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知音』一詞來源於戰國時代兩個什麼的故事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知音故事,這則故事千百年來一起感動著人們,人們不是羨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藝,而是羨慕他遇到了一個能聽懂他的琴聲的人——鍾子期。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以為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Ⅱ 「知音」一詞來源於()時期()和()的故事,後用知音比喻( )
知音一詞來源於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後用知音比喻朋友之間的情誼。