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熊貓的童話故事。
1、熊貓學藝的故事
森林裡住著一隻叫樂樂熊貓,樂樂有一個願望,就是成為一個音樂家。 一天,樂樂出去玩,遇到了一隻小黃鸝,樂樂對黃鸝說:「你的歌唱得真好聽,教我唱行嗎?」黃鸝說:「當然可以,你跟著我唱吧。」
於是黃鸝教樂樂唱「我們的祖國是花園……」,可樂樂唱歌像是在大吼,黃鸝說:「你的聲音太大了,真難聽,我不教你了。」樂樂只好傷的離開了。 樂樂傷心地走著走著,聽見了悅耳的聲音,它找呀找呀,終於找到了,原來是樹上的一隻蜘蛛在彈琴,樂樂高興的對蜘蛛說:「蜘蛛妹妹,你的琴彈得太動聽了,教教我吧。
蜘蛛說:「好呀!」可是樂樂的力氣太大了,剛彈上就把琴弦弄斷了,蜘蛛不高興了,說:「你把琴弦弄壞了,你走吧,我不教你了。」樂樂特別悲傷,突然,它看見了一隻蝴蝶在跳舞,興奮地跑到蝴蝶身邊,對蝴蝶說:「你的舞跳得太美了,我可以跟你學嗎?」「行呀,跟我一起跳吧。」蝴蝶說。
樂樂跟蝴蝶學起了舞蹈,可是樂樂笨拙的舞姿,逗得大家笑的前俯後仰…… 晚上,樂樂回到家,望著天上的星星說:「蒼天呀、大地呀,我怎麼什麼都學不好呀?難道我真的很笨嗎?」一隻土拔鼠聽到了樂樂的話,從洞里爬出來,對樂樂說:「別傷心了,其實你很聰明的,只要你願意,我可以教你彈琵琶。」
樂樂說:「我行嗎?我把蜘蛛的琴弦都弄壞了,我怕……」樂樂正在猶豫,土拔鼠說:「沒關系,只要你堅持,一定會成功的。」於是,樂樂每天早起晚睡,刻苦練習,終於彈出了動聽的曲子。
2、熊貓來串門的故事
熊貓先生來遠房親戚黑熊的家裡串門,森林裡的動物們,對這個雙眼頂著大大黑眼圈的怪傢伙感到好奇,熊貓來到黑熊的家,黑熊可是一大早就在門外迎接自己的這個遠房親戚了。
黑熊剛見到熊貓就說:「熊貓表弟你一定是為了快點見到我,所以連夜趕路,沒來的及睡覺,所以才會頂著這么大的黑眼圈。」 熊貓尷尬的笑著說:「嘿嘿嘿——黑熊表哥,我天生就是這副樣子。」
黑熊因為從來沒見過熊貓這個遠方親戚,所以不知道,黑熊只是聽自己媽媽的媽媽的媽媽傳承下來的信息,聽黑熊媽媽說熊貓表弟是一種很珍貴的動物,還被選舉為國家的國寶呢!真是了不起啊! 熊貓表弟害羞的笑著說:「哪有——哪有——都是多虧了這對黑眼圈。」 黑熊想著,要是自己也能像熊貓表弟有一對黑眼圈就好了。
3、熊貓懶懶的故事
熊貓懶懶是一個非常懶惰的人,每天都會遲到,熊貓媽媽叫醒懶懶說:「快醒醒懶懶,上學要遲到了。」 懶懶睜開眼睛,看見已經7:00鍾了,熊貓媽媽責怪懶懶一定是晚上又偷偷的打游戲了,懶懶狡辯說:「不是——不是——是小鬧鍾太懶了,都不叫我起床。」
第二天,熊貓懶懶又遲到了,熊貓媽媽說:「懶懶,你是不是昨晚又熬夜了?」 懶懶裝出一副無辜的表情說:「不是——不是——是小鬧鍾睡過頭了,才沒有叫我起床,都是它的錯。」
夜晚,小熊貓懶懶進入夢鄉,小鬧鍾生氣的叫醒小熊貓,懶懶不願意的睜開眼睛,看見鬧鍾站在自己的面前,鬧鍾生氣的說:「懶懶你是一個壞孩子,明明是自己貪玩懶惰不願意起床,卻把責任都怪到我的身上。」
懶懶大喊「不……我不是壞孩子,不是壞孩子。」 懶懶突然從夢里醒過來,已經天亮了,熊貓懶懶看了看小鬧鍾6:00,懶懶走下床洗臉刷牙吃早飯,乖乖的上學去了,從此在也沒有遲到過。
4、小熊貓幫媽媽忙的故事
熊貓媽媽一大早就忙東忙西,現在,熊貓媽媽又急著出去買竹子,這可是熊貓一家最愛吃的,小熊貓看見媽媽這么累,有些心疼。
小熊貓想起來在學校老師說過要幫助媽媽做家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小熊貓把自己的被子疊好,整理好自己的房間,小熊貓把自己的房間打掃的乾乾凈凈。
小熊貓幫助媽媽拖地板、還把媽媽買好的菜洗的干凈! 熊貓媽媽回到家看到所有的家務活都做完了非常高興,抱起小熊貓說:「你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小熊貓笑著說:「以後每天我都會幫媽媽幹家務活,這樣媽媽就不會那麼累了!」
5、挑食的小熊貓的故事
小熊貓寶寶生病了,媽媽瞧了瞧,既不是發燒也沒有感冒,而且小臉也比原來胖,就是渾身沒勁。嚷嚷著難受。 媽媽很著急,趕緊帶著小熊貓來到醫院做檢查, 醫生說:「這是營養不良。」
媽媽奇怪的說:「不會呀!他喜歡吃肉和蛋,每頓飯都把肉呀、蛋呀吃得乾乾凈凈的!」 醫生說:「身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成分,只有營養均衡,身體才能健康。光吃肉和蛋也會造成營養不良。時間長了,身體抵抗力下降。就容易生病。非常影響身體健康!」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媽媽著急的問。 醫生說:「蔬菜和肉類都要吃一些,營養均衡了,身體就會好起來的!」 媽媽點了點頭,小熊貓也點了點頭,它可不想再這么難受啦!
㈡ 繪本故事《如果不洗手》
繪本故事推薦理由:孩子講衛生、愛干凈的好習慣要從小時候就開始培養,再加上又一次爆發的疫情,個人的衛生問題一定要得到重視。
明一回到家時,媽媽已經做好了明一愛吃的炸肉丸子。明一抓起一個就往嘴裡塞,明一的小手黑黑的,媽媽讓明一去洗手,明一小嘴一撅,說:「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洗手是我的自由。」
吃過飯,明一用手背擦了擦嘴,就匆匆地下樓去玩。
小區里很多人在遛狗。明一朝著一隻雪白的小狗跑過去,一把摟住它,又抱又摸,小狗雪白的身上印上了幾個油油的手印,變成了「小花狗」。
「明一,明一,我們一起玩吧!」小夥伴們吃過晚飯後都下來玩了。明一松開小狗,朝夥伴們跑去。
「噓——噓——草叢里有隻蛐蛐在叫,幾個小夥伴趴在草叢里,翻開土塊找蛐蛐,明一手快,按住了一隻,雙手合攏捧在手心裡。
「明一哥哥,讓我看一看好嗎?」梳小辮的丫丫小聲問道。
明一小心翼翼地張開手掌,丫丫大聲問:「咦?明一哥哥,你的手裡沒有看見蛐蛐呀?」原來,明一的手心上都是泥巴,根本看不見蛐蛐在哪裡。
明一把蛐蛐送給了丫丫,又跟幾個男孩子去水池邊捉小青蛙。
小青蛙在水池裡時隱時現。
明一脫下鞋子,挽起褲腿,站在水池裡,一雙小手在渾濁的泥水裡摸索著。小青蛙很機靈,明一捉不到,急的用手直撓頭,結果變成了大花臉。
「明一,明一,回家吧。」身邊傳來媽媽的聲音。
明一撲向媽媽,給了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媽媽干凈的連衣裙上多了兩個泥手印。
回到家,媽媽叫明一去洗手、洗臉,可明一卻拿起圖畫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書被印上了泥手印。
快到教師節了,明一想畫一幅畫送給親愛的李老師。
明一鋪開一張大白紙,拿起畫筆,花了一束鮮花,可是鮮花旁邊怎麼有很多「臟樹葉」?
玩了這么久,明一的肚子咕嚕咕嚕叫了起來,媽媽端出一盤雪白的饅頭,明一伸手捏了捏,饅頭上留下了三個黑黑的手指印。
一隻蚊子嗡嗡嗡地在明一耳邊飛,然後停在對面的白牆上,明一悄悄走上前,用巴掌拍下去,啪!啪!啪!雪白的牆上留下了一個個臟手印。
明一的上下眼皮直打架,睜也睜不開,他爬上床,掀起被子鑽進去,被子上也印上了臟手印。明一呼呼呼睡著了,小臉蛋像個小花貓……
吃過飯,明一用手背擦了擦嘴,就匆匆地下樓去玩。
媽媽抱著明一去了醫院,醫生告訴明一,肚子疼是因為他得了急性腸炎。這種病是由於吃了不幹凈的食物,腸道里進去了很多壞細菌,他們在裡面搗亂,所以明一才會肚子疼,需要打針吃葯才能治好。
明一疼的哇哇大哭起來:「媽媽,打針真可怕。葯丸苦苦的,明一不喜歡」。
媽媽摟著明一,微笑著說:「事物都有它的規律,你想要不洗手的自由,就會換來生病的結果。」
明一想了想說:「我還是做個講衛生,愛洗手的乖小孩吧!」
媽媽點點頭說:「生活上不能沒有約束,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㈢ 孩子生病難受,我們無法感同身受,這4個繪本故事來幫忙
這幾天孩子感冒咳嗽,每天晚上都咳嗽地厲害,孩子的每一聲咳嗽,作為父母我都想,要是自己能夠替孩子承受就好了,孩子就不用那麼痛苦了。天氣冷了,幼兒園家長群每天都有孩子因為感冒生病請假,父母的心一整天都會為孩子提著。
可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完全感同身受另一個人,即使我們是教養孩子的父母,我們也做不到。孩子生病尤其是幼兒,學齡前兒童,因為他們還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也深深地備受煎熬。
當孩子生病時除了身體上的不適,更多的是來自心理上的恐懼。對醫生醫院的恐懼,對吃葯打針的害怕,這些無疑都加重了孩子的痛苦。
孩子生病時其實也有著復雜的心理變化,只有讓他知道看病是個怎樣的過程以及其他人也可能與他有同樣的經歷,孩子才明白他並不孤單,才能漸漸釋放恐懼與害怕,讓身體和心靈都得到治癒。
適讀年齡:3-6歲
作者:文/[奧]恩斯特·楊德爾
圖/[德]諾爾曼榮格
《第五個》講述的是5個肢體殘缺的玩具,在一間昏暗的房間里等待著。文中以第五個小木偶的視角來寫,透過門縫里一點黃色的光,小木偶猜測裡面到底在幹嘛,進去了之後會給自己做什麼,像極了我們在看病前的心理描寫。前4個小夥伴,一個接一個的消失,然後又煥然一新地走出來,企鵝有了翅膀,小熊能看見了,青蛙能蹦跳了。小木偶作為最後一個在在恐懼中等待著,叫到他時診室的門打開的瞬間,暖暖的光照了出來,是一位可親可愛的醫生,正在笑眯眯的迎接小木偶。
很多時候當孩子問我們醫院是幹嘛的地方時,我們總是以恐嚇和威脅的語氣告訴孩子,醫院是一個很讓人害怕的地方,孩子必須好好的配合,如果不配合就會針就會扎得更疼。
或者有時孩子不聽話時,家長還會以醫生來嚇唬孩子,再不聽話醫生就來給你打針了,在孩子內心早已埋下了一顆對醫生和醫院產生強烈恐懼的種子。《第五個》讓孩子知道醫生也可以很可愛,醫院也可以是一個讓生病的孩子重新收獲希望的地方。
適讀年齡:3-6歲
作者:文/[法]瑪莉-阿麗娜巴文
圖/[法]克斯多夫·勒·馬斯尼
小主人公湯姆在幼兒園時因為肚子疼,而要生病住院。湯姆要住院做的是闌尾手術,在醫院里,湯姆,受到了醫生護士的熱情接待,還有爸爸媽媽在身邊的陪伴和安慰,以及同病房小夥伴的調皮逗笑。剛開始湯姆心裡一點都不踏實,在親身經歷了整個住院的過程後,小湯姆做完了手術也很快康復了,還與同病房的小夥伴結下了友誼,這些都讓湯姆的住院看起來顯得更加的溫暖。
這讓孩子知道了住院之後的整個過程,也就沒有了那麼多的疑慮和恐懼。也會更加希望像小湯姆一樣,通過好好配合,在家人和朋友的關心下,在醫生的治療下很快的康復。
上幼兒園之前,K媽很調皮,經常兩個膝蓋輪流要去診所報到消毒。每次要消毒時,我都在去診所的路上哭得嘶聲力竭,距離診所離更近一步,我的恐懼就會加深一點。其實後來才發現消毒不過就是在膝蓋上塗一點,當時是紫色的消毒水,涼涼的,沒有任何疼痛。我想,我的恐懼還是大部分來自於對看病的未知,因為不了解,所以才會覺得更加害怕。
適讀年齡: 0-4歲
作者:[日]木村裕一
這本書是講的是熊熊診所的小熊醫生為喉嚨痛的小兔子,肚子疼的小豬,打疫苗的小猴子看病的故事,這里有醫生檢查開葯的過程,讓孩子了解了診所的真實情況。
這本書的一個很大的特點是,這是一本翻翻書,孩子在閱讀的過程會發現特別的有趣。通過翻頁,讓孩子反復的模擬看醫生的過程。孩子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愛上角色扮演,扮演醫生。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孩子就會從更高的一個角度來看待看病這一過程,他會更能體會醫生這個角色的職責,其實醫生並不是那麼可怕,而是一個給帶來希望的神聖職業。
前段時間帶孩子去做齲齒檢查時,醫生建議給孩子塗氟,更好的預防齲齒。可是當孩子知道要躺在那裡時,她全身都充滿了恐懼和抗拒,哭聲響徹整個診室。
回到家後為了讓孩子釋放這種恐懼的情緒,我讓孩子扮演了醫生的角色,讓她拿著棉棒,在我的牙齒上進行塗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充當了醫生的角色,她的恐懼也一點點的釋放出來,更加的坦然的看待去看牙醫的這個過程。
而角色扮演是學齡前兒童一種最主要的 游戲 方式,他通過角色扮演來反映周圍的生活,讓他對世界有更深的認識和體驗。
適讀年齡:3-6歲
作者:文/(日)穗高順也
圖/(日)長谷川義史
這是一本富有想像又有趣味的故事,情節簡單,畫風 搞笑 ,很多孩子看後都表示打針都不害怕了。
故事的小主人公要打針了,他用奇妙的想像讓自己來到了一個打針不疼的國度。 發現蝴蝶和瓢蟲搬來了一隻從來都沒見過 的 很小很小的針,接著眼睛一閉,針就打完了,原來打針這么快,而且只有一點點疼。
如果問幼兒或學齡前兒童小時候很害怕的一樣東西,那麼肯定都都逃不過那粗粗的針筒,尖尖的針頭,那簡直是我們童年的噩夢。 慶幸的是,我們的孩子可以不再生活在這種恐懼和害怕中,是這些睿智的童書作家們給孩子們帶來了神奇的魔法。
孩子生病時是每個家長最受煎熬的時候,希望這些繪本能夠給我們和孩子帶來一點心靈的慰藉,讓我們不再那麼的恐懼,而是看到更多的希望,接收更多的能量,讓身體和心靈都能更早更好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