扮緩麗特二世隆重授予葉君健「丹麥國旗物模勛章」(安徒生因為童話創作成就也獲得了「丹麥國旗勛章」)缺輪,這使他成為全世界唯一因為安徒生童話翻譯而獲此殊榮的翻譯家:也是安徒生與葉君健作為作者與譯者,因一部作品先後獲得同樣勛章的唯一先例。
Ⅶ 《安徒生童話》作者是誰
《安徒生童話》作者是安徒生。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丹麥19世紀著名的童話作家,既是世界文學童話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
他最著名的童話故事有《小錫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和《紅鞋亮銀》等。老鍵明
基本信息
1846年,《安徒生全集》在德國出版;1849年,丹麥以本民族文字印行了《安徒生童話全集》。1958年葉君健譯自丹麥文的《安徒生童話全侍告集》出版之後,安徒生童話便在我國迅速流傳開來。
作為「同時適合六歲與六十歲人閱讀」的作品,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例如《小意達的花兒》、《堅定的錫兵》等;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比如《皇帝的新裝》。
Ⅷ 葉君健的資料誰知道
筆 名: 馬耳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14-1999.1.5
民 族: 漢族
湖北黃安人。民盟成員。193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外文系。1938年在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政治部第三廳從事國際宣傳工作,同年參加發起成立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香港主編英文刊物《中國作家》,任重慶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教師,1944年應聘赴英任中國抗戰情況宣講員,劍橋大學英王學院歐洲文學研究員,1949年歸國,歷任輔仁大學教授,文化部外聯局編譯處處長,《中國文學》副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羨鏈中外文學交流委員會主任。中國民盟中央委員,全國第三屆人大代表,全國第五、六、七屆政協委員。1933年開始發表作品。
著有長篇小說《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寂靜的群山三部曲》(《山村》、《曠野》、《遠程》),散文集《兩京散記鍵脊》,短篇小說集《葉君健小說選》、《葉君健童話故事集》等。
小說創作
葉君健是著名的小說家、翻譯家和兒童文學作家,又是長期從事對外宣傳工作的宣傳家。兄亮孫
1914年,葉君健生於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的一個小山村裡。童年生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2年,葉君健考入武漢大學,攻讀外國文學。從1933年到1936年,他陸續用世界語寫了13篇短篇小說,包括《歲暮》、《王得勝從軍記》等,於1937年結集為《被遺忘的人們》出版,署名馬耳。
這些小說描寫的是舊中國農村鄉鎮中的一些平凡而渺小的人物,如染上賭博習慣的長工,失業回鄉的店員,到處流浪的江湖藝人等。
世界語這種文字,在當時是世界上一些被壓迫的弱小民族文學交流的有效工具。這些弱小國家的知識分子將自己的作品譯為世界語,傳達出自己民族的呼聲。葉君健選擇了世界語作為創作和翻譯的工具,也是想要把中國這個當時被遺忘、被欺凌的民族的聲音,傳達到世界人民中間去。
《被遺忘的人們》在國際世界語文學史上佔有一席地位。它被國際世界語領導人拉本納稱為「世界語無產階級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葉君健在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期間,用英語創作了短篇小說集《無知的和被遺忘的》、《藍藍的低山區》,長篇小說《山村》、《他們飛向前方》等。這些作品都是出於向國外讀者「解釋中國」的目的而創作的。其中以《山村》最為著名,它在許多國家一版再版,目前已有了近20種文字的譯本。
《山村》所描寫的是葉君健最熟悉的故鄉的生活。它以一個男孩子的口氣,描述了故鄉生活的落後、閉塞,故鄉人民的痛苦掙扎,及大革命浪潮對故鄉的沖擊。整部作品的敘述筆調率真樸素,在暗含的幽默中流露出作者對故鄉土地的真摯感情。
1949年葉君健回到祖國,又投身於宣傳家的事業,在主編外文刊物《中國文學》的同時,他創作了不少散文、中篇小說和大量兒童文學作品。
1973年到1976年,葉君健創作了長篇小說《火花》、《自由》和《曙光》,總稱《土地》三部曲。1983年到1985年,他又創作了長篇小說《曠野》和《遠程》,與他40多年前用英語創作的《山村》一起,總稱為《寂靜的群山》三部曲。這些長篇小說是用中文創作的,它們仍以作者一直念念不忘的山村生活為背景。
《土地》三部曲,寫的是從辛亥革命前後到五四運動前後中國社會的變化。小說從長江中游一帶破產農民的遭遇寫起一直寫到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去法國當勞工,他們之中的優秀分子,後來成為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
《寂靜的群山》三部曲所反映的年代緊接著《土地》三部曲,從大革命寫到長征的開始,它描寫了中國農民怎樣參加武裝革命,並發展為聲勢浩大的紅軍。
從葉君健的一系列作品可以看出,他始終把對外宣傳中國革命作為自己神聖的使命,始終把中國革命的關鍵問題——農民問題作為自己探討的主要課題,把自己對故鄉、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凝注在筆端,從而為中國20世紀前半葉的農民革命,描繪了一幅宏大的歷史畫卷。
兒童文學創作
作為世界知名的小說家和翻譯家,葉君健對我國兒童文學事業的發展也予以極大的關注,並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葉君健的兒童文學作品包括:童話、兒時回憶、兒童小說,以及根據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進行再創造的希臘神話和歐洲民間故事。童話、兒時回憶和兒童小說,大多是在五、六十年代創作的,主要描寫中外少年兒童的生活,如《小僕人》。而根據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改寫的希臘神話和歐洲民間故事,則是他在1979年以後創作的,是作者為擴大兒童文學創作領域所作的成功的嘗試。
以古希臘神話為題材的一組故事,基本情節與原來的故事沒有太大的差別,但主題都是新的。如在《潘多拉的匣子》這個故事中,既有對報復心重、與人類為敵的天神宙斯的批判,又有對一心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普羅米修斯的歌頌,還有對因為貪心而違反諾言的埃比米修斯的批評。更重要的是,作者在這個故事中,挖掘出了其中蘊涵的對人類社會高度樂觀的精神,並加以強調。
以歐洲民間故事為基礎改寫的故事,被葉君健用來解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如《三個朋友》中,利用三個小偷比賽誰的偷術高這一有趣的情節,反映出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種種社會現象。《商人》、《真假皇帝》等則從不同方面反映了封建階級的衰落和資產階級的興起。
創作特徵
葉君健的文學創作的主要特徵是: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詩的意境與韻味,以及簡潔樸素的語言風格。
所謂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是指葉君健在他的全部作品中,表現出了對現實社會關系的深刻理解。他以強烈的責任感投入創作,因此,他的作品,無論是小說、散文,還是翻譯作品和兒童文學作品,都充滿了意識到的歷史內容,真實地再現了現實生活的本質和歷史發展的趨勢。
然而,這些作品絕不是政治說教的宣傳品,而是融匯著政治、歷史、人生哲理和詩情的藝術品。國內外很多作家、評論家都認為,在葉君健的作品中,蘊涵著詩的意境和詩的韻味。
這種詩的意境和詩的韻味,與葉君健特有樸素簡潔的語言風格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葉君健在自己的作品中,從不鋪陳曲折離奇的情節,也從不堆砌華麗的辭藻,他總是以樸素的筆調、冷靜的敘述和簡練的勾勒,使作品中的一切能夠樸素自然地展現出來。而正是在這樸素簡潔的勾勒中,讀者可以品味出那種深蘊的詩情。
對外宣傳家
抗日戰爭爆發後,葉君健停下了自己的小說創作,投身到抗戰的宣傳工作之中。他輾轉於武漢、香港、重慶等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外語,作了大量的宣傳工作。他在這一時期所翻譯的中國抗戰文學作品,後來被收為英語和世界語兩個集子出版。
1944年,葉君健應英國戰時宣傳部邀請,到英國各地演講,宣傳中國的抗日戰爭,並重新開始一度中斷了的小說創作。抗戰勝利後,葉君健在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期間,用英語創作了短篇小說集《無知的和被遺忘的》、《藍藍的低山區》,長篇小說《山村》、《他們飛向前方》等。這些作品都是出於向國外讀者「解釋中國」的目的而創作的。其中以《山村》最為著名,它在許多國家一版再版,目前已有了近20種文字的譯本。
《山村》所描寫的是葉君健最熟悉的故鄉的生活。它以一個男孩子的口氣,描述了故鄉生活的落後、閉塞,故鄉人民的痛苦掙扎,及大革命浪潮對故鄉的沖擊。整部作品的敘述筆調率真樸素,在暗含的幽默中流露出作者對故鄉土地的真摯感情。
1949年葉君健回到祖國,又投身於宣傳家的事業,長期主編英文刊物《中國文學》。
葉君健是著名的小說家、翻譯家和兒童文學作家,又是長期從事對外宣傳工作的宣傳家。
Ⅸ 安徒生童話故事有哪些
安徒生童話全集的三個譯本(葉君健、任溶溶、林樺),其中葉俊健那絕對是權威,請看下面的說明
葉君健翻譯觀點中,強調譯者對原著有個「再解釋」過程。正因為他對《安徒生童話》的「再解釋」很到位,使得他的中譯本得到各方很高的評價。葉老生前曾告訴我,《安徒生童話》現有80多種文字的譯本,丹麥報紙有評論認為中文譯本是最好的。該文章說:「因為譯者理解安徒生不單是一個為孩子講故事的人,而是一個哲學家、詩人、民主主義者,崇尚進步,反對落後和不仁的權勢人物。只有中國的譯本把他當做一個偉大作家和詩人來介紹給讀者,保持了作者的詩情、幽默感和生動活潑的形象化語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譯本。」為此,丹麥女王曾隆重授給葉君健「丹麥國旗勛章」,這是全世界《安徒生童話》眾多譯者中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也是安徒生與葉君健作為作者與譯者,因一部作品先後獲得同樣勛章的唯一先例。盡管丹麥政府規定,葉君健百年之後該勛章應送還丹麥,但葉君健為翻譯《安徒生童話》所做出的貢獻,將在中國和丹麥的文壇永遠放射光芒。
Ⅹ 葉君健的童話故事有哪些
葉君健的童話故事
《葉君健搏鏈童話故事集》
是1998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作者是葉君健。
本書收集了葉君健先生的精選童話故事。
定基稿孫價
15.0
出版社
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8-12
裝幀
平裝
作者介紹
葉君健(1914—1999 ) 作家,文學敬耐翻譯家。湖北黃安(今紅安)人。筆名馬耳。193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外國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