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寫我和漢字的故事
給你個參考:600字的
我與漢字的故事
今天,老師讓我們搜集有關漢字的字謎。「鈴——鈴——」上課鈴響了,同學們陸續走回教室。不一會兒,老師滿面春風地來了。
「這節課,我們來組織有關漢字的活動,誰准備了字謎?」老師和藹地說。 「我!」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請張偵威同學發言。」 「同學們,有眼看不見,有心記不住。請問這是什麼字?」張偵威同學問道。
同 學們沉思了一會兒。「我知道!」一個同學站了起來,「是死亡的亡!」「為什麼?」同學們疑惑不解。「有眼看不見,不就是盲字嗎?有心記不住,不就是忘字嗎?『盲』字和『忘』字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有一個『亡』字!」「太有趣了!」同學們感嘆道。
漢字真是神奇、有趣!說起漢字,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人砍柴時用力過猛,不小心甩掉斧子傷了旁人。傷者到衙門告狀。那個人慌了,忙寫了一份說明情況。內中寫道:某日砍柴時用力過猛,用(甩)斧子傷人。「官府一看就定那人 的罪名了。
由此看來,每個漢字,多一筆,少一劃,含義完全不同。若是在經濟合同里,真是一字千金,寫錯了,那後果就不堪設想。
漢字的發展源遠流長,每字每句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們每天都在漢字的海洋里遨遊。趣妙橫生的歇後語令我開懷大笑;妙語連珠的詩句使我心曠神怡;感人至深的篇章哺育我成長;鏗鏘有力的語句激勵著我的鬥志……
只要我們多了解漢字,用心去體現,就能得到知識與財富!
Ⅱ 漢字小故事20字
1、曌
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登基後,她想給自己取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的名字,既要表達出自己的獨特之處,並且把自己的光輝也展現出來。
可是取什麼字才能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漢字肯定不能體現,於是武則天決定給自己造一個從來沒有的字出來,這樣肯定就沒有重復了。
說造就造,當時人們對日月特別崇拜,都覺得日月是神聖的。武則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讓自己和日月一樣永遠高掛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個字——曌。
2、籌
清初,名人徐韜給一位朋友寫信,最後的祝頌語獨出心裁地用上「籌安」一詞。友人初讀不解,經反復琢磨,才恍然大悟,乃為「個個壽安」的意思。
「籌」字拆開,是「個個壽」,用法十分絕妙。
3、午
有個叫李安義的去拜訪富人鄭生,鄭生推說外出不肯迎客,李安義便在他家門上寫了個大大的「午」字,就離去了。
別人問這是為何,李安義答道:「牛不出頭罷了。」
這里以「午」字寓「牛不出頭」,來嘲諷富人不肯出面迎客,拆字如此巧妙!
4、團
一天上午,「團」在逛街,突然見到了「員」,他熱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圓!」
「員」說:「我不認識你啊?」
「團」說:「我們之前還在一起去給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團圓,怎麼天氣一熱,你把外套脫掉了,就不認識我了?」
5、萬
有一年,老翁聘請了一位楚國的讀書人教他的兒子認字。第一天上學,老師用毛筆在白紙上寫了一筆,告訴他兒子說:「這是個『一』字。」他兒子學得很認真,牢牢地記住了,回去後就寫給老翁看:「我學了一個字——『一』。」老翁見兒子學得用功,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第二天上學,老師又用毛筆在紙上寫了兩筆,說:「這是個『二』字。」這回,兒子不覺得有什麼新鮮了,記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師用毛筆在紙上寫了三筆,說:「這是個『三』字。」
兒子眼珠一轉,彷彿悟到了什麼,學也不上了,扔下筆就興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親說:「認字實在簡單,孩兒已經學成了。現在不用麻煩先生了,免得花費這么多的聘金請先生,請父親把先生辭退了吧。」見到兒子這么聰明,老翁高興地准備了酬金辭退了老師。
過了幾天,老翁想請一位姓萬的朋友來喝酒,就吩咐兒子一大早起來寫個請帖。兒子滿口答應了:「行,這還不容易嗎?看我的吧。」
老翁看兒子滿有把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時間慢慢地過去,眼看太陽都快偏西了,還不見兒子寫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兒子這是怎麼了?」等了又等,老翁終於不耐煩了,親自到兒子房裡去催促。
進得門來,老翁見兒子愁眉苦臉地坐在桌邊,紙在地上拖得老長,上面盡是黑道道。
兒子正拿著一把沾滿墨的木梳在紙上畫著,一見父親進來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麼多,他為什麼偏偏姓萬呢?我借來了母親的木梳,一次可以寫20多劃,從一大早寫到現在,手都酸了,也才寫了不到3000劃!萬字真難寫呀!」
Ⅲ 怎樣寫一篇關於"我漢字的故事"的作文
在我三歲那年,媽媽就每天在我睡覺之前給我講一個故事。
在媽媽講故事的時候,我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她手中的那本書,看著書上那些奇怪又巧妙的符號(漢字), 我不禁撓起頭來:這些符號是什麼呀?為什麼它們在媽媽的嘴裡就會變成優美動聽的故事呢? 老師評語: 好句子,真實感受!
漸漸地,我已經長成六歲的小男子漢了,那些奇怪的符號也不再變得神秘了。我現在可以獨自閱讀一篇較短的童話故事,也可以創作一篇二十字左右的"文章"了。在我眼中,那些符號已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符號了,而是一個個有規律性的漢字。當你看到"月亮"時,眼前就會閃著聖潔的光輝,而望見"太陽",又會感到熱和力。這些拿橫、豎、撇、捺等筆畫組成的漢字,彷彿是一個個小精靈,活潑可愛。
現在的漢字,是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文字演變過來的。如今的漢字各具特色,行書流暢,正楷端莊,狂草奔放、鳳舞龍飛。
漢字的奧秘無窮無盡,大家快來遨遊漢字王國吧,我已經深陷其中了呢!
Ⅳ 我和漢字的故事怎麼寫400字
漢字,是中國文化筆墨的結晶;漢字,是中國獨特的象徵;漢字,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中華上下5000年,漢字便屹立在文化史的頂端,它結構不一、形態各異、內涵豐富。快跟上我的步伐,一起追尋我與漢字的故事吧!
幼兒園畢業時,我畫了一幅畫,為了使我的名字更均勻的分布在畫面上,我就把「葉昊坤」三個字平均分在畫的每一個角上,可萬萬沒想到我居然把「坤」分家寫成兩個字,結果寫成了「葉昊土申」。當時我便覺得,漢字真是有趣,加加減減、拆拆分分便能形成另外一個字,表達另外一種意思,漢字的神奇,讓我自幼就對漢字有著極大的興趣。
上了學前班,老師講給我們了一個小故事:一個獵人上山捕到三隻鹿,回到家中,十分激動,又十分為難,這么多肉我要怎麼吃呢?他靈機一動,想要告訴遠方的朋友,便寫信給他說「今天我捕到了麤!邀請你一起共享!」獵人朋友收到信後十分疑惑,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從附近的路人那裡打聽到遠處有人捕到了三隻鹿,便回信道「是三隻鹿嗎?那你就要寫完整嘛!不要疊起來呢?以後不要光顧著打獵,也要多學習漢字呀!」通過這個小故事,我對漢字的熱愛程度更加高了,想要研究更多奇妙的文字!我認識了越來越多的結合字體:例如一個火字是「火」,兩個是「炎」,三個是「焱」,四個就是「燚」,隨著「火」字個數的增多,火也越來越
大,這些字體非常吸引我的思緒。一個字「木」,兩個字「林」,三個字「森」,隨著樹木的增多,佔地面積也越來越大。還有一個字「又」,兩個字「雙」,三個字「叒」,四個字「叕」……這就是文字的魅力啊!
學習漢字時,老師教導我們說:「中國的漢字就是這樣有趣,形近字、形聲字、同音字……」我之所以喜歡漢字,是因為它的變化,它的奇特,它們就像一個個小精靈,那樣有趣、那樣活潑,隨時都能表達一種歡樂的心情,表達自己想要說的事情。中國漢字的種類也是極其繁多: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甲骨文架框平行、筆畫均勻,也有繪畫一般的字樣,這橫亘古今的文文字真是奇妙啊;金文又被稱為鍾鼎文,它的字樣方正,看起來似劍鋒那尖銳的稜角;草書偏像人們常說的繞筆字,筆畫有著狂野之氣,十分瀟灑,彷彿每一個筆畫都有著靈魂,這樣的草書既好入手又便捷,可謂最佳之字……中國漢字的歷史,淵源流長,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說完,發展到現在,漢字已經綜合了以上所有字的全部特點,每一個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和意蘊,這種氣息需要你細細去品、認真去寫,才能寫出每一個字的風格。
中國漢字奧妙無窮,普普通通的幾個筆畫,就能蘊含出每一個字的深刻意義,簡簡單單的方格里,就能描繪出美妙的生活樂章。我為中國擁有漢字這奇妙的瑰寶而感到自豪!
嗯,大概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