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如何給孩子講故事
父母如何給孩子講故事?
文:張鼎一
聽故事對於幼兒來講具有深刻且深遠的意義,它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詞彙,讓孩子習得更多語言,同時還承擔著促進親子交流、甚至是塑造孩子終身人格的重任。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給孩子講故事呢?在這里,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都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題材內容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
無論是針對男孩,還是女孩,在題材內容的選擇方面,都一定要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比如說可以選擇一些樂群性的故事,講與同伴合作的重要性;也可以選擇情商方面的故事,比如故事主角經過一番挫折或者困難,在自己堅韌不拔且勇敢自信的努力下,最終達成了自己的目標;還可以選擇一些國學經典故事,讓孩子從小就了解做人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同時,在具體內容性質方面,還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階段進行選擇,例如1歲到2.5歲左右的孩子,主要應該學習一些認知方面的東西,生活傢具、交通工具、色彩、小動物等等都可以;而3歲到4歲左右的小朋友,則可以聽一些訓練情商方面的故事,或者科學小故事等(具體內容可以參考《十萬個為什麼?》);而在5、6歲的孩子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幼小銜接時期,除了情商小故事,還可以適當學習一些漢語拼音、英語字母、單詞等一些語言基本功,以及一些基本的算術小常識,比如10以內的加減法。
第二,選擇渠道無定式,可以多種多樣。
講完題材選擇之後,可能有些家長仍會困惑,因為他們不知道到底從哪裡挑選故事。關於故事來源的渠道方面,我認為沒有什麼特別的定式和規程,可以多種多樣。
1.日常生活小故事。
比如前段時間我們一家出去遊玩的時候,我們在地攤上看到了雙節棍,於是我就給5歲的兒子講了雙節棍的淵源,講了李小龍的故事,也講了陳真打敗日本空手道高手的故事。
2.《十萬個為什麼?》等綜合類工具書。
3.繪本書。
現在市面上的繪本書籍非常多,國外的國內的都有,可以在網上多購買一些,最好買那種成系列的繪本書籍。在睡前拿一本跟孩子一起看,孩子看圖畫的同時,父母在旁邊讀文字。一方面增加孩子的認知,另一方面也加深了親子之間的 情感 交流。
4.電視動畫片。
有些父母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或者害怕孩子電視成癮,於是乾脆就一點都不讓孩子看電視,我認為這樣一刀切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因為看動畫片不但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識面,還可以獲得一些良好的 情感 體驗。比如通過看《熊大熊二》,可以讓幼兒知道人和動物之間也可以和諧相處,懂得保護大自然;通過看《超級飛俠》,可以讓孩子了解一些國家和地理知識和人文常識;通過看《海底小縱隊》,讓孩子知道更多的海洋知識。
所以,適量讓孩子看一些動畫片是有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5.國學小故事。
現在市面上有一些國學方面的小課程,比如有講中華上下五千年 歷史 的,有講名人傳奇故事的,有動漫形式視頻的,也有音頻的,都很不錯,值得學習和參考應用。具體可以從網路或者微信公眾號裡面尋找,比如「睿谷幼教知名品牌」就很不錯。
6.父母童年經驗。
父母自己小時候聽過的一些故事,這時也可以拿出來講給孩子聽,這也算是一種文化傳承了。比如,我經常給我們家兩個小朋友講《神筆馬良》、《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以及《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等故事,講這些故事的同時,還可以時不時地說一下自己當年的童年經歷,爭取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第三,故事形式方面以聽為主,以看為輔。
在故事的呈現形式方面呢,由於幼兒的認知范圍有限,所以一般是以聽為主,以看為輔。同時,父母既可以當面給孩子講故事,也可以把故事錄製成音頻,晚上睡前拿出來給孩子播放,這樣子的話,可以增加一些新鮮感的同時,調動孩子聽故事的興趣。
第四,語言風格輕松活潑,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在講故事的語言風格方面,一定要生動有趣,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當然,要實現這個目標並不是很容易,一般來講,講故事的語言有四個級別的要求。
1.語言清晰,聽得清。就是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必須要讓孩子能聽得到,聽得清,否則容易造成溝通方面的障礙。
2.要流暢。講故事時候不要有太多的口頭禪,比如「哦」、「嗯」、「啊」等不要有。
3.要有邏輯性。一方面,父母講故事時候有邏輯性,可以讓孩子更容易聆聽和吸收。另一方面,言傳身教,父母的邏輯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說話的邏輯習慣。
如何更有邏輯呢?在這里我想更加明確一點,我們講故事或者說話的邏輯大體可以分為 內容邏輯 和 形式邏輯 兩種。其中內容邏輯就是在講故事的時候,可以遵循一定的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或者從大到小(抑或從小到大)進行講述;形式邏輯是指我們講故事時候,出現一些邏輯連接詞,比如「第一、第二、第三」或者「首先、其次、再次、最後」等。
4.生動形象。生動形象是講故事的最高要求,也是最難達到的境界。要想達到這個境界,首先必須達到以上三點要求,同時再有一些小的技巧和策略。這些小的技巧和策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模仿幼兒,進行語音語調的誇張。
(2)添油加醋,進行場面化語言的描述。
(3)一邊講,一邊演。
最後,講故事絕不像看起來那麼簡單,裡面有很多的科學和小的技巧,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學會講故事,會講好故事!把孩子培養成對 社會 有用的人!
2. 如何給寶寶講睡前故事把握最佳時期和3個技巧,寶寶聰明又睿智
許多寶媽奶爸都有給寶寶講睡前故事的習慣,作為寶媽奶爸,我們都應該有這樣一個感受,孩子在臨睡前總纏著家長講故事,不講就不肯入睡。許多專業人士也指出了睡前故事對寶寶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睡前故事不僅有助於幼兒發育,還是提升親子關系很好的一種方式。
睡前故事到底對寶寶有哪些好處呢?蒙爸這里給各位家長朋友一一道來,經常給寶寶講睡前故事的父母能夠和寶寶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這是促進親子融合,提升親情的「黏合劑」。每天晚上在寶寶睡前講點童話故事,可以讓寶寶冷靜下來,提升寶寶的睡眠質量。
睡前故事還能開發寶寶的語言傾聽能力,促進寶寶想像力,激發寶寶語言思維能力,提升寶寶的溝通能力;通過父母給寶寶講睡前故事,可以讓寶寶養成閱讀習慣,提高寶寶的閱讀能力、豐富寶寶詞彙量。當然除了這些好處外,父母還可以通過給寶寶講睡前故事傳遞自己的道德和價值觀等。
說了這么多睡前故事對寶寶的好處,可能很多家長朋友更關心如何給寶寶講睡前故事的問題。那麼,父母要如何才能給寶寶講好睡前故事呢?蒙爸結合自己30多年的育兒經驗,給大家分享幾個注意事項或小妙招。
1、把握適合的年齡開始給寶寶講睡前故事
寶寶從幾歲開始講睡前故事合適呢?一般來說,7-8個月的寶寶就可以給他們講睡前故事了。雖然這個時期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理解能力都不怎麼發達好,但是,給他們講一些經典的、簡單的故事,寶寶依然會有所感知。也有很多育兒教育專家表示,1.5歲的寶寶是講睡前故事的最佳時期。蒙爸也是在寶寶1歲零8個月的時候開始給他講繪本故事的,到現在堅持了6年,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天晚上寶寶都要催著我給他講故事才能入睡。
2、選擇適合的時間給寶寶講睡前故事
很多父母都有給寶寶講睡前故事的習慣,但可能大多數父母因為工作或是其他方面的原因,隨意性很大,這樣不好。蒙爸建議,最好還是固定時間,養成一定的規律。我們可以充分考慮寶寶的作息時間和精力科學安排時間。蒙爸是定在每天晚上9:00-10:00這個時段來給寶寶講故事,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讓寶寶養成早睡的習慣,二是能讓寶寶每天在溫馨的故事中安然入睡。有的家長可能時間不是很寬裕,但每周至少也要保證3-4次,這樣效果會好些。
3、掌握適合的技巧給寶寶講睡前故事
選擇好故事書、做好講故事前的准備工作也是有技巧的。我們在選擇睡前故事時一定要注意,選一些情緒舒緩的,故事沖突不大的故事,這有利於寶寶入睡。很多家長常說自己給寶寶講故事時,寶寶越聽越興奮,很晚也不想入睡,這就是沒有注意故事的選擇。父母在講故事時也是有技巧的,講故事要有感情,聲音要豐富多樣,有抑揚頓挫的感覺,讓孩子融進故事情境里,父母還要有愛心和耐心,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對故事適當改編,不要乾巴巴地照本宣科,讓寶寶產生厭倦心理。當然,如果寶寶特別喜歡聽某一個故事,父母也可以有意重復,耐心啟發,最好做到寶寶自己能夠復述,這樣能讓寶寶得到全方面的發展。
3. 給孩子講故事,爸媽要掌握什麼妙招
孩子小的時候全是十分驚訝的,她們也會對一些童話或是寓言十分的有興趣,而常常讓孩子閱讀文章這種小故事,對她們的了解和發展都是有非常大協助的。而當孩子還不認識字的情況下,父母也必須給孩子多讀一些童話故事書,比如在入睡以前也是必須給孩子講一些睡前小故事,隨後讓她們更強的睡眠質量,但是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情況下,父母都需要把握什麼竅門呢?
父母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情況下,假如過度枯燥乏味得話也會讓孩子覺得非常的乏味,因此在講故事時也可以播放適合的歌曲,再挑選一個故事的情況下,就可以依據它的情感及其內容來挑選適宜的歌曲。如果是在這類美妙的旋律的情況下父母講的劇情也會滔滔不絕,加重孩子的了解,也可以再讓孩子聽故事的歷程中漸漸地塑造孩子的音樂素養,當然會造成她們對歌曲的興趣愛好。
4. 如何給孩子講故事
日常中多留意孩子喜歡而適合的故事,如遇到對孩子有教育、啟蒙意義的故事立即收藏下來。日常中遇到的一些有益的事情可整理成故事講給孩子聽,條件允許可寫下來給孩子收藏
對於普通的不是很擅長講故事的父母,建議先把准備的故事整理成語音,然後多練習幾次,直到滿意。為了孩子,是要有付出的
把准備好的故事內容復制到文字編輯區域,選擇合適的朗讀員(這個要注意, 不同朗讀員有不同風格),然後合成語音,接著多次跟讀學習,直至感覺已可輕松講故事
孩子的耐性有限,為了事半功倍,與孩子娛樂的時候選擇合適時機與孩子分享故事。若孩子狀態不好,建議停止講故事,另選時間
經過多次進行3、4步驟的練習,父母會逐步養成自己風格,可以不再依賴提前練習,能夠輕鬆快速組織故事。
到孩子也可講故事的時候,可讓孩子給父母講故事,互換角色,鍛煉孩子能力
5. 如何為孩子講故事
如何為孩子講故事
如何為孩子講故事,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十分關心自己寶寶的生長情況,不過有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講故事,那麼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如何為孩子講故事吧!
美國故事家吉姆·科認為,聽故事能夠打開那些直接教育無法觸及的區域,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都可以從故事中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穩妥辦法。
這表明,故事的內涵不僅反映生活,揭示世界,而且故事對人的塑造施加著積極影響,有教育性。據此,給孩子講故事,要充分發掘故事的教育性。
通常情況下,孩子都愛聽故事、只要你的故事一開講,孩子那雙明亮的小眼晴就緊緊盯若你的嘴巴,他們貪婪地聽桿,臉上的表情也隨著故事情節的起伏而變化,故事主人公的詳怒哀樂會深深打動孩子們那稚嫩的心靈。
但凡事都有另外,有時候媽媽在一邊認真的講,孩子卻在一旁要麼玩自己心愛的玩具,要麼就被身邊的其他事物所吸引。孩子不願意聽故事嗎?還是這個故事不吸引孩子呢?這個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不得不想——究竟如何講故事,孩子才喜歡聽?
其實,要講好故事,使孩一愛聽,又能受到有益的啟發,也不容易 要講有意義的故事,家長要選擇內容健康、適合孩子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的故事來講,切怠給孩子講那些荒誕、恐怖費解或情趣低下的故事,否則不僅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會毒害孩子的心靈,一般說來,孩子年齡小,理解力、感受力差,應給他們講些內容簡單、情調歡快的故事,對年齡大的孩子,就可以講內容復雜一些、情節曲折一些、哲理性強一些的故事了。
講故事要有針對性。不知你留心過沒有,不少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他們往往聽不進父母的話,卻能牢牢記住故事裡某些人物的語言,這為父母教育子女提供了一條好力、法。假如你的孩子有說謊話的毛病,你不妨給他講一講《狼來了》的故事;
假如你的孩子仃驕傲的毛病,你不妨講一講童話故事《龜兔賽跑》;假如你的孩子學習不刻苦,你可以講講《鐵柞磨成針》的故事……家長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講故事,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要繪聲繪色地講故事、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長要研究講故事的技巧,當然,不必要求每個爸爸、媽媽都象說書一樣講得引人入勝,但也應該下一番功夫。講故事時,家長可以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和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需要,做些動作,模擬一些聲音。這樣能增強感染力,把孩子的思想「抓」進故事中去。
讓孩子復述故事。這里介紹三種復述故事的方法。一是讓孩子詳細地把全部或某一段故事復述一下。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記憶力。二,適引導孩子在復述故事時加以發揮。孩子在復述時,常常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添加一些情節和語離。家長對此應給予喪揚和鼓勵。這樣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聯想力和創造力,三是讓孩子用幾句話把故事梗概描述一下。這種方法雖然難,卻可以徽煉孩矛的概括能力。
和孩子比賽講故事,當孩子纏著你講故事時,你可以向孩子提個條件:一人講一個,看誰講得好,只要孩子講得認真,就讓孩子得第一,以示鼓勵。這樣,孩子就會由聽故事到學會給別人講故事,不但能加深對故事的理解,還鍛煉了記憶力和表達力。
要經常講新故事。你要經常給孩子講些新的故事、不要天天重復老一套。你可以利用下班乘車等零星時間看些故事書,為晚上臨睡前的」故事會「備一備課,這樣,你的家庭「故事會」就能越開越成功。堅持下去,你的孩子一定能從許多新故事中得到豐富的營養。
如果家長希望能幫助孩子將閱讀向縱深發展,最好的辦法是「和孩子聊書」,當然不是要每一本書都聊。家長可以嘗試著從孩子的書中找到自己也感興趣的書,與孩子以閑聊的方式談談那本書,可能會找到一種「共同語言」。
當孩子獨立讀第一遍的時候,他可能只對這個故事的基本線索感興趣,讀完就完了。但如果在和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家長幫助孩子發現了其他更有趣的線索,常常能刺激孩子「再讀一遍,再讀一遍」。一般情況下,孩子是有興趣重讀一本書的。國外的一些閱讀實驗表明,孩子經過聊書後常常發現在聊書的過程中似乎「重讀」了書,甚至有孩子感嘆「沒有聊過就像沒有讀過一樣」。
不過,父母在聊書時切忌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要記住:孩子的閱讀感受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作用更多應是引發孩子的興趣,找出孩子閱讀中的困惑,但最終解決問題的還應是孩子自己,並不應由家長簡單地告訴孩子結論。
一、選擇最具有民族性的民間故事
每個民族有每個民族的特點和傳統,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有必要了解、繼承我們的民族傳統。在開展民間文學的課題時我們有意識地選擇了一些頗具中華民族特徵的故事,讓孩子通過故事了解自己的祖國、自己的家鄉,接受中國傳統教育。
1、中國四大民間故事。
《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是中國四大民間故事,幫助孩子知道真愛是無敵的,可以與一切的壞勢力斗爭,激發幼兒愛憎的情感,明白愛可以戰勝一切。也讓孩子認識到我們的國家是個充滿愛的國家,人們嚮往真摯的愛情的同時,也企盼人與人之間的真愛,呼喚整個社會的愛。
2、中國傳統節日故事。
《過年的傳說》、《元宵節的傳說》等等一系列中國傳統節日的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了解中國的民風民俗,體驗中國博大精深的民間文化,也了解了自己身邊的習俗,積極參與節日的慶祝和傳統活動中。在清明節到來時,我們不僅與孩子分享清明節的故事,還與孩子一起去烈士陵園掃墓,孩子在故事中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在實踐中紀念祖國的烈士和自己的家人。
3、龍的傳人,龍的故事。
《龍的傳說》、《巧妹綉龍》、《錦線女龍》等龍的故事,讓孩子知道我們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我們過去的東方的巨龍,現在更是一條越來越強大的龍,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在元宵節到來時,和孩子一起聽故事,一起舞龍,孩子在舞龍時親身感受到龍的威猛和龐大,孩子在一個個活動中,體會著民間故事。
4、名人、名家故事
《花木蘭替父從軍》、《金城公主的故事》等巾幗不讓須眉的故事,孩子明白了,為了整個國家的興旺,每個人都會付出自己的力量。每一個人,作為祖國的一員,都會用盡全力去愛自己的國家的。
二、選擇最具有教育性的民間故事。
與孩子分享民間故事的願望就是要通過故事對孩子進行教育,民間故事中的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尊敬師長、團結和睦、立志勤學、謙虛禮讓、律己寬人、公正無私、明理、誠信等良好道德品質對孩子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1、愛的教育
《孔融讓梨》、《木蘭從軍》、《老虎拜師傅》、《三個和尚》、《漁童》等這些故事使孩子明白了要學習故事中的人物,要做一個愛父母、愛老人、愛老師、愛夥伴、愛集體、愛祖國的好孩子。
2、德的教育
《聰明的阿凡提》、《小兔子洛珠》、《狼來了》、《三把斧頭》、《珍珠翡翠白玉湯》、《白頭翁》、《愚公移山》、《鐵杵磨成針》、《魯班學藝》在這些故事中孩子明白了很多道理,像正直、勇敢、誠實、信用、勤學、持之以恆等,為孩子的發展作好了鋪墊。
6. 有沒有一款能給孩子講故事的app最好父母自己可以給書配上聲音,孩子聽了有親切感。
家長可以用「繪本森林」app試一試,這裡面有很多親子互動的繪本,也可以家長講故事錄下來並且可以根據家長想到的情節添加在裡面給孩子聽,這樣比單獨聽繪本更能加深孩子印象和理解,而且也能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哇,是媽媽的聲音哎!
7. 寶寶到了多少歲可以聽睡前故事,給寶寶講故事有何好處父母如何講故事
寶寶半歲之後就可以講睡前故事,寶寶在聽故事的同時可以更好的學習,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好奇心和求知慾。在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要考慮孩子的年齡挑選合適的故事,說故事的時候要聲情並茂的把故事說的生動有趣。家長給寶寶講睡前故事一定要符合寶寶的年紀發展,家長也可以從故事當中了解孩子的興趣點,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孩子的記憶力、想像力和理解能力,讓孩子在故事中開動腦筋好好學習。
8. 阿爾法蛋智能故事機Z1如何用爸爸媽媽聲音講故事
這個操作起來不難,打開阿爾法蛋APP,點擊【探索星球】-【聲音定製】,每台故事機有兩個聲音定製許可權,領取後在安靜的環境中錄制。錄制十段文字就定製專屬聲音。錄制後針對蛋蛋伴讀類故事,還可以切換聲音,選擇爸爸媽媽的聲音講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