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春節故事有哪些
春節的故事非常多,比如我們說貼春聯或者放鞭炮,這是為了驅趕年獸啊,Jordan.
⑵ 春節的故事,有哪些
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傳說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二、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一天,他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萬年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祖乙,對其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
三、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准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於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⑶ 春節的故事有哪些
關於春節的故事:驅趕年獸。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余差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
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雹鍵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源毀巧著餘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的簡介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⑷ 關於春節的4個民間故事有哪些
關於春節的4個民間故事:
1、熬年守歲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居住在深山密林裡面,人們管它們叫「年」。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365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出沒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
人們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滅爐火,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
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
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2、驅趕年獸
很久以前,有種怪獸叫「夕」,它在每年的年關都要出來傷人,連保護老百姓的灶王爺也拿它沒辦法,於是灶王爺上天請來了一位叫「年」的神童。神童法力高強,用紅綢和放在火中燒得噼啪作響的竹竿消滅了夕獸。
這一天正好是臘月的最後一天,老百姓為了感謝和紀念年在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農歷每年的最後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過年。百姓希望家家都有年手中的紅綢和鞭炮,於是紅綢和放在火中燒的竹竿逐漸演變成了家家戶戶過年時都有的紅對聯、紅鞭炮。這個關於年的傳說可說條理清晰、有章可循。
3、爭花治天下
在陝西關中一帶民間,流傳著有關春節的傳說故事。傳說,玉皇大帝為了治理人間,就派天宮的彌勒佛下凡。這事被如來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為啥不讓我去呢?於是,就找玉皇大帝論理,玉帝聽了,無言可對,只好說:「商量商量再說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個解圍的方兒。
他請來彌勒佛和如來佛,將兩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說:「這兩盆花你二位各務一盆,誰的花先開,誰就下凡去管理人間。」如來佛心眼多,點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彌勒佛,因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難收,才以務花為借口來行此事。面前這兩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於是也想出個小計來。
他借彌勒佛合目謝恩的機會,悄悄地把兩盆花換了個位置。第二天,如來佛的花就開了,因此彌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間,這天就是正月初一。傳說彌勒佛心善,這天他讓人們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們就歡歡喜喜,興高彩烈的過了一天。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彌勒佛,就把這初春之時,二佛交接的時刻稱做「春節」。有人說,因為當初如來佛因偷換花盆留下了瞎瞎現象,直到現在,人間還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4、貼門神
過年家裡都喜歡在門上貼上秦瓊與尉遲敬德兩位將軍的畫像,這是為什麼呢?據說古時候,涇河龍王與一個算卦先生打賭,犯下天條,被玉皇大帝判死刑。
涇河龍王托夢唐太宗李世民,讓唐太宗赦免他,太宗應允。第二天,太宗和直言敢諫的大臣魏徵下棋,魏徵突然睡著,在夢中斬了涇河龍王。涇河龍王的冤魂責怪太宗不講信用,常來索命。
太宗一病不起,遊了陰間,被十閻王諒解,重返陽。這就是《西遊記》的起因。怕涇河龍王來索魂,就讓秦瓊和尉遲敬德守門,平安無事。
太宗又覺得過意不去,就把二位將軍像貼在門上,也平安無事。傳到民間,於是,民間也貼兩位將軍像。
⑸ 關於春節簡短的小故事
春節 與 清明 節、 端午節 、 中秋節 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 遺產名錄。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春節簡短的小 故事 ,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更多關於春節方面的相關內容推薦↓↓↓
2022春節晚會經典主持詞範文
2022春節除夕新春對聯大全
2022春節同學聚會主持詞
春節小學五年級作文10篇
2022年春節放假安排
春節簡短的小故事1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書法班的老師說讓我們自己寫 對聯 回家過年送親朋好友。同學們高興地歡呼起來,高興的是我們自己能寫對聯了,既剩錢又讓我們鍛煉自己一年來的書法水平。
星期天下午,陳老師拿著必用的材料來到教室。老師邊整理紙邊說:「同學們,准備好了嗎?把自己的毛筆洗刷干凈後來我這里領材料。」同學們早已等得心急火燎,都想大顯身手。我也不是迫不及待地去拿材料了,我選來選去,不知選那副對聯內容好了。經過我耐心地看,選了一副上聯是:春滿乾坤福滿門,下聯是:天增歲月人增壽,橫批:普天同慶。
選好對聯後,我心裡想:「唉,這不是小菜一碟嗎?我去年都已練過了。」開始寫對聯了,拿來紅紙、墨盤、毛筆。把上下聯折好七個小格子,橫批折四個格子。心裡有點開心還有點怕,開心的是我今年寫的對聯還能送人,怕的是萬一寫不好貼在大門上讓人笑話。我靜下心來,沉著地提起毛筆,蘸飽墨水,然後開始一筆一畫地寫起來。別看字不多,但是都不是那麼好寫的。萬事開頭難,第一字找好位置慢慢地寫起來,後面就寫得很順手了, 其它 字都寫得不錯,發揮很好。第一副寫完了,我又開始了下一副,不知不覺下課鈴響了,我數了數,啊,我寫了八副對聯。
到了傍晚回家後,我把寫好的對聯送給姥姥家樓上、樓下的阿姨叔叔,並送上我新年的祝福。過年時經過叔叔阿姨家門時,看著自己滿意的對聯,心裡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樣甜,明年春節我還要寫對聯!
春節簡短的小故事2
我 學書法 已經有兩年多了,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去年三門峽舉行的書法大賽,我還獲得二等獎。在我家的書櫃上有好幾摞練得毛筆字,為了能讓我更好的練好字,今年,媽媽給我下了一個任務:寫春聯。雖然是第一次寫,但我已經是信心十足。
第一步:准備工作。爸爸買了金粉、清漆、汽油和紅紙,還有搜集對聯。我和媽媽把大紅紙對折割開。由於是第一次寫春聯,我讓爸爸幫我折好字的距離。媽媽又幫我把金粉、清漆、汽油這幾樣按一定的比例活在一起。
第二步:書寫對聯。我先想這個字要注意什麼,然後再拿起毛筆,蘸點金粉,寫書法一定要注意字的間架結構,我把解老師課堂上講的要點熟記於心,開始寫的每一筆每一畫都很慢。唯恐寫不好,不一會兒,一副對聯寫好了,爸爸媽媽直誇我好。自我感覺也挺好。我更有信心往下寫。瞧,這就是我的傑作,怎麼樣?你們也來學學吧!
寫完了小對聯,我開始挑戰大對聯。寫得第一幅大對聯,大小沒有掌握好,不太滿意,我又重新寫了一副,這次寫的比第一次寫的好多了。
這次我總共寫了12副小對聯,4副對聯。其中10副小對聯4副大對聯送給了奶奶、外婆、大姨、小姨家。她們見了,也誇我寫得好,我的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我還收獲了30元的對聯錢,這是我意想不到的,這是她們對我的獎勵。
寫對聯不僅僅練了字,還有對聯錢,更收獲了寫對聯的樂趣!
春節簡短的小故事3
中國傳統節日 ,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眾多節日中我最愛的就是春節了。
在老家過春節是從臘月初八開始的,媽媽會熬一大鍋「臘八粥」,說是吃了不凍耳朵。小孩子可不管這些由來,只要有好吃的就行!臘月二十五也是我喜歡的一天——磨豆腐。豆腐的吃法很多,喝豆漿、糖拌豆腐、吃豆條……每一種回味起來都讓人口水直流!二十八-——打糍粑。幾個壯漢圍著一個石槽,嘴裡喊著:「一二……一二……一二……」邊喊邊轉著圈地使勁打糍粑。聽奶奶說打的時間長,力氣夠大,打出的糍粑才嚼勁十足。
這么多美食,這么多講究,我最愛最愛的反而是 除夕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內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了各色的 年畫 。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不間斷,煙花四射。孔明燈也帶著大家的心願在空中越飛越高。這頓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己,必定趕回家來吃這頓飯的。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年紀較長的人說是為了珍惜現在的時光。年輕人是為了為長輩們延年益壽,祈福。小孩子當然是為了邊任性吃任性地欣賞電視上的精彩節目了!
在外面過年時是沒有老家的韻味的,真希望咱們的傳統節日能一直延續下去,讓咱們中華民族這些老傳統一直一直傳遞下去!
春節簡短的小故事4
每當春節,我總會回到家鄉過,因為那裡景色優美,有農村的感覺,使人感到一種很舒服、輕松的感覺。
今年,我回到家鄉,感覺格外不同,因為我爸爸在後院那裡建了一座五層樓的房子,把後院的范圍礦大了。全村的人都很羨慕,擔憂的就很妒忌,因為他們家裡沒有錢蓋房子,不希望我們的生活比他的好,就像在我的爸爸那裡奪取一些土地,可都被我爸爸看穿了,一一地拒絕了,可是他們還是不知恥地常常來我們家吃飯。
到了春節,他們都回家吃飯了的,當然我們也可以過得更加開心了。那天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把被子疊好,一早就跟爺爺奶奶說:「恭喜發財,利是遞來。」拿完家裡人的所有利是包之後,我偷偷的藏在房間里把利是一一拆開。啊,收獲還不少呢!最大封的是爺爺的利是,每次都100-200元,雖然不比鄰居表叔給鄰居小孩的一封1000元的大,但我已經十分滿足了。那天全家我們都去看望親戚,因為我們這些小孩子當晚想趁機「打劫」的了!可苦的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要回利是給別人的小孩子,順便我們也去看看家鄉周圍景色的改變的。我們在去過程中不時也看見有人為了慶祝,都用鞭炮,在臨晨四點時,我和姐姐都是因為這些鞭炮,嚇得跳起來。
那天晚上,我看見了我們很多家都放煙花,顯得十分隆重,我們家也不例外,爸爸買了差不多1000元的煙花放,連上邊馬路打 麻將 ,打牌的人都停下來觀看,在全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我們家,因為我爸爸在村子裡,都算個百萬富人了,所以煙花比別人放得更多、更長時間,我看得連頸都僵硬了,有很多人都很羨慕我們。哈哈,這下咱家可有面子了。
在家鄉的春節真好,又沒又熱鬧又隆重,比起一些在城市裡過春節的好多了,我愛我的家鄉-德慶。
春節簡短的小故事5
時光飛逝,轉眼間,農歷20--年馬上過去,我們即將迎來20--虎年新春的到來。這個春節,我有一個特殊的任務——給親戚朋友們寫春聯,因為我在千里堂學習書法快一年了,總得展示下自己的成果吧。
我選了一副春聯:「羊歌盛世方報捷,猴舞新春又呈祥」,這14個字乍一看覺得好寫,其實恰恰相反,一點也不好寫,我有些後悔選了,可是老師都已經寫好範字了,我也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第一個是「羊」字,我覺得容易,就刷刷地寫起來,很快,3個「羊」字躍然紙上,我細細比較,實在沒一個滿意,心情如同泄了氣的皮球,呆坐在凳子上寫不下去了。爸爸鼓勵我,給我點出了缺點,提醒我在哪個部位要運筆重些,哪個筆劃要動作放慢來。於是,我照著他的話重新寫了一遍,果然效果好了不少。接下來,我每寫一個字,就對照著老師的範字揣摩、比對,一遍比一遍有了進步。功夫不負有心人,幾遍臨摩下來,我就掌握了這幾個字的書寫要領。
老師看我練習得差不多了,就拿出兩張大紅的春聯紙讓我試寫一副。於是,我按照老師的要求,工工整整地書寫起來,寫完一看,效果還不錯,比在練習紙上看要漂亮多了,我小激動了一回,內心對學書法更多了一份成就感。
不過經過老師的比對後,還是發現了許多不足,他要求我回家後多練習。我答應了,爭取每天擠時間練習。加油,相信自己可以寫得更棒!
關於春節簡短的小故事相關 文章 :
★ 關於春節簡短的小故事
★ 關於春節的簡短故事
★ 春節故事簡短五篇
★ 有關春節的故事簡短
★ 有關春節小故事事例
★ 關於春節的小故事
★ 春節的簡短故事最新
★ 有關春節故事簡短最新
★ 新年的現代簡短小故事
★ 有關春節的小故事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⑹ 關於春節的故事有哪些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長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惡無比。年長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家家戶戶人們都離家躲避年獸的傷害,把這個稱為“過年”。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長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惡無比。年長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家家戶戶人們都離家躲避年獸的傷害,把這個稱為“過年”。
其他小故事:
1、某年除夕,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人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到處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沒有人關心這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婦包了餃子請老人吃,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
2、為了報答老婦的好心,老人告訴她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要她穿紅衣,在門上張貼紅紙、點上紅燭,在院內燃燒竹子發出炸響。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發現村中燈火通明,它的雙眼被刺眼的紅色逼得睜不開,又聽到有人家傳來響亮的爆竹聲,於是渾身戰栗的逃走了。
3、從此人們知道了趕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恭賀對方渡過了年獸的肆虐。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⑺ 有關春節的故事簡短
淺淺的語言寄託深深惦念,歪斜的字里寫著真摯祝願。拜年了,願新年生活玉潤珠圓,快樂流淌心田,日子越過越甜,守望幸福家園。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春節 的 故事 簡短,供大家參考。
春節的故事簡短1
春節,是個喜氣洋洋、和家團圓的快樂節日。對我來說,春節是彩色的。
春節是紅色的。一大早,火紅的燈籠掛滿樹梢,全新的春聯龍飛鳳舞。各家的紅窗花也不同凡響:這里一幅「喜鵲登枝」,那裡一幅「公雞報曉」;這里一幅「三羊開泰」,那裡一幅「五福臨門」。過了一會兒,穿著紅色新衣、新褲的小孩們帶著紅色的鞭炮出門嬉戲,一會兒比誰放的高,一會兒比誰放得響。「噼哩啪啦」響一聲,「哈哈」笑聲來一片。紅色的春節盡顯無遺。
春節是黃色的。金黃色的陽光照耀著大地,照耀著房屋,照耀著每一個出門拜年的大人和小孩。黃色,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快樂的、充滿好心情的春節。所以說,春節是黃色的。
春節是藍色的。的天空碧藍碧藍的,好似一顆藍寶石。天空中那潔白的雲朵,就彷彿一個個小孩在嬉戲。配上它,春節就是藍色的。
春節是綠色的。老葉飄落,新葉抽出。綠色的嫩葉,悄悄地探出頭來。在樹枝上,這兒一簇,那兒一叢,在春節里,顯示了春天的快樂氣氛。
春節更是彩色的。晚飯過後,鄰居們的煙花一齊點燃,在天綻放開,變成了五彩繽紛的顏色,形態像流星,像玉盤,像菊花,像瀑布。天上的「滿天星」,構成了一個彩色的春節。
七彩、快樂,這是我眼中春節。你眼中的春節是什麼樣的呢?
春節的故事簡短2
快樂的春節到來了,我們一家到河內市天堂公園去玩。裡面有許許多多的游樂項目,其中,看3D電影讓我記憶猶深,難以忘記。
那天,我們一進到電影院就發現椅子和平時看電影的椅子不一樣,我問媽媽:「為什麼這個椅子和平時看電影的椅子不一樣呢?」媽媽說:「我現在不告訴你,待會兒看完後你就明白了。」更讓我驚奇的是服務人員叫我們繫上安全帶,咦,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要開車嗎?
電影開始了,這是一部驚險片,恍惚間,覺得坐上了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列車一會兒鑽進了山洞,一會兒又開到了湖面上,一會兒又撞上了裝滿貨的火車,火車上的貨突然掉了下來,感覺象是砸在了我的頭上,我把頭往左邊一偏,好險哦,差一點就被砸到了,真是有驚無險啊!忽然,一陣陣狂風吹來,感覺列車開到了萬丈懸崖的邊上,天呀,我心裡突然冒出了一種不祥的預感:覺得我們馬上就要掉下去了。座下的椅子也在左右搖晃,我的心一直往下沉……沒想到前面又出現了一條平坦的軌道。列車又開了上去,沒想到前面有一個蜘蛛網,上面還有一隻好大好大的蜘蛛,列車把蜘蛛網撞破了,蜘蛛掉在了列車上,把大家都嚇壞了,終於在一個彎道把蜘蛛甩掉了,列車一直往前開,驚險是一個接一個……
直到現在,我都還在回味,真是又驚險又刺激,讓我領略了什麼叫「身臨其境」,讓我回味無窮,真正感受了科技的偉大,我要認真學習,以後掌握許多許多的科技知識。
春節的故事簡短3
「新年來了!」「新年來了!」。新年娃娃來到了人間,為人們獻上最衷心的祝福。讓人們在新的一年裡更加快樂!過上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日子!
看,那蔚藍蔚藍的天空一下子變成火紅火紅的了,紅彤彤的彌漫著喜氣洋洋的味道,人們看著真是樂呵啊!那瀝青小道在這個時候也彷彿變成了一條華麗的地毯,地毯的兩旁開著鮮花,走在上面真有種置身仙境的感覺,世界一下子變成了個天堂!人們也紛紛在門前掛上了大紅燈籠,一排排整整齊齊,紅紅火火,美麗極了!
聽,遠處傳來了「新年歌」,人們聽著好象陶醉了似的,不是陶醉在這歌聲里,而是陶醉在了這人間仙境里啊!火紅的天空,五彩的大地,喜氣的燈籠,悅耳的「新年歌」,真是一派好風景啊!
人們穿上了自己的新衣服,臉上洋溢著愉快的笑容。他們走家串戶,互相祝福,好不喜慶。
然而,在這歡慶的日子裡,每個人都是這樣無慮嗎?新年娃娃看到,許多在災患中倖存下來的可憐的人們,並不像其他人一樣有吃有喝,還有新衣服,他們仍舊生活在飢寒交迫之中。新年娃娃掉下了一滴真情的淚,這淚滴飄灑到了那些貧窮的災患地區,轉眼,災民們也過上了美好的生活,他們的臉上不再有憂愁和痛苦,取而代之的是幸福和安逸。新年娃娃露出了可愛的笑容,悄悄離開了。
新年娃娃為新年送上了一份寶貴的禮物,不僅是美好的祝福,還有災民們美好的生活。它走了,但它的祝福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給,永遠比拿快樂。」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伸出自己友愛的雙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那麼世界一定會處處都充滿歡笑,幸福與光明!
春節的故事簡短4
放寒假了,老師要求我們自己動手做一盞與眾不同的燈籠,來慶賀羊年的到來。
首先做燈籠的材料有:彩紙、油畫棒、流蘇、雙面膠、小刀、紅綵帶等。我們先將卡紙兩邊各留出3厘米,按等分劃好若干條平行線,然後用小刀切開。接著,把卡紙卷一下使卡紙呈弧形,對貼,邊角料剪成細條作穗。再剪兩個一樣的圓形,做底盤,在底盤的中心點打一個小洞,在其中一個洞上繫上一根紅綵帶,用來掛燈籠;在另外一個洞上,繫上漂亮的流蘇,作為裝飾。燈籠身已經逐漸成型了,我又在燈籠的左右貼上了羊羊的可愛貼紙,表示喜氣「羊羊」;在燈籠身的正中間寫了正楷的「福」,寓意是羊年有福了!燈籠好像被我施了魔法一般,一下子變得生機勃勃。為了把燈籠得更喜慶,我在燈籠的底部畫滿了欣欣向榮的花兒,好像是新的一年裡遍地燦爛的都是花兒!就這樣,燈籠就活靈活現的在我的面前了,這個燈籠終於大功告成了。
新奇的小製作,不但可以培養我們動手動腦的能力,還能拓展我們的 想像力 ,陶冶我們的情操,讓我們的課餘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春節的故事簡短5
「春節」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大家歡聚一堂,熱熱鬧鬧的,一派祥和。
「放鞭炮,吃年夜飯」可謂是過年的「重頭戲」了。瞧,現在才下午五點鍾,奶奶卻已經忙活起來了。再看看客廳里,大人們正開心地談天說地,小孩們則聚精會神地盯著電腦……隨著一盤盤佳餚陸續上桌了,我們才意識到准備放鞭炮了。看著爸爸從箱子里拿出了一大卷的鞭炮往門外走去,我趕忙攔住爸爸,說道:「爸爸,這回讓哥哥來點燃鞭炮如何?」爸爸看向哥哥,卻見哥哥正使勁地搖頭擺手。爸爸看著他說:「一個男子漢,這么怕死幹嘛!」說著,把手中的鞭炮遞給他並把他往門口推。見他那十分無奈的樣子,我不由的覺得好笑。在看看他的動作:還沒點燃就跑的遠遠的。第二次點鞭炮時,幾分鍾過去了,怎麼還沒點燃?原來啊,這緊要關頭打火機卻「掉鏈子」了。第三次終於點燃了,只見哥哥早已跑到一棵大樹後面,探出顆腦袋遠遠地望著那鞭炮。我們看著他的樣子忍不住開懷大笑起來。鞭炮聲漸漸消失了,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原新的一年開開心心、平平安安吧!回到家中,看到那滿桌的菜餚,數了數竟有十八道菜,大家都驚呆了的,入座後,只見爺爺拿出了一瓶茅台酒來,與大家品嘗、分享。只見大人們紛紛拿出了紅包遞給我們並送上祝福,我們也互相的道謝、祝福。然後,便美美的吃著年夜飯,其樂融融。
瞧,這就是我們家充滿歡笑的春節。
有關春節的故事簡短相關 文章 :
★ 簡短的春節習俗傳說故事
★ 春節的簡短故事最新
★ 關於春節的故事匯總大全
★ 關於春節的故事合集5篇
★ 春節故事事例五篇
★ 關於春節的傳說故事是什麼
★ 春節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傳統春節活動有哪些
★ 有關春節傳統的童年回憶故事
★ 關於春節的童年回憶故事
★ 有關春節家宴的故事:舌尖上的年味
⑻ 關於春節的故事精選5篇
春節 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甚至連空氣也彌漫著喜慶的氣息。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春節的 故事 精選5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春節相關內容推薦↓↓↓
2022春節大掃除是哪天開始的
春節剪窗花的由來和寓意
2022年春節在幾月幾日
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
關於春節的故事1
小年,即每年農歷臘月23或24,它是慶祝整個春節活動的開始和伏筆,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 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搞家庭環境衛生。北方人以臘月23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24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每家每戶黎明升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行徹底的衛生大掃除.據《拾遺記》記載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當時先民驅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就是一掃而光陳舊的東西,這既指庭院里的陳年老垢,也指舊歲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奉灶神為了控制家庭飲食的神明,認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職,玉帝對這家的賞罰全在灶神的匯報了.祭灶的祭品中民俗的是「糖瓜」,一說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說甜言蜜語;一說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壞話出不了口.祭祀時,將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間仍有「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之說。
除夕 ,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今年公歷二月六日),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舊歲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禳災祈福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其中最有特點的還是守歲。
守歲,俗稱「熬夜」,即除夕之夜,達旦不眠。 傳說 ,遠古時侯有一種兇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臘月的最後一天夜裡出來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後來,人們發現它的弱點是怕火光,怕聲音,於是人們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燒青竹,使其發出爆響,年這個怪物也就不敢出來為非作歹了。從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習俗。不過,守歲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包餃子,而且還必須包素餡的餃子,這是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裡「素素凈凈,平安順利」。還有人在餃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著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著長壽。
注意,守歲還有不少禁忌,如禁掃地,過小年時,平時很難觸及的角落都要打掃干凈,而進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亂也不能掃,習慣上認為那樣會「破財」。再如,禁用剪刀,禁說「沒有了」凡此種.種,都是人們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節 五天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一般意義的春節的正節,各種民俗節慶活動在這五天中充分表現出來。下面我們就分幾個方面來介紹。看看我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是個什麼樣子,有什麼沿革和掌故。
飲食習慣
春節的飲食卻實很有講究,北方民諺有「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餅卷雞蛋」之說。餃子是春節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除夕(臘月的最後一天)吃餃子外,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餃子,但這三天吃餃子的講法就大不一樣了。除夕吃的餃子必是素餡,取來年平安,素素凈凈之意,而且餃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餃子一定是除夕(即昨晚)沒煮完剩下的,取吉慶有餘之意;初五吃餃子則一定要做成「花邊形」,俗稱「捏小人嘴」,目的是為了防止來年小人撥弄是非,圖個吉利。
春節的另一種傳統是年糕,年糕由糯米製成,分南北兩種,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多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等作法,味道也是甜咸皆有,由於年與粘諧音,高與糕諧音,故吃粘糕即包含著年年高,即人們對新的一年的期望,久而久之,粘糕也就變成了年糕。
關於春節的故事2
有一年除夕,杭州才子徐子建家門上貼了紅紙,就在他去請名家來題寫春聯之際,祝枝山正好路過其門前,見紅紙空白,一時興起,遂提筆一揮,大書了兩副 對聯 。
正門上是:
明日逢春好不晦氣
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側門上是:
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傷悲
徐子建回來一看,氣得七竅生煙。一了解原來是祝枝山寫的。他找到祝氏,又請來眾多秀才,當面指責祝氏為何惡語傷人。眾人也批評祝氏太不像話。面對大家的責難,只見祝氏哈哈大笑:「請諸位仁兄息怒,新春佳節怎能罵人,我這是故意賣弄。」接著隨手拿筆在四句上各加一點,結果兩副對聯變成:
明日逢春好,不晦氣;
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傷悲。
徐子建和眾秀才見之,轉怒為喜,拍手稱道。
關於春節的故事3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相傳一年臘月,他從山東老家遷移到浙江紹興落戶,喬遷之喜又值新年之慶,不禁揮毫寫就一副門聯:
春風春雨春色;
新年新景新家。
此聯嵌了三個「春」字和三個「新」字,非常貼切地展現了「新春」景象。他自感十分滿意,就叫家人貼於門口。可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時人所景仰,此聯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王羲之能夠理解揭聯者心情,所以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副,讓家人再貼出去。這副寫的是:
鶯啼北里千山綠;
燕語南鄰萬戶歡。
此聯充滿春日的生機,對仗亦十分工整。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門前都貼上了春聯,惟獨自己家門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副: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家人大驚,夫人更是不解,可王羲之笑而不語,讓兒子只管貼出去。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副對聯寫得太不吉利。盡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也不能將這副充滿凶險預言的對聯取走張掛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家門前已圍了很多人,大家對書聖寫出此聯很是不解。這時王羲之出門提筆在原聯下分別加了三個字。大家一看,對聯變成: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日行。
關於春節的故事4
傳說,很早以前,出了一個妖怪,名字叫「夕」。這傢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兒,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後還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對它很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
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他喂的那條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斗。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帶起那條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夕」平時白天不出來,太陽落了坡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後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夏歷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准備過年,心想,這個鎮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就找鎮上的人們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守在家裡,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出來了,它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現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這家一敲,整個鎮子也跟著敲起來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斗不過,想逃跑了事,哪曉得後腿被獵狗咬著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從那以後,人們就把夏歷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關於春節的故事5
中國人春節放鞭炮習俗由來已久,這是為什麼呢?這就要從「年」的來歷上談起了。
民間的一種說法: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挨門竄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年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准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 方法 ,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春節放鞭炮是源於驅除鬼怪的行為的,但是今天人們過年放鞭炮是為了喜慶,因為鬼怪被趕跑了,晦氣也被趕跑了
這個習俗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荊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
當時沒有火葯,沒有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這當然是迷信,但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關於春節的故事精選5篇相關 文章 :
★ 春節的故事最新5篇
★ 春節故事事例五篇
★ 有關春節習俗的作文精選5篇
★ 有關春節故事事例五篇
★ 春節故事演講稿五篇
★ 春節故事簡短五篇
★ 春節的故事作文600字(精選10篇)
★ 有關春節故事事例五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