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鑿壁偷光出自哪位人物
鑿壁偷光出自歷史人物是匡衡。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這個故事也就是人們傳頌的鑿壁偷光,又做鑿壁借光。
人物介紹:
匡衡東海郡承縣人。西漢經學家,官至丞相。匡家世代務農,但匡衡卻十分好學,勤奮努力,由於家境貧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幫工以獲取讀書費用,他「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廣為稱頌。
漢元帝即位後,任用匡衡為郎中,遷為博士,給事中。這時,京城長安一帶發生日蝕、地震等災變,匡衡乘機上書,引用《詩經》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勸元帝「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巧佞,」。
「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顯潔白之士,昭無欲之路」,然後再在百姓中推廣道德教化,弘揚禮讓仁和之風。匡衡的奏書得到元帝的贊賞,匡衡因此遷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② 古代傳統好學故事鑿壁偷光,是說誰的故事
鑿壁偷光講述的是匡衡的故事,匡衡家裡世代務農,但是匡衡是一個非常好學的人,勤奮而又努力。因為家境貧寒,所以他只能幫別人做工來獲取讀書的費用。他曾經在當時的博士那裡學習了《詩經》,由於勤奮好學,所以他對《詩》的理解特別的透徹。雖然他勤奮好學,但是家裡面沒有蠟燭照明,鄰居家有燈燭,但是無法照到他的家。匡衡就把牆壁上面鑿了一個洞,然後引來了光亮,讓光照在書上,然後他來讀。
同時要學會去動腦子,最後無論條件是否艱苦,都要永不言敗,也要自強不息,人要憑借著自己好好的發展,這樣的話才能夠收獲成功。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也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夠在這個幸福的基礎上看到自己更美好的一面。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匡衡這樣的毅力,可以憑借他自己的努力收獲想要的東西。
③ 成語鑿壁偷光是出自哪位古代人物的苦學故事
鑿壁偷光是匡衡的學習故事。
《鑿壁偷光》是一個漢語成語,講的是匡衡在幼年時代因為家境貧苦,讀書和寫字在那個時候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匡衡的家裡很窮,白天要去做事,晚上回家看書卻沒有油燈,屋裡黑漆漆一片,對於愛讀書的匡衡來說這比白天辛苦勞累做事還要痛苦,於是聰明的匡衡就想到鑿穿牆壁引領居家的燭光看書,終於,匡衡成為了西漢的大文學家!
鑿壁偷光的故事: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匡衡很喜歡讀書,借了很多書在家裡讀。匡衡白天要幫家裡幹活,只有晚上的時間可以讀書。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以後,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鑿壁偷光的寓意:鑿壁偷光是指要勇於戰勝艱苦的條件,好好的讀書。現在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勤學苦讀十分刻苦的樣子。
鑿壁偷光造句:在學習上,我們一定要有鑿壁偷光的精神,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