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把一個故事說好有哪些技巧
首先對要講的故事熟記於心,對每個細節都要把握,另一方面,要認真挑選要講的故事,必須是情節引人入深、扣人心弦的優質故事,適合聽眾的特點。其次要精神飽滿,吐字清楚,聲音洪亮,結合所講故事的情節,聲情並茂,抑揚頓挫,將故事情節完美展現在聽眾面前。最後要避免文言太多,成語太多,滿口子乎者也,讓聽眾聽不懂也不行,盡可能選擇聽眾聽得懂的語言,這樣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⑵ 怎樣講好一個故事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曾說,小時候媽媽很重視培養他講故事的能力,創業過程中,講故事能力讓他受益良多。
有沖突才有吸引力,不同的人物性格、曲折的發展在故事推進過程中,設置了懸念,讓故事更加扣人心弦。所以講好故事,要多學學影視劇和小說中的事件發展,讓沖突、懸念抓住聽眾的心。
要想講好故事,不僅要多去體會,更要注重日常的收集,關鍵時刻才能有故事可說。
耐克公司有個職位叫首席故事講述官,專門負責激勵員工。羅永浩也因為講故事的能力,讓記者將原本豆腐塊大版塊報道擴展到整整兩個版。
喬布斯、柳傳志、羅永浩、張議雲等人講故事的能力,你怎麼看呢?
我是職業規劃師許悠然,更多職場心得與攻略,一一為您呈現。微信公眾號:悠然成長派
⑶ 如何通過講好故事去吸引女生
想要吸引女生的注意,不單是接近她們,說隨意說幾句話就能成功。相反的,展示你的高度繁衍價值,然後利用其讓女孩們對你感興趣,才是你該知道的。
這就是為什麼你必須要了解,什麼才是戀愛達人吸引女生的地方,對於你遇到的女生,讀出這些必備的信息,幫助你譜出性的化學反應。
元素8:學著講故事
為了講好故事,你必須為故事加添喜感。想想你最愛的搞笑藝人。他們讓大家鬨堂大笑時,可能不是因為他說了什麼,大多時候是因為他們做了什麼。
為了講好故事,你應該學習如何傳遞這個重要的元素。通常並不在於你說了什麼,而是你怎麼將訊息傳達給聽眾。
元素9:結語
每個故事都會有結語。這是最基本的內容,可以說是」經典句」或是最後的結尾。
然而你不需要每次都惹的鬨堂大笑,結語只要讓大家知道,你已經講完故事就好了。
舉個例子,我最喜歡的故事結尾之一是: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酒吧串門子時,從來不喝龍舌蘭的原因」[相信我,這句經常讓人發笑]
元素10:練習、練習、再練習
你如果沒有完美的運用這些細節,你將不會講的好故事。實際去練習,你才能掌握熱度!
你可以在 Reservoir Dogs 的經典影片里看到詳細圖解。其中一幕是Mr. Orange練習,一個他對罪犯說的故事。
我記得有一個場景,Mr. Blonde 耗了好幾個小時在屋頂上,練習每一個故事的小細節。他在實際上場前,都會練習過才開始使用。
現在你知道方法了…..
這十個方法讓你講出完美的故事
記得好的故事包含很多重要的元素。重點是坐下並寫出一個擁有以上要素的故事。
如果在交往時使用得當,就會一步一步建立你的吸引力,你就可以用最獨特的方式,向女孩們展示你的高價值。
⑷ 怎麼樣才能把一個故事講得感人或搞笑有哪些技巧
故事是一切敘事藝術的第一要素。在影視創作中,它既是形式,也是內容。同時它還是影視作品的文學層面的和諧與主體。故事既事件。在影視作品中故事1)真實的故事;
2)假定的故事;
3)虛幻的故事。
故事的要素是情節、人物、環境。
一、確立主題。
主題首先來源於對生活的積累和觀察。可以說主題無處不在,只是你是否發現。其次,仔細觀察細節並作好筆記尤為重要。選擇是藝術創作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影視作品創作中主題的選擇從來都是放在第一位的。簡言之,主題就是主要的題目。它是你講故事的前提條件和依據。(舉例}確立主題就確定了你的故事的中心內容。往往一個事件會有多個主題,這時你必須根據你對事件的把握找出最能吸引人們的主要事件作為你的主題。要知道主題是由你去發展的。主題就在你所見的事物中,在你做的種種事情中,在你碰見的每一個人身上,在你讀的每一本書里。當然,也將會出現在你將要面臨的命題考試中。
二、結構故事
進入------情節 ----人物 ------矛盾沖突(形成高潮)-------結局。人物關系1)主要人物2)次要人物。有了人物以後,下一步便是將人安排在一些似乎是無法解決的難題與逆境中。他們必須面臨同他們相對立的人或事(情節的安排)。也就是說必須有矛盾沖突。
具有正面特點的人物和具有反面特點的人物之間的矛盾糾葛是舉不勝舉的。你只消找一本同義字和反義字的大辭典,其間就有取之不盡的詞兒,可供你用一輩子。你不妨試著用一對詞兒,看看如何去寫成一個故事沖突。
一旦掌握用對立面去安排沖突的技巧後,你就將代表對立的正反兩方面的不同份量加在人物身上。並且通過並列對立的表現,將沖突放在運動中去表現的工作就比較容易了。
事實上,沒有矛盾,也就沒有生活,沒有世界,沒有作品。
文學作品中的情節,是某一個特定的矛盾沖突的形成、發展和轉化的過程。它是一個過程,它必然受到一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的制約。它是被作家反映出來的生活長河中的一段,有它自己的開端和終結,在開端和終結之間,還有一個發展變化,這個發展變化,也必然像現實生活一樣,有微小的、不明顯的、量的變化向巨大的、顯著的、質的變化發展。這就形成了情節在一般情況需所具有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樣幾個部分。因此,在文學創作中,情節與人物的安排都極為重要。
情節是作家從生活之樹上結取下來的一枝一節。生活之樹有千枝萬葉,一篇作品不可能把他們全部截取下來,只能一枝一節,也許只有幾片葉子,但他們總是生活之樹的一部分。我們把經過重新安排的事件稱作情節。關於情節我們給大家歸納十五點供大家在創作中參考。
三、講故事
1、根據命題,選擇主題、設置情節;2、根據情節設置人物,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以及他們的關系;3、注意對環境的描述,以烘託人物;4、尋找或設計矛盾,製造矛盾沖突,形成高潮。高潮可以從解決問題或未解決問題中獲得,它終於把中心人物帶到他一生中的特定時刻,故事也就此結束。5、選擇結局。
講故事,有五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每一個故事都應該包括這五項內容,才算表達清楚,何時的表述要注意開門見山,警示性的引起聽眾注意,何地的表述要盡快的進入場景,這樣才會突出你想表達的主題,何人的表述要有名有姓,有名有姓才顯得真實,也方便聽眾理清思路,何事的表述應注意具體化、描述細節化,何故的表述相對不太重要,是對聽眾一個心理釋放。
講故事,最重要的是對何事的講解,換句話說也就是重現場景,重現場景的一個技巧就是表達具體化、描述細節化,這才能使聽眾以一個一致性的畫面進入情節,限制聽眾的隨意思考,你讓他思考了,聽眾的反應就是不一致的,不一致在社會心理學中,就意味著心理互動的失敗,心理互動失敗,你就不能在講話中達到最佳效果。
注意事項:
1.不要用模糊的概念,可能是甲,可能是乙,好象是1978年等句子,模糊的概念可以會轉移一部分的注意力,再一個顯得你的故事的真實性有點下降,你的准確性可能會導致你說服力的下降,相比之下,直接確定為甲,或是直接說是1978年,故事則顯的更有說服力。
2.不要用解釋性的語言,盡量使用描述性的語言,因為……所以……,在描述故事的天氣時,你要說"那天因為天氣很熱,所以我穿的很少",就不如"那天天氣太熱,我只穿了個褲衩","因為檯子有8米高,所以我站在上面發抖",也不如"我站在8米高的檯子上,雙腿發抖"這樣不會使人的思維走叉路。一個表述要是這種不一致的思維方式,勢必會影響到內容的表達能力。
3.講故事時,不要有謙虛的開場白,這樣無疑會打擊聽眾的信心,認為從你的講話中學不到什麼東西,而且你自己連這個自信也沒有如何讓聽眾有這個自信。經過觀察,我認為合理的做法是,勾起聽眾的注意力,人們的心理往往會被後期的期待所吸引。
4.在講故事之前,我認為第一句話語音語調語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第一句話較有力,那麼首先會吸引聽眾的吸引力,再者下面的故事陳述就會流暢的多,所以在講話之前,要吸一口氣穩一下自己的心神,然後再開始,不要慌慌張張的開始。
5.在講一個事情或心理的效果時,盡量使用事實來側面反襯,這樣給聽眾的印象是生動的,形象的,記憶深刻的,如說害怕,說事後發現衣服濕透了,則更加逼真。
6.快速的進入場地,能快速的進入場地,就能夠抓住主題,迅速的將自己的觀點傳達給對方。一般現象,一個話語啰嗦的人往往是講半天話還在兜圈子,這時聽眾已經聽煩了,大量的圈外活動使聽眾的心理期待數次落空。這時你的講話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7.避免使用抽象化的語言,如果你想陳述你的學習成績,你要說你總是優秀,是一個籠統概念,你要說,你考試成績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這種效果對聽眾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8.如果你想表達一種戲劇性的效果,你就應該使用原因倒置技巧,原因倒置往往使聽眾的恍然大悟,也可能是心理期待的驟然落空。這時笑聲自然也就出來了。
不知道這樣說對你有沒有幫助,但是我倒從回答你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不少講故事的方法技巧,呵呵。。看來將來給寶寶講故事的大任就非我末屬了。
⑸ 如何把故事講得精彩
把故事講得精彩的方法:
一,學會拆解
一個大型的故事,必然是由很多小故事組成的,最終說明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一個完整的道理。
比如《楚漢爭霸》,它就是由項羽、劉邦,各自成長中的小故事、起義後的戰爭故事、和各自謀士、將領的相處故事、兩者間的爭霸故事、以及最後結局,一起組成的這個歷史大故事。
這樣一個大的故事,如果要在10分鍾里講完,很容易就造成邏輯不通,故事不流暢,或者平鋪直敘不精彩。但如果學會恰當地拆解,就會把一個精彩的大故事,化為一個個精緻又出彩的小故事。
拆解方法很簡單,就是找出你想講的,或者你特別感興趣的小故事,去除裡面和上下文有關的內容,然後把它補完整,就可以了。補的內容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的簡單介紹。
時間、地點好表達,人物的介紹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要花費一樣的時間給每個人物。拿《楚漢爭霸》舉例:如果想講「鴻門宴」,先介紹一下雙方人物,主要就是項羽、劉邦分別是誰,其他人物,如范增、張良、樊噲、項庄、項伯等就不用單獨介紹,在故事中一筆帶過即可,如「張良是劉邦的謀士」,這樣既說明白了,也不耽誤時間。
二,學會描述
拆解結束後就是描述,有些小故事,在書中可能幾筆就帶過了,但要擴展為10分鍾的故事,就一定要再增加描述。
增加的描述首先是基於這個故事本身,比如時間、地點、人物的增加說明;其次是要增加細節描述,多加形容詞和比喻句,讓言語生動的同時,也讓故事更飽滿;最後,還要加個「頭」,按個「尾」。
要注意的是:故事用詞一定要口語化。不要太多書面用詞,更不要照搬書里背誦,因為這不是朗誦,不是說書,而是講故事,而且還是孩子給孩子講故事。比如:形容鴻門宴上劉邦很害怕,可以用「手心都出汗了」,「身體微微發抖」等,最好不要用「如坐針氈」這樣書面化的表達。
描述時不要說太多自己的感受。特別是歷史故事,最好在故事中完全不要講自己的感受。比如:「鴻門宴」,講到正緊張的時候,如果你插一句:「項羽真是自負,不聽亞父的話,怪不得失敗。」,這樣的話,除了有點劇透,還有點跳脫思維,讓聽眾跟不上節拍,一定要說,也要放到故事最後說。
描述不要累贅,用詞不要重復。一般一個場景用1-2個形容詞就可以了。比如:形容項羽武功蓋世,可以說「武藝超群」、「萬夫莫敵」,但不要連續說「出神入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登峰造極……」,否則容易分散觀眾注意力。
三,學會互動
以上兩條具備,就是個完整且動聽的故事了,但要精彩,還要加上互動。互動最容易運用的就是拋出問題。
「拋出問題」可以在故事中的每個時刻進行,而且問題不一定要同學們回答,畢竟只有10分鍾,提問的目的只是引起聽眾的注意和製造懸念。
比如:鴻門宴中,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就此可以提問「項庄最後把劉邦殺了嗎?」「誰擋住了項庄的劍,讓他殺不了劉邦呢?」以吊起聽眾胃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⑹ 小說得期待與滿足模式
你確定你有興趣看完么,這是我以前收集的關於小說期待感創造的言論。如果你是寫小說的,要資源盡管開口。
1樓網路,2樓正文。
在網文界,各種編輯,大神、小神、撲街貨都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論。
例如打臉、套路、金手指、三章定乾坤等等理論。但是這些理論,很顯然不具備普遍性,隨便點開一個網文,抄斗破,抄各種套路,抄凡人抄無限,但是,撲街的多,能夠活下來的少。究其原因,在於他們的道路根本走錯了。一個小說是否具備期待感,和它是否是虐主,是否具備ntr情節,是否擁有金手指,是否擁有套路,是否打臉,是否遵守三章定乾坤的理論根本無關。以上幾種說法,很顯然有無數成功的反例。
(0)
回復
1樓2014-06-07 16:10舉報 |
460513074
吧主7
期待感的根本,在於動機,在於沖突,在於角色面對沖突時做出的努力,在於矛盾的解決,在於你的人物是活的,而不是死的。
任何一篇具備期待感的小說,必然都具備以下特點。如果它不具備,那麼當它具備時,它的代入感和期待感將會獲得增強。
筆者讀了幾年的小說,看了很多電影,電視,戲劇等,未見反例。
回復2樓2014-06-07 16:10舉報 |
460513074
吧主7
1、合理化的動機,以及強大的動機。
動機是迫使人物行動的根本動力,它可能來自於外在,也可能來自於內在,但是當它形成時,它就應該是強大的,合理的,即使讀者身處人物的位置,也會這么去做,也會必須去做。
例如末日文,當世界末日來臨的時候,角色第一反應是逃生。這是讀者會共同做出的選擇,因此產生了期待感。
例如穿越文,當你穿越之後,一個簡單的想法是用自己的學識去拯救世界,改變世界,這是讀者會做出的選擇,因此同樣產生了期待感。
回復3樓2014-06-07 16:10舉報 |
460513074
吧主7
2、動機的復雜化(為期待感加分的做法)
雖然,動機可以相當直接(例如無限流裡面的奮斗)。但是,要讓動機充分合理化,強大化,那麼就要讓動機復雜化。
簡單來說,就是製造層次感。
其一:動機背後應當還有動機,例如,末日你要逃生,但是在末日之前,你正准備和一個妹子告白!
你不知道她是否是死的,也不知道她是否是活的。
但是末日已經來臨了,你要活下去,然後和妹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又例如:哈利波特要消滅伏地魔。
其原因是伏地魔殺死了他的父母,因此他勢不兩立。
他的父母之所以死去,是因為他的父母愛著哈利波特。因此哈利波特也需要愛他的父母。
其二:動機又可以產生一個新的動機:例如,因為一個犯人是孤兒,因此他渴望受到尊重。
於是,在一個越獄過程中,他得到了監獄一個醫生的尊重,並且無償為他治療。
其根本結果是,他反過來保護這個醫生,和他的同伴鬧翻,最終死掉。
因為,現實生活是復雜的,所以,復雜化你角色的動機,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實性,也讓你的讀者更為認同主角的動機。
回復4樓2014-06-07 16:12舉報 |
460513074
吧主7
3、動機的合理化
很顯然,動機必須足夠合理。這個合理,指的是自洽。你可以讓只有一種性別的恐龍繁殖,但是,你需要為它繁殖編造合理的理由。這個理由,就是侏羅紀公園當中提到的,因為恐龍是依靠青蛙的卵,而那種青蛙在危機關頭是可以改變性別繁殖的。所以,侏羅紀公園裡面出現了恐怖的恐龍,也成為了主角們逃跑的動機。
回復5樓2014-06-07 16:12舉報 |
460513074
吧主7
4、動機必須足夠強大。
這個強大,指的是角色必須去做,也應該去做。網文當中的死亡、受到侮辱,是一個動機,但往往並不是最合適的動機。
請想像一下子,少林寺第八銅人當中,主角從小耳濡目染,就是說書人的故事,所以他立志成為一位大俠,拯救萬民於水火。
又想像一下子,漢代末年,漢獻帝去世,臨終之前,為了漢室復興,竟然讓和他樣子相似的穿越主角,取代他成為了皇帝。從此,主角要面臨曹操、劉備等等的勾心鬥角,他困在了遵循歷史和拯救漢室的漩渦當中。
強大的動機是第一步,因為強大的動機,你的角色開始行動。
根據麥基故事的鴻溝理論,你不能這么輕易讓他得到果實,你要讓他面臨前所未有的沖突,越來越大的困難等待著他,他要解決掉所有困難,才可以獲得最終的盛宴。
回復6樓2014-06-07 16:13舉報 |
460513074
吧主7
5、角色開始面臨困難。
例如網文當中最常見的劇情,主角可能資質不好,可能丹田破碎,也可能被人瞧不起。
當然,這些困難都是最簡單的困難,我們想像一下子奧術神座的劇情。
首先,必須合理化,強大化主角學習魔法的慾望。
然後,主角是一個法師,但是當時整個社會都不允許學習魔法,只要發現,立刻將角色捆上火刑架。
而更為糟糕的是,主角現在尋找的導師,彼此間勾心鬥角,想把主角賣掉。
而這個時候,角色開始採取行動來對抗他面臨的鴻溝。這就是解決沖突的過程,一般來說,合理化即可。
但是,如果你實在無能為力,可以開啟金手指。
金手指是解決沖突的一種方法,因為解決沖突可以增加代入感,所以金手指也會獲得代入感。
但是,請注意!金手指不等於代入感,有沒有金手指,和一篇小說是否存在代入感沒有任何直接的關系!
回復7樓2014-06-07 16:13舉報 |
460513074
吧主7
6、角色開始解決沖突
那之後,自然是高潮,角色面臨的沖突達到了頂點,他們開始想辦法加以解決。
可能是一場戰斗,可能是一次痛快的打臉。
你的角色想盡辦法,和現實世界彼此對抗。並且,最終他完成了自己的願望。
不過,請注意,如果你還要繼續寫下去,請添加新的動機,新的沖突。
如果你就要結局,可以選擇結束掉所有沖突。(閉合式結局)
還有新的沖突需要解決。(開放式結局)
回復8樓2014-06-07 16:14舉報 |
460513074
吧主7
更為重要的事情:
你的動機、沖突、沖突的解決應當有新意。
讀者往往只會喜歡自己沒有看過的故事(麥基的故事原文)。因此,當斗破出現之後,再寫退婚流,那麼讀者就會對你的故事失去期待感。為什麼我要期待一個我看過的故事。
因此,你只有一個選擇,就是跳出以前的條條框框,必須寫的和斗破,和土豆番茄都不一樣,寫一個新的情節。
我讀過各種退婚流,那些成功的作者,並不是因為他能夠重復,再現斗破的作品,而是因為他能夠在符合動機理論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東西。他們的成功來自於和斗破之類的小說有不一樣的地方,而不是因為他們和斗破之類小說一樣。
試看驚悚樂園,奧術神座,再看誅仙,聖王。都是以新意,不同的設定為賣點。從未有照搬全寫,還能有大成就者。你看看斗破的幾本小說,血紅的幾本大作。他們的設定一樣么?自然有自己新的東西在裡面。
可是,現在的小說,已經不再考慮新意。甚至連升級都必須要有一樣的層次。如果按照動機理論,他們能夠寫出一個循環,那麼自然還是有人看的。但是如果連動機理論都不能遵守,那麼撲街是唯一的出路。
回復9樓2014-06-07 16:16舉報 |
460513074
吧主7
總結:
小說期待感的營造,需要以下步驟。
1、每個人物都應該有合理而強大的動機
2、針對於動機的沖突
3、針對於沖突的解決
4、有新意
如果能夠符合以上步驟,讀者甚至可以代入一隻狗。不信?可以看看好萊塢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