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歷史故事典故有哪些

歷史故事典故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09 12:10:22

⑴ 經典歷史故事典故

經典歷史故事典故

經典歷史故事典故,歷史上是有很多故事都是有典故的,而且中國歷史上許多著名的事件,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這些典故不僅告訴我們很多道理,還可以拓展我們的歷史知識。下面經典歷史故事典故。

經典歷史故事典故1

《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鍾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鍾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來鍾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後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莊周夢蝶》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後,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

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唐李商隱名作《錦瑟》雲:「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詩中額聯即用此典。

《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武帝召見,納入後宮,即後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當政以後,備受猜忌,鬱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賦》是一篇傳誦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之美雲:「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寫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跡之態十分傳神。後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輕盈。如賀鑄《青玉案》詞「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即用此典。(典見曹植《洛神賦》)。

《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國亡無日。恐一旦亡國,離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未幾,陳果為隋所滅。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

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仆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後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孟母三遷》

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zhǎng)氏守節。孟子家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他就學了些喪葬之類的事。孟母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就學了些做買賣和屠宰的東西。

孟母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身旁。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適合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那裡定居下來了。

成語「孟母三遷」,此刻常用來強調環境對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孟母斷機》

孟軻(kē)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成就與他母親的嚴格教育是分不開的。

孟軻小時候也很貪玩。一天,孟母正在織布,還未到放學時間,小孟軻卻逃學跑回家。孟母見了,氣得渾身發抖。她把小孟軻叫到跟前,說:「孩子,窮人無本,力氣是錢。娘每一天沒日沒夜地辛苦織布,賺(zhuàn)錢供你上學。但是,你卻逃學。」說著,孟母拿起剪刀,「咔嚓」一聲,把織布機上的綾(líng)子一刀剪斷。

小孟軻見娘生這么大的氣,嚇壞了,連忙央求說:「娘,我錯了!我必須改!」

孟母見小孟軻知錯,舒了一口氣,指著機上的斷綾說:「孩子,不管做什麼事,功到才能成。你不好好上學,就跟這些斷綾一樣,怎樣能成材呢?」

明白了娘的一片苦心,小孟軻趕快回到學堂。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逃過學。

孟軻在孟母的循循善誘下,勤奮學習,成了學堂里有名的'好學生。

經典歷史故事典故2

《婦好》——戎馬易針黹,朱袖伐千軍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時代最盛,武丁通過一連串戰爭將商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倍,而為武丁帶兵東征西討的大將就是他的王後婦好。甲骨文記載,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雙方相持不下,就在這時,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保衛國家。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後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此後,武丁讓她擔任統帥。

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方國,那時作戰,出動的人數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規模械鬥差不多,但是根據記載婦好攻打羌方的時候一次帶兵就有一萬三千多人。也就是說占都城十分之一的軍隊都交給她了。

婦好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她不僅能夠率領軍隊東征西討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還主持著武丁朝的各種祭祀活動。她為了國家,不懼危難挺身而出,出兵救國的精神讓人撫掌稱嘆,她不僅僅是華夏民族的驕傲,更是女子楷模。

《譚嗣同》——書劍情懷家國,經綸抱負河山

譚嗣同,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少時師從歐陽中鵠,後加入維新派。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

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四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譚公臨刑之前抒發的絕唱。意謂是我生為變法而生,死為變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義膽,像昆侖那樣高聳,譚公生如昆侖,死如昆侖。「譚在獄中,意氣自若,終日繞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牆作書,問何為?笑曰:作詩耳。」

《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潁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

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正當岳飛所向披摩,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於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屈原》——負石而投河,行之難為者

公元前342年屈原誕生於楚都丹陽,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屈原為人性格耿直,卻因在修訂法規的時候,不願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

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被秦國誘去,囚死秦國。

楚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

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羅江自殺。百姓聽到噩耗很悲痛,爭先恐後的來打撈他的屍體,結果一無所獲。於是,有人用葦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一種風俗。

經典歷史故事典故3

中國經典歷史故事

1、蕭何月下追韓信

話說在秦末農民戰爭中,韓信仗劍先投奔項梁,項梁兵敗後歸附項羽。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始終不被採納。一直不被重用,於是韓信想離開項羽前去投奔劉邦。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此意願,為蕭何所賞識。劉邦正在去南鄭途中,韓信思量自己可能難以受到劉邦的重用。

中途就離去了,蕭何發現後就一路追趕把他叫了回來,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劉邦重用了韓信,韓信從此成為劉邦爭奪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將。這就是小說和戲劇中經常演繹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天才也要有伯樂,沒有機遇金子也發不了光。

2、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

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

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⑵ 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

中國歷史,從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歷史;從中國第一個統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約有2241年,那麼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

1、 卧薪嘗膽: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鳩淺、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同年,在檇李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被吳軍敗於夫椒,被迫向吳求和。三年後被釋放回越國,返國後重用范蠡、文種,卧薪嘗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越王勾踐十五年(前482年),吳王夫差興兵參加黃池之會,以彰顯武力率精銳而出。越王勾踐抓住機會率兵而起,大敗吳師。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與勾踐連戰慘敗,不得已與越議和。越王勾踐十九年(前478年),勾踐再度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三戰三捷大敗吳軍主力。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吳都,迫使夫差自盡,滅吳稱霸,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於徐州(今山東滕州南),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2、 指鹿為馬: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權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使用該成語形容一個人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3、 圍魏救趙: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裡?起初,田忌准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說:「此時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邯鄲,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都城大梁猛攻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邯鄲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關於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內容的介紹就到這了。

⑶ 25個經典的歷史典故

25個經典的歷史典故
在中國文明五千年和漢語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成語故事璀璨奪目,蔚為壯觀,它是文明的積淀,漢語的精華,智慧的結晶,文化的瑰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5個經典的歷史典故,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1、接竿而起(陳勝)
出自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釋義:砍了樹干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2、三顧茅廬(劉備)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釋義: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3、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A民。」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4、一飯千金(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5、東山再起(謝安)
出自《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釋義: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6、圖窮匕見(荊軻)
出自《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釋義: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7、一鼓作氣(曹劌)
出自《左傳?庄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釋義: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8、負荊請罪(廉頗)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釋義: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9、卧薪嘗膽(勾踐)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釋義: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10、紙上談兵(趙括)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釋義: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11、一字千金(呂不韋)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釋義: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12、孺子可教(張良)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釋義:指年輕人可培養。
13、四面楚歌(項羽)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14、老當益壯(馬援)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釋義: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干勁更足。
15、投筆從戎(班超)
出自《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釋義: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16、一字之師(鄭谷)
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釋義: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17、暗渡陳倉(韓信)
出自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釋義: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18、嗟來之食(黔敖)
出自《禮記?檀弓下》:「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釋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
19、怒發沖冠(藺相如)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釋義: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20、手不釋卷(呂蒙)
出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21、韋編三絕(孔子)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釋義: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22、墨守成規(墨子)
出自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
釋義: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至焉,不可為也。」
釋義: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安)
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並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釋義:一個人得道面仙,全家連雞、狗也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拓展閱讀:西方國家10個經典的歷史典故
1、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希臘神話中第一個塵世女子。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給人間後,主神宙斯為懲罰人類,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個年輕美貌、虛偽狡詐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為「具有一切天賦的女人」,並給了她一個禮盒,然後將她許配給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為「後知」)。埃庇米修斯不顧禁忌地接過禮盒,潘多拉趁機打開它,於是各種惡習、災難和疾病立即從裡面飛出來。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東西――希望。但希望還沒來得及飛出來,潘多拉就將盒子永遠地關上了。「潘多拉的盒子」被用來比喻造成災害的根源。
2、達摩克利斯劍
達摩克利斯是希臘神話中暴君迪奧尼修斯的寵臣,他常說帝王多福,以取悅帝王。有一次,迪奧尼修斯讓他坐在帝王的寶座上,頭頂上掛著一把僅用一根馬鬃系著的利劍,以此告訴他,雖然身在寶座,利劍卻隨時可能掉下來,帝王並不多福,而是時刻存在著憂患。人們常用這一典故來比喻隨時可能發生的潛在危機。
3、繆斯
繆斯是希臘神話中九位文藝和科學女神的通稱。她們均為主神和記憶女神之女。她們以音樂和詩歌之神阿波羅為首領,分別掌管著歷史、悲劇、喜劇、抒情詩、舞蹈、史詩、愛情詩、頌歌和天文。古希臘的詩人、歌手都向繆斯呼告,祈求靈感。後來,人們就常用「繆斯」來比喻文學、寫作和靈感等。
4、斯芬克斯之謎
斯芬克斯是希臘神話中以隱謎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怪獸就是他。他給俄狄浦斯出的問題是:什麼東西早晨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用兩只腳走路,傍晚用三隻腳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個孩子,用兩條腿和兩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變成壯年,只用兩條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體衰,必須藉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稱為三隻腳。俄狄浦斯答對了。斯芬克斯羞愧墜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謎」常被用來比喻復雜、神秘、難以理解的問題。
5、皮格馬利翁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塞普勒斯國王。他憎恨女性,決定永不結婚。他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ya女像,並愛上了她。他像對待自己的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並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愛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並讓他們結為夫妻。「皮格馬利翁效應」後來被用在教育心理學上,也稱「期待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比喻教師對學生的期待不同,對他們施加的方法不同,學生受到的影響也不一樣。
6、猶大的親吻
猶大是《聖經》中耶穌基督的親信子弟12門徒之一。耶穌傳布新道雖然受到了百姓的擁護,卻引起猶太教長老司祭們的仇恨。他們用30個銀幣收買了猶大,要他幫助辨認出耶穌。他們到客馬尼園抓耶穌時,猶大假裝請安,擁抱和親吻耶穌。耶穌隨即被捕,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人們用「猶大的親吻」比喻可恥的叛賣行為。
7、諾亞方舟
出自《聖經》。上帝對人類所犯下的罪孽非常憂傷,決定用洪水消滅人類。諾亞是個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災。經過40個晝夜的洪水,除諾亞一家和部分動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沒。後被用來比喻災難中的避難所或救星。
8、伊甸園
出自《聖經》。上帝在東方的一片富饒的平原上開辟了一個園子,裡面有果樹和各種飛禽走獸。上帝讓亞當看守園子。為排解他的寂寞,上帝從亞當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個女人――夏娃來陪伴他。他們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人們用伊甸園比喻人間的樂園。
9、禁果
出自《聖經》。亞當、夏娃住在伊甸園中,上帝允許他們食用園中的果實,唯獨「知善惡樹」上的果實不能吃。狡猾的蛇引誘他們吃了禁果,從此他們懂得了善惡,辨別出真假,而且產生了羞恥之心。上帝因此將他們逐出伊甸園。禁果比喻被禁止得到而又渴望得到的東西。
10、多米諾骨牌
一種西洋游戲,將許多長方形的骨牌豎立排列成行,輕輕推倒第1張牌時,其餘骨牌將依次紛紛倒下。用於比喻時,「多米諾骨牌效應」常指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即「牽一發而動全身」。

⑷ 歷史典故的故事

歷史典故的故事

歷史典故的故事,典故原指舊制、舊例,現在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歷史故事,就是以前發生的事情,被流傳下來了。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歷史典故的故事有哪些吧。

歷史典故的故事1

1、接竿而起(陳勝)

出自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釋義:砍了樹干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2、三顧茅廬(劉備)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釋義: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3、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4、一飯千金(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5、東山再起(謝安)

出自《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釋義: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6、圖窮匕見(荊軻)

出自《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釋義: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7、一鼓作氣(曹劌)

出自《左傳·庄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釋義: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8、負荊請罪(廉頗)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釋義: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9、卧薪嘗膽(勾踐)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釋義: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10、紙上談兵(趙括)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釋義: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歷史典故的故事2

《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鍾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鍾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來鍾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後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莊周夢蝶》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後,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

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唐李商隱名作《錦瑟》雲:「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詩中額聯即用此典。

《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

武帝召見,納入後宮,即後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當政以後,備受猜忌,鬱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賦》是一篇傳誦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之美雲:「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寫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跡之態十分傳神。後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輕盈。如賀鑄《青玉案》詞「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即用此典。(典見曹植《洛神賦》)。

《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國亡無日。恐一旦亡國,離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未幾,陳果為隋所滅。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仆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

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後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孟母三遷》

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zhǎng)氏守節。孟子家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他就學了些喪葬之類的事。孟母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就學了些做買賣和屠宰的東西。

孟母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身旁。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適合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那裡定居下來了。

成語「孟母三遷」,此刻常用來強調環境對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歷史典故的故事3

《孟母斷機》

孟軻(kē)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成就與他母親的嚴格教育是分不開的。

孟軻小時候也很貪玩。一天,孟母正在織布,還未到放學時間,小孟軻卻逃學跑回家。孟母見了,氣得渾身發抖。她把小孟軻叫到跟前,說:「孩子,窮人無本,力氣是錢。娘每一天沒日沒夜地辛苦織布,賺(zhuàn)錢供你上學。但是,你卻逃學。」說著,孟母拿起剪刀,「咔嚓」一聲,把織布機上的綾(líng)子一刀剪斷。

小孟軻見娘生這么大的氣,嚇壞了,連忙央求說:「娘,我錯了!我必須改!」

孟母見小孟軻知錯,舒了一口氣,指著機上的'斷綾說:「孩子,不管做什麼事,功到才能成。你不好好上學,就跟這些斷綾一樣,怎樣能成材呢?」

明白了娘的一片苦心,小孟軻趕快回到學堂。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逃過學。

孟軻在孟母的循循善誘下,勤奮學習,成了學堂里有名的好學生。

《曾子殺彘》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夫人哄兒子說:「你先在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夫人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夫人就勸阻說:「我只但是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說:「小孩子沒有思考和決定潛力,要向父母學習,聽從父母的正確教導。此刻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阿!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正確教育的方法。」

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成語「曾子殺彘」,此刻常用來強調教育兒童要講究誠信,言行一致。

《毛遂自薦》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hán)鄲(dān)。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人一齊去。他挑來選去,最後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午後,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階,大喊道:「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十分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

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退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跨上幾個台階。他手按寶劍,厲聲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

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十分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立刻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

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⑸ 十個著名的歷史故事是什麼

十個著名的歷史故事是:一場春夢、捉襟見肘、胸有成竹、殺雞取卵、暗渡陳倉、草菅人命、赤壁之戰、草船借箭、三顧茅廬、四面楚歌。

1、暗渡陳倉

楚漢相爭時,項羽憑借強大的實力,違背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自立為西楚霸王,把漢中和巴蜀一帶封給先入關中的劉邦。劉邦聽從謀士張良的計策,到漢中時,人馬過後,燒毀沿途的棧道,表明自己不再回關中了。項羽從此放鬆了對劉邦的警惕。

後來,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命士兵修復原來燒毀的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進攻關中的樣子,實際上卻帶領主力部隊抄小道趁守將不備襲擊了陳倉,進而攻人咸陽,佔領了關中,揭開了楚漢大戰的序幕。

閱讀全文

與歷史故事典故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義事業編制人員哪些人需要政審 瀏覽:266
遞交婚姻登記需要什麼 瀏覽:165
如何評價經濟停擺下的超低廉石油 瀏覽:815
愛情抗體韓語怎麼寫 瀏覽:534
行政事業單位慰問金怎麼用 瀏覽:838
財政所怎麼是事業單位 瀏覽:913
事業單位初級證丟了怎麼補辦 瀏覽:522
俄羅斯美女叫什麼 瀏覽:331
林青霞事業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385
鄉村愛情李現演什麼 瀏覽:929
如何提高生活幸福力 瀏覽:128
蒼南縣婚姻介紹所在什麼地方 瀏覽:140
一個女人一生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963
愛情沖突怎麼取捨 瀏覽:359
哪個帥哥美女送 瀏覽:276
如何培育健康的黴菌 瀏覽:379
婚姻多少年才能穩定不變 瀏覽:185
美女幾次點贊為什麼不回 瀏覽:293
發改委事業編怎麼改革 瀏覽:234
山東哪裡美女多淄博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