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鴻雁傳書源於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出自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的故事。
鴻雁傳書起源於漢代,最早記載於《漢書》中,說的是漢朝的使者派鴻雁來傳遞書信給蘇武。鴻雁指的就是信使,或者書信。這個故事流傳以後,人們就用鴻雁傳書來代指信使,或者傳遞書信,在不少詩歌中都會引用這個典故。
早期用鴻雁傳書典故的詩
最早寫鴻雁傳書的詩,來自南北朝齊梁時期,齊梁時期的詩人何遜有一首《學古詩》。
當年漢武帝命出使大月氏,博望侯張騫中途被匈奴扣留,在外共歷十三年。後又奉命出使烏孫,以功封博望侯。 詩的結尾處寫到:欲因上林雁。一見平陵桐。
這兩句明確地使用了漢書中鴻雁傳書的典故。上林雁,是指漢昭帝在上林苑射下了帶著書信的雁,而平陵桐是指漢昭帝的墓地(平陵)上的桐樹。
② 成語鴻雁傳書源自以下哪個歷史故事
蘇武牧羊。
鴻雁傳書源於漢朝蘇武北海牧羊的故事。當時蘇武自漢武帝時出使匈奴,被逼到北海一帶牧羊,一直到漢昭帝之時,由常惠想出「大雁腳綁帛書」的計策把他救出,後世稱這個為「鴻雁傳書」。
蘇武牧羊成語故事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願意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於是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吃的和喝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
匈奴人認為這很神奇,就把蘇武流放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產了仔才能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被流放到北海後,因為糧食運不到,所以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朝皇帝賜予使臣的節仗牧羊,無論是睡覺、還是起來都拿著,以至於系在節仗上的節旄都全部掉落了。
③ 《鴻雁傳書》源自於什麼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源自於蘇武牧羊歷史故事。
蘇武牧羊的故事就是漢武帝派蘇武出使匈奴,匈奴單於對蘇武帶來的禮物並不感興趣,反而聽從小人挑唆,將蘇武等人扣押了起來,單於將蘇武送到被海邊上去牧羊。
蘇武在荒無人煙的北海度過了較長的歲月,直到漢武帝死去,漢昭帝即位。
單於並不想放蘇武回漢朝,向漢朝使者謊稱蘇武死了,蘇武身邊的侍衛,用盡千方百計把蘇武的情況告知給漢朝使者,並想出要回蘇武的方法。
漢朝使者再次見到單於,按照想到的妙計,讓單於認為蘇武感動了大雁,讓大雁將他的情況傳遞給漢昭帝,單於承認了謊言,並派人將蘇武送回京城長安。
蘇武沒有因為權勢、金錢屈服,反而將自己的思想和情緒放在漢武帝派發的事情上面,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蘇武侍衛想出的計謀,成就了「鴻雁傳書」這個漢語成語。
郵票《鴻雁傳書》
2014年5月9日,台灣發行了郵票《鴻雁傳書》;第二天5月10日,大陸也發行了《鴻雁傳書》郵票。這是海峽兩岸聯合發行的第一套郵票,通過多情的鴻雁,傳達了兩岸同胞同根相連、血濃於水的深情,藉助振翅高飛的鴻雁,期望搭建起一座連接海峽的「雁橋」,使兩岸同胞得以團聚!
「鴻雁,鴻雁」,那是親人的輕聲呼喚,更是海峽兩岸人們的深情呼喚。「鴻雁,向南方,飛過蘆葦盪。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
馬頭琴憂傷,歌聲幽遠,天空中傳來鴻雁的聲聲鳴叫,那是對親人的思念,那是對團圓的渴盼,海峽兩岸人們的美好願望隨高飛的鴻雁直達天際,直到永遠。
④ 鴻雁傳書源自哪個歷史故事螞蟻庄園
「鴻雁傳書」一詞源自於「蘇武牧羊」的歷史故事。
蘇武牧羊」的歷史故事出自《漢書》,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西漢時期,漢武帝為與西域增進關系而派遣蘇武出使西域,但蘇武卻被西域單於扣押,被迫淪為奴隸在草原上放羊,19年後,漢武帝再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蘇武用「鴻雁傳書」告訴使臣自己還在的事情,才被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