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利用故事教學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導語:當前,幼兒園故事教學中往往會忽略對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對幼兒創新能力培養的意識也較為淡薄。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故事教學法是最頻繁的教育方法之一,作為幼兒教師,有必要思考如何利用故事教學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一、教師必須要明確故事教學的目標,把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切入點
傳統意義上幼兒園故事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了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能夠較為完整形象地描述故事內容,以此來達到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目的。同時,幼兒故事教學也是為了豐富幼兒的詞語和語言知識,幫助幼兒積累語言,並通過故事教學達到啟發和教育幼兒的目的。而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幼兒教師需要明確故事教學在培養幼兒創新能力方面獨特的作用,要把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作為故事教學的一個目標來實現。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
時,要善於選擇和添加能激發幼兒創新意識的故事內容。
比如故事《飛呀飛》教學時,可以通過小動物從羨慕小鳥會飛,到想辦法飛上天的內容,讓幼兒明白夢想是靠自己創造的,以小動物的創新精神來鼓勵幼兒在生活學習中進行創造發明,對於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顯著意義。比如在故事《聰明的冠鳥》教學時,可以通過渴極了的冠鳥為了喝水絞盡腦汁,最後終於找到向瓶里投石子讓水溢出來喝到水的辦法,讓幼兒明白積極思考和創造性思考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二、教師要善於創造和故事遙相呼應的情境,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繼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造與故事相呼應的情境,一方面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他們全神貫注地聽故事,另一方面能夠讓他們在生動化、形象化的情境中感受故事情節,加深他們對故事的理解,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首先要保證周圍不要堆放與故事內容無關的多餘物品,以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其次,還必須安排好幼兒的座位,一般情況下教師坐著講故事,幼兒圍坐半圓。這樣有利於所有幼兒都能看清老師的言行舉止,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
再次,教師要善於為學生營造與故事內容遙相呼應的教學情境。比如要講天空和白雲的故事,如果教師用圖片教學,讓幼兒觀察發現了什麼?那麼幼兒發現的可能只是圖片上靜態的內容,而如果教師用視頻或音樂輔助教學,幼兒不但會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和發言熱情,還會發現一些動態的內容。也就是說動態的教學情境會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創造性的思考問題。
三、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視聽一體的優勢,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幼兒故事教學中,教師通常採用口述或一些圖片、實物等進行輔助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會限制幼兒的想像空間,而且長時間採用這種靜態的教學方式,會減弱學生聽故事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倡導在幼兒園故事教學中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讓故事教學進入錄像、視頻等動態模式。
這樣一來不但給故事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會讓故事變得精彩起來。能讓幼兒在聲、像、形等不同的演繹方式中感受故事,會讓他們耳目一新。教師在選擇好故事內容後,可以採用計算機製作教學軟體,生成動畫效果,這樣就可以激發幼兒的想像力,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四、教師要善於引導幼兒進行故事創新編排,讓幼兒發揮創造性編出新故事
幼兒園故事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聽故事、講故事能力的培養,教師的故事教學任務往往是隨著幼兒能夠較為完整的復述故事結束。這種教學模式下,幼兒的思維會被限制,他們對故事的理解將會僅限於對故事內容的把握上,這會讓他們形成固化的思維,不利於他們創新能力的培養。而為了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我們要求幼兒園教師不僅要注重幼兒復述故事能力的培養,還要引導他們創造性地編故事。
比如在《聰明的冠鳥》教學時,在幼兒講述完冠鳥用向瓶子里投石子的方法喝到水以後,教師可以讓幼兒幫助冠鳥想辦法,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冠鳥喝到水,並讓他們把自己的方法說出來。幼兒會積極思考幫助冠鳥想辦法,而幼兒講辦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幼兒編排故事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幼兒的想像力、語言能力等都會被激發,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他們創新的過程。
五、教師要善於用有效的問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教師要採用多角度提問方式。很多幼兒園教師都習慣採用單一性的問題方式進行提問,對於故事問題的描述往往比較單一局限,這會讓幼兒的問題回答方式也變得單一,為了讓幼兒開放性地回答問題,教師要改變過去單一的提問方式,比如在看圖讀故事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會問“故事中有誰”,可以問幼兒“你看到了什麼?”讓幼兒可以充分表達自己所看、所觀。此外,教師要允許幼兒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方式回答問題。
比如故事中小貓在蹦,當教師問“小貓在干什麼?”時,有的幼兒會說“它在跳舞”,有的幼兒會說“它在蹦”,還有的幼兒會用一個蹦的動作來回答教師的提問。對於不同的回答方式,只要回答出了問題內容教師就要給予幼兒積極肯定的回答。通過鼓勵幼兒多樣化的回答方式,可以激發幼兒的創新思考。
(二)教師要善於用啟發式問題啟發幼兒思維。幼兒的思維是需要啟發的,教師遞進式的啟發和引導,能夠讓他們更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教師對幼兒思維的啟發可以採取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方式,對於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先從簡單地判斷是非性問題入手,讓幼兒作出是或否的回答,然後逐步要向假設性問題過渡,比如問問學生“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呢?”,督促學生去思考,去創造性的想問題,最後要試著問幼兒一些創造性問題,讓幼兒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對於創造性問題不要設置固定的答案,要讓幼兒擺脫故事語言和情節的限制,為幼兒提供創造性的想像和創造性思維的空間。
結語:綜上所述,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幼兒園教師要善於抓住故事教學這個載體,改變傳統的故事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㈡ 繪本故事能讓孩子學到什麼
膩膩媽
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
關注
盡早給寶寶讀繪本,能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
繪本是培養寶寶早期閱讀能力的最佳工具。爸爸媽媽陪寶寶讀繪本,寶寶會經歷瀏覽、傾聽、理解和學習的過程。只要爸爸媽媽每天堅持為寶寶讀繪本,將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等。這些能力將會在一個良好的書香氛圍中被保持下來,以幫助孩子未來發展出更好的閱讀能力,獲得更高的學業成就。
給寶寶讀繪本,能幫助寶寶完成潛移默化的認知
北京市幼兒園閱讀聯盟導師王健櫪說:「生命早期通過閱讀,能讓嬰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對大小、多少、顏色、方位等認知。」
讓寶寶翻看繪本中每一頁具體形象、豐富多彩的圖畫,能夠給寶寶帶來視覺上的體驗,而這些體驗往往是更加深刻的。通過給寶寶讀繪本,能幫助寶寶認識到更多的事與物,理解較於抽象的概念,獲取更多的基本知識以及拓展生活經驗等。
給寶寶讀繪本,能幫助寶寶各項能力的良性發展
一本好的繪本,是由專業的作者、畫師創作的,故事中的內容質量是非常有保障的。繪本通過一頁頁賞心悅目的畫面,能夠呈現出一個情節、主題和思想都完整的故事,每種故事裡都隱藏著各種教育寶寶的細節。
另外,繪本還分成很多的系列,不同系列的繪本想要表達的主題是不同的,有認知系列、語言系列、日常系列、身體系列等,每種系列的繪本故事能為寶寶傳播每種主題下的正能量。
比如:在幫助寶寶認識情緒的繪本《菲菲生氣了》中,則能帶給寶寶豐富的情感體驗,引導寶寶認識情緒,辨別情緒和管理情緒。
爸爸媽媽陪寶寶讀繪本,能增進親子關系
繪本更適合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看。爸爸媽媽把寶寶抱在胸前,讓寶寶的背貼在自己的胸口,把繪本放在距離寶寶眼睛20cm左右的正前方。這種胸背相依的共讀姿勢,容易給寶寶營造安全感。每天的親子共讀時間,就是親子關系升華的時間。
而一說到增進親子關系,這里建議爸爸媽媽和寶寶共讀一本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
愛,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東西。我們無法用各種動作和言語去描述清楚,但我們可以通過每天和寶寶一起讀繪本,來增進和寶寶的親子關系。
贊同15
2條評論
小皮育兒經
0贊
同感,現在女兒都會之間理解並說給我聽#童書閱讀季#
文海話育兒
0贊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