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塞翁失馬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道理是什麼
塞翁失馬的故事說明,世事多變,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因此人們應當從無盡的慾望中清醒,少一些苛求,多一些滿足。生活並不會遵從某一個人的願望發展,改變隨時可能發生,但積極地面對改變卻會讓你發現更好的乳酪。
塞翁失馬告訴我們道理
淮南子中記載的一個寓言故事,戰國時期,在西北某個要塞附近住著一個老人,他養了許多馬。一天他的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都跑來安慰,勸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
老人笑了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准會帶來什麼福氣呢。」鄰居聽了他的話,心裡覺得很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還帶回一匹匈奴的駿馬。
聽說了,對塞翁的預見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這不一定是什麼福氣,也許惹出什麼麻煩來。」
老人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身長蹄大,嘶鳴嗦亮,彪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遊,心中洋洋得憊。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從馬背上跌下來,掉斷了腿。鄰居聽說,又紛紛來安慰。
老人說:「沒什麼,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麼福氣。不久,匈奴兵大舉人侵,青年人被應徵人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人伍的青年都戰死了,惟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貳』 塞翁失馬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其一、《塞翁失馬》
選自《淮南鴻烈集解》中的一個典故。
簡單一點說,原文講的是,邊塞一牧馬老翁,從失去馬,到又多得了一匹馬。再到頑劣之子因得馬而傷及一腿,再到免去兵役,幸得保住生命的一個帶有戲曲性色彩的故事。
其二、「焉知非福」。
簡單的說,就是誰能知道是福還是禍呢?
其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原文比喻:「得失無常,禍福相倚。」簡單一點說,就是好事有可能變成壞事,壞事也有可能變成好事。
那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究竟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呢?
現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我覺得凡事我們不應該以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而妄下結論。要學會從事物的本質看內在的問題。不因一時得到而得意忘形。也不要因一時失去而心灰意冷,世事無常,要學會淡然處世,才能活得更加從容。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就學過「塞翁失馬」的寓言故事,現在已變成眾人皆知的俗語。彷彿與「居安思危」有著極其相似之處。身居安全之時,要防備災禍的不速之客。也往往身居極其危險之地,說不定還會是吉祥的不期而遇,反而更加安全。
總體來講,「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則寓言故事,彷彿告訴了我們一個酷似「佛」家的道理,那就是:「人生在世,得失無常、禍福難料,不以得到而喜,不以失去而悲。」人生得以順境之時,要懂得蓄備、學會珍惜,以防不測之需!人生處於逆境之時,要學會以豁達的心態、懂得放下,要振作起來,以待事物好轉,待機而動。風水輪流轉,好與壞,禍與福乃宇宙萬物間最正常不過的邏輯。我們決不可因一時風光得勢而忘形,更不可因處人生低谷的逆境而一蹶不振。
『叄』 塞翁失馬中獨讀塞翁說的話他告訴了人們什麼道理
有時候福就是禍,禍就是福,這樣的變化是無止無盡的,這深奧的道理是不可預測的!「塞翁失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它告訴我們,無論遇到福還是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兩面性。福和禍、好和壞、得和失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所以我們應該全面、辯證地看待問題,保持樂觀精神的同時也要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