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寫《田夢兒》觀後感
1、寫觀後感是對某一情節,和對某一人,物,或整部片子的感受。這里主要寫一下《田夢兒》這一部話劇的整個劇情概況。
2、開頭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寫。然後對看到的片段或自己有感觸的地方先進行描述然後寫出自己的感受。 觀後感能夠加上幾個成語,修辭之後會更美。
B. 《田夢兒》讀後感四百字
今天,我們來到了昭陽劇院,觀看音樂兒童劇《田夢兒》。
隨著音樂的響起,演出開始了。主人公田夢兒是從農村來的,大家都很瞧不起她,還稱她是瘋丫頭。因為她來自農村熟悉牛,所以大家排節目時就讓她演牛。可是她在演出的過程中不小心把同學撞倒了,大家都責罵她。恰巧班長夏小雨說老師讓自由選同桌了,大家都不想和田夢兒同桌,還罵她爺爺是撿破爛的。田夢兒為了維護爺爺的尊嚴,就和同學打起來了……。「捐款事件」和「網吧風波」過後,同學們真正了解到了田夢兒的困境。正當同學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時,爺爺不見了。雖然後來爺爺找到了,但是他卻失憶了。是田夢兒用自己棄嬰的身世喚醒了爺爺的記憶。田夢兒、爺爺、姐姐的善良感動了大家,在大家的幫助下,爺爺終於實現了夢想,重建了家園。
曲折的故事情節深深地感染了我,演出的過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留下眼淚,再看看周圍的同學也一個個感動得熱淚盈眶。
田夢兒和她的姐姐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因為她們有一個愛他們的爺爺。爺爺雖然不富有,但是靠撿破爛給同為棄嬰的她們營造了一個溫暖的充滿愛的家。姐姐遇難後,爺爺寧可一個人默默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也不願讓田夢兒難受。因為他想:「與其兩個人痛苦不如他一個人承擔。」這是善意的謊言,這更是偉大的愛。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爺爺,我有時很調皮,不聽爺爺的話,還嫌他啰嗦,可是爺爺從來不生氣。他還是那麼愛我。
有一次,他生病了發著高燒,還堅持冒雨送我上學,因為淋了雨,他的病情加重了,掛了一星期的水才恢復。事後我很愧疚,也為自己平時的調皮而感到後悔。看了這場音樂劇,我想:面對親人們無私的愛,我只有好好學習,以實際行動來回報他們。在感受愛的同時,我還要去做一名愛的使者,接過愛的接力棒去關愛身邊的人,為需要幫助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C. 人們為什麼喜歡桃花源記的理由600字
有位哲人說過:「人的一天中,有一半的時間在幻想。」這句話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生中,有一半的時間在幻想」。別人幻想的是什麼我不知道,然而陶淵明把他的理想世界展示在了我們的面前。那是一個花繁葉茂的地方,那裡沒有階級之分,每一個人的收獲都同他們的付出成正比,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切,雖是濃郁的魚鄉之氣,卻也飽含人情味。
這種唯美的社會風氣幾千年來都未形成,原因很多,而我也悟出其中一個,那就是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或許我這樣說太偏激了,畢竟我的社交圈只有這么點,我看到的只有這么多,其他的美麗或丑惡我都聞所未聞。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只能很淺顯地談。
我小的時候我自認為自己是個競爭欲和佔有欲都很強的孩子。從來都是想什麼就要什麼,從和哥哥搶玩具到與同桌搶橡皮,從和老師爭答案正確與否到和家教吵得面紅耳赤。似乎從來都沒委屈過自己。然而那時候的對手都是那麼地和善、友好,過去就算了,又恢復原有的平靜。隨著年齡漸長,這種競爭欲日漸減少,顯得與世無爭一般,而也正是這樣的日子更讓我清楚地看到那些丑惡的慾望。原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種情況也是會在我的生活中上演的。那些表面友好,背地裡手段狠辣的小人;那些仗著人高馬大就欺強凌弱的懦夫;那些自以為有錢
有勢就高高在上的偽君子……這一切自然並非我親眼所見,不然我會更憤世嫉俗些,但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卻開始讓我懷疑這個世界的真實性。確實,往往我所看到的都是那些浮於表面的東西,因為我浮在表面,渾濁的水域讓一切都看不清楚,於是那些遙遠的臉總是顯得很親切,因為沒有人知道那究竟是不是一張面具,至於面具下面的嘴臉就更看不清了,而我也不想去探個究竟。浮在上面有浮在上面的好處,那些污穢、醜陋、不堪入目的東西就可以眼不見為凈。雖然我知道這是種軟弱的行為,但是當我要觸及它們的時候我並不能像想像的那樣,大義凜然地撕毀來者的面具,我怕看到我不願意看到的東西,所以我只有逃,逃得越遠越好。
所以,當我看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時候,我無法不被這種世外桃源的景色、安居樂業的人們、快樂和平的生活所深深折服。那裡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都擁有享受自由與平等的權利,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與世無爭的平靜生活。這一切竟讓如今的我深深嚮往。雖是虛構的世界,卻給了我無限的暢想空間,似乎那些沉於水底的黑暗社會只是我做的一個惡夢,夢醒了,窗外依舊是生機盎然的大地美景。我再沒有任何奢望,只是請求:「主啊,讓我的夢快醒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