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江三峽之巫峽的有關神話故事
長江三峽之巫峽的神話故事:
巫峽的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來朝霞,又最後送走晚霞,故又稱「望霞峰」。
據唐廣成《墉城集仙錄》載,西王母幼女瑤姬攜狂章、虞余諸神出遊東海,過巫山,見洪水肆虐,於是「助禹斬石、疏波、決塞、導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瑤姬為助民永祈豐年,行船平安,立山頭日久天長,便化為神女峰。
(1)哪個人的故事裡面有巫峽擴展閱讀:
巫峽秀峰豈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萬峰。十二峰之外,還有眾多的險峰異壑,令人目不暇接。蒼峽連彩霞,出峽復入峽。
巫峽是三峽最連貫、最整齊的峽谷,分為東西兩段,西段由金盔銀甲峽、箭穿峽組成,東段由鐵棺峽、門扇峽組成。
巫峽名勝古跡眾多,除有十二峰外,還有陸游古洞、大禹授書台、神女廟遺址、孔明石碑以及那懸崖絕壁上的夔巫棧道、川鄂邊界邊域溪及「楚蜀鴻溝」題刻,還有那刻在江岸岩石上的累累纖痕等,無不充滿詩情畫意。滋潤了歷代遷客騷人的生花妙筆,留下了燦若繁星的詩章。
㈡ 三峽有關的人物故事或詩句
1. 關於三峽的故事文章詩句
關於三峽的故事文章詩句 1. 有關三峽的人物,故事和詩句
《閣夜》
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初至犍為作
【唐】岑參
山色軒檻內,灘聲枕席間。
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
雲雨連三峽,風塵接百蠻。
到來能幾日,不覺鬢毛斑
巫峽
【唐】楊炯
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重岩窅不極,疊嶂凌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三峽聞猿
【唐】貫休
歷歷數聲猿,寥寥渡白煙。
應棲多月樹,況是下霜天。
萬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滿江紅
【宋】何師心
一水飛空,揭起珠簾全幅。
不須人卷,不須人軸。
一點不容飛燕入,些而未許游魚宿。
向山頭、款步聽疏音,清如玉。
三峽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龍浴。
更兩邊瀟灑,數竿修竹。
曉倩碧煙為繩束,夜憑新月為鉤曲。
問當年、題品是何人,黃山谷。
2. 有關三峽的故事,詩詞等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巫山高 鄭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嶢類削成。
霏霏暮雨合,靄靄朝雲生。 危峰入鳥道,深谷瀉猿聲。
別有幽棲客,淹留攀桂情。 望霞峰,又叫神女峰。
位於巫山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於青峰雲霞之中,宛若一個亭亭玉立、美麗動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
古人有「峰巒上主雲霄,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泰、華、衡、廬皆無此奇」之說。每當雲煙繚繞峰頂,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紗似的,更顯脈脈含情,嫵媚動人。
每天第一個迎來燦爛的朝霞,又最後一個送走絢麗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瑤池宮里住著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名叫瑤姬。
她聰慧美麗,心地善良,活潑開朗,耐不住宮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這一天,她邀了她身邊的十一姐妹,騰雲駕霧,遨遊四方。
當她們來到巫山時,只見十二條惡龍興風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圍困其間。瑤姬敬佩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精神,決定助他治水。
便送給大禹一本《上清寶經》的治水天書,瑤姬還沒有來得及告訴大禹如何破譯這部天書,就被西王母派來的天兵捉拿回宮。十二仙女早就厭倦仙宮生活,她們掙脫神鏈,重返人間,幫助大禹疏通了峽道,解除了水患。
從此,瑤姬愛上了三峽,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間,為船民除水妖,為樵夫驅虎豹,為農夫布雲雨。
姐妹十二忘記了回宮的事,久而久之,她們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絕美的峰巒聳立在巫峽兩岸。瑤姬是十二仙女的傑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個迎來朝霞,便贏得了「望霞峰」的美名。
還有巫山神女的傳說,網上應該很多的。
3. 關於描寫三峽的古詩和三峽的歷史小故事
杜甫三峽名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李白三峽詩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望採納!
4. 關於三峽的文章,詩詞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5. 求關於三峽的文章或詩詞
水調歌頭 游泳
毛澤東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沈彬
尺素隱清輝,一毫分險阻。(《題畫山水圖》)
金翅動身摩日月,銀河轉浪洗乾坤。(《獻馬殷頌德》,
《五代史補》)
須知手筆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頓難。(獻李昪山水圖詩)
九衢冠蓋暗爭路,四海乾戈多異心。(《紀事》)
地隈一水巡城轉,天約群山附郭來。(《題法華寺》,
《零陵總記》)
數家魚網疏雲外,一岸殘陽細雨中。(《湘江行》)
松欹晚影離壇草,鍾撼秋聲入殿風。(《潘天錫同題古觀》,
《郡閣雅談》)
壓低吳楚遙涵水,約破雲霞獨倚天。(《望廬山》,
《野客叢談》)
半身落日離秦樹,一路平蕪入楚煙。(下《錦綉萬花谷》)
清占月中三峽水,麗偷雲外十洲春。
幽鳥喚人穿竹去,野猿尋果出雲來。
早發白帝城
李 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巫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釋]
1.巘:(yǎn)
2.闕: (quē)
[作者介紹]
酈道元所在的酈氏家族,據說是漢大將軍酈商的後代,世居華北。在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內遷的時候,酈氏家族沒有遷往他鄉,繼續留居華北,並且參與了少數族政權機構。酈道元的曾祖父酈紹在鮮卑慕容氏的後燕政權中任郡太守。拓跋珪南征時,他便舉郡迎降了,北魏繼續給予任用,這與北魏政權重視漢族知識分子,官僚士大夫的政策是相一致的。酈道元的祖父酈嵩也官至天水太守。
6. 求關於三峽的文章或詩詞
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唐】白居易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梓州。
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三峽想還愁。瀟湘瘴霧加餐飯,灧預驚波穩泊舟。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送客歸京【唐】白居易水陸四千里,何時歸到秦?舟辭三峽雨,馬入九衢塵。
有酒留行客,無書寄貴人。唯憑遠傳語,好在曲江春。
入峽次巴東【唐】白居易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萬里王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三峽聞猿【唐】貫休歷歷數聲猿,寥寥渡白煙。應棲多月樹,況是下霜天。
萬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峽聞猿【唐】慕幽誰向茲來不恨生,聲聲都是斷腸聲。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獨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廟,蠻煙寒鎖夜郎城。憑君且聽哀吟好,會待青雲道路平。
上三峽【唐】李白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唐】李白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唐】李白昔游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疑是天邊十二峰,飛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蕭瑟如有聲,陽台微茫如有情。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燦如綺。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溪花笑日何年發,江客聽猿幾歲聞。
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雲。夔州歌十絕句之一【唐】杜甫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瞿塘兩崖【唐】杜甫三峽傳何處,雙崖壯此門。
入天猶石色,穿水忽雲根。猱玃須髯古,蛟龍窟宅尊。
羲和冬馭近,愁畏日車翻。悲秋【唐】杜甫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
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
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初至犍為作【唐】岑參山色軒檻內,灘聲枕席間。
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雲雨連三峽,風塵接百蠻。
到來能幾日,不覺鬢毛斑。聞范秀才自蜀游江湖【唐】杜牧蜀道下湘渚,客帆應不迷。
江分三峽響,山並九華齊。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歸時慎行李,莫到石城西。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唐】孟浩然峴山南郭外,送別每登臨。
沙岸江村近,松門山寺深。一言予有贈,三峽爾將尋。
祖席宜城酒,征途雲夢林。蹉跎遊子意,眷戀故人心。
去矣勿淹滯,巴東猿夜吟。巫峽【唐】楊炯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
重岩窅不極,疊嶂凌蒼蒼。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美人今何在,靈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送人歸蜀【唐】張祜錦城春色溯江源,三峽經過幾夜猿。
紅樹兩厓開霽色,碧岩千仞漲波痕。蕭蕭暮雨荊王夢,漠漠春煙蜀帝魂。
長怨相如留滯處,富家還憶卓王孫。送王處士游蜀【唐】齊己又掛寒帆向錦川,木蘭舟里過殘年。
自修奼奼爐中物,擬作飄飄水上仙。三峽浪喧明月夜,萬州山到夕陽天。
來年的有荊南信,回札應緘十色箋。出峽【唐】胡皓巴東三峽盡,曠望九江開。
楚塞雲中出,荊門水上來。魚龍潛嘯雨,鳧雁動成雷。
南國秋風晚,客思幾悠哉。送友人歸荊楚【唐】許渾調瑟勸離酒,苦諳荊楚門。
竹斑悲帝女,草綠怨王孫。潮落九疑迥,雨連三峽昏。
同來不同去,迢遞更傷魂。巫山高【唐】陳陶玉峰青雲十二枝,金母和雲賜瑤姬。
花宮磊砢楚宮外,列仙八面星斗垂。秀色無雙怨三峽,春風幾夢襄王獵。
青鸞不在懶吹簫,斑竹題詩寄江妾。飄颻絲散巴子天,苔裳玉轡紅霞幡。
歸時白帝掩青瑣,瓊枝草草遺湘煙。琴曲歌辭·三峽流泉歌【唐】李季蘭妾家本住巫山雲,巫山流水常自聞。
玉琴彈出轉寥夐,直似當時夢中聽。三峽流泉幾千里,一時流入深閨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飛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噴涌含雷風,又似嗚咽流不通。
回湍曲瀨勢將盡,時復滴瀝平沙中。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使仲容聽不足。
一彈既罷復一彈,願似流泉鎮相續。峽中即事【唐】廉氏清秋三峽此中去,鳴鳥孤猿不可聞。
一道水聲多亂石,四時天色少晴雲。日暮泛舟溪漵口,那堪夜永思氛氳。
2.詞念奴嬌【宋】曹冠蜀川三峽,有高唐奇觀,神仙幽處。巨石巉岩臨積水,波浪轟天聲怒。
十二靈峰,雲階月地,中有巫山女。須臾變化,陽台朝暮雲雨。
堪笑楚國懷襄,分當嚴父子,胡然無度。幻夢俱迷,應感逢魑魅,虛言冥遇。
仙女恥求媒,況神清直,豈可輕誣污。逢君之惡,鄙哉宋玉詞賦。
滿江紅【宋】何師心一水飛空,揭起珠簾全幅。不須人卷,不須人軸。
一點不容飛燕入,些而未許游魚宿。向山頭、款步聽疏音,清如玉。
三峽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龍浴。
更兩邊瀟灑,數竿修竹。曉倩碧煙為繩束,夜憑新月為鉤曲。
問當年、題品是何人,黃山谷。
7. 有關三峽的文章
愛在三峽 這次的歷史地理課,老師要求寫一篇文章作為參考。
當時腦中第一反應就是——三峽,因為它的浩盪…… 余秋雨先生曾寫過一篇關於三峽的文章,收錄在他的《文化苦旅》中,這是我第一次通過文字接觸三峽。從古代的逶迤嬗變到現代的浩盪,那是歷史錚錚的回響在敲擊我們的耳膜,多少故事,多少風情。
遙想三國爭霸時期,風起雲涌,名成八陣,遺恨失吳。咆哮的長江穿越夔門,奔至在時間的迴廊。
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拒絕這樣一個激盪著民族之魂,激盪著歷史之魂的地方?厚厚的歷史塵埃堆積起了三峽,而如今——2003年6月1日,長江三峽大壩以西400公里以內,海拔135米以下的數千城鎮將消失在水面以下。一切的神秘,多情,激越,跌宕都將掩埋,定格在昨日。
一 多情——愛在三峽 相傳,上古黃帝時期,鯀治理大水,鯀死後他的兒子禹繼承父業繼續治理。禹的兢兢業業的精神感動了上天的神女,她翩然而至凡間,贈黃綾寶卷,殺十二蛟龍。
在她的幫助下禹順利浚疏三峽。照理,故事該結束了,但是,三峽的悲壯就在於在它的神話中攙雜著割捨不了的「情」,神女被三峽深深吸引,她再也不想回到天上,她寧願在這片神奇的土壤中紮根,於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美麗的神女守候著三峽,守候著中華。
裊裊清煙,千年的霧氣散盡後,她終於變成我今日所見的「神女峰」。而在她的周圍也聳立著大大小小十一峰。
有詩雲: 神女朝雲千古談,聚鶴過江飛集仙。 曾步凈壇訪集仙,朝雲深處起雲連。
翠屏青蔥松巒綠,飛鳳授書瑤姬傳。 上升峰頂望霞遠,月照翠屏聚鶴還。
登龍騰空六峰攢,獅子銀牌飲聖泉。 才睹登龍騰漢字,遙望飛鳳弄秦川。
起雲上升何處去?小溪河畔訪凈壇。 兩岸不住松巒嘯,料是呼朋飲聖泉。
還是那個禹,相傳他在治水十三年的中間非常忙碌,曾三過家門而不入。他的妻子圖山氏站在長江邊盼望自己的夫婿回來,久而久之化為了一尊石頭。
千年之中,這樣的愛情卻不曾隨著時間而衰老;千年之後,有一個女子在船艙中為這個故事黯然掉淚。恍然間一個聲音在她的耳邊想起,於是她提筆寫下: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千年的等待,換不回一場痛哭的機會,卻使我們有幸在今重慶朝天門長江南岸看到那塊「望夫石」。
我想像不出一塊普通的石頭居然能夠承載千年的感情,我也想像不出如果真有機會圖山氏在大禹肩上痛哭一次,她會不會哭出淚來?很多次的等待,已讓她失去了哭泣的力量了吧。 舒婷的《神女峰》描摹出一幅虛掩的世界,這是文字的魅力,而惟有三峽,惟有長江才能孕育出文字所不能言傳的多情。
多情而瑣碎。 順江遠眺,重嶂疊巒,掩映著一個個動人的傳奇,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遐思緲緲,歸思難收。時代的煙火又蔓延到了西漢,在南郡秭歸寶坪村一個名叫王昭君的女嬰出生於此。
多少年後,人們將會以她為榮。漢元帝建昭五年(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次來長安要求和親,此前他已經來過一次了。
漢元帝於是下詔挑選宮女出嫁,遠嫁漠北可是件苦差事,自然沒有人願意,這時候,王昭君挺身而出,自願充任和親使者。在餞別會上,元帝才發現昭君的容貌出色。
《後漢書·南匈奴傳》如此記載: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悚動左右。好一個悚動左右,可惜元帝悔之晚矣!在湖北興山縣昭君村裡,我們依舊可以從一些古跡中,辨認出昭君的豐韻。
只是這些豐韻已經打烙上歷史的印記,只是這些豐韻只能從後代的曲子,戲劇中依稀冥想。我常想,美麗的地方才能蘊育美麗的人。
荊楚文明的奇崛和巴蜀文明的神秘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了成就自己的完美,為了完成心中的「情」而化石,而獻身,而出塞,而碎骨…… 太多了,太多的情濫瘍在這里。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就如同我們不能忘卻現在一樣。
於是我們記住了屈子,這一個倔強的老頭,記住了他的故鄉秭歸縣樂平里;於是我們也記住了那個寧願割頭也不願失城的巴國將軍巴蔓子,記住了他所守的城郭今川東涪陵;於是我們又記住了在蜀地稱帝的公孫述,並由他命名的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縣城東13里長江北岸的山上,三峽工程將把它掩埋),還有就此地而衍生出的有名的「白帝託孤」。 太多了,真的太多了,他們把愛遺留在三峽,用熱血和熱情召喚魂靈。
難怪古人喜歡去那裡憑吊,那裡實在有太多值得抒寫的情懷,個人相對自然已經顯得渺小,又何況是堆積著歷史文化的三峽。 詩歌——詠在三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朝辭白帝》 一葉扁舟,隨波逐流,疊嶂雄奇,怪峰幽幽。
李白被稱為「詩仙」,在此情此景之下,又豈能不大發詩興?這首七絕,流傳千古,我想也只能在三峽孕育出如此浩盪的詩句。行走在三峽,無景不入詩,無情不入詩。
每一塊土地都蘊藉著無數的話題。 李白說: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
杜甫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僅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長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李賀說:瑤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元稹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陳子昂說:古木生雲際,歸帆出霧中。川途去無限,客思坐何窮。
陸游說:。
8. 關於三峽的散文,詩歌
呀 三峽
在少年時的感覺中,三峽,是三道嚴格的門坎,渾濁的江水,都要經過她的凈化和篩選,合格以後,才被放行到大江之中而成為浩瀚的長江的。
而事實上,三峽是歷史的滄桑,是雄壯的山脈,所經歷的最時間的淘洗,是奔流的江水,在青山白雲的環繞中,數以千萬年計的長期演化和變遷。
或許,三峽生來就給眼前這條大江,留出了一條前行的道路,但是,在歷盡了千萬年漫長的時間里,在整個海洋都可能經歷了千萬次的循環往復中,是江流一點一點地為自己沖刷出道路,還是大山慢慢地敞開了自己的胸懷,為這條肆意的大江騰出了一條激越而自由的幽徑呢?
是的,三峽是自然界最為嚴酷地流行與考驗! 淹埋過多少舟子的號子啊,三峽!你讓多少的女人和母親,把你牽掛,把你詛咒?把你高聳的山峰,疊嶂的翠屏,望眼欲穿?
三峽呀,你是不是久慣了女人的哭訴和憂怨?你是不是不忍再看到纖夫那前行的種種艱難?於是,你就用你寬闊的手掌,把世事滄桑中,那一行行帶著血跡的纖道,小心冀冀地給揩乾撫平了呢?
在一個古老的國度里,男人,本身就意味著拼搏和犧牲,男子生來就應該是風雨中永不言敗的戰士!而女人,她就是穿過你博大胸懷的至柔之水呀三峽!
三峽,你是這大地激情而憂傷的一道刀痕么?您讓我看見了彎彎的歲月!三峽,你是民族生息繁衍的那個見證嗎?伴隨我們的祖先一次次走過風風雨雨!三峽,你是攜著龍子龍孫溯流而上的海龍王了嗎?千百年來,從不改變那一枚堅定的信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