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諸葛亮無兵迎敵出自哪個故事

諸葛亮無兵迎敵出自哪個故事

發布時間:2023-03-16 00:28:35

① 空城計是什麼

空城計是什麼意思
空城計,是一種被動作戰的被動行為,當那些實力空虛、因遭受意外壓力被迫走投無路的一方,採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圖矇混過關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由於此計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有許多洞陸納主動權和機遇還掌握在對方手裡,因而,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不宜使用空城計,同時,此計也不宜重復、多次地運用。

在實際戰略中,風險往往與機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仔」,空城計的奇巧之處在悉消於:要善於正確、及時地把握對方的戰略背景、心理狀態、性格特性等,因時、因地、因人地以奇異的謀略解除自己的危機。三國時,諸葛亮之所以能大膽地以「空城」退敵,就是他能准確地惴摸到了司馬懿謹慎、多疑而心虛的心理狀態,而諸葛亮獨出心裁、奇異的思維方式,使他成功地化解了一時的危局。
空城計的意思是什麼
空城計

【拼 音】:kōng chéng jì

【解 釋】:指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策略.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小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沖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後被用於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納沒多用於己弱而敵強的情況。歷史上也確有一些運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如張守圭守瓜州等。
空城計中的計是什麼意思
主意,策略的意思。~策。~謀。

空城計

拼音kōng chéng jì

解釋指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高明策略。比喻掩蓋自己力量的不足,以使對方迷惑或後退,有時也有貶義。用法作賓語;指欺騙對手。

實例你不能老是用「空城計」;這「空城計」也有失手的時候。
《空城計》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葛亮派馬謖駐守失弧。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空城計講的是什麼?
三國時, 蜀國丞相諸葛亮錯用馬謖, 失去街亭後, 只有2500 軍士駐守在西城縣.

忽然, 哨兵飛馬來報: 」司馬懿引大軍15 萬, 往西城蜂擁而來! 」

這時, 諸葛亮身邊無一員大將, 只有一班文官.眾官員聽得這個消息, 個個大驚失色.諸葛亮登上城頭, 果然塵土沖天, 魏軍分路往西城縣殺來.諸葛亮當即傳令道: 」將旌旗全部隱藏起來, 軍士們各守衛在城上巡哨的崗棚, 如有隨便出入城門及高聲講話的, 殺! 大開四個城門, 每個城門用20個軍兵, 扮作百姓, 打掃街道.魏兵到時, 不可亂動, 我自有計謀對付.」

傳令下去後, 諸葛亮披鶴氅, 戴綸巾, 引兩個少年攜帶一張琴, 來到城頭上, 憑欄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急忙將這個情況報告司馬懿.司馬懿立刻命令軍隊停止前進, 自己飛馬向前觀望.果然見諸葛亮在城樓上, 笑容可掬, 焚香彈琴, 左面一個少年, 手捧寶劍, 右面也有一個少年, 手執麈尾.城門內外, 僅有二十餘名百姓, 低頭打掃, 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懷疑城中有重兵, 連忙指揮部隊撤退.

他的兒子司馬昭說: 」莫非諸葛亮沒有多少兵力, 故意這樣的?父親為什麼要退兵呢?」

司馬懿板著臉說: 」諸葛亮平時一向十分謹慎, 從不冒險.今天大開城門,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們若是沖進去, 一定中計.你們懂得什麼?還不快退! 」

諸葛亮見魏軍遠去, 哈哈大笑起來.

眾官員問他說: 」司馬懿是魏國的名將, 今統率15 萬精兵來到這里, 見了丞相, 慌忙撤退, 這是什麼原因呢?

諸葛亮說: 」他料定我平生謹慎, 從不冒險, 見我們這樣鎮定, 懷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並非在冒險, 只因為不得不這樣啊! 」

大家敬佩地說: 」丞相的計謀, 鬼神也不能預料啊.如果我們來指揮, 必定會棄城而走了.」

諸葛亮說: 」我們只有2500 人, 如果棄城而走, 必定走不遠, 不是很快就會被敵人追上嗎?」
空城計 的意思
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中第三十二計,空城計是一種心理戰術。

計:主意,策略
空城計是什麼朝誰寫的
是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諸葛亮獨自彈琴坐城樓上方,打開城門,以威懾司馬懿,

這節礎:彈琴退仲達.

致使司馬懿,恐慌有炸。不敢進城,就此退兵了

當時,由於街亭失手,司馬懿率領15萬大軍攻取蜀國,由於蜀國大部分糧草存蓄於西城,這是諸葛亮進取魏國的根本。而諸葛亮為搬運糧草,城內只有2500人,諸葛亮見撤退無望,就使了空城計。由於諸葛亮一生謹慎,不做冒險的事,曾經魏延提出過秦嶺直取長安。諸葛亮都沒同意,使司馬懿這樣認為諸葛亮。
空城計的深層含義是什麼?
虛則實之,反之依然
《空城計》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空城計,這是一種心理戰術。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
空城計真相是什麼
一提起諸葛亮,人們就會想到空城計,而說起空城計,則展現出了人們對諸葛亮軍事天賦的無比推崇。那麼,諸葛亮的空城計究竟發生過沒有?人們對諸葛亮的追捧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易中天先生對諸葛亮的歷史形象又有著怎樣獨辟蹊徑的品評呢?

諸葛亮這個人,至少從晉代開始就已經是很多人追捧的對象。當時有一個叫郭沖的人,郭沖這個人大概是諸葛亮的鐵桿「粉絲」,覺得現在大家對諸葛亮的評價遠遠不夠,於是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這里還有五件事情是你們大家不知道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空城計。諸葛亮的空城計最早見於郭沖的這篇文章。

後來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的時候引用了這個材料,並予以駁斥,說當時在陽平這個地方根本不可能發生這樣一件事情。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司馬懿官居荊州都督,駐扎在宛城,不在陽平戰場,怎麼可能有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空城計呢?但是這個空城計的故事實在是太精彩了,所以文學作品是一說再說,戲劇作品也就一演再演,但是這個事情是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邏輯的。我們簡單地說一下這個空城計吧,大體上的意思就是說司馬懿率兵來進攻,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街亭,馬謖這個人是個書獃子,空談可以,打仗不行,把街亭給丟了,於是司馬懿就率領幾十萬軍殺奔而來。當時諸葛亮手上已經沒有兵了,只好把城門,四個城門全部打開,派了20個老兵在門口掃地,諸葛亮自己搬了一張琴,焚了一爐香,帶了兩個小孩子,坐在城樓之上唱卡拉OK。司馬懿的大軍跑來一看,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然後司馬懿自己打馬上前,大為驚詫,說牛鼻子老道搞什麼搞?城門大開他開Party啊。於是撤軍。

這個事情不合邏輯啊,第一,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軍隊嗎,派一個偵察連進去看看,探個虛實可不可以?第二,司馬懿親自來到城門樓下看見諸葛亮在城樓上面神色自若,琴聲不亂,說明距離很近,看得見聽得清,那你派一個神箭手把他射下來行不行?第三,根據這個郭沖的說法和《三國演義》的說法,兩軍的軍力懸殊是很大的,有說司馬懿帶了二十萬大軍的,有說司馬懿帶了十幾萬大軍的,反正至少十萬,你把這個城圍起來圍他三天,圍而不打行不行?何至於掉頭就走呢?所一是不合邏輯的,諸葛亮的空城計是子虛烏有

②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的故事

空城計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笑謹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的故事如下:
三國時, 蜀國丞相諸葛亮錯用馬謖, 失去街亭後, 只有2500 軍士駐守在西城縣忽然, 哨兵飛馬來報: 」司馬懿引大軍15 萬, 往西城蜂擁而來! 」

這時, 諸葛亮身邊無一員大將, 只有一班文官。眾官員聽得這個消息, 個個大驚失色。諸葛亮登上城頭, 果然塵土沖天, 魏軍分路往西城縣殺來。諸葛亮當即傳令道: 」將旌旗全部隱藏起來, 軍士們各守衛在城上鏈察巡哨的崗棚, 如有隨便出入城門及高聲講話的, 殺! 大開四個城門, 每個城門用20個軍兵, 扮作百姓, 打掃街道。魏兵到時, 不可亂動, 我自有計謀對付。」
傳令下去後, 諸葛亮披鶴氅, 戴綸巾, 引兩個少年攜帶一張琴, 來到城頭上, 憑欄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魏兵的前哨急忙將這個情況報告司馬懿。司馬懿立刻命令軍隊停止前進, 自己飛馬向前觀望。果然見諸葛亮在城樓上, 笑容可掬, 焚香彈琴, 左面一個少年, 手捧寶劍, 右面也有一個少年, 手執麈尾。城門內外, 僅有二十餘名百姓, 低頭打掃, 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懷疑城中有重兵, 連忙指揮部隊撤退。
他的兒子司馬昭說: 」莫非諸葛亮沒有多少兵力, 故意這樣的?父親碰喚基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板著臉說: 」諸葛亮平時一向十分謹慎, 從不冒險。今天大開城門,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們若是沖進去, 一定中計。你們懂得什麼?還不快退! 」
諸葛亮見魏軍遠去, 哈哈大笑起來。眾官員問他說: 」司馬懿是魏國的名將, 今統率15 萬精兵來到這里, 見了丞相, 慌忙撤退, 這是什麼原因呢?
諸葛亮說: 」他料定我平生謹慎, 從不冒險, 見我們這樣鎮定, 懷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並非在冒險, 只因為不得不這樣啊! 」
大家敬佩地說: 」丞相的計謀, 鬼神也不能預料啊。如果我們來指揮, 必定會棄城而走了。」諸葛亮說: 」我們只有2500 人, 如果棄城而走, 必定走不遠, 不是很快就會被敵人追上嗎?」

③ 空城計故事梗概400字左右

《空城計》故事梗概如下:

三國時,蜀魏交兵,司馬懿統領魏軍兵至祁山,諸葛亮料定魏軍必奪漢中咽喉要地街亭,選將防守;馬謖請令前往;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切須慎選營地,勿有疏虞,並命王平同往相佐。馬謖剛愎自用,不聽王平諫言,扎營山頂,致遭魏軍圍攻,街亭失守。司馬懿乘勝直取西城,蜀軍兵將俱被調遣在外,西城空虛。

倉促間,諸葛亮難以抵禦,遂用空城之計,將城門大開,穩坐城樓,撫琴飲酒,鎮定自若。司馬懿疑有伏兵,未敢進城,率軍而去。馬謖貽誤軍機,諸葛亮為嚴明軍紀,雖惜馬謖之才,終於揮淚斬之;並以任人不當,奏明幼主,自請罪責。

空城計介紹

《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二計-空城計,指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後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它是根據我國古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敵我交會,相戰,運用此計可產生奇妙而又奇特的功效。

④ 空城計故事梗概

空城計的故事梗概:

諸葛亮為實現劉備夙願,率領大軍北伐曹魏,但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裡。

諸葛亮傳令,藏起旌旗,打開城門,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談笑風生。

司馬懿率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狀認為,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於是撤退。

(4)諸葛亮無兵迎敵出自哪個故事擴展閱讀

空城計,這是一種心理戰。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實者實之,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

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了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

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此事雖是小說家演義,其實,早在春秋時期,真的出現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例。

⑤ 空城計的故事簡介50字

空城計的故事梗概:

諸葛亮屯兵於陽平,把部隊都派去攻打魏軍了,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城中。忽然聽到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攻城。

諸葛臨危不懼,傳令大開城門,還派人去城門口灑掃。諸葛亮自己則登上城樓,端坐彈琴,態度從容,琴聲不亂。司馬懿來到城前,見此情形,心生疑竇,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貿進,便下令退兵。

(5)諸葛亮無兵迎敵出自哪個故事擴展閱讀

解釋:指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高明策略。比喻掩蓋自己力量的不足,以使對方迷惑或後退,有時也有貶義。

用法:作賓語;指欺騙對手。

實例:你不能老是用「空城計」;這「空城計」也有失手的時候。

英含念文:presenting a bold front to conceal a weak defence.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如魏兵到時,談宏困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絕禪,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空城計

⑥ 《三國演義》中有什麼故事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有《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桃園三結義》、《連環計》、《空城計》、《七擒孟獲》、《刮骨療傷》前燃世、《煮酒論英雄》、《火燒赤壁》等。具體如下:

1、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魯肅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到了十萬余支箭。

2、舌戰群儒

三國中前期,劉備勢力還很小,被曹操趕得走投無路。想去投靠東吳,就慧肢是孫權。派諸葛亮去做說客。但是東吳謀臣處處刁難諸葛亮,諸葛亮憑著他的滿腹經綸舌戰群儒。說得他們個個啞口無言。後來經魯肅協助,說服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

3、空城計

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三國演義的故事

桃園三結義是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段唯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魯肅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到了十萬余支箭。

⑦ 空城計的故事簡寫

空城計縮寫

諸葛亮駐守陽平關時,派魏延領大軍東出攻魏,自己留萬人守城。不料司馬懿帶著二十萬大軍要迎魏敵時,卻同魏延兵馬對不上陣,從旁邊過去了,一直來到陽平關前,離城只有六十里,諸葛亮才發覺。這是候,要把魏延追回來已無可能,自己趕往魏延軍中也來不及,於是諸葛亮就叫軍中偃旗息鼓,大開城門,令軍士數人出城灑掃。司馬懿領兵來到,看見這情況,認為孔明平日謹慎持重,城內必有伏兵,便引兵退守山間。到了次日,孔明大笑對部下說,司馬懿怕我的伏兵,已經退走了。探子外出打探,果然魏軍都走了。


空城計(三十六計之一)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沖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 後被用於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多用於己弱而敵強的情況。歷史上也確有一些運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如張守圭守瓜州等。


⑧ 空城計的故事簡介200字

空城計的故事
三腔指國時期,諸葛亮失掉睜圓洞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諸葛亮對眾人說:「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傳令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四個城門打開,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到城上望敵樓悉枯前憑欄坐下,燃香彈琴。司馬懿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疑惑不已,傳令撤退。司馬昭推測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閱讀全文

與諸葛亮無兵迎敵出自哪個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鎮事業編往市裡調入哪個單位好 瀏覽:513
女人如何成為婚姻贏家 瀏覽:403
沒有愛情之前要做什麼 瀏覽:20
愛情受傷的心怎麼復原 瀏覽:842
告別了昨日的愛情叫什麼名 瀏覽:138
如何客觀的看待中國經濟放緩 瀏覽:396
社會事業領域主要是哪些工作 瀏覽:119
村集體經濟應該怎麼發現 瀏覽:571
婚姻家庭到底給女人帶來什麼 瀏覽:639
38度中國故事酒多少錢 瀏覽:937
機關事業單位喪葬費怎麼領取 瀏覽:5
經濟法哪個版本比較好 瀏覽:188
我很幸福具體說的什麼 瀏覽:685
78年配90年婚姻怎麼樣 瀏覽:444
怎麼做真皮和健康 瀏覽:355
如何讓人輕松獲得幸福 瀏覽:686
徐文長是從哪個民間故事出現的 瀏覽:516
幸福溫暖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440
四川省富順縣經濟如何 瀏覽:815
如何正確教導孩子的生理健康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