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字成語故事有哪些
1、寓言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畫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劍、掩耳盜鈴、買櫝還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長、亡羊補牢、杯弓蛇影
2、歷史成語故事:
背水一戰、望梅止渴、紙上談兵、三顧茅廬、卧薪嘗膽、四面楚歌、指鹿為馬
3、神話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攀龍附鳳、屠龍之技、葉公好龍、精衛填海、八仙過海、開天闢地
4、三國成語故事:
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桃園結義、曹操獻刀、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煮酒論英雄、過五關斬六將、連環計、官渡之戰、長坂橋、借東風、火燒赤壁、華容道、三氣周瑜、刮骨療傷、白帝城、火燒連營
5、關於戰爭的成語故事:
草船借箭、草木皆兵、破釜沉舟、窮兵黷武、如火如荼、勢如破竹、堅壁清野、四面楚歌、退避三舍、一敗塗地、兵荒馬亂、兵戎相見、朝秦暮楚、二卵棄干城、烽火連年、化干戈為玉帛、禍結兵連、揭竿而起、龍血玄黃、一夫當關、枕戈寢甲、直搗黃龍
② 四字成語故事有哪些
四字成語的寓言故事有:狐假虎威、葉公好龍、畫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盜鈴、刻舟求劍、濫竽充數、亡羊補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買櫝還珠、拔苗助長。
一、畫蛇添足
釋義: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出處:漢·劉向《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譯文:蛇本來沒有腳的,你為什麼要給它畫上腳呢?
二、拔苗助長
釋義:把苗拔起來,幫助其成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最後事與願違。
出處:先秦·孟子《孟子·公孫丑上》:「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譯文: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用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三、自相矛盾
釋義: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出處:先秦·韓非子《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譯文:有一個楚國人,既賣盾又賣矛。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沒有什麼東西能夠穿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任何堅固的東西都穿得透。」有人問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回答不上來。
四、亡羊補牢
釋義: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漢·劉向《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譯文:見到兔子回頭叫狗去追,這不算晚;羊被偷走趕緊加固羊圈,也還不遲。
五、買櫝還珠
釋義: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出處:先秦·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譯文:楚國有個珠寶商人,到鄭國去賣珠寶。(他)用木蘭香木(為珠寶)製作了(一隻)盒子,用桂和椒所調制的香料來薰盒子,用美玉來點綴(它),用翠鳥的羽毛來連綴。有個鄭國人買了盒子,卻把盒裡的珠子還給了楚國人。
③ 四個字成語故事
四個字成語故事有城下之盟、狡生夢金、葉公好錢、後來居上、夜以繼日。
1、城下之盟
春秋時期,有一次楚王率軍隊對絞國發動進攻。楚軍連連得勝,一直攻到絞國都城的南門。絞國軍隊不出城交戰,竭盡全力把守城池,楚軍幾次三番攻城,都沒有取得成功。
由於周公治國過於辛苦,結果在東都建成之後就逝世了。臨死之前,他把眾大臣叫到身邊,要他們好好輔佐成王,治理萬民,提出要把自己葬在成周,以表示雖死不忘王命。
到了戰國時期,孟子對周公為國家嘔心瀝血的精神非常敬佩。孟子說:「周公兼學三代開國君主的品德來治理周朝,發現有不適合當時情況的,就抬起頭來想,白天想不好晚上接著想,等想出了好辦法,就座著等待天亮,馬上去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