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尊師好學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尊師好學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02 21:23:16

⑴ 古代尊師重教的典故有哪些

1、子貢結廬

子貢,孔子傑出弟子。後棄官從商,成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歷來公認他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聖人孔子溘然長逝。孔子死後,眾弟子皆服喪三年,相訣而去,獨有子貢結廬墓旁,守墓六年,足見師徒情深,尊師之誠,實屬中華尊師孝道楷模第一人。

後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因子貢為孔墓所植為楷樹,後世便以「楷模」一詞來紀念這位聖徒。

2、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一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將樂縣人,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為師。

時值冬季的一天,楊時因與學友游酢在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師家請教。他們頂著凜冽寒風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和游酢,只見他們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3、岳飛哭祭

岳飛(謚號:武穆王),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南宋抗金名將,其軍事才能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

岳飛的老師名叫周同,據說他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後,每到初一、十五,岳飛都一定會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4、明帝尊師

漢明帝劉庄,東漢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間,吏治非常清明,境內安定團結。

博士桓榮是漢明帝做太子時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的尊敬,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桓榮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軀的至高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5、教子尊師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少有的明君,開創了「貞觀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國家要興望發達,長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認為教誡太子諸王是「當今日之急」。

因此,他給幾個兒子選擇老師都是德高望重,學問淵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誡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師。一次,太子的老師李綱因患腳疾,不能行走。怎麼辦呢?

在封建社會裡面,後宮森嚴,除了皇帝和他的後妃、子女可以坐轎後,其它官員不要說坐轎,就是出入也是誠惶誠恐的。唐太宗知道後竟特許李綱坐轎進宮講學,並詔令皇太子親自迎老師。

後來,唐太宗又叫禮部尚書王圭當他第四個兒子魏王的老師。有一天,他聽到有人反映魏王對老師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氣,他當著王圭的面批評兒子說:「以後你每次見到王圭,如同見到我一樣,應當尊敬,不得有半點放鬆。」從此,魏王見到老師王圭,總是好好恭迎,聽課也認真了。

由於唐太宗家教很嚴,他的幾個兒子對老師都很尊敬,從不失禮。唐太宗教子尊師也被後人傳為佳話。

6、為師熬葯

東漢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棟,熟讀各家典籍,乃是遠近聞名的大儒。

後來,魏昭到京城洛陽任官,毅然決定拜遠在南陽的郭林宗為師,並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熬葯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葯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熬的葯太燙,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後郭林宗又說葯太苦。

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葯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儒家學者。

⑵ 尊敬老師的成語典故

尊敬老師的成語典故:
1、程門立雪(或立雪求道)
釋義: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藉以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成語典故
《宋史·楊時傳》:"至是,游酢、楊時見程頤於洛(今洛陽),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游酢(音zuò)與時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幼穎異,能屬文,稍長,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遠千里從之游,號曰龜山先生。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一尺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2、白首北面:
釋義:北面:古以南面為尊,北面為卑,此指學生敬師之禮。謂年老猶拜師受業。
成語典故
《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為人師焉,陳留王孝逸先達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豈以年乎?"
繁師玄聞董常賢,問賈瓊以齒。瓊曰:"始冠矣。"師玄曰:"吁!其幼達也。"瓊曰:"夫子十五為人師焉。陳留王孝逸,先達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豈以年乎?瓊聞之:德不在年,道不在位。"

--《文中子中說·卷九·立命篇》

繁師玄聽聞董常很有才能,問他年紀。賈瓊答復說剛成年,繁師玄說真是年紀輕輕就聞達於天下啊。賈瓊認為:德不在年,道不在位,並用王孝逸和孔子的故事作為引證。王孝逸年紀較長,但仍以孔子為師,虛心向學。這便是"白首北面"的來歷。
3、曾子避席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上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
4、圯上敬履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良嘗從容步游於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歐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 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節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譯文】
留侯張良的祖先是韓國人。張良曾經有一次在下邳的橋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著粗布衣裳的老人,來到張良所在的地方,故意把鞋掉到橋下,回過頭對張良說:「孩子,下去(給我)把鞋取上來!」張良非常吃驚,想要打他,因為看他年紀老,竭力忍住氣,走下橋去把鞋取上來。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既然已經替他把鞋取上來,於是就恭恭敬敬地給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腳穿上鞋,大笑而去。張良非常吃驚,目送著他離去。老人走了將近一里路,又轉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年輕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傳給你。五天之後天亮時,在這里跟我相會。」於是張良感到很奇怪,下跪說:「好。」 五天之後天亮時,張良到那裡去。老人已經先在那裡了,(他)非常生氣地說:「(你)跟老年人約會,(比老人還)慢來,為什麼(這樣)呢?」又說:「五天之後早點來相會。」(說完就)走了, 五天之後雞叫的時候,張良就到那裡去。老人又已經先在那裡了,(他)又非常生氣地說:「(你又比老人還)慢來,為什麼(這樣)呢?」 (說完就)走了,說:「五天之後再早點來相會。」五天之後,張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裡。過了一會,老人也到了,(他)很高興地說:「應該像這樣(才對)。」(老人)拿出一卷書,說:「(你)讀了這個就可以成為帝王的老師了。今後十年(你)將建立(一番事業),十三年後你將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了。」(說完)就走了,再沒有說別的話,也不再出現。第二天(張良)看那捲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就感到很驚奇,常常反復地誦讀它。
5、一字之師

[ yī zì zhī shī ]
1. 【解釋】: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2. 【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3.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指改正一個字的老師
例句
李明是我的同學,又是我的~,我的好多作文都是經他手改的。
成語故事
唐朝末年,詩人鄭谷回到故鄉江西宜春。他以文會友,經常和一些文人往來。 當地有個叫齊已的和尚,對詩文很有興趣。他早就仰慕鄭谷的才名,就帶著自己寫的詩稿,前來拜會。齊已把詩稿一首一首地請鄭谷看。鄭谷讀到《早梅》這首詩時,不由得沉思起來。鄭谷吟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面對齊已說:「梅開數枝,就不算早了。」鄭谷又沉吟了一會,說:「不如把『數』字改為『一』字貼要。」齊已聽了,驚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文人們知道了,就把鄭谷稱為齊已的「一字之師」。 成語「一字之師」是指能糾正一個錯別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處的老師。

閱讀全文

與尊師好學的成語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年人為什麼要步入婚姻 瀏覽:533
屬馬的和屬蛇的婚姻指數是多少 瀏覽:945
成都的愛情斑馬線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瀏覽:208
龍川縣全年經濟多少億 瀏覽:873
故事光投影儀價格是多少錢 瀏覽:456
平安好醫生健康卡是干什麼的 瀏覽:939
健康智谷停車位多少錢 瀏覽:737
事業單位還沒分類有哪些 瀏覽:372
兩國駙馬說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885
拿到了健康證你想說什麼 瀏覽:663
鎮平幸福路辦事處屬於什麼街道 瀏覽:33
進賢健康碼怎麼弄 瀏覽:904
在事業單位上班多久可以去考公務員 瀏覽:805
酒泉經濟發展如何 瀏覽:8
值得我們為之奮斗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607
婚姻和愛情怎麼結合 瀏覽:351
愛情為什麼會被譽為最偉大的歌手 瀏覽:620
曲靖健康碼怎麼填寫 瀏覽:736
故事的發源地是什麼 瀏覽:299
幸福三重奏鄧捷用的什麼音響 瀏覽: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