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著名詩人的故事
古代著名詩人的故事
王之渙旗亭畫壁
一天,冬雲低壓,雪花紛飛。王昌齡、高適、王之煥三位詩人來到旗亭,飲酒賞雪。興趣正濃時,忽然,來了一群梨園伶官,登亭會宴。三位詩人馬上移坐於旁,圍爐靜觀。只聽樂工奏起樂曲,歌女清調嗓音,准備歌唱。
三位詩人見狀私下議論。王昌齡說:"我們三人齊名詩壇,難分上下。今日聆聽歌女演唱,誰的詩入曲一首,便在亭壁上畫一橫道,最後視優劣、多少分勝負。二位意下如何?"高適、王之煥欣然贊同。
首位歌女演唱的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詩句是"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得意洋洋,趕忙在亭壁上畫一記號。
唱畢,另一位歌女又接著唱道:"開篋淚沾臆……"這是高適的《哭單父梁九少府》,也興奮地喊了一聲:"一絕句"!也在牆壁上畫了一記號。
第三位歌女又開口了:"奉帚平明金殿開……"這是王昌齡的《長信怨》,他興奮地又畫了一個記號,得意地說道:"二絕句!"
王之煥平日里很自負,認為自己早已成名,現在見歌女們都沒唱他的詩,心裡有些不高興。於是他穩了穩坐姿,清了清嗓子對身邊的王昌齡和高適說:"這幾個都是普通的歌女,她們只會唱「下里巴人的通俗詩文,可有些陽春白雪的高雅文章她們都不敢唱,只有高級的歌女才配唱我寫的此類詩篇!"
他指著歌女中一位最年輕貌美,流著雙鬟的女伶說:"女伶中只有她才配唱我的詩。一會兒到她唱歌時,如果不是我的詩,我終生再也不敢與你們爭高低,我甘拜下風;如果她唱了我的詩,你們都得拜我為師!"
"好!"王昌齡和高適都同聲贊嘆道。
不多時,那個年輕貌美梳著雙鬟的歌女真的起身高歌了,而且她一張口便唱出了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歌聲凄婉動聽,牽人心弦。
聽罷,高適、王昌齡異口同聲贊道:"仁兄之詩確實高我等一籌,好詩,實在是好詩!"
李白跳月的故事
南京夫子廟前,有一座文德橋。聽老輩人說,每逢冬月十五月亮當頭的時候,站在橋頭朝水上看,倒映在水裡的月影子剛好分成兩半:橋這邊半個,橋那邊半個。圓圓的月亮影子,為什麼會分成兩半呢?這里有段故事。
傳說唐朝大詩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來,在文德橋旁邊的一座酒樓上歇腳。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獨自坐在酒樓上賞月,一邊喝酒,一邊吟詩作賦。李白生平最喜愛月亮,說月亮又干凈又好看。這天晚上,他抬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潔白滾圓,心裡非常高興,就多喝了幾杯。到了半夜,李白趁著酒興,下樓走到文德橋上。他剛走上橋,一低頭,忽然看見月亮掉在水裡了,河水一動,潔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幾條黑紋。
李白這時喝得醉醺醺的,只當是月亮給河水弄臟了。他靴子也顧不得脫,張開雙手就跳下橋去撈月亮。誰知這一跳,月亮沒撈著,卻把水裡的月亮震破了,頓時分成了兩半兒。故事就這樣傳下來了。後來人們在文德橋旁邊修了個"得月台",據說那裡就是當年大詩人李白賞月的地方。
詩人劉長卿的一生
劉長卿在唐朝大歷年間詩名藉甚,詩名在"大歷十才子"之上。他自稱"五言長城",對自己的詩歌成就極為自信。時人常將劉長卿與錢起、郎士元和李嘉祐並稱,他很不屑地說:"今人稱前有沈、宋、王、杜,後有錢、郎、劉、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與余並驅?"他到處題詩,往往連姓都不寫,落款只有"長卿"二字。
劉長卿雖然詩名卓著,可仕途卻頗多坎坷。他33歲時被任命到蘇州下屬的長洲縣當縣尉,劉長卿在任上"使綱不紊、吏不欺",很有能力,不到一年又晉升為海鹽令(今浙江省海鹽縣),後被大官僚吳仲儒所誣陷,下蘇州獄。乾元元年(758),被貶潘州南巴尉,即今高州縣以及電白縣麻崗附近一帶的地方。縣尉,是掌一縣軍事之官。
在流放的路上劉長卿遇到了從白帝城遇赦歸來的李白。劉長卿寫了一首詩贈給李白:
將赴南巴至餘干別李十二
江上花催問禮人,鄱陽鶯報越鄉春。
誰憐此別悲歡異,萬里青山送逐臣。
兩人一個是遇赦,一個正遭貶,一歡一悲,心境也就自然不同。兩個唐朝詩壇上的頂尖人物,在這種境遇中謀面,讓人倍感凄苦。
在赴潘州南巴路過長沙時,詩人有感於漢朝賈誼的被貶,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長沙過賈誼宅》,借詠史之名,將自己的'憤懣之情發泄得淋漓盡致:
三年謫宦比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大歷五年(770),劉長卿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的身份擔任鄂岳轉運判官,不久又得罪了頂頭上司鄂岳觀察使吳仲孺。吳仲孺是汾陽王郭子儀的女婿,他又誣陷劉長卿貪污公款20萬緡。結果劉長卿又被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馬。高仲武說他"有吏干,剛而犯上,兩遭遷謫,皆自取之"。
劉長卿在江浙任職時,有一次在烏程開元寺與詩人李嘉祐等名士暢談詩文,女道士李季蘭也在場。李季蘭也是當時享有盛名的才女詩人,她知道劉長卿有"陰重之疾"也就是"疝氣",經常要用布兜托起陰囊,才可減少痛楚,於是跟劉長卿開玩笑,吟了一句陶淵明的詩:"山氣日夕佳。""山氣"諧音"疝氣",劉長卿當即也回了一句陶淵明的詩"眾鳥欣有托",於是舉座大笑。
在劉長卿的一生中,這種快樂的日子屈指可數,他一生蒼涼,曾經遭遇三次兵禍,據說在開元十四載(755)他可能登進士第,但是還沒有揭榜,安史之亂就爆發了。
唐上元元年(760),西節度副使、宋州刺史劉展造反,朝廷命平盧兵馬使田神功出兵討伐,劉展兵敗被殺後,田神功在江淮大掠十天,本來繁華富庶的吳郡一帶一下子變得破敗蕭條。劉長卿有詩紀其事:
自江西歸至舊任官舍
卻見同官喜復悲,此生何幸有歸期。
空庭客至逢搖落,舊邑人稀經亂離。
湘路來過回雁處,江城卧聽搗衣時。
南方風土勞君問,賈誼長沙豈不知。
德宗建中二年(781),劉長卿受任隨州刺史。興元元年(784)和貞元元年(785)間,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割據稱王,與唐王朝軍隊在湖北一帶激戰,百姓苦不堪言。劉長卿的一首名叫《行營酬呂侍御、時尚書問罪襄陽,軍次漢東境上侍御,以州鄰寇賊,復有水火,迫於征稅詩以見諭》的詩記錄了他迎接朝廷軍隊時的情景。
不敢淮南卧,來趨漢將營,
受辭瞻左鉞,扶疾抗前旌。
井稅鶉衣樂,壺漿鶴發迎。
水歸余斷岸,烽至掩孤城。
晚日歸千騎,秋風合五兵。
孔璋才素健,早晚檄書成。
74歲的劉長卿,披著滿頭白發,穿著補丁衣服,帶著稅款酒漿,高高興興地迎接呂、時兩位大人軍次隨州,征討逆賊。這是何等的悲壯蒼涼。
杜甫曾經以賣葯維持生計
杜甫在35歲左右時到達當時的京城長安,在那裡他遭到奸臣李林甫政治陰謀的打擊,沒有考中,經濟上一無比一天困窘,為了維持生活,他便設法找到了一個副業——賣葯:以送葯的方式,作為接受別人幫助的條件,這內含的苦心也實在難言了。
杜甫第二次賣葯是在甘肅。公元759年,他48歲到了秦州(今甘肅天水),生活更加困難。他的詩中出現采葯、制葯、賣葯的句子更多了。如"秦州雜詩"二十首中便有"曬葯能無歸,應門亦有兒"之語,可見此時連杜甫的妻子也參加制葯了。他辛勤地灌溉培育著各種葯草,同時也和以前在長安一樣,不時派人將葯送到城裡,換取"葯價"。
詩人最後一次賣葯就顯得更其凄慘。公元770年,杜甫59歲,窮得連陸上都沒有安身住所了,只得住在船上。在湘江下游的潭州,老弱多病的杜甫在漁市上擺著葯攤,以維持一家生活。這一年的冬天,這位偉大的詩人便與世長辭了。
從杜甫賣葯的歷史,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到,天才的詩人在舊社會里,命運是多麼悲慘!
❷ 有哪些關於古代詩人的故事
我就知道小學課本上學過的《鐵杵成金》的故事,話說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 ,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當然!」「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❸ 古代詩人的愛情故事
詩人一定是當仁不讓的.在詩人的筆下,寥寥數語就表達出了對愛人的情意,讓讀過的人無不為之感動與落淚。下面是我為大家准備的古代詩人的 愛情 故事 ,希望大家喜歡!
古代詩人的愛情故事一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婉結為伴侶。兩人從小青梅竹馬,婚後相敬如賓。然而,陸游的母親不喜歡唐婉,以至最後發展到強迫陸游和她離婚。陸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願分離,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親懇求,都遭到了母親的責罵
陸游迫於母命,萬般無奈,便與唐婉忍痛分離。後來,陸游依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婉也迫於父命嫁給同郡的趙士程。這一對年輕人的美滿婚姻就這樣被拆散了。
十年後的一個春天,陸游滿懷憂郁的心情獨自一人漫遊山陰城沉家花園。正當他獨坐獨飲,借酒澆愁之時,突然他意外地看見了唐婉及其改嫁後的丈夫趙士程 ,盡管這時他已與唐婉分離多年,但是內心裡對唐婉的感情並沒有完全擺脫。他想到,過去唐婉是自己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好象禁宮中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這里,悲痛之情頓時湧上心頭,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離去。不料這時唐婉徵得趙士程的同意,給他送來一杯酒,陸游看到唐婉這一舉動,體會到了她的深情,兩行熱淚凄然而下,一揚頭喝下了唐婉送來的這杯苦酒。然後在粉牆之上奮筆題下《釵頭鳳》。唐琬看後,失聲痛哭,回家後也和了一首<<釵頭鳳>>,不久就鬱郁而終了。
古代詩人的愛情故事二
夫婿趙明誠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又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趙明誠的父親也在朝為官,兩家門當戶對。更難得的是他們二人除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結合點——金石研究。在不準自由戀愛,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時代,他倆能有這樣的愛情結局,真是天賜良緣,百里挑一了。
金人一錘砸爛了都城汴京(開封)的瓊樓玉苑,掠走徽、欽二帝後,趙宋王朝匆匆南逃,李清照一家人開始過漂泊無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裡發生叛亂,身為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身先士卒指揮戡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事定之後,他被朝廷撤職。李清照很為丈夫臨陣脫逃而羞愧。趙被撤職後夫婦二人繼續沿長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第二年(1129)趙明誠被召回京復職,但隨即急病而亡。
趙明誠剛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帶著沉重的書籍文物開始逃難。趙明誠生前有托,這些文物是捨命不能丟的,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出版,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託。這期間,她寄存在洪州的兩萬卷書,兩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時隨身帶著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賊人破牆盜走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行無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這個張汝舟,初一接觸也是個彬彬有禮的君子,剛結婚之後張對她照顧得也還不錯,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來他是想佔有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這些東西李視之如命,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整理成書,當然不能失去。兩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權上鬧矛盾,漸漸發現志向情趣大異,真正是同床異夢
張汝舟先是以佔有這樣一個美婦名詞人自豪,後漸因不能俘獲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為而惱羞成怒,最後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紗,拳腳相加,大打出手。李清照視人格比生命更珍貴,便決定與他分手。無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條絕路,魚死網破,告發張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來,張汝舟在將李清照娶到手後十分得意,就將自己科舉考試作弊過關的事拿來誇耀。這當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將張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脫離這張羅網。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無論對錯輸贏,都要坐牢兩年。這場官司的結果是張汝舟被發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隨之入獄
可能是李清照的名聲太大,當時又有許多人關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幫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釋放了。但這在她心靈深處留下了重重的一道傷痕。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蘇軾《江城子》這首詞是蘇軾為懷念亡妻王弗而作,時熙寧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當時蘇軾剛到密州任知州。
王弗,四川青神縣鄉貢進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與十九歲的蘇軾成婚。王弗聰明沉靜,知書達禮,剛嫁給蘇軾時,未曾說自己讀過書。婚後,每當蘇軾讀書時,她便陪伴在側,終日不去;蘇軾偶有遺忘,她便從旁提醒。蘇軾問她 其它 書,她都約略知道。王弗對蘇軾關懷備至,二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蘇軾與朝中權貴不和,外任多年,悒鬱不得志,夜中夢見亡妻,凄楚哀惋,於是寫下這篇著名的悼亡詞。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是一首情意真摯的抒情詩,故事就從這首詩開始說起。作者崔護……舉進士下第, 清明 日,獨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子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崔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睠盼而歸。嗣後絕不復至。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牆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於左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然後就回去了。
過了幾天,不死心的他又回到那個地方,這一次大門不但沒深鎖,還看見姑娘的父親,姑娘的父親傷心的告訴他說:“我女兒因為看了他寫的詩得了相思病,沒想到竟因此而死了。”他聽了之後非常難過,情不自禁抱著姑娘大哭,沒想到這時姑娘卻醒了過來,原來她只是昏倒而已,不久後,身體漸漸痊癒,姑娘就和崔護結成了夫妻。
古代詩人的愛情故事三
魚玄機,字幼微,晚唐女詩人,出身寒微,十六歲嫁與李億為妾,為其原配裴氏所不容,只得入咸宜觀修行。李億攜裴氏轉赴揚州任官後,魚玄機在牆上貼
一紙公告,魚玄機詩文候教。從此大開艷幟,咸宜觀車水馬龍,她本人從棄婦變成了盪婦,過上了半娼式的生活。
魚玄機在詩的名義下,結交權貴名士,如溫庭筠、李郢,艷名遠播,但命運隨即出現悲劇性的轉變,她懷疑侍婢綠翹與情夫陳韙私通,笞殺綠翹,埋於後院的紫藤花下。在某個夏夜,有人發現蒼蠅聚於花下浮土,暗召官衙勘查,事情敗露,二十四歲的魚玄機亦被處死。
女詩人不過廖廖幾位,而手染血跡以身試法的只有魚玄機。是什麼使一位曾飽受正室欺凌的弱女子,變成對侍婢痛下殺手的悍婦,是什麼使才貌雙全的魚玄機,一瞬間血脈賁張,理智全失?遭受了個人生活的種種不幸,魚玄機性情中的惡已經被激發,她殘忍,狂暴,壓抑——誠然,開門納客,看上去更自由,但女人真正想要的,絕不是頻換舞伴的自由。她不甘心長伴孤燈,無聲無息地過,於是,走上煙花路。魚玄機短短一生並沒有很好的愛情,李億已老,且懼內,裴氏虐待魚玄機時,他並沒有挺身佑護,魚玄機甚至無法在丈夫的羽翼下,做一個面目模糊的女人——像大多數妾氏那樣。
女人,特別是魚玄機這樣美麗且聰明的,一旦感情受挫,難免會偏激,乖戾,對生命充滿了憎惡,這是極端的自暴自棄,也是帶有自毀性質的怨恨,一經觸碰,便轉化成騰騰的殺氣。
❹ 古代詩人的小故事
鏈接: https://pan..com/s/1sBmVUNJrjOIOrl-rwG40cQ
古代詩人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