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編導故事事件分為什麼

編導故事事件分為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12 16:15:09

Ⅰ 故事情節一般分為哪四部分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情節是敘事性文學作品內容構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敘事作品中表現人物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具體事件構成。

敘事性文藝作品中以人物為中心的事件演變過程。由一組以上能顯示人和人、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的具體事件和矛盾沖突構成。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部分,有的還有序幕和尾聲。按照因果邏輯組織起來的一系列事件情節,可以體現出人物行為之間的沖突。

情節是敘事性文學作品內容構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敘事作品中表現人物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

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具體事件構成。高爾基說,情節「即人物之間的聯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系,——某種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因此,情節的構成離不開事件、人物和場景。

Ⅱ 故事分幾類,分別是什麼類

故事分為五類:

1、幼兒故事:

兒童文學少兒的一類。指0周歲到6周歲的幼兒。故事用作講述的事情,凡有情節、有頭有尾的皆稱故事。這個事可能是真實的事,也可能是虛構的事。

2、神話故事

神話是人類最早的幻想性口頭散文作品, 是人類歷史發展童年時期的產物,文學的先河。神話產生的基礎是遠古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和人們為爭取生存、提高生產能力而產生的認識自然、支配自然的積極要求。

3、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頌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是所有民間散文作品的通稱。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

4、童話故事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重要體裁。是一種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多採用誇張、擬人、象徵等表現手法去編織奇異的情節。幻想是童話的基本特徵,也是童話反映生活的特殊藝術手段。

5、兒童睡前故事:

兒童睡前故事是指在兒童睡覺之前由父母親自講給孩子的故事,內容根據寶寶的興趣愛好選擇,目的在於哄孩子睡覺,並且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有助於培養孩子的閱讀情趣,切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2)編導故事事件分為什麼擴展閱讀:

童話故事的基本特徵:

童話故事最大的特徵是用豐富的想像力,賦予動物、植物等物體人的感情。同時童話故事總是把惡和善極端化,通俗地說,就是壞人非常壞,好人非常好。好人很善良,壞人很惡毒。

比如《白雪公主》里,七個小矮人很善良,而皇後很惡毒;《灰姑娘》里,後母很惡毒,灰姑娘很善良。童話里往往還包含了神奇的魔法、無盡的財富、凶惡的怪獸等元素,使故事能夠引人入勝,打動孩子的好奇心,豐富孩子的想像力。

故事體裁的特點:

語言富於動性。故事不需要有過多的心理活動描寫、大段的對話和繁復細膩的景物描寫、人物形象的刻畫,作者不應該在故事中對人物或事件大加評論。作者始終要注意推進故事情節的流動,進展。語言富於動性,不需著意刻畫其中的人物就會鮮活起來。

愛情故事主要指男女之間相愛的故事,用故事記錄下來,發表在網路或者雜志。以描寫男女愛情為基調,愛情文章探討愛情意義,描寫愛情的形式。可以用真實的事件做為寫作背景,或是美化了的言情故事。

Ⅲ 編導類考試中編寫故事要怎麼分段,需要注意些什麼

分段主要看故事情節的發展,每一段的主題不一樣要分段,或者突然故事轉折也是
注意:
1、處理好人物和人物的關系。人物,是故事的載體,故事是在人物身上發生的。要根據命題中的規定想像設置人物。人物要有比較明確的個性,其個性要符合命題的規定。
2、故事定要有情節。情節,就是事情的發展過程。也就是沿著時間線變化,出現新情況。簡單說,編出的故事要有「開頭--發展過程--結尾」這樣的過程。
3、故事定要賦予懸念。什麼是懸念呢?如果我們向高遠處拋一顆石子,在石子落地之前人們會一直不安定,心是懸著的,到石子落地有聲,心中才會感到踏實。故事中的懸念就像拋在空中的石子那樣,讓人心懸期待著。

Ⅳ 編導專業里的編講故事

樹藝君來講講面試時編講故事的考試方式以及基本的故事創作元素和技巧:

一、考官會事先讓你抽簽。按照題簽上提供的條件(如詞語或物件),生發出故事的情節。編出一段有聲有色、有頭有尾的故事來。故事情節要有情趣、有意義,不能平鋪直敘,而是要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二、命題方式
1、概念命題,是指以一個或多個詞語概念為題,請考生編故事。命題的詞語有的形象性很強。例如,一張請假條、鄰居、一張彩票等。
2、形象命題,指的是用實物、美術作品、音樂、音響、影視片斷等多種藝術形象來命題。例如:茶杯--鞋子--金魚、鮮花--自行車--台燈。
編故事的方法
1、處理好人物和人物的關系。人物,是故事的載體,故事是在人物身上發生的。要根據命題中的規定想像設置人物。人物要有比較明確的個性,其個性要符合命題的規定。
2、故事定要有情節。情節,就是事情的發展過程。也就是沿著時間線變化,出現新情況。簡單說,編出的故事要有「開頭--發展過程--結尾」這樣的過程。
3、故事定要賦予懸念。什麼是懸念呢?如果我們向高遠處拋一顆石子,在石子落地之前人們會一直不安定,心是懸著的,到石子落地有聲,心中才會感到踏實。故事中的懸念就像拋在空中的石子那樣,讓人心懸期待著。
編故事的技巧
在影視創作中,故事它既是形式,也是內容。同時它還是影視作品的文學層面的和諧與主體。故事是一切敘事藝術的第一要素。故事既事件。在影視作品中故事:
1、真實的故事;
2、假定的故事;
3、虛幻的故事。
故事的要素是情節、人物、環境。
確立主題
主題首先來源於對生活的積累和觀察。可以說主題無處不在,只是你是否發現。其次,仔細觀察細節並作好筆記尤為重要。選擇是藝術創作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影視作品創作中主題的選擇從來都是放在第一位的。簡言之,主題就是主要的題目。它是你講故事的前提條件和依據。確立主題就確定了你的故事的中心內容。往往一個事件會有多個主題,這時你必須根據你對事件的把握找出最能吸引人們的主要事件作為你的主題。要知道主題是由你去發展的。主題就在你所見的事物中,在你做的種種事情中,在你碰見的每一個人身上,在你讀的每一本書里。當然,也將會出現在你將要面臨的命題考試中。
結構故事
進入------情節----人物------矛盾沖突(形成高潮)-------結局。人物關系(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有了人物以後,下一步便是將人安排在一些似乎是無法解決的難題與逆境中。他們必須面臨同他們相對立的人或事(情節的安排)。也就是說必須有矛盾沖突。
具有正面特點的人物和具有反面特點的人物之間的矛盾糾葛是舉不勝舉的。你只要找一本同義字和反義字的大辭典,其間就有取之不盡的詞兒,可供你用一輩子。你不妨試著用一對詞兒,看看如何去寫成一個故事沖突。
一旦掌握用對立面去安排沖突的技巧後,你就將代表對立的正反兩方面的不同份量加在人物身上。並且通過並列對立的表現,將沖突放在運動中去表現的工作就比較容易了。
事實上,沒有矛盾,也就沒有生活,沒有世界,沒有作品。
文學作品中的情節,是某一個特定的矛盾沖突的形成、發展和轉化的過程。它是一個過程,它必然受到一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的制約。它是被作家反映出來的生活長河中的一段,有它自己的開端和終結,在開端和終結之間,還有一個發展變化,這個發展變化,也必然像現實生活一樣,有微小的、不明顯的、量的變化向巨大的、顯著的、質的變化發展。這就形成了情節在一般情況需所具有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樣幾個部分。因此,在文學創作中,情節與人物的安排都極為重要。
情節是作家從生活之樹上結取下來的一枝一節。生活之樹有千枝萬葉,一篇作品不可能把他們全部截取下來,只能一枝一節,也許只有幾片葉子,但他們總是生活之樹的一部分。我們把經過重新安排的事件稱作情節。關於情節我們給大家歸納十五點供大家在創作中參考。
編故事的步驟
1、根據命題,選擇主題、設置情節;
2、根據情節設置人物,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以及他們的關系;
3、注意對環境的描述,以烘託人物;
4、尋找或設計矛盾,製造矛盾沖突,形成高潮。高潮可以從解決問題或未解決問題中獲得,它終於把中心人物帶到他一生中的特定時刻,故事也就此結束。
5、選擇結局。
編故事的元素
第一、人物性格----一個人較穩定的對人生的態度,及與之相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
第二、情節----人物性格和人物關系發展變化的過程。
第三、結構----情節的布局和規劃。
第四、主題----貫穿故事始終的深層情感和思想。
第五、矛盾沖突----故事發生發展過程中,由於人物性格和目的的不同,所造成的難以調和的對立和較量。
第六、情境----故事發生、發展的特定情勢和具體環境。主要包含:自然和社會環境、人物關系、事件發生發展時的情勢。
第七、懸念----引起觀者的心理期待,然後有計劃地滿足或不滿足他們。
第八、巧合----故事的常用技巧,目的是為了引發矛盾沖突,或加強矛盾沖突的激烈程度。
第九、對比----故事的常用技巧,利用主要表現對象和次要對象的比較造成反差,以襯托和突出主要表現對象。
第十、伏筆----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後呼應,使故事達到情節合理、結構嚴謹。
第十一、細節----故事描繪形象的基本單位。組成情節的每個細微末節。
第十二、構思----創作前對故事各個元素進行總體設計的思維過程。包括:審命題、選素材、定題材、各元素設計等。
故事講述方法
因為講故事是需要考生通過口述表達出來的,所以在口頭表達故事的時候應注意的兩個小技巧:
一是注意營造懸念。
二是注意在結尾部分抖包袱。
營造懸念:就是在故事開始的時候提出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以調動聽故事的人對故事的興趣。很多考生講故事的時候基本都是平鋪直敘,像我們之前看到的幾個例子都是這個問題,一點趣味都沒有。我們拿「選舉」那個故事為例做一點解釋。如果故事一開始不是講什麼「有一個成績非常優秀的女孩,每年都能評為班級優秀幹部,而且每次學校里的活動她也都積極參與。父母和老師都非常寵愛她」,而是說一個女孩在學校:一直是優秀幹部,可其中有一年她就沒被選上!為什麼?故事這么開頭就有懸念了。
所以學會講故事,就不用發愁有沒有模板可以套用了。

Ⅳ 編導故事怎麼寫

如果你是學編導專業的,如果你喜歡故事,如果你也想要寫出自己的故事,《故事》一書你不容錯過。

是的,今天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名為《故事》,它還有個副標題叫「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

就像音樂的世界有基礎樂理書,本書可以說是故事創作界的專業基礎書。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本書的作者,羅伯特·麥基,一名成熟的作家、導演、劇作家及寫作導師。曾擔任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故事」培訓班的導師。《故事》這本書,就是麥基先生多年寫作指導課程的精華梳理。麥基被稱為「好萊塢的福音傳教士」,長期擔任迪士尼、福克斯等機構的專業顧問,對故事的創作有獨特的理解與指導方法,他指導過的學員中獲得過奧斯卡獎的有35人次之多。

為了更好的講解《故事》一書,在這里,我將本書解構為以下三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為:故事是由什麼構成的——主要講述如何用專業的角度看故事;

第二部分為:故事創作是從打破平衡開始的——主要講述故事創作的核心方法,讓讀者能夠著手創作,是本書的重點內容;

第三部分為:當一名優秀的創作者的創作守則——主要是歸納書中對優秀創作者的幾點要求,與大家共勉。

下面我們從第一部分開始講起。

第一部分為:故事是由什麼構成的
故事是什麼?

它可以是遠古時候人類在石頭上的一道標記,是吟遊詩人在篝火旁的敘述,是母親對孩子床前的一次講述,是我們所熟知的小說、戲劇、電視劇、電影等。

人類的生活中始終有故事的存在,對故事的需求是我們最久遠也最深層次的慾望。

而故事創作可以說是一門流傳已久的手藝,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創作一個精彩的故事。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故事創作手藝人,在創作前需要專業的了解故事究竟是什麼?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習慣將故事等同為文學,但文學只是故事的一種表現手段。要了解故事是什麼,就要認識故事的一般結構,簡單的說就是故事的組成部分。

故事的組成部分從小到大依次為節拍、事件、序列、幕、故事。

其中,節拍是故事的最小結構單位。只要理解了節拍,你自然就理解了其他組成部分。

節拍這個詞更多時候用在樂理上,指示音符間速度或強弱的轉換,那麼故事中的節拍是什麼意思呢?

在故事中節拍指的是價值的轉折,這種轉折可以是從悲到喜,從喜到悲,從鎮定到興奮,從質疑到肯定,即一切的從正向負的情感轉換或從負向正的情感轉換。如果故事中的人物在行動前,比如吃飯前是高興的,行動後(吃飯後)也是高興

Ⅵ 編導編寫故事的技巧

編導編寫故事的技巧

編導就是編和導,從編導從事的工作性質來看編可理解為:編寫、編撰、編排、編輯、編劇等;導可理解為:引導、指導、領導、導向、導播、導演等。下面就來和我一起看看編導編寫故事的技巧吧。

現如今藝考的人數逐年增加,編導作為傳媒類專業之一,報考人數也越來越多。編導專業裡面有一個考試項目編寫故事,而編寫故事的時候是需要一定技巧的,編寫的故事要合理,否則別人可能是不喜歡的。一下是編寫故事時的一些小技巧。

1、在編寫故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確定主題 因為一個好的故事必須要有一個比較好的主題,而且在故事裡面主題要一直存在的`。

2、故事的三要素是情節、人物、環境,其中人物是核心,人物之間必須要有一定的矛盾沖突,通過並列對立的表現,來讓故事達到高潮。情節是故事中某一個特定的矛盾沖突的形成、發展和轉化的過程,所以有一定的地點、時間、條件的約束。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幾個部分,因此情節和人物是故事中極為重要的。

3、要讓主人公在慾望目標與現實屏障中間來回折騰奔跑,但是不要超過3次。

4、要通過偶然,巧合,誤會等增強懸念,讓故事曲折生動。

5、在故事的開頭前3句要抓住評委,打破平衡。

6、結尾處要在不經意間點題。

7、故事突出現實性,厚重性,真實性。

8、在起承轉合中使故事跌宕起伏。

;

Ⅶ 編導編寫故事技巧

2017編導編寫故事技巧

編導具體是指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有價值的題材進行策劃、采訪、制定拍攝提綱、組織拍攝、編輯製作,最後對作品進行把關檢查的系統性創作活動。那麼作為藝考編導考生如何掌握編寫故事技巧呢?下文是我為大家展開一系列技巧方法,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什麼是戲劇故事

戲劇故事是以人物為中心,以事件為紐帶,以情感為依託進行展開的語言藝術。故事要在有趣的基礎上,做到思想精神和人文內涵的延伸。好的戲劇故事要給人留下想像和聯想的餘地,具有品味不僅無窮的興趣,猶如撞鍾餘音裊裊。戲劇故事最重要的是要製造矛盾沖突,就是要設置戲。這種沖突的設置要求考生敢於想像,要有設置懸念和組織語言的能力。戲劇故事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這個人物要有鮮明的性格,要有使人不能忘懷的點。另外,還要求文中的人物性格,要有立體感,要抓人物的與眾不同之處。戲劇故事中出現的人物不要太多,感情糾葛太繁復就會很難駕馭。

所有小說都得講個故事,而並非所有的故事都是小說,這里就出現了個問題:什麼叫故事?什麼叫小說?

1、從材料來說:故事要有核心情節和精彩的細節,稱為故事核。故事就像相聲的包袱一樣,一切都是圍繞這個核來展開的。講相聲開始是賣關子,等到包袱一打開,人們就會發笑。寫故事也是先把讀者引向歧途,等故事核揭示了真相,故事也就完了。有一篇故事叫“愛在肚裡。

2、從表現方式上來說:故事用的是敘述的方法,小說用的是描寫的方法。

小說最常用的場景、人物肖像、動作形態描寫和對話,故事就很少用。

3、從表現的主體來說,小說是寫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場景、心理活動、語言、動作描寫,都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情節也是由人物的性格所決定並發展的。有時候作者自己都不知道結尾是什麼,只能按照書中主人公的性格走下去。如果把寫小說比作走路,事先只有一個大概的方向,中途有岔路,有上坡也有下坡,充滿曲折,走到哪裡是哪裡。因此,一部好的小說,留給你的是那些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那些事。現在年輕讓人寫小說,是不管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的,說的都是作者自己的話,人物立不起來,活不起來,沒有鮮明的性格特徵。

故事是寫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故事核進行的。文章所運用的各種手法目的都是先將讀者引向歧途,最後再引向故事核。故事核就像目的地,作者就像黑心的計程車司機,帶著讀者這個乘客兜圈子,繞彎子,欺騙他,引誘他,讓他看沿途的風光,最後到了目的地,乘客恍然大悟,大呼上當,跟你繞了那麼多圈子,其實路這么近,就在眼前。但乘客還是很高興,他願意掏這個錢,因為他看到了沿途的風景。因此,故事留給讀者的事情,人反而淡化了。好的故事,幾十年後不忘的還是故事本身,而不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當然,故事本身也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但這只是副產品。

二、好故事的標准

故事如果一直是不溫不火的溫吞水狀態,讀者恐怕會覺得不過癮不滿足,這時候需要一個沸點,一個高潮,一個在層層有聲有色的鋪墊積累中的矛盾的總爆發。沖突的雙方都有足夠的沖擊力,一觸即發,甚至像一對山羊地角。兩只蟋蟀格鬥,沒有調和的餘地。大師德爾泰就認為:每一場戲必須表現一次斗爭。推及到故事,每一個故事最好也有這么一個矛盾沖突。

1、矛盾沖突集中

常常有一些文章,故事情節是很熱鬧,大高潮小高潮不間斷爆發,但作者到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於是東拉西扯把故事拼抽成了,殊不知,這樣會使作品頭緒繁雜,意義含混,是故事的大忌。

不要把故事寫的太艱深復雜,一個故事就是一對主要矛盾,明確、集中、單純。從頭到尾貫穿情節,所有的鋪陳展開也緊緊圍繞這對矛盾,不要隨意橫身枝節。《換鎖》是父與子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寂寞英雄》是兩個情敵之間的矛盾等等。

2、人物關系集中

故事這種文體,限於篇幅的關鍵,一般不像小說那樣,可以活靈活現的表現和塑造那麼多人物。而且,故事的使命就是講述情節,是一門情節的藝術,所以人物的設置和刻畫上天然的就就應該配合情節的安排,想著怎樣可以使情節更為清晰更為流暢。

故事在人物關系的設計上要盡量簡練、集中,把戲劇沖突都集中在幾個,甚至是兩個人物的身上。即便是中篇故事,一般來說,也就是三、五個主要人物貫穿始終,並且這些人物之間是矛盾對立的關系,不斷製造誤會、製造沖突,從而推動情節的發展。

3、情節進展集中

在現實生活中,矛盾沖突的進展一般需要有一個相當長的醞釀過程,而戲劇沖突則不同,必須比生活矛盾更為集中、更為迅速。

三、常見的編講故事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戲劇故事考查形式的寫作時多種多樣的,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 命題類。命題類是一般性的考查方式。這是招生高校考查戲劇故事寫作能力的主要方式。題目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限時離別》、《喜出望外》等。

(2) 續寫類。續寫類是戲劇故事的續寫,即故事開頭應該給出,要求考生編織主題情節和故事結尾。例如有這樣一個考題:“老王是山裡的一位獵戶,家裡一直養了兩條狗,一隻家狗,一隻獵狗。一天,老王出去打獵,錯把獵狗留在了家裡,把家狗帶了出去……”這類題目有很強的發散思維特點。後面怎麼寫,就看考生的思維延伸到何處。這種考查方法不讓考生禁錮在一個題目上絞盡腦汁,它會讓考生有更大的發揮餘地。

(3) 組詞類。組詞類是將毫不相關的幾個詞編織成一個戲劇故事。當然,題目中已經給出的詞是一定要用到的。例如這樣一個考題:“書架、相片、電影”。這類題目類型主要考查考生的組接、整合以及故事的分層構架能力。

1、詞語概念式:即以一個詞語或短語為命題編講故事。如:一束鮮花

2、形象組合式: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模式,即給出幾個不相乾的詞語要求在故事中出現,不必分順序。如:郵票、金魚、台燈或改變、同桌、禮物。

3、給定材料式:這種模式的活動性很高,比如高校會給你一個故事大綱,讓你把這個故事寫出來。

4、續寫式:續寫式包括短片、電視劇或成語、小故事之類的續寫。如南郭先生逃走之後。

5、改寫式:將成語、唐詩等改寫為故事,在這種模式中改寫與擴寫是並重的。如改寫: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6、情節拼塊式:如同小時玩魔方,有幾個混亂的情節拼塊,要把他們用你認為比較合理的順序增加適當情節拼回原狀。

四、戲劇故事的基本特徵

1、內容的情節性

戲劇故事是以情節見長的一種語言藝術。戲劇故事的生命力在於流傳。一個生動、有趣的戲劇故事會使閱卷老師回味無窮,深深的印刻在其腦海里。拿小說的流傳過程為例,其中大量的描寫、議論都會被淡化了,最終留下來的都是情節,這就是靜態描寫、議論的難講難記之緣故。

2、線索的清晰性

戲劇故事要求線索清晰,是由其“故事”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戲劇故事是為了讓考官看的明白、看的下去,即要求故事的線索清晰、單一、簡潔、有條理。如果線索多了,或者像有些小說那樣,線索相互交叉糾纏,勢必會給考生一種雜亂無章的感覺,讓考官看不明白。看不下去。考官面對那麼多份戲劇故事的文章進行批閱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時間像自己在讀小說一樣,讀不懂、理不清還要經常返回去仔細再回味。

3、情節的趣味性

戲劇故事光有清晰地情節還不夠,還得有懸念。所謂懸念就是觀眾對戲劇情節的發展變化、劇中人物的命運、舞台現實的心理狀態的一種期盼和猜疑,以及期盼知道後事如何的心理要求。戲劇故事如果沒有懸念,情節就不會抓人,這樣的作品是得不到考官的青睞的。這就要求考生在戲劇故事的寫作時要認真把握情節的趣味性。

4、立意的新奇性

如果一篇戲劇故事情節很強,線索也很清晰,懸念也有,文字也很流暢,但是考官最後看到卻沒有得到她(他)想得到的東西,就會有一種被騙的感覺,這樣的作品同樣得不到考官的青睞。鑒於這一點,要求考生在進行戲劇故事的寫作時有一個新奇的立意,立意要“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5、語言的口語化

和書面語相比,口語具有通俗易懂、自然朴實、形象生動、朗朗上口、易傳易記等特點,因此戲劇故事一般採用口語化語言,而不用文縐縐的、晦澀、艱深的書面語言。

五、戲劇故事的基本元素

1、題材

題材,即我們所選的那部分材料。要選自己熟悉的、容易把握和運用的題材。如家庭題材、校園題材等,不要貿然涉足婚姻題材、軍事題材、政治題材、工農業和商業題材。

2、背景

背景,一個故事的發生,必然是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某種情況下發生的,考生要注意戲劇故事中時間、地點的確定,即事情發生的背景。確定好了背景,就為故事的發展和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情節

情節,即故事情節,這是戲劇故事的主要內容。情節主要由人物、事件、矛盾沖突、細節等構成。戲劇故事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故事的情節是否生動、曲折,是否具有戲劇性,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一個完整的戲劇故事,一般應有一個中心事件,矛盾沖突和細節圍繞這個中心事件展開。好的情節應該具有戲劇性,即故事中要有懸念、沖突、發現、誤會和突轉巧合,要有跌宕和變異,要製造並使之產生驚奇,有趣的效果。但不宜使用科學幻想、荒誕、說神弄鬼的情節,從而破壞了故事的真實性和邏輯性。

4、懸念

懸念,是戲劇故事的基本因素。懸念要引人入勝、抓住了考官的好奇心理。有的考生寫故事,平鋪直敘、枯燥干吧,一點兒也不吸引人,盡管花了大力氣,語句也很優美,有的還用了比喻、誇張和擬人,甚至還用上了詩詞歌賦,但由於沒有懸念,還是吸引不了考官的眼球。因此,在寫戲劇故事時,要花大量的心血去設計懸念。

5、主題

主題,即立意,或戲劇故事的思想內涵、思想觀念,亦可理解為考生對所表現生活的態度。有了一個主旨思想,就有利於材料的組織、構成和發展,直到朝哪個方向走,圍繞著什麼展開。

6、人物

人物,是戲劇故事中的角色,是戲劇故事最主要的材料,是戲劇故事的體現者、推動者,也是戲劇故事的'最終歸宿。要注意從兩個方面構思人物,一方面是對人物的靜態把握,即人物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愛好、地位、性格特點,以及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文化程度、人物閱歷等方面,給人物以定位,使人物成為真實可信、有根有據、扎實確定的人物;另一方面是考慮人物的動態變化,即在戲劇故事的發展過程中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著情節的發展變化,人物也會變化,要特別注意和把握這種變化,已達到戲劇性的效果,並使人物成為活動、變化、有血有肉、有性格特點和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生命,具有啟示意義的藝術形象。

7、結構

結構,即在寫作過程中對故事的布局、組合、節奏的把握,講究結構對構思戲劇故事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考生要擅於前鋪後墊,巧妙地設置懸念,製造對比,一步步把情節推向高潮。一般來說,在構思故事時要有結構意識,並注意把故事中的情節、人物有機的加以組織,按要求進行布局,以免虎頭蛇尾,輕重失衡,造成結構上的失敗。

8、語言

語言,指人物對話的書面文字形式,是簡單性的口頭語言,而不是動作語言。人物的對話要盡可能的簡練生動,符合人物的性格,對話不宜過多,能透漏出人物想要表達的意思即可。要注意人物講話的對象和環境,講話的語氣和態度,亦可運用雙關語、比喻、潛台詞,不宜把意思說的過於直白透徹。書寫和講述故事時,都要注意語言的准確和精煉。

六、怎樣進行戲劇故事的寫作

1、題目

如果戲劇故事寫作考查的類型是續寫或者片語連接,那題目的設置是十分重要的,講究有故事性,有一種吸引力和攻擊力。比如《太陽從西面升起》,考官乍一看題目,便迫切需要知道下文,而一些平庸的標題往往會使考官不屑一顧。

2、開頭

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開頭,事情就等於成功了一半”,這些話不僅體現在為人處世當中,也從某一個角度揭示了戲劇故事創作的規律性。對於作品的開頭,考生要注意簡潔和精煉。小說的開頭,可以寫景抒情、狀物繪人,洋洋灑灑幾千字,寫的越詳盡越精美越細越得到讀者的青睞,但戲劇故事卻不行,如果開頭三句話都吸引不了考官,那還有什麼理由讓考官繼續讀下去呢。考生在進行戲劇故事寫作開頭的時候,切忌:一、沒完沒了的介紹環境;二、記敘平淡、熟悉的事情。

3、中間

設定好戲劇故事的開頭後,中間就盡可能合乎邏輯,盡可能曲折離奇的情節把故事、事件連貫起來。首先要定好一個主題,選擇一個敘述方法(例如倒敘、漸進、伏筆、並列等),按照考生心中構思的方向,一步一步的讓它自由發展,並逐步發展到高潮。

4、結尾

戲劇故事的結尾是升華主題的“點睛”之處,決定一篇戲劇故事的成敗。正所謂“編筐織簍,重在收口”。收口時,一般要用順理成章的神來之筆,抖出一個誰也想不到的結局。戲劇故事的結尾要簡明扼要,新穎獨特,要使懸念最終被清晰地解開,並點名、深化

七、戲劇故事寫作的注意問題

第一:多寫、多看、多讀,多寫一些好故事、小說,多看一些故事片、舞台劇,多讀一些短篇小說、小小說、戲劇故事集,電影文學劇本,多看一些故事性較強的電影、戲劇、電視劇等。要編織好故事,首先要在自己的知識儲存中有一些好的故事素材,作為編寫戲劇故事時的借鑒和參考,但在實際生活中,親身經歷的事情可能缺乏戲劇性,道聽途說的事情不一定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戲劇故事,所以這些都只是構思戲劇故事的參考材料。

戲劇故事的知識來源和材料來源主要有三個:一是個人直接的實際生活經歷;二是間接地道聽途說;三是從文學作品、戲劇影視作品中借鑒。

第二:把握好各個元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乍一聽“戲劇故事”,往往會把它理解為編一件事,這似乎很簡單,但真的讓考生自己編織起來則覺得挺難,不知從何入手,“怎麼個編法”、“怎麼能編好”,這主要是因為對戲劇故事的構成元素不夠了解,因此我們在上面重點講解了戲劇故事八大要素,即題材、背景(包括時間、地點)、情節、懸念、主題、人物、結構、語言的構成,考生要把握好以上幾個元素的關系,缺了哪個元素都會影響戲劇故事的完整性。

第三:戲劇故事在題材的選擇上,講究的是一個“新”字和一個“奇”字,寫新鮮的東西,普遍熟悉的素材不要去寫,與眾不同的東西往往容易成功。

第四:有一個能夠貫穿到底的線索,也就是說戲劇故事有一個特定的理由把故事中的三五個人物從頭到尾的聯系在一起。

在這個問題上考生要注意三點:一是不要使前面已經出現的人物和情節與後面出現的人物和情節沒有聯系;二是最好不要同時出現多個線索;三是最好能使這個線索成為一個前後呼應的鏈狀結構。

第五:戲劇故事的事件要典型突出,切忌無主次,旁枝雜葉,喧賓奪主。

第六:戲劇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的主人公)要典型而有特色。短小的戲劇故事只要能寫好一兩個人就已足夠,人物多了,平分秋色,無主次之分,反倒降低了作品的含金量。

第七:戲劇故事的情節要曲折多變,跌宕起伏。

短小故事的情節也要轉三個彎,切忌平鋪直敘,滿篇大道理或是景物、心理、語言的描寫。故事不是小說,講究的是簡練,言之有物,要注意有的放矢。

第八:戲劇故事對語言的要求與其他文學樣式不同。

故事要用敘述的語言,比較接近通俗性的口語。戲劇故事要注意“講”的特性,但切忌過多的對話。只要懂得和掌握了用“講述”的語氣來寫戲劇故事,那麼就意味著你寫出來的故事起碼是“戲劇故事”了。

;

Ⅷ 編導講故事技巧

編導講故事技巧

學編導的你是否為編講故事而煩惱呢?是否會覺得毫無規律可依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編導講故事技巧,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製造誤會,謀劃誘人的曲折之美

「文貴曲,人貴直」。記敘文要想在有限的篇幅里把事情敘述得娓娓動聽,把人物刻畫得性格鮮明,就應很好地掌握「尺水興波」的謀篇技巧。「製造誤會」就是這樣的技巧之一。

這一技巧就是在敘事的過程中,先故意安插一些思維上的邏輯性錯誤,給人一種常識性的「錯誤」印象。然後隨著故事情節的步步推進,將謎底層層展開,給人以恍然大悟、豁然開朗的藝術享受。

我們來欣賞這樣一個鮮活的片段:

離上晚自習還有兩分鍾,F才一手拎著暖瓶,一手拿著微型收音機,耷拉著腦袋蹭進教室,像麵粉口袋一樣落座,把收音機重重地摔在桌上。

「準是上課聽音樂被班主任發現了。」

「是不是被捕了?(我們管違反宿舍紀律被住宿辦老師抓住叫『被捕』)」

我們正竊竊私語,只聽得「砰」的一聲巨響,是拳頭砸在桌上的聲音。接著是F的一聲怒吼:「我不想活了!」我們大驚失色地回過頭去。只見F痛苦地以手掩面,有氣無力地吐出六個字:「中國隊,又輸了!」

原來如此!

——《青春奏鳴曲》

這段描寫,巧妙運用「設置誤會」技巧,生動的塑造了一位「鐵桿球迷」、「愛國志士」的鮮明形象。在短短的百十字中,製造出了一個小小的波瀾,讀來饒有趣味。

二、故置巧合,追求生動的意趣之美

由於出人意料的因素造成事件偶合或人物奇遇,稱為「巧合」,也就是古代一些章回小說中說的「無巧不成書」。由於偶然巧合,才構成了動人的故事,使得文章波瀾起伏,妙趣橫生。

「巧合法」常常會使故事更具戲劇性。失去戲劇性的巧合,故事的也就誰失去很多情趣。當然,由於「巧合法」在作品中的運用,使得情節也將更為復雜、多變。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兒》小人魚在海上巧遇王子,又在暴風雨中救起了王子,但王子始終不知真相,一再誤會了她。

三、一波三折,營造搖曳的參差之美

文似看山不喜平。記敘性文章要避免平鋪直敘,記流水賬,如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事情寫得波瀾起伏,一波三折,自然就能引人入勝,就會給讀者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審美享受。平鋪直敘,沒有變化的文章是使人不忍卒讀的。也正因此,古今中外的作家們無不刻意構思,精心安排,力圖使文章峰迴路轉,波瀾迭起,往往在有幾百字甚至百十字的短小篇幅里達到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神奇效果。

讓我們來看一篇極短的小小說《三封電報》: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萊特伴著刀子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獵。

不久她在家裡接獲弟弟的電報:「巴布獵獅身死。——佛萊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勝,回電給弟弟:「運其屍回家。」三星期後,從非洲運來了一個大包裹,裡面是一具獅屍。她又趕發了一個電報:「獅收到弟誤,請運回巴布屍。」很快得到非洲的回電:「無誤,巴布在獅腹內。——佛萊特。」

這篇小說之所以有著迷人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尺水興波,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妙趣橫生。在僅僅一百五十字的篇幅中,竟先後掀起了三次大的藝術波瀾。

四、虛實相映,追求豐厚的蘊藉之美

要反映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時需要對描寫對象作直接的具體的描寫,有時則需要對描寫對象作間接的`側面描寫。前者稱為「實」,後者則稱為「虛」。「實」和「虛」是相對的: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顯者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為虛。

一般說來,比較復雜的記敘文以實寫為主,虛寫為輔。寫「實」顯得厚重,寫「虛」顯得空靈,「虛」「實」相襯則形神兼備,

想像飛騰的效果。虛實巧妙地結合起來,能夠使所寫的事物或人物更加真實,使讀者增加美的感受,同時使文章富於變化,更顯得多姿多彩。

五、巧妙剪輯,展示飛揚的靈動之美

巧妙剪輯,就是依照文章要表達的中心和作者要表達的感情的需要,把沒有連貫性的幾個生動的場景畫面連接在一起,或把某一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用分場景描繪的形式組合起來。這種剪輯拼貼的構思方法,在材料的選擇和安排上,有較大的自由靈活性;從內容上可以體現出形散神聚、渾然一體的特色;結構布局上,又有起有伏,錯落有致。它體現了作者思維的跳躍,突出了生活中的精彩片段。

六、巧設懸念,打造引人入勝的包袱

懸念,是引起讀者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種藝術手段。應用此法,往往是把正在發展的主要情節或尖銳的矛盾擱置起來,暫時不把情節的結局告訴讀者,讓讀者產生一種強烈的期待心理。然後在適當時候再交「底」。這就象相聲藝術中常用「抖包袱」來吊聽眾的胃口一樣。「包袱」抖好了自然就能迷住讀者,使之饒有興趣地進入你的「圈套」。這就需要精心構思,匠心獨運,將故事安排得一波三折,層層相扣,象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去鋪墊,一層層設置懸念。

如有一篇題目為《圈套》的文章 ,寫的是「我」與本班的一位叫Kate女孩吵架了,她幾次要與我和好,我就是不領她的情。可她的人緣總是比我好,同學們都愛和她說話,她還總愛向別人「獻殷勤」。她有時給這個講講數學,有時和那個侃侃英語。「我」對她不屑一顧。

有一次,她向全班同學發出邀請去參加她的生日Paty,緯度沒請「我」。晚上,我家的電話響了,原來是她打給我班阿梅的,卻錯打到「我」家。原來他們商量准備在Paty上捉弄Rose。哼,看「我」不揭出你的狐狸尾巴。「我」飛快地闖上她家的樓,推開門。「其實,Kate是要給你過生日。」黑妹對「我」傻笑。還沒等明白過來,「我」就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被拉到了蛋糕前……

這篇文章高妙的戲劇性,主要來自它的重重懸念。kate主動要與「我」和好,可她過居然又不請自己,此懸念一也;而「我」的生日居然沒人來給慶祝,難道「我」在班裡如此「臭」嗎?此二也;兩個懸念還未解決,Kate這時卻又打「錯」了電話,那麼「我」能否「揭穿」她?此懸念三。這就更懸起了讀者的心,便使之急著想知究竟,因而也就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這也就中了作者的「圈套」。這也正是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七、筆鋒突轉,引爆審美想像的起爆材料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是敘事文章的靈魂,似畫龍之點睛,下圍棋之做眼,也有人把它比喻為「引爆審美想像的起爆材料」。編故事時,故意順著某個方面發展下去,層層推進,直到情節高潮時,筆鋒突轉,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一下子把讀者帶到一種意想不到的境界。這突轉的一筆,既出讀者意料之外,又在情理邏輯之中;既增加了情節的波瀾起伏,又言有盡而意無窮,從而創造獨特的藝術魅力。

有一篇題目是《紅燈》的文章

一位雙唇緊抿的美麗女士攔下一輛計程車。她合上了眼,斜倚在後座上,似乎很累。車行一半,司機「我」在鏡中,忽然看到她潸潸淚下,就像一枝帶雨的梨花,惹得「我」有說不出來的憐愛。她說她要去醫院去看一位「處於彌留之際的病人」。於是「我」加足馬力,闖了一個又一個紅燈,甘冒被警察罰款的危險。「嘎——」到了,踩穩了剎車,油然而生的英雄感,使「我」無限驕傲。好啦!現在就等著她謝意的眼光……誰知,「啪——」一記清脆的耳光聲響自「我」左頰。她原本姣好的臉孔,一陣青一陣綠地扭曲成一團,從牙縫中恨恨地擠出一句話:「都是你們這些沒道德的司機,專搶紅燈,否則我先生也不會被撞得奄奄一息,躺在醫院

這是一篇頗具戲劇性的小說,極其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一個因「情」而「甘冒危險」,「闖了一個又一個紅燈」的違規駕駛員。這一出人意外的結尾,可謂神來之筆,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想像空間。

相關閱讀:

關於給孩子講故事的4個技巧

孩子在出生後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完全是空白的,所以給孩子們說「潤物細無聲」的童話故事就是家長們在潛移默化的將世界中的好與壞,黑與白傳授給他們。雖然,「潤物細無聲」的童話故事都是人們虛擬的,但恰恰就因為正好符合孩子們那天真無邪的想像。

而父母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給寶寶講「潤物細無聲」的童話故事呢?如果家長在說童話故事時聲音平淡,這就絲毫都不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所以家長以形象、生動、有感情的語言給兒童講故事,接著再進一步幫助他們熟悉童話故事中的人物。講故事給兒童聽,同兒童一起念兒歌,是兒童最快樂的時光,也是最能給他們帶來親情和安全感的時刻。

發展和培養兒童想像力的最好方法是父母在講「潤物細無聲」的故事時,可以准備一些有助於聽懂故事的實物,包括相關的圖片和玩具等。當他們在聽大人講故事時就可以同時用圖片和聲音一起進行或是觸摸實物,這樣就能讓他們對通話故事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他們也就會產生更加豐富的想像。這就有利於更好的塑造孩子自信、樂觀等優秀的品質。

通話故事的情節非常不可思議:即使是一篇段故事也能將主人公的命運、家族、生活等描述的很清晰。雖然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但最後總會有雨後出彩虹的場面總是會出現,主人公也從歷險中回到了幸福和安全的生活中。

這樣清楚的故事結構會讓孩子逐漸認識到:故事裡有好人和壞蛋,最後好人也一定會勝利。當孩子頭腦中形成了黑白分明的印象後,就可以學會辨別善惡,並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妒忌、害怕或者退縮等情緒。雖然,現實生活和完美結局並不相符,但那些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孩子,在碰到困難的時候,不會輕易動搖他們樂觀的世界觀,也更有克服困難的韌性。

當然,講「潤物細無聲」的童話故事過程也可以變得更加豐富和多樣。可以讓兒童邊聽童話邊看書,或邊聽音樂,體會其中快樂和悲傷的心情。因為兒童的腦細胞十分嬌嫩,對感知的對象十分敏銳,當感知伴隨著孩子的思考的對象是實質的,腦細胞才能正常工作。

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獲得知識更重要,現在社會中人們也不再只是一味的追求高智商,相反情商在當下的社會中卻變得尤為重要。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經驗。可以從兒童時期開始進行輕傷的培養童話引導孩子充分地展開幻想,並與童話故事的主人公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當由和孩子最親近的人給他講故事時,孩子就會更加容易和他產生一種強烈的共鳴。童話故事會讓孩子學會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給他人,同時也會理解別人的情緒,這是今後人際關系中重要的溝通部分。

給孩子講故事,父母除了要學會運用技巧,還要注意以下的四大原則:

1、可以重復故事

似乎女生永遠都喜歡童話世界裡的公主,而男生則喜歡打怪獸。同樣的故事寶貝們會要求家長重復一次又一次,永遠也聽不膩。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孩子有點不正常,同樣的故事聽了那麼多遍為什麼孩子還是喜歡呢?因為孩子對故事充滿了好奇,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卻還沒有跟上,所以他們需要重復。在重復的過程中每次加深印象,慢慢理解故事內容和語言情感。

2、塑造好的環境

給孩子講故事,不是指在廚房要講給他聽,也不是你一邊看電視一邊講故事。講故事需要一個好的環境,最好是有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如果家裡沒有書房,可以在陽台的一角,或是睡前在床上講故事,孩子聽著父母講故事,一家人溫馨地在一起,還能增加親子感情。親子閱讀能帶給孩子快樂和安全感,也能滿足大人的幸福感

3、保持愉快的心情

不要把給孩子講故事當成一種任務,從而帶著不好的心情去面對他,並將這種負能量運用到語言之中。無論什麼時候,你的心情即便是再糟糕,在面對孩子時也要調整好心態。如果你真的很down,不妨可以跟孩子說:「媽媽今天心情很不好!我們能換個時間再講好嗎?」在徵得孩子的同意之後,再安排時間給寶寶講故事。人的情緒會對周邊的人造成很大影響,所以不要帶著差情緒去給孩子講故事。

4、不用方言講故事

現在國家普及的是普通話,孩子在學齡前接觸太多的方言會給他將來學習漢語拼音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父母盡可能地與孩子用普通話交流,在講故事時也使用普通話,如果你覺得講得實在是太差勁了,不妨給孩子買一台故事機或是其他能播放故事錄音的設備。標準的普通話,豐富的語言和故事情感能給孩子帶來很好的學習效果,可以幫助孩子拓展思維空間與邏輯空間,幫助語言發育,詞彙積累,可以說講故事對孩子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

;
閱讀全文

與編導故事事件分為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水瓶座對愛情是什麼看法 瀏覽:805
幸福路口到甘泉堡多少公里 瀏覽:93
一天走什麼步健康 瀏覽:987
怎麼形容科幻故事 瀏覽:666
人間的幸福在哪裡 瀏覽:963
幸福生活張嘉譯主演一共多少集 瀏覽:465
甘肅省哪個市經濟活躍 瀏覽:482
幸福樹上長黑點兒怎麼辦 瀏覽:657
經濟糾紛的概念與解決途徑有哪些 瀏覽:10
婚姻事業受到阻力怎麼辦 瀏覽:496
冬季北京三里屯美女穿什麼衣服 瀏覽:506
美女文老師什麼電視 瀏覽:985
女生屬虎和豬屬相配婚姻如何 瀏覽:733
石家莊幸福城什麼時候交房 瀏覽:292
繪本逃脫故事第22關怎麼過 瀏覽:550
村集體經濟如何分紅上級文件 瀏覽:804
人類平等才有經濟活力是什麼意思 瀏覽:878
將相之間有哪些故事 瀏覽:848
幸福樹一米高買回來怎麼進盆 瀏覽:493
事業人員離崗多少歲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