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語毛遂自薦的故事
《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趙國。下面我帶來的成語毛遂自薦的故事。
有一句俗話說「是金子總會閃光」。在中國有一句成語叫「毛遂自薦」,指的就是這樣一件事。
中國古代戰國時候,趙國都城邯鄲被強大的秦國軍隊重重包圍,危在旦夕。
為解救邯鄲,趙王想聯合另一個區域大國楚國共同抗秦。為此,他派親王平原君到楚國游說。
平原君打算從自己數千名家臣中挑選出有勇有謀的20人隨同前往,可挑來選去,只挑選出19名。就在這時,有一位賓客不請自到,自薦補缺。他就是毛遂。
平原君上下打量了一番毛遂,問道:「你是什麼人?找我何事?」
毛遂說:「我叫毛遂。聽說為了救邯鄲你將到楚國去游說,我願隨你前往。」
平原君又問:「你到我這里,有多長時間了?」
毛遂道:「三年了。」
平原君說:「三年時間不算短了。一個人如果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就好像錐子裝在囊中會立刻把它的尖刺顯露出來那樣,他的才能也會很快地顯露出來。可你在我府上已住了三年,我還沒聽說你有什麼特殊的才能。我這次去楚國,肩負著求援兵救社稷的重任,沒有什麼才能的人是不能同去的。你就留下來好了。」
平原君的話,說得很坦誠。但毛遂卻充滿自信地回答道:「你說得不對,不是我沒有特殊才能,而是你沒把我裝在囊中。若早把我裝在囊中,我的特殊才能就像錐子那樣脫穎而出了。」
從談話中,平原君似乎覺得毛遂確有才能,於是接受了毛遂的自薦,湊足20名隨從,前往楚國。到了楚國,平原君與楚王談判。平原君詳盡地講了聯合抗秦的必要性之後,要求楚王盡快地派出援兵去解救邯鄲,可楚王不出聲。他倆的談判,是從清晨談到了中午,還沒有談判出個結果來。等在外面的20名隨員,焦急起來了。
毛遂此來,因是自薦,所以那19名隨員內心裡看不起他,總覺得他有些自吹自擂。這時候,他們想看看毛遂到底有什麼才能,於是慫恿他道:
「毛先生,談判久久沒有結果。你進去問問究竟怎麼樣?」
毛遂立即答應了。他緊緊地按著腰中的劍,來到楚王的跟前說:
「大王,楚趙聯合抗秦,事在必行。這只是兩句話便可以議定的事情。可是,從早晨到現在總也商議不出個結果來,這是為什麼呢?」
毛遂的出現與責問使楚王很不高興。他不理睬毛遂,轉身氣憤地問平原君:
「他是什麼人?」
平原君說:「他是我的隨員。」
楚王氣憤了,轉身斥責毛遂道:
「寡人正與你的主君議事,你算是什麼人,竟也上來插言!」
楚王的話,激起了毛遂的滿腔憤怒。他抽劍出鞘,然後向楚王逼近兩步,大聲道:
「尊貴的楚王,你所以敢斥責我,不就是仗著你們楚國是個大國嗎?不就是仗著這時候圍在你身邊的侍衛人多嗎?不過,我現在告訴你,眼下在這十步之內,你國大沒有用,你人多也沒有用。你的性命就在我的手裡,你叫嚷什麼?」
經毛遂這么一說,楚王嚇得滿頭是汗,不作聲了。
毛遂又道:「楚國是大國,應該稱霸於天下。然而,你骨子裡怕秦國怕得要死。秦國多次侵略楚國,佔領了你們許多地盤,這是多麼大的恥辱呀!想起這些來,連我們趙國人都感到害羞。現在,我們來聯合你們抗秦,說是為著解救邯鄲,同時也是為你們楚國報仇雪恨。可是,你卻這般怯懦。你這叫什麼大王!難道你就不感到慚愧嗎?」
在毛遂激昂的一席話面前,楚王慚愧得不知說什麼是好了。
毛遂於是又說道:
「尊貴的楚王,怎麼樣?願不願意與我們趙國一齊抗秦呀?」
「願意!願意!」
楚王滿口應充。
楚趙兩國簽訂了聯合抗秦的盟約之後,平原君一行人很快地回到了邯鄲。見了趙王,平原君說:
「我這一回出使楚國,多虧了毛遂先生。他那三寸不蘭之舌,致使得咱們趙國重過九鼎大呂。他真比百萬雄兵還要強啊!」
沒過三天,毛遂的名字在趙都邯鄲便家喻戶曉了。現在這句成語常用來一個有才能的人勇於向別人推薦自己。
【解釋】
指自己推薦自己去擔任某項工作或職務。
【成語故事】
戰國時,秦國軍隊包圍了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說服楚王與趙國結盟出兵,解救趙國。平原君打算從手下三千多門客中挑選二十人做隨從,但挑來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著急時,有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我推薦說:「讓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隨便到哪裡,都好象錐子放在布袋中,一定會露出尖鋒來。可你來了三年,沒人說起你的大名,可見沒有什麼才能啊。」毛遂說:「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裡,早就會脫穎而出,何止露出一點尖鋒呢!」平原君見他說的有理,便帶毛遂等二十人來到了楚國。
平原君請楚王結盟出兵,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十九個門客十分著急,但卻沒了主意。
毛遂按劍上前說:「訂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無非利害二字而已,這樣明白為何現在還不決定!」楚王大怒,斥道:「我與你主人說話,你來干什麼?還不與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沒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幾步說:「現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萬兵馬都沒有用了!」楚王自知理虧,又怕毛遂真的動武,一時無言對答。毛遂繼續進逼說:「其實,楚國有五千里遼闊的土地,幾十萬雄師,這么強大的國家,為什麼要害怕秦國呢?大王不同意楚趙聯盟,難道要等秦國逐個擊破,坐以待斃嗎?」楚王聽了連連點頭,答應與趙國訂盟,出兵解趙國之圍。
在戰國的時候,趙國平原君趙勝門下養了許多食客,他們為趙國的政治軍事出謀劃策,起了很大的作用。門客之中有一位叫毛遂的,已經在平原君家住了三年,他默默無聞,無所作為,平原君也並沒有注意過他。一年,秦國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情勢十分危急,趙王命令平原君前往楚國請求援救。平原君挑選了十九名能文能武的門客,准備出發。這時,一向默默無聞的毛遂突然來見平原君,自告奮勇地要求隨同平原君到楚國去,門客們愣住了。
平原君見毛遂自薦,大為吃驚,便對他說:「一個人如果有賢德和才能,那麼他很快就會顯露出來,這就好比錐子放進口袋,錐尖會立刻露到外面。你在我家三年,沒什麼表現,可見能力不行啊!」毛遂笑著說:「如果您以前允許我出謀劃策,我的才能早就顯露出來了。現在還不晚,只要你帶我去,一定會用得上我!」平原君見他說得有理,就讓他隨著自己出發了。平原君到了楚國,受到了楚王的隆重接待。談判開始後,平原君說明來意,同楚王商議聯合出兵抗擊秦軍的大事,可是楚王東拉西扯,吞吞吐吐,總是談不到重點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平原君非常著急,因為秦軍兵臨城下,趙國隨時都有危險。
這時,只見毛遂怒氣沖沖地走到楚王面前,一手提著利劍,一手毫不客氣地拉住楚王的衣服,使楚王無法迴避。接著,毛遂振振有詞,一條一條講出楚國出兵與趙國共同抗秦的利害關系。他說的話慷慨激昂,道理明白,令人信服,楚王被他的氣概震懾住了,不但沒有責怪他無禮,反而表示能體諒他的心情。這樣,楚王立刻答應同平原君簽訂盟約,出兵抗秦,援救趙國。平原君對毛遂的表現十分贊許,非常敬佩他的才幹。事後,平原君拉著毛遂的手,誇獎他說:「先生的三寸不爛之舌,勝過百萬大軍!」之後,平原君對毛遂刮目相看,敬若上賓。
釋義
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
【成語】 :毛遂自薦
【拼音】 :máo suì zì jiàn
【解釋】 :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成語故事】: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台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捕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答案:毛遂。
毛遂自薦 :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毛遂的簡介:
毛遂,戰國時期趙國(今河北雞澤)人,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趙孝成王九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 釋義 】毛遂:戰國時趙國平原君的一個門客;薦:推薦,薦舉。一個叫毛遂的門客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去做某項工作。
【 成語故事 】
趙國的平原君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他的.門客據說有數千人之多,毛遂便是其中的一個。公元前257年,秦國軍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惠文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國請求援助。但楚王不是個容易對付的角色,於是平原君帶了二十個門客前去,如果能通過談判達成協議,固然最好,萬一不行就用武力強迫楚王同意。可是他挑來挑去還缺一個人。
這時,有個人站起來,對平原君說:「主公,我自認為符合去的條件。」
平原君覺得他眼生,便問他:「你叫什麼名字,到我門下多長時間了?」
門客說:「我叫毛遂,來了3年了。」
平原君說:「有才德的人,就像錐子在口袋裡一樣,很快就會顯露出來。你在我門下這么久了,卻從未聽到有人稱贊過你,可見你才能一般。這次任務關系重大,我看還是免了吧。」
毛遂說:「正因為您沒有把錐子放在袋子里,所以才沒有冒尖。」平原君聽毛遂出言不凡,剛好又找不到更為合適的人選了,就決定讓他跟著一同去。
到了楚國,楚王果然沒有合縱抗秦的打算。眾門客都束手無策,只見毛遂不慌不忙,拿了寶劍,來到平原君與楚王面前,楚王命他退下,毛遂按著寶劍說:「你用不著仗著人多勢眾,如此嚇唬我。如今我離你只有十步之遙,我主公在這里,你發什麼火!」
楚王看他拿著寶劍,便和氣地說:「那我倒要聽聽先生的高見了!」接著,毛遂向楚王詳細分析了與趙國結盟有百利而無一害,楚王聽了當即與平原君歃血為盟,並派春申君黃歇為大將,率領八萬大軍,浩浩盪盪地前去援助趙國。毛遂也因此贏得了平原君和其他門客的尊重,一舉成名。
【成長心語】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一個人要使自己脫穎而出,得到最佳的發展空間,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就應該有毛遂自薦的勇氣和精神,這也是我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那些習慣於守株待兔的人都將被淘汰出局。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身上具有別人沒有的閃光點。唯有自信的人,才敢坐在第一排的位置,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侃侃而談,才敢將自己的鋒芒展露出來。同理,在交往中,如果你想贏得別人的友情,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就必須主動交往。只有躬身自省、主動做事,才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