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歷史人物周亞夫的生平事跡。
周亞夫出生年月不詳,死於公元前147年。周亞夫是江蘇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周勃的兒子。漢文帝後二年,承襲他父親的爵位做了絳侯。他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軍,他是歷史上也非常有名的軍事家。
周亞夫治軍非常嚴明,有一次漢文帝巡視軍營,去別的軍營,看到是皇帝的車架全都放行了,唯獨到了周亞夫駐扎在的細柳的營門被攔下來了,士兵說在軍營只聽將軍的號令,而不能聽皇帝的,而且讓皇帝的車馬不能行駛的太快。後來的七國之亂時,讓朝廷上下束手無策,這時候景帝任用周亞夫,周亞夫僅用三個月平定了叛軍。
(1)周亞夫講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周亞夫為人耿直,任相期間,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不斷和景帝發生爭執,與皇族產生了矛盾。七國叛亂攻梁國時,梁王多次向周亞夫求救。他堅持既定作戰方針,不發救兵,為此遭到梁王怨恨。在封匈奴降將為侯的事情上,周亞夫堅決不同意景帝的做法,甚至在廢立太子的事情上也和漢景帝意見相左,後來又在多件事情上同漢景帝發生爭執,這一切都導致了他的悲劇,後來被人陷害,不願受辱而絕食死於獄中。
據記載周亞夫的墓有兩處:
一、一處位於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縣城內。下部周長600米,高度大約有16米,佔地面積7畝左右。周亞夫墓於1956年7月9日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亞夫墓一直保護完好,1974年,重新立了標志牌。在墓周圍滿是樹木圍繞,鬱郁蔥蔥,非常壯觀。
二、另一處在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周廟村。周亞夫墓墓地有數棵柏樹,漢碑散佚,明代碑尚存。周廟村中有周氏宗祠,內祀其父絳侯及周氏歷代宗親,周祠飛堊流丹,金碧輝煌,頗具氣勢。至今周氏後人仍在村中居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亞夫
❷ 自陷絕境的周亞夫講的是什麼故事
聲勢浩大的七國之亂,不到三個月,就被周亞夫平定了。吳楚平後,周亞夫仍為太尉,不久就升為丞相。
漢景帝曾欲更易太子,卻因周亞夫的強諫而作罷,於是君臣間的關系開始疏遠。後來有五個匈奴的諸侯王降漢,景帝為表彰他們,並藉以勸誘其他的匈奴王,便封此五人為侯。周亞夫強力反對而不得,遂稱病辭官。
有一回,漢景帝在禁中舉行宴會,召周亞夫同來。賜食時,卻給了周亞夫一大塊沒切開的肉,又不為他准備筷子。周亞夫暗生悶氣,徑自向左右服侍之人索取筷子。
景帝見狀笑問說:
「這樣的款待你不滿意嗎?」
周亞夫按捺心中的憤憤不平,連忙免冠謝罪,過不久就借故離席而去。
漢景帝望著周亞夫氣沖沖離去的模樣,想起年幼的太子,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語說:
「如此怏快而功高者,實非少主之臣啊……」
後來周亞夫的兒子為父親找了幾位工匠,造了五百具殉葬用的甲盾,但他對工匠很苛刻,又不給工錢,工匠們便將此事上告朝廷。
漢景帝使人責問周亞夫,周亞夫卻始終閉口不答,景帝因而大怒,罵說:
「要殺你難道還要等你辯解過嗎?」
便將周亞夫交付廷尉審治。廷尉問周亞夫說:
「君侯想要造反嗎?」
周亞夫回答:
「那五百付甲盾乃殉葬之用,哪裡是要造反呢?」
廷尉卻說:
「君侯不在地上造反,那必定是要在地下造反了!」
酷吏蠻橫無理,侵逼日甚,周亞夫有冤難伸,有口難辯,最後不堪凌辱,絕食五日,嘔血死於獄中。
不管周亞夫的立場如何,在君臣之道上,他犯了幾個錯誤:
一、強諫漢景帝廢立太子。站在人臣的立場,遇到皇帝有不合宜的想法或決定,理當提出諫言。有時皇上會從善如流,但有時也會堅持己見。任何人都愛面子,更何況是握有絕對權力的皇帝,因此若覺皇上的決定確實不宜,也不該強諫,好像皇帝非聽你不可一樣。周亞夫平七國之亂,多少膨脹了自己,景帝礙於情面,勉強接受周亞夫的強諫,心裡卻不舒服。這也就難怪後來景帝封五匈奴王為諸侯,卻不理會周亞夫的反對了。站在景帝的立場,什麼事都聽你周亞夫的,那我景帝算什麼呢?更何況你周亞夫的看法也不一定都是正確的!
二、景帝賜給周亞夫一塊沒切開的肉,擺明了是要捉弄羞辱周亞夫,是要挫他的傲氣。周亞夫不高興,還自己去要筷子,也擺明了不理景帝的捉弄羞辱。這是一種不臣的舉止,景帝看在眼裡,當然不舒服!
三、景帝問周亞夫不付工錢的事,周亞夫閉口不答,這也是一種不服、心裡有怨的表示。站在景帝的立場,你不回答,難道要我求你嗎?如果還要好臉色求你,我皇帝的尊嚴、權威何在?他當然心裡不舒服!
有些人立了大功,便會不自覺地自我膨脹,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不但敢否決上位者的意見,也敢不接受上位者的處罰,更敢和上位者賭氣、耍脾氣。就算你是人才,你的看法也百分之百的正確,但一兩次態度上的錯誤就會讓你的一切化為烏有!這是人性的現實,也是人之常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