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春天的故事」是哪時候的故事它是從哪時候發生的
春天的故事
夕 目
一直不會忘記這樣一個鏡頭: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國的南海邊劃了一個圈。1984年,又是一個春天,這位老人在祖國的南海邊留下了一段話。從此,便有了這一段神話般春天的故事。彈指間,昔日的邊陲小鎮已成為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城市。
深圳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里,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20多年來的經濟增長之快、持續時間之長、質量效益之好在世界上罕見。深圳的發展成果,是中國經濟改革成功的縮影。
深圳的改革發端於對外開放。開放拉近了深圳和外部世界的距離,使深圳在同西方先進的管理經驗的直接比較中,看到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所在,由此產生了強烈的驅動力,從而使深圳經濟特區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中心的各項改革不僅步伐快,而且起點高,改得徹底,並從一開始就注意在適應國情的同時,盡可能地與現代市場經濟和國際慣例接軌。
在改革開放這個大舞台上,深圳率先打破曾經被視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重要標志的勞動用工「鐵飯碗」;率先建立與按勞分配並行不悖的多種分配方式的分配製度;率先按市場原則形成了資本、土地、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率先進行股份制試驗並成功地創辦了證券交易市場;率先進行外匯管理體制和對外商實行國民待遇;率先建立起了覆蓋全社會各種所有制形式的社會保障制度;率先建立了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政府機構組織、職能、編制和工作程序……20多年來,深圳不僅從一個邊陲小鎮變成了經濟繁榮、體制先進、社會文明、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國際性城市,更鑄造出了深圳的城市之魂———改革。
改革,促進了經濟的繁榮,社會的進步,創造了深圳奇跡。同時,在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也造就了一大批勇於改革,善於改革,將發展與改革緊密結合,駕駛改革巨輪乘風破浪的弄潮兒———深圳人。這是深圳20多年改革實踐中的另一巨大成就。如今,中央對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已基本普惠全國,但20多年的改革實踐,使深圳人並不認為深圳作為經濟體制改革「試驗田」的任務已經完成,他們有著永當改革「排頭兵」的雄心壯志。深圳人明白,中央讓深圳先行一步,決不僅僅是為了給共和國增添一座繁榮、富裕的新城市,更是為了讓深圳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新路。
21世紀的深圳將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❷ 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小城故事~風聲水起北部灣,是哪四個城市.
春天的故事 (深圳)
1979年春天,鄧小平在深圳勾畫出了一幅改革開放的藍圖;1992年春天,鄧小平南巡,開拓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1994年,又一個春天,三位投身特區的藝術工作者,有感於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春天的故事》,他們用歌聲記下了深圳乃至整個中國的變化。
小城故事(鹿港)
鹿港原名鹿仔港,隸屬台灣彰化縣,位北緯24度至24度10分、東經120度22分30秒至120度30分;東接秀水鄉,西臨台灣海峽,南與福興鄉以福鹿溪為界,北與缐西鄉、和美鎮相臨,為台灣三百年史中的一個歷史重鎮。
風生水起北部灣(北部灣(Beibu Gulf,舊稱東京灣))
位於我國南海的西北部,是一個半封閉的海灣。東臨我國的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北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臨越南,與瓊州海峽和南中國海相連,為中越兩國陸地與中國海南島所環抱。
❸ 春天的故事 圈指的是什麼
春天的故事 圈指的是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
深圳是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已發展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享有「設計之都」、「時尚之城」、「創客之城」、「志願者之城」等美譽。
深圳地處珠江三角洲前沿,是連接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紐帶和橋梁,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多方面佔有重要地位,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肩負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深圳水陸空鐵口岸俱全,是中國擁有口岸數量最多、出入境人員最多、車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