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張震哪年生人張震怎麼死的
你說那個 張震講鬼故事的張震?
他還沒死 幾年前說的那個 他讓自己講的鬼故事嚇死了的新聞是假的
現在還獲得好好地
張震(1973- ) 出生於沈陽
關於張震先生的第一次「死訊」要從2000年說起。新世紀的到來讓《張震講故事》也邁上了新的台階
,《請不要畫我的臉》、《白色的雪花點》、《午夜靈音》等恐怖作品讓這位恐怖生存者擁有了更多的聽眾,而與此同時,一條比《張震講故事》更恐怖的消息在沈陽某報紙的讀者和張震的聽眾中流傳開來,「知道嗎?張震死了,被他自己製作的恐怖故事嚇死了。」消息傳出,張震本人及他的家人朋友都接到了許多詢問及慰問電話,更有很多聽眾以悲痛的心情致電電台以表對張震先生的悼念之情。張震在安慰了眾親友之後,聯合了律師將這家報社告上了法庭,後經調解及對方的登報道歉,此事才算告終。而至今仍健在的張震先生,在今年3月再度傳出「死詢」,死亡版本為:「張震在製作故事的過程中,由於內容極度恐怖,而引發心臟病,當場嚇死。」這個消息在許多學生中流傳,以至張震收到很多電郵都情真意切的表達了對張震的哀思,真是讓其本人哭笑不得。現通過本文,張震先生特此聲明:「我至今仍健康活著,而我創作的《張震講故事》也將乘著恐怖的翅膀,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飛到你的窗下,傾聽你的驚聲尖叫。哈哈哈!!」
㈡ 講鬼故事的張震現狀是怎麼樣的
張震依然在從事恐怖故事的創作,生活上也十分幸福。
張震,1973年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遼寧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人,《張震講故事》節目創始人、主講人。
1997年3月推出有聲恐怖節目《張震講故事》,1998年9月28日主持遼寧人民廣播電台《張震時間》節目,創作推出大量精品恐怖故事,風靡長江以北大專院校,從而受到關注。
2008年12月26日,時值張震從事有聲恐怖故事創作10年之際,張震推出了個人首部長篇小說——《失控》,以文字營造驚悚氛圍。
網路傳言張震被自己講鬼故事嚇死,前段時間,他現身北京新書首發式,謠言不攻自破。
張震離台原因主要是台里的領導與張震因為一些理念上的分歧,而發生了一些矛盾。
於是張震帶著自己的愛人小靜離開電台。離開後二人開始獨立創作、錄制、出版、發行,小靜做張震的經紀人。基於原來的人氣和口碑,他們的第二張專輯銷量也是相當不錯的。
㈢ 聽張震講鬼故事中的張震死了么
張震沒有死。
張震為《張震講故事》節目創始人、主講人。網路傳言張震被自己講鬼故事嚇死,前段時間,他現身北京新書首發式,謠言不攻自破。
2008年12月26日,時值張震從事有聲恐怖故事創作10年之際,張震推出了個人首部長篇小說——《失控》,以文字營造驚悚氛圍。
(3)講故事的張震多少歲了擴展閱讀:
張震的人物經歷:
1993年,張震考上沈陽師范大學,念中文系。
1996年,張震23歲,作為大四學生,他在遼寧電台娛樂台做了一檔《張震講故事》。
1997年,張震創作了第一張專輯。
2001年,張震被傳死亡,主持事業達到巔峰。
2003年7月1日,張震和小靜離開沈陽到北京。
從2008年開始,長篇小說《失控》、《失蹤》,故事集《牙印》和《頭發》陸續出版。
2015年,人們發現張震開微博,身份認證是「作家」,這是他給自己的定位。
2015年前後,以「張震講故事」為素材製作的電影《張震講故事之鬼迷心竅》、《張震講故事之出租屋》和網劇《張震講故事》陸續上映。
2017年8月4日,張震和小靜結婚10周年。
張震有聲作品:
1998年 《張震講故事》(磁帶) 遼寧廣播電視音像出版社。
2001年 《張震講故事第二輯》(磁帶) 遼寧廣播電視音像出版社。
2002年 《張震講故事I:盒子》(1CD) 中國廣播音像出版社。
2003年 《張震講故事II:噩夢里的結局mp3》(1CD) 北京金版電子出版公司。
2003年 《張震講故事II:非死不可》(1CD) 中國廣播音像出版社。
2003年 《張震講故事II:非死不可》(磁帶) 廣東星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004年 《張震講故事III:眼睛》(1CD) 中國廣播音像出版社。
2004年 《張震講故事III:眼睛》(磁帶) 廣東星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007年 《道聽途說-新張震講故事》(8CD) 北京科海電子出版社。
2007年 《道聽途說-新張震講故事mp3》(1CD) 北京科海電子出版社。
張震的圖書系列
1、失控(第一部長篇小說)
2、張震驚悚故事集第一季【牙印】
3、失蹤(第二部長篇小說)
4、張震驚悚故事集第二季(即將於2013年5月出版)
5、失靈(第三部長篇小說)(即將於2013年年底出版)
1997年3月推出有聲恐怖節目《張震講故事》,1998年9月28日主持遼寧人民廣播電台《張震時間》節目,創作推出大量精品恐怖故事,風靡長江以北大專院校,從而受到關注。
2008年12月26日,時值張震從事有聲恐怖故事創作10年之際,張震推出了個人首部長篇小說——《失控》,以文字營造驚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