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成語故事人物告訴什麼道理

成語故事人物告訴什麼道理

發布時間:2023-03-12 21:45:16

⑴ 十個優秀成語故事寫出悟出的道理

1、《朝三暮四》道理:一個人要有理想,認准目標,一直向前,千萬不能朝三暮四,那將一事無成;

2、《杞人憂天》道理: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

3、《鐵杵磨針》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

4、《盲人摸象》道理:告訴我們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

5、《水滴石穿》道理: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現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6、《刻舟求劍》道理:說明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不要墨守成規;

7、《井底之蛙》道理:比喻那些見識短淺的人;

8、《畫蛇添足》道理: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舉,反而得不償失的人;

9、《濫竽充數》道理: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內行人之中;

10、《引狼入室》道理:比喻自己把壞人或敵人招引進來,結果給自己帶來了不可想像的麻煩。

⑵ 葉公好龍這個寓言成語故事告訴我什麼道理

葉公好龍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

故事: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檯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裡不一的人。

葉公好龍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

(2)成語故事人物告訴什麼道理擴展閱讀

實際上,葉公好龍這個典故不過是孔子門生憑空杜撰的一個段子,到了西漢年間,大儒劉向將這個段子收入他主編的《新序》一書中,從此葉公好龍的故事不脛而走。

歷史上,真實的葉公確有其人,本是楚國王室貴族,其曾祖父是那位問鼎中原的霸主楚莊王。葉公乃沈尹氏,名諸梁,字子高。約生於公元前528年,死於公元前470年,跟孔子是同一個時期的人。

葉公不但不是一個膽小鬼,而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水利家。他治理封地葉邑近五十年之久,興水利,勸農桑。

率民眾修築的東、西二陂,可灌溉農田數十萬畝,這項水利工程比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鄭國渠早300多年,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之一,當地百姓世代感念其恩澤。

孔子曾聽聞葉公的善政,特意前來拜訪與其交流治國方針策略。兩人還討論了倫理道德的標准問題,對於親人犯罪,孔子主張「為親者隱」,葉公主張應「大義滅親」。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葉公論政」。由於葉公的政治主張與孔子大相徑庭,由此很不招孔子門人待見,杜撰了「葉公好龍」的段子來抹黑葉公。

公元前479年,楚國都城發生叛亂,整個楚國處於飄搖動亂之中,葉公聞訊後,不顧年事已高,出兵平亂,迎惠王復位,穩定了國家大局。

葉公因有功官至令尹、司馬,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但他不戀高位,執政一年後,就讓賢於比他年輕的公孫寧、公孫寬。自己回到了封地安享晚年,真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古語雲:雲山蒼蒼,江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此語放在葉公身上,也是很恰如其分的!

⑶ 《成語故事》讀後感

《成語故事》讀後感(通用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成語故事》讀後感1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是說的一些因故事而造成的成語。有金石為開、狼狽不堪、身先士卒,都是有名將軍、軍師。我就講金石為開這個故事。

李廣有一次帶百十名騎兵碰到匈奴,李廣故意原地休息,讓匈奴以為前面有埋伏,一直不敢攻擊。這里可表現出他精神韜略,善於用兵,而且作戰英勇。

李廣又有一次,他被免了職務,晚上行走被巡邏的軍官抓祝李廣說自己過去是將軍。軍官不買賬,諷刺說:「你就是現任將軍也不行,犯夜就拘押,更別說什麼前任將軍。」李光就被關了一夜。等他復職了。就想方設法的把那個巡邏軍官殺了。這表明了李廣度量狹窄,就等於你是班裡的班長,你用班長的名義來害別人。

還有一次,李廣去打獵,跑了一整天都沒找到一個獵物,他突然看見了一隻老虎,他精神大振,取出弓箭,搭上羽箭,平足力氣將弓拉得如同一輪滿月,一箭射向老虎。他發現老虎沒有掙扎,走去一看,原來是石頭,穿碎了石頭。這表明做什麼要一絲不苟、全神貫注,考試就考滿分!

《成語故事》讀後感2

一個悠閑的星期天,我便翻開母親給我買的《成語故事》。情不自禁地看了起來。

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個宋國人,性子很包,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比其他人快,剛種下的稻田,就想比別人的稻田長得快一點。他天天到稻田裡看他的青苗長高了沒有,可是,青苗天天就是一個樣,看不到青苗的生長變化。他非常著急。一次,他終於下定決定把一棵棵青苗都拔高了一點,心裡樂滋滋地想:哈哈!我太聰明了!這樣它們就會長得快一點了!我也就很快就能收獲了!

就這樣,他一趕忙到天黑才回家。他家裡人還以為他出了什麼事呢!他回家之後,又累又高興,說:「我已經幫麥苗長高了,還高了一大截呢!這次我總算沒有白忙活一場,我們很快就能吃上麥菜啦!」

他的家人聽了,心裡迷惑不解,不知道他怎麼幫麥苗長高的。他的兒子帶著好奇的心情,急急忙忙地跑到田地里一看,天哪!青苗全枯萎了!

讀了《拔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之後,我明白了做什麼事都不能急於求成,選擇適當的方法或措施,遵循人、事、物的特有規律,要用足夠的耐心去等待不然不但沒有收獲,而且還會白忙活一場,適得其反,反而徒勞無功,出力不討好。

《成語故事》讀後感3

現在,電視上、報紙上、還有書里,經常會出現四字成語,有的我能看懂,可是有些就一知半解了。有一次和爸爸媽媽玩「你來比劃我來猜」的游戲還鬧過笑話呢。爸爸出的題目是:亡羊補牢,媽媽給我一遍比劃一遍說:「這個詞是四個字啊,有個羊圈破了一個窟窿,羊跑了怎樣怎樣」。我張口就說:「破洞羊丟!」爸爸媽媽樂得都直不起腰來了,為了給我答疑解惑,爸爸送給我一本書《成語故事》。

我翻開第一頁就被精美的插圖和有意思的故事情節吸引住了。在這本書里我明白了「亡羊補牢」的意思: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還有「愚公移山」這個成語對我很受用,告訴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在學習和生活上也是如此,遇到難題解不開,不能繞過去不管它,這樣的話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還是無法解決,要迎頭趕上去不屈不撓,正所謂「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我們要做困難面前的強者,勇往直前。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從中汲取無限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使自己更加強大,為以後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成語故事》讀後感4

這個故事發生在古時候的楚國,那天剛剛祭祀完,於是主人拿出一壺酒招待過來幫忙人。這時有人建議通過畫蛇比賽的方式,誰畫的最快,誰就能獨享這一壺美酒。大家都想得到這壺美酒,於是都答應了。比賽開始了,大家都忙著畫起了蛇,有一個人畫的特別快,不一會的功夫就把蛇畫好了,他看到別的人還都沒有畫好,於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本事,給蛇畫上了腳。當他畫完想去喝酒的時候,別人一把搶了過去,說到:「從來沒人見過蛇長腳的,太多此一舉了。」於是這個人眼睜睜看著別人把酒一飲而盡。

這個故事告訴一個道理,做事情的時候要實事求是,不要多此一舉。多餘的東西不但不會加分,反而會被扣分。在事情即將完成的時候,不要被所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干一些無謂的事情將唾手可得的勝利拱手相讓。越到最後關鍵的時候,越要沉住氣,不要飄飄然,要尊重事實。生活中畫蛇添足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喂魚的時候,每次少許魚食就夠了,如果你給的太多,它們就容易撐死;寫毛筆字的時候,本來寫的挺好的了,非要去描一筆,結果字更丑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5

成語,是我國的一種特殊的詞彙,它一般以四字的為主,當然,也有六字的,如「此一時彼一時」等,也有八字的,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等,甚至有其他字數的。今天要說的成語,它的背面都有一個小故事,如剛剛所說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然說到了這個詞,那就給大家講有關這個的故事吧!

相傳,東漢時的班超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國商對此進行破壞。班超察覺到這個情況後,認為必須消滅掉這些人,並比方說:「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夜他就帶了一些壯士,攻入匈奴行營,殺死匈奴秘史和隨從。第二天,他再去與鄯善國王談判,終於完成使命。「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常用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聽完了故事,是不是想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呢?它的意思為:比喻只有迎著困難上,才能獲得成功。我想,古人真聰明,竟然能將那麼長的故事壓縮成4個字,8個字。想必,古人對成語是有一番苦思的。曾經,我不懂成語的用處,現在,我知道了成語的用處那麼廣泛啊!在文章里,用上成語,使它更加生動;在言語中,加上成語,能顯出你這個人十分有學問。看,成語多麼有用啊!

《成語故事》讀後感6

上小學四年了,學了有近幾百個成語,我覺得還太少,我應當儲備更多的知識在腦子里,想要寫得一手好作文,就要多了解一些成語。我沒有選擇全是文字的成語書,而選擇了簡而易懂的漫畫書,這能讓我在了解成語的同時更加熱愛學習。

在這本書里,有許多我聽說過的成語,可是又不是很了解的成語,例如:洛陽紙貴、舉案齊眉、與虎謀皮……還有一些故事裡的主人公令我十分敬佩。

囊螢照讀,這個故事講的是晉代有個大官,叫車胤,他小的時候,家境貧寒,可是他十分好學,到了晚上,因為家裡窮,點不起油燈,只好照著月光讀書。一天晚上車胤躺在床上,卻久久不能入睡,他望著窗外的螢火蟲,心裡想著:我還有好多書沒看呢!突然,他靈機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齊,借它們的光不就能夠看書了嗎想完,車胤立刻從床上爬起來,高興的在院子里抓起螢火蟲來,媽媽明白了,幫他把螢火蟲放進絹里,就這樣,車胤每一天借著螢火蟲的光刻苦讀書,之後最終以博學聞名於世。

雖然這些成語是經過漫畫來表達的,可是更容易懂啊!這些成語讓我們了解古代人學習的不易,我生於科技發達的現代,更加應當努力學習。

《成語故事》讀後感7

這個學期我和老師、同學們共讀了一本書——《成語故事》,這本書有七十九個成語,每一個成語之後都有一個發人深省的歷史故事,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我特別喜歡讀。

讀完這本書,我的收獲很大。「程門立雪」講的是尊師重道的故事,表現了楊時和游酢學習的刻苦及對師長的尊重。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一定要謙卑、刻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真本領。「對牛彈琴」則告訴我們,跟不同的人說話應該採用不同的方式,要因材施教,對症下葯。「負荊請罪」講了廉頗故意在人前羞辱藺相如,但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所以避開廉頗。廉頗後來明白藺相如的良苦用心,負荊向其請罪,最終兩人結為生死之交的故事。它啟示我在集體中生活應該顧全大局,做了錯事要及時改正。

「高山流水」讓我明白知音難覓的道理。如果在學習生活中能遇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學習,一起進步,豈不是一件快事?「覆水難收」更讓我明白做決定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能口出狂言,做讓自己後悔的事;也讓我明白人無完人,不能將不如自己的人全盤否定……

成語是多麼美妙又是多麼深奧,我希望我以後能學到更多的成語。

《成語故事》讀後感8

我利用今年的寒假讀完了《成語故事》,他是我有增長了一些知識。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懸梁刺股》這個故事。它訴說了戰國時的蘇秦。蘇秦年輕時,目不識丁,無所作為,連家人都看不起他,常受到別人的嘲笑、譏諷。他為了有所成就,便開始發奮學習。俗話說「少年時學習,像剛出升的太陽;中年時學習,像中午的太陽;老年時學習,像燃燒的蠟燭。」蘇秦無時不刻不在學習,就連家人熟睡時,他還在挑燈夜讀。蘇秦還找來了一把錐子。每當困了的時候,就用錐子猛刺大腿,讓疼痛驅除疲倦,繼續看書。

哈哈哈。剛才我也用了一個成語———目不識丁呢!那就來說說「目不識丁」的故事吧。

目不識丁講的是唐憲時,張弘靖手下有兩個胡作非為、仗勢欺人的官吏,分別是韋雍和張宗厚。一天,韋雍喝醉了。他來到軍營,見士兵們正在操練,便大發狂言:「現在國家太平,又沒有戰爭,你們就是能拉開二石重的弓,又有啥用?還不如去認個「丁」字!

自從我讀了《成語故事》後,我不僅增長了知識,還學到了許多道理:蘇秦懸梁刺股、墨翟墨守成規。有勤奮、有聰明,看來,我更應該去看一些好書,讓自己變得更棒!

《成語故事》讀後感9

讀了這本成語書,我不僅學會了許多成語還學會了許多成語的意思並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中包含了戰國時期人們會用的許多成語,表示了許多的意思。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和最熟悉的有:班門弄斧、樂極生悲、人傑地靈、暗箭傷人、草船借箭、千鈞一發……等許多成語都得到我的喜愛,我覺得這本書有精英的編輯,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識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品讀它。

成語故事中的成語有很多有利於我們在寫作文時用它。我對大公無私的成語意思記得很牢我來給你說說:春秋時,晉平公對祁黃羊說:「南陽少一個縣長,應該誰當比較合適?」祁黃羊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他能行的。」平公驚奇的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麼人能上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是個好縣令。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能算是大公無私啊!還有千鈞一發拔苗助長等我也能給你講得清清楚楚。

這些故事深受人們的品讀和利用,成語真是妙不可言啊!

《成語故事》讀後感10

我看過的書有好多,比如《十萬個為什麼》、《馬丁的早晨》、《一千零一夜》、《成語故事》、《中國寓言故事》……可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成語故事》,雖然它外表很普通,可是裡面的內容很豐富,能讓你明白許多道理,比如拔苗助長的故事,說宋國有個急脾氣的人想讓禾苗快長大,他每天都到田裡看,嘴裡還不停的說:「禾苗禾苗你快快長大,早點讓我吃到香噴噴的新米。」突然他想到了一個辦法,要是把禾苗往上拔拔,它不就長高了嗎?說干就干,他一直忙到太陽下山。回到家他把事情告訴了妻子,還覺得自己很聰明,妻子聽了忙跑到田裡一看,吃驚極了,只見禾苗全部枯萎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要是只憑著自己良好的願望很有可能好心做錯事。

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講的是一個農夫在耕地,忽然一隻兔子撞死在了樹樁上,農夫高興極了,撿起兔子回家飽餐了一頓,從此,他再也不耕地了,整天守在樹樁旁,等著兔子過來撞死。可是一天、兩天……一個月過去了,他也沒見到一隻兔子撞死在樹樁上,農夫的田裡長滿了荒草,顆粒無收。通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成果,就在那等將是一無所獲。

我很喜歡這本書,雖然我看了許多遍,但是還是很喜歡看,並且保護的很好,我會讓它一直陪著我成長。

《成語故事》讀後感11

寒假裡我讀了《成語故事》一書,這本書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讓我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

這本書中講述了很多有趣的成語,比如半途而廢、不恥下問、唇亡齒寒、風聲鶴唳、涸轍之魚、三人成虎、刮目相看等,這些成語都包含著一些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半途而廢」。

半途而廢這則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人決定外出尋師,提高自己的學識。一年後他放棄了學習,回到家中,妻子很是生氣,拿起剪刀紡織機前說:「這些絲織品都是蠶絲織成的,一根一根蠶絲累積起來才有一寸;一寸一寸累積起來,才有一丈、一匹。如果我現在把織機上的絲織品剪斷了,以前的功夫就全都白費。你在外學習,每天都要問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方面不夠?這樣日積月累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德。你中途就回來了,跟我剪斷織機上的絲織品沒什麼不同。」聽了妻子的話,他深受教育,立刻動身回到老師那裡,繼續努力學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什麼事都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到頭來一無所有,結果就像三心二意的小貓釣魚一樣。

《成語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歷史知識、文學知識,還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

《成語故事》讀後感12

今天我讀了《鐵杵磨針》這個成語故事,讀完以後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在風和日麗的一天,李白又沒去上學,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邊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走著走著,來到一個破茅屋門口,看見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說:「老婆婆,您在做什麼?」「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說道。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當然!」「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故事雖然不長,但是道理卻很深刻。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如果在學習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

《成語故事》讀後感13

《成語故事》集合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成語,這里每一個故事篇幅不長,卻蘊涵了一個個大道理,大的智慧。今天我撲在書上,吸取著書中的營養。

在這么多個故事,我尤其喜歡《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他講敘了戰國時班,藺相如因完璧歸趙立了大功,得到趙慧文王的器重,拜他為上卿,官位排到老將廉頗大將之上。脾氣暴躁的廉頗,因此非常不滿,覺得自己戰功卓著,不因該排在一個文弱書生之後。藺相如出於對趙國著想,處處避讓廉頗,他的隨人甚為不解。藺相如解釋說:「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是因為我和趙將軍,一旦我們倆內斗,秦國就會趁虛而入,侵略趙國。」手下聽了,非常感動。這件事傳到廉頗的耳朵里,他非常慚愧,便負荊請罪,從此他倆成了生死之交。

從這個故事中,我感受到藺相如的博大胸襟與廉頗的知錯就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除此之外,我也從《亡羊補牢》的故事中明白了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而是要一鼓作氣,一氣呵成。

高爾基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高尚的人說話。」在書中有取不盡的知識,有取之不盡的做人的大道理。在書的熏陶下,我們不斷進步,不斷成長。「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要珍惜時間,多讀書,讀好書。在書的海洋里,盡情的遨遊,盡情的享受。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成語故事》讀後感14

書是知識的海洋,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個寒假我讀了《感恩父母》、《成語故事》這兩本書,我非常喜歡《成語故事》,因為這本書看起來特別有意思,我們的學習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成語,有些成語的字我認識了,也學會用了,卻不知道它們從何而來,比如"朝三暮四"這個成語,這個寒假,我向媽媽提出了這個問題.媽媽讓我到成語故事裡去尋找答案。

帶著疑問,我打開了書,哈哈,這下它們的來歷我全知道了!我就說一下"朝三暮四"這個成語的來歷吧,古時候有一個老人養了一群猴子,因為他養的猴子很貪食,所以他想了一個辦法來教訓猴子。

一天,他對猴子說:"明天給你們吃栗子,早上三個,晚上四個。"猴子聽了發起怒來,他又說:"好吧,那就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猴子聽了,高興得翻跟頭,其實都是一樣的,只是老人變換了手法。

"朝三暮四"的來歷是不是很有趣?夠幽默搞笑吧!而且,看完這本書後,我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的成語,更了解了它們的來歷.在今後的說話寫作運用上都會有許多的幫助,我今後做事一定要一心一意,不能朝三暮四。

《成語故事》讀後感15

成語是我國最經定典一種文化,我最喜歡成語故事了。

老師布置我們暑假裡好好讀書,寫好讀書筆記,我就找了一本《成語故事》細細品讀起來。

在成語世界裡,我認識了心口不一的葉公;明白了「刻舟求劍」的愚蠢;領略了「守株待兔」的迂腐;見證了「掩耳盜鈴」的可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位「聞雞起舞」的祖逖。

祖逖是我國晉朝時候的人,他年輕的時候想為國家效力,夜裡翻來覆去睡不著覺,聽到雞叫聲,受到啟發,決心練就過硬的本領,報效國家。於是他和好友劉琨一起練習武藝。這樣,無論是凌烈的寒冬,還是炎熱的酷暑,他們都堅持練習。

由於本領高強,祖逖當上了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他帶領的隊伍紀律嚴明,作戰勇敢,打了不少勝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擁護。

這就是祖逖,一個「聞雞起舞」的青年,一個勤學苦練的模範,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人。對於我們這些小學生來說,或許還不需要「聞雞起舞」,但是我們需要「聞雞起舞」的這種精神。

這就是成語的魅力,簡簡單單一個小故事,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反映了我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

⑷ 《成語故事》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成語故事》讀後感1

我看的書是《成語故事》,看完這本書後,有的讓我感到感動,有的讓我覺得好可憐,還有的讓我覺得好笑……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驚弓之鳥》,因為它里邊的內容讓我很吃驚。有一個人叫更羸,他只要拉一下弓,沒有架上箭,那隻大雁拍了幾下翅膀,就掉了下來。我感到很吃驚!他是怎麼做到的?

還有《囫圇吞棗》里有個人曾經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聽的人中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只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牙齒了嗎?」另一個年輕人聽他這么一說,就想開個玩笑:「你這不是囫圇吞下棗嗎?」周圍在場的人都笑了。我從這個故事中學到:學習知識時我們也不能像故事裡說的那樣囫圇吞棗,首先把要學的知識理解清楚,然後再認真去掌握它。如果學知識只是籠統地學,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

《成語故事》讀後感2

《成語故事》是一本很精彩的書,書裡面講了許多成語故事,每篇都帶有插圖,非常吸引人,所以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對它愛不釋手。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濫竽充數」。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南郭先生,他沒有真本事,卻在宮里混吃混喝,後來朝中換了大王,改變了吹竽的規矩,由原來大家一起吹改成了一個一個的吹,最後南郭先生實在混不下去,於是就逃跑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樣弄虛作假,要有真才實學才能站穩腳跟。

記得有一次音樂課上老師要我們回家好好練習新學的歌,我回去沒有好好准備,心裡想反正唱歌是大家一起唱的,老師不會發現的,可是第二天的音樂課上,老師請了幾個同學起來單獨唱,我被叫到了,結果我結結巴巴地沒有唱出來,同學們聽了都笑了,我臉一下子漲得通紅,心裡想我以後再也不濫竽充數了。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學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覺得「拔苗助長」這個故事講得也很有意思,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人他的性子很急。種了一些秧苗,種下秧苗後,就希望秧苗立刻長大成熟。於是他就跑到田裡,把秧苗都往上拔了一大截,最後原來綠油油的秧苗,最後都枯黃死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裡的那個農民一樣那麼心急,憑自己的意願去做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爸爸媽媽為了讓我們多學點東西,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學,給我們跑東跑西報這個班那個班地學東西,到最後我們什麼都沒有學好。我多麼希望爸爸媽媽能為我們考慮考慮。

我喜歡讀《成語故事》,這本書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讓我受到了很多啟發,增長了知識。

《成語故事》讀後感3

在我而年級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兩本成語故事,一本是《中國孩子最想看的成語故事》,另一本是《課外必讀成語故事》。這兩本成語故事,有的是真實的故事,有的是寓言故事。我看了都非常喜歡。

狐假虎威,百獸之王的老虎被狡猾的狐狸騙了,它不知道狐狸借著它的利害,使小動物見著老虎就跑掉了,老虎也就相信它是神的使者了。成語「狐假虎威」指的是借著別人的權威勢力來欺壓別人,也指借著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人。

守株待兔,春秋時代宋國有個農夫,他家田地的地頭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幹活,突然遠處跑來一隻兔子,它跑得很快沒注意大樹,一不小心撞上了,把脖子折斷了死了,農夫撿起兔子,撿了大便宜,可以美餐一頓。他想到,沒准兔子還會撞樹死,於是他每天在地里守著,什麼事多不幹,等到野草長得比莊稼還高了,也沒看到兔子的影子。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獲得成功的僥幸心理。

聞雞起舞,晉代的祖逖是不胸懷坦盪、具有遠見之人,曾有人推薦他去當官,他沒去,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他與小時候朋友劉琨住在一起,聽到雞叫,他們就起來練劍,之後他們每天早上很早起來就練武,他們成為能武能文的全才。後來,祖逖被封為鎮西大將軍,劉琨做了都督,他們都充分發揮了各自的文才武略。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總之,看了成語故事,我不能做狐假虎威騙人之事,也不能守株待兔,抱著僥幸心理做事。而應該要像祖逖和劉琨一樣聞雞起舞,勤學勤練,大公無私做事。

《成語故事》讀後感4

小時侯爸爸送給我一套中華成語故事書,那時候我還看不懂,所以我就一直沒看。自從我上了一年級之後,逐漸認識了更多漢字,我就願意看這本書了。我喜歡看這本書的原因是我知到了不少歷史人物和令人難忘的故事,還有就是我覺的成語很神奇:四個字就可以代表那麼長的故事,講述令人很容易理解的道理。最後一個原因是書上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這樣我就可以認識更多生字了,而且讓我更加熟悉了怎樣查字典。

看了半年後我覺得收獲很大,知道了不少成語故事,比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得勢,他的關系人也由此得到好處;一暴十寒:意為曬一天,凍十天,植物難以生長,後指做事沒恆心;一毛不拔:一根毫毛都不肯拔掉,形容非常吝嗇。

今後只要有時間,我就堅持讀這本書,認識更多的成語故事及生字。爸爸還教導讓我把成語故事聯繫到現實生活中去,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從中受益,讓我把成語故事的道理更多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更好的指導我如何學習。

《成語故事》讀後感5

這個學期我和老師、同學們共讀了一本書——《成語故事》,這本書有七十九個成語,每一個成語之後都有一個發人深省的歷史故事,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我特別喜歡讀。

讀完這本書,我的收獲很大。「程門立雪」講的是尊師重道的故事,表現了楊時和游酢學習的刻苦及對師長的尊重。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一定要謙卑、刻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真本領。「對牛彈琴」則告訴我們,跟不同的人說話應該採用不同的方式,要因材施教,對症下葯。「負荊請罪」講了廉頗故意在人前羞辱藺相如,但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所以避開廉頗。廉頗後來明白藺相如的良苦用心,負荊向其請罪,最終兩人結為生死之交的故事。它啟示我在集體中生活應該顧全大局,做了錯事要及時改正。

「高山流水」讓我明白知音難覓的道理。如果在學習生活中能遇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學習,一起進步,豈不是一件快事?「覆水難收」更讓我明白做決定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能口出狂言,做讓自己後悔的事;也讓我明白人無完人,不能將不如自己的人全盤否定……

成語是多麼美妙又是多麼深奧,我希望我以後能學到更多的成語。

《成語故事》讀後感6

讀了這本成語書,我不僅學會了許多成語還學會了許多成語的意思並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中包含了戰國時期人們會用的許多成語,表示了許多的意思。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和最熟悉的有:班門弄斧、樂極生悲、人傑地靈、暗箭傷人、草船借箭、千鈞一發……等許多成語都得到我的喜愛,我覺得這本書有精英的編輯,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識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品讀它。

成語故事中的成語有很多有利於我們在寫作文時用它。我對大公無私的成語意思記得很牢我來給你說說:春秋時,晉平公對祁黃羊說:「南陽少一個縣長,應該誰當比較合適?」祁黃羊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他能行的。」平公驚奇的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麼人能上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是個好縣令。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能算是大公無私啊!還有千鈞一發拔苗助長等我也能給你講得清清楚楚。

這些故事深受人們的品讀和利用,成語真是妙不可言啊!

《成語故事》讀後感7

我讀完了《成語故事》這本書,這本書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讓我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

這本書中講述了很多有趣的`成語,半途而廢、不恥下問、唇亡齒寒、風聲鶴唳、三人成虎、刮目相看等,這些成語都包含著一些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半途而廢」。

圖片

半途而廢這則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人決定外出尋師,提高自己的學識。一年後他放棄了學習,回到家中,妻子很是生氣,拿起剪刀到紡織機前說:「這些絲織品都是蠶絲織成的,一根一根蠶絲累積起來才有一寸;一寸一寸累積起來,才有一丈、一匹。如果我現在把織機上的絲織品剪斷了,以前的功夫就全都白費。你在外學習,每天都要問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方面不夠?這樣日積月累才能成就自已的美德。你中途就回來了,跟我剪斷織機上的絲織品沒什麼不同。」聽了妻子的話,他深受教育,立刻動身回到老師那裡,繼續努力學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什麼事都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到頭來一無所有,結果就像三心二意的小貓釣魚一樣。

《成語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歷史知識、文學知識,還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

《成語故事》讀後感8

今天,我讀了《成語故事精選》里的一個成語,名叫《守株待兔》。這個成語主要是講 一位懶惰的農夫想不勞而獲的故事。

這個農夫每天都要去田裡種菜。有一天,一隻野兔突然從森林中驚慌失措地飛奔出來,一頭撞到田旁的一棵樹樁上,了。因此,農夫一家就在晚上美餐了一頓。從此以後,農夫再也不在田裡幹活了,而是每天守在樹樁旁等待下一隻撞的兔子。結果,田地里的野草越長越高,莊稼都了,而農夫也再沒有等到撞的兔子了。

看完這個成語故事之後,我想這個農夫也太傻了。他也不想一下,如果幾十年之後一直都沒有兔子撞,那他不就會餓嗎?天上不會掉餡餅的, 這次只是一次碰巧的現象,不是每隻兔子都會往樹上撞的。如果農夫還像以前一樣每天都辛勤勞動,那麼,他就會有很多糧食吃。

我還聯想到了現在社會上的那些乞丐。他們有些看上去也不傻,又有手,又有腳,但是他們卻在大街上向過往的行人要錢,這些就是不勞而獲的人。其實他們可以去餐廳洗碗或是去搬運東西,這些工作總好過他們去低聲下氣的乞討吧!他們就是不想勞動,而又想有得吃,有得穿。我們不能做這樣的人。

《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凡事不能靠碰運氣,要靠自己的辛苦勞動來改變自己的人生道路。

《成語故事》讀後感9

這個故事發生在古時候的楚國,那天剛剛祭祀完,於是主人拿出一壺酒招待過來幫忙人。這時有人建議通過畫蛇比賽的方式,誰畫的最快,誰就能獨享這一壺美酒。大家都想得到這壺美酒,於是都答應了。比賽開始了,大家都忙著畫起了蛇,有一個人畫的特別快,不一會的功夫就把蛇畫好了,他看到別的人還都沒有畫好,於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本事,給蛇畫上了腳。當他畫完想去喝酒的時候,別人一把搶了過去,說到:「從來沒人見過蛇長腳的,太多此一舉了。」於是這個人眼睜睜看著別人把酒一飲而盡。

這個故事告訴一個道理,做事情的時候要實事求是,不要多此一舉。多餘的東西不但不會加分,反而會被扣分。在事情即將完成的時候,不要被所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干一些無謂的事情將唾手可得的勝利拱手相讓。越到最後關鍵的時候,越要沉住氣,不要飄飄然,要尊重事實。生活中畫蛇添足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喂魚的時候,每次少許魚食就夠了,如果你給的太多,它們就容易撐死;寫毛筆字的時候,本來寫的挺好的了,非要去描一筆,結果字更丑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10

我家裡有很多書,我最喜歡的書是《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里講了很多成語故事,每個故事很簡短,但道理很深,也讓我學了不少知識。

書中我最喜歡的成語是「聞雞起舞」,講的是,東晉有個叫祖逖的人,他小時候不愛讀書,愛貪玩,長大後覺得自己沒學問,不能報效自己的祖國,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想為國家做貢獻。他有一個好朋友叫劉琨,他們倆感情深厚,經常吃睡在一起,他們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都想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有一天半夜裡,祖逖在夢中突然聽到公雞的叫聲,於是用腳把劉琨踢醒,問他:「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要不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吧?」劉琨聽了之後也同意了。於是以後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春去冬來,寒來暑往,一年又一年,從不間斷。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文武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後來他們兩個人都成了將軍,實現了他們報效國家的願望。

通過這個故事,我深刻體會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要半途而廢,說到做到,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成語故事》讀後感11

孟母三遷講的是孟子小時候由貪玩到愛學習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大學問家叫孟子。孟子小時候家住在墓地附近。他和鄰居家的小孩子,把學辦喪事當做游戲玩。因為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接連搬了兩次家,最後搬到學堂附近。

由於在好的環境下受到好的影響,孟子開始注重學習,發奮讀書,最後成為一個大學問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在小的時候就要養成好的習慣,只有好的習慣才能成就大事。

「孟母三遷」典故出處

西漢·劉向《列女傳·卷一·母儀》:「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ǎ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處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處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歷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處子也。」遂居於此。

譯文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此情景,就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覺得此處也不適合孟子居住,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認為,這正是孟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12

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成語故事》讀後感13

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我學到了許多成語,也理解了他們的意思。

在這些成語故事裡面,我最喜歡「杯弓蛇影」這個成語了。它講的是應郴請杜宣來喝酒,一張弓的影子映入了杜宣的酒杯中,杜宣以為是蛇嚇得汗如雨下。但不能不喝,杜宣喝了幾小口就走了。杜宣回到家中又感覺到蛇在肚中蠕動,難受到喝水吃飯都困難。杜宣吃了很多葯,病情也沒好轉。應郴來到杜宣家問他怎麼會鬧病,杜宣就事情的來龍去脈給應郴描述了。

應郴回到家,在廳堂里思考,北牆上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坐在那天杜宣的位置上,取來一杯酒,也放在原來的位置上。果然發現不細看,酒杯中弓的影子確實像一條蛇。應郴把事實告訴了杜宣,杜宣的病很快痊癒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要想一想為什麼。要通過調查實踐去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或真相,去尋求正確的解決方法。

《成語故事》讀後感14

我囫圇吞棗的看完了一本《成語故事》,經過簡單的閱讀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成語,成語言簡意賅,深刻雋永。閱讀《成語故事》能夠了解歷史,通大事理,學習知識。

鑿壁偷光說的是漢代學者匡衡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的故事。

囊瑩映雪講的是晉代有個叫車胤和孫康的人,因家境貧窮沒有燈,把螢火蟲放在袋子里,用其發出光束當燈來讀書。

水滴石穿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水滴不止,必能將厚厚的石板滴穿。與之相同的還有一個叫鍥而不舍的成語,這個成語出自我國古代著名哲學家和教育家苟子的《勸學》一文,其中一段寫道:「如果只刻一下就放棄了不再刻,那就算是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段,可是如果不聽地刻下去,即使是堅硬的金屬和石頭,也能夠把它們刻穿。」所以要用「鍥而不舍」的精神來學習。這樣就必須能成功。這些成語故事只是浩瀚的成語海洋中的幾朵奇葩。經過閱讀,讓我感悟到學習和讀書的重要性。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學習和讀書同時也是件很刻苦的事。自古瓜兒苦後甜。我們從中就應抓緊點點滴滴的時間來學習,黑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在學校上要靈活運用,不能按圖索驥,更不能東施效顰,學會用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我的短處。這些古人是我學習的榜樣,只要鍥而不舍,不畏艱難,才會有輝煌的明天。

《成語故事》讀後感15

成語是中國語言文字的精華,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其中不少成語還蘊含著許多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傳統美德。暑假裡,我讀了《中國成語故事》這本書,書中的許多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濫竽充數》這個故事。

《濫竽充數》主要講了在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也混在裡面充數。後來齊湣王繼位,他喜歡讓人一個一個地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自知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禁啞然失笑,因為我也曾經當過「南郭先生」。那還是我上三年級時的事了,有一次班級要舉行元旦聯歡會,老師說需要剪些窗花來裝飾教室。我不會剪窗花,但是看到許多同學都去幫忙,我也跟去了。我裝腔作勢地說:「剪窗花還不簡單嗎?簡直是小菜一碟!」我一會兒讓這個同學剪小草,一會兒讓那個同學剪小花,儼然是一個「行家」。正巧這一幕被老師看見了,在總結時老師還表揚了我,我心裡美滋滋的。在這件事過去不久的一天,老師把我和幾個同學叫去,讓我們去參加學校的剪紙比賽。我大吃一驚,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後來,我只好紅著臉跟老師說了實話,承認了錯誤。

這個故事更讓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要想取得一番成就,就必須有真才實學。學習也一樣,絕不能弄虛作假,自欺欺人。因為沒有過硬本領的人,或許能混過一時,但不可能混過一世。《濫竽充數》中的南郭先生就為我們敲響了警鍾。所以,我們必須抓緊年少時的寶貴時光,腳踏實地、發奮學習,努力做一個有用的人。

《中國成語故事》中像這樣含義深刻的故事還有很多,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長》、《掩耳盜鈴》等等,有時間我還要再讀讀這本書。

閱讀全文

與成語故事人物告訴什麼道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樹上長黑點兒怎麼辦 瀏覽:657
經濟糾紛的概念與解決途徑有哪些 瀏覽:10
婚姻事業受到阻力怎麼辦 瀏覽:496
冬季北京三里屯美女穿什麼衣服 瀏覽:506
美女文老師什麼電視 瀏覽:985
女生屬虎和豬屬相配婚姻如何 瀏覽:733
石家莊幸福城什麼時候交房 瀏覽:292
繪本逃脫故事第22關怎麼過 瀏覽:550
村集體經濟如何分紅上級文件 瀏覽:804
人類平等才有經濟活力是什麼意思 瀏覽:878
將相之間有哪些故事 瀏覽:848
幸福樹一米高買回來怎麼進盆 瀏覽:493
事業人員離崗多少歲 瀏覽:730
垃圾婚姻是怎麼造成的 瀏覽:544
美女晚上去酒店見客戶怎麼辦 瀏覽:249
婚姻宮有沖是什麼意思 瀏覽:352
李邕有哪些關於書法的故事 瀏覽:701
什麼是膚白貌美的氣質美女 瀏覽:753
范冰冰哪個經濟公司好 瀏覽:161
離不了的婚姻怎麼破僵局 瀏覽: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