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劉備,關羽,張飛他們三人的故事
1、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漢桓帝年幼,外戚專權,宦官干政。桓帝死後,靈帝繼位,權力落在十常侍手中。他們賣官害民、橫征暴斂,官逼民反,終於在東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正月,爆發了席捲中原的黃巾起義。漢靈帝命地主豪強領兵鎮壓,各州募兵守備。
招兵告示張貼在涿縣城門口。圍觀群眾中,有一位紅臉大漢,他叫關羽,是河東解縣人,因在家鄉殺了豪強,流落到涿縣,以賣綠豆為生。人群中還有一人看了榜文,嘆了一口氣。
一個黑臉大漢見了,向嘆氣的人說道:「大丈夫不為國家出力,反在此長嘆,何為大丈夫?」那個嘆氣的青年名叫劉備,本是漢室宗親,幼年喪父,跟母親流落涿縣,靠編席販屨糊口。
黑臉大漢名叫張飛,在本地開肉鋪,專好結交天下豪傑。他常將賣不完的豬肉放在一口井裡,蓋上磨盤,誰能挪開此磨盤,可以任取井中肉。
有人到張飛的肉鋪來買肉,伙計卻拿不出肉,關羽走過來將磨盤挪開,盡取井中豬肉分於眾人。張飛得知,想和關羽分個高下,兩人打得難解難分之際,被一旁的劉備拉開。
在張飛家中,劉關張三人暢飲敘談,他們志同道合,便在桃林中結拜為兄弟,立誓:「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三顧茅廬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鄧縣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鄧縣隆中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遊去了,書童也說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台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1)關於三個人的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南陽郡鄧縣隆中、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後,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
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2. 三人什麼寓言故事
三人成虎。龐蔥要陪太子到邯鄲去做人質,龐蔥對魏王說:「現在,如果有一個人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龐蔥說:「如果是兩個人說呢?」魏王說:「那我就要疑惑了。」
龐蔥又說:「如果增加到三個人呢,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龐蔥說:「大街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鄲離大梁,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毀謗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說:「我知道該怎麼辦。」於是龐蔥告辭而去,而毀謗他的話很快傳到魏王那裡。後來太子結束了人質的生活,龐蔥果真不能再見魏王了。
寓言道理:對人對事不能以為多數人說的就可以輕信,而要多方進行考察、思考,並以事實為依據作出正確的判斷。這種現象在實際生活中很普遍,不加辨識,輕信謊言,就會讓人犯錯誤。
舉例造句:正是積毀成山,三人成虎。到開皇二十年十月,隋主御武德殿,宣詔廢勇為庶人。 出自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