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亮劍的主要內容
《亮劍》大電影是一部由中廣影視文化出品的戰爭史詩巨制電影,影片改編自知名小說家都梁所創作的同名長篇小說《亮劍》,主要將講述了出身農民階級的軍人李雲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故事。
李雲龍雖出身貧寒,但他卻有著鐵骨柔腸、豪氣干雲的性格,他有著他的人生信條——明知是死,也要寶劍出鞘,這叫亮劍;即使犧牲,也只有用前胸去迎接子彈,而不是用後背。
鏈接:https://pan..com/s/17rwtWJlx1RIxHj37S9StRw
正是因為這種精神,他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奮勇殺敵,雖說他沒文化,紀律性差,但他擁有著俠義精神、兄弟情義,為此他在部隊中深得戰士們的擁戴,他就是一個優點和缺點並存的英雄人物,也成就了他成為一生都在血與火中搏鬥的名將。
《亮劍》作為中國電視劇歷史上最為經典的抗戰劇作之一,從開播以來就被觀眾所喜愛。
『貳』 亮劍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這一段時間看了電視連續劇《亮劍》後也是感嘆頗多,《亮劍》給我最大的震撼是該劇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忠實於生活,這是本劇最大的亮點。《亮劍》播出後,就創下了2005年電視劇收視率新記錄。《亮劍》最大的成功所在就是脫離了以往戰爭題材影片那種追求真實和客觀的范疇。本劇改編自轉業軍人都梁的同名小說《亮劍》,主要描述了革命軍人李雲龍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炮轟金門、文化大革命等歷史時期革命軍人革命本色始終不改的故事。《亮劍》是一部英雄傳奇,是一個英雄的成長史。它的敘事圍繞李雲龍展開,它的背景是戰火紛飛的動亂年代。如何調和歷史背景的濃淡,怎樣處理個人命運和宏大背景在敘述上的矛盾,成了本劇敘事的主要問題。 《亮劍》是一部「男人味」很濃的電視劇,但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女性觀眾。《亮劍》最能打動觀眾的地方就是,它表現出來的英雄主義、豪邁粗獷、血脈賁張,正是今天所缺少、人們所期盼的東西,對這種情感的渴望不分男女,而且女性的感受應該還更強烈一些。因為她們更加呼喚男子漢的回歸。李雲龍是英雄,出身貧寒的平民英雄,所以他的所作所為容易引起觀眾共鳴。他身為八路軍將領,卻草莽之氣未除。說話做事略帶匪氣,打仗從不按理出牌。他勇猛、有血性、嫉惡如仇,他滿足了人們對英雄的想像和盼望。李雲龍又不僅僅是一介武夫。他表面上粗魯,實際上不乏理智,他是明理的、富於正義感的。他雖然沒有文化,可他身上有一種質朴的、農民式的智慧。他用這種智慧在戰場上聲東擊西、以少勝多;在軍營中鼓舞士氣、統率千軍萬馬;有時還用這種智慧在上司面前裝傻充愣。而《亮劍》的「男人」風格正好滿足了觀眾對此的心理需求,因此受到歡迎並不奇怪。 《亮劍》成功地塑造了李雲龍這個角色,把他好戰、善戰、直率、蠻橫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是一個有血有肉、性格多面、打仗勇猛、鬼點子特多、不按照戰爭游戲常規作戰、敢於抗命、尊重戰場實際、有點歪邪的主角,也是一個注重生活注重情感的人物,更是一個精忠報國視死如歸赤膽忠心的真實的中國軍人形象的再現。在李雲龍身上是有一股「匪氣」和「霸氣」,他酗酒、罵娘、臟話常掛在口頭,「老子」不絕於耳,這看上去不符合革命軍隊軍人的作風行為,可他不失為一個真正的軍人,這都是在特定的戰爭環境下產生的一個軍人的毛病。人無完人,金無赤足,十全十美的人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用「高大、完美」的眼光來審視電視劇中的主角人物是可笑的,電視劇也應該尊重現實生活,更要尊重人格的發展人性的張揚。為什麼一些人就那麼的委曲求全呢?為什麼總要按照「文藝標准」的那一套路子來欺騙觀眾欺騙自己呢?李雲龍身上的缺點只是玉之瑕疵,並不會暗淡他身上熠熠生輝的中國軍人之勇猛智慧愛國的光芒。 難道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中就不存在這樣現象?一個軍人就不能在戰斗之餘休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放鬆一下自己的精神?李雲龍這個人物非要塑造的完美無瑕不可?如果是這樣的話,這部電視連續劇那就看頭不大了!不要說其他人,我就是不看這樣的電視劇,像那些個談情說愛、整天無所事事、只會耍嘴皮子、人能飛天、氣功如炸彈之劇我是絕對不敢苟同的。李雲龍在戰場上竟敢膽大包天「抗命」,這在許多人眼中就是大逆不道,君不知「軍令如山倒」?但是也確實存在「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在抗戰時期,戰場上敵我雙方戰況瞬息萬變,對於在那個血雨腥風在戰場上捨生忘死的軍人們來說,根據戰場實際情況爭取最大限度地消滅敵人消耗敵人,那將有利於保存自己壯大自己的力量,難道我們作期貨就沒有可借鑒之處嗎,偶爾有過「抗命」也是在戰爭中允許的也就是說確實存在這種狀況。這並不是《亮劍》的敗筆,而恰恰是《亮劍》區分其它按照常規邏輯鋪就的電視作品之亮點。 「明知不敵也要敢於亮劍,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中國軍人的軍魂。」這就是本劇導演所要向觀眾傳達的一種「亮劍」精神!現在的中國,我們的中國,千真萬確需要這種精神!何嘗不是呢?現階段的中國雖然如日東升一路凱歌,但是危機伴隨著機遇如洪水猛獸般襲來,內在的外來的威脅時刻在考驗著中國人。面對威脅面對危機我們中國人怎能安步當車?怎能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敢於亮劍」這就是我們的回答!我們的精神!是的,李雲龍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養,他不知鋼琴不曉洋畫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這不是他的錯,而是特殊歷史環境所造成的。在我們解放軍將軍行列里,像他這樣的將領很多,憑著他們頑強的毅力,憑著他們對國家對民族對黨的忠誠,他們通過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戰爭中學習文化,在戰爭中升華自己,最終成為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我們有什麼理由去責備他們缺少文化涵養,有什麼理由說他們張口「老子」閉口「弟兄」的呢? 全劇以展現李雲龍的命運為主,但並不單憑一個李雲龍打動觀眾。給我感動和震撼的居然全是那些無名英雄。騎兵連的奮勇殺敵、王喜奎的寧死不屈、小分隊的自我犧牲幾度讓我落淚。這是《亮劍》的魅力,它的魅力在於壯烈,在於軍人的膽識和骨氣,在於充盈其中的英雄氣,也就是劇中所說的「亮劍」精神。《亮劍》的熱播的確牽動了不少人的心,不用論人物的真實性,可能是一個人的身影,也可能是多個素材合成的人物,不必深究。無論怎樣畢竟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英雄的硬漢形象,為這個人感動,為這個集體感動。一個大老粗的帶兵者,形象的在劇中靈活表現,給人的印象是頗深的,畢竟這是戲,沒必要雞蛋里挑骨頭,我覺得李幼斌是好樣的!說實在的,《亮劍》這部片子所塑造的李雲龍有血有肉,稜角分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視作品。藝術創作是講究規律的。這個規律的核心就是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毫無疑問,《亮劍》中的李雲龍是一個不好管理的角色。但是這個李雲龍,對國家、對民族、對抗日大業有著無比的忠誠。這個人的「粗口」不僅不讓人感覺反感,反而讓人覺得親切;這個人的大大咧咧也給人一種視死如歸的大將風度。個人感覺,這才更像是一名驍勇善戰的將軍。相反,如果一味要照顧什麼「高級幹部的整體形象」,採取了與此相反的處理方式,那麼,這部電視劇的魅力至少會降低一半。 有了以上幾點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無缺的幾要素,《亮劍》不亮都不行了。在韓劇當道的今天,國產電視劇《亮劍》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不是它的演員,也不是它的題材,而是它所塑造的一批讓人看過後「血脈賁張」的男子漢形象,讓人看完後大有「干凈透徹,豪氣萬丈,盪氣回腸」的感覺。最值得遺憾的是這部電視劇只拍到55年授勛就完了,文革這個高壓線導演還是沒敢去碰,李雲龍人格的升華就在文革期間,那才是真正體現李雲龍作為 「亮劍」靈魂。
『叄』 小說《亮劍》的故事情節是從哪裡開始的!
從他任八路軍某獨立團團長率部在晉西北英勇抗擊日寇開始,直到他在文革期間受到迫害自殺,到1980年予以平反為止。
小說簡介:
小說《亮劍》2005年3月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2010年8月由湖北長江出版集團、長江文藝出版社再版, 是一篇新派作家退伍軍人都梁的處女作,開創全新概念戰爭小說之先河——「市場化風格的戰爭故事」,一經推出就博得了廣大讀者的稱贊,成為當代最暢銷小說之一。
《亮劍》是一部戰爭藝術和傳奇色彩融會貫通的主旋律作品。劇中,愛國精神與英雄主義、鐵血丹心與人世常情、鬥智與斗勇、友情與愛情交相輝映。故事內容是講述我軍優秀將領李雲龍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從他任八路軍某獨立團團長率部在晉西北英勇抗擊日寇開始,直到他在文革期間受到迫害自殺,到1980年予以平反為止。「面對強大的敵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句話就是李雲龍,這位「草莽英雄」式的將軍的一生寫照。 新增加的李雲龍前傳講述小說主人公李雲龍在1936~1937年間的傳奇故事,除了李雲龍與馬家軍生死對絕的精彩情節,以及與女戰士鄭芳的生死之戀外,對小說的整個歷史時代背景也作了大量的介紹,再現了紅四方面軍的殘酷西征歷程。
《亮劍》後來改編為同名電視劇,主人公李雲龍由李幼斌扮演。這部戲於2005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首播,曾創下央視2006年收視率最高。 新版電視劇《亮劍》即《亮劍——鐵血軍魂》,主人公李雲龍由黃志忠飾演。2010年開機,2011年12月18日由浙江衛視獨家首輪播出。
『肆』 電視劇《亮劍》是描寫什麼內容的
《亮劍》根據都梁同名小說改編,講述的是我軍優秀將領李雲龍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從他任八路軍某獨立團團長率部在晉西北英勇抗擊日寇開始,直到他1955年受銜為止。
作為一部戰爭史詩和傳奇色彩融會貫通的軍事題材作品,《亮劍》中愛國精神與英雄主義、鐵血丹心與人世常情、鬥智與斗勇、友情與愛情交相輝映。李幼斌、何政軍、張光北在劇中分別塑造了李雲龍、趙剛、楚雲飛3個軍旅硬漢形象。此外,「海岩女郎」童蕾、孫儷、於娜的集體加盟,讓這部陽剛氣十足的男人戲同時縈繞著縷縷柔情。
男一號李雲龍的扮演者李幼斌在談到《亮劍》時,眼睛裡滿是晶亮的神采:「這部戲特別震撼我的內心,當時看了劇本就很有沖動感,想去演好這個戲。」在該劇中飾演政委趙剛的何政軍表示:「雖然我沒當過兵,但我是軍人的後代。放棄比較輕松舒服的現代劇,拍這部環境條件非常艱苦的戲,我覺得是很值得的。如果說這是部硬漢戲,我覺得《亮劍》是我目前所看到的最典型的一部。」
對於有業內人士說《亮劍》是《歷史的天空》和《激情燃燒的歲月》的翻版,導演張前作出了如下解釋,首先,《亮劍》是宏觀的,不局限於一位軍人、一個軍隊的個體命運,它覆蓋的是整個華北戰場;其次,《亮劍》描寫的雖然是軍人,但更多的是寫男人的故事,通過實實在在的戰爭體現出男人的精神,可以說《亮劍》是一部具有深厚歷史感、史詩感的人物傳記片。
亮劍的主要劇情是:八路軍團長李雲龍以獨特的戰術指揮,消滅了驕橫的日軍山崎大隊。李雲龍會同國民黨軍358團團長楚雲飛聯手在抗日的戰場上作戰,兩人因此名聲大噪,並成了朋友。幾年以後,李、楚二人在淮海戰場上相遇,面臨生死一搏……
電視劇亮劍評析:
《亮劍》開播的時候,很多人都說,這是中國的《兄弟連》。這個說法的由來,指的應該是劇中1941年主人公李雲龍帶領的獨立團和日軍在野狼峪下一場冷兵器的肉搏戰。那一場戰爭在原作中的字數只用了1000字。對於戰爭的慘烈,也只用了一句話來描寫:「田野里橫七豎八地躺滿了血淋淋的屍體,像個露天屠宰場。300多個關東軍士兵的屍體和300多個八路軍士兵的屍體都保持著生前搏鬥的姿勢。」在電視劇中,這一段是拍得最好的一段。在往常的戰爭電視劇中,拍攝方法通常如下:在硝煙彌漫、塵土飛揚的戰場,敵我雙方勢力懸殊,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每位士兵將生死置之度外,沖鋒號角響起,集體舉起刺刀沖出戰壕———慢鏡頭、大特寫,英雄緩緩倒下,音樂響起。
在《亮劍》中,導演只用了一個長鏡頭冷靜地對准了這肉搏時刻,前排的倒下來,後排填充上去。如果說這部電視劇是中國版的《兄弟連》的話,也只有這一段具有了《兄弟連》的冷靜與殘酷。
其實,無論從立意還是敘述手法《亮劍》與《兄弟連》並無共同之處。《兄弟連》講述了一個整體,所有對戰爭的殘酷展示都是為了說明戰爭對人的摧殘和改變,是反戰。而《亮劍》是在塑造英雄,講的是戰場上的俠義傳奇。小說作者都梁借主人公李雲龍之口點出了題目的含義:「古代劍客和高手狹路相逢,假定這個對手是天下第一劍客,你明知不敵該怎麼辦?是轉身逃走還是求饒?
當然不能退縮,要不你憑什麼當劍客?這就對了,明知是個死,也要寶劍出鞘,這叫亮劍,沒這個勇氣你就別當劍客。「從這句話中,很容易看出都梁對人物,尤其是對英雄的評價標准其實是相當傳統的:血性、講義氣、豪爽。所以,作品中安排了大量的情節來表現李雲龍的草莽性格:講粗話、嚮往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有一段情節最具典型性:獨立團收編了一群土匪,李雲龍的好友和尚去收編這群土匪,卻在路上被他們誤殺了。李雲龍一怒之下掃平了土匪的老窩,殺了土匪的頭領,因此背處分也在所不惜。這是典型的話本小說里對英雄的描寫方式。
據說,《亮劍》的作者都梁之前從來沒有寫過小說,寫成《亮劍》之後,他把小說投往數家出版社均被拒絕。這樁逸事當然可以被看做又一個典型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例子,但是從一家普通出版社的角度,做出拒絕的決定有情可原。因為,如果你一口氣看過《激情燃燒的歲月》、《歷史的天空》等等近年流行的軍旅作品,你就會發現,李雲龍與石光榮、姜大牙等人的形象太相似了:同樣是沒有文化,同樣草莽出身,同樣娶了「小資情調」的革命女青年,同樣因此而引起了家庭矛盾,在「文革」中遇到了同樣的遭遇。或許這的確是當時一批將領的共同經歷,但作為文藝作品,獨特性才是生命力所在。
值得讀者欣慰的是,在《亮劍》小說的結尾,都梁給出了一個和其他不一樣的慘烈結尾:在「文革」中,血性的李雲龍被打成反革命後拒絕了老戰友為他安排的逃生途徑,卻把造反派的首領請到家中,當著他的面用手槍自殺。
而他的妻子在監獄中憤然割腕。我喜歡這樣的結尾,這結尾才符合一個血性英雄的性格:不低頭,不乞求,不苟活。相比之下,電視劇《亮劍》的結尾令人失望:在這個結尾中,李雲龍下放到農村隱居,邊境吃緊,他被重新起用,終於死於飛機故障———這更像是一個滿懷韜略的逸士高人的收梢。有的故事之所以精彩,主要是因為它的悲劇性。雖然人人都嚮往和平,嚮往美好,但現實是殘酷的,世界上哪裡有那麼多的世外桃源。比起都梁的小說,電視劇的結尾有點落入俗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