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劉邦和項羽的故事簡稱什麼

劉邦和項羽的故事簡稱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04 02:38:32

① 劉邦項羽的故事

劉邦項羽的故事(4篇)

劉邦項羽的故事1

一決雌雄是什麼意思?據《史記·項羽本記》記載,秦末漢初,楚王項羽、漢王劉邦,兩人為爭奪天下,戰爭頻繁,相持日久,不分勝負。只是苦了雙方的士兵和百姓,精壯的士兵為頻繁的征戰所累而叫苦連天,老弱百姓更是被水陸軍運拖得喘不過氣來。

項羽對劉邦說:「天下多年來之所以戰爭頻繁、混亂不堪,只是因為我們兩人互相爭斗的緣故。我很想與你面對面地挑戰,一決勝負,以免天下百姓互相殘殺,白白受苦。」劉邦笑著拒絕說:「我寧可與你鬥智,不願與你直接斗勇。」

項羽不聽,命令軍中壯士出陣挑戰。漢軍陣中有擅長騎射的樓煩族士兵。楚軍三次挑戰的壯士,都被樓煩族士兵射死。項羽大怒,於是他親自披甲執戟出陣挑戰。樓煩族士兵又想射箭,項羽怒目圓睜,大喝一聲,聲如巨雷,樓煩族士兵嚇得眼睛不敢正視,手無發箭之力,趕忙回馬入陣,躲進軍營不敢出來。劉邦派人暗地一打聽,原來是項羽親自出陣,嚇退了漢軍射手。劉邦聽後大驚失色。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一決雌雄」這個成語,意指一決勝負。

楚漢之爭的影響:楚漢之爭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楚漢戰爭最終實現了西漢王朝的大一統,具有積極的歷史意義。楚漢戰爭歷時4年多,戰地之遼闊,規模之巨大,用兵韜略之豐富,前所未有。那麼就這場戰爭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影響呢?

楚漢之爭是由秦末農民戰爭直接演變而來的,但性質卻截然不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農民戰爭雖然勝利地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但曾經是農民戰爭領袖的劉邦和項羽,卻不得不走封建統治的老路,遂轉變為封建統治權的角逐者。在這場角逐中,項羽具有強烈的舊貴族意識,不善於用人,不能重建統一王朝。劉邦知人善任,因勢利導,終於戰勝了項羽,登上了西漢皇帝的寶座,建立了漢朝。

長期統一

項羽分封劉邦於漢水之畔的漢中,號曰漢王。漢王劉邦統一天下後,便以「漢」為國號,建立了統一的西漢王朝,並為後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又經漢武帝一朝,達到了西漢的巔峰時期。楚漢戰爭造就了統一的西漢王朝,後歷王莽短暫篡國後又進入東漢時期,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400餘年的長期統一局面,促進了漢民族的融合和經濟的發展。

衍生命名

後世劉姓政權多附會漢朝,又以「漢」為國號,如蜀漢、漢趙(前趙)、南漢、後漢、北漢等。連帶賦予漢民族等寓意,許多非劉姓也取「漢」為國號,如成漢、侯景政權、陳友諒政權等。類似淵源,後世分封諸侯王也多以「漢」為號。因為漢朝統一多民族的融合以及漢文化的發展,漢朝國號「漢」又被衍生擴展命名於漢族、漢人、漢字、漢語、漢文、等,影響廣泛而深遠。

成語典故

楚漢戰爭及前後時期誕生了許多著名的成語典故以及詞語、地名,最著名的有如指鹿為馬、取而代之、破釜沉舟、鴻門宴、項庄舞劍意在沛公、約法三章、衣錦還鄉、先發制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一戰、四面楚歌、一決雌雄、楚河漢界、十面埋伏、江東父老、東山再起、霸王別姬、多多益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鴻溝、冠亞季、冠軍、虞美人、二世祖、三秦、三齊、等等,影響十分深遠,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楚河漢界

棋子活動的場所,叫作「棋盤」。在長方形的平面上,繪有九條平行的豎線和十條平行的橫線相交組成,共有九十個交叉點。

棋子就擺在交叉點上。中間部分,也就是棋盤的第五,第六兩橫線之間末畫豎線的空白地帶稱為「河界」。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常有一區空隙,上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以下棋比況歷史上的「楚漢戰爭」。據史料記載,「楚河漢界」在古代的滎(xing)陽(今屬鄭州)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

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至今,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兩端的中間,也就是兩端第四條到第六條豎線之間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線構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作「九宮」(它恰好有九個交叉點),象徵著中軍帳。

劉邦項羽的故事2

劉太公是誰劉太公聽到這個稱號大家或許都會覺得很熟悉,但是其實很多人並不清楚劉太公是誰。劉太公是漢朝創始人劉邦的父親,也就是漢高祖皇帝劉邦的父親,世人稱作他為太上皇劉太公。劉太公姓劉名煓,還有一個名字是劉湍。

歷史上的人物都有名什麼、字什麼、號什麼的,劉太公也有專屬的號稱,特定的名是「昂」,字是「執嘉」,劉太公有兩個號,一個號是「顯」初,另一個號是「太平」。

愛好歷史的人就會知道劉太公是誰。劉太公是劉邦的父親,當年項羽還沒有給劉太公劉湍和劉太公的兒子劉邦封爵位的時候他們是一起住在豐縣裡面的,一起安居樂業,但是沒有過多久,西楚國的霸王項羽為了爭奪政治權利,於是和劉太公的兒子也就是當時的漢王劉邦,展開了一場屬於兩國的戰爭。在一場生與死的較量中,最後還是劉太公的兒子劉邦獲勝。

在這場生靈塗炭的戰爭中,劉太公劉湍當然不是平平安安度過的,有一次反戰中,劉太公劉湍很不幸被敵軍擒獲,雖然最後劉太公的兒子劉邦智取獲勝了,使得劉太公劉湍沒有失去性命,但是也因為失去了一部分所佔據的地方資源,以鴻溝分界。

戰爭勝利之後,劉太公劉湍的兒子劉邦雖為了帝王,但是劉太公劉湍的地位並不顯著,盡管他是劉邦的父親,但是地位也就是臣子的身份,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哪裡有父親給兒子作揖,兒子不給老子作揖的道理,劉太公就不服氣,甚至很生氣,後來才有了太上皇的稱呼。

項羽要殺劉太公

劉太公原本一個老老實實的農民,即便是現在在京都生活也不會觸及到太多的政治方面的問題,那麼項羽要殺劉太公,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一想便知道,一定和劉太公的兒子劉邦有關系。

果然,根據歷史記載,具體故事是這樣的,因為楚漢正處於對立階段,劉邦是漢朝的統率在,項羽是楚國的一名大將,楚國想要成功獨霸一方,必定要消滅劉邦的部隊,可是以當

時的實力來看,劉邦的實力要更強一些,加上劉邦躲在城中也不出來迎戰,項羽也不幹貿然進攻,於是便想了一個主意就是用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做人質來引誘劉邦出城,可是劉邦稱帝的願望那麼強烈,會因為這個中項羽的圈套嗎?

項羽果然把劉太公放在了一個很高的木板上面,還要挾劉邦說你要是不向楚國投降的話,我就要把你父親劉太公煮到鍋里,果然劉邦的一番話語不僅沒有投降的意思,還把項羽惹怒了,劉邦說的是我如果向你們楚國投降了的話,那麼劉太公不僅僅是我的父親了,也會成為你們楚國的父親,你們要是把執意把你們的父親要煮了,那麼到時候也分給我一碗湯喝吧。項羽十分生氣,正准備要把劉太公殺掉,可是項伯把項羽要殺劉太公的行為制止住了。這樣一下,劉太公不僅得救了,而且劉邦也沒有投降,項羽的計劃又一次失敗了。項羽要殺劉太公不是最終目的,幸運的是劉太公也沒有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劉太公行樂

劉太公行樂,顧名思義就是劉太公在晚年的一些生活。劉太公原名叫做劉惴,是秦朝的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民,在六十五歲之前都是以耕田為生,可是劉太公在六十五歲以後生活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就是因為他的兒子,劉邦。

劉邦在稱帝之後,便把劉太公接到京城生活,這讓劉太公一下很難適應,畢竟以前都是干著農活,現在的生活一下變得這么舒適他很難接受。果然沒過多久,劉太公就過膩了這種天堂般的生活,開始變得整天悶悶不樂,這讓劉邦很是不解,於是劉邦通過打聽父親身邊的侍從了解到父親是因為懷念以前家鄉的生活才這般悶悶不樂,但是家鄉里京城隔這么遠,帶父親回去不太實際,可是劉邦又想實現父親的這個心願,便私下把父親所在的村莊都遷到到了離京都不遠的地方,一草一木,房屋結構,總之村莊里的所有都原封不動的遷了過來。

不久,劉邦便告訴父親要帶他回家鄉看看,劉太公心裡非常高興。可是走了沒多久劉邦就告訴父親馬上就到了,劉太公還納悶就這么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劉太公下車後,便看到家鄉的村口,在往裡走,看到一個又一個熟悉的面孔,房子也是一模一樣的,可是劉太公還是有點半信半疑,於是向村民一打聽,便知道了具體情況,即便如此,劉太公看到鄉親們,那一份親切感油然而生,還流下了激動的眼淚。這便是劉太公晚年一個重要的行樂故事。

劉太公封號

楚漢之爭,劉邦勝利後,關於劉太公封號這一問題被很多人關注。其實漢高祖劉邦的父親並沒有什麼封號。眾所周知,劉邦的`江山是他本人及一些有頭腦的賢能異士打下來的,劉太公劉湍並沒有做些什麼,所以在漢高祖劉邦封帝後,劉太公遲遲沒有什麼更好的職位,一直以臣子的身份處在漢高祖劉邦的身份,就算見面作揖時都是劉太公劉湍向漢王劉邦俯首稱臣,劉邦倒是沒有給他對著作揖。

不過自古以來,歷史上確實是沒有帝王給父親封號的典故。

不過有一句俗話:「百善孝為先」。就算兒子劉邦的身份地位有多麼高,父親就是父親,尊重長輩是道德中的優良傳統美德。劉太公劉湍對於兒子的做法很不滿意,但是又不能明說。所以呢,他就在漢高祖劉邦再次拜訪他時,劉太公就握著掃把在門口與他相見。得知此事的劉邦很驚嚇,後來細想一下,最後給劉太公封為「太上皇」。

撇去政治不談,只論家室的話,在家父親的地位必然是是高於作為兒子的劉邦的,但是劉邦畢竟是漢王,自己打下的江山,哪裡有因為這個道理就退位讓給父親來當皇帝。而且在那個段也就皇帝的位置是最高的,封號什麼的話這肯定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討論才得出的,事實證明「太上皇」這個稱號不高不低恰到好處,也算是劉太公封號了。這顯示劉邦過人的智慧,這也為後世常用,歷史上唐朝的太上皇是最多的。

劉邦項羽的故事3

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涌,24歲的項羽和叔父項梁在江南起兵。為了擴大力量,項梁派項羽去聯絡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氣揚地說:「你能敵萬人,我們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舉得起嗎?」項羽先讓桓楚手下4名健壯的大漢一起舉鼎,然而大鼎卻像生了根似的絲毫未動。然後,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運起力氣大喝一聲「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舉起,而且三起三落。於是,桓楚滿口答應,合兵從羽起義。

劉邦和項羽的故事——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遊經過會稽(今江蘇蘇州),項羽也隨眾人前往觀看。觀望中,項羽不禁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語,就表現出項羽的宏偉大志和英雄氣概。

劉邦和項羽的故事——先發制人

陳勝起義後,會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機反秦,他於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見項羽時說:「現在是滅秦的好時機。我聽說先發制人,後發則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點共同起兵。」出身貴族的項羽豈肯委身於人下,按照計劃,項羽殺死了聲稱「先發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開樹起了起義大旗。

劉邦和項羽的故事——破釜沉舟以一當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將章邯指揮秦軍主力合圍巨鹿,項羽率兵前往解救。為了表現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項羽帶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項羽率軍斷秦軍糧道,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激烈的較量,「楚戰士無不以一當 十」。秦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逼使章邯率其殘部投降。

劉邦和項羽的故事——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後,項羽在鴻門(今陝西臨潼附近)設宴招待漢高祖。在宴會上,項羽的謀士——亞父范增幾次示意項羽擊殺漢高祖,但項羽因不忍而不予理會。於是,范增便讓項庄以舞劍助興為名,想借機刺殺漢高祖。漢高祖的謀臣張良看到形勢緊迫,就出外召樊噲說:「現在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常在沛公。」於是樊噲帶劍擁盾進入宴會廳,指斥項羽不守信義,項羽被樊噲的氣勢所折服,漢高祖借機脫離險境。

劉邦和項羽的故事——沐猴而冠

滅秦之後,項羽引軍入咸陽,大肆燒殺,咸陽火三日不絕。謀臣勸項羽說:「關中山河四塞險阻,土地肥美,可以作為霸王之都。」而項羽以「富貴不歸故里,如同夜間穿錦綾走路,沒有人知道」為借口加以拒絕。勸他的人感嘆道:「人們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項羽聞聽此言,就殺了說這話的人。

劉邦和項羽的故事——四面楚歌

因剛愎自用和性情殘暴而失去謀臣和百姓的支持,項羽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敗下陣來,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被漢高祖軍隊圍得水泄不通。夜間軍營四面皆楚歌,項羽大驚,見大勢已去,率眾殺出重圍,逃至烏江邊,因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劉邦和項羽的故事——烏江自刎

西楚霸王項羽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劉邦項羽的故事4

劉邦,是漢高祖,是漢朝的開山鼻祖。項羽,是西楚霸王,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戰士。他們兩個有什麼關聯呢?哦!原來他倆在著名的戰役中——楚漢相爭成為了敵人,不過值得一提,劉邦領導的戰役可謂是每場都會一敗塗地!可是他為什麼在「楚漢相爭」中成為了贏家呢?等下你就知道了。

說起劉邦與項羽的身世,你一定會大吃一驚:項羽出生在貴族,講義氣、風度翩翩、且天資聰慧;劉邦是貧民出生,十分粗魯、常常醉酒不付錢。看到這,你一定會想:「在身世與性格上,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可偏偏是粗魯野蠻的劉邦會獲勝,而風度翩翩又講義氣的項羽會輸了呢?」看下去你就知道了:劉邦人緣好,結識了許多的良將謀士給他出謀劃策;而項羽,小肚雞腸,僅一名謀士還被他給氣跑了!就是因為兩個的為人處事的區別,從而改變了歷史進程。

垓下之戰,是項羽有史以來第一次戰敗,也是「楚漢相爭」的最後一次戰役,劉邦在垓下集合了七十萬大軍,而項羽只帶了十萬大軍,在戰役最後,項羽僅帶了二十六人逃至烏江,一位漁夫劃船而來,叫項羽趕快上船,項羽說道:「上天要亡我,我還渡江干什麼?況且我項羽當初帶領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過烏江向西挺進,現在無一人生還,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憐愛我而擁我為王,我又有什麼臉見他們呢?或者即使他們不說,我項羽難道不感到內心有愧嗎?」說完便自殺身亡了。

古今中外,有多少的故事令人深思,劉邦與項羽的事跡告訴我: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在生活中要多結識良師益友,大丈夫要能屈能伸,要豁達大度。如果當年項羽聽從旁人勸告,回到江東,改變小肚雞腸的性格,「楚漢相爭」還不知誰勝誰負呢!

② 劉邦和項羽的故事

反秦武裝力量最強的有兩支部隊,一是首舉義旗的陳勝領導的農民武

裝,一是項梁響應陳勝而發動楚人起事的項梁領導的武裝。

而陳勝、項梁都

以失敗告終,項羽繼承項梁事業並領導原楚兵,農民武裝則大多歸劉邦領導。

項羽戰河北,劉邦戰河南,終於推翻暴秦,接著兩人爭天下。

本來項羽比劉

邦強大得多,為什麼劉邦終於取勝,並開創了西漢王朝呢?項羽失敗的理由

已如上述,現著重分析劉邦得勝的原因。

1.亂世出草澤英雄

古時,人民一般來說是安份守己的,而人民造反,大多是被統治者逼出

來的。

陳勝等揭竿起義正是因此。

二世六年七月,下詔遣發貧民九百人到漁陽

(今北京郊區密雲縣)去戍守,並令當天就出發。

這支隊伍由陳勝任屯長,

還有兩都尉監管。

適天下大雨,道路泥濘難行,不能按限期到達,而失期,

按秦法都要斬頭。

這些被暴秦壓榨得活不下去的農民,久已積憤在胸,陳勝

與其好友吳廣商議,認為既然要死,不如造反以求生。

他倆便設計殺了監管

他們的兩都尉,並將造反求生的意圖告知所屬戍卒,大家當然贊成。

於是,

大家在陳勝領導下起來造反了,攻城略地,各地被壓迫的農民紛紛來參加,

占據陳時,已有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

眾人立陳勝為王,號為張

楚。

這星星之火一點,到處燃起燎原之火,各階級的人反秦的越來越多。

劉邦也是因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劉邦原當泗水亭長,他經常為縣押著

夫役去驪山築秦始皇陵墓。

有一次送夫役到半路,夫役多逃亡,他自料到驪

山時必跑光了。

這樣,他是要被斬頭的。

於是,他召集大家飲酒,對夫役們

說:「大家都走吧,我也要逃避他鄉了。

」其中有十餘名壯者願跟隨他。

陳勝起義時,劉邦已聚眾近一百人了。

在沛縣椽、主吏肖何、曹參的策劃和

樊噲的參預下,劉邦率領其徒殺了沛縣令,造反起來了。

還有黥布、彭越等人也是被暴秦所壓迫而起來造反的。

黥布,姓英氏,

是個普通平民,犯暴秦刑法,受處在臉上刺字的刑罰,這種刑叫做黥,故稱

黥布。

他被送往驪山築秦始皇陵墓。

當時參加築陵墓的有數十萬人之多,因

不堪受壓迫,便結伴逃亡,在江中為盜。

後黥布率其徒眾投奔項梁的反秦隊

伍,項梁死,歸屬項羽。

黥布率領的驪山之徒因受壓迫最深恨秦也最深,在

救巨鹿和其他反秦的戰斗中打先鋒,拚死戰斗,常常以少勝多。

而楚兵勇冠

諸侯,實賴英布率領驪山之徒的英雄奮戰。

彭越原在巨野澤中捕魚為生,因

受苛政所逼,鋌而走險,結黨為盜。

秦末大亂,彭越聚眾到萬親人。

在楚漢

相爭中,彭越和黥布先後投奔劉邦麾下,在打敗項羽軍中戰功卓著,都被立

為王。

這些草澤英雄是在亂世中才能出現的,他們也因在亂世才能稱王或成就

帝業。

在當時諸多亂世英雄中,開始陳勝的力量最強,影響最大,正如司馬遷

所說:「一夫作難而七廟墮」,亡秦的序幕是他揭起的。

雖然由他首舉義旗

而掀起反秦戰火,但他終兵敗身死,不能實現其亡秦壯志。

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陳勝起事時,秦軍力尚未削弱,可以集中力量鎮壓陳勝領導的農民軍。

二是農民軍初起,戰斗經驗不足,其中自說懂得兵事的,只不過是曾在項燕

軍里占吉凶的周文,陳給他將軍印西向擊秦,由於人心所向,到函谷關時已

有車千乘,卒數十萬。

兵雖多,因是烏合之眾,被秦大將章邯所破,陳勝被

其車夫庄賈所殺。

三是脫離群眾和用人不當。

(《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被內奸所害後,農民軍大多匯集於劉邦的麾下,劉邦實際上成為陳

勝的繼承者。

劉邦後來能入關和戰勝項羽,這與客觀形勢發生變化有關。

勝雖敗,他掀起的反秦風暴,嚴重削弱了秦的力量,而爾後各階級組成反秦

隊伍,從四面八方向暴秦沖擊,使秦軍顧此失彼,疲於奔命。

因此,劉邦所

處的地位比之陳勝有利得多。

特別是,項羽率領楚軍救巨鹿,牽制秦軍主力,

劉邦才得以順利入關。

由於項羽和劉邦兩軍打擊,終於消滅秦軍,推翻暴秦。

而劉邦之所以能打敗項羽,就劉邦其人和漢軍而論,是因劉邦本人及其將相

以及漢兵經過長期的戰爭實踐和千錘百煉,戰爭經驗日益豐富,戰斗實力日

益強大。

尤其是劉邦本人善於御將、懂得爭取人心和能集眾智成大事,故他

遠比項羽高明得多。

這便是他能打敗項羽成就帝業的主要原因。

下面將具體

評述。

2.實戰中不斷成長

世界上沒有生而知之的人,只有學而知之的人。

任何英雄俊傑之所以成

為英雄俊傑,都需要經過學習——實踐——學習。

只有如此的反復,人的才

智才日益豐富,成就才越來越大。

漢朝的開創者劉邦和開國功困都是這樣成

長起來的。

劉邦原是個無賴,他不事生產,酗酒好色,是個「說大話,少成事」(肖

何話)的人。

其人喜交遊,慷慨大度。

這種人如在太平盛世,可能成為幫派

首領,估計沒有更好的前程;恰好他生逢在秦末亂世,苛政逼他投入反秦的

戰爭。

在戰爭洗禮中,他的劣根性的一面得到一定的改造,優點即喜交遊、

慷慨大度的一面得到發揮,能聚眾容人。

隨著隊伍的不斷擴大,野心也就大

了。

他在咸陽看到秦始皇時說:「大丈夫當如此也」,是對皇帝高貴威武的

羨慕,入關後就有當皇帝的雄心壯志了。

初時,他看見秦宮殿豪華,美女如

雲,他好色酗酒的本性又發作,想留此享樂,後納樊噲、張良之諫,以圖天

下為重,才還軍霸上。

這說明,劉邦這時已把爭天下放在首位,只要對此有

利的話都聽,有利於此的事都干,他成熟了。

韓信原是個游手好閑的人。

他是淮陰人,貧而無行,故沒有被推薦到政

府去做事。

又不會生產和經商,嘗寄食於親戚朋友家,人多討厭他。

淮陰城

有一個賣豬肉的無賴青年對他說:「你這么高大,好帶刀劍,實是裝模作樣

以掩蓋你膽小。

」又當眾辱他說:「你不怕死就用劍刺我;你怕死,就從我

的褲襠下爬過去。

」韓信注目看這無賴一會兒。

就趴在地下從他的褲襠下爬

過去。

全市人都笑韓信膽小怕死。

當時,韓信落魄到向人討吃,未免有自卑

感,且因此殺人沒有必要,而這無賴還有一群惡棍想幫,他力敵不過,只能

忍辱。

但像韓信這樣游手好閑的人,如果不是亂世,或在亂世而不投入反秦

隊伍,他肯定不會成為軍事家,可能成為流氓。

而一個人的變化有時是難於

預料的,「士別三日,刮目相視」,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楚大將龍且就是從

韓信過去甘受辱的事看不起他,結果自己倒霉。

韓信曾在項梁反秦隊伍當兵,

後又在項羽手下當郎中(侍衛),一直到項羽入關。

在這比較長時間里,韓

信在戰爭實踐中得到鍛煉,特別是他在楚軍最高統帥項羽身邊工作,從中學

習項羽的指揮作戰的才能,接受秦、楚戰爭的經驗教訓,正因具有如此良好

的條件,使他逐漸成長,後來已能向項羽提出作戰方略。

因項羽不採納而投

漢。

肖何與之談話,甚為敬佩。

後來在楚漢戰爭的實踐中,他的軍事才能不

斷增長並得到充分發揮,成為一代名將。

漢軍中的謀士、武將,除張良在未投漢前得黃石公授予《大公兵法》而

有作戰謀略外,其他大都是平民百姓,且都是社會最下層出身。

如樊噲是狗

屠,周勃是吹鼓手,灌嬰是布販,患敬是車夫。

這些人,原來毫無戰爭經驗,

對軍事一竅不通,後來能成為漢的主要將領,還不是在戰爭實踐中成長的。

樊噲當他屠狗賣肉時,他不會想及天下之事。

可是,在協助劉邦打天下後,

他所做所想的已能從圖天下這個大局出發,故劉邦留戀秦宮和美女而不想離

開時,他嚴厲批評劉邦這是走亡秦的老路。

在助劉邦打天下中,他忠心耿耿,

奮不顧身,在鴻門宴上劉邦危急時,他擁盾側身沖入,慷慨陳辭,使項羽無

話可說,才使劉邦脫身歸去。

樊噲己從一個計較斤兩的屠狗之徒成為以天下

為己任的將領了。

周勃這個在喪事混飯食的吹鼓手,不只他人就是他自己也

不會想到他成為將相。

而在反秦和楚漢相爭中,不斷的戰爭實踐,使他成為

一個卓越的將領,屢立戰功,是劉邦最信任的大將之一,後來升為太尉,官

到丞相。

至於陳平,是一個「盜嫂受金」品行不端的讀書人。

也許他從書本中已

懂得興亡之理,而後來他成為劉邦的傑出謀士,也是他長期從事反秦斗爭中

學到本領之故。

肖何、曹參也只不過是縣吏,開始也不懂得治國治軍,在為

劉邦打天下,肖何功居第一,曹參戰功最大,後都位列丞相。

如果不參加戰

爭實踐,決不會有此豐功偉績,也不會位極人臣,其成就也是有限的。

在推翻暴秦以圖天下中,逐鹿中原的英雄俊傑不知有多少。

而最後劉邦

得其鹿,固然與劉邦領導有方有關,但如果只靠劉邦一個,即使他有三頭六

臂或才幹超人,也難得天下。

顯然,劉邦能得天下,正因他這個集團有許多

傑出的人材,正因有這個人材群體,他操縱的戰爭機器,才能運轉自如,指

揮隨意,即使在屢戰屢敗的劣勢下,也能頂得住,堅持到最後勝利。

3.因人因勢御將相

作為一個領導者,不只要善於用人,也要善於御人,而用人和御人是相

輔相成的,不能偏頗。

如果能用人而不能御人,人將不聽其指揮,會造成分

裂:御使人而不能用人,人將不服而背離。

因此,要使人心服而緊緊團結其

在周圍,必須巧妙地將兩者結合在一起。

劉邦就有這種天才。

說是天才,並

非說天生便有,而是說其人素質較好,智商較高,經過實踐或別人啟發,他

易於領會,或自我揣摩無師自通。

劉邦能用並能駕御韓信便是個典型的例子。

韓信歸漢後,劉邦只給他當

治粟都尉,即管理糧飽小官,沒有發現他是個奇才。

只有肖何與他交談,認

為他是個大將之才,故韓信未被重用而逃亡時,肖何立即前往追他回來。

肖何的竭力推薦,劉邦拜他為大將,從一個管理糧餉的小官一下子提升為大

將,這不能不使全漢軍驚奇。

這種機遇在歷史上是罕見的,對於韓信來說也

是出乎意料之外,不能不感激無涯,竭智盡力為劉邦打天下。

劉邦雖放手讓

韓信充分發揮其軍事才能,但對他有戒心,常常加以適當控制,特別是在韓

信實力強大的時候。

如劉邦曾派張耳隨韓信東向征伐,韓信軍先後破魏、代

軍,劉邦就派使抽調其精兵到滎陽以拒楚。

這樣既可增強榮陽守軍力量,又

防止韓信力量過大會出現尾大不掉的意外事。

劉邦在成臬被項羽圍急,劉邦

逃出渡河到修武,修武是韓信、張耳軍的駐地,劉邦一早自稱漢使突入帳中,

韓信、張耳還未起床,即在其卧外奪其印符,召集諸將。

信、耳才知劉邦到,

大驚。

劉邦奪兩人軍,令張耳守趙地,任韓信為相國,收趙兵以擊齊。

劉邦

就是這樣既信任韓信,又常常控制其軍為己用。

劉邦打敗項羽登上帝位,也

出於對韓信的戒備,便以游雲夢計擒韓信,削其王位,降為淮陰侯。

有一次,

劉邦與信談及諸將將兵的才能,劉邦問信:「我能將多少兵?」信答道:「陛

下不過能將十萬兵。

」劉邦說:「那麼您呢?」答:「臣將兵,多多益善。

劉邦笑說:「多多益善,你為什麼被我擒了?」信答道:「陛下不能將兵,

而善將將,所以信為陛下所擒。

」(《史記·淮陰侯列傳》)這說明,韓信

是承認劉邦有御將的才能的。

對背楚歸漢的黥布恩威並施,也顯示了劉邦御將的巧妙手腕。

劉邦利用

九江王黥布與項羽的矛盾,便派隨何去說黥歸漢。

黥布到,劉邦卻在床上洗

腳時召見,布看見劉邦如此傲慢待他,大怒,悔來,想自殺。

黥布出,到安

排他所住的地方,見內帳、車輛、飲食都跟漢王一樣,又大喜過望。

劉邦坐

在床上洗腳時召見黥布,是有意給他個下馬威,以顯示兩人政治地位已不同。

因為黥布和劉邦都同時被項羽封為王,兩人地位是一樣,現在黥布來投劉邦,

彼此有君臣之分,故先施之以威,以明彼此地位。

接著又施之以恩,在生活

上待之如己,即給予王的優厚待遇。

在劉邦的恩威並濟下,黥布既安於下屬

之位,又甘心效力。

項羽知黥布背楚歸漢,立即派項伯收九江兵,將黥布妻

子都殺了。

布派人到九江,其心腹將率數千人歸漢,從此,黥布死心塌地事

漢以擊楚,屢立戰功,對打敗楚起了重要的作用(《史記·黥布列傳》)。

對於肖何,既給予重任,又暗中防備,但其手段很巧妙,使肖何小心謹

慎,屢以行動表明其忠。

肖何任縣吏時,劉邦有事,常得肖何袒護。

劉邦起

事,肖何是謀主,及劉邦為漢王,以何為丞相。

劉邦與項羽爭天下,肖何留

守關中,供糧供兵無缺。

關中成為劉邦的根據地,肖何是否忠心,關繫到漢

的成敗,故劉邦時時派人到關中慰勞丞相肖何,實暗中觀其動靜。

肖何知劉

邦對自己有所疑,便派自己子孫、兄弟及宗室數十人到前線服役,劉邦才放

心。

信任又控制,給恩惠又施之以威,這就是劉邦用人、御人的妙術。

4.民心將心都歸漢

「得人心者得天下」,這是人們常說而公認的一條規律。

而在戰時,所

謂「人心」,主要指民心、將心、軍心,這「三心」是互相聯系又密不可分

的。

得民心,戰爭需要的人力、物力就源源不斷得到供應;得將心,將校才

為之拚命沙場。

而兵還不是人民的子弟,得民心其子弟當然為之效死;而兵

能否打仗還不是由將帶出來,得將心就能訓練一支勇敢的隊伍。

故說得民心

和將心,也就得軍心,軍隊就樂於戰死,勝利在望。

相反,如果不得民心、

將心,也就不得軍心,就使人力、物力不得補充,將領不願效命,軍隊不想

打仗。

這樣,不敗何待。

項羽反秦,得楚人之心,六國人之心,故能率領六國諸侯軍推翻暴秦。

但在勝利的同時,他所過無不殘滅,逐漸失去人心,特別是秦人對他的怨恨。

劉邦與他不一樣,他勝利進軍入關,既不擾秦人,也不增加秦人的負擔,連

秦人自動送來的慰勞品,也婉言拒絕,原任官職的照舊,連降王子嬰也保護

起來。

對於暴秦的苛政峻刑盡除去,只與秦父老約法三章,即殺人者死,傷

人及盜抵罪。

而項羽剛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入關後,不只殺降王子嬰,還到處

屠殺燒掠,縱火把秦官燒成一片焦土。

兩相對比,一仁一暴就極其明顯。

人擁護劉邦而怨恨項羽是必然的了。

在楚漢相爭中,秦人怕項羽取勝,他們

將大遭殃,故傾盡全力支持劉邦。

劉邦雖屢戰屢敗,而秦人供應的人力、物

力源源不斷,使劉邦一次又一次挨過難關,最後打敗了項羽。

能否得將心是勝敗的關鍵。

項羽重用人是局限於他項氏宗族和妻子的親

屬,如此劃線,在這圈子裡的人才當然是有限的,而圈子外雖有人才也就不

能用了。

韓信和陳平都是奇才,韓信是歸劉邦後立大功被劉邦稱為「戰必勝,

攻必取」的大將才;陳平歸漢後曾六齣奇計為劉邦取天下安天下。

而這兩人

原是楚營里的人,項羽對他們言不聽,計不從,於是便背楚歸漢。

韓信歸漢

後屢立奇功,被任為齊王,手握重兵,到後來成為楚漢之間舉足輕重的人物。

這時,漢軍日益強大,項羽恐懼,便派盱眙人武涉往說韓信。

他說:「天下

人因苦秦久了,故合力反秦。

破秦後,項王計功割地,分土封王,以休士卒。

今漢王舉兵向東奪人之地,破三秦後率諸侯兵攻楚,其意非盡吞天下不罷手,

其不知足如此之甚。

漢王是不可靠的,他幾次落到項王的手中,項王憐而活

之,但他一脫身便背約,復攻項王,其人不可信如此。

今足下雖自以為與漢

王厚交,為之盡力用兵,終要被他所擒。

足下得以至今不彼他暗算,正因項

王尚在,需要你為他打天下。

當今二王相爭,勝敗定於足下,足下右投則漢

王勝,左投則項王勝。

項王今日亡,明日必輪到足下。

足下與項王有故,何

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而王之?今失此良機,一定要為漢攻楚,難道是

智者所做的事嗎!」盡管武涉分析形勢,說明利害,韓信不為所動,婉言加

以拒絕。

他說:「我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策不用,

故背楚歸漢。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統率數萬大軍,他解衣衣我,推食食

我,言聽計從,我才有今天的地位。

漢王如此親信我,背之不祥,我雖死也

不易心。

」韓信表明對漢王的生死不易的忠心,實是當時漢將心歸漢王的反

映。

5.集眾智以成大事

楚漢久相持未決勝敗,項王要求與漢王獨戰以決雌雄。

漢王笑說:「我

寧鬥智,不能鬥力。

」以兩人智比,項王智不遜於漢王,為何漢王「寧鬥智」?

這是因為項王自負獨斷獨行,不納智者之策,而其個人智有限,故多失計;

漢王兼聽納諫,集眾智成大智,故鄉得計。

項氏世世為楚將,代代有家傳兵

法,項羽叔父項梁主曾以兵法傳授項羽,項羽打起仗確有一套本領,在垓下

決戰前,他親身領導的戰役幾乎是戰無不勝,也因此自負不凡,不僅對身邊

的郎中韓信幾次上策不屑一顧,連老謀深算的范增多次獻計也當耳邊風,因

而屢失戰機。

使劉邦能屢敗屢起,最後置他於死地。

劉邦起事之前,是個酗

酒好色的無賴之徒,父親是個農夫,當然無家傳兵法,對打仗是外行;他又

不讀書,也就不能接受前人的經驗教訓,不懂得興亡之理。

但他有個顯著的

長處,就是虛心聽取別人的計策。

故能集眾智成大事。

劉邦在戰爭實踐中,也懂得些行軍打仗之事,但「運籌帷幄」非其所長,

往往作出錯誤的決策。

由於他對張良、陳平等謀士言聽計從,故能及時糾正

錯誤,實行正確的決策。

如劉邦率軍西向攻秦,因秦將堅守宛城,攻不下,

劉邦率軍越宛城西進。

張良諫說:「沛公雖急欲入關,但秦兵尚多,拒險而

守,難於攻破。

今不下宛城,如越城西向,宛守軍從後追擊,前面秦兵攔擊,

前後夾攻,將處於危機。

」於是,劉邦於夜間率軍從他道回來,更換旗幟,

天黎明時,包圍宛城三周,守將要自刎,其舍人陳恢止之,便往見劉邦,說:

「宛城認為降必死,故皆堅守。

漢軍強攻,死傷更多。

為足下計,最好的降,

封其守將官職,使其留守,引其甲士西進。

其餘城池知優待投降將士,必爭

開門投降,漢軍將通行無阻。

」劉邦說:「好!」乃封宛城守將為殷侯,封

陳恢為千戶。

劉邦率軍西進,無不下者。

而漢軍所過,軍紀嚴明,不擄掠屠

殺。

於是,先諸侯軍進入關中(《史記·高祖本記》)。

劉邦被項羽急圍於滎陽,便與酈食其謀議削弱項羽權力。

食其建議:「秦

滅六國,其後人無立錐之地。

如漢能立六國之後,其君臣百姓必感恩戴德,

必支持漢而反楚。

」劉邦表示同意,便叫人刻印,派食其前往分封六國後代。

食其還未啟程,張良從外來到,項羽將食其主張分封事相告,張良說:「天

下游士離鄉別井來投漢,拚死立功,所盼望的是想得封侯賜邑,今復立六國

之後,天下游士各歸事其主,誰與您取天下。

楚強,六國必從之,那會附屬

於漢。

用立六國之謀,漢大事完了!」這時,劉邦正在吃飯,聽了張良的話

氣得吐出來,大罵道:「豎儒,幾敗乃公事!」立即叫人銷毀印章(《史記·留

侯世家》)。

6.抓戰機進行決戰

在楚漢相爭後期,楚漢兩軍在滎陽東北廣武對峙。

這時,彭越在梁地,

神出鬼沒襲楚後方,絕其糧道;韓信破齊後起兵擊楚。

項羽恐懼,乃與劉邦

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歸。

張良、陳平認為是消滅項羽良機,讓其東歸

是縱虎歸山。

劉邦便進兵追項羽,到陽夏南駐軍,待韓店、彭越軍到擊楚軍。

到固陵,仍未見韓信、彭越應約前來。

楚擊漢軍,大破之。

漢軍復入壁,深

塹堅守。

劉邦勢孤,毫無辦法。

後用張良計:從陳縣以東到海濱的土地封給

韓信,唯陽以北的土地紂給彭越,並調黥布率兵來會戰。

韓信、彭越得封地

立即聽令會師於垓下,劉邦終於打敗了項羽,開創西漢王朝,登上了皇帝寶

座。

閱讀全文

與劉邦和項羽的故事簡稱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還沒分類有哪些 瀏覽:371
兩國駙馬說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884
拿到了健康證你想說什麼 瀏覽:662
鎮平幸福路辦事處屬於什麼街道 瀏覽:32
進賢健康碼怎麼弄 瀏覽:903
在事業單位上班多久可以去考公務員 瀏覽:804
酒泉經濟發展如何 瀏覽:7
值得我們為之奮斗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607
婚姻和愛情怎麼結合 瀏覽:351
愛情為什麼會被譽為最偉大的歌手 瀏覽:620
曲靖健康碼怎麼填寫 瀏覽:735
故事的發源地是什麼 瀏覽:298
幸福三重奏鄧捷用的什麼音響 瀏覽:839
湖北健康碼什麼用 瀏覽:652
1653的愛情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624
如何變成最幸福的人 瀏覽:428
婚姻不被理解該怎麼辦 瀏覽:573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哪些合同有效 瀏覽:860
寧波紅色碼怎麼健康打卡 瀏覽:912
哪個字代表著幸福的意思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