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寓言故事小偷偷了東西在臨死前咬掉了他媽媽的耳朵這個故事叫什麼
寓言故事小偷偷了東西在臨死前咬掉了他媽媽的耳朵這個故事叫什麼?《小偷和他的母親》
從前,有個小孩子和他的母親相依為命地生活著。 有一天,小孩子慌慌張張地從學校跑回家裡。媽媽看到他慌張的樣子,就問他出了什麼事。
孩子吞吞吐吐地說:「媽媽,今天我看到同學的寫字板很漂亮,就……趁他不注意的時候,把寫字板偷了回來。我知道這樣做不好,可是……」 母親皺了皺眉頭,打斷了他的話,說:「誰說這樣做不好?反正他又沒看見。現在,這寫字板就是你的了,這又有什麼不好呢?」
「真的嗎?媽媽,您不怪我?」孩子抬起頭問。
「當然是真的,我怎麼會責怪你呢?走吧,吃飯去!以後啊,你就可以用那個寫字板了。」聽媽媽這么一說,小孩子才放心地離開了。
過了幾天,小孩字又從外面帶回來一件非常漂亮的外衣。她把衣服地給媽媽,她媽媽拿起來一試:哈,不大不小正合適。她問孩子:「這外衣是從哪裡來的?」
「我在經過一戶人家的時候,看到這戶人家正在曬衣服,我看這件不錯,心想媽媽穿上一定很好看,就順手拿回來了。」兒子滿不在乎的說。
「好,你真能幹,下次有機會的話,再多拿幾件回來。」母親抱起兒子,親了他一下。
時間過得真快,孩子漸漸長大了。在母親的慫恿下,他養成了偷盜的習慣,到處作案,看到什麼就偷什麼,最後成了個慣偷。小偷的膽子越來越大,這次,他竟鑽進了金庫,在作案時被當場抓住。他的罪行太大了,法官判他死刑。 小偷被押到刑場。他的母親知道了,跟在後面捶胸痛哭。臨死之前,小偷要求讓他和母親說幾句悄悄話。母親走上前把耳朵湊過去,想聽聽他有什麼話說,小偷張開嘴,一口把她的耳朵咬了下來。
母親疼得叫了起來,很不解地罵他不孝,犯了罪,臨死前還要咬掉她的耳朵。
小偷憤恨地回答說:「我小的時候,在我偷第一個寫字板時,你如果揍我一頓,教導我這是不對的,並且讓我改正錯誤的話,我會到今天這地步嗎?」
這就是教育的缺失。
Ⅱ 寓言故事
編輯本段伊索寓言精選
狐狸和葡萄
飢餓的狐狸看見葡萄架上掛著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來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會兒,無可奈何地走了,他邊走邊自己安慰自己說:「這葡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
這就是說,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說時機未成熟。
--------------------------------------------------------------------------------
狼與鷺鷥
狼誤吞下了一塊骨頭,十分難受,四處奔走,尋訪醫生。他遇見了鷺鷥,談定酬金請他取出骨頭,鷺鷥把自己的頭伸進狼的喉嚨里,叼出了骨頭,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說:「喂,朋友,你能從狼嘴裡平安無事地收回頭來,難道還不滿足,怎麼還要講報酬?」
這故事說明,對壞人行善的報酬,就是認識壞人不講信用的本質。
--------------------------------------------------------------------------------
小男孩與蠍子
有個小孩在城牆前捉蚱蜢,一會兒就捉了許多。忽然看見一隻蠍子,他以為也是蚱蜢,便著兩手去捕捉他。蠍子舉起他的毒刺,說道:「來吧,如果你真敢這樣做,就連你捉的蚱蜢也會統統失掉。」
這故事告誡人們,要分辨清好人和壞人,區別對待他們。
--------------------------------------------------------------------------------
掉在井裡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隻狐狸失足掉到了井裡,不論他如何掙扎仍沒法爬上去,只好獃在那裡。公山羊覺得口渴極了,來到這井邊,看見狐狸在井下,便問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靜下來,極力贊美井水好喝,說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並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一心只想喝水信以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當他咕咚咕咚痛飲完後,就不得不與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辦法。狐狸早有準備,他狡猾地說:「我倒有一個方法。你用前腳扒在井牆上,再把角豎直了,我從你後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來,我們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議,狐狸踩著他的後腳,跳到他背上,然後再從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後,准備獨自逃離。公山羊指責狐狸不信守諾言。狐狸回過頭對公山羊說:「喂,朋友,你的頭腦如果像你的胡須那樣完美,你就不至於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後才去做。
--------------------------------------------------------------------------------
寡婦與母雞
有個寡婦養著一隻母雞,母雞每天下一個蛋。她以為多給雞喂些大麥,就會每天下兩個蛋。於是,她就每天這樣喂,結果母雞長得越來越肥,每天連一個蛋也不下了。
這故事說明,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結果連現有的都失掉了。
--------------------------------------------------------------------------------
徒勞的寒鴉
宙斯想要為鳥類立一個王,指定一個日期,要求眾鳥全都按時出席,以便選他們之中最美麗的為王。眾鳥都跑到河裡去梳洗打扮。寒鴉知道自己沒一處漂亮,便來到河邊,撿起眾鳥脫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膠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鳥都一齊來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見花花綠綠的寒鴉,在眾鳥之中顯得格外漂亮,准備立他為王。眾鳥十分氣憤,紛紛從寒鴉身上拔下本屬於自己的羽毛。於是,寒鴉身上美麗的羽毛一下全沒了,又變成了一隻醜陋的寒鴉了。
這故事是說,藉助別人的東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剝離時,就會原形畢露。
--------------------------------------------------------------------------------
站在屋頂的小山羊與狼
小山羊站在屋頂上,看見狼從底下走過,便謾罵他,嘲笑他。狼說道:「啊,伙計,罵我的不是你,而是你所處的地勢。」
這故事說明,地利與天機常常給人勇氣去與強者抗爭。
--------------------------------------------------------------------------------
山 震
有一次,一座大山發生了大震動,震動發出的聲音就像大聲的呻吟和喧鬧。許多人雲集在山下觀看,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當他們焦急地聚集在那裡,擔心看到什麼不祥之兆時,僅看見從山裡跑出一隻老鼠。
這是說庸人多自憂。
--------------------------------------------------------------------------------
善與惡
力量弱小的善,被惡趕走到了天上。善於是問宙斯,怎樣才能回到人間去。宙斯告訴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個一個的去訪問人間吧。惡與人很相近,所以接連不斷地去找他們。善因為從天上下來,所以就來得很慢很慢。
這就是說,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卻每日為惡所傷害。
--------------------------------------------------------------------------------
老獵狗
一條老獵狗年輕力壯時從未向森林中任何野獸屈服過,年老後,在一次狩獵中,遇到一頭野豬,他勇敢地撲上去咬住野豬的耳朵。由於他的牙齒老化無力,不能牢牢地咬住,野豬逃跑了。主人跑過來後大失所望,痛罵他一頓。年老的獵狗抬起頭來說:「主人啊!這不能怪我不行。我的勇敢精神和年輕時是一樣的,但我不能抗拒自然規律。從前我的行為受到了你的稱贊,現在也不應受到你的責備。」
這是說,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規律。
--------------------------------------------------------------------------------
螞蟻與屎殼郎
夏天,別的動物都悠閑地生活,只有螞蟻在田裡跑來跑去,搜集小麥和大麥,給自己貯存冬季吃的食物。屎殼郎驚奇地問他為何這般勤勞。螞蟻當時什麼也沒說。
冬天來了,大雨沖掉了牛糞,飢餓的屎殼郎,走到螞蟻那裡乞食,螞蟻對他說:「喂,伙計,如果當時在我勞動時,你不是批評我,而是也去做工,現在就不會忍飢挨餓了。」
這是說,盡管風雲變化萬千,未雨綢繆的人都能避免災難。
--------------------------------------------------------------------------------
公雞和寶玉
一隻公雞在田野里為自己和母雞們尋找食物。他發現了一塊寶玉,便對寶玉說:「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會非常珍惜地把你撿起來;但我發現了你卻毫無用處。我與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寶玉,倒不如得到一顆麥子好。」
這是說自己需要的東西才是真正珍貴的。
--------------------------------------------------------------------------------
小鹿與他的父親
有一天,小鹿對公鹿說道,「父親,你怎麼還怕狗呢?你比他高大,比他跑得更快,而且還有很大的角用於自衛。」公鹿笑著說:「孩兒,你說得都對,可我只知道一點,一聽到狗的叫聲,我就會不由自主地立刻逃跑。」
這故事說明,激勵那些天生膽小、軟弱的人毫無用處。
--------------------------------------------------------------------------------
兩只口袋
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又在他們每人脖子上掛了兩只口袋,一隻裝別人的缺點,另一隻裝自己的。他把那隻裝別人缺點的口袋掛在胸前,另一隻則掛在背後。因此人們總是能夠很快地看見別人的缺點,而自己的卻總看不見。
這故事說明人們往往喜歡挑剔別人的缺點,卻無視自身的缺點。
--------------------------------------------------------------------------------
山鷹與狐狸
山鷹與狐狸互相結為好友,為了彼此的友誼更加鞏固,他們決定住在一起。於是鷹飛到一棵高樹上面,築起巢來孵育後代,狐狸則走進樹下的灌木叢中間,生兒育女。
有一天,狐狸出去覓食,鷹也正好斷了炊,他便飛入灌木叢中,把幼小的狐狸搶走,與雛鷹一起飽餐一頓。狐狸回來後,知道這事是鷹所做,他為兒女的死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時無法報仇,因為他是走獸,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會飛的鳥。因此他只好遠遠地站著詛咒敵人,這是力量弱小者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
不久,鷹的背信棄義的罪行也受到了嚴懲。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殺羊祭神,鷹飛下去,從祭壇上抓起了帶著火的羊肉,帶回了自己的巢里。這時候一陣狂風吹了過來,巢里細小乾枯的樹枝馬上燃起了猛烈的火焰。那些羽毛未豐的雛鷹都被燒死了,並從樹上掉了下來。狐狸便跑了過去,在鷹的眼前,把那些小鷹全都吃了。
這故事說明,對於背信棄義的人,即使受害者弱小,不能報復他,可神會懲治他。
--------------------------------------------------------------------------------
馬與馬夫
從前,有個馬夫,他偷偷地把喂馬的大麥賣掉了,但仍每天給馬擦洗,用梳子梳理馬毛。馬對馬夫說道:「如果你真心想要我長得美,就不要再賣掉喂我的大麥了。」
這是說,那些虛情假意的人用花言巧語和小恩小惠去賄賂別人,卻把別人最必需的東西奪走了。
--------------------------------------------------------------------------------
農夫與蛇
冬天,農夫發現一條蛇凍僵了,他很可憐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懷里。蛇溫暖後,蘇醒了過來,恢復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傷害。農夫臨死前說:「我該死,我憐憫惡人,應該受惡報。」
這故事說明,即使對惡人仁至義盡,他們的邪惡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
--------------------------------------------------------------------------------
吹簫的漁夫
有一個會吹簫的漁夫,帶著他心愛的簫和漁網來到了海邊。他先站在一塊突出的岩石上,吹起簫來,心想魚聽到這美妙音樂就會自己跳到他的前面來的。他聚精會神地吹了好久,毫無結果。他只好將簫放下,拿起網來,向水裡撒去,結果捕到了許多的魚。他將網中的魚一條條地扔到岸上,並對亂蹦亂跳的魚說:「喂,你們這些不識好歹的東西!我吹簫時,你們不跳舞,現在我不吹了,你們倒跳了起來。」
這故事適用於那些做事不擇時機的人們。
--------------------------------------------------------------------------------
人與森林之神
傳說,從前有個人與一個森林之神薩堤羅斯交朋友。冬天到了,天氣變得十分寒冷,那人把手放到嘴邊不斷地呵起熱氣來。森林之神忙問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要這樣做。那人回答說:「天寒手冷,呵熱氣手可變暖和些。」後來,他們同桌一起吃飯,桌上的飯菜熱氣騰騰,燙得很,那人夾起一點放到嘴邊。森林之神又問他這是為何。他說飯菜太燙,把它吹涼。森林之神對人說道:「喂,朋友!我只好同你絕交了,因為你這嘴能一會兒出熱氣,一會兒又出冷氣。」
這故事是說,切不可與那些反復無常的人交朋友。
--------------------------------------------------------------------------------
蒼蠅與蜜
蜂房裡有蜜漏流出來,許多蒼蠅便飛去飽餐起來。蜂蜜太甜美了,他們捨不得走。然而,就在這時他們的腳被蜜粘住,再也飛不起來了。他們後悔不已,嗡嗡亂叫:「我們真不幸,因貪圖一時的享受而喪了命。」
對於許多人來說,貪婪是許多災禍的根源。
--------------------------------------------------------------------------------
兩只打架的公雞
為了爭占母雞,兩只公雞打了起來,其中一隻把另一隻打跑了。那隻被打敗的只好躲進有遮蓋的地方,那隻打勝的卻飛到高牆上大喊大叫。這時一隻鷹猛飛過來,將他抓了去。這以後,那隻被打敗的公雞平平安安地佔有了那些母雞。
這故事說明,傲慢給人帶來危害,謙卑給人恩惠。
--------------------------------------------------------------------------------
老鼠與青蛙
老鼠不幸被青蛙所愛。青蛙愚蠢地把老鼠的腳綁在自己的腳上。開始,他們在地面上行走,走了走,一切正常,還可吃著穀子。當來到池塘邊時,青蛙把老鼠帶到了水裡,他自己在水裡嬉戲玩耍,高興得呱呱叫。可憐的老鼠卻被水灌飽,淹死了。不久,老鼠浮出水面,但他的腳仍和青蛙綁在一起。鷂子飛過這里,看見了老鼠,沖向水中,把他抓了起來,青蛙跟著被提出了水面,也成了鷂子的美食。
這是說,與別人關系太親密,在災難降臨時,往往會受到牽連。
--------------------------------------------------------------------------------
叼著肉的狗
狗叼著肉渡過一條河。他看見水中自己的倒影,還以為是另一條狗叼著一塊更大的肉。想到這里,他決定要去搶那塊更大的肉。於是,他撲到水中搶那塊更大的。結果,他兩塊肉都沒得到,水中那塊本來就不存在,原有那塊又被河水沖走了。
這故事適用於貪婪的人。
--------------------------------------------------------------------------------
公牛與車軸
幾頭公牛正使勁拉著貨車行走,車軸被壓得發出吱吱的響聲,牛回過頭,不耐煩地對車軸說道:「喂,朋友,我們無聲無息負擔著全部重量,你叫喚什麼?」
這故事是說,那些叫喚得特別響的人往往幹活少,而那些不作聲的人往往承擔著全部重量。
--------------------------------------------------------------------------------
狼與小羊
一隻小羊在河邊喝水,狼見到後,便想找一個名正言順的借口吃掉他。於是他跑到上游,惡狠狠地說小羊把河水攪渾濁了,使他喝不到清水。小羊回答說,他僅僅站在河邊喝水,並且又在下游,根本不可能把上游的水攪渾。狼見此計不成,又說道:「我父親去年被你罵過。」小羊說,那時他還沒有出生。狼對他說:「不管你怎樣辯解,反正我不會放過你。」
這說明,對惡人做任何正當的辯解也是無效的。
--------------------------------------------------------------------------------
熊與狐狸
有一頭熊大肆吹噓,說他很愛人類,因為他從不吃死人。一隻狐狸對他說:「但願你把死人撕得粉碎,而不要危害那些活著的人。」
這故事適用於生活中那些假裝善良的惡人。
--------------------------------------------------------------------------------
田鼠與家鼠
田鼠與家鼠是好朋友,家鼠應田鼠所約,去鄉下赴宴。他一邊吃著大麥與穀子,一邊對田鼠說:「朋友,你知道,你這是過著螞蟻一般的生活,我那裡有很多好東西,去與我一起享受吧!」田鼠跟隨家鼠來到城裡,家鼠給田鼠看豆子和穀子,還有紅棗、乾酪、蜂蜜、果子。田鼠看得目瞪口呆,大為驚訝,稱贊不已,並悲嘆自己的命運。他們正要開始吃,有人打開了門,膽小的家鼠一聽聲響,害怕得趕緊鑽進了鼠洞。當家鼠再想拿乾酪時,有人又進屋裡拿什麼東西。他一見到有人,立刻又鑽回了洞里。這時,田鼠也顧不上飢餓,顫顫驚驚地對家鼠說:「朋友,再見吧!你自己盡情地去吃,擔驚受怕地享受這些好吃的東西吧。可憐的我還是去啃那些大麥和穀子,平平安安地去過你看不起的普通生活。」
這故事說明,人們寧願過簡單平穩的生活,而不願享受那充滿恐怖的歡樂生活。
--------------------------------------------------------------------------------
狗、公雞和狐狸
狗與公雞結交為朋友,他們一同趕路。到了晚上,公雞一躍跳到樹上,在樹枝上棲息,狗就在下面樹洞里過夜。黎明到來時,公雞像往常一樣啼叫起來。有隻狐狸聽見雞叫,想要吃雞肉,便跑來站在樹下,恭敬地請雞下來,並說:「多麼美的嗓音啊!太悅耳動聽了,我真想擁抱你。快下來,讓我們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雞回答說:「請你去叫醒樹洞里的那個看門守夜的,他一開門,我就可以下來。」狐狸立刻去叫門,狗突然跳了起來,把他咬住撕碎了。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臨危不亂,巧妙而輕易地擊敗敵人。
--------------------------------------------------------------------------------
獅子與報恩的老鼠
獅子睡著了,有隻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獅子猛然站起來,把他抓住,准備吃掉。老鼠請求饒命,並說如果保住性命,必將報恩,獅子輕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獅子真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來獅子被一個獵人抓獲,並用繩索把他捆在一棵樹上。老鼠聽到了他的哀嚎,走過去咬斷繩索,放走了獅子,並說:「你當時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報答,現在可清楚了,老鼠也能報恩。」
這故事說明,時運交替變更,強者也會有需要弱者的時候。
--------------------------------------------------------------------------------
海鷗和鳶
一隻海鷗吞吃了一條很大的魚,脹破了他的肚子,躺在海灘上等死。一隻鳶看見後說:「你真是自作孽啊!你本是空中飛的鳥,不該到海里去找食物。」
這是說每個人都應該安分守己。
--------------------------------------------------------------------------------
賣神像的人
有人雕刻了一個赫耳墨斯的木像,拿到市場去賣。因為沒有一個買主上前,他便大聲叫喊,想招攬生意,說有賜福招財的神出售。這時旁邊有一個人對他說道:「喂,朋友,既然這樣,你自己應該享受他的好處,為什麼還要賣掉他呢?」他回答說:「我要的是現在馬上能兌現利益,這神的利益卻來得很慢。」
這故事正是說那種不擇手段地求利,連神也不尊敬的人。
--------------------------------------------------------------------------------
牛和蛙
一頭牛到水潭邊去喝水,踩著了一群小蛙,並踩死了其中一隻。小蛙媽媽回來後,見到少了一個兒子,便問他的兄弟們,他到哪裡去了。一隻小蛙說:「親愛的媽媽,他死了。剛才有一頭巨大的四足獸來到潭邊,用他的蹄子踩死了我們的兄弟。」蛙媽媽一邊盡力鼓氣,一邊問道:「那野獸是不是這個樣子,這般大小呢?」小蛙說:「媽媽,您別再鼓氣了。我
想您不可能和那怪物一樣大小,再鼓氣就會把肚子脹破。」
這是說,渺小無論如何也不能與偉大相比。
--------------------------------------------------------------------------------
眾樹與荊棘
石榴樹、蘋果樹、橄欖樹相互為誰的果實最好而爭吵不休。正當他們激烈爭鬧時,籬笆邊的荊棘聽到了,便說:「朋友們,我們不要再爭吵。」
這是說,有些微不足道的人,在強者相互爭斗中,也自不量力地極想表現一番。
--------------------------------------------------------------------------------
烏龜與鷹
烏龜看見鷹在空中飛翔,便請求鷹教他飛行。鷹勸告他,說他不能飛行。可烏龜再三懇求,鷹便抓住他,飛到高空,然後將他松開。烏龜落在岩石上,被摔得粉身碎骨。
這故事說明,那些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人必將失敗。
--------------------------------------------------------------------------------
騾 子
有匹吃大麥長大的騾子很強壯。每當他跳躍時,總是自言自語說:「我父親一定是一匹能奔善跑的馬,我非常像他。」有一天,因為需要,騾子不得不被拉去不停地跑路。回來後,他才愁眉苦臉地想起自己的父親是驢子。
這故事說明,人們如遇好運出了名,也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本性,因為生活如同潮起潮落,前途難以預測。
--------------------------------------------------------------------------------
烏龜與兔
烏龜與兔為他們倆誰跑得快而爭論不休。於是,他們定好了比賽的時間和地點。比賽一開始,兔覺得自己是天生的飛毛腿,跑得快,對比賽掉以輕心,躺在路旁睡著了。烏龜深知自己走得慢,毫不氣餒,不停地朝前奔跑。結果,烏龜超過了睡熟了的兔子,奪得了勝利的獎品。
這故事說明,奮發圖強的弱者也能戰勝驕傲自滿的強者。
--------------------------------------------------------------------------------
貓和雞
有一天,貓不懷好意地、假惺惺地舉辦生日宴會,請來許多雞赴宴。雞剛一到齊,貓立刻就關上大門,把他們統統吃掉了。
這是說,對於敵人不要抱有任何美好的希望,否則將遭受更大的不幸。
--------------------------------------------------------------------------------
說謊的放羊娃
有個放羊娃趕著他的羊群到村外很遠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歡說謊,開玩笑,時常大聲向村裡人呼救,謊稱有狼來襲他的羊群。開始兩三回,村裡人都驚慌得立刻跑來,被他嘲笑後,沒趣地走了回去。後來,有一天,狼真的來了,竄入羊群,大肆咬殺。牧羊娃對著村裡拚命呼喊救命,村裡人卻認為他又在像往常一樣說謊,開玩笑,沒有人再理他。結果,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這故事說明,那些常常說謊話的人,即使再說真話也無人相信。
--------------------------------------------------------------------------------
病 鹿
有隻生病的鹿躺在草地上。眾多野獸前去看望他,並吃光了那附近的草。鹿病好後,因找不到草,缺少食物而體弱至死。
這故事是說,過多地結交毫無益處的朋友是有害無益的。
--------------------------------------------------------------------------------
老太婆和酒瓶
一個老太婆找到一個不久前曾裝過最好陳酒的空酒瓶。這酒瓶仍帶著濃濃的酒香,她多次把酒瓶放在鼻尖下,不斷搖晃,貪婪地吮吸酒香,並說:「啊,多麼甜美!裝過酒的空瓶都留下這樣甘美難忘的香味,那酒真不知有多麼美味芬香。」
這是說美好的事物留下深遠的影響,使人們永遠難以忘記。
--------------------------------------------------------------------------------
月亮和她媽媽
有一次,月亮要媽媽給她做一件斗篷。媽媽回答說:「我怎麼能給你做一件合身的斗篷呢?你現在是新月,然後又是滿月;再接著既不是新月,又不是滿月了。」
這是說,事物總在不斷變化,不可能一勞永逸。
--------------------------------------------------------------------------------
驢子與蟬
驢子聽見蟬唱歌,被美妙動聽的歌聲所打動,自己也想能發出同樣悅耳動聽的聲音,便羨慕地問他們吃些什麼,才能發出如此美妙的聲音來。蟬答道:「吃露水。」驢子便也只吃露水,沒多久就餓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要企望非份之物。
--------------------------------------------------------------------------------
狐狸和樵夫
狐狸為躲避獵人們追趕而逃竄,恰巧遇見了一個樵夫,便請求讓他躲藏起來,樵夫叫狐狸去他的小屋裡躲著。一會兒,許多獵人趕來,向樵夫打聽狐狸的下落,他嘴裡一邊大聲說不知道,又一邊做手勢,告訴他們狐狸躲藏的地方。獵人們相信了他的話,並沒留意他的手勢。狐狸見獵人們都走遠了,便從小屋出來,什麼都沒說就走。樵夫責備狐狸,說自己救了他一命,一點謝意都不表示。狐狸回答說:「如果你的手勢與你的語言是一致的,我就該好好地感謝你了。」
這故事適用於那些嘴裡說要做好事,而行為上卻作惡的人。
--------------------------------------------------------------------------------
狼與逃進神廟的小羊
一隻小羊被狼追趕,逃進了一個神廟里。狼對小羊說,如不趕快出來,祭司會抓住你,把你獻給神。小羊回答說:「我寧願獻給神,也比被你吃掉好。」
這故事說明,對要死的人來說,選擇有價值的死比無畏的犧牲更有價值。
--------------------------------------------------------------------------------
蚊子和獅子
蚊子到獅子的面前,對他說:「我不怕你,你並不比我強。要說不是這樣,你到底有什麼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齒咬嗎?女人同男人打架,也會這么干。我比你強得多。你要是願意,我們來較量較量吧!」蚊子吹著喇叭沖過去,朝獅子臉上專咬鼻子周圍沒有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蚊子戰勝了獅子,又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黏住了。蚊子將要被吃掉時,嘆息說,自己同強大的動物都較量過,不了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
這故事適合用於那些打敗過大人物,卻被小人物打敗的人。
Ⅲ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繫到寓言的未來。下面是我整理的亡羊補牢寓言故事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從前有個人,養幾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幾只。原來,羊圈破個窟窿,夜裡狼從窟窿里鑽進去,把那隻羊叨走。
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還修羊圈干什麼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一隻。原來夜狼又從窟窿里鑽進去,把羊叨走。
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羊再也沒丟過。
這就是寓言《亡羊補牢》。學後我想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這句話說對。這個寓言故事的道理是一個人做錯事,只要肯接受意見,改正,就不算晚。我覺得那個丟羊的人第一次有點兒傻傻的,可第二次聽街坊的勸告,變得聰明起來,補好羊圈。不然,他的羊就一隻一隻被叨走,一隻一隻被吃掉,到最後一隻也不剩,那他還靠什麼來吃飯呢?
這天晚上,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一頭餓狼拖著疲倦的步子,乘著夜色,它決定到王家莊來碰碰運氣。在莊裡轉了一圈之後,它發現有一家的羊圈居然爛了個大窟窿,真是天賜良機呀!只見它毫不費力地就鑽進了羊圈,一群羊正甜甜地酣睡著,最外邊的那隻羊甚至還沒來得及叫上一聲,就被這頭惡狼鋒利的牙齒咬斷了喉嚨拖走了。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王二便早早得起了床,他要起身去放羊,走近一看,羊圈裡流了一灘的鮮血,一隻膘肥體壯的羊羔早已沒有了去向。王二氣得破口大罵,他就指望著把這群羊養大了賣個好價錢,准備過個好年呢。不一會,好心的街坊聽見王二罵喊,他們紛紛圍過詢問王二發生了什麼事。鄰居王大爺圍著羊圈轉了一圈,很快就發現了羊圈上的那個大窟窿。趕忙對王二說:王二呀,你的那個羊圈年久失修,都爛了一個大窟窿啦,趕緊給它補上吧!王二嘆了口氣搖搖頭,無所謂地說:唉!丟都丟了,還修它幹嘛呀?眾人無語紛紛散去,王二也沒有再理會那個大窟窿。
又過了幾天,天剛破曉,王二聽見羊圈有聲響,連忙走到羊圈一看,只見羊圈裡是一片狼藉,一隻肥羊又消失得無影無蹤,王二一屁股蹲坐在地上欲哭無淚。他後悔莫及,不該不聽王大爺的勸告,現在又少了一隻羊,他才算醒悟了,如果不及時修好自己的羊圈,那些羊就還會丟下去。想到這,他二話不說,趕緊找來幾根粗壯的木棒,乒乒乓乓,一陣忙活,那個羊圈上的大窟窿很快就被他給修好了。
從此以後,張王二的羊就再也沒有丟過。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叫做亡羊補牢。
它講的是有一戶人家,他們養了很多隻小羊,每天認真的照顧,喂養它們,很快,小羊就長大了。可是與此同時,它們彈跳力也越來越好,直到能夠跳出柵欄。巧的是,柵欄的旁邊破了一個洞,有一天,幾只小羊就從那個洞里跑了出去,鄰居看到了,趕忙告訴小羊的主人,他們一臉淡定的樣子,覺得無所謂,以為是柵欄矮了,小羊才跳出去的,於是加高了柵欄。
可是沒過幾天,又有小羊跑了出去,主人還是只加高柵欄,沒再檢查原因。結果,小羊越跑越多,到最後柵欄里幾乎一隻羊也沒剩了,並且主人親眼看到最後幾只小羊從柵欄破的那個洞里跑出去,這才明白,原來不是柵欄矮了,而是那個破洞的原因。他趕忙找了木料補起那個破洞,但其實,早就已經晚了。
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等到事情已經嚴重到無法挽回的時候才去彌補,那時候肯定已經晚了。學習中,如果遇到什麼困難也該及時解決。問題不要越攢越多,到那時你就會變得越來越懶,到最後更無從開始了。
《亡羊補牢》雖然只是一則小寓言,但我讀後,卻學到不少東西。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從前,有一個放羊的人,羊圈壞,狼從那裡鑽進去,叼走一隻羊。鄰居勸他快點把羊圈修好,主人卻不以為然。第二天,狼又叼走一隻羊。主人很後悔,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讀後,我想到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犯一些錯誤,但我們常常會不以為然,忽視它,不能及時地糾正過來。有時甚至還認為,一些小錯誤不會帶來多大的影響。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如果這些小錯誤出現在大問題上,那麼,就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比如,在一個樹林里丟下一個沒熄滅的煙頭,發生火災,就會使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在學習上也是一樣。在平時做練習題或單元測驗中,不多不少也會出現一些錯誤,但是我們只知道題做錯,而不主動去查明原因。使這些錯誤思路留在大腦中,導致更大的錯誤。
我就有過這樣的教訓。有一次,在做練習題的時候,我做錯一道題,發現後,我卻不以為然,心想:這點小錯誤怕什麼,以後注意一點就行。可是我沒想到,會在單元測驗中吃大虧,這種類型的題全做錯,白白扣很多分。這時候,我感到很後悔,如果當初我能主動查明原因,改正思路,這些分就不會被扣掉。
經過這次教訓後,我做錯事或題,我都要查明原因,改正思路。因為我知道:亡羊補牢還來得及。
暑假裡,爸爸給我買本叫《短小文言文》的書。我在裡面讀到一篇叫做《亡羊補牢》的故事,故事很簡單,說是羊圈因為破,裡面的羊也給狼叼走,牧羊人發現後把破的羊圈補。
故事告訴人們,發生問題,要及時作出補救。初讀這個故事,覺得很有道理,可是仔細一想,便感到還有問題。在故事裡,雖然牧羊人及時把羊圈補好,但同時建好的羊圈,既然這個地方破,也就無法保證別的地方一定固若金湯。破一處,補一處,再多的羊,也會死得光光的。所以我想,如果我是那個牧羊人,要對羊圈來一個全面的加固才好,或者乾脆拆,重新建一個更加好的、更加牢固的羊圈。想起我家對出去的那條馬路,今天一個坑,明天就有工人給補上;但後天卻又出現一個更大的坑。
及時補修,應該說是件好事。但如果滿足於縫縫補補,我認為是永遠弄不好的。經常從電視新聞里看到這個地區發生礦難,那個地區又發生礦難,悲劇發生後,總會聽到有些人說要去補救,這就和人們常說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樣,你頭痛,有可能是你身體的別的部位引起的,要去做全面檢查,對症下葯,這樣才可把病完全醫好。話又得說回來,能夠做到亡羊補牢,還是很不錯的,這也是這個成語一直從遙遠的過去傳到今天的原因。但是比起這個成語來,我還是更喜歡未雨綢繆,它的意思是,盡管還沒有下雨,但不妨先爬上屋頂把茅草蓋厚實,把門窗加固好。
只有事事預先想個周全,准備工作到位,才能避免問題出來後手忙腳亂、跌煞拌倒。
從前,有一位牧羊人,他從小就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整天靠放羊維持生活,因為他沒有親人,就把自已的羊當成親人,也對待羊就像對待親人那樣,羊吃的是最鮮嫩的青草,喝的是最清澈的山泉水,有時還抽出時間來幫羊梳理羊毛。為防止羊兒丟失,他用籬笆為羊兒圍個羊圈。他有個愛好:喜歡數羊,沒事時就去數羊,心裡盤算著:如果到秋天,我把羊毛剃,把羊奶賣,再把羊肉賣,一定能換到很多錢,有錢,就蓋房子,有房子,我再娶個漂亮的媳婦兒,為我生個白白胖胖的男孩兒想著想著,彷彿自已手裡已經抱著一個男孩兒。
有一天,他來到羊圈邊,開始數羊;一、二、三、四、五咦,怎麼少一隻?他揉揉眼睛,又數一遍:一、二、三、四、五咦,見鬼!他倒吸一口冷氣,真是豈有此理!是哪個缺德的人乾的!?突然,他發現,羊圈有一個小洞,旁邊還有點羊血:哦,一定是一群餓狼把我心愛的羊給吃的。這時,鄰居走過來:你看,你的羊圈破一個洞,快把它補起來吧。不是多此一舉嗎?羊都丟,再補羊圈也沒用。牧羊人哭著說。
沒想到,到第二天,羊圈那小洞竟變成大洞!裡面的羊少一大半!這時候,那個牧羊人走過來一看,彷彿自已面前的大房子倒,自已的媳婦和孩子也沒,一切美好的幻想消失。看來,那老人說的話是對的,真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哪!牧羊人想。於是,他拿起工具叮叮當當忙一上午,把羊圈修好。
從此,他再也沒有丟失過一隻羊皮,他的羊還像之前那樣白白胖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做錯事情及時改正,就不會吃大虧。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洞,夜裡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修,把洞堵上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多此一舉。」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
原來,狼又從洞口鑽了進來,又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以後,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從前,有一個人,靠著養羊為生。這個人做事隨意,看他家的羊圈,就知道了。圍欄高高矮矮的參差不齊,看起來,還不堅固。
一天,他的羊圈圍欄出現了一個大窟窿。仔細一數,誒?好像少了一隻羊。同村的人看到了,就對他說:「趕緊補了這個洞吧。要不你羊又丟了。」那人聽這話,就回答:「不就丟了一隻嘛,我還有很多呢。」同村那人聽了,搖了搖頭,就走了。
日復一日,圈裡的羊,變得越來越少了。同村人又來了,說:「你那羊八成被狼抓了,或自己跑了,你早該聽我的,早早修圈,羊也不至於變那麼少了。」那人聽了,不耐煩地回答他:「你幾次來說我,煩死了,我的羊該不會是你偷的吧?」同村人嘆了口氣,離開了。
又過了幾天,圈裡的羊剩下不到十隻了。養羊人開始慌了,他想起同村人說的話,想:還是補吧,要不然我的羊會全沒的。說完,他跑去鄰家借工具去了。
「嗒嗒嗒」「嗒嗒嗒」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停下了。「哈,終於修好了。這下,我的羊再也不會丟了吧。」養羊人擦著汗說。
從此,養羊人的羊再也沒有少過了。
戰國的時候,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看到這樣情況非常著急,總想好好勸勸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根本聽不進別人說的話。有一天,庄辛實在忍不住了。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啊!」
楚襄王聽了大怒,罵道:「你老糊塗了吧,竟敢這樣詛咒楚國,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就這樣,庄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幾乎沒有什麼抵擋就讓秦國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今河南信陽市一帶)。到這時,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於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請回來,說:「過去因為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
庄辛說:「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嗎?」楚襄王說:「我現在太後悔了,不知道現在還遲不遲?」庄辛說:「那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於是,庄辛就講道: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於是他接著對庄辛說:「庄愛卿,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於是,庄辛給楚襄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楚國都城雖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錯,秦國是滅不了楚國的。楚襄王聽了,便遵照庄辛的話去做,果真度過了危機,振興了楚國。「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從前,有一個叫張三的`人,他家裡養了許多羊。有一天,羊圈破了一個洞,張三看見了,他想:這么小的洞,狼是鑽不進去的。於是,他就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張三發現洞口又變大了,他一數,發現少了幾只羊。他心裡很難受,哇哇大哭:「我的羊啊!我的羊啊!」 鄰居家的老爺爺聽見了張三的哭聲,就走過來問:「你怎麼了?」張三就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告訴了老爺爺,老爺爺說:「張三呀,羊圈破了就要及時修補,不然你的損失就會越來越大。現在修補還來得及。」 張三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他立刻拿來繩子和木板,把羊圈補好了。
從此以後,張三家的羊再也沒有丟過。他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出現了一個問題,就要及時補救,這樣就不會有更大的損失。
古時候,有個少年,家裡養了許多羊。他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便是將草料放進羊圈,聽著羊兒咩咩歡叫的聲音,看著羊兒開心吃草的樣子。一天傍晚,他砍柴歸來,看見羊圈破了個窟窿。因為又累又餓,他沒怎麼在意這事,回屋子吃了些食物,便躺在床上睡著了。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他就捧起鮮嫩的草葉朝羊圈走去。哎呀!羊圈破的窟窿似乎比昨日更大了些,他三步並作兩步跑進羊圈數了數,羊少了好幾只。
羊呢?他自言自語地說。這時,一位老鄰居走過來對他說:一定是夜晚,大灰狼從壞了的羊圈裡鑽進去把你的羊叼走了。你家的羊不見了,但現在修補羊圈還不算晚。少年心中十分懊悔,心想:如果昨晚把羊圈修補好,羊也就不會跑掉。但是,正如老鄰居所說,雖然少了幾只羊,再補羊圈也還來得及。
於是,少年趕緊從屋裡拿來工具,敲敲打打,一會功夫,羊圈修補得結實牢固了。從那以後,他還是每天快樂出門快樂而歸,家裡的羊再也沒少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錯誤發生的時候,如果及時改正和補救,還不算晚。
大家聽過《亡羊補牢》的故事嗎?如果沒聽過,就來聽我講一講吧!
很久以前,在山下的一個農莊裡,有一個吃苦耐勞的農民,他叫張文,他養了一群又肥又胖的小羊。他每天都把羊圈打掃得乾乾靜靜,白天,他把羊趕出去吃青草。這天晚上,他把羊趕回去之後,一隻頑皮的羊把兩根籬笆弄鬆了一點,張文不顧這件事就走了。這件事被原本就很飢餓的狼知道了,於是,餓狼趁著夜深人靜時,把一隻一隻又肥又胖的小羊給叼走了。第二天一大早,張文又要去放羊了,可是,張文發現以前很擁擠的羊圈,卻有一點空,於是,他數了一下,發現的確少了一隻羊。這時張文著急了,突然,榻發現完好無損的羊圈有了一個缺口。他想,一定是昨天羊兒把羊圈給給踢鬆了,狼把羊叼走了。他坐在羊圈旁,摸著腦袋。正在這時,一位老爺爺走了過來,對他說:「小夥子,快起來把羊圈洞補上吧!」可是,張文卻不聽勸告,說:「少了一隻就少了一隻,明天再補也來得及的啊!」這天狼又來了,發現洞還沒補上,於是又順「手」叼了一隻羊。早上,張文發現又少了一隻羊,他很慚愧,這才清醒過來,趕緊動手把缺口補好了。
《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羊圈破了及時修補還來得及,等到一隻羊都沒了再補就來不及了。現在也告訴我們:發現了問題要及時解決,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是我這個學期剛學會的。
在這則語言中主要內容講:'在古時後,有一個人發現自己的羊圈破一個大窟窿,丟一隻羊。他聽到街坊的勸告,那是左耳進,右耳出的,第二天,他又丟一隻羊,後來他醒悟,立刻去把羊圈補好。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因為常常也會因為不聽勸告,造成損失。比如,在山上留下一根已經燃燒的火柴,就會全山被燒著;因為沖紅燈而造成交通事故等。我想起自己曾經不聽媽媽的提醒而吃『閉門羹』的事。那是我上二年的時候,媽媽經常去地里幹活。為能讓我放學有家可歸,媽媽經常讓我把鑰匙帶上。可是有一天,我出門上學時,背後聽到媽媽的提醒,還都不發覺自己沒有帶鑰匙,把媽媽的話當作耳邊風。放學回家,媽媽沒有在家裡,我只好獃在門口等媽媽回來,天漸漸黑,我又寒冷,又飢餓。好不容易等到媽媽回來,才開門,讓我進家裡。
從那以後,我每天出門前都要很習慣地摸一摸脖子上有沒有鑰匙。媽媽再也沒有批評我是『馬大哈』,『冒失鬼』。
學這則寓言後,使我更加明白一個人做錯事情,只要聽別人的勸告,並及時改正,就不算晚。
今天,我們學習《亡羊補牢》這篇寓言故事。這篇寓言故事讓我明白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要失去東西才知道改正。
這篇寓言故事主要講的是:一個牧民,他家裡的羊圈裡養許多隻羊,可是他家的羊圈旁有一個小洞,正好能鑽進去一隻狼。有一天,一隻狼從那個小洞鑽進去,它就把一隻羊給叼走。到第二天,牧民發現就少一隻羊也就沒在意,別人勸他把那個小洞給補上。他也沒有聽。到晚上,那隻狼又從那個小洞鑽進去,又把一隻羊給叼走。這回牧人才聽勸告,就把那個小洞給補好。其實在以前我也犯過這樣的錯誤。這件事是這樣的:那個時候我寫字的姿勢不對,老師就說,讓我把自己的寫字姿勢改一下。我沒有聽老師的勸告,過一段時間,我的眼睛近視,在我近視之後,我戴上眼鏡,戴眼鏡的感覺很不好,所以我聽老師的勸告,改正我寫字的姿勢。又過一段時間,我的眼睛又不近視,我的感覺突然變好。
這個是我的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讓我明白要聽取別人的勸告。不要自己失去一些東西才能改正。
想起了古代那個沒有結尾的故事。
話說三千多年前,赤縣神州,覆載群生仰至仁,遍地蒼松翠柏,水清山秀,蓬萊山腳下有一平原,此處風調雨順,禾壯稻香,深林覆蓋率很高,水草豐美,各種靈動之獸,生活無憂,和諧共處。
山下一老翁,耕讀持家,雞犬相聞,閑適的生活,從老翁的鶴發童顏到桌前的一壺清茶完全可以感受得到。忽一日,萌生養羊以增家資,為子孫長遠計。養多,偶失,疑為狼所為,後證之,鄰告之,補牢,不再失,遂喜。是為亡羊補牢,不想此事未完。
忽一日,太白金星攜萬道霞光,徘徊在齊魯大地,正在蓬萊仙島等會好友飲酒賦詩。一狼求見,犬坐於老君面前,言道:吾本日食一羊,已經習慣了,然飼羊之翁,築牢圍之,吾不得入,已三日無羊可食。它改變了我的飲食結構,破壞世間萬物和諧相處之理,有違天倫大道,吾無生道,去之,恐破壞生物鏈,使和寧萬世不得存焉!請老君做主,或破牢而吾日取一羊,絕不多取,或每日賜我一羊以滿足口舌之欲,維持生態平衡。
老君以為言之有理,無以作答。遂遠赴異地,西去歐羅巴,探訪名人高士,以求解。適逢一幽靈徘徊在歐洲大地上空,苦研數載,得真經以還。
老君謂狼曰:汝食山中之羊,是為獵;汝食牢中之羊,則為蠹。西學的解釋是爾倶山林之資,應取山林之利,出平原而取沃土之長,是無恥的掠奪,是資本主義早期的剝削行為,與如今世間之規不合,所以不能支持你的請求,判你敗訴!念你飢餓數日,訴資不取。
狼先犬卧於地,老君無視,狼夾著尾巴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