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小說故事性怎麼寫

小說故事性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3-16 02:27:28

A. 什麼是小說的故事性

故事小說是運磨現代小說按內容特徵分類分出的一種類別。它又稱情節小說,是中外小說畢含發展史上最早的一種古老小說形式。
故事小說是以故事為主體,以事件為中心來表現主題,反映社會生活的小說類型.故事小說也有一定性格特點的人物,甚至有簡略的心態描寫,但總的說來,它是從事件的角度,以故事為重心的小說種類.
故事小說從口頭文學的講故事脫胎而來.我國古典小說基本上都屬於故事小說,如《三國演義》等.外國小說如《十日談》.
故事小說特別強調故事情節的生動性、曲折性與完整性,在內容上強化情節手悄笑因素,注重巧合、誤會等情節技巧.作者既要善於編織故事,而且還要善於把生活的矛盾和沖突的必然性寄寓在偶然性之中,合乎情理,出人意外,以此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形象,並達到扣人心弦,引人注目的藝術效果.

B. 寫小說故事一開始怎麼展開

1、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
2、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是使結構緊密、完整。
3、就開頭來說有倒敘式(把結局放到開頭來寫),如《祝福》,先寫祥林嫂的死,然後再寫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製造懸念的作用。
4、就結尾來說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還有出人意料式、悲劇、喜劇式等。
5、貫穿情節的線索。可作線索的小說因素有:事、物、人、情、時間、空間,如《葯》中的「人血饅頭」、《故鄉》中的「我」等。

C. 小說的故事性

小說的故事性就是情節,波瀾起伏吧。比如:
國王死了,不久王後也死去
這樣感覺沒什麼吧。
國王死了,王後傷心極了,她日日夜夜的哭泣,……(描寫王後的悲傷)這樣就是情節了。今天上課時看到的。

D. 怎樣寫好一篇短篇小說短篇小說故事寫作技巧,短篇小說寫作指南

短篇小說,情節緊湊,文字簡潔精煉,雖然篇幅短小,但常常寓意深刻,讓人回味。

相較於長篇小說,日常通過短篇小說的寫作訓練,可以更快速全面地提高我們對於小說故事的寫作能力。

作家茅盾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段,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

的確,短篇小說就好像是通過一個局部特寫,為讀者打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故事畫卷。

本篇,唐歌為你分享的主題是:怎樣寫好一篇短篇小說?短篇小說故事寫作技巧,短篇小說寫作指南。

一 怎樣寫好短篇小說

1  精煉文字,重點突出,斟酌字句

短篇小說因為篇幅有限,寫作的時候,要做到行文簡潔,重點突出,故事背景要追求簡練,每一句話都要嚴謹精煉,斟酌字句。

寫作時,少用長句,多用短句。長句會讓讀者讀起來很累,讓人有透不過氣的感覺,最好長短相間,讓讀者讀起來快,也有節奏感。

短篇小說要做到重點突出,不能寫太多的事情,長篇小說,你可以不緊不慢地介紹人物,鋪墊情節,但是短篇小說不行,每件事情必須是人物鮮明個性的展示。

2 有畫面感,具體形象,生動鮮活

良好的畫面感,能夠讓讀者更好地代入,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寫作的時候,少用一些抽象的詞語,多用一些能夠給讀者帶來具象感的詞語,比如,具體的名詞和動詞,能夠直接在讀者的腦海里浮現出來的詞語或句子,就好像在放電影一樣,讓人印象深刻。

修改的時候,就把那些抽象的形容詞,副詞給替換成一些更具體,容易產生想像的名詞+動詞的組合。

3 懸念沖突,引發好奇,吸引讀者

把短篇小說的故事根據起因,發展,轉折,高潮,結果等幾個部分去分解,寫作的時候,不要平鋪直敘,一下子把所有的東西都展現出來,要學會隱藏一些東西,學會吊讀者的胃口。

開頭的時候鋪設懸念,沖突,引發讀者的好奇心,吸引讀者把整篇小說一口氣看完。

一個簡單的公式是:沖突=渴望+阻礙。剛開始,小說中的人物想要去做某件事情,然後遇到了一個阻礙,產生沖突,接著是怎麼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簡單的故事模板就產生了。

小說寫作中3種常見的沖突:

①人物自己內心的沖突,

②人物和人物之間的沖突,

③ 人物和事件,環境的沖突。

想要讓你的小說故事更精彩,最好是讓故事人物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或者是把人物放到一個讓讀者感到無法解決的絕境。

把你的人物或者重要的事件放到危機和困難當中,放大人物的困難,痛苦,恐懼,或者通過鋪墊,讓讀者感覺到反派的計劃會實現,從而製造出緊張感和絕望感。

4 故事隱喻,小說開頭結尾的設計

小說的開頭要吸引讀者的興趣。好奇心會驅使他們想知道接下來的情節,不斷往下看。

一個技巧是:精彩的內容前置,或者更換平鋪直敘的敘述方式,為倒敘法,讓讀者產生疑問。就像電影預告片一樣,可以把小說中緊張刺激的部分放到最前面。

再或者是構建某一個場景,讓讀者進入到這個場景中。把自己代入到角色當中,去思考,去體會情緒。

也可以是對話式開頭,通過對話製造沖突,製造緊張感,讓讀者產生好奇,調動情緒,引出後續的情節。

開頭要快速地進入主題,有沖突,有懸念,或者說讓整個氣氛很緊張,讓讀者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

小說的結尾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揭示某些現象,引發讀者的想像和思考,讓人回味無窮。

學會掌握小說中的隱喻技巧,把一些深邃的哲理,深刻的道理,令人刻骨銘心的現象,融入到人物的對話或故事當中去,讓讀者體會到小說深刻的內涵。

5 亮點設計,把故事寫得精彩絕倫

短篇小說篇幅有限,想要吸引讀者,就要求新穎,獨特,有趣,避免一些讀者看到開頭就知道結尾的故事情節。

小說必須要有一個核心亮點,圍繞這個核心的點,搭建故事。

人物重構。小說的人物可以是對照現實生活中多個人物,集中於一身而塑造出來的。可以適當地誇張化處理,把多個人物雜糅,把他們的困難,經歷添加在一個人身上,讓人物的特性更加鮮明, 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 編劇思維,搭建故事的骨架大綱

寫作之前,根據小說篇幅,然後拆分情節,把伏筆,懸念,高潮分別鋪設到不同的階段,做好了謀篇布局,會讓整個寫作流程更順暢。

如果你的故事不夠精彩,可以多借鑒電影劇本,一些經典電影經過了時間的檢驗,能夠讓我們快速地把握到故事創作中的一些關鍵要點。

借鑒劇本創作,多關注人性和社會,通過小說來展現。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學習表現手法,創作思路。

7 人設塑造,個性鮮明,印象深刻

塑造人物最好是通過對話,動作來表現,而不是大段大段的文字描寫。要讓讀者自己感覺到這是怎麼樣的一個人,而不是直接寫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讓每個角色都有出場的理由,每個角色都有其行為的動機。故事中的人物要個性鮮明,活靈活現,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為每個角色設定人物卡片。比如,

男1號:姓名,年齡,身高,興趣愛好,性格,家庭背景,職業,口頭禪,人際關系,三觀……

在寫小說的時候,人物的語言,動作,對不同人,不同事件的反應,要符合你的人物卡片。

強化人物的某個特點,給讀者留下印象,核心人物不能臉譜化。人物要有不斷的變化,比如成長,情緒波動,升級等等,而讀者希望看到的就是這種由弱到強的變化。

二 小說寫作技巧

1 設置懸念,引發好奇

小說要有懸念,勾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有讓讀者繼續看下去的慾望。

開頭可以拋出一個讀者關心的疑問,在揭開一個謎底的同時,再拋出另一個問題,一環扣一環,讀者想不明白,又想知道結果,只有不斷看下去。

2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寫作的時候,可以適當地根據讀者的預期,做情節的調整,會讓你的故事更加精彩。

情理之中說的是,人物的言行,情節發展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以及時代和背景,合情合理,不違背客觀的規律。

意料之外指的是,故事的發展,人物的變化,要適當偏離讀者的預期,有意外感,讓讀者有落差,不斷想著接下來的情節,不到最後一刻讀者永遠想不到最終的結果。

3 線索串聯,明暗交織

劇情推進要有清晰的邏輯結構,讓讀者閱讀流暢。就像有一根主要的線索,牽引著故事的情節發展過程,這根線索聯系了主角和其他角色,引起了矛盾沖突。

豐富故事內涵,明線和暗線相互交織。避免情節過於單一,多個精彩的情節嵌套,你的小說故事才會更精彩。

故事中要展示一部分的線索,另一部分讓讀者自己去想像,同時,布局暗線,隱藏一些線索,直到看到最後一刻,才讓讀者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4 先抑後揚,先揚後抑

小說的故事情節一波三折,才會更加精彩。

欲揚先抑,想要贊美某個角色,可以先通過先貶低人物,然後後面進行反轉,進一步強化讀者情緒上的感受。

先揚後抑,想要寫某個壞人,可以先贊美,後面再他揭露不為人知的丑惡一面,通過前後的反差,往往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 融入情感,包裝故事

用故事包裝情感。小說的故事中要融入情感,引起讀者的情緒反應,通過故事中的人物,讓讀者哭,讓讀者笑,讓讀者憤怒……

通過情感驅動主角,去做某些事情,產生了某些情節。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說法,帶來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6 緊張反轉,高潮迭起

情節出人意料,小的地方有懸念,大的地方有反轉,想要寫好反轉的情節,需要我們前期做好鋪墊。

渲染氣氛,凸顯沖突,凸顯對比,通過倒敘,蒙太奇等手法,給讀者製造緊張的感覺,你前面鋪設好了,胃口吊足了,後面的高潮帶給讀者的沖擊力才會更加強烈。

OK,

以上,

一 方法篇:

1 精煉文字,重點突出,斟酌字句;

2 有畫面感,具體形象,生動形象;

3 懸念沖突,引發好奇,吸引讀者;

4 故事隱喻,設計好小說開頭結尾;

5 亮點設計,把故事寫得精彩絕倫;

6 編劇思維,搭建故事的骨架大綱;

7 人設塑造,個性鮮明,印象深刻。

二 技巧篇:

1 設置懸念,引發好奇;

2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3 線索串聯,明暗交織;

4 先抑後揚,先揚後抑;

5 融入情感,包裝故事;

6 緊張反轉,高潮迭起。

短篇小說因為篇幅有限,要注意語言的精練,開頭要做到快速進入主題,有吸引力,故事要有可讀性,鋪設好懸念,利用反轉,沖突等技巧,讓讀者憋著一口氣讀完,還大呼過癮。

E. 如何寫好小說故事情節

如何寫好故事情節,讓你的小說故事情節更具美感?

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說一下。

一情節構思的四個步驟。

許多人想寫小說,情節構思是關鍵。

情節構思,其實是小說故事的情節設計和方案設計。

好的小說故事能像鉤子一樣緊緊的勾住讀者的注意力。故事情節也像一張路線圖,沒有構思,作者會在寫作的過程中容易迷路。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構思小說的故事情節?

要說故事情節的構思,其實有四個簡單步驟。

第一,按照次序在紙上寫下小說故事所用到的,一系列的事件和場景。

這是情節構思的主要部分。

在紙上寫下小說中所要,用到的人物名單,務必將每個人物簡單說明,方便讀者們認同這些人。

最後用一句話概括出你的故事。

好的構思是不管是多麼復雜,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例如飄可以概括為一部關於一位南方初入社會的少女在南北戰爭中發現和失去愛情的故事。

第二步,將上述故事擴展開,寫成章節大綱。

這時候你需要尋找機會,不斷完善你的構思。這是主要情節,哪些是次要情節?有時是你的情結,可能不符合時間順序,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調整一下順序,看一下如何出場?

第三步,通過瀏覽你的章節提綱,檢查一下你的故事。

確保它能夠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剔除那些不能推動故事發展的部分,不要讓你的小說偏離主題。

可以使用一些陪襯情節,但是你的小說必須向高潮邁進,越來越近,直到小說的結尾。

第四步,開始寫作。

寫作中,你可以看到哪一塊你是需要改進。

一些故事情節不是刻在石頭上。

寫完第一稿後,又有許多的工作,例如編輯你的第一稿包括標點符號和錯別字,刪除一些對於情節發展沒用的東西,保證小說的步伐和故事情節相一致,能夠引起讀者的注意。目的是讓你的小說看起來又符合專業標准。

但是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好的構思,那就是好的小說都遵循一個規則:1.小說始終在解決一種困境或者是沖突。如越獄與不公平待遇的斗爭。2.小說情節千萬不能脫離主題。不要為了欲達到預先設定的篇幅,減少或增加小說的字數。

二修煉情節的方法。寫作小說,不論是從現實生活中出發,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對某些事件或人物被他們打動。覺得這些感觸可以寫成一篇小說。於是,在此基礎上,提煉出比較完整的情節。

小說中常見的題情節提煉方法。

一依據主幹,充實血肉。作者在生活中發現某一件事是比較完整,又有一定的意義。作者對這樣的事件往往不作大的改變。而是充分調動自己的記憶來充實和豐富這一事件。

二改頭換面。作者在生活中聽到某個事情。這個世界應該比較有意思。但具體到某個環節還不夠理想。把這個故事稍加改動。

三移花接木,揉合在一塊。作者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階段,見到的不同的事情,加工改造,把它們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統一體。

四記憶片段片段。作者在生活中積累了很多的片段和細節。但這些片段和細節之間沒有太大的聯系。這時候作者往往通過自己思想感覺,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五依據因果關系,環環推導。作者在生活中獲得某個片段,某個細節,都很有意思,但又缺乏相對的獨立性,不夠豐滿。於是依據這個片斷,根據他的可能性,規律性來創作出和他相互聯系的一些場景或事情。

六對人物性格加以揣測。生活中有特定的人物性格,創作過程中把他放到特定的環節設置人物的性格,推想他會怎麼做,做出什麼?從而構思出人物作品的情節。

F. 如何寫故事情節

有人說:「小說是寫的,故事是編的」,的確,故事是靠編出來的,動筆寫之前,首先必須編好一個故事。
那什麼是故事呢?拿我們故事家通俗的語言來說,「故事就是事故」、「故事是故意弄點事出來」、故事是「一件事、三二個人、轉幾個彎」。
故事寫作講究要有個好的故事核,也許還會有人問「什麼故事核呢?」故事核是故事中的核心情節或細節,是整個故事的閃光所在。舉例來說:前些年,河南文友金一在《故事會》發了篇小故事,叫做《太陽從西面升起》,故事講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畫了一幅畫,參加全省少兒美術比賽,那畫畫得很好,但最終卻因犯了個常識上的錯誤,小姑娘因把初升的太陽畫到了西邊而落選。老師不解地去問小姑娘,你怎麼會將太陽畫到西邊的呢?小姑娘哭著說:我就是要讓太陽從西邊升起……,原來,她爸爸和媽媽吵架了,爸爸出走了,臨走時說,要我重回這個家,除非讓太陽從西邊升起。所以小姑娘就天天盼望西天出太陽了……。在這個故事中,太陽畫到了西邊的細節便是整個故事的故事核。沒這個故事核,整個故事也就不成立了。
寫故事對語言的要求與其它文學樣式不同。故事要用敘述的語言,比較接近口語的通俗性文字。初學者可嘗試用「講」的辦法來適應故事的語言。比如說:形容早晨天剛亮,文學作者會寫成「東方剛剛露出一絲晨曦」,可你想一下,誰平時說話時會這么說?要用平時說話的語氣,那馬上就會變成「天剛剛有了點亮光」或「天剛亮」了。這便是故事語言了。還有,不少初學者寫故事時對話極多,這是故事的大忌。這時也該想想你平時和別人講故事時是怎麼講的?你如果老是「張三說」「李四說」的,有人聽你講才怪。只要你懂得和掌握了用講述的語氣來寫故事,那麼你寫出來的東西起碼在敘述方式上過關了。
故事的標題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講究有故事性,有一種吸引力和沖擊力。比如上面舉例的《太陽從西面升起》,人們一聽題目,便迫切希望知道內容。而一些平庸的標題往往會使人不屑一顧。
在故事的題材上,講究的是一個「新」字,要寫新鮮的東西,「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與眾不同的東西往往容易成功。

主要的課題,是一種創作思維的問題。

因為創作當中都遇到一個思路問題,一個思維方式問題,一個作品怎麼考慮,寫小說與報道有什麼不同,這是一個基本問題,不能不講。我是從大家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可以比較說明的問題,我們想法盡量來說明一下。

第一個問題,就是小說的思路的分析。

尤其是初學者常問的,小說從哪開始。回答不一致,因人而異。有的大作家說從人物入手,這類說的是有了人物情節故事自然就出來;有一類說沒有情節你寫什麼?主張從情節入手;又有一類說從典型場面開始,還有說從思想開始,從主題開始,另一種反對的說這是主題先行,凡是這樣寫是不會成功的。

那麼小說到底怎麼寫?我們分析一下,分解之後會發現每個因素都是情感符號的片斷,一個大的作品總是各方面都可能有的,不能規定必須從什麼開始,但是我們可以確認確實有不同的思路。我們前輩的著名作家曾經是有過類似的運用的。

下面我把這種動作思路分為幾個,一為場面,二為認識,三為細節,四為人物,五為情緒,六為情節,七為題材,八為情境,九為心理。

我想我們大概可以把這九種思路作為我們常用的思路,至少會因此而獲得你自己的信心。這是我們頭一部分所講的意義。

先講從場面出發。

一個場面成為小說想像的基礎,好像不太實際,但屠格涅夫寫《阿霞》,就是從場面開始。是他坐一個小船時看到一個窗口有一老婦,一位少女,突然激發了他的想像,就因此而寫出了這部有名的作品。那麼我們大家想一想,我們有沒有這種類似的經歷?如果有就是有意義的。福格納看到一個小姑娘趴在牆頭偷看她奶奶的葬禮,一邊看一邊對搖她在下面的弟弟講怎麼樣怎麼樣,這樣一個場面使他後來寫出了著名的《喧囂與騷動》,這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這樣的場面實際已經揭示了當時的一定的人物和人際關系,通過方方面面地聯想與分析,這種固定的場景是比較鮮明和易於把握的。我們想人物可能會比較容易變幻,想情節也可能轉變,而一個場面是非常直觀的,富於色彩的,這就可以不斷地激發作者的想像與構思。像福格納看到小女孩看葬禮,他認為這是非常富有象徵意味的,這就是生活,是思想深度,是我們與大作家的差距。福格納說,寫小說無非是圍繞這樣一種特定場面羅致情節,敘述……如何,作家就是要在這樣的場面里用可信的程度來創作可信的作品。福格納的小說大多數是這樣通過場面來想像完成的。還有史蒂文斯寫《金銀島》,寫強盜與正義者之間在島上搶奪財寶的故事。他就是有一次在海灘上和孩子玩,孩子要求講故事,他就現編,拿紙畫,邊講邊畫,越畫越細致,人物越來越多,後來就畫了許多張圖,他相信這些圖是真的,故事是真的,後來就寫成功了。這種方法很好,一個場面可以讓你有一種固定的形象,可以給你保持一種鮮明的形象思維,從場面出發,可以保持一種原始的調子和符號。像這個作品,它就有很具體的圖案,布局等等,寫起來非常生動。從一個場面出發,往往引起對自己過去一種生命體驗的回憶,這是以自己過去的經歷為基礎的,但它往往需要有一個場面刺激所引起的情感想像,我們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就不要放過,寫出作品就可以寫不幹的作品。像馬爾克斯寫《枯枝敗葉》時,就是因為看到一個在碼頭焦急地看著大海苦苦等待的形象,才引伸出了這個作品。就是這個場面給他提供了形象的思維。後面寫的《百年孤獨》,也是考慮很久以後,由他有一天想起小時候外祖父帶他去一個倉庫里看冰,見到這種神奇的叫冰的東西,他把手摸上去,當時一摸他感覺很神秘,冰是這樣的啊,這簡直就像魔鬼手裡的一個法寶一樣。他這樣的體會被想起時,他覺得這個小說可以寫了。就是因為他把整個作品的調子規定下來了,既現實又魔幻的調子。這些都證明了這種思路的重要。我們要對場面加以改造,但不要放過這種場面。

其次是從認識出發。

從考慮小說構思開始,是奔主題、思想意義的。這就是要研究小說的思想本質,是一種具體地認識了本質的思維方式。比如說,托爾斯泰寫一個俄國地主的故事,就是因為他在高加索對地主與農民之間的關系作了很長時間的觀察與思考。他的創作思路大量留在他的筆記里,他有很多東西都是從認識出發,從本質把一些事搞清楚。托馬斯·曼寫《遠山的磨礪》,看一些理論書,談話交換意見,養成了自己對死與病的很深刻的見解,這樣再開始寫小說。作家在初期時,對作品形成了初步理解,寫作就是把這些思想變成形象核心,再從形象核心裡生發出作品的文本。我們的學員里也有人在寫部隊生活當中提拔幹部時一些不正之風,比如說要寫這樣一個小說,某幹部工作好不走關系提不上去,某幹部工作不好走關系就提上去……這樣的現象對於托爾斯泰這類作家來說,他不會馬上就寫,而是會深入去琢磨,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什麼,人會在其中怎麼想,在事中如何改變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想得很深入了,才去寫這個題材。經過這樣的認識以後,往往能把這樣的題材寫得更加深入。這是我們從大作家那裡得來的啟示。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是通過對家庭長期的研究開始的。他開始關注的並不是具體的某個人,他研究家庭,作了大量研究,之後,他遇上了作品主人翁原形的例子,才開始寫。這說明有的作家從構思小說來說,是有理性滲入的,帶有明顯的理性的思考。這種理性的思考當然要結合形象,但我們有的學員不能研究透徹同一個題材背後具體的本質,效果就寫不出來。寫一個題材的意義是什麼,怎樣寫出別人沒寫出的意思。要像大作家一樣對生活的認識更深一點,不是題材有意思就拿來寫,不能一下理解題材的價值,就必須稍微加以理解和認識之後才動手寫。還有一點,就是說甚至有的作品完全是主題先行的。當然文革後批江青的主題先行,如果主題沒有生活基礎是不行的,如果主題錯了也是不行的。比如說詹姆斯聽到人家說,你就盡情地享受人生吧!他從這個思想出發,寫出了著名的《使節》。還有很多作家都堅持認為自己是主題先行者,認為寫作品是為了表達一個主題。確實存在這樣一種寫小說的思路,人家是成功的,也是大家。先有一個主題,其他故事也好人物也好都是圍繞主題的,如果有生活積累,有正確的好主題,都是可以寫出好作品的。反過來說,我們這樣去寫也不必懷疑自己。

第三種,從細節出發。

一般來講,這個細節是作品中一種富有強力度的情感符號,作者在生活中偶爾接觸到這個細節,就圍繞細節展開想像,這樣的思路也是存在的。

比如說普希金的《黑桃皇後》,就是一個老伯爵夫人的孩子打牌,老打老輸,去跟老伯爵要錢,伯爵給他三張牌,結果一打就贏。他認為這個細節很有魔力,就寫成了作品。還有《桃花扇》,就是扇面上的血像桃花的細節。還有《海鷗》,也是一個人把死海鷗扔出來威脅別人的細節。還有《木工》,是老僕人從此後再也不看主人的狗一眼,通過這一眼的細節寫出了地主與奴隸的關系。還有《白毛女》,一個躲進山裡沒吃鹽的女人白了毛發,就是一個最為重要的細節。《沂蒙頌》就是一個農村婦女解開衣襟給一個口渴的傷兵餵奶的細節,這個細節是全劇的基礎,決定了全劇的分量。《幸福的黃手絹》也是生活中能看到的。所謂細節是非常有含量的一個點,這個點上人物感情人物關系都會有很突出的表現,這就是細節被發現之後的價值。你很有可能通過一個生活中非常有感情含量非常有藝術質量的細節,就一舉成功。

第四種,是從人物出發。

這種容易理解,寫的理論文章也最多。這種論點的意思就是要先有人,把人寫出來,像砣螺一轉,就動起來。人物是考慮的出發點,有幾個階段,第一是考察人物,主人公的意義,由此產生主題;二是設定不同關系的人物,展現主人公性格的機會;三是把所有人物連接起來,安排情節和動機;四是任所有設定好的人物自身線索自己去走。這是很多作家都比較贊賞的一種思路。有的作家就是從人物出發,任何情節都不考慮。像李准寫《李雙雙》,就非常典型,最早寫李雙雙是為了讓李雙雙成為一個大辦食堂大辦公社的典型,想寫一個新型農村婦女的形象,就讓她辦食堂,小說寫出來很生動。後來改電影,辦食堂在農村不適應,成了不對的事情,就把李雙雙辦食堂改成了計工分。有一點立得住,就是李雙雙這個人物寫得活,情節即使變了,價值仍在。有的作品在考慮時的確是先考慮人物,一般把一個人物寫生動寫活,成功的可靠性更大點。茅盾就是這么寫,他主張別的不管,先有人物,主人公有了以後,再看他與周圍其他還有什麼人物可以擱進來,再看他們之間的關系,這就形成了情節,再從情節中展示各自的命運,這是很典型的一種寫小說的思路, 這樣寫沒什麼問題。比如我給大家講課,寫我時,就要寫幾個學員,還不夠,又寫王祥等老師,還不夠,就把我兒子老婆寫進去了。我在你們面前是一副嘴臉,但在某人面前又是一副嘴臉,回家裡跟老婆、孩子又是一副嘴臉,這就是表現我這個人的幾個側面。一個人跟第二個人接觸是一個嘴臉,跟幾個人接觸都有不同的嘴臉,你就要設定他跟不同的人接觸,就能表現他豐富的性格,寫活這個人。茅盾就常在作品中對他寫的人物進行一些刻意的安排,他從不想情節。這種辦法比較正宗,也得到了很多人的首肯。但這種以人物為中心的創作慢慢少起來了,換成了一種觀念,即一個小說或文學都不是以人物為中心,而是以人為中心。人物與人有什麼區別呢?即只要是人,在裡面起主導作用就行了。而人物必須具有豐富的性格特徵,從外到內都有特色的人,要有外貌、性格、方方面面等。現在不太主張這樣,只要寫一個人,甚至名字都沒有也可以,外貌怎樣不寫也可以。從頭讀到尾,一個人長怎麼樣你不一定想得出來。這是我們值得注意的一個方面。人與人有區別,不一定要像劉再復說的性格組合那種,反過來也可以。

第五種是從情緒出發。

這是指一種比較縹渺和朦朧的情緒,是一種情緒籠罩著,就想表達這種情緒。比如說《鐵流》。作家是寫一個紅軍部隊撤退的血與火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早產生於很早的時候,連十月革命都沒發生時,作家從高加索一個山脈上看到一個非常雄渾的壯美的場面,那種情緒激勵了他一定要寫一個小說寫出這種情緒。當時他就怎麼都想寫,想不清寫什麼內容,就擱著。後來他想寫山間的農民,後來又想寫一群沿著濱海大道跑的農民,直到後來聽說十月革命後紅軍的行動,非常精采,經過調查,就把希望寫的這種情緒的主題調查了出來。這是一種寫法,像《雷雨》也是,就是要表達一種像夏天一樣火熱的情緒。

G. 如何寫小說或故事的高潮

抓住兩點就能寫出一個好故事來。第一點記住文似看山不喜平。一件事情不要從頭到尾平鋪直敘,中間來點時間地點的倒裝移位,再像相聲一樣抖幾個包袱,插一點題外話,使得故事情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讓人看起來一波三折,津津有味。第二點是要設置懸念。現在的故事雷同性的很多,不管是都市感情、警匪探險還是神妖鬼怪之類題材,看多了基本上從開頭就能猜到結尾,這樣的故事無疑會大大削弱它的吸引力,使讀者興趣索然。這時候講故事的人就要善於設置一兩個懸念,吊著讀者的胃口,然廳頃後筆鋒一轉嘎然而至,讓讀故事的人有往下看的好奇心。總而言之,講故事不是寫小說,數數沒有太多胡里花俏的結構情節描寫要求,反而要在故事的趣味性和新穎性上下功夫,只薯伏首要抓住上面兩點,基本上就能寫出一篇好看的故事來。

H. 寫小說,怎樣敘述故事

順敘:按事件發展的時間先後來進行敘述,很多人容易寫成流水賬,原因在於①情節太平淡,缺乏設計 ②寫太多對 於劇情發展沒有幫助的廢話 ③語言匱乏,同樣的語句反復出現

插敘:在記敘的過程中,由於表達的需要,暫時中斷敘述,並不會改變全文中心,插入另一個或幾個與中心事件有關 的情節或事件的敘述方式,叫插敘。
插敘又分為:
追敘:追敘是追憶過去,追憶往事,以幫助讀者弄清事情的原因,或對情節進行追溯性的敘述。
補敘:補敘是對情況和事件作某些補充,一般並不發生於原來的情節,僅僅是補充原來敘述的不足,豐富敘述的內容 。
逆敘:逆敘是指插入的一段敘述是逆行的,即由近及遠,由今及古。

倒敘:倒敘是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開頭來敘述,然後再按事件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倒敘 的類型大致有以下兩種:一是把結局提前;二是像把中間扣人心弦 的部分提前。

I. 小說如何敘述一件故事

本文是《創意寫作——小說與劇本中的虛構與敘事》讀書筆記第二部分

第三章、情節設計與敘事

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作品,一定要一個好故事。

一、情節線索

這設計情節線索時,往往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如何安排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時間和環境;二是如何使情節線索的不同事件之間貫穿一條邏輯紐帶,以及這條紐帶以一個怎樣的合理性緯度存在著。

1、故事與情節

英國小說家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說:

我們來給情節下一個定義。我們已經把故事定義為對有先後順序事件敘述,情節也是事情的敘述,但重點還在因果關系是。

(分清故事、情節的區別在於因果,故事是:是什麼。情節是:為什麼)

如公式一: 國王死了,然後王後也死了。——時間,順序的排列。

公式二:國王死了,王後傷心而死——除了事件,還有因果。

公式三:王後死了,原因不明,後來發現,她因國王這死悲傷過度——除了事件原因結果,還有懸念的成分。

2、情節線索的核心

作者通過線索來敘述故事中的事件,因此,作品的情節線索其實是由各種事件連綴而成的一條鏈條,它們或顯或隱或漂流或聚合,構成故事事件的核心紐帶。因此,才需要作者在情節線索中設置一些基本情節單位。而情節的發生、展開、高潮、結局也因此成為絕大多數情節的結構性成分。

如《項鏈》的情節線索的核心是慾望。人的慾望和因慾望受挫帶來的阻礙構成情節線索的基本內核,也是情節線索的唯一動力機制。

二、情節中的事件類型。

1、情節性事件,情節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非情節性事件,與小說情節不存在很多關聯的事件。

(1)描寫人物外部狀貌的非情節事件。

(2)描寫環境的非情節事件。

3、復合性事件,情節要素和非情節要素組合而成的事件。

(1)情節要素和人物要素的組合而成的復合性事件。

(2)情節要素與環境要素的組合而形成的復合事件。

第二節  敘事方式與序列

設計情節時,作者總是根據沖突(渴望和阻礙)來選擇一個故事,把它分為情節事件和非情節事件。(這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筆者注)。剩下的問題就是作者如何來敘事這些事件。也就是關於小說的敘事方式問題問題。或者是作者以何種方式由誰來敘事等系列問題。

1、敘述角色  從敘事角度看,「誰在寫」是清理敘事方式的首要前提。作品的敘述人並不等於作者或隱含的作者。

(1)、敘事者到底是誰?或者說,這個文本到底是由誰來講?誰是你的視角人物?

敘事者通常兼具講故事的重任,需要頭腦清楚,善於觀察,准確把握細節甚至能夠像一架照像機那樣直接呈現。

(2)敘事者的敘述是否可靠。  作家的選擇角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2、敘事時間。 情節時間就是通常所說的故事時間。  敘述時間是通讀作品所費的時間。

(1)、以心理時間替代線性時間。

(2)、時間並置替代平行敘述。

(3)、採用干擾、打斷和參與的方式對待一個歷時性的線性故事。

(4)、復映重復式的時間凝滯。

(5)、敘述迷宮:循環曲折回環的時間組合。

二、敘事序列與敘事成規。

第三節  講述與展示

依照人物慾望(渴望)與阻礙在設計小說情節時的心要性、小說情節線索的時間與邏輯關系。

一、講述與展示

講述和展示是兩種不同的敘述技巧,講述是抽象的概念。 在敘述故事時,講述+展示      在描寫景物時  要多展示,不要講述

二、展示方式

1、通過人物對話來展示。借用人物對話的直接引語,演示在場的事件。

2、通過場景來展示。

3、通過描述人物內心世界來展示。

第四節  敘事視角

作家總要藉助敘事主體站在一定位置和角度來敘述故事,而故事情節及人物環境也總要通過一定的敘事角度呈現出來,所以說,敘事視角是故事寫作的基本要素之一。

一、限知視角和全知視角

1、全知視角

全知敘述者像上帝一樣,不僅可以站在故事之上敘述,而且能夠潛入故事中任何人物的視角之中,敘述人物看到或聽到什麼,做了些什麼,以及正在想些什麼。因此,全知視角可以達到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般的無所不知。全知視角一般會採用第三人稱,而敘述者常 常會群臨天下一般擁有一種全方位的聚焦視域。

(1)以無人稱敘述主體的身份來使用全知視角

(2)在超出人物敘事視野的角度使用全知視角

(3)在作品人物的限知視角組合中使用全知視角

2、限知視角

第一人稱的限知視角和故事中人物的限知視角

二、單一視角和多重視角

小說家必須激勵我們這些讀者看下去,這才是到頭緊要的——福斯特

第四章  故事人物與塑造

對於很多作家來說,人物就是起點。希拉里.曼特爾說:「如果你渴望一本書經久不衰,值得一讀再讀,一點都不要考慮情節,好好思考一下你的人物.......如果你的人物塑造合理,他們只會做符合自己風格的事情,他們的 行為處事也會處於你所賦予的性格,而且你將發現人物會帶動情節。」

人物是故事的基本敘事要素,也是它的靈魂和核心。人物既是小說故事的主體,又是作品情節線索上的動力機制。作者不僅要從情節線索上配置人物,從人物的行動與慾望中構思人物,而且也要從人物的結構關系中安排不同類型的人物,從人物性格的特質及其演變過程中塑造人物。

第一節  人物類型

鮮明獨特的人物性格,曲折動人的人物命運,特定狀態下的人物心理,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始終是作家創作關注的中心。

一、人物個性:人物的人格構成

二、人物類型種種

第二節、角色與行動元

第三節、人物塑造技巧

一、人物的描寫

1、直接正面人物描寫  肖像描寫    行動描寫  語言描寫  心理描寫

2、間接側面人物描寫

定他人的反應  借他人的評價、介紹來寫人物    烘托渲染、烘雲托月  (正面襯托、反而襯托)

第五章  環境種種

第一節  小說環境的認知

一、借感知寫環境

二、環境意象營造

第二節  環境、人物和情節

一、刻畫人物

1、環境可以展示人物心理

2、通過環境描寫刻畫人物身份

3、借環境描寫揭示人物品味和習性

二、參與情節組構

1、把環境作為小說的情節性事件

2、將環境作為情節發展的外部動力

三、預示情節發展

四、設置敘事基調

小說的敘事基調大體上可以分為敘事氛圍、敘事意象和敘事主題三個基調層次。

1、用環境描寫來烘染敘事氛圍  :

用侵染了感情色彩的環境描寫來渲染小說情節的敘事氛圍。

(如本人長篇小說的開關那一段。環境中的感情色彩成為小說情節的敘事基調,隨著小說情節的展開,這種由環境描寫而抒發的情緒便構成了整篇小說情節的情感主線。)

2、在環境描寫中營造敘事意象:

在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環境描寫中營造出小說情節的敘事意象。

3、通過環境描寫來點化敘事主題:

將小說中的環境描寫用於暗示小說故事的敘事題旨。

J. 寫小說故事性強是什麼意思要怎麼做到

所謂故事性強就是故事情節要深入人心,全麵塑造主角配角的人物性格,使其形象鮮明,加以不定的場景描寫,情節設置,人物心理活動來襯托,使每個人物形象飽滿,建議可以多看看。比如<後宮甄繯傳>,那麼多女子,或聰慧,或天真,或狠辣,就連華妃都讓人恨不起來,人物故事性可謂發揮到淋漓盡致

閱讀全文

與小說故事性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沒有愛情之前要做什麼 瀏覽:18
愛情受傷的心怎麼復原 瀏覽:840
告別了昨日的愛情叫什麼名 瀏覽:138
如何客觀的看待中國經濟放緩 瀏覽:392
社會事業領域主要是哪些工作 瀏覽:116
村集體經濟應該怎麼發現 瀏覽:568
婚姻家庭到底給女人帶來什麼 瀏覽:636
38度中國故事酒多少錢 瀏覽:935
機關事業單位喪葬費怎麼領取 瀏覽:3
經濟法哪個版本比較好 瀏覽:186
我很幸福具體說的什麼 瀏覽:681
78年配90年婚姻怎麼樣 瀏覽:442
怎麼做真皮和健康 瀏覽:353
如何讓人輕松獲得幸福 瀏覽:683
徐文長是從哪個民間故事出現的 瀏覽:513
幸福溫暖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438
四川省富順縣經濟如何 瀏覽:812
如何正確教導孩子的生理健康 瀏覽:303
哪個故事書里有觀書有感宋朝的 瀏覽:78
睡前講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