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利用故事教學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導語:當前,幼兒園故事教學中往往會忽略對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對幼兒創新能力培養的意識也較為淡薄。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故事教學法是最頻繁的教育方法之一,作為幼兒教師,有必要思考如何利用故事教學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一、教師必須要明確故事教學的目標,把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切入點
傳統意義上幼兒園故事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了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能夠較為完整形象地描述故事內容,以此來達到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目的。同時,幼兒故事教學也是為了豐富幼兒的詞語和語言知識,幫助幼兒積累語言,並通過故事教學達到啟發和教育幼兒的目的。而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幼兒教師需要明確故事教學在培養幼兒創新能力方面獨特的作用,要把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作為故事教學的一個目標來實現。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
時,要善於選擇和添加能激發幼兒創新意識的故事內容。
比如故事《飛呀飛》教學時,可以通過小動物從羨慕小鳥會飛,到想辦法飛上天的內容,讓幼兒明白夢想是靠自己創造的,以小動物的創新精神來鼓勵幼兒在生活學習中進行創造發明,對於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顯著意義。比如在故事《聰明的冠鳥》教學時,可以通過渴極了的冠鳥為了喝水絞盡腦汁,最後終於找到向瓶里投石子讓水溢出來喝到水的辦法,讓幼兒明白積極思考和創造性思考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二、教師要善於創造和故事遙相呼應的情境,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繼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造與故事相呼應的情境,一方面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他們全神貫注地聽故事,另一方面能夠讓他們在生動化、形象化的情境中感受故事情節,加深他們對故事的理解,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首先要保證周圍不要堆放與故事內容無關的多餘物品,以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其次,還必須安排好幼兒的座位,一般情況下教師坐著講故事,幼兒圍坐半圓。這樣有利於所有幼兒都能看清老師的言行舉止,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
再次,教師要善於為學生營造與故事內容遙相呼應的教學情境。比如要講天空和白雲的故事,如果教師用圖片教學,讓幼兒觀察發現了什麼?那麼幼兒發現的可能只是圖片上靜態的內容,而如果教師用視頻或音樂輔助教學,幼兒不但會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和發言熱情,還會發現一些動態的內容。也就是說動態的教學情境會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創造性的思考問題。
三、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視聽一體的優勢,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幼兒故事教學中,教師通常採用口述或一些圖片、實物等進行輔助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會限制幼兒的想像空間,而且長時間採用這種靜態的教學方式,會減弱學生聽故事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倡導在幼兒園故事教學中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讓故事教學進入錄像、視頻等動態模式。
這樣一來不但給故事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會讓故事變得精彩起來。能讓幼兒在聲、像、形等不同的演繹方式中感受故事,會讓他們耳目一新。教師在選擇好故事內容後,可以採用計算機製作教學軟體,生成動畫效果,這樣就可以激發幼兒的想像力,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四、教師要善於引導幼兒進行故事創新編排,讓幼兒發揮創造性編出新故事
幼兒園故事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聽故事、講故事能力的培養,教師的故事教學任務往往是隨著幼兒能夠較為完整的復述故事結束。這種教學模式下,幼兒的思維會被限制,他們對故事的理解將會僅限於對故事內容的把握上,這會讓他們形成固化的思維,不利於他們創新能力的培養。而為了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我們要求幼兒園教師不僅要注重幼兒復述故事能力的培養,還要引導他們創造性地編故事。
比如在《聰明的冠鳥》教學時,在幼兒講述完冠鳥用向瓶子里投石子的方法喝到水以後,教師可以讓幼兒幫助冠鳥想辦法,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冠鳥喝到水,並讓他們把自己的方法說出來。幼兒會積極思考幫助冠鳥想辦法,而幼兒講辦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幼兒編排故事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幼兒的想像力、語言能力等都會被激發,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他們創新的過程。
五、教師要善於用有效的問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教師要採用多角度提問方式。很多幼兒園教師都習慣採用單一性的問題方式進行提問,對於故事問題的描述往往比較單一局限,這會讓幼兒的問題回答方式也變得單一,為了讓幼兒開放性地回答問題,教師要改變過去單一的提問方式,比如在看圖讀故事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會問“故事中有誰”,可以問幼兒“你看到了什麼?”讓幼兒可以充分表達自己所看、所觀。此外,教師要允許幼兒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方式回答問題。
比如故事中小貓在蹦,當教師問“小貓在干什麼?”時,有的幼兒會說“它在跳舞”,有的幼兒會說“它在蹦”,還有的幼兒會用一個蹦的動作來回答教師的提問。對於不同的回答方式,只要回答出了問題內容教師就要給予幼兒積極肯定的回答。通過鼓勵幼兒多樣化的回答方式,可以激發幼兒的創新思考。
(二)教師要善於用啟發式問題啟發幼兒思維。幼兒的思維是需要啟發的,教師遞進式的啟發和引導,能夠讓他們更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教師對幼兒思維的啟發可以採取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方式,對於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先從簡單地判斷是非性問題入手,讓幼兒作出是或否的回答,然後逐步要向假設性問題過渡,比如問問學生“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呢?”,督促學生去思考,去創造性的想問題,最後要試著問幼兒一些創造性問題,讓幼兒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對於創造性問題不要設置固定的答案,要讓幼兒擺脫故事語言和情節的限制,為幼兒提供創造性的想像和創造性思維的空間。
結語:綜上所述,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幼兒園教師要善於抓住故事教學這個載體,改變傳統的故事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貳』 怎樣講好一個故事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曾說,小時候媽媽很重視培養他講故事的能力,創業過程中,講故事能力讓他受益良多。
有沖突才有吸引力,不同的人物性格、曲折的發展在故事推進過程中,設置了懸念,讓故事更加扣人心弦。所以講好故事,要多學學影視劇和小說中的事件發展,讓沖突、懸念抓住聽眾的心。
要想講好故事,不僅要多去體會,更要注重日常的收集,關鍵時刻才能有故事可說。
耐克公司有個職位叫首席故事講述官,專門負責激勵員工。羅永浩也因為講故事的能力,讓記者將原本豆腐塊大版塊報道擴展到整整兩個版。
喬布斯、柳傳志、羅永浩、張議雲等人講故事的能力,你怎麼看呢?
我是職業規劃師許悠然,更多職場心得與攻略,一一為您呈現。微信公眾號:悠然成長派
『叄』 如何講好故事
讓自己的講話像金子一樣變得有價值。
通過講故事,讓別人對你的講話聽得進去。
講好故事有3點。
一、讓你的故事真實,有情節,帶感情。
三個要素不可缺少,時間,地點,人物。
講故事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情節。欲揚先抑,先講過去,遇到的不好經歷。這樣才會給觀眾帶來一種真實接地氣的感覺。
想要讓故事變得生動,就需要調動觀眾的感官。
聽覺,視覺,觸覺,味覺,感覺。
二、讓你的故事會說話。
結合場景,讓你的故事會說話。
三、讓自己成為有故事的人。
用故事的視角,去過有故事的人生。
如何做有故事的人,可以做以下三件事。
1、使用手機備忘錄做記錄,把聽到看到的或經歷的事情記錄下來。厚積薄發,量變產生質變。
2、找個搭檔,兩個人每天輪流講一個故事,時間不限。
3、每天寫文章或者寫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