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故事續寫怎麼寫
1、什麼是續寫
讓我們先來弄清什麼是續寫。續寫就是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將內容繼續延伸,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
續寫,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給資料作文」,是把不完整的故事繼續補充寫完整的寫作。它有助於培養我們合理想像能力,發明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續寫的形式
從續寫練習的形式來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給出故事的開頭,然後要求續寫故事的情節和結尾。在中年級語文^考~試的試題中出現的續寫大多都是這種方式。另一種是根據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情節接著寫下去,這是一種讀寫結合的續寫方式,往往要求寫出一篇有所發展,情節不同的新故事來。如,閱讀了《龜兔賽跑》後,續寫《龜兔第二次賽跑》。新故事與原來的故事情節有一定聯系,但是故事的中心變了,這次兔子接受教訓,順利獲得勝利。這類續寫,既要理解原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展開想像,注意與原文堅持一定的連續性一致性,還要有新意。
3、續寫常用方法
(1)展開想像,合理推測原文內容。
展開想像,就是對原文故事沒有寫出的情節展開合理的推想,打開思路,多角度地去想像,想像出幾種情況,幾種結果,然後從中加以選擇。譬如,小學四年級有篇課文《雨中》,寫的是在黃昏的雨中,一位姑娘將滿載的一籮筐蘋果翻倒在馬路上,姑娘萬分焦急。課文僅僅對黃昏雨中路上的情景,以和姑娘翻倒籮筐的情景進行了描寫。許多同學寫出了不同的文章。有的續寫出人們伸出援助之手的故事,贊頌了社會的文明之風。有的根據自身的生活閱歷,寫出了路人的冷漠,呵斥了這種做法。還有的寫出了姑娘為了不堵塞交通,忍痛放棄撿拾蘋果的故事。這幾種故事的結局都是合理的,這樣續寫的文章就會內容豐富而有新意。
(2)前後照應,防止自相矛盾。
續寫要注意前後照應,防止自相矛盾。特別是給開頭的續寫,必需要與上文緊密聯系,使上下文融為一體。譬如,文章《難忘的一件事》,文章給出的資料是這樣的:
每當我看到下雨,腦海里就會出現一位叔叔的身影,而那件事也會浮現在我的腦海里,使我久久難以忘懷……
那是夏季的一天,放學時下起了滂沱大雨,我和一個小姑娘站在學校門口等人接。天色越來越晚,我們兩個都焦急不安。這時,遠處隱隱約約一個身影向學校奔來……
同學們的續寫各種各樣,大局部同學讀懂了資料的內容,寫出了叔叔是小姑娘的爸爸。經過合理推想寫出這位叔叔看到我的焦急,就主動或步行、
㈡ 「如何指導學生續寫課文故事」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護國中心校 萬吉剛) 寫作文是讓學生頭痛的事,要續寫課文故事那就更難了。就連我們老師也會感到棘手。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6課《小攝影師》課後有一個小練筆:我想接著往下寫這個故事。這一題目難倒了不少學生甚至我們教師。結合我自己的教學,談談自己對如何指導學生續寫課文故事的一點點體會。 一、 熟讀課文: 一篇課文不管要不要續寫故事,我們都應該把課文讀熟。把課文讀熟了,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要續寫課文故事的那就更不用說了。可以說「熟讀課文」是續寫課文故事的前提和基礎。不但學生要讀熟課文,作為老師也應該把課文讀熟,讀得很熟。只有把課文讀熟了才能更好地挖掘教材,利用教材。從而去指導學生續寫故事。 二、挖掘教材: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們教師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自己的慧眼去挖掘、發現教材中有用的素材。《小攝影師》一課中,「我想給你照張相,貼在我們的牆報上。」這一內容可以幫助我們弄清小男孩給高爾基照相來做什麼。「我把膠卷忘在家裡了。」這一句可以讓我們知道小男孩沒照成的原因。為我們續寫故事提供線索。「小男孩哭著,跳上一輛電車,電車馬上開走了。」這一句又可以讓我們知道小男孩坐的交通工具是電車。「晚上,秘書告訴高爾基」這一句為我們續集里的故事提供了時間和人物。「不過,如果來的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這一點讓我們知道高爾基肯定會再次接待小男孩。只要我們留心發現,課文中會有很多續寫故事的線索和素材。 三、引導學生合理想像: 有了續寫故事的線索和素材,學生還會有寫的困難。接下來我們要幫助學生解決「怎麼樣寫」的難題。我們可以從打開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合理想像入手,。打開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想像的方法有很多。提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提問是打開學生思維的一把鑰匙」。教師在引導啟發學生的過程中就好比戲中導演。教師要用有目的的提問來引導學生,把故事發展下去。例:《小攝影師》一課中教師就可以提問:「小男孩跳上電車去了哪裡呢?」學生可能會回答:「小男孩回家去了。」教師這時首先要肯定學生的想像是合理的。並追問:「回到家後他的媽媽(不一定是媽媽可以是爺爺、奶奶或爸爸以及其他人)會對他說什麼呢?這時學生的答案就不只一個了。只要答案是合理的教師就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如果學生一開始不是說小男孩回家去了而是說去了別的地方,這時教師就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只要理由是合理的教師就要給予肯定。要是學生不能說出小男孩去了哪裡。這時教師就要利用教材中的素材給予啟發和引導。例:「他把膠卷忘在哪裡了?」「他會回家去拿嗎?」「小男孩給高爾基照相干什麼?」「他會回學校去交差嗎?」「回到學校後同學們會怎樣對他呢?」「同學們會說些什麼呢?」「小男孩會再次給高爾基照相嗎?」……這樣一步一步的把後續故事發展下去。相信學生在老師這樣的引導下不難把課文的後續故事寫下去。 四、 讀故事: 當學生把故事寫完後,要讓學生把故事多讀幾遍。把故事讀給同學聽,讀給老師聽。邊讀邊思考自己的故事情節是否合理、內容是否恰當。聽聽別人的意見把故事修改得更加完美。 範文: 續寫《小攝影師》 小男孩哭著,跳上一輛電車,電車馬上開走了。 小男孩回到學校,班上的同學問他:「你把高爾基的相照好了嗎?」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說:」沒……沒照好,我把膠卷忘在家裡了。」這時班的上「調皮蛋」譏諷地說:「真沒用!這點小事也辦不好,還說是攝影師呢!」另一個同學嘆氣道:「這下牆報得換主題了!」小男孩聽了,眼淚一下子就湧出來了。這時班長過來安慰他說:「沒關系,明天把膠卷拿去重新給高爾基照一次。」 小男孩回到家。媽媽問他:「你們的牆報辦好了嗎?」小男孩不好意思地說:「沒辦好,我把膠卷忘在家裡了。」媽媽鼓勵他說:「那你明天再去照一次吧。」 第二天,小男孩來到到高爾基的辦公室門前。秘書把他帶了進去。高爾基微笑著說:「你把膠卷帶來了嗎?」小男孩點點頭說:「我可以再耽誤你一點時間嗎?」「當然可以」高爾基說。小男孩又吩咐高爾基坐在沙發上,嘴裡喊著:「准備,一,二,三……好了!」小男孩興奮地說:「謝謝你!高爾基同志!」說完飛快地跑了出去。 小男孩來到學校,把高爾基的相片貼在了牆報上。同學們紛紛圍過來看。「照的真好!真棒!」有的說:「你真不愧是我們班的小攝影師!」聽到同學們的誇獎,小男孩不好意思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