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有哪些
1、映月讀書
南朝人江泌小時家貧,白天要幫助家裡做些雜活維持生計,晚上他抓緊時間來學習,由於買不起燭火,就只有站在月光底下讀書,月亮西墜。他爬上梯子接著讀,經常因睏倦從梯子上摔下,爬起來後接著讀書。
2、買臣負薪
朱買臣靠砍柴賣柴維持生活,經常背負柴薪,謳歌道中,至五十歲才拜為會稽太守。後遂用「買臣采樵」指未遇時勞力貧居的生活;用「五十功名、五十晚貴」等謂大器晚成。
3、牛角掛書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後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問他讀的是什麼,他回答說:「《項羽傳》。」
楊素於是和他交談,覺得很驚奇。回家後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的見識風度,不是你們這些等閑之輩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傾心結交李密 。隋煬帝九年,玄感在黎陽起兵,派人入函谷關迎接李密。
4、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名文不識大戶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5、高鳳流麥
高鳳,字文通,是南陽葉人。在青年還是書生時,他的家庭以種田為生,但卻精通讀書,白天黑夜都不停息。他的妻子(曾經)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庭院裡面晾曬著麥子,讓高鳳看住雞(以防吃麥)。
後來突然下了暴雨,高鳳拿著竹竿讀經書,沒有發覺雨水沖走了麥子。妻子回來後責問他,高鳳這才恍然大悟(小麥被沖走了)。後來高鳳成了著名的學者,在西唐山教書。高鳳年老後,依舊拿著書本不知疲倦,聞名於天下。
❷ 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都有哪些
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如下:
1、囊螢映雪:比喻貧士苦讀的典故。「囊螢」典出《藝文類聚續晉陽秋》,「映雪」典出《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
2、映月讀書:比喻在生活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讀書的典故。出自《南齊書孝義傳江泌》。
3、下帷讀書:形容閉門謝客、專心讀書學習的典故。語出《史記儒林列傳董促舒》。
4、三餘讀書:容抓緊時間學習的典故。語出《三國志魏書鍾繇華歆王朗傳》。
5、鑿壁偷光:出自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❸ 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有哪些
映雪讀書
古時有一讀書人名叫孫康,也因家貧,冬夜經常在雪地藉助雪光返照來讀書。 隨月讀書 南齊有一讀書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時間讀書,但家貧買不 起燈,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讀書。他每當讀到月光西斜時,就搬一張梯子擱在 牆腳下,站在梯上讀,月光逐漸下墜,他也一級一級升高,一直爬到屋頂。有時,讀累了,一不小心從梯上掉下來,他連忙爬起來,連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繼續讀下去。
牛角掛書
隋朝時的李密非常專心向學,分秒不願浪費,有次他要去綏山,怕途中耽擱 太多時間,出發之前他用蒲草編織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閱讀的書掛在牛角上, 一邊騎牛一邊讀書,十分專注。連當時大臣楊素經過,絲毫不覺。勤學專注之功 令人敬佩。
❹ 你還知道哪些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
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如下:
1.頭懸梁。漢代孫敬讀書非常勤奮,看倦了想打盹時就拿一根繩子系在頭頂上,繩子另一端掛在屋樑上,這樣就無法打瞌睡,讓自己始終保持清醒。
2.錐刺股。蘇秦讀書非常勤奮,如果昏昏欲睡,就自己拿一把錐子來刺擊大腿,血一直流到腳踝。尖銳的疼痛又提醒他繼續用力。
3.焚有繼晷。韓愈讀書學習時,經常是口中不斷地吟誦著《六經》,手中不停地翻閱著各種典籍,從點起油燈一直學到天亮,就這樣夜以繼日,一年又一年。因此焚育繼晷就成了形容勤奮學習的典故。
4.勤能補拙。鄭板橋天資並不聰明,一本書別人只需看一、二遍,就可以記住的內容,但鄭板橋不行。於是,他就多讀幾遍,一些經典的書籍,他還會讀上百遍,直到融會貫通。正由於他勤奮努力,終於成為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和詩人。
5.囊螢映雪。囊螢映雪是車胤和孫康為了學習,夜晚點不起燈,車胤夏日裡就捉螢火蟲裝在絹袋中照明,而孫康則在冬夜下大雪時,映著雪光讀書。
11.顧炎武手抄書。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鑒》,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12.歐陽修荻草代筆。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獲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
13.蒲松齡草亭路問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14.賈逵隔籬偷學。賈逵,字景伯,出生於公元30年,東漢人,是有名的經學家、天文學家。他是西漢名家賈誼的九世孫。父親賈徽也是一個大學問家。賈逵深受家庭的影響,從小聰慧過人。為了能夠讀書,賈逵小時候經常隔著竹籬笆,偷聽老師講課。
15.宋濂冒雪訪師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