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七下歷史書都有哪些成語故事

七下歷史書都有哪些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2023-03-13 09:32:54

『壹』 有關歷史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1、一葉障目

楚地有一個人,家境貧寒,窮困潦倒。他讀了《淮南子》,看到書上有這樣的記載:螳螂在捕蟬時用樹葉遮住自己的身體,其它小昆蟲就看不見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樹葉)就能用它隱藏自己的身體。

他十分高興,於是跑到一棵樹下抬頭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蟬時用來遮蔽自己的樹葉。偶然發現了,就伸手摘下來。不料失手,那片樹葉竟飄落地下。樹下原本就有落葉,(混在一起)再也無法辨認。

於是,他索性將落葉全部掃起,收了足足有幾斗回家。 抱回家後,他一片一片地輪番拿樹葉來遮住自己的眼睛,問他妻子:「你還能看見我嗎?」開始,妻子一直說:「能看見。」後來,折騰了一整天,妻子於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煩,便騙他說:「看不見了!」

這人一聽心裡暗暗大喜,急忙將選出的樹葉揣在懷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鬧市,他舉著樹葉,旁若無人,當面拿別人的東西。

結果被官府差吏當場抓住,押送縣衙。縣官審問他的時候,他老老實實地敘述了事情的始末。 縣官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知道他是個書獃子,訓斥了一頓就把他釋放了,並沒有懲治他。

2、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

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3、亡羊補牢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4、盲人摸象

據古代印度佛經中講,古時印度有一個小國,國王名叫鏡面王。他信奉釋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誦經,十分虔誠。可是,國內當時流行著很多神教巫道,多數臣民被它們的說教所迷惑,人心混亂,是非不明,很不利於國家的治理。

鏡面王很想讓其臣民們都歸依佛教,於是就想出了一個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現身說法教育誘導他們。鏡面王吩咐侍臣說:「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來。」使者很快就湊集了一群盲人,帶領他們來到王宮。

使者走進宮殿向鏡面王稟報說:「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現已帶到殿前。」鏡面王說:「你明天一早帶領盲人們到象苑去,讓他們每人只能觸摸大象身體的一個部位,然後馬上帶他們來王宮前廣場。」

第二天上午,鏡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數萬平民聚集在王宮前的廣場上,沸沸揚揚的人們交頭接耳 ,誰也不知道國王將要宣布希么重大的事情 。不一會 ,使者領著盲人們來到了鏡面王的高座前,廣場上的人們頓時安靜了下來。

鏡面王向盲人們問道:「你們都摸到大象了嗎?」盲人們齊聲回答說:「我摸到大象了!」鏡面王又說:「你們每個人都講述一下大象是什麼模樣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來說:「稟告聖明的國君,大象就像一隻盛漆的大圓桶。」

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說:「大王,大象應該像一把掃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說:「大王,大象確實像大鼓。」隨後,摸到大象頭部的說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說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後部的說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則說大象猶如簸箕。

最後,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說:「聖明的大王,大象實在像一根粗繩索。」

一群盲人分成了幾伙,吵吵嚷嚷,爭論不休,都說自己正確而別人說的不對。他們又紛紛到鏡面王前爭辯說:「大王!大象的模樣確實像我說的那樣!」這時,在場的臣民見此都大笑不止,鏡面王也意味深長地看著眾人笑了起來。

5、掩耳盜鈴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

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鍾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

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

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貳』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和意思

成語 故事 則是歷史 文化 的智慧凝結,是各個歷史時代的產物,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在這給大家整理了關於 歷史故事 的成語大全,接下來隨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

畫蛇添足:是一個人畫完蛇以後,又給蛇添了腳,最終沒有得到賞賜的那壺酒。寓意是做事無需多此一舉,無中生有做法是錯誤的。要實事求是,根據事實去完成任務。

刻舟求劍:一個人認死理,以為劍掉到水裡在船上刻記號就能找到,可忽略了船是動的,劍是靜止的,一味模仿樵夫刻記號下山找斧頭的做法是錯的,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他不知變通、不會隨機應變。

一葉障目:是拿一片樹葉擋在眼前,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是別人是能看到我們,不存在隱身的效果。這個成語警示我們不要被局部現象蒙蔽,不能盲目輕信,要全面、客觀、科學的看待問題。

三顧茅廬:是劉備三次 拜訪 請諸葛亮並請他出山,這個故事是一段佳話,用來表示求賢若渴的一種態度和做法,表示對賢才的渴求和誠意。

道聽途說:毛空總把在道上聽來的消息誇大其詞以後講給鄰居艾子聽,比如鴨子一次下100個鴨蛋,天上掉肉等,還說得有模有樣,實際上一點根據都沒有,不可信。

按圖索驥:講的是伯樂的兒子按照圖畫去找千里馬,結果找到了癩蛤蟆,批判了那些墨守成規辦事的人,也可表示按線索尋找。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

1、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2、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3、朝秦暮楚:

戰國時代秦楚相爭頻繁,各諸侯國視利害所重,時而助秦,時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個形容在列強爭奪勢力范圍的條件下,各集團和人們的態度動搖多變,反復無常的成語。

4、圖窮匕見: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贏政,演出悲壯的一幕。荊軻告別太子丹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到了秦國,荊軻以重金收買秦王寵臣,得見秦王。荊軻假稱要向秦王贏政獻上督亢地區的地圖,當贏政打開地圖時,荊軻抓起卷在地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驚,猛地掙脫。荊軻被秦的武士所殺。

歷史上最著名的6個 典故

1.知恩圖報: 感激他人的恩惠並設法報答。

秦穆公外出巡視的時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戰馬弄丟了,等他找到的時候,一夥人已經把馬殺掉正在吃肉。秦穆公看到愛馬身死,雖然心中不忍,但是不知者無罪,馬死已經無可挽回,再追究也沒有意義,反而會失去民心。

於是,秦穆公便對殺馬的眾人說:「吃馬肉怎麼可以不喝酒?」又命隨從給他們斟酒喝。國君不罰反賜酒,挽救他們的性命,讓這一夥殺馬人心中慚愧不已,秦穆公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幾年後晉國攻打秦國,秦穆公被晉軍包圍,危在旦夕。當時吃秦穆公馬肉的那伙人聽說了此事,決定報答秦穆公的恩德,他們在危急時刻沖破晉軍包圍救出秦穆公。秦穆公的大軍來援,大敗晉軍,還俘虜了晉惠公。這就是知恩圖報的典故。

2.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東吳大將呂蒙因為讀書少,被稱為吳下阿蒙。孫權看不下去,就對呂蒙說:「你之仗軍務,不讀書怎麼行?」呂蒙感覺軍務繁忙,無暇讀書。孫權批評呂蒙:「不要求你學富五車,涉獵一些歷史罷了,你難道比我還忙嗎?」

呂蒙為了不再挨批,就開始讀書,學識漸長。有次魯肅跟呂蒙商議國事非常吃驚:「世人都說將軍不過一介武夫,沒想到今日一敘學識淵博,已非吳下阿蒙。」呂蒙說:「讀書人分別幾日,就應當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

3.勾心鬥角:被世人誤會最多的詞語。

只要說起勾心鬥角,大家馬上聯想到陰謀詭計,其實這個典故最初不過是形容建築構造的精美,與明爭暗鬥沒有任何關系。

阿房宮還沒有建成秦朝就滅亡了,後來被項羽一把火燒個干凈,世人對這所雄奇的宮殿心嚮往之,不少文人騷客對其緬懷,杜牧就寫出《阿房宮賦》,警醒晚唐的統治者。其中有這樣幾句:「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大意是說: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回,牙齒般排列的飛檐像鳥嘴向高處啄著。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低傾斜而建築,低處的屋角鉤住高處屋心,並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鬥。這就是「勾心鬥角」的來歷。

4.天經地義:天地間亘古不變的規則,理所當然的事情。

織布時,需要先把縱線(經)布設好,然後再用橫向(緯)的線穿梭交織。所以,經線是很關鍵的。由這個意思引申出規范、原則,不能改變也不容置疑的道理。「義」指准則。「天經地義」是「天之經地之義」的濃縮。在古人眼中,天覆蓋著,地承載著,天與地都是至高無上的。「天經地義」就是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

5.食言而肥:違背諾言,只圖對自己有利。

魯哀公的貼身僕人郭重發現季康子與孟武伯兩人有不臣之心,就匯報給魯哀公,請他借機責問。魯哀公借口舉行宴會,摸摸兩人的根底。孟武伯先向魯哀公敬了個酒,接著便挖苦郭重:「你怎麼吃的這么胖?」

所謂「打狗還得看主人」呢,更何況郭重的主人是國君,季康子連忙出來打圓場:「孟武伯需要罰酒,郭重跟隨大王事務繁忙、舟車勞頓,我看著都瘦了一大圈,你怎麼能說他胖了呢!」魯哀公看兩人一個囂張跋扈,一個口蜜腹劍,絲毫不把自己放在眼裡,心中非常惱怒,指桑罵槐地說:「吃的假話太多了,只知道顧自己不顧別人,能不胖嗎?」這便是「食言而肥」的來歷。

6.養兒防老:養育孩子是為了防備老年無依無靠。

宋朝有個百姓醉酒鬧事,誤殺鄰居的老婆,被判處死刑。他的兒子願意替父受刑,於是上堂稟明上官:「養子待老,積谷防飢,代父償命,留名萬世。」辦案的官員被他的孝心感動,就赦免了他的死刑。

百善孝為先,孝道猶如天上日月星辰的運行,地上萬物的自然生長,是人類最為根本首要的品行。大家在追求人生目標和價值得同時,切勿: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

八斗之才(曹植)

[釋義]八斗:指量多;才:才華。舊時比喻人才學豐富;詩文多而華美。

[語出]清.梁啟超《飲冰室詩話?二四》:「乃歸來及一月;竟溘然長逝;年僅逾弱冠耳。懷八斗之才;飲萬斛之恨。」

[正音]斗;不能讀作「dòu」。

[辨形]才;不能寫作「財」。

[近義]才高八鬥文江學海

[反義]胸無點墨綉花枕頭

[用法]贊頌文人富有才學的用語。一般作定語。

[結構]偏正式。

[例句]李白雖有~;在唐王朝也很難一展抱負。

[英譯]full of literary talent

59、陸海潘江(陸機、潘岳)

[釋義]比喻文才很大。

[語出]南朝.梁.鍾嶸《詩品》上卷:「余常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用法]聯合式;作賓語;比喻有文才的人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

嘔心瀝血(李賀)

[釋義] 嘔:吐;瀝:滴。比喻極度勞心苦思。多用於文藝創作或研究。亦指傾吐真情或懷抱真誠。

[語出] 唐?韓愈《歸彭城》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正音] 嘔;不能讀作「ōu」;血;不能讀作「xiě」。

[辨形] 嘔;不能寫作「漚」。

[近義] 煞費苦心挖空心思

[反義] 無所用心粗製濫造

[用法] 含褒義。多用於文學創作;也適用於其他腦力勞動方面。多用於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與「搜索枯腸」有別:~多用於較長時間或一個時期的工作;語意重;「搜索枯腸」用在較短的時間過程內;語意較輕;中性;正反兩面的情形都可以使用。

[例句] 李老師~地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國家棟梁。

[英譯] workone』sheartout

[成語故事]

唐朝著名的詩人李賀,七歲就開始寫詩做 文章 ,才華橫溢。成年後,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從來沒有得志過,只好把這苦悶的心情傾注在詩歌的創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讓書童背一個袋子,只要一有靈感,想出幾句好詩,他就馬上記下來,回家後再重新整理、提煉。母親總是心疼地說:「我的兒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寫詩上了,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啊!」

李賀在他短暫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餘首詩歌,這是他用畢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學家韓愈,曾寫過這樣兩句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即是說挖出心肝來當紙,滴出血來寫文章。

後來人們常用「嘔心瀝血」比喻極度勞心苦思。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釋義] 蕭何定下的政策 規章制度 ;曹參全盤繼承。借指後人沿襲前人遺制。蕭:蕭何;西漢初年丞相;規:規矩;規章;曹:曹參;蕭何死後;繼任丞相;隨:跟隨;沿襲。

[語出]漢.揚雄《解嘲》:「夫蕭規曹隨;留侯畫策;陳平出奇;功若泰山;響若坻X。」

[正音]隨;不能讀作「shuí」。

[辨形]隨;不能寫作「誰」。

[近義]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一如既往

[反義]興利除弊破舊立新

[用法]比喻後人完全比照前代的成規辦理事務。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

1)~固然省事;另闢蹊徑卻另有一番樂趣。

(2)社會的發展就是要依靠改革;那種~的態度是不可能推動社會前進的。

[成語故事]

剛即位的漢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請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為他治理國家似的。惠帝感到很納悶,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只以為是曹相國嫌他太年輕了,看不起他,所以就不願意盡心盡力來輔佐他。惠帝左想右想總感到心裡沒底,有些著急。

有一天,惠帝就對在朝廷擔任中大夫的曹窯(曹參的兒子)說:「你休假回家時,碰到機會就順便試著問問你父親,你就說:'高祖剛死不久,現在的皇上又年輕,還沒有治理朝政的 經驗 ,正要丞相多加輔佐,共同來把國事處理好。可是現在您身為丞相,卻整天與人喝酒閑聊,一不向皇上請示 報告 政務;二不過問朝廷大事,要是這樣長此下去,您怎麼能治理好國家和安撫百姓呢?』你問完後,看你父親怎麼回答,回來後你告訴我一聲。不過你千萬別說是我讓你去問他的。」曹窯接受了皇帝的旨意,休假日回家,找了個機會,一邊侍候他父親,一邊按照漢惠帝的旨意跟他父親閑談,並規勸了曹參一番。曹參聽了他兒子的話後,大發脾氣,大罵曹窯說:「你小子懂什麼朝政,這些事是該你說的呢?還是該你管的呢?你還不趕快給我回宮去侍候皇上。」一邊罵一邊拿起板子把兒子狠狠地打了一頓。

曹窯遭了父親的打罵後,垂頭喪氣的回到宮中,並向漢惠帝大訴委曲。惠帝聽了後就更加感到莫名其妙了,不知道曹參為什麼會發那麼大的火。

第二天下了朝,漢惠帝把曹參留下,責備他說:「你為什麼要責打曹窯呢?他說的那些話是我的意思,也是我讓他去規勸你的。」曹參聽了惠帝的話後,立即摘帽,跪在地下不斷叩頭謝罪。漢惠帝叫他起來後,又說:「你有什麼想法,請照直說吧!」曹參想了一下就大膽地回答惠帝說:「請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誰更賢明英武呢?」惠帝立即說:「我怎麼敢和先帝相提並論呢?」曹參又問:「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蕭何相國相比,誰強呢?」漢惠帝笑著說:「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蕭相國。」

曹參接過惠帝的話說:「陛下說得非常正確。既然您的賢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蕭相國,那麼先帝與蕭相國在統一天下以後,陸續制定了許多明確而又完備的法令,在執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難道我們還能制定出超過他們的法令規章來嗎?」接著他又誠懇地對惠帝說:「現在陛下是繼承守業,而不是在創業,因此,我們這些做大臣的,就更應該遵照先帝遺願,謹慎從事,恪守職責。對已經制定並執行過的法令規章,就更不應該亂加改動,而只能是遵照執行。我現在這樣照章辦事不是很好嗎?」漢惠帝聽了曹參的解釋後說:「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說了!」

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他死後,百姓們編了一首歌謠稱頌他說:「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後,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史稱「蕭規曹隨」。


閱讀全文

與七下歷史書都有哪些成語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村集體經濟如何分紅上級文件 瀏覽:802
人類平等才有經濟活力是什麼意思 瀏覽:877
將相之間有哪些故事 瀏覽:848
幸福樹一米高買回來怎麼進盆 瀏覽:491
事業人員離崗多少歲 瀏覽:727
垃圾婚姻是怎麼造成的 瀏覽:544
美女晚上去酒店見客戶怎麼辦 瀏覽:249
婚姻宮有沖是什麼意思 瀏覽:352
李邕有哪些關於書法的故事 瀏覽:700
什麼是膚白貌美的氣質美女 瀏覽:752
范冰冰哪個經濟公司好 瀏覽:161
離不了的婚姻怎麼破僵局 瀏覽:157
你想要的幸福到來是什麼歌 瀏覽:336
怎麼誇中年男人的事業 瀏覽:429
哪裡可以看直播愛情公寓 瀏覽:263
東莞健康證是什麼樣的圖片 瀏覽:973
如何贊美養老事業 瀏覽:895
疫情健康包是什麼 瀏覽:270
有多少出軌的婚姻會幸福如初 瀏覽:212
海東樂都哪裡有美女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