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民間故事有哪些關於都嶠山

民間故事有哪些關於都嶠山

發布時間:2023-03-16 02:07:56

1. 美麗民間傳說——玉林市容縣真武閣

屹立於容縣城東綉江之濱的真武閣,相傳建於唐代乾元---大歷年間(758年---779年),因詩人元結任容管經略史時所建而得名,台上原有建築早廢,現在我們所見到的三層純木結構真武閣,是創建於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的原物,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真武閣輕盈秀美,玲瓏剔透,「隆棟蜚梁,斗窗雲檻」,「摘星辰於尺五」,「縱目以四方」,「為一邑之具瞻」。

真武閣輕盈秀美,玲瓏剔透,「隆棟蜚梁,斗窗雲檻」,「摘星辰於尺五」,「縱目以四方」,「為一邑之具瞻」。真武閣的建築技術登峰造級,巧妙奇絕,全閣沒用一顆鐵釘。400多年來,真武閣象一架精確的的天平,經歷了多次風暴和地震的考驗,被人們贊譽為「天南奇觀」,「古建明珠」,「天下一絕」,「容州滕王閣,綉江黃鶴樓」,更有傳說這是魯班建造的「神仙樓」。
http://hi..com/lwxmt012/blog/item/f9ca25d0a9da41d5572c842e.html

魯班一夜建成真武閣,四柱懸空

說容縣道容縣,總離不開幾個著名的景點,名山、名樓、名人,最多還有凱櫻個沙田柚滲搭,不說外來旅遊者,就是本地人可能也未必能說出個所以然來。其實容縣的人文風情還是比較豐富的。建議開個貼,大家一起搜集,把我縣的豐富資源挖掘出來,宣傳宣傳我們的家鄉吧。

魯班一夜建成真武閣

馳譽全國的真武閣,相傳是魯班師傅在一夜之間造成的傑作。
魯班師傅早就有心要建造一座奇特的樓閣,他收集了一批最堅實的格木,日夜辛勞,用鋸鋸,利斧砍,刨子刨,把建樓閣所需的柱子、脊檁、檐柱、斗拱、椽、梁架等構件,全都做好了。之後,魯班師傅就去尋找建這樓閣的地點。
魯班師傅翻山越嶺,走村過寨。一天,他來到了二十洞天——都嶠山下。都嶠山雄偉峻拔的壯麗景象,深深吸引了他。他想登上最高峰選擇建閣地點,卻認不得路。山腳下一戶人家的主人,熱情地邀他進屋,給他端來了充飢又解渴的白米粥,還拿出了咸卜白菜。魯班師傅喝了這稀飯,渾身有了精神。吃喝完了,主人又親自帶路,把他帶上香爐峰。魯班師傅站在山頂,往北一望,容州似一隻展翅欲飛的風凰,綉江羅繞,一泓綠水,雲浮霧罩,似仙境一般美麗。他細看風翅,喲,不好,這鳳凰真要飛了呢!魯班師傅心中一陣難受。原來,他愛上這地方啦!他見這嶠山綉水,不但山川秀美,人更好。那與他素叢孫拿昧平生的主人待他多熱誠真摯呀!於是,他決定把樓閣建在鳳翅上,那風翅一邊落在城東頭的河灣邊,另一風翅則在西邊的濯纓亭上。魯班師傅看準了地方,急急忙忙下山往鳳翅走去。
魯班師傅走到選定的地點,一隊士兵荷著大刀長矛,從他身邊走過。不遠的地方是一個軍營,他心中一驚,順路走下高坡。樹蔭下,有幾個老人正在聊天,他們低聲地議論著州官不顧民眾的死活,設卡聚斂民財的事。這話傳到魯班耳朵里,他由不得躊躇起來。如果他在這兒建樓閣,巡邏的士兵會去報告州官,那貪婪成性的州宮會來敲榨、阻撓,這樓就會建不成了。到別的地方去建吧?魯班又十分迷戀容州這旖旎的風光,想給這兒的人造福。思來想之,他決定不辭勞苦,要在一夜之間把樓閣建成。這是十分浩大的工程,光是把木料運來,就得一千多大力士,還有運灰漿、運瓦脊、瓦飾以及安裝的人,就要更多啦!魯班師傅是個說干就乾的人,他走遍了容州的村村察寨,看見身強力壯的後生仔,他就坐下和他們聊天,告訴他們,某月某日,他要建樓閣,請他們幫忙出力。魯班師傅的名字那時已家喻戶曉,人人敬仰。後生見他親自來訪,即滿口答應。魯班師傅找夠了一千多名搬運工,又去找木匠師傅。這些木匠把魯班師傅當做祖師爺和神仙看待,他一開口,人人爭著去幫建樓。魯班拔夠了人馬,便把眾人的力量變成神力,一忽兒,木材運到啦,在天黑人靜以後,他施展全身本事,動手建造樓閣。天還沒亮,巍峨壯觀的真武閣,就屹立在綉江邊上了。那些答應過魯班師傅要來幫建閣的人,在約定的時刻,盼著魯班師傅來叫他們,左等右等,等不到魯班師傅,到天亮後,他們雖沒去建樓,卻感到比建三天樓還要累。他們半點不知道,在不知不覺中,魯班師傅已把他們借來建真武閣了。
天亮後,州官在巡邏士兵的簇擁下,坐轎來到真武閣。他下了轎,抬頭一望,眼前展現一座巧奪天工的樓閣,棕椽綠瓦,飛檐凌空,龍蟠蟾蹲,在朝霞輝映下,氣象萬千。州官看得目瞪口呆,看了外面,又腆著個官服無法遮掩的肚子,走到裡面去看,他邊看邊叫士兵丈量,這三層樓閣,通高三丈三尺六寸。全閣用近三千條大小不一的格木構件建 成,不用一顆鐵釘。更令他膛曰結舌的是:二層樓上有四根 內柱,承受著上層樓板、梁架、配柱、屋瓦和脊飾的沉重荷 載,柱腳卻懸空不著地!
州官疑是神仙造的樓閣,便不拆毀,真武閣便成了容州的名勝古跡。魯班師傅呢?他建成真武閣後,悄無聲息地離開容州,要到北流去。他要在那兒建一座全用木料做的,象走馬燈一樣風一吹就團團轉的閣樓,與其武閣配對。他走到 北流地界,看見一條稻草辮子,燒成了灰燼擺在路上。魯班師傅急於趕路,不慎把灰辮子踢散了。他想把它重新編織起來,擺弄了老半天,也編不起來了。放牛娃在山坡望著他拍手哈哈笑。魯班師傅氣餒了,心想,自己的技藝舉世無雙,竟然沒有北流人聰明!他生怕人家笑話他,便匆忙往前走,不敢再在北流建樓閣。所以,至今僅在容縣留下了舉世無雙的真武閣。

果然是傑作吧……
中間四個柱子懸空………………

2. 請問傳說中的七十二洞每個洞的洞名是什麼

應該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具體如下霍桐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霍林洞天,在福州長溪縣,屬仙人王緯玄治之。
東岳泰山洞——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袞州乾封縣,屬山圖公子治之。
南嶽衡山洞——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縣,仙人石長生治之。
西嶽華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惣仙洞天,在華州華陰縣,真人惠車子主之。
北嶽恆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惣玄洞天,在恆州常山曲陽縣,真人鄭子真治之。
中嶽嵩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馬洞天,在東都登封縣,仙人鄧雲山治之。
峨眉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虛陵洞天,在嘉州峨嵋縣,真人唐覽治之。
廬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靈真天,在江州德安縣,真人周正時治之。
四明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縣,真人刁道林治之。
會稽山洞——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極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陰縣鏡湖中,仙人郭華治之。
太白山洞——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長安縣連終南山,仙人張季連治之。
西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天柱寶極玄天,在洪州南昌縣,真人唐公成治之。
小溈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縣,仙人花丘林治之。
潛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懷寧縣,仙人稷丘子治之。
鬼谷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貴玄司真天,在信州貴溪縣,真人崔文子治之。
武夷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陽縣,真人劉少公治之。
笥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樂天,在吉州永新縣,真人梁伯鸞主之。
華蓋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溫州永嘉縣,升爛仙人平公修治之。
蓋竹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長耀寶光天,在台州黃岩縣,屬仙人商丘子治之。
都嶠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寶玄洞天,在容州普寧縣,仙人劉根治之。
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樂長真天,在雲和州含山縣,白真人治之。
岣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闕寶圭天,在客州北流縣,屬仙人餞真人治之。
疑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虛天,在道州延唐縣,仙人嚴真青治之。
洞陽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陽、隱觀天,在潭州長沙縣,劉真人治之。蠢笑中
幕阜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縣,屬陳真治之。
大酉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華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
金庭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縣,屬趙仙伯治之。
麻姑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撫州南城縣,屬王真人治之。
仙都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處州縉雲縣,屬趙真人治之。
青田山洞——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鶴天,在處州青田縣,屬付真人治之。
鍾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潤州上元縣,屬龔真人治之。
良常山洞——周回三十里,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潤州句客縣,屬李治之。
紫蓋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荊州常陽縣,屬公羽真人治之。
目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天蓋滌玄天,在杭州餘杭縣,屬姜真人治之。
桃源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馬玄光天,在玄州武陵縣,屬謝真人治之。
金華山洞——周回五十里,名曰金華洞元天,在婺州金華縣,屬戴真人治之。

道家七十二福地

地肺山——在江寧府句容縣界,昔陶隱居幽棲之處。
蓋竹山——在衢州仙都縣,真人施存治之。
仙磕山——在溫州梁城縣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張董華治之。
東仙源——在台州黃岩縣,屬地仙劉奉林治之。
西仙源——亦在台州黃岩縣嶠嶺一百二十里,屬地仙張兆期治之。
南田山——在東海東,帶山舟船往來可到,屬劉真人治之。
玉溜山——在東海近蓬菜島上,多真仙居之,屬地仙許邁治之。
青嶼山——在東海之西,與扶桑相接,真人劉子光治之。
郁木洞——在玉筍山南,是蕭子雲侍郎隱處。
丹霞山——在麻姑山,是蔡經真人得道之處,到今雨夜多聞鍾磬之聲,屬蔡真人治之。
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中,屬地仙侯生所治。
大若岩——在漫無邊際州永嘉縣東一百二十里,屬地仙李方回治之。
焦源——在建州建陽縣北,是尹真人隱處。
靈墟——在台州唐興縣北,是白雲先生隱處。
沃洲——在越州剡縣南,屬真人方明所治之。
天姥嶺——在剡縣南,屬真人魏顯仁治之。
若耶溪——在越州會稽縣南,屬真人山世遠所治之。
金庭山——在廬州巢縣,別名紫微山,屬馬仙人治之。
清遠山——在廣州清遠縣,屬陰真人治之。
安山——在交州北,安期生先生隱處,屬先生治之。
馬嶺山——在郴州郭內水東,蘇耽隱處,屬真人力牧主之。
鵝羊山——在潭州長沙縣,婁駕先生隱處。
洞真墟——在潭州長沙縣,西嶽真人韓終所治之處。
青玉壇——在南嶽祝融峰西,青烏公治之。
光天壇——在衡岳西源頭,鳳真人所治之處。
洞靈源——在南嶽招仙觀西,鄧先生所隱地也。
洞宮山——在建州關隸鎮五嶺里,黃山公主之。
陶山——在溫州安國縣,陶先生曾隱居此處。
皇井(三皇井)——在溫州橫陽縣,真人鮑察所治處。
爛柯山——在衛州信安縣,王質先生隱處。
勒溪——在建州建陽縣東,是孔子遺硯之所。
龍虎山——在信州貴溪縣,仙人張巨君主之。
靈山——在信州上饒縣北,墨真人治之。
泉源——在羅浮山中,仙人華子期治之。
金精山——在虔州虔化縣,仇季子治之。
閣皂山——在吉州新淦縣,郭真人所治處。
始豐山——在洪州豐城縣,尹真人所治之地。
逍遙山——在洪州南昌縣,徐真人治之地。
東白源——在洪州新吳縣東,劉仙人所治之地。
缽池山——在楚州,王喬得道之處。
論山——在潤州丹徒縣,是終真人治之。
毛公壇——在蘇州長洲縣,屬庄仙人修道之所。
雞籠山——在和州歷陽縣,屬郭真人治之。
桐柏山——在唐州桐柏縣,屬李仙君所治之處。
平都山——在忠州,是陰真君上升之處。
綠蘿山——在朗州武陵縣,接桃源界。
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澤縣,是五柳先生隱處。
彰龍山——在潭州澧陵縣北,屬臧先生治之。
抱福山——在連州連山縣,屬范真人所治處。
大面山——在益州成都縣,屬仙人柏成子治之。
元晨山——在江州都昌縣,孫真人、安期生治之。
馬蹄山——在饒州鄱陽縣,真人子州所治之處。
德山——在朗州武陵縣,仙人張巨君治之。
高溪藍水山——在雍州藍田縣,並太上所游處。
藍水——在西都藍田縣,屬地仙張兆其所治之處。
玉峰——在西都京兆縣,屬仙人柏戶治之。
天柱山——在杭州於潛縣,屬地仙王柏元治之。
商谷山——在商州,是四皓仙人隱處。
張公洞——在常州宜興縣,真人康桑治之。
司馬梅山(司馬悔山)——在台州天台山北,李明仙人所治處。
長在山——在齊州長山縣,毛真人治之。
中條山——在河中府虞鄉縣,趙仙人治處。
湖魚澄洞——在西古姚州,始皇先生曾隱居此處。
綿竹山——在漢州綿竹縣,瓊華夫人治之。
瀘水——在西梁州,仙人安公治之。
甘山——在黔南,寧真人治處。
[王晃]山——在漢州,赤須先生治。
金城山——在古限戍,又雲石戍,是石真人所治之處。
雲山——在邵州武剛縣,屬仙人盧生治之。
北邙山——在東都洛陽縣,屬魏真人治之。
廬山——在福州連江縣,屬謝真人治之。
東海山——在海州東二十五里,屬王真人治之。

3. 在楊貴妃的家鄉,有一座建在岩洞中的寺廟,洞中竟藏著500羅漢

提到我國古代的四大美女,無一不是有著「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其實關於美女的定義,歷來都是有爭議的,因為每個人對美女都有著自己的評判標准。但這四位,卻是公認的四大美女。而這其中,楊玉環和唐玄宗李隆基作為 歷史 上的人氣組合之一,從古至今書寫他們的詩歌,傳頌他們的故事數不勝數。


關於楊玉喚伍好環的籍貫,有人說她出生於廣西容州(今容縣),有人說是陝西華陰縣,還有說她是山西永樂人。唐代許子真在和鉛《容州晉寧縣楊貴妃碑記》一文中記述,楊貴妃的出生和籍貫確是今日容縣。至今,容縣還有楊貴妃廟遺址、貴妃井,縣城東還有楊貴妃梳妝台遺址。


今天,我就帶你們去一趟楊貴妃的故鄉——容縣。



容縣古稱容州,西晉時置縣,已經有1700多年 歷史 。


建國後五十年代容縣稱容縣專區,轄梧州、玉林等縣市,一度成為嶺南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塊神奇的土地,人傑地靈、歷代人才輩出,楊玉環便是其一。


並且,容縣因處於大容山和雲開大山兩大弧形山脈之間,縣內山巒疊嶂、嶺谷相間、河谷交錯、丘陵起伏,地貌類型十分復雜。就像是上帝恩賜這一方水土,容縣的自然景觀亦是一絕。


在容縣,有一處被稱為「人間仙境」的所在——都嶠山。



都嶠山是桂東南名山之一,位於廣西容縣容城的南面,離容城約10公里,以典型的丹霞地貌著稱。


丹霞,是具有神奇力量的自然給土地最為特別的情意。她是最明亮的一抹赤紅,叫人看了便移不開眼。



都嶠山山體由第三系「紅層」構成。所謂第三系「紅層」,屬於內陸湖盆沉積,主要為砂岩、礫岩。由於當時古氣候炎熱乾燥,沉積物中的低價鐵氧化成高價鐵,因而岩層被染成紫紅或褐紅色,故稱為「紅層」。


從遠處看去,鬱郁蔥蔥的綠植之間,配上紅色的丹霞山群,就好像一幅構圖鮮明的圖畫。大膽的紅色色塊定下基調,簇簇綠意點綴細節。一座座山峰,形狀千變萬化,奇特又不失秀美,很難想像一處景色能有如此復合的觀感。



更特別的是,都嶠山人文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


自古以來,都嶠山就是桂東南著名的宗教聖地、風景區以及講學場所。早在漢代,劉根、華子期等人便入山修道;隨著佛教傳入中國,都嶠山又成為佛教勝地。唐代,山中建有相當規模的九寺十三觀,輝煌一時。



到了宋朝,又在寶元岩中築殿塑造和奉祀孔子及其弟子,於是都嶠山便成為了佛、道、儒三家並興之地。如都嶠山一般的宗教聖地,即使在全國也是寥寥無幾。


而凡是來到此地的人們,必然是心懷虔誠。



除此之外,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留下了贊譽都嶠山的詩文。


比如宋代詩人蘇東坡路過容州時,曾題詩贈送在山中修道的邵彥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山時,曾在都嶠山靈景寺住宿,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和游記。


瑰麗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底蘊交相輝映,襯托得都嶠山熠熠生輝。



而因為都嶠山確實非常大,目前對都嶠山 旅遊 資源的開發,還只限於其西區的一隅,面積僅占整個風景區的四分之一。這便是慶壽岩,面積約4平方公里。



都嶠山慶壽岩位於都嶠山主峰雲蓋峰東南側,岩內是一座森嚴的寺廟。若從高處俯瞰,一片寂靜的自然山野之中,橙紅色屋頂的寺廟尤為突出。


寺廟上方的天橘和然洞穴中,還藏著500羅漢。



想是到了晨起日落時分,寺廟的晨鍾暮鼓該是能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吧。



這是慶壽岩禪寺,有著「嶺南一絕」之稱。禪寺自清末首任住持傳接,至今已有五代。



寺廟也是建在山洞裡的,燦爛的陽光傾灑而下,金色的佛像熠熠光輝。



現如今,慶壽岩禪寺內有大雄寶殿、二殿、廂房、僧房等處,香火不絕。



名山自然要有名寺,如此才不算辜負了一片好山好水。久居城市之中,偶然有一個機會可以來到都嶠山,游離塵囂之外、傾聽佛音裊裊,不失為一種特別的洗禮。



建築在山野包圍下,一點不顯得突兀,好似它本就生長於此一樣。


當清亮的日光灑下,你只覺自己好似也成為了山中的平凡一物,跟著歲月長大、感悟。曾煩擾你的種種,都變成虛幻泡影。



橫列於慶壽岩上方的諸洞中,放置著500羅漢。這樣的放置方法,全國也僅此一處。



之所以有這些洞穴,是因為都嶠山的紅層中富含鈣質,在風化剝蝕過程中,沿層面形成許多洞穴。據不完全統計,都嶠山內大小洞穴有300餘個,其中有名稱的達100多個,非常壯觀。



細看羅漢的塑像,外形都有些剝裂,但還是能看出每個都各不相同,神情栩栩如生。



另外,慶壽岩還有一絕——世界第一大佛字。這是趙朴初先生絕筆,高108米,寬88米,堪稱世界奇觀。


因為佛字所在大山極似一座天然坐佛,故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美譽。



遠眺佛字,龐大的體型無形中帶來了一種自然而然的壓迫感。凝視許久,你也會被佛家的庄嚴所感染。



山與水是永恆的絕妙搭配。山的朗逸,遇上水的嬌柔,這就是天地間最美的風景。


慶壽岩周邊樹木郁蔥、池水清澈,山水景觀十分美麗。便是仙境,也不過這樣吧。所以這里,也有著「廣西九寨溝」之稱。



若是膽子足夠大,一定要試一試玻璃棧道。


都嶠山的玻璃棧道和我們平常所見的還不太一樣,這里的棧道更長一些,並且直接橫跨水面。



走在棧道上,抬頭是藍天白雲,低頭是清碧水面。



膽大的人,不僅敢停下來拍照,偶爾還會淘氣地跺兩下腳;膽子小的,只能一溜煙跑過去,腳步深深淺淺,一刻也不敢停。



這一刻刺激的感覺,除非你親自來體驗,否則真是無法言說。



最後,給你們推薦養心學院。



流水、建築,只看外觀,你一定猜不到養心學院是一家 旅遊 度假酒店,佔地四千多平米。


如果不是特別追求念經打坐的修行之旅,那麼在養心學院,足夠貼近禪意的地方,也能修身養性。


當然,這里也可以研學。很多學校會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食宿的方式,在都嶠山中拓展視野。



古話說:山中日月長。大概是因為風景太美,就讓人忘卻時間流逝了。那麼,也歡迎你們來都嶠山,感受自然的樂趣。


旅遊 攻略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石寨鎮

交通:玉林 汽車 站-容縣 汽車 站-都嶠山風景區

門票:80元/人

開放時間:8:30-17:30(門票價格與開放時間變動較快,僅供參考,以景區最新公布的信息為准)

4. 廣西玉林市容縣的美麗的民間傳說

楊貴妃,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也是海內外公眾所熟知的一個歷史人物,素有「中國古代第一美女」之稱。據唐朝欽定的《全唐文》、明朝的《永樂大典》等史書記載及容縣民間傳說記錄,楊貴妃生於公元719年,原名楊玉環,出生於廣西玉林市容縣十里鄉楊外村。小縣城出大美人 廣西玉林容縣是一片古老而有文化內涵的土地,是廣西最大的僑鄉,山清水秀,有著豐富的人情風俗資源,是節假日旅遊的休閑勝地。其中的「三名」景區:真武閣、楊貴妃故居、都嶠山,已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貴妃園佔地15畝,是根據唐代楊貴妃一生的傳奇故事而建造的仿唐古建築。

楊家有女初長成 剛走近楊貴妃故居,就被四季流著清泉的楊妃井深深地吸引了,芳草青青,蔥蔥鬱郁。
傳說這里就是楊玉環小時候取水、洗衣、洗菜的地方。後人為了紀念她而把這口井叫做「楊妃井」。據元、清兩代的《容縣志》記載說:「楊貴妃故里在辛里墟羊皮村,有井曰楊妃井。」辛里墟羊皮村,就是現在的十里鄉楊外村。
據記載,楊妃井原為矩形方石圍成的淺井,相傳小玉環因飲此井水而姿容艷麗。明代廣東學者鄺露等曾專門考察過此井,他在《赤雅》一書中稱「楊妃井最冷冽,飲之美姿容。下多芳草……」。楊玉環離別容縣將往四川時,曾在此飲水唱歌作別鄉親:「玉泉井水清又清,難舍故里一片情;但願井泉常如注,永佑容州得康寧。」明代《廣西名勝志》等古籍中也有記載。
http://www.gxgrb.cn/dzzm/csgs/t20080215_77537.html

看名樓機巧感名女貌美攀名山幽靜
體味容縣「三名」魅力

□王海榮

地處廣西東南部的容縣是南方著名的「僑鄉」,光一個沙田柚就使其成為名揚四海的「中國沙田柚之鄉」。想不到,最近又從容縣冒出三件寶。
名樓真武閣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江南四大名樓(閣」)的容縣真武閣修建於明朝初年,1982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多年來,這座滄桑的古建築經歷了5次地震、3次台風,仍安然無恙,它也是四大名樓(閣)中唯一沒有進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一座。
真武閣之所以聞名,在於整座樓閣不用一顆鐵釘,而是用近3000條格木構件,以杠桿結構原理,串連鉚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約,合理協調地組成一個優美穩固的純木統一體。最奇巧的部分,要數在二樓的四根懸空的大柱子。這四根大內柱雖然要承受上層樓板、梁架、配柱和閣瓦、脊飾的沉重荷載,柱腳卻懸空不落地,下可過物。這種杠桿作用,像天平一樣維持著整座建築的平衡。
名女楊貴妃據唐朝天寶年間(公元743年———755年)四門助教許子真撰《容州普寧(容縣曾稱為普寧縣)楊妃碑記》記載認定:「楊妃,容州楊沖人也,離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母葉氏。」這段歷史,也使容縣名正言順地成為「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的家鄉。在容縣十里鄉楊外村,至今仍保留著楊妃山、楊妃廟、楊妃井等遺址,還有眾多民間傳說、歷代名人題詠的詩詞。慕美之心,人皆有之。何況是楊貴妃這樣的絕代佳人,這更引起了遊人濃郁的興趣。容縣在飢唯原有的楊妃梳妝台遺址處修建了佔地15畝的貴妃園。園內根據楊貴妃一生的傳奇故事建造了仿唐古建築。各組建築物內採用模擬硅膠人物像,重現了貴妃出世、梳妝容州府、冊封貴妃、貴妃醉酒、貴妃出浴、一騎紅塵妃子笑、含冤馬嵬坡等歷史場景,使遊人彷彿置身於大唐盛世。
名山都嶠山都嶠山,又稱南山,滲此是我國著名的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洞天。都嶠山自古就是華南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宗教聖地、風景區及講學場所,古時有九寺十三觀之盛。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名相李綱、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等都曾慕名前往游覽題詠。1988年被定為廣西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由於新辟了進山公路,汽車可以很順暢地直達都嶠山山麓。乘登山纜車升到山腰處,遊客眼前頓時被大大小小的山峰包圍了。比較出名的有八峰:中峰、雲蓋峰、八景峰、馬鞍峰、兜子峰、仙人峰、丹灶峰、香爐峰。由於是清晨進山,山間的嵐氣尚未散盡,叢肢迅只見雲蒸霧繞,山峰出沒其中,竟若一尊尊向你緩緩走來的佛像。
在都嶠山,你可以隨處看到典型的丹霞地貌。據介紹,由於地殼運動,再加上外力風化,使都嶠山擁有大大小小300多個岩洞,有名有姓的就達100多個。在山腰處一排褐紅色的岩洞內,擺放著五百羅漢像,形成一條蔚為壯觀的羅漢長隊,人行其中,時聞遠處傳來的山澗聲、清脆的鳥鳴聲,塵世喧囂盪然無存,靜穆之心油然而生。

5. 楊貴妃典故

記載楊玉環(公元719年-755年)的《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現將碑中全文記載抄寫如下:

楊妃,容州楊沖人也,離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維,母葉氏。維嘗謂先人雲:葬其祖去此十里許,逢一術士,忘其姓名,雲此墳若高數尺必出貴子,惜太低,生女亦貴。妃母懷孕十二月生。初誕時,滿室馨香,股衣如蓮花,三日目不開。母夜夢神以手拭其眼,次日目開,眸如點漆。抱出日下,目不瞬。肌白如玉,相貌絕倫。後軍都督楊康見之,以財帛啖其女,求為女。妃家素窶,不得以與之。康有二子讀書,妃三歲,日夜同坐聽其誦。漸長,通語孟,康夫婦惜如珠玉。楊長史琰攝行帥事,聞之左右,令與母偕來,一見大奇,私謂厥妻曰:「此女資質異常,貌有貴相,吾二女未逮也。」遂給金帛與康,求為女。康不從,乃肋取之。舉家號泣。送去無幾何,長史秩滿滿攜歸長安,與二女同教,惟妃性昭慧,諳音律,明律師,明經史,後進入壽宮。開無二十四年,明皇詔入內,號太真,大被寵遇。天寶間冊為貴妃雲

這《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記錄了楊玉環傳奇的一生。碑文是與楊貴妃同生長在唐朝天寶年間(約公元734年-755年)的四門助教(四門指四門大學,是唐朝最高學府太學的組成部分,四門助教相當於今天北京大學的教授)許子真撰寫的,曾經立於容城東一百二十步,並收錄於皇家編寫的《永樂大典》、《全唐文》等史書,這是當前史學家能夠找到的最貼近楊玉環時代的人所寫的官方文章了。因為唐朝的容州是嶺南的大州,管轄包括今天原越南、海南、廣東一部分在內的十四個州六十多個縣。而今天的容縣在當時稱為「普寧縣」,所以這個碑名叫「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盡管關於楊貴妃的生地全國有多種版本,但最能讓人信服的目前還是這個《全唐文》里的楊妃碑記。此外,楊貴妃的一個食性愛好,她好食荔枝也可以說明這一點,你想,一個人遠離家鄉千里萬里仍想著「八百里加急」送來荔枝,這自然是小時候就養成的嗜好了。而在當時的氣候環境,四川和西安顯然是不可能特產有荔枝的。

楊貴妃是不是容縣人?在十年前歷來是史學家們爭論不休的話題,但是,現在隨著考古新發現,從科技發展觀點看問題,楊貴妃下落謎底,離開史實一定會愈來愈近。

根據具有正史參考價值的唐朝時許子真編著的《全唐文》卷四、三,「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一文所記載,楊玉環最少應有三個籍貫也是不足為奇的。

第一籍貫是生身父親楊 維祖籍的容縣十里鄉楊外村;

第二籍貫是當年在容州府後軍都督署任職的義父楊 康的祖籍;

第三籍貫是當年在容州府任長吏的義父楊琰,楊琰祖籍陝西弘農華陰,後遷居山西蒲州永樂。

剛好就在2004年,隨著坐落在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保南鄉山西村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搶救性考古發掘的完成,考證了高力士本姓馮,名元一,是當年廣西容州府所轄14個州中的潘州(今廣東高州)人,幼年被送入宮中,賜姓高。專家在研讀高力士生平的墓誌銘時,意外發現當年驛馬傳送進宮供楊貴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種產自高力士與楊玉環家鄉的名為「白玉罌」(特註:這種荔枝唯廣西容縣一帶特產!)的優質早熟荔枝。高力士與楊玉環同為容州都督府人氏,高力士的潘州家鄉與楊玉環的容州普寧縣家鄉相距僅100公里,這一考古新發現,完全考證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中的荔枝來自何處的長期爭議!由此,其他的我無須道來了。

閱讀全文

與民間故事有哪些關於都嶠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他的家庭非常幸福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570
最幸福的豬島在哪裡 瀏覽:341
山東打加強針健康碼變什麼顏色 瀏覽:349
為什麼美女下場都不好 瀏覽:293
鄉鎮事業編往市裡調入哪個單位好 瀏覽:513
女人如何成為婚姻贏家 瀏覽:403
沒有愛情之前要做什麼 瀏覽:20
愛情受傷的心怎麼復原 瀏覽:842
告別了昨日的愛情叫什麼名 瀏覽:138
如何客觀的看待中國經濟放緩 瀏覽:396
社會事業領域主要是哪些工作 瀏覽:120
村集體經濟應該怎麼發現 瀏覽:571
婚姻家庭到底給女人帶來什麼 瀏覽:639
38度中國故事酒多少錢 瀏覽:937
機關事業單位喪葬費怎麼領取 瀏覽:5
經濟法哪個版本比較好 瀏覽:188
我很幸福具體說的什麼 瀏覽:685
78年配90年婚姻怎麼樣 瀏覽:445
怎麼做真皮和健康 瀏覽:356
如何讓人輕松獲得幸福 瀏覽: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