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桃花源記概括哪些故事

桃花源記概括哪些故事

發布時間:2023-03-01 00:29:02

『壹』 概括一下《桃花源記》的主要內容

一個青年誤入桃花源,裡面的人是古時候逃來避難的對時事一竅不知但熱情款待他 ,把自己家的好吃的東西都拿出來給他,都熱情的邀請他去自己家做客。希望他不要向外人透露他們的桃花源 。但那個人依然沒有忍住,回去的途中做了記號,但當他回去的時候,桃花源已經無法找到了。

『貳』 桃花源記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後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懸念迭起,引人入勝。漁人「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設下懸念:迷路了,會怎麼樣?「忽逢桃花林」,為之一喜(一折)。接著寫桃林美景,「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又設下懸念:走完桃林了嗎?桃林前面是什麼地方?「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又為之生疑(二折)。接著寫漁人舍船而入的探險行動。「初極狹,才通人」,又設下懸念:里邊有什麼,能走得通嗎?「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又為之一驚(三折)。接著寫美好的世外桃源,介紹了桃源的生活環境和社會風尚。漁人辭去時,「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又設下懸念:漁人出去後對外人說了嗎?「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又為之遺憾(四折)。「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又設下懸念:找到了嗎?「不復得路」,又為之迷惑不解(五折)。全文不過三百來字,卻寫出這樣一個有頭有尾、情節完整的故事,語言夠精練的了。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雖然是虛構的,卻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它所描繪的「春蠶收長絲,秋收靡王稅」,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怡然自樂的社會,是黑暗現實的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也是千百年來被壓迫人民的理想境界。當然,這種理想境界,不過是一種理想化了的小農經濟下的田園生活,而且是一種不可實現的空想。我們不去苛求古人,但不能不認識到這一點。

『叄』 桃花源記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界。不過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在那裡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古代的許多仙話,描繪的是長生和財寶,桃花源里既沒有長生也沒有財寶,只有一片農耕的景象。陶淵明歸隱之初想到的還只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經不限於個人,而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陶淵明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的生活體驗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空想,但能提出這個空想是十分可貴的

『肆』 《桃花源記》主要講了什麼

《桃花源記》,東晉散文名篇,陶淵明所著。約寫於宋武帝永初2年(421年),是作者晚年之作。大概受當時戰亂中人民被迫「逃亡去就,不避幽險」的歷史真實和北方塢堡組織的啟發,結合前人記載的有關傳說,幻想成篇的。

文中通過武陵漁人誤入桃花源之事,展現了一幅沒有世網羈絆的人間樂園的圖景。在那裡,一切都那麼單純,那麼美好,人人勞動,怡然自足,「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沒有君王,沒有剝削,一切都與現實社會的戰爭動亂、污濁虛偽形成相反的對照。文章形象自然、逼真,引人入勝。

《桃花源記》給後世文學以極大的影響。王維有《桃源行》詩,韓愈有《桃源圖》詩,劉禹錫、王安石有《桃源行》詩,蘇軾有《和桃源詩序》等,在歷代的詩文中,更是常被作為詠嘆的一種境界。

『伍』 概括一下《桃花源記》的主要內容

1、主要內容
晉朝太元年間,武陵一個漁夫,偶然的機會,穿過桃林的盡頭的一座山的山洞。發現了世外桃源,裡面無論男女老幼,都怡然自樂,沒有世間的紛擾與戰亂,他們自稱祖先是躲避秦朝的戰亂而來此地,就再也沒出去過了。漁夫在桃源住了幾天就離開了,並沿途做了記號,告知當地太守。但無論是太守派的人,還是後來像南陽劉子驥那樣的名士,想再次尋求這個世外桃源,卻再也找不到了,再後來,就再也沒人去尋找這個世外桃源了。
2、原文簡介
《桃花源記》是東晉偉大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3、創作背景
陶淵明雖遠在江湖,仍舊關心國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棉被悶死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4、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末期南朝宋政治家、初期詩人、辭賦家、田園詩人、隱逸詩人,歸隱後寫了大量田園詩,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創始人。自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因為好喝酒,又被稱為酒聖陶淵明。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有《陶淵明集》。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於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作。

閱讀全文

與桃花源記概括哪些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opd是世界范圍內什麼健康問題 瀏覽:382
深圳哪個海邊比較經濟實惠 瀏覽:456
愛情可以分解成什麼字 瀏覽:1
情義和愛情如何選擇 瀏覽:188
在現實面前如何追求幸福感 瀏覽:505
婚姻平淡期怎麼守護 瀏覽:793
如何完善非經濟報酬 瀏覽:618
高級經濟師科目哪個錄取率高 瀏覽:293
貨幣哪些職能會引起經濟危機 瀏覽:409
經濟和心理哪個專業好 瀏覽:568
大學生想要經濟獨立怎麼辦 瀏覽:305
無證婚姻的離婚怎麼辦 瀏覽:699
嫁給愛情是一種什麼樣的人 瀏覽:901
婚姻公證要注意什麼 瀏覽:46
客廳擺幸福樹和發財樹哪個好 瀏覽:8
重慶開州婚姻介紹所在什麼地方 瀏覽:320
愛情殺手哪裡看全集 瀏覽:191
周五經濟形勢如何 瀏覽:444
事業單位入職調檔多久合理 瀏覽:229
成年人為什麼要步入婚姻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