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珍惜時間的故事名字都有哪些

珍惜時間的故事名字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07 19:20:05

① 關於珍惜時間的小故事

一、愛迪生珍惜時刻的故事

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就應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愛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

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善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刻了。」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刻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

他說:「時刻,時刻,怎樣費那麼多的時刻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立刻告訴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刻,你怎樣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刻嗎?」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刻,多做事情啊!」

二、歐陽修苦讀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就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之後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三、懸梁刺股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一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

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四、陳景潤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十分珍惜時刻,他曾給自己擬訂出一張工作時刻表,把一天24小時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來。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讀讀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門外語的單詞,就是這樣掌握的。

五、匡衡刻讀書

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愛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刻讀書。

但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但是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② 珍惜時間的故事名字5個有哪些

1、珍惜時間的魯迅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魯迅,非常珍惜時間。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

魯迅確實惜時如命,他把別人喝咖啡、談天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學習上。魯迅還以各種形式來鞭策自己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和工作。

在北京時,他的卧室兼書房裡掛著一副對聯,集錄我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兩句詩,上聯是「望崦嵫而勿迫」(看見太陽落山了還不心裡焦急),下聯為「恐鵜鷗之先鳴」(怕的是一年又去,報春的杜鵑又早早啼叫)。

書房牆上還掛著一張魯迅最崇敬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照片。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寫道:「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

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魯迅用這朝夕相處的對聯和照片督促自己抓緊時間。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惜時如命的精神,魯迅在他56歲的生命旅途中,廣泛涉及自然、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一生著譯一千多萬字,留給後人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2、巴爾扎克勤奮寫作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十分珍惜時間,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寫作上。他的創作時間表是:「從午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說,在圈椅里坐十二個小時,努力修改和創作。然後從中午到四點校對校樣,五點鍾用餐,五點半才上床休息,而到午夜又起床工作。」他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工作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工作狂」。

巴爾扎克的寫作速度很快,每三天他的墨水瓶要重新裝滿一次,並且得用掉十個筆頭。他創作出像《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等90多部中長篇小說,成為一位多產作家,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他之所以著作立身,與他珍惜時間、勤奮寫作是分不開的。

3、董遇學在「三餘」

董遇,字季直,資質魯鈍但愛好學習。他擅長研究《老子》,給《老子》作註解;又擅長《春秋左氏傳》,還用紅、黑兩種筆作批註,區分異同。有人跟他學,董遇不肯指教,卻說:「必須自己先讀百遍。」又說:「讀書百遍,它的道理就自然清楚。」跟著他學的人說:「我們也急切地渴望著學習,就是擠不出時間。」

董遇說:「應該利用『三餘』來進行學習。」有人問「三餘」是什麼意思,董遇解釋說:「冬天是一年中的空餘時間,夜晚是一天中的空餘時間,陰雨連綿的日子,是農作的空餘時間啊!」

4、許淵沖:向夜晚偷點時間

在央視節目《朗讀者》中,一位96歲老翻譯家許淵沖先生就給了我明確的答案,一位如此高齡的老人終其一生都將自己奉獻給了翻譯事業,現在他仍然每天工作至很晚,甚至是凌晨2、3點。

5、季羨林的「一隻耳朵去聽」

國學大師季羨林之所以能從一個貧苦的農家孩子成為世界知名的大學者,靠的是惜時如金.以勤補拙。他珍惜時間到了幾近苛刻的程度。季羨林利用一切時間的「邊角廢料」,會上、飛機上、火車上、汽車上,甚至自行車上,特別在步行時,腦海中思考不停。

成為名人以後,季羨林也每每被各種各樣與學術無關的會議困擾。這對於惜時如金的學者來說,本是苦不堪言。然而季羨林卻有自己的妙方,他說自己在參加這些會議時,只用一隻耳朵去聽,而把剩下的一隻耳朵關閉,把精力集中到腦海里構思,寫文章。

即使是生病住院期間,凡是輸液的時候,季羨林先生總是習慣地伸出左手,留下右手寫文章。季老一生惜時如金,發憤圖強,學貫中西,堪稱後世典範。

閱讀全文

與珍惜時間的故事名字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什麼時候突然感到幸福 瀏覽:597
孔子故事有什麼 瀏覽:615
如何懷好健康的胎 瀏覽:941
表哥說幸福美滿怎麼回復 瀏覽:659
事業單位考試成績如何達到全市平均水平 瀏覽:325
健康證辦理需要檢查什麼 瀏覽:293
怎麼給孩子講外婆的故事 瀏覽:93
兩條魚接吻怎麼形容愛情 瀏覽:87
小學生居家防疫健康記錄表怎麼填 瀏覽:495
武義事業編制人員哪些人需要政審 瀏覽:269
遞交婚姻登記需要什麼 瀏覽:166
如何評價經濟停擺下的超低廉石油 瀏覽:815
愛情抗體韓語怎麼寫 瀏覽:534
行政事業單位慰問金怎麼用 瀏覽:838
財政所怎麼是事業單位 瀏覽:913
事業單位初級證丟了怎麼補辦 瀏覽:522
俄羅斯美女叫什麼 瀏覽:331
林青霞事業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385
鄉村愛情李現演什麼 瀏覽:930
如何提高生活幸福力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