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草船借箭主要講了什麼事
《草船借箭》的主要講了:在赤壁之戰時期,周瑜故意設計讓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識破了周瑜的計謀,卻將計就計,表示只需要三天就可以造出十萬支箭,最宴讓後諸葛亮借東風,利用曹宏祥州操多疑的性格,從曹操處騙得了十萬支箭,如期交付給周瑜的故事。
草船借箭,歷史上或確有其事,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引注《魏略》記載:濡須之戰時,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坐大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下令射箭。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船就向一邊傾斜,於是蔽蔽孫權便下令掉頭,使「箭均船平」,然後安然回去了。這件事後來被羅貫中移花接木,變成了赤壁之戰前諸葛亮「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相關的歇後語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諸葛亮草船借箭——神機妙算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塗
『貳』 草船借箭講的是什麼內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內容為: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將滾明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借來十萬支箭,完成任務。
諸葛亮和周瑜兩位軍事 天才團結協作,以區區數萬人在赤壁擊敗號稱擁有八十萬大軍的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2)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講了些什麼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大模告敗劉備,又派兵來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碼行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權和劉備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
草船借箭是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贊美,因而衍生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但在《魏略》中,所謂"草船借箭"卻是孫權所為。
『叄』 草船借箭的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草船借箭好正的故事: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制10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由此,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贊美,因而衍生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
(3)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講了些什麼擴展閱讀:
在《草船借箭》有幾個關鍵要素是諸葛亮取得成功的關鍵:
1、具備對天文地理等的神機妙算並得知具體天象的技能,這是幾乎很少有人能與亮匹敵的個人才識素養,即大智慧思的能力。
2、隻身獨處周營而得到魯蘇的信奈並嚴格按照亮的要求提供幫助(假如魯蘇為亮做的准備工作時間有所拖延也是對借箭之事無補),這是取得成功的物質基礎,譽襪燃俗話說「一個好漢也要三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3、時機,即恰時周瑜欲害諸葛亮而形成可能致亮於死地的軍機任務,亂世才能出英雄否則也是出水的蛟龍不如蛇慶虛,有需求才能有市場。
『肆』 諸葛亮草船借箭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諸葛亮草船借箭的主要內容: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制10萬枝箭。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事後請魯肅幫他借船、軍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這天,大霧漫天,對面看不清人。
天還不亮,諸葛亮下令開船,並讓軍士擂鼓吶喊。曹操只叫弓箭手朝來船射箭。船兩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師,這時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10萬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後長嘆一聲:我真不如他!
(4)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講了些什麼擴展閱讀: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最精彩的一段,是最能表現諸葛亮智慧的故事,這故事可謂家喻戶脊尺曉,可是,真實的草船借箭並不是這樣。
《三國志·吳主傳》引《魏略》說:"權乘大船來觀軍,(曹)公使弓弩亂發,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說的是漢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帶兵南下進攻東吳的濡須(安徽無為東南),孫曹兩軍隔長江相持了一個多月,也沒分出個勝負。這天,孫權親自坐著條大船來到江面觀察櫻棚高曹軍的動向,結果挨了一頓猛箭,差點兒把船給弄翻了。
曹軍集中"火力",沒少用"子彈",看來是下了狠勁兒。孫權沒有借箭的意思,也沒說是草船,只是察看敵情。孫權船的一側中箭太多,有些傾斜,將要翻船。孫權急中生智將船調個頭,讓另一面也受箭,兩面挨打,求個平衡。結果平安無事回到營寨。
《魏略》是魏國郎中魚豢寫的,自己人記自己的事,犯不著往孫權小兒臉上搽胭粉。此事應該是真實可信的。和鬧
孫權沒有想到借箭,但將船換一面受箭,說明孫仲謀腦瓜好使,這事本身也挺有意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