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編導藝考編講故事的方法
編講故事注意事項
首先,准備時做筆記。
藝考生在進行命題講故事的考試時,應該帶一張紙一支筆進考場,這樣在15分鍾准備時間構思故事時,可以適當地做一些筆記,以便在現場講述時引導自己的思路。考生在做筆記時切記不要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把自己構思的整個故事通篇寫下來,然後拿到考場上去讀,這樣做一是時間不夠。很可能時間到了藝考生還沒有寫完,而影響到現場講述的發揮。另一方面,如果15分鍾考生一直在寫,容易阻礙自己創作的思路。藝考生在做筆記時應該先記下幾個關鍵點,包括主要情節、主要矛盾、主要人物和主要細節,搭建故事脊椎,以幫助自己構思發展故事,其次應該記下自己故事的開始、發展、高潮、結尾的主要情節點的關鍵詞,梳理一個講述思路,這樣在臨場講故事時可以引導考生的思路,不至於讓藝考生一時忘詞而語無倫次。
其次,講述時加動作。
很多藝考生生在考場上講故事的時經常一動不動,在語音語調上也沒有變化,這樣的講述使得本來一個精彩的故事也因為講述者缺乏情緒的表達,而變成了冗長無聊的背誦。藝考生在講故事時,應該根據作品的情緒情感來調動自己的身體動作,根據故事的內容和情緒,應該適當地加一些手勢和動作,語音語調上也應該根據故事的情緒而有所區別,應該充分地發揮口頭表達的能力,將講故事做成一場精彩的“口頭表演”,這樣才能吸引考官的注意力,激起考官對自己故事的興趣。
編講故事,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面試綜合考察的基本考試科目之一。將有情感、有人物、有情節的敘事稱為故事,能夠形象思維的把發生的故事展示給別人,此科目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形式萬變不離其宗,下面就從入門到應考舉例和分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第一、編講故事分析
1、什麼是故事
故事是人類藝術創作的核心之一、 故事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 各大藝術院校對故事的重視程度
2、什麼是編講故事
給出一個既定命題,比如說一個開頭、一個或者若干個關鍵詞,要求考生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即興創作,並且將故事在規定時間內復述出來。
例題1:他驚訝地對我說:“這完全不可能!”……、
例題2:月亮,三輪車、 例題3:鬍子
它是命題創作的靈活變體,也是劇本創作的基礎考察。 在短時間內對考生的綜合素質和創作能力進行全方位的考察,目前被各大高校在復試或者三試中採用。考題靈活多變,考試氛圍相對較為輕松,考官在綜合素質考察的前提下,一般不會為難考生。
3、不同院校、專業的考試分析與考察目的
4、應試總論:
A、時間控制問題、 拿到題目後首先對考題進行分類,用2/3的時間寫提綱,用1/3的時間簡單串講一遍,講述的過程其實是一次再創作的過程,但再創作是在提綱的基礎上,而不是重新創作。考試開始後對自己的語速有充分的了解和控制不必太計較時間不慍不火地敘述,有節制地抑揚頓挫
B、五大得分重點。 良好的形象、 適合情境的語言、 語言組織能力、 邏輯創作能力、 故事的節奏與張力
5、第一得分法則:良好的形象
A、 個人形象。第一個5秒:考官對於考生的第一印象,主要建立在考生個人形象和語言之上,而這樣的一種判斷,在5秒鍾之內就已經基本完成。形象上要有學生的共性,也要略有個性。
B、 自我表達與自我定位。自我表達與自我定位,也就是考生所希望展現給考官的一個局部自我。包括:、 語言的感染力、 形象的親和力、 自我表達能力、 對表演區域(舞台)的掌控能力
C、 禮貌
6、編講故事例題:
(1)台燈,海綿、 夢想、 我悄悄地打開門,將一杯溫水放在桌子上……
(2)相機,香蕉、 倉庫,影子,媽媽、 鉛筆,滑鼠
(3)我打開書,掉出一張發黃的信紙……
第二、 考題分析及編講故事基礎
1、考生試講及講評
2、編講故事考題的分類
A、給出開頭類命題、以續寫為主,創作空間較小,難度較小。但是個人化難度較大。多見於中央戲劇學院考試。例題1:他驚訝地對我說:“這完全不可能!”……
B、多名詞類命題
給出多個無直接邏輯關系的詞語(主要是名詞,2-3個),要求創作一個故事,創作空間較大,難度較大,容易顯露出個人傾向和才華。多見於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考試
例題2:月亮,三輪車
C、單一詞條類命題
給出一個抽象或具象單詞,可以將其作為主旨、關鍵詞、關鍵道具等進行創作,創作空間較大,難度較小,但是容易跑題
多見於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考試
例題3:鬍子
3、編講故事基礎
編講故事應該遵循如下規律
⑴、結構簡單
考慮到時間問題,故事結構應當盡量簡單,出場人物不宜過多,對道具的使用不宜過雜,盡量減少對白,講述盡量以順敘為主,情節線不要超過兩條,並且是在很有把握的前提下才使用兩條情節線和簡單的時空倒錯(倒敘、插敘等)
當世界上最後一個人類孤獨地坐在房間里的時候,門外響起了敲門聲。這個微型小說完整地再現了一個故事應該具有的全部因素。有時間(人類滅絕以後),有地點(房裡),有人物(倖存者),有事件(人類滅絕),有故事(滅絕後如何如何),有情感心理描寫(孤獨),有懸念(來的是誰),有餘韻(能讓讀者發揮想像,來得是個什麼)
⑵、語言平實
用最平實的語言來講述故事,切忌大篇幅的引用,更不要使用大量的書面語言,切忌文白混雜、古今漢語混雜。(老舍之於中國文學、中國戲劇)
⑶、人物鮮明
創作的人物以簡單人物為主(擁有鮮明的獨立個性),僅允許第一主人公在可控的情況下成為復雜人物(有質變),其餘的人物以符號化為主。人物數量切忌過多,出場人物不能超過3個,人物姓名也盡量簡單化、符號化,不要“詩意化”“瓊瑤化”
⑷、節奏得當
把握好故事的節奏,不要求有過多的'情節。對於戲劇化的故事,交代背景之後直接進入情節點,情節點直接推向高潮。對於生活化的故事,不要求有絕對的高潮段落,但求虛實節奏的張弛有度。
⑸、對白得當
考到對白會增添口述故事的敘述難度和辨意難度,因此請盡量減少對白的相對數量。
《紅樓夢》27回:紅玉道:“平姐姐說:我們奶奶問這里奶奶好。原是我們二爺不在家,雖然遲了兩天,只管請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們奶奶還會了五奶奶來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兒打發了人來說,舅奶奶帶了信來了,問奶奶好,還要和這里的姑奶奶尋兩丸延年神驗萬全丹。若有了,奶奶打發人來,只管送在我們奶奶這里。明兒有人去,就順路給那邊舅奶奶帶去的。”
對白也要注意語言的生活化,平民化,不要刻意追求具有多大感染力的對白。對白切忌刻意煽情。
⑹、邏輯清晰
敘述的邏輯清晰,事先一定要有一個敘事提綱,在沒有必要的時候不要隨意更改敘事提綱。
故事的框架合情合理,尤其是發展段落和結尾,切忌天馬行空,盡量貼近人類的理解范圍和人性范圍。
⑺、構思巧妙
如果沒有一個特別有把握的巧妙構思,寧可讓故事平淡而具有生活氣息。不要為了追求與眾不同而脫離實際。
往往是最後一句的顛覆,讓整個故事充滿意味,上升到哲學的高度。
⑻、用最平實的語言,敘述你的故事,不要肆意抒情,不要肆意浪漫,不要肆意去描寫捕捉不到的東西。
第三、編講故事的三個常見問題
1、結局問題 結局可以有,但是不強求。開放式結局是趨勢,可以讓個人更自由地發揮;封閉式結局是傳統,可以顯示出個人的創作把握能力。
2、題材問題 題材不限制,但不支持過於天馬行空。不要去敘述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不要刻意追求新奇特。
3、真實還是虛構 根據第一直覺,最穩妥的辦法是生活中既有的故事,其次是道聽途說、閱讀、觀看到的故事,最後才是虛構。不過如果有良好的虛構能力和靈感,虛構仍然是最凸現個人性格和創作能力的方法。
4、第二得分法則:適合情境的語言
第四、考生自身的語言修養
1、普通話問題
語速、語調的問題、 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 俚語、方言、歇後語、流行詞彙
2、考試的語言要求
一切以平實為主。、 戲劇語言的目的:敘事 > 抒情,為表演者和觀者的再創作留有充分的空間。
影視語言的特點:畫面 > 內心。
3、語言的准確、凝練
《人間詞話》中的三個境界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宋、晏殊 《鵲踏枝》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 《蝶戀花》
(3)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宋、辛棄疾 《青玉案》
第三、 編講故事例
1、第一類題目:給出開頭續寫類的詳細分析
給出了一個開頭,要求考生完善後續的故事
題目分為兩種:給出開端式的開頭或者結果式的開頭
開端式:我推開一扇門,一個陌生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他說…… 引發一個新的故事,人物的關系可以在故事開始之後才開始建構,故事的創作空間相對來說較為開放。
結果式:他驚訝地對我說:“這完全不可能” 要求創作一個“已經發生了”的故事,在給出題目的時候人物關系已經初步建立完成,故事的創作空間相對來說較為封閉。
對於這種題目,以“解構”為主,從給定的開頭中提取出盡量多的因子。例如:他驚訝地對我說:“這完全不可能!”
分離出元素:人物:他,我
情緒性名詞:驚訝、不可能
因此,本文的創作應更多地集中於“這”和“不可能”。“這”是指什麼,以及為什麼“不可能”。“驚訝”為故事的情緒奠定了基礎。
考生的任務是“完成一個故事”,而不是“抒發一種情感”。考生的創作能力大於創意能力。 故事中盡量塑造出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 多見於中央戲劇學院考試。 創作空間較小,難度較小,但是個人化難度較大。 建議穩妥地完成故事編講。
2、隨堂模擬出題
在我家的隔壁,住著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
根據以上的總結,相信同學們如果細心的看完一定會有很多收獲。
Ⅱ 十個訣竅教你講故事
十個訣竅教你講故事
播音考試中,講故事也是一個難點,因為很多考生並不能很好的把握講故事的節奏和感情,那麼到底該如何去講故事呢?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看訣竅吧!
訣竅一:即興創作
即興創作意味著在你要行動的時候准備。它表示放棄一成不變,而是嘗試新的和激動人心的東西。演員們用即興創作釋放他們的創造力,再借著劇本找到他們的最佳狀態。
你能夠通過嘗試不同的方式來架構你的演講來進行即興創作。在一次激勵演講中,我根據演講的基調即興創作,提出一個有趣的故事,就是我在為母親花一分鍾買電燈泡和花一小時為女友買50公斤大米的事情上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態度,以此來說明你對夢想和目標的慾望程度決定了你的行動的論點。很明顯非常成功地用熱情與幽默把意思表達了出去。
在說明不要不相信奇跡及自身的力量的結尾時,我變了一個魔術。將礦泉水瓶的瓶蓋在瓶底拍打一下後,進入到了瓶內。結果你可以想像,所有的人目瞪口呆,如睹神物,對於前面論點的記憶我相信終身亦沒齒難忘,結果不言而喻。
試著用即興的詞彙來表達你已有的故事——你會發現感覺最好的用詞和表達方式。你不用去管時間,重復地用中速表達或亂講一氣。
這個觀點是為了讓你自由和開放。即興創作給你空間使你有創意和顯得自然。
訣竅二:個性化你的故事
講故事的關鍵不是記憶詞彙,而是記憶那種體驗。演員使用一個稱之為“個性化”的技巧來達到這個目的。這意味著從你的生活中提煉出一種經驗,然後把這種經驗中的情感的影響力應用於表演的場景和故事當中。個性化是演員演得真實的秘訣。
舉例來說,當安東尼·霍普金斯在影片《沉默的羔羊》中扮演殺人狂漢尼拔·萊克特時,他根據他曾經發狂地想去殺人的經歷,再造了情緒的感染力。成都新銳藝術培訓學校覺得我們在熒幕上看到的霍普金斯是一個精神錯亂的殺人狂。實際上,演員霍普金斯只是從他替代性的經歷中演出真實的情緒。
作為一個演講者,個性化意味著把你自己帶進演講。“就講故事而言,如果你不能領會他,那觀眾也不能。”通過體驗的再現把觀眾帶進演講。你得到的回報是,每一次你再造這個體驗,它都會是新鮮的。
即使有時你在描述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也要把這個素材當作你自己的。“我所有的故事都是我自己的故事,”我的表演老師上戲教授安振吉曾經說道,“如果我聽到我喜歡的故事,我會把它重新塑造。我會用不同於他人的方式來講述它。”
訣竅三:強烈的意願
一個在演員在每個場景中都有一個意願(或是目的),一個意願對劇本來說是一條主線。意願激勵著每個角色。哈姆雷特的意願是殺死他的叔叔克勞蒂斯。哈姆雷特一路上有很多障礙,但是他沒有這個意願的話,這部戲就演不下去了。
作為一個演講者,你的意願是任何你向觀眾所宣揚的--------你的觀點。我的意願是說服觀眾,雙贏的談判比單贏的更有效益。演講者HELEN說,“我的意願是讓觀眾們說,‘哦。我從沒有這樣想過。’是幫助他們建立新的觀點。”而周可的意願是,“不僅是提出觀點,而是如何執行觀點。”
沒有意願,你僅僅是一本會走路的網路全書。勇敢地站出來,並加以表達!
訣竅四:戲劇化
演員總是要在台上盡量顯得真實。但是舞台上的真實----實際上只是我對我們真實經歷的強化。真實卻沒有戲劇性是非常了無生趣的!即時是最敏感的電影表演都會有戲劇性的成分。
我的表演導師說,戲劇化是“你需要變成你自己,但是要‘比生活誇大,’”她還說道,“要做你自己……但不是刻意的。”在以幽默結束他的關於科技的演講時,諾貝爾得獎主對他的觀眾說起有關他和他的妻子在購物時看到小活塞的展示。他說道,“這次演講最終以此來結束,就是我把活塞放在我頭上,再把一個禿頭的小夥子拉上台,把另一個活塞放在他的頭上,然後兩個人扔來扔去。”
記住好的表演是即使只是閱讀電話號碼簿,也會使觀眾得到享受。當你在和一大幫觀眾交流時,會有很多“電流”劃過。使用這些“電流”,使演講輝煌起來。
訣竅五:精彩地開始
第一印象很重要。演員們知道他們必須盡快抓住觀眾。所以他們“精彩地開始”——他們的精神一開始就很高昂。作為演講者,你的充沛的精力能夠激發和鼓舞他們,你必須開始就這樣。
很多演講者建議,“強有力地開場。”這並不意味著你開始時要尖叫或在台上跳來跳去。適應觀眾的精神狀態,開場是比他們稍高一點,如果他們精神實在低靡,不要顯得過於興奮,這樣會把他們嚇跑的。
我通常以一個故事開場,快速地盡可能多地吸引觀眾,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抓住故事進行中的場景、氣味、熱情和感覺等等。當然我也曾見過演講者用半小時來熱身,我的觀點是——你會失去觀眾,如果你花過多時間來熱身。
訣竅六:保持敏銳
偉大的演員都是敏銳的反應者。他們一秒鍾都不停。這意味著他們保持神經高度敏銳及緊張,不會去期望由另一個演員會去處理。傑克·尼克爾森的表演尤為激動人心,是因為他對其他演員的反應是很自然的,而不是事先計劃的。
不要像我們曾經見過的`那些演講者一樣,總在他的演講中某些地方故意停上幾秒鍾讓觀眾笑——而不管他講得是不是好笑。那樣就很傻了。讓你的神經對你的演講中的每件事都保持敏感,相應地調整你的演講。
“‘魔術’是自然的發生的,”魔術師劉成認為,“對觀眾進行反應。成都新銳藝術培訓中心通常我最好的素材是取自演講中正在發生的東西。我的演講不是固定在一個軌道上的火車——它更像沖浪,這樣或那樣移動,甚至有時往下倒!!”
導演周可也認可這樣的觀點,“我腦中有一個大綱,但是我從來不知道我要說什麼,因為我喜歡吸引觀眾,”他解釋道,“當你問觀眾問題時,你可能會得到你沒有期望到的答案,這時你會去處理它。我一些最好的思路是從觀眾中來的。”
訣竅七:多樣化
任何東西若總是用同樣的方式表達都會顯得很無聊。演員把一段場景分成幾個部分,每一部分都互有不同。演講者要致力於強調、移動、聲音、精神層次、素材等等。
你能在你的演講的組織中加入多樣性,例如,故事……過渡……故事……主要觀點……故事……等等。多樣性能在你的聲調和聲高中體現。停頓也是一種多樣性。不要忘記在你肢體語言中建立多樣性。
我的老師曾對我說,“演講者的敵人是重復。”記住,你的觀眾地注意力很短暫。多樣性是一個抓住觀眾的有效方法。
訣竅八:冒險
你記得影片《密蘇里假期》馬龍·白蘭度演的“老奶奶”嗎?願意冒險使這位偉大的演員凸顯出來了。這對演講者也是一樣的。“和觀眾在一起的時候要顯得真實,但有時候你必須願意從沖浪板上摔下去。”
在我剛邁入職業演講的行業時,我曾冒險把觀眾帶到台上,“我從來不知道誰會上來,也不知道他們會講什麼,”我必須承認,“但實在真的很刺激。”
最近,我在一次演講中突然“撲通”一聲跪倒在舞台上,那是為了表現某個非常激動的心情和場景的重現,這是一次冒險。有的人喜歡,有的人卻不這樣想,但是沒人會忘記他。人們仍然會走到我這里,問我,“樂嘉,你的膝蓋沒事吧?”
所以,“你的膝蓋如何?”你最近有沒有冒險?朋友,畢竟,我們不是進行總統辯論。我們怕失去什麼呢?
訣竅九:對你的選擇負全責
當白蘭度穿上戲服,在影片《密蘇里假期》在變成“老奶奶”時,就沒有退路了。演員要進行有趣的選擇,然後對其負全責。
如果你決定戲劇化,或是決定在舞台上冒險,不要後退。當我下跪時,我猛地沉下去,讓身體與地板發出沉重的撞擊聲,然後把頭埋在地上,開始痛哭,又是尖叫又是咆哮……
對我來說,負全責意味著,“對我的信息及其對觀眾職業的影響力充滿熱情和信心,”記住你要對你的信息和你的選擇負全責。
訣竅十:你的放鬆在於你的專注中
如果演員的思路可以允許自由漫步,他會專注於他的緊張神經。演員通過他們專心地准備、劇本、和其他演員可以得到放鬆。演講者可通過專注他們的意願、客戶、觀眾、定製的細節、室內的設備等得到放鬆。
很多演講者通過會見和問候觀眾、分發材料、演講前和觀眾交談而得到放鬆。PETER通常很專注於他的觀點,他和我說過“當我得到越來越多的觀眾的信息時,我意識到對我重要的對他們就未必重要,”他承認,“所以我專注於重新按主次先後排列我的觀點。”
不要期望不通過努力就能贏得你的奧斯卡獎。新演員常提醒為他們歡呼的影迷,他們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得到“顯赫的成功”。
如果正確使用,這十個訣竅會幫助你在舞台上做好你自己。他們會幫助你表現得自然和生動,會幫助你引導你的觀眾。所以,就像在演藝圈中的說法,把蛋打碎,破殼而出!
;Ⅲ 孫方友談寫作(五)如何增強故事情節的「戲劇性」
故事情節的戲劇性是社會矛盾復雜性的集中表現,通過匠心的構思、安排,造成情節的懸念,意境波瀾,生活底蘊,使人物精神從中得到生動的表現。
下面從兩個方面來探討如何表現作品故事情節的戲劇性。
一是強調偶然反映必然。戲劇性的情節無法缺乏偶然性的存在,可以說排除偶然性就無法構成戲劇性情節,也無法達到情節的生動,這正是俗話說的「無巧不成書」。但是又要巧得合理,巧得自然,巧得有意義。
《牛黃》中,在「人頭黃」戲劇性的得失之間,在人物正常與非正常的變換之間,體現著必然與偶然的因素,「人頭黃」的得來,夏二的無意得知,解三借梯子的各種巧合,都促使情節發生著瞬息的變化,直接推動了夏二發瘋,解三發瘋這些突發事件的到來。但他們的發瘋又有著必然的因素,這緣於一種人性的弱點——自私與貪婪,是物慾的高度膨脹侵吞了他們的心靈。孫方友正是通過這種戲劇性情節的刻畫生動地表現了人性的一面,有著廣泛的社會心理根源,因而巧中有理,奇中有常,驚奇而可信。
二是運用懸念。懸念是造成戲劇性情節的關鍵之處,「懸」而不決,使讀者處於急切的期待中,這就有利地調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而要造成懸念,就應該迅速確立戲劇性的沖突,但又不急於解決,不急於揭示謎底,而是有迂迴,有曲折地將錯綜復雜的矛盾演變過程逐漸表現出來。
我們看《崔氏》,作者設置了多個懸念,在最後一個戲劇性情節中,猛然抖出,各角色之間的微妙關系,利用角色交錯來引導讀者進入懸念造成的戲劇性情節,在最後結尾時才將謎底和盤托出,大大超乎讀者的想像而產生一種戲劇性的反差效果,使讀者獲得一種生動的藝術享受,也滿足了讀者消解疑團的需要。
戲劇性場面的刻畫,集中了人物之間各種的矛盾沖突,而一切的矛盾沖突都會在這一戲劇性場面中得到最充分的表現,獲得最巧妙的解決。而這種解決的方法必須與前面的敘述相背,才能造成強烈的出人意料的戲劇性效果,這才叫有「戲」,情節的生動也就靠最後這場「戲」來演。
Ⅳ 如何講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
想要說好自己的故事,除了充滿激情地敘述,激發聽眾的共鳴。可以從以下幾點方面做好准備。
一 立意要新穎
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找到最有意義、並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情。
如:成長過程中如何應對艱難的經歷;怎樣出人頭地地奮斗並且取得成功;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二 內容具體化
有了好的立意,沒有豐富的內容,別人也不愛聽的。
1 要深入事實、發掘有內涵的題材
2 讓你的故事內容充滿細節
故事五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原因。
如果你的故事裡有這五要素,會讓故事栩栩如生的。
3 利用對話使得故事戲劇化
三 敘述要精彩
空洞的語言最乏味。要讓你的故事充滿人性;要讓你的故事充滿個性;要讓故事內容視覺化……
例如:我在講我小腳外婆走路時候,我會說:她個子大,裹著小腳,走路很困難。蹣跚地晃著往前走。你說否有小腳外婆走路時的樣子呢?
法國哲學家艾蘭說:「抽象的風格總是不好的,在你的句子里,應該全是石頭、金屬、椅子、桌子、動物、男人和女人。」
Ⅳ 老故事新講法更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
講睡前故事的時間不僅是親子交流的重要時機,還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也可利用故事中的人物引導孩子,幫助他們改正自己的缺點。因此,每一個睡前故事就是一個哲理,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然而,如何讓故事更具有色彩和戲劇化,更加吸引起孩子的興趣和聽故事的慾望呢?
1、選擇合適時間講故事。
睡前講故事雖然是較好的時間,但對一些下班晚的父母來說,這個時候自己已經是疲憊不堪了,又怎麼能給孩子講好故事呢。因此不必拘泥於既定的講故事時間,除了睡前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外,也可以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路上,或者回家的路上給孩子講個簡短的故事。總而言之,要挑選父母合適的時間,調整好心情去給孩子講。
2、改掉老方法講故事。
你們是否仍然採用諸如「從前…」或「很久以前」之類的開頭來給孩子講故事?假如您仍然這么說,很明顯您已經 out了。一個創意的開頭,就能吸引起寶寶一半兒的注意力和興趣。比如你可以用給寶寶提問的方式開始。
3、讓故事充滿戲劇性。
你可以在原先的故事上進行改動,讓故事更具有色彩和戲劇化,這樣也能更加吸引起孩子的興趣和聽故事的慾望。比如將故事的內容多樣化,改掉故事的結局等。或者如果孩子的語言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時,可以直接讓孩子參與到故事的修改中。
4、填充故事
對於寶寶非常熟悉的故事,你不妨在講到最有趣或最驚險的地方停下來,讓他把這個情節講完。比如:「哎呀,小豬就要被大灰狼抓住了。那它有沒有被大灰狼吃掉呢?後來又發生了哪些事?」用這種提問的方式,讓他參與到講故事的過程中,他不僅能獲得許多樂趣與挑戰,還可以提高記憶力和表達力。
5、接龍故事
接龍故事其實就是「你一句,我一句」地講故事,要靠你和寶寶共同完成,有一定的難度,對年齡稍大的寶寶更適合。比如:媽媽:「從前有一隻虎媽媽,生了6隻小老虎。」寶寶:「小老虎個個都很可愛。」媽媽:「有一天,虎媽媽帶著小老虎們去找吃的。……」
除此以外,家長也可以多陪孩子玩一些有助於孩子智力發展的 游戲 。 游戲 是孩子的主要活動,家長可以在孩子 游戲 時鼓勵他提出 游戲 的主題和內容,如果形成了習慣,孩子的想像能力就會得到迅速的提高。
Ⅵ 怎麼才能寫好戲劇故事
編寫故事,其實是考察的大家寫作能力和構思能力。一個故事的好壞其實是體現在兩個方向。其一、你的文筆,讀者如果能夠通過你的文筆達到一種精神享受那就是你的成功,這也要求你的行雲流水。其二、就是你的故事,耐看,耐人思考,也就是你的成功。
一個故事的成功,在於情節的體現、人物的刻畫、環境的刻畫、主題的體現四大方向。
【情節的體現】好的情節耐看,那麼就要求我們情節故事達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這要求我們的故事充滿戲劇性,如何充滿戲劇性,就是要增加矛盾沖突,或者產生新的故事和人物。
【人物的刻畫】人物的刻畫主要就是人物外貌、形象以及內心的刻畫。人物刻畫的好壞也直接表現在故事情節真實感。
【環境的刻畫】環境的刻畫是說兩個方面,一個是真實生活環境的說明,二是社會環境的體現,小環境中的大社會是我們常常要運用的東西。
【主題的體現】主題思想是一則故事的靈魂,那麼如何來表現主題,其實也就是通過上面的幾點從而傳達出的一種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